中西方绘画意境的解读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49566e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c.png)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中西方绘画美学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虽然两者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但在细致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审美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美学强调“逼真”的原则,追求画面的真实性和写实性,注重透视、光影、色彩等细节的表现。
而中国绘画美学则更加偏重“意境”的追求,强调笔墨的灵动和意象的抒发,追求一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在中西方古典绘画中,中国绘画注重“神似”而西方绘画注重“形似”,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现实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构图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常采用对称和透视等技法,画面结构清晰明了,给人以整齐和谐的感觉。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构图的灵动和变化,常以“虚实”、“变幻”等手法来表现画面的意境,给人一种变化和无限延伸的感觉。
中国绘画追求“韵味”、“余情”,注重给观者留下余白和想象空间,而西方绘画追求的是完整、紧凑和精确。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色彩运用上也有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对比,追求色彩的表面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色彩的内涵和表达,追求色彩的意境和审美效果。
中国绘画中常使用的“四君子色”即黑、红、黄、白的配色,以及常以水墨表现的灰色调,都体现了中国绘画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艺术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注重艺术家个人的表达和风格的塑造。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墨者中庸”、“体用并育”,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和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绘画更侧重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继承,重视学习经典和传统技法的修行。
中西方绘画美学有着显著的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写实性和对外部世界的再现,追求视觉冲击力和独立个体的表达;而中国绘画则注重意境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追求感性和象征性的表现。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为两种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2f8f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0.png)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其意象造型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
分别从题材内容、审美观念和技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在题材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式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其中山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以景、格、意为主要表现手法,
注重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追求意境的超越和精神的升华。
而西方绘画更加多样化,
涵盖了人物、风景、历史、宗教等各个领域,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处时代背景选
择各种题材进行表达。
中西绘画在审美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强调“形似而意不似”,即形式上的写
实性不是最为重要的,更加注重传达给观者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画家追求的是以笔墨和构
图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思考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而西方绘画注重逼真的写实
表现,追求形象的真实和准确,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来展现物象的形态和光影
的变化。
在技法上中西绘画也有一些不同。
中式绘画以“线条”和“墨色”的运用为主要特点,线条的作用是起到勾勒和描绘物象形态的作用,墨色的运用则可以表达出深浅、浓淡和点
滴的变化。
中国画家通过用水墨的变化来表达物象的形态和气韵。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
色彩的运用,追求鲜艳和明亮的色调,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物象的形态和情
感。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fefe8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c.png)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
题材和意象:中西方绘画的题材和意象有较大差异。
中方绘画强调表现自然、人文和哲学思想,经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西方绘画则更加多样化,不仅包含人物、风景等自然元素,还包括历史事件、宗教主题、抽象表现等。
构图和透视:中方绘画注重构图的整体感和平衡感,着重表现画面的静态美;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透视法的应用,追求三维感和画面层次感。
色彩运用:中方绘画注重色彩的淡雅和含蓄,运用较为柔和的颜色构造画面;西方绘画注重色彩的鲜明和对比,运用鲜艳的颜色呈现画面。
艺术观念:中方绘画强调“不写一物不写万物”的写实观念,追求的是形与神的和谐统一;西方绘画则注重个人创作和艺术表达,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独立性。
总体来说,中西方绘画在题材、构图、色彩运用和艺术观念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为两种绘画风格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表达方式。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https://img.taocdn.com/s3/m/8f34e51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1.png)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中西方绘画虽然都有着漫长的历史,但是两者的审美意趣却有很大的区别。
中式绘画注重于表现文人的意境与情感,注重于对规律、机理的把握,追求天人合一。
而西式绘画则更注重于表现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描述和描摹,经常采用透视法、阴影等手法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强调个人表达。
