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
伽利略及其老师和学生(徐同飞制作)电子教案
![伽利略及其老师和学生(徐同飞制作)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a364a02020740be1e9b51.png)
+ “天空、太阳、月亮、 星星以及天上所有的 东西都站着不动,除 了地球以外,宇宙间 没有什么东西在动。 地球以巨大的速度绕 轴旋转,这就引起一 种感觉,仿佛地球静 止从意大利归国时,亲眼看到宗 教裁判官对胡斯分子的血腥镇压,许多密谋 聚会的人都被抓起来活活烧死。在哥白尼的 一生里,波兰国境内至少进行过300次以上 的宗教裁判活动。哥白尼也经常受到威胁和 迫害,在他担任弗隆堡大教堂修士的瓦尔米 亚教区,他舅父务卡施大主教死后,几个继 任的大主教都三令五申地“查禁邪教”并对 修士们严加监视。他们认为哥白尼是个“叛 教者”,直到他临终时,身边还有上司所布 置的密探和奸细。
伽利略学说的捍卫者
+ 伽利略看完托里拆利论著之后,表示非常 欣赏他的卓越见解,便邀请他前来充当助 手。1614年,托里拆利来到佛罗伦萨,会 见了伽利略,此时伽利略已双目失明,终 日卧在病床上。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中, 托里拆利和他的学生维维安尼担任了伽利 略口述的笔记者,成了伽利略的最后的学 生。
1609年,伽利略创 制了天文望远镜 (后被称为伽利 略望远镜),并 用来观测天体
1610年1月7日,伽 利略发现了 木星的四颗卫星, 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 确凿的证据, 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 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 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 土星光环、 太阳黑子、太阳的自 转、 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 象、 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 平动, 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 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 学的新时代
+ 意大利天文学 家伽利 略 (1564~ 1642年)曾经 说过:“我一 想起我们的教 师哥白尼的命 运,就感到心 惊胆颤。”
+ 尼古拉·哥白尼(拉丁语:Nicolaus Copernicus,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 日),文艺复兴时期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 1473年出生于波兰,通晓多国语言,了解经 典文学,能够胜任翻译,做过执政官、外交 官,也是一名经济学家。40岁时提出了日心 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 著作《天球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 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是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
高三语文话题作文写作训练:《毛毛虫实验》素材
![高三语文话题作文写作训练:《毛毛虫实验》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1e4d383fd0a79563c1e725a.png)
新材料作文“毛毛虫实验”写作导引【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小时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
法伯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与众不同,便立刻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一.材料分析:抓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
”二.立意参考:打破思维的束缚;打破陈规(常规);抛弃盲从;盲从别人,必定失去自我;挑战权威,不盲目崇拜,走自己的路;不要总是跟着前人,亦步亦趋;要大胆尝试,开拓进取。
三.素材积累:1、亚里士多德定下定论,延用千年,是绝对的权威。
伽利略拒绝盲目,挑战权威。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2、面对牛顿的经典力学,普朗克大胆提出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走出经验权威的圈子。
3、“原子不能再分”的真理已被广泛地认可,但汤姆生并没有盲目地人云亦云,而是通过自己的大胆猜想,多次地试验,打破了这个真理,发现电子。
4、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打破统治百年的“上帝创造人”的说法。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要生存就要有创新,要创新就要与众不同。
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7、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8、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
伽利略读后感
![伽利略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5c9232b650e52ea551898ba.png)
伽利略读后感伽利略读后感(一)伽利略·伽利雷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也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伽利略是一个很伟大的科学家,他凭着自己的天赋和才智,发明了两角规、温度计、望远镜等等,还彻底推翻了“地心说”,扞卫了“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真理。
而读完《伽利略传》后,我被他深深震撼了,我忽然觉得,他的伟大并不是来源于他的智慧,而是体现在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在黑暗宗教法庭的暴虐压强下,在塞满压抑空气的科学虚空之中,真理对于伽利略来说,不是兴趣所致的盲目坚持,而是不可抗拒的神圣。
千百年来,有多少科学家用自己坚定的心去扞卫了璀璨并无法忽视的科学和真理啊!在黑暗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科学家们用对科学的热爱,去点燃真理的火把,带领人们大踏步地前进、去探索另一个光明的世界,愚昧阻挡不了他们,因为科学家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对的,也因为真理对人心有着永恒不灭的吸引,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
布鲁诺为了扞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为了科学研究,触犯了宗教利益,从而终身监禁。
可是,他的望远镜知道,是他——伽利略为人类揭开了宇宙的面纱,人们也知道,没有他,也许就没有钟表、温度计。
我很感激这样一群科学家,是他们的奉献与牺牲为人类开辟了一条道路,那些伟大的思想,则成了科学时代永不熄灭的火种。
正是这些像伽利略一样的科学家们的执着,才造就了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伽利略的故事告诉我: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破壳而出,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正因为科学与神学的相互碰撞,才使现在的人们如此珍视科学技术的诞生。
我会继承伽利略那为追求真理而不畏惧任何困难的精神,努力学习,伴着先哲之光,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永不停歇地追求真理。
伽利略读后感(二)当我看到《伽利略传》就喜欢上了它,书中介绍了他,是一个音乐家的儿子;他,是材料力学和弹道学的开创者;他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和太阳表面黑子;他被称作是“天空的哥伦布”;他是《对话》的作者……他是谁?是哥白尼吗?不,他支持哥白尼,可他不是哥白尼;是布鲁诺吗?不,布鲁诺没有发现木星的卫星;他,是伽利略,是意大利着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关于勤奋学习的段落
![关于勤奋学习的段落](https://img.taocdn.com/s3/m/d3b7dadb8762caaedd33d498.png)
