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汇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如表所示:
序号元素结构及性质
A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5
③C 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
④D 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①E 通常情况下,E没有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
②F 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3)①F与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X、Y相等,则M的水溶液显
________性,N的结构式为________。
(4)C与E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化学方程式表明这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____。
(5)有人认为B、D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你认为是否可以,若可以,试写出正极的电极方程式(若认为不行可不写)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四周期第Ⅷ族 Mg3N2离子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三角锥形
4NH3+3O22N2+6H2O Si﹣4e﹣+6OH﹣═SiO32﹣+3H2O
【解析】
【分析】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A为Fe元素;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B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B
为Mg元素;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C为N元素;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Si;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其化合价表现+1、﹣1,故F为H元素;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则E为O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则A为Fe元素;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B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B
为Mg元素;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C为N元素;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则D为Si;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其化合价表现+1、﹣1,故F为H元素;通常情况下,E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则E为O元素;
(1)A为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Ⅷ族;
(2)Mg与N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它属于离子化合物;
(3)①H与O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则X为
H2O、Y为H2O2,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②H与N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H2O、H2O2相等,则M为NH3、N 为N2H4,NH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N2H4的结构式为;
(4)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处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以说明单质氧化性强弱,表明氮气、氧气的氧化性强弱的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5)Mg、Si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Si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氢气,可以形成原电池,Si发生氧化反应,故负极上Si失去电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硅酸根与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i﹣4e﹣+6OH﹣═SiO32﹣+3H2O。
2.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Y位于不同周期,X与W 位于同一主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N(Y):N(Q)=3:4;Z的原子序数等于Y、W、Q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QX4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2)一种名为“PowerTrekk”的新型充电器是以化合物W2Q和X2Z为原料设计的,这两种化合物相遇会反应生成W2QZ3和气体X2,利用气体X2组成原电池提供能量。
①写出W2Q和X2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向两极分别通入气体X2和Z2可形成原电池,其中通入气体X2的一极是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③若外电路有3mol电子转移,则理论上需要W2Q的质量为_________。
Na Si+3H O=Na SiO+3H 负极【答案】第二周期第ⅢA族
22232
37g
【解析】
【分析】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N(Y):N(Q)=3:4,因为都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8,所以Y的最外层为3个电子,Q的最外层为4个电子,则Y为硼元素,Q为硅元素,则X为氢元素,W与氢同主族,为钠元素,Z的原子序数等于Y、W、Q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氧元素。
即元素分别为氢、硼、氧、钠、硅。
【详解】
(1)根据分析,Y为硼元素,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ⅢA族;QX4为四氢化硅,电子式为
;
Na Si+3H O=Na SiO+3H ;
(2)①根据元素分析,该反应方程式为
22232
②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向两极分别通入气体氢气和氧气可形成原电池,其中通入气体氢气的一极是负极,失去电子;
③外电路有3mol电子转移时,需要消耗1.5mol氢气,则根据方程式分析,需要0.5mol
硅化钠,质量为37g。
3.某小组按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1)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示意图,在图2的小括号内填写正极材料的化学式_________;在方括号内用箭头表示出电子流动的方向___________。
(2)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按图1装置实验,约8min时才看到导管中液柱上升,下列措施可以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的是________。
a.用纯氧气代替具支试管内的空气
b.将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表面撒上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
c.用毛细尖嘴管代替玻璃导管,并向试管的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
【答案】C O2+2H2O+e-=4OH- Fe-2e-=Fe abc
【解析】
【分析】
(1)铁钉的吸氧腐蚀中,碳作正极,铁作负极;
(2)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要使现象更快、更清晰,可采取增大反应速率等方法。
【详解】
(1)在食盐水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活动性较强的铁作负极,其中含有的活动性弱的杂质