下面,将从表现手法,审美价值观,创作主题等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式绘画常常采用写意的手法,即大量运用线条、水墨等表现出意境和氛围,寻求恰到好处的余白和虚实之间的平衡感。
比如山水画、花鸟画中的墨色之美、线条之美就是表现写意的手法。
在中式绘画中,用简洁的笔触去表现物象,留间多余而空旷的画面,凸显出人的悠然自在,表现出了一个文人雅士的境界。
而西式绘画则更加注重形象的写实,尤其是在人物和静物的描绘上,总是通过透视、光影等手法去表现对象的形态。
比如,帕拉曼尼的《天堂之门》用透视和透明表现出神殿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卢浮宫里的著名画作《午餐后的小睡》用实墨写出了人物丰富的表情和情绪,以及各种纹理和细节的描绘。
其次,中西方绘画在审美价值观上有很大的不同。
中式绘画强调化境成性,追求天人合一,把“以心换景”、“化约正大”等方式用来构建绘画的审美体系。
比如唐寅的《贪字》中,山水并不表现得十分具体,只是用笔勾勒出山与云雾间的雁字,表现了作者借鸟性的诙谐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而西式绘画则注重于表现对象的形态,强调表现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强调追求美和真理的统一,如达芬奇《蒙娜丽莎》通过细致的表现把人物的情感凸显出来,震撼人心。
最后,中西方绘画在创作主题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中式绘画的主题着重于对自然的表现,追求节奏和情境上的和谐,强调对自然形态及自然环境的尊重。
比如,文人画中常表现的“山水风景”就是通过画家的意境和经验表现出山水之美。
而西式绘画则把描绘的对象从现实生活延伸到历史、宗教、神话等各类主题,表达出人类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352c5d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3.png)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法、审美观念以及题材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对中西绘画之差异进行浅析的详细内容。
一、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1.视觉表现手法:中西绘画在视觉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注重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表现来塑造形象,强调物象与人心的内在联系。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透视构图、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等,追求更贴近物象真实表现的效果。
2.表现主体的差异:中西绘画对于主体的选择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更多地选择寓意深远、抽象而有诗意的表现主题,如山水、花鸟等。
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以人物为主题,注重描绘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状态。
3.意象与象征的差异:中西绘画在意象与象征的运用上也有差异。
在中国绘画中,常使用诸如松树、竹子、莲花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来表达深远的哲理和情感。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传递信息和观点,例如使用具有特定寓意的花卉、动物等。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1.审美价值观的不同:中西绘画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强调以抒发情感、表达内心感受为主要追求;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观念”,追求以观众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为中心,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2.审美取向的不同:中西绘画在审美取向上也有一定差异。
中国绘画偏向于写意和韵味,注重通过简洁的笔墨和造型来表达情感与意境;而西方绘画则偏向于写实和细致,注重通过细腻的技术手法和准确的细节塑造来展现世界的真实与多样性。
三、题材选择的差异1.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注重点:中西绘画在题材选择上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更多地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强调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来体现艺术家的思考和观点。
2.社会与个体的关注焦点:中西绘画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关注焦点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往往关注社会整体和集体,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与责任;而西方绘画则更关注个体的独特性和个人的情感表达。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c3f1b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2.png)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一、创作主题的比较在创作主题上,中西方绘画美学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对外部世界的再现和描绘,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表现。
西方绘画作品常以风景、人物、静物等为题材,力求通过精细的构图和逼真的绘画技巧来表现主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绘画作品以宗教和神话题材为主,通过对圣经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出了强烈的宗教和神秘主题。
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创作主题主要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强调的是对内心情感和境界的表达。
中国绘画注重情感的内化和审美氛围的营造,在作品中追求所谓的“中和之美”,追求一种内心的净化和心灵的寄托。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往往通过简约而富有意境的笔墨,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逼真的画面效果,追求光影的变化和物体的真实感。
西方绘画师重视绘画技术和写实技巧,注重在画面中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而中国绘画更注重形神兼备,追求“意境”的美感。
中国画家在绘画时往往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创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念,追求在画面中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无穷的意蕴和情感。
三、审美观念的比较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理性和科学思维追求客观真实和逻辑性是主导观念,因此在绘画审美中更注重作品的逼真性和客观性,追求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表达。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更重视内在情感和想象,注重审美的内涵和情感的抒发。
中国绘画倾向于让观者在留白、虚实结合的画面中自由联想,追求在内心世界中寻找美的源泉。