关于勤奋学习的段落勤奋是我们从小就懂得的美德。
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做人要勤奋,要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上了中学,老师督促我们要勤奋,要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我们成人后,我们会自觉的去勤奋,去亲手描绘出我们未来美好的蓝图。
勤奋,它做起来似乎很难(,)因为他要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
而要勤奋又是十分的(地)容易,因为你只要珍惜从你身边流过的美一秒。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情:天刚刚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这一天的写作。
这个男人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
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约稿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
如今,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
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是两个字:勤奋。
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
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国庆节。
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学术大师 ___老先生曾说过:“勤奋出灵感。
”缪斯女神对那些勤奋的人总是格外青睐的,她会源源不断的给这些人送去灵感。
斯蒂芬·金说,我从没过没有灵感的恐慌。
做一个勤奋的人,让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触,都能首先落在我们的脸颊上。
在我的书橱中,有许多书,其中一本名叫《哈佛天才》,我十分喜欢读这本书,使我受益最深的是书中《天才在于勤奋》这篇文章。
其中的内容主要讲了要成功必须付出努力,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终生努力,便成天才。
”此话出自俄国伟大的科学家门捷列夫之口。
它对天才作了正确的判断,说明了天才与勤奋之间的密切关系,至今还被人作为座右铭。
难道人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吗?不,不是的。
蒲丰说过:“天才就是毅力。
”;歌德说:“天才就是勤奋。
”;叔本华说:“天才就是忘我。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当人们夸赞他是“天才”时,他却说:“那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伽利略论
![伽利略论](https://img.taocdn.com/s3/m/8cec07be960590c69ec376c0.png)
伽利略论彭定鼎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人们现在普遍认识到他作为科学家的崇高地位,但对他的思想的理解却在许多方面是错误的。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延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人们通常用这个“实验”说明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但这样的认识恰恰是完全错误的,颠倒真相的。
真相是:伽利略完全是通过纯粹的理论思维得出他的结论的。
这个实验是完全不必要的!落体运动与质量无关是逻辑定律而不是物理定律。
伽利略的思考是这样的:落体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者多个部分组成的,而其中每个部分的质量都比落体本身的质量小。
于是,根据亚里斯多德定律,每个部分都下落得比整体慢。
而这些缓慢下落得部分凑到一起却以更快的速度下落,这是匪夷所思的。
或者可以以更加有力的方式表述亚里斯多德定律的内在矛盾。
我们把一个较轻的物体放在一个较重的物体的下面,然后自由落体。
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看待这个落体事件。
1. 一轻一重两个物体下落;2. 这两个物体合成为一个比较重的物体更重的物体。
如果亚里斯多德定律是正确的,那么按照第一种看法,较轻的物体会阻挡较重的物体,因此两者的下落速度会小于较重物体单独下落的速度。
但从第二种看法看,两者下落得速度会大于较重物体单独下落的速度。
如果从一个定律推导出两个对立的结论,那么这个定律必然是错误的。
根据同样的逻辑,较轻的物体比较重的物体下落的更快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结论只有一个:轻重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或者说:落体速度与质量无关!这里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纯粹的理论思维竟然得出了适用于自然界的定律,或者说,纯粹的理论思维纠正了感官带给我们的错误的常识。
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的抽象程度越来越高。
科学理论越来越远离人们的日常的直接经验。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72f84fdae009581b6bd9ebf5.png)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为了证实和传播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伽利略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
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践,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关于加速度这个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甚至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变了研究方向。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bd30eda20242a8956bece47c.png)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
为了证实和传播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伽利略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伽利略的简介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
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践,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关于加速度这个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甚至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变了研究方向。
伽利略传简介、读后感
![伽利略传简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5727c6f0b1c59eef8c7b469.png)
这是一本不错的科学家传记,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更加细致的了解到了科学家伽利略的人生,了解 到了他一生的许多观点、许多事,与此同时,我也 明白了许多道理,举一个最著名的例子:他不顾世 人的眼光,毅然决然地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 球同时落地”的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 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 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我便从中学习到了坚 持真理、坚持不懈探索科学的精神。当然,这本书 带给我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人生需要我们不断去追 求探索,因此,我们也应像伽利略那样,不畏艰难、 勇敢拼搏,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自己 的人生增添光彩!