碳作正极,正极的化学式为C;电子从负极Fe沿导线流向正极C,其图象为
;
(2)该装置中,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C 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3)a.用纯氧气代替具支试管内的空气,氧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用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再蘸取铁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
c.用毛细尖嘴管代替玻璃导管,并向试管的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改变相同的压强即改变相同的体积,毛细尖嘴管上升的高度大于玻璃导管,且红墨水现象更明显,c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bc。
4.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 Cu2+、Fe3+氧化性的强弱。
请写出电极反应式。
(1)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并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要求用烧杯和盐桥,并标出外电路中电子流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2e−=Cu2+2Fe3++2e−=2Fe2+
【解析】
【分析】
Fe3+氧化性比Cu2+强,可发生2Fe3++Cu=2Fe2++Cu2+,反应中Cu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可为碳棒或不如Cu活泼的金属,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溶液,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Fe3+氧化性比Cu2+强,可发生2Fe3++Cu=2Fe2++Cu2+,
(1)Cu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为Cu−2e−=Cu2+;
(2)正极Fe3+被还原,电极方程式为2Fe3++2e−=2Fe2+;
(3)正极可为碳棒,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则原电池装置图可设计为,电子
从铜极流向碳极。
【点睛】
设计原电池时,根据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即2Fe 3++Cu=2Fe 2++Cu 2+,然后拆成两个半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化合价降低的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原电池的本质就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反应在一个烧杯中效率不高,所以可以设计为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发生。
5.回答下列问题:
(1)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Pb + PbO 2 + 2H 2SO 4 垐垎?噲垐?充电
放电
2PbSO 4 + 2H 2O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①若X 为石墨,为减缓铁的腐蚀,将开关K 置于N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
②若X 为锌,开关K 置于M 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
(3)我国的科技人员为了消除SO 2的污染,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用SO 2和O 2制备硫酸,电极A 、B 为多孔的材料。
① A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② B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答案】Pb + SO 42--2e -= PbSO 4 PbSO 4 + 2H 2O-2e -=PbO 2 + 4H + + SO 42-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 4H + + O 2 + 4e -=2H 2O SO 2 + 2H 2O - 2e - = SO 42- + 4H +
【解析】
【分析】
(1)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作原电池正极或作电解池阴极的金属被保护;
(3)该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被氧化,所以负极上投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正极上投放的气体是氧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根据硫酸和水的出口方向知,B 极是负极,A 极是正极,据此书写电极反应式。
【详解】
:(1)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负极上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Pb+SO42--2e-=PbSO4,在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阳极上硫酸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PbSO4+2H2O-2e-
=PbO2+4H++SO42-,故答案为:Pb+SO42--2e-=PbSO4;PbSO4+2H2O-2e-=PbO2+4H++SO42-;(2)①若X为石墨,为减缓铁的腐蚀,将开关K置于N处,该装置构成电解池,铁作阴极而被保护,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②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铁作正极而被保护,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3)该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被氧化,所以负极上投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即B极是负极,负极二氧化硫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是SO2+2H2O-2e-=SO42-+4H+,正极上投放的气体是氧气,即A极是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是4H++O2+4e-=2H2O,故答案为:①4H++O2+4e-=2H2O;②SO2+2H2O-2e-=SO42-+4H+。
6.(1)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
写出插入稀NaOH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
写出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的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由于其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写出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的阴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Al - 6e− +8OH− =2AlO2-+4H2O 4H++ 2e− +2NO3− =2NO2↑+2H2O 4H++ 2e− +SO42−
+PbO2=PbSO4+2H2O PbSO4+2e−=Pb+SO42−
【解析】
【分析】
(1)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NaOH溶液中,只有Al能与NaOH溶液反应,形成原电池,负极为Al失电子,在碱性溶液中,Al转化为AlO2-。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由于Al发生钝化,所以Cu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为溶液中的NO3-获得电子,生成NO2气体。
(2)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得电子,生成PbSO4等;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PbSO4获得电子转化为Pb。
【详解】