四、绘画美学的融合与创新尽管中西方绘画美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当代社会的大交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中西方绘画美学也开始发生交叉融合和相互学习的现象。
许多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兼容东西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力求在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之间找到平衡和创新。
在竞技游戏《快乐大本营》中,有一环节是将中国传统书法与西方涂鸦艺术相结合,为节目增添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也为中西方绘画美学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中西方绘画意境的解读
![中西方绘画意境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4e6a301844769eae009ed46.png)
中西方绘画意境的解读
◆王 帆
( 南开大学 )
【 摘要】意境是 艺术领域 中一个重要 理念 , 是创作者通过对物象的描绘 、 融合 自身情 感之后 所表达 出的更 高的艺术境界 。中西方绘画 艺 术对意境的追求有所不 同, 但是相 同的是意境 已成为评 价作 品价值 的重要标准 , 可以说 , 各种 形式 的绘 画艺术 , 无不是暗合或者说主动创
非 目的 , 而是使 形式 与内在含 义相适应 ” 。 二、 西 方 油 画 中 意境 的表 达
够代 表一种 实体 , 亦可深透进去 , 借此以创造 出无穷的空间 , 以空白的虚来 突出有形 的实。 虚实结合将画面烘托的更有 意境 感。另外笔墨 的浓淡也可
西方油 画无论是 古典 , 还 是现代 。 他们 的很 多作 品中都给 我们 以丰 富 以将 虚实恰如其分 的表现 出来。作画并不单纯对现 实物体进行 写生 , 而是
造 意 境 美原 则 。 意 境 的表 达 , 与 构 图形 式 、 色彩 形 式 等 是 密切 相 关 的 。 【 关键词】绘 画艺术 意境 作品价值
一
、
中西方对“ 意境” 的 认 识
的请于的意境 美。 1 . 线条 的刻 画 不同的线条会产生不 同的美感 , 因此我 国不 同画派都重视线 条造型的
的 想 象 与思 考 , 而 不仅 仅 局 限 画 面 的 形 象 本 身 的 诠 释 , 而 是 表 现 为深 刻 的 追 求以形 写神 。 虚实相生 , 以心境创 造画面意 境。如夏圭 《 松溪泛 舟图》中
内涵。作品的思想不是在具 象的形 里 , 而 是隐含 在作 品形象 之外 , 给 人 以 大 片的空 白, 用 以表现水 天的辽 阔浩渺 , 在有 限的画面 中 , 更蕴 含意 境无 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 这样的作 品既有 思想性 , 又有 寓意性 。西方油 画 由于 穷 。 此 即 以 实显 虚 , 若仅画双松 , 则 剩 白可 以联 想 到 水 或 天 空 、 平 原 旷 野 皆 颜料 色彩多样明亮 。 覆 盖力强 , 可 以最大限度的 呈现 物体的质 感, 还原物体 可 , 而 扁舟一叶则使剩 白仅能做 溪水 之想 ; 正所 谓实 处之妙 皆因虚处 而生 的本 来面 目。 艺术 表现 力浓厚。西 方油画 家重视 光线 的应用 , 通过对 光线 “ 三分天地布置 , 七分云烟断锁 ” , 在 大虚大实 的对比 中将 艺术效 果表达的 元素进 行科学分析 , 将现 实中的对 象真实 的表现 出来 , 严 格按 照光学 物理 淋 漓 尽 致 。 原理 , 科 学准确地 再现 三维 空间的客观世界 。 从绘 画的选题来 看, 早期 绘 画多 以神 话传说 为主 , 由于 美术家 的个 性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309b0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c.png)
中西绘画美学特征比较
一、表现方式的差异
中西绘画美学的最大差异在于其表现方式的不同。
西方绘画追求真实的描绘,注重细节的表达,追求事物的立体感和逼真感。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常见的线性透视法,通过线条的透视关系使画面具有深度,并且着重描绘细微的细节。
相反,中方绘画则注重意境的表达,更加关注对象的气韵和精神。
中式绘画经常采用写意的形式,强调形神兼备,以少而不精,留白为美。
通过用笔的轻重和用色的运用,表达情感和思想,追求墨韵的和谐美。
二、意境与主题的差异
三、审美观念的差异
中西绘画美学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更加强调人文和个人的尊严,追求个体的充分发展和自由。
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西方绘画追求的是个人主义和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
相对而言,中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和平衡。
中方绘画更加注重社会的稳定和个体对社会的奉献。
中式绘画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美和统一的审美标准。
总结起来,中西绘画美学在表现方式、意境与主题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物象的真实描绘和个体情感的表达,而中方绘画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和社会整体的和谐。
这些差异源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历史和价值观念,并且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表现。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ee81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5.png)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一、中国绘画的意象造型特点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与意象的凝练,注重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中国绘画的意象造型常常表现为线条的流畅和视觉效果的变化。
在中国绘画中,常见的意象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限的意境。
花鸟画则着重表现细腻的笔触和色彩,将花鸟的形态和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物画则注重形体的比例和动态感的表现,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西方绘画历史悠久,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和发展。
西方绘画在意象造型方面注重对于物象的写实和形式的塑造。
在西方绘画中,常见的意象包括风景、静物、肖像等。
风景画在西方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透视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了自然的真实和壮丽。
静物画则以物象的细致描绘和物品之间的关联为主,通过明暗和形态来塑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肖像画则注重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现,通过线条和色彩来描绘人物的形态和气质。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在表现方式和审美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绘画着重意境与情感的凝练,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流畅变化。
西方绘画则强调对于物象的写实和形式的塑造,注重色彩和透视的运用。
在意象造型上,中国绘画更注重对于自然的抒发和意蕴的表达,强调审美的内涵和情感的沉淀。
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于形式的塑造和物象的真实呈现,强调视觉的真实和形态的表达。
在审美观念上,中国绘画强调内心的感悟和意境的凝练,强调意蕴和情感的表达。