教皇询问了贝拉明红衣主教,贝拉明建议把有争议的命题交给专职裁判的神职人 员去裁决。按照他们的诉讼规则,伽利略接到了通知。按当时所用的程序,伽利 略提交的两个命题和裁决者的意见是: 伽利略: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纹丝不动。
驳:大家一致认为,根据《圣经》经文和神父、神学博士的一般解释,这个命 题在哲学上是愚蠢和荒谬的。它在许多地方与《圣经》所表达的意见相抵触,因 此在形式上是异端。
哲学与文化 选择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统编版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选择题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统编版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7d174c8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4.png)
强调了抓住时机促进质变,不选。 C.没有量积累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强调了适度原则,不选。
7.(2021 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河北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作出了最新表述一“协调推进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表述上的变化所蕴含的哲 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B.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强调世界历史不是一帆风顺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9.5G 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超越 4G的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 中一部分技术需要基于当前技术的演进,另一部分则是相对更加 革命性的技术,这两部分技术相辅相成从而实现了一个无缝的升 级。可见( )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①合理性在于正确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没有正确把握
②合理性在于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③不合理性在于否认了知和行两者的区别
材料并没有否认知与行的区别
④不合理性在于颠倒了认识规律的起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 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绝不因为有人不承认它而感到苦恼--席勒
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布莱希特
D.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直理--培根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自由落体运动(讲义)(原卷版)
![自由落体运动(讲义)(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9e70d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0.png)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情境导入据(伽利略传》记载,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小铁球下落时间相同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给论。
知识点一、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过程(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的轻重有关,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伽利略的推断2.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条件①受力条件:只收重力作用 ②运动条件:初速度v 0=0 性质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1)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
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空气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2)当空气阻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时,可以认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此时物体由静止下落的运动就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例1】下列运动中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 .从树上随风飘下的树叶B .斜风中洒落的小雨点C .阳台上掉下的花盆D .飞机上投下的炸弹【变式】下列运动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 .跳伞运动员下落的运动B .树上随风飘下的树叶C .雨滴从树梢上滴落D .雨滴从云层上下落 知识点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通常用g 表示。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通常情况下取g =9.8 m/s 2或g =10 m/s 2,如没有特殊说明,都按g =9.8 m/s 2进行计算。
变化与纬度的关系 在地球表面会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最大,但差别很小 与高度的关系 在地面上的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 测量 可利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法活滴水法等测量g 的大小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v 0=0,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推论对自由落体运动都使用。
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066e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3.png)
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384-322BC)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对自然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的研究对今天的物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力学和运动方面。
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关于自由落体的理论。
他认为,物体在空中下落时,其速度会与下落距离成正比。
换句话说,下落的物体的速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直到它达到最大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有关,重物下落的速度比轻物下落的速度更快。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后来的科学研究中被证实是错误的。
根据他的理论,较重的物体应该比轻物体下落得更快。
然而,在真空中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不考虑重量的影响,所有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将以相同的加速度下落。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直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时期才得以纠正。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以及后来