(1)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NaOH溶液中,只有Al能与NaOH溶液,在碱性溶液中,负极Al失电子转化为AlO2-,电极反应式为2Al - 6e− +8OH− =2AlO2-+4H2O。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由于Al发生钝化,所以Cu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反应为溶液中的NO3-获得电子,生成NO2气体,电极反应式为4H++ 2e− +2NO3−
=2NO2↑+2H2O。
答案:2Al - 6e− +8OH− =2AlO2-+4H2O;4H++ 2e− +2NO3− =2NO2↑+2H2O;(2)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得电子,生成PbSO4等,电极反应式为4H++ 2e−
+SO42− +PbO2=PbSO4+2H2O;充电时阴极为PbSO4获得电子转化为Pb,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
答案为:4H++ 2e− +SO42− +PbO2=PbSO4+2H2O;PbSO4+2e−=Pb+SO42−。
【点睛】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时,首先看电极材料,若只有一个电极材料能与电解质反应,该电极为负极;若两个电极材料都能与电解质发生反应,相对活泼的金属电极作负极。
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需要判断电极产物。
电极产物与电解质必须能共存,如Al电极,若先考虑生成Al3+,则在酸性电解质中,能稳定存在,Al3+为最终的电极产物;若在碱性电解质中,Al3+不能稳定存在,最终应转化为AlO2-。
7.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
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是Zn+Ag2O=ZnO+2A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属于_________电池(填“一次”或“二次”)。
(2)负极是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时,正极区的pH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
(填字母)
A.C(s)+H2O(g)=CO(g)+H2(g)△H>0
B.NaOH(aq)+HC1(aq)=NaC1(aq)+H2O(1)△H<0
C.2CO(g)+O2(g)=2CO2(1)△H<0
(5)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依据所选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
【答案】一次 Zn Zn-2e-+2OH-=ZnO+H2O 增大 C CO-2e-+4OH-=C O 32-+2H2O
【解析】
【分析】
(1)纽扣电池为一次电池;
(2)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3)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反应确定c(OH-)的变化以判断pH的变化;
(4)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5)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通入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作答。
【详解】
(1)纽扣电池为一次电池;
(2)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2OH-=ZnO+H2O;
(3)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可知,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g2O+H2O+2e-=2Ag+2OH-,使用时,c(OH-)增大,因此正极区的pH逐渐增大;
(4)A. 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由于反应C(s)+H2O(g)=CO(g)+H2(g)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而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项错误;
B. 反应NaOH(aq)+HC1(aq)=NaC1(aq)+H2O(1)为复分解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项错误;
C. 反应2CO(g)+O2(g)=2CO2(1)为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C 项正确;
答案选C。
(5)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O-2e-+4OH-=CO32- +2H2O。
【点睛】
设计制作化学电源的过程为:
8.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Fe极为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Fe极为
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从_______极流出(填“Zn”或“Fe”)。
(3)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H+=Fe2+H2↑负极Fe-2e-=Fe2+正极2H++2e-=H2↑Zn B>A>C
【解析】
【分析】
已知金属活动性:Zn>Fe>Sn,则A发生化学腐蚀,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中Fe为负极,Sn为正极,Fe被腐蚀,C中Zn为负极,Fe为正极,Fe被保护,以此解答。
【详解】
(1)铁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2)Fe比Sn活泼,则B中Fe为负极,Sn为正极,负极发生Fe-2e- = Fe2+;Zn比Fe活泼,则C中Fe为正极,Zn为负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电子从负极即Zn极流出;
(3)A发生化学腐蚀;B中Fe为负极,Sn为正极,Fe被腐蚀;C中Zn为负极,Fe为正极,Fe被保护,Zn被腐蚀,则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B>A>C,。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是常见的燃料电池之一,该电池在正极通入氧气,在负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溶液通常是KOH溶液,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
(2)常温下,将等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2min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若将此混合溶液置于50℃的水浴中,则出现浑浊的时间将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CH4-8e-+10OH-=CO32-+7H2O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减少
【解析】
【分析】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通入氧气,负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则发生反应为CH4+2O2=CO2+2H2O,CO2+2KOH=K2CO3+H2O,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2KOH=K2CO3+H2O,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4失电子,转化为CO32-和H2O。
(2)将等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相关反应为: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若将此混合溶液置于50℃的水浴中,则温度升高,出现浑浊的时间将减少。
【详解】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通入氧气,负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则发生反应为CH4+2O2=CO2+2H2O,CO2+2KOH=K2CO3+H2O,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2KOH=K2CO3+H2O,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答案为:CH4-8e-+10OH-=CO32-+7H2O;
(2)将等浓度的Na2S2O3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若将此混合溶液置于50℃的水浴中,则温度升高,出现浑浊的时间将减少。
答案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减少。
【点睛】