西方绘画则更强调视觉的真实和形式的呈现,注重对于物象的塑造和逻辑的表达。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在审美取向和意境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各自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四、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背后的文化价值中西绘画在意象造型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与意象的凝练,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文人的情怀。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d2256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6.png)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通过视觉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方式。
中西方绘画传统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磨砺与发展。
本文将对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在风格、表现手法和主题选择上的异同。
中西方绘画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传神和留白的效果,画家通过勾勒轻描淡写,以意境和意蕴为重,绘画的主题常常与哲学、佛教、道教等精神文化有关。
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形象的真实、细腻和逼真,画家通过色彩丰富和光影的表现力来创造视觉效果,其主题一般更加注重现实场景和人物的描绘。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线条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画家通过笔墨对比、淡墨软染等手法来创造效果。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和光影的运用,画家通过调配颜料和使用明暗对比来表现形象。
西方绘画注重逼真和立体感的表现,通过精确的绘制来展示丰富的细节,而中式绘画则更注重意象的独特性和抽象性。
中西方绘画的主题选择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在主题上更偏向于自然景观和文人墨客的描绘,画家常常以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进行创作,追求一种与自然融合的境界。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人物和现实场景的描绘,画家通过塑造形象和情感的表达来打动观者,主题内容更丰富多样。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和意蕴的表达,通过轻描淡写和抽象表现形象;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逼真和立体感的表现,通过光影和色彩的运用来创造视觉效果。
在主题上,中式绘画注重自然景观和文人墨客的描绘,西方绘画更注重人物和现实场景的描绘。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多样性。
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传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宽我们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https://img.taocdn.com/s3/m/67da0c3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f.png)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中西方绘画是两种不同文化和审美观点的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趣。
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意趣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审美观点的不同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审美观点,这直接影响了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意趣。
中国传统画追求“意境”,即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现出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最终达到意境的意境状态,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意境之美。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表现主义”,即更加关注技艺和技术,追求以真实、写实的方式捕捉事物的表面形象,并通过色调、结构和细节的处理来表现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二、表现手法的不同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也有明显的不同,这决定了绘画表现的审美意趣。
中国画追求以线条勾勒出画面的形象,以墨水的浓淡、深浅、干湿表现形象的质感和意境,强调意境中蕴含的超越物象的精神世界,降低写实性,增加神韵性,以情感和意思为主,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表达和技术的处理,强调油彩和笔触的细腻程度,以写实的方式表现画面的主题和情感,强调物象的真实性,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细节和特点。
三、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绘画所处的文化背景也有不同,影响了画家对于艺术和美的理解和表达。
中国的绘画受到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倾向于着眼于精神世界的表现,表达艺术家对于自然、人文和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
而西方文化受到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等宗教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对人性、伦理和道德的关注,追求以写实、艺术和哲学的方式表现美感和真理的内涵。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意趣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文化、审美和艺术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凸显了中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又拓宽了我们对于艺术和美的认知。
对于我们的创作来说,应该结合自身的文化继承,借鉴不同文化的长处,发掘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1e10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b.png)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中西绘画是两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传统。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有很多不同之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出两者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主题选择、构图特点、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进行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在主题选择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和哲理的表达,常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以表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为目标。