的牛顿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数学分析,提出了全新的关于自由落体的理论,这些理论成为了后来经典力学的基础。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尝试,但其结论在后来的科学发现中被证明是错误的。
然而,他的工作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启示,并推动了对物理世界的深入探索。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fd94bbd0eff9aef8951e067c.png)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
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践,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关于加速度这个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甚至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变了研究方向。
他从力学和物理学的研究转向广漠无垠的茫茫太空了。
那是1609年6月,伽利略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荷兰有个眼镜商人利帕希在一偶尔的发现中,用一种镜片看见了远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伽利略介绍
![伽利略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6ba9060240c844768eaee96.png)
•
•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 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 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 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 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 久的错误结论。 •
• 但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试验 的说法后来被严谨的考证否定了。 尽管如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 要前往参观,他们把这座古塔看做 伽利略的纪念碑
•
1609年,伽利 略创制了天文望 远镜(后被称为 伽利略望远镜) ,并用来观测天 体
•
他发现了月球 表面的凹凸不平, 并亲手绘制了第一 幅月面图
•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 •木星的四颗卫星, •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 •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 •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 •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 •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 •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w
吊灯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了,可他用自己的脉搏
来查数时,每次摆动却仍是二十下。
“原来吊灯的摆动有等时性
•
•
的特 点呀。”他想
。
伽利略回到家里,那
•
摆来摆去的铜吊 灯
•
老在 他脑子里转悠
着。
他我来一根绳子,吊
•
上一个 重物让它摆
•
动,发现了这
•
样的现象:摆动一
•
• 1632年,伽利略的处境已经非常糟糕。他出版的一本书彻底毁了他自己。 •这本书激怒了大主教,并一度被禁达200多年,书名叫《关于托勒密和哥白 •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他获准写这本书,但内容必须和谐。书的内容由 •一系列关于宇宙的谈话组成。一边支持地心说,一边赞成日心说。尽管他起 •誓了,但伽利略还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太阳是中心。更糟糕的是,他坚称于宗 •教之外另有事实存在,如他所说的,“《圣经》是教我们怎么去天堂,而不是 •天堂如何运转。”伽利略的意思是科学可以发现自然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在运转 •。此话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哈佛家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哈佛家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38991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8.png)
哈佛家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9篇)哈佛家训读书心得体会篇1这本书里有许多生动搞笑的故事,例如《一条小面包》、《价值三千万的梦想》、《善意的谎言》等等,这些故事都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条小面包》讲的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找来了镇上最穷的二十个孩子,告诉他们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之前。
他们能够每一天领一块面包。
在这之后,这二十个孩子都来抢面包,因为他们都想抢到最大的。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一个小女孩,在别的孩子都在抢的时候,她总是默默的站在一旁看,从不上前去抢,直到别的孩子都走得时候,她才会走上前去,从框里拿走一个最小的,然后对面包师表示感谢。
这一切,面包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天,依旧,其他孩子都跑回家后,小女孩走上,拿到了一个比平时拿着的还小的面包,可小女孩依然不忘感谢面包师。
她把面包拿回家后,小女孩的妈妈切开面包,发现面包里有几枚银币。
妈妈把小女孩叫过来,让她把几枚银币送回去。
女孩把银币拿到面包师面前时,面包师对小女孩说:”把银币拿回去吧,就告诉你妈妈,这银币是上帝送的。
“这个故事我看过很多遍,可每次我都会有许多感受:我们要学习文中的小女孩,学习她懂得谦让,懂得感恩。
我们在和人相处的时候,必须要相互尊重,也要互相谦让,才能与人相处的好,相处的和谐。
假设所有的人都自私自利,不懂得后退一步,那这个世界就会乱套,当有利益的时候,大家都一窝蜂的上去抢,那必须会是有人欢喜有人哀,就会造成仇恨,出现了这种状况后,世界上就会没有爱,没有温暖。
再假设如果所有的人都明白相互谦让,那样世界就会充满爱和温暖,在有利益的大家都没有上去而是一个个挨个拿,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大家心里都会开开心心,我相信所有的人都喜欢高兴、开心而不是悲哀、难过。
人人除了要谦让,还要都得感恩,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那这个人就不是就会受到别人的唾弃。
别人有恩于你,你要记住他的恩情,要去报恩,别人才会再次帮忙你,虽然有些人帮忙别人是出于善意,但是做人就要有情有义,不能做无情无义之辈。
冲破惯性思维的发明
![冲破惯性思维的发明](https://img.taocdn.com/s3/m/74bc38694b35eefdc8d333bc.png)
冲破惯性思维的发明冲破惯性思维的发明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试验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关于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做了大量的实验,他站在斜塔上面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从塔顶上落下来,并测定下落时间有多少差别.结果发现,各种物体都是同时落地,而不分先后.也就是说,下落运动与物体的具体特征并无关系.无论木制球或铁制球,如果同时从塔上开始下落,它们将同时到达地面.伽利略通过反复的实验,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证明的真理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重力加速度都是g/m=g“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伽利略比萨斜塔铁球试验),实际考察的是非自由落体运动。