燃料电池中,两电极通入的物质相同,电解质不同时,电极反应式可能不同。
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需注意,在碱性电解质中,负极CH4的反应产物不是CO2和水,而是K2CO3和水,这是我们解题时的易错点。
10.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某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看作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已知: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___(把正确的一个选项填在横线上)
a.1
2
H2(g)+
1
2
Cl2(g)═HCl(g)△H=﹣91.5kJ•mol﹣1
b.H2(g)+Cl2(g)═2HCl(g)△H=﹣183kJ•mol﹣1 c.2HCl(g)═H2(g)+Cl2(g)△H=+183kJ•mol﹣1
d.1
2
H2(g)+
1
2
Cl2(g)═HCl(g)△H=+91.5kJ•mo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所给的反应和表格中的键能,先判断出断键吸收的热量和成键放出的热量,然后用断键吸收的热量减去成键放出的热量既得反应热,据此计算。
【详解】
a.1
2
H2(g)+
1
2
Cl2(g)=HCl(g)△H=
1
2
×436kJ•mol-1+
1
2
×243 kJ•mol-1-431kJ•mol-1=-91.5kJ•mol-1,
故a正确;
b.H2(g)+Cl2(g)=2HCl(g) △H=436kJ•mol-1+243 kJ•mol-1-(2×431)kJ•mol-1=-183 kJ•mol-1,故b正确;
c.2HCl(g)=H2(g)+Cl2(g) △H=(2×431)kJ•mol-1-(436kJ•mol-1+243 kJ•mol-1)△H=+183 kJ/mol,故c 正确;
d.1
2
H2(g)+
1
2
Cl2(g)=HCl(g)△H=
1
2
×436kJ•mol-1+
1
2
×243 kJ•mol-1-431kJ•mol-1=-91.5kJ•mol-1,
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CH4既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甲烷高温分解生成氢气和碳。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此反应时要通入适量空气使部分甲烷燃烧,其目的是________。
(2)以CH4为燃料可设计成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则通入a气体的电极名称为_____,通入b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
(3)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CH4与CO2可直接转化成乙酸,这是实现“减排”的一种研究方向。
①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乙所示,则该反应的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 左右。
②该反应催化剂的有效成分为偏铝酸亚铜(CuAlO2,难溶物)。
将CuAlO2溶解在稀硝酸中生成两种盐并放出NO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4)CH4还原法是处理NO x气体的一种方法。
已知一定条件下CH4与NO x气体反应转化为N2和CO2,若标准状况下8.96L CH4可处理22.4L NO x气体,则x值为________。
【答案】提供CH4分解所需的能量负极 O2+4H++4e-=2H2O 250℃ 3CuAlO2+16H++NO3-=3Cu2++3Al3++8H2O+NO↑ 1.6
【解析】
【分析】
(1)甲烷分解需要热量,燃烧可提供部分能量;
(2)由图可知,通入气体a的一端发生氧化反应,故应通入甲烷,该极为负极,通入b为氧气,获得电子,酸性条件下生成水;
(3)①根据乙酸反应速率最大、催化活性最高选择;
②CuAlO2溶解在稀硝酸中生成两种盐并放出NO气体,生成的盐为硝酸铝、硝酸铜,反应还有水生成,配平书写离子方程式;
(4)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
【详解】
(1)甲烷高温分解生成氢气和碳。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此反应时要通入适量空气使部分甲烷燃烧,其目的是,提供CH4分解所需的能量,故答案为:提供CH4分解所需的能量;
(2)由图可知,通入气体a的一端发生氧化反应,故应通入甲烷,该极为负极,通入b为氧气,获得电子,酸性条件下生成水,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答案为:负极;O2+4H++4e-=2H2O;
(3)①250℃时乙酸反应速率最大、催化活性,故选择250℃,故答案为:250℃;
②CuAlO2溶解在稀硝酸中生成两种盐并放出NO气体,生成的盐为硝酸铝、硝酸铜,反应还有水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AlO2+16H++NO3-=3Cu2++3Al3++8H2O+NO↑,故答案为:3CuAlO2+16H++NO3-=3Cu2++3Al3++8H2O+NO↑;
(4)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8.96L×[4−(−4)]=22.4L×2x,解得x=1.6,故答案为:1.6。
12.(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和化合物类型均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
号)。
A .CaCl 2和 Na 2S
B .Na 2O 和 Na 2O 2
C .CO 2和CaO
D .HC1 和 NaOH
(2)已知1 mol 石墨转化为1 mol 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则1 mol 石墨的能量比1 mol 金刚石的能量____(填“高”或“低”),石墨比金刚石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Ba (OH )2 • 8H 2O 和NH 4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图像符合_____________(填“图1”或“图2”)。
图1 图2
(4)如图3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温度为25℃)的烧杯中,先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 盐酸。
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石灰水逐渐由澄清变浑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答案】A 低 稳定 ()242322Ba OH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g
吸热
图2 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烧杯中饱和澄清石灰水的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
低,从溶液中析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1)A .CaCl 2和NazS 均只含有离子键,且均为离子化合物,A 项正确;
B .虽然Na 2O 和Na 2O 2均为离子化合物,但Na 2O 只含有离子键,Na 2O 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 项错误;
C .CO 2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CaO 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C 项错误;
D .HCl 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NaOH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D 项错误。
故选A 。
(2)由1 mol 石墨转化为1 mol 金刚石要吸收能量,金刚石吸收能量后,能量变高,则1 mol 石墨的能量比1 mol 金刚石的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故答案为:低;稳定;
(3)Ba (OH )2 • 8H 2O 与NH 4C1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Cl 2、NH 3和H 2O ,Ba (OH )2 • 8H 2O 和NH 4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322Ba OH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该反应吸收热量,故生成物总能
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图2生成物总能量高,故图2符合。
故答案为:()242322Ba OH ?