而西方绘画较为注重单个主题的表现,如历史题材、人物肖像等,以塑造个体形象和情感表达为重点。
在构图特点方面,中式绘画追求“虚实相间”和“虚实相生”的原则,创造出意象变化丰富、意蕴深远的艺术形式。
作品常常遵循对称、层次感强的构图结构,以勾勒主题的形象轮廓和空间感。
而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线条的运用,追求形象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构图方式更加注重对画面空间的控制和结构的合理性。
中西绘画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传统的“青绿红白黑”等颜色的运用,以表现绘画对象的表情和意境。
色彩多以淡雅、静谧为主,追求的是“寓情于景”的意境。
而西方绘画注重饱和度和明暗对比的运用,色彩更加鲜明和丰富,以突出主题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中式绘画注重运用笔墨和水墨的技法,以线条、点、面的变化表现对象的形态和神韵。
重点在于意境的冲击和观看者的心境。
而西方绘画注重绘画材料的运用和表现技巧,更加直观地表达绘画对象的特征和情感。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在主题选择、构图特点、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意境和哲理的表达,偏重于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而西方绘画注重单个主题的表现,强调形象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中式绘画以勾勒形象轮廓和空间感为重点,色彩淡雅、静谧;而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线条的运用,色彩鲜明、丰富。
在表现手法上,中式绘画注重笔墨和水墨的运用,西方绘画注重绘画材料和技巧的运用。
通过对比研究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特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者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c108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6.png)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1. 艺术风格的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上更加注重写实和明暗对比,追求逼真的效果;而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加注重情境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追求自然的和谐。
在构图和线条上,西方绘画更加注重透视和空间感的表现,追求形式的逼真和立体感;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加注重画面的层次和结构,追求画面的韵律和气韵的传达。
这些差异不仅来源于绘画的技术传承和审美传统,更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心理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2. 意象造型的比较在意象造型上,中西绘画呈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
在西方绘画中,常见的意象包括宗教题材、历史题材、风景题材等,这些意象往往是对于现实和历史的再现和诠释。
在中西方绘画中,风景题材是一个很好的比较对象。
在西方绘画中,风景常常成为了绘画的背景和布景,是整个画面中的一个元素;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风景往往成为了整个画面的主题,表现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意象的表现上,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上的显著差异。
二、中西绘画意象造型差异的文化解读1. 审美情感的差异中西方绘画在意象造型上的差异源自于不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取向。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人文精神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现实世界的再现和个体情感的表达是绘画的主要关注点;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于审美情感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中国绘画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心灵的净化。
这种审美情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绘画在意象造型上的不同表现方式。
2. 文化内涵的差异三、中西绘画意象造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 拓展跨文化艺术研究通过中西绘画意象造型的比较研究,可以拓展跨文化艺术研究的视野,全面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情感,有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通过对中西绘画意象造型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出绘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有助于加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把握,丰富艺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3af86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7.png)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西方绘画艺术注重形象塑造和视觉感染力,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透视法为科学基础。
而中国绘画艺术注重意象和精神传达,重视意境和气韵,追求主观精神的真实,源于大自然又高于自然。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中西方艺术对比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
一、绘画侧重点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画面空间表现和艺术审美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源于古希腊美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光影效果,以写实为基础,注重物体的细节表现,例如西方的油画、水彩画等,这些作品注重描绘客观世界,追求视觉快感和形式美。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丰富的艺术气息。
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主,其中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画更注重画家的心灵美。
同时,中国绘画更注重画家的个人感受和艺术表现,注重对画面的解读和表达。
二、线条运用的不同在艺术创作中,线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常常是明确、简洁、流畅的,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空间感和质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例如,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等,通过线条的表现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结构、比例、动态等。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则更加注重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线条的运用非常灵活多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气韵。