相同的明信片受到重力相同,所以影响明信片的主要是空气阻力,垂直下落受到阻力小,水平下落时阻力大,所以垂直下落的先落下,明信片在后,要是都是铁球,垂直下落受到阻力小,同时落地为了证明这一观点,1589年的一天,比萨大学青年数学讲师,年方25岁的伽利略,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
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
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
面对这个无情的实验,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
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
自由落体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自由落体定律的内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a54fa6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b.png)
自由落体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主要内容是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也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自由落体定律的内容是什么1自由落体定律由来传闻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但这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不同重量的物体只有在真空条件下才可能同时落地,当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登月后曾尝试于同一高度同时扔下一根羽毛和一把铁榔头,并发现它们同时落地,这才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
即使伽利略真的做过这个实验,那也是局限于当时的科技程度这才“看”上去同时落地的。
关于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做了大量的实验,他站在斜塔上面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从塔顶上落下来,并测定下落时间有多少差别。
结果发现,各种物体都是同时落地,而不分先后。
也就是说,下落运动与物体的具体特征并无关系。
无论木制球或铁制球,如果同时从塔上开始下落,它们将同时到达地面。
伽利略通过反复的实验,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我们若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分析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在地球的引力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都将获得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实验得出大小两球同时落地的结果是符合万有引力定律的。
就是说伽利略的实验结论和从万有引力定律所做的理论分析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一点来说,伽利略的实验是正确的。
但是,万有引力定律完全成立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必须假定任意两个中性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完全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任意两个物体场都与地球场作用的规律完全相同,而其实不然。
2公式推导关于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可以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
地球上空的物体在以地心为描述其运动的参照点时,它是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与地心连线的方向上受到的合外力是一个指向地球中心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由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F向=F万,根据向心力遵循的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g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可得,(当R远大于h时)在上面的式子中,M是地球质量,m是物体的质量,R是地球半径,h是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g是物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的向心加速度,也即物体在此处的重力加速度,G是引力常量。
伽利略发现落体定律过于执错断人命公案—要遵守充足理由律
![伽利略发现落体定律过于执错断人命公案—要遵守充足理由律](https://img.taocdn.com/s3/m/e7bf02ce4b73f242326c5fad.png)
28.伽利略发现落体定律过于执错断人命公案——要遵守充足理由律请看青年科学家伽利略是怎样创立“自由落体定律”的:古希腊的学术权威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下落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物体的重量越大,下降的速度也就越快。
这个论断长期以来几乎成了人们公认的观点,统治物理学长达1800多年之久。
是谁推翻了这个错误的论断呢?是只有25岁的青年科学家伽利略。
伽利略是怎样推翻亚里士多德的断言,创立“自由落体定律”的呢?首先,他从理论上指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本身有逻辑矛盾,是站不住脚的。
他说:假如一坡大石头以某种速度下降,那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一块小些的石头就会以小些的速度下降。
现在我们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那么,这块重量等于两块石头重量之和的新石头将以何种速度下降呢?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应该小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加上了一块以较小速度下降的石头,势必减少了第一块石头的下降速度;另一方面,新石头的下降速度又应该大于第一块大石头的下降速度,因为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它的重量就比第一块大石头大,而按照亚历士多德的说法,童量大的石头要比重量小的石头下落得快。
这样就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捆起来的新石头既应该比第一块大石头后落地,又应该比第一块大石头先落地。
要消除这一逻辑矛盾,就要假定:轻重不同的物体是同时落地的。
因此,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
如果两个物体受到空气的阻力相同,或者消除空气阻力的影响(例如在真空中),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将以同样的速度降落,它们将同时到达地面。
随后,他又用实践加以验证。
1589年,伽利略用5000克重和1000克重的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在比萨斜塔做了一个落体实验。
在比萨斜塔上,伽利略把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推落,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实践证明,伽利略的论断是正确的。
自此以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被推翻,伽利略所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被公认,至今还写在物理教科书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导航:
探究二:自由落体运动有何运动特点?