8H O+2NH Cl BaCl +2NH +10H O =↑;吸热;图2 ; (4)观察到烧杯中的石灰水逐渐由澄清变浑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石灰水温度升高,而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固体,从而使溶液浑浊。
故答案为:Mg 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石灰水温度升高,而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固体,从而使溶液浑浊。
13.碳和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
(1)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已知:①2CH 4(g)+3O 2(g)=2CO(g)+4H 2O(1) △H 1=-1214.6kJ/mol ; ②2CO(g)+O 2(g)=2CO 2(g) △H 2=-566kJ/mol ; 则反应CH 4(g)+2O 2(g)==CO 2(g)+2H 2O(1)的△H =___。
(2)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 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 4和O 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
其负极电极反应式是___。
(3)将不同量的CO(g)和H 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 2O(g)
CO 2(g)+H 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实验组 温度/℃ H 2O CO CO 2 CO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①实验1中,以v(H 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 (填“吸”或“放”)热反应;
③若要实验3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分别相等),则a 、b 应满足的关系是___(用含a 、b 的数学式表示)。
【答案】-890.3kJ/mol CH 4-8e - +l0OH - =CO 32- +7H 2O 0.16mol·L -1·min -1 放 a ∶b=1∶2(或b=2a) 【解析】 【分析】
(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
1
2
,即得反应CH 4(g)+2O 2(g)==CO 2(g)+2H 2O(1)的△H 。
(2)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 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H 4和O 2,构成甲烷燃料电池。
其负极为CH 4失电子的产物与OH -反应最终生成CO 32-和水。
(3)①由反应式可以看出,生成H 2的物质的量与CO 2相同,根据速率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v (H 2);
②通过表中两组数据求出不同温度下转化率,比较改变温度时转化率的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③根据等效平衡原理解答。
【详解】
(1)①2CH 4(g)+3O 2(g)=2CO(g)+4H 2O(1) △H 1=-1214.6kJ/mol ; ②2CO(g)+O 2(g)=2CO 2(g) △H 2=-566kJ/mol ;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1
2
,即得反应CH 4(g)+2O 2(g)==CO 2(g)+2H 2O(1)的△H=-890.3kJ/mol ;
故答案为:-890.3kJ/mol ;
(2)负极为CH 4失电子的产物与OH -反应最终生成CO 32-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 4-8e - +l0OH -=CO 32-+7H 2O ;
故答案为:CH 4-8e - +l0OH - =CO 32-+7H 2O ;
(3)①由反应式可以看出,生成H 2的物质的量与CO 2相同,即为1.6mol ,则实验1中,
v (H 2)=1.6mol
2L 5min
= 0.16mol·L -1·min -1;
故答案为:0.16mol·
L -1·min -1; ②实验1中CO 的转化率为:4 2.4
4
-×100%=40%,实验2中CO 的转化率为:
2 1.62
-()
×100%=20%,温度升高,反应物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向移动,逆向为吸热反应,所以正向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
③若要实验3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分别相等),因为反应3
达平衡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反应3相当于反应2加压,但平衡不移动,所以a、b的比值不变,即a、b应满足的关系为a∶b=1∶2(或b=2a);
故答案为:a∶b=1∶2(或b=2a)。
【点睛】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同等程度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平衡不发生移动,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但若各物质的改变倍数不等,则平衡会发生移动。
14.甲、乙两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1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 。
(2)图2中负极为 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
(3)甲、乙同学都认为“如果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则作负极的金屈应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则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 的活动性更强,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 的活动性更强。
(4)由该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应注意原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2H++2e-=H2↑铝片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Mg Al ad 【解析】
【分析】
甲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Mg+H2SO4=MsSO4+H2↑,乙同学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由于Al与强碱的反应是一个特例,因此不能作为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
【详解】
(1)图1中镁易失电子作负极、Al作正极,负极上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2H++2e-=H2↑;
(2) 图2中,铝与NaOH反应,而镁不反应,因此铝失电子作负极,负极为铝片,总反应为铝和NaOH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甲采用的方案中,镁片作负极;乙采用的方案中,铝片作负极。
根据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强判断,甲中Mg活动性强、乙中Al活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