例如,中国绘画中的水墨画,通过墨色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肌理感,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画面的流畅感和韵律感。
三、透视法的不同透视法是西方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透视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通常是基于几何学原理,通过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等方法,表现出物体的远近、高低、前后等空间关系。
而中国绘画艺术中并没有明确的透视法,而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af173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d.png)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方式。
中方绘画看重的是神韵、气象、风体,注重写意与意境;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细节、透视和色彩,追求写实主义和自由表达。
在审美感受上,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绘画主题各异中方绘画艺术主题历来是人文主义,注重体现大自然的神韵,紧贴生活与情感,以传统文化的神秘与哲学思考为主要主题。
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中,则表达的是社会现实及个人的主观情感。
另外,西方绘画更多地运用抽象表现来表现主题,强调个性和独立性。
当然,这不代表中方绘画艺术就只有传统文化的表现,而西方绘画艺术就只有当代现实主义画。
艺术作品看重的是表现手法与表达能力。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这些细节与个人特色能与文化意识结合体现。
二、绘画技巧不同两种文化背景下,艺术家运用的绘画技巧各异。
中国绘画注重的是写意与意境,不在乎细节的准确性。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细节和透视,追求写实主义和自由表达。
在中方绘画中,笔墨是起到效果的一种方法,艺术家的用笔常常是方便达到画面上的某些效果,如渲染“气势”,表现“神态”等组成转化。
而西方绘画的笔触更多的聚焦在细节上,例如《蒙娜丽莎》的细致饰纹等。
这些细节将构成整个画作,可以更好地传达技法的细节知识。
三、色彩表现不同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灰暗,色彩单一。
这种色调表现通常是表现出感性和意境的不同。
而西方绘画通常会运用各种色彩,特别是明亮的颜色来表达画家的感情和意境。
对色调及色彩的使用法,可以代表文化特色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清新淡雅”的特点,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将色彩作为表现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艺术创作的审美观、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表达手法、色彩表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的不同所致。
当然,真正的艺术,应该具备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个人鲜明的表现风格。
无论是中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去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https://img.taocdn.com/s3/m/611a1a0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8.png)
试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由于文化差异、历史背景、艺术传统等原因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本文将分别从表现手法、主题意象和审美意趣三个方面简述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审美意趣。
一、表现手法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采用的是线条轮廓和色彩的简约,力求表现物象的神韵和情感内涵。
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都强调留白和虚实关系,通过少而精的构成手法,给人以美的期待和想象的空间。
而西方绘画注重更加逼真的效果,运用更多的光影对比和细微刻画来表现物象的形态、质感以及光线变化的效果。
同时,西方绘画也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写实和表情的刻画,强调人物的心理细节和行为特点。
二、主题意象中西方绘画的主题意象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
中国绘画主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的美感,以及诗情画意的追求。
如唐代的“山水深处人家,翠竹枝丫夏日长”、宋代的“山山何所有,水水何所从”、元代的“静水流深,人心自幽”等,都是中国绘画中表现诗情画意的经典主题。
而西方绘画的主题则更加多元化,从宗教、历史、文学等多个方面入手表现。
如《蒙娜丽莎》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就是透过画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最后的晚餐》则表现了耶稣和门徒吃饭时的场景,反映了基督教信仰中的重要故事。
三、审美意趣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意趣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观赏者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强调画面的气氛和表现手法所引发的内心体验。
如观看一个山水画,就会产生一种心境和情感体验,感受到画面中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和山水的神韵。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视觉震撼和感官体验。
视觉震撼是通过画面的色彩、形态、光影等方面产生的,能够直接打动观者的视觉神经。
而感官体验则更注重观察者身体上的感受,如观看一幅浪漫主义的画作,能够让人产生一种激情和温暖的感受。
总体来说,中西方绘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留白和虚实关系,强调神韵和情感内涵;而西式绘画则更注重写实和逼真,强调视觉和感官体验。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483ad9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3.png)
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中西方绘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题材内容和审美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各具特色,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方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宣泄。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国绘画注重传神和意境的表达,常常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笔法的独特表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以寄托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目标。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韵味和意境,追求的是一种内敛、深邃的审美情趣。