问题提出: 科学猜想: 方案设计: 信息采集: 分析论证: 小组交流: 实验结论:
点 相邻计数点间
的位移 x(cm)
1 x1=
位移之差Δx
演示实思验考二: :是牛否顿重管的内物物体体一的定下落。的快?
结思论考::12、在、是没如什有果么空没原气有因阻空造力气成的阻的情力呢况,?下物,体轻只重受物重体力下,落从的静一止样快 开始下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
探究导航: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一: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总结: 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只受重力 (2)初速度为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v v0 at
x
v0t
1 2
at
2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v2 v02 2ax
由打点纸带求加速度的公式: x aT2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温故知新:
2. 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运动打出的一 条纸带,A、B、C、D、E为在纸带上所选取的连续的 5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试判 断小车在做何种形式的运动?
(2)第一包下落高度: x1
1 2
g t12
80m
第二包下落高度: x2
1 2
gt22
45m
第一二包之间距离:xx1x235m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导航:
探究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
【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的小实验 器材: 一把长刻度尺 方案: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堂检评: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
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大小跟高度和纬 度有关。
3.地面附近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时,可取 10 m/s2。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导航:
探究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1、规律:
①速度公式: vgt
②位移公式: x 1 gt 2 2
③速度与位移关系: v2 2gx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
❖ 教材分析:
❖ “自由落体运动”高一《物理》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第六节,在学生认识 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规律之后,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0, 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温故知新:
2 x 2=
x 2- x 1=
3 自由x3落= 体运动是 x 3- x 2= 4 匀加x4速= 直线运动 x 4- x 3=
5 x5=
x 5- x 4=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导航:
探究二:自由落体运动有何运动特点?
总结: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v0 0
a g
对重力加速度g的理解:
1.同一地点,任何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跟物 体的轻重无关。
【例1】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在做自由落体运动 ⑴向地面用力掷一小石块; ⑵棉花团落地; ⑶蹦极跳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导航:
探究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问题提出: 科学猜想: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怎样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方案设计: 信息采集: 分析论证: 小组交流: 实验结论:
1.纸带上的点是在一条直线上还是 一条曲线上?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拓展:
课本第44页【做一做】估测曝光时间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
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从静止开始
下落的实际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2.估算从三楼晾台上下落的花盆,经多长时间到达地 面?到达地面的速度有多大? t=1.1s V=11m/s (提示:每层楼高约2.8m,凉台高约0.9m)
探究导航:
2.应用:
【例2】:在汶川大地震中,一架直升飞机在
灾区某地上空做定点空投救灾物资,已知每隔
1秒释放一包物资,当第1包物资刚着地时,第五
包刚好离开机舱开始下落。(g=10m/s2)
求:①直升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
②第一包与第二包之间的距离?
解:(1)
x1
1 2
gt2
1 105 42m 2
80m
x1AB24.00cm x2BC28.01cm x3C D31.99cm x4D E36.01cm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
x2 x1 x3x2x4x34 .0 0 cm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导航:
探究一: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实验一:让石头和羽毛、气球和实心球同时落地。 分组实验实:验利现用象桌:面上的金属片和纸片验证你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