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表现,注重绘画的逼真性和细节的描绘。
西方绘画有着明确的绘画规则和构图原则,追求的是客观的真实再现。
西方绘画以人物、风景、静物等为题材,通过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展现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西方绘画强调对细节的准确描绘和光影的处理,追求的是一种写实主义的审美效果。
中西方绘画在题材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绘画常以自然景物为主题,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含蓄的美感;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表现人物和社会现实,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直接的视觉冲击力。
中方绘画注重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宣泄;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观察和思考,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中西方绘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审美观念上存在着差异。
中方绘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一种内敛、深邃的审美情趣;而西方绘画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表现,追求的是一种客观、真实的视觉冲击力。
无论是中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通过对中西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理解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34ead3643323968011c92ba.png)
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理解中国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第一首诗所莫立的中国文学抒情写意的传统一样, 堪为东方绘画(中国画)艺术主流并蔚为传统的,一般均重在“移情”与“抽象”上。
中国绘画的特征, 不重具体物象的刻意描攀, 不重形相的酷肖通真, 而倾向于抽象的笔墨线条表达人格的心情与意境。
如中国画搜长于线条的自如运用, 追求线条的内在节奏, 制造线条蕴蓄深厚的情绪张力, 绘画艺术体现的抒情与意境、神韵得以通过线条所具的抽象美表现出来, 真可谓是“抽象线纹, 不存于物, 不存于心, 却能以它的匀整, 流动, 回环, 屈折, 表达万物的体积, 形态与生命, 更能凭借它的节奏, 速度, 刚柔, 明暗, 如弦上的音, 舞中的态, 写出心情的灵魂而深人物体的诗魂”(宗白华:《论索描》, 《笑术与意境》p127)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则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理念, 在中国的儒学、道教、佛教的感召下, 重在“逸气”( 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 , 追求“气韵生动”( 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 。
伏羲画八卦, 就是以最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相的变化节奏。
[辽宁大学教育行政学报2008年第三期]由于人物的内在精神、风神气度是虚的,因而难以言传,只能意会。
正如汤用彤先生所言:“圣人识鉴要在瞻外形而得其神理,视之而会于无形,听之而闻于无音,然后评量人物百无一失。
此自存乎其人,不可力为,可以意会,不能言宣(此谓言不尽意)。
”禅宗美学则提出了“悟”的概念,追求的也是神、情、气、韵,以“形”悟“义”,可谓为终极的美学价值。
中国人认识事物,只有上升到了天道,才算从根本上把握了该事物,由此产生了“俯仰自得”的观察方法。
传统中国绘画采用散点透视的远近俯仰,以一个或多个想象中的游移视点来寻找和刻画客观对象的神韵。
[艺术审美批判2009年第12期]传统中国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生发,中国绘画的许多概念,如神、气、心、意、韵、静、势、虚、实、骨、质等,原本是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是哲学化了的艺术。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b034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7.png)
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色彩和线条来表现艺术家的感情和思想。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绘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西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化之一,其绘画艺术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重点对比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一、意象的选择在中西绘画中,艺术家选择的意象各有特点。
在西方绘画中,常见的意象包括人物、风景、静物等,艺术家注重对物象的写实性描绘,追求逼真和立体感。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绘画,其作品中经常出现宗教题材、神话传说等,这些题材要求艺术家对人物和环境的细节描绘非常准确。
相比之下,在中国绘画中,艺术家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中国绘画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中国绘画更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通过简约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出主题的情感和意蕴。
在意象的选择上,中西绘画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更注重对物象的写实描绘,追求逼真和立体感;而中国绘画更注重对意象的象征性表达,通过情感和意境来凸显作品的内涵。
二、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在中西绘画中,艺术家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注重对光影和色彩的表现,追求在画布上营造出真实的光影效果。
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运用丰富多彩,通过混色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
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绘画更注重对线条和墨色的运用。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简洁而富有韵律感,通过不同粗细、长短和速度的变化来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情感。
中国绘画中的墨色运用也十分讲究,通过淡墨和浓墨的变化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和情感。
三、文化观念的差异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差异背后,反映了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和物象的表现,崇尚理性和科学精神,因此西方绘画更追求对物象的真实写实。
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意象造型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差异。
西方绘画更注重对物象的真实写实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展现出理性和科学精神;而中国绘画更注重对意象的象征性表达,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绘画意境的解读
作者:王帆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11期
意境是艺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理念,是创作者通过对物象的描绘、融合自身情感之后所表达出的更高的艺术境界。
中西方绘画艺术对意境的追求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意境已成为评价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以说,各种形式的绘画艺术,无不是暗合或者说主动创造意境美原则。
意境的表达,与构图形式、色彩形式等是密切相关的。
绘画艺术意境作品价值一、中西方对“意境”的认识
我国艺术领域中的“意境”是由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观念、思维模式所孕育和积淀所得的果实,起源可以追溯到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庄周的“天人合一”思想,历代都有代表人物谈到对意境的理解,如南朝刘勰提出“情境交融”的观点,为意境的审美提供了一项特征;唐朝诗人王昌龄、皎然对意境的理解是取境与缘境,刘禹锡与司空图在此基础上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创作见解,至明清时期,艺术理论家朱存爵主张意境融彻,叶夔的观点是意与境是并重的,在写景的同时抒写胸臆,到了近代,林纾和王国维、宗白华等人将意境的概念突破传统的体裁和限制,形成了现代美学的风格。
西方古典哲学归根结底追求的是对物质世界科学、合理的解释,揭示物质世界的存在奥秘,特别是形而上的哲学观念——超越有限去追索无限;在数、比例、秩序中感应着宇宙和神的光芒,这种观念是思辨性的、客观性的。
在绘画方面西方更多的是侧重于强化某一鲜明的特质,塞尚说:“绘画不是追求自然,而是和自然平行的工作着。
”法国表现主义代表马蒂斯曾说的“一切在于表现”,在创作时将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最早提出的人体美的规律,即黄金分割定律;康定斯基说:“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因此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相适应”。
二、西方油画中意境的表达
西方油画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他们的很多作品中都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与思考,而不仅仅局限画面的形象本身的诠释,而是表现为深刻的内涵。
作品的思想不是在具象的形里,而是隐含在作品形象之外,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这样的作品既有思想性,又有寓意性。
西方油画由于颜料色彩多样明亮,覆盖力强,可以最大限度的呈现物体的质感,还原物体的本来面目,艺术表现力浓厚。
西方油画家重视光线的应用,通过对光线元素进行科学分析,将现实中的对象真实的表现出来,严格按照光学物理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
从绘画的选题来看,早期绘画多以神话传说为主,由于美术家的个性不同,有的将自己的精神思想寄托于神话传说,有的把现实社会的感触觉悟统一到神话世界中,利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推动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如波提切利作品《维纳斯与战神》,面容的描绘笔法,和诙谐
代表了新柏拉图派的观念:爱与和睦战胜了战争与冲突;风景油画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细腻的笔法,使画出的形象十分逼真、生动,画面形成优美的意境,它是对自然的赞歌,在忠于自然和接近自然的思想下,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面”组成,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莫奈对光和色的出色把握,表现出海上日出时光的颤动与色的和谐。
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表达
我国绘画的意境在于突破小空间,进入无限的大空间。
中国画的意境美,除了画面所营造的气氛外,更多的还有笔法、墨法和设色的精妙所产生的请于的意境美。
1.线条的刻画
不同的线条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因此我国不同画派都重视线条造型的突破,是表现意境的主要手段,古人云:“无线者非画也。
”把线条作为表现意境的重要手段,可能源于先人朴素的思想认识,这在原始绘画作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线条的描绘对后世山水画、宗教画、花鸟画逐步走向繁荣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骨法用笔”成为中国画的造型路线的准则,中国画的线起源于书法,基于书法的用笔,具有书法艺术的抒情性。
潘天寿先生曾说过:“一为点易于零碎,二为面易于模糊平板;而用线则最能迅速灵活地扣住一切物体的形象,最为明确和概括。
”这位先生精辟地阐述了中国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各依据不同书体的笔意,以致千变万化。
中国画的线条不只是表现“形”还要含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要具备“势”“形”“气”“力”“韵”诸因素,合乎组成的画面是流动的,又是含蓄空灵的,通过含蓄流动的意境,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产生出缕缕情思。
2.虚实结合
中国山水画讲究虚实结合之美,虚可以用留白的手法来表现,画家可以把画纸上的空白之处当做想象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厚度,空白本身就能够代表一种实体,亦可深透进去,借此以创造出无穷的空间,以空白的虚来突出有形的实,虚实结合将画面烘托的更有意境感。
另外笔墨的浓淡也可以将虚实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作画并不单纯对现实物体进行写生,而是追求以形写神,虚实相生,以心境创造画面意境。
如夏圭《松溪泛舟图》中大片的空白,用以表现水天的辽阔浩渺,在有限的画面中,更蕴含意境无穷。
此即以实显虚,若仅画双松,则剩白可以联想到水或天空、平原旷野皆可,而扁舟一叶则使剩白仅能做溪水之想;正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三分天地布置,七分云烟断锁”,在大虚大实的对比中将艺术效果表达的淋漓尽致。
3.画中有诗
艺术是相通的,诗与画既是两门不同的分支,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特点都有所不同,而又相互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古有“画中有诗”一说,即在绘画艺术中体现诗的文学境界,讲究诗情画意,二者结合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所谓画中有诗并非简单的在画上留诗题词,而是要在作画时“以诗的方法作画,求达即诗即画,即画即诗的表现”。
诗,可以作为画的题材,即诗意画,画也可以作为诗的源泉,即题画诗,二者的融合才能使各自的内涵更为充实和丰富多彩。
一个好的国画家,不但要懂得画学,也要懂得文学、美学、甚至哲学,更应该懂得诗词学。
“琴棋书画”在中国历代传统文化中一直是被认为不可分割、有着紧密联系的一个艺术整体。
参考文献:
[1]赵晶晶.异曲同工——小议绘画“意境”[J].大舞台,2010,(4).
[2]韩萍.浅谈中国画的意境表现[J].安徽文学,2010,(7).
[3]王璐珉.从老庄哲学意境看水墨山水之美[J].大众文艺,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