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高中物理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b0d7baf7ec4afe05a1df6e.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4.进一步了解假设→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2.通过亲身体验、合作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切身体会科学探究、追求真理的快乐。
3. 通过正确评价亚里士多德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贡献。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
通过以前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等实验锻炼,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性质、规律及重力加速度;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景,趣味引入新课小活动:测反应时间利用课前自制的反应时间尺测量几位同学的反应时间。
提问:为什么这把尺子能测量人的反应时间?仔细观察它上面的时间标度是均匀的吗?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可以知道这把尺子的测量原理。
探究影响物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高中物理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探究影响物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高中物理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c2c26e79563c1ec5da71d8.png)
教师姓名吕锋锋单位名称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2日学科高中物理年级/册必修一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难点名称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与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有明显的冲突,如何从生活中的现象抽象自由落体运动模型是难点之一,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物体下落在生活中给学生留下的一直都是重的下落快而轻的下落慢,没有系统的进行比较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学生也没有方法因此本节课在实验能力培养方面对学生是一个难点。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实验首先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图片引入生活中的落体运动,感性的认识生活中的落体运动,并指出生活中落体运动的直观感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了解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生活中的落体运动模拟,并且总结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
1、选择重的铁球,轻的纸片,介于两者之塑料卡间。
结论:铁球下落最快,纸片下落得最慢,塑料卡下落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从实验现象得知,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轻重不同的物体,不同形状;轻重相同的物体,不同形状。
结论:1、轻重不同的物体,轻的物体先落地。
2、轻重相同的物体,并不是同时落地。
思考: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那么影响下落的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了?总结:存在阻力时,物体下落的快慢跟阻力有关。
课堂探究:如果没有阻力那么下落时间会相同吗?进行实验探究:牛顿管实验。
教师总结:(理想化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条件:(1)静止即V0=0(2)只受重力若受到空气阻力,当f空 G«的情况,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小结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
2.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并且研究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自由落体运动》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ddfe6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e.png)
《自由落体运动》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解决实际问题.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4.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照相机曝光时间的估算.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牛顿管、硬币、天平、小纸片、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等.课时安排:新授课(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地清脆美妙!它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轻重不是下落快慢的原因;它动摇了2000多年来统治着人们头脑的旧观念,开创了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将近代物理学以至今代科学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当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的时候,你们想过这种运动吗?物体下落的过程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这种运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新课教学]一、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在不少情况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提出问题: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2.你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探究)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实验):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99fcf87c1cfad6195fa77a.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影响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快慢的相关因素2.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初速度为零3.条件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4.运动特点与规律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时什么样的运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下落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理解重力加速度。
三.教学策略与设计: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激发他们思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积极性,2.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策略,分组讨论以开发他们的潜能,这样也能更好的互补,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学环境与教学教具:硬币,相同的纸片若干,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提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回忆公式,为本节课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导入新课:问题一:生活中人们把在雪地里散步当成浪漫,把漫天的飘雪洒在脸上当成是享受,那怎么没人去享受冰雹呢?问题二:如何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具体操作步骤:让一个同学拿着刻度尺,自己把手对着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随机释放,自己立刻抓住。
读出刻度尺下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求出反应时间。
(讲完本节课程以后再做,若时间不够的话让同学们自己下去做。
)问题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要求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得出相关结论,最后做一遍下列操作进行对比。
分析学生的相关结论。
)1.重的物体下落快。
一张纸,一个硬币,同时静止释放,哪个先落地?2.小的物体先落地。
两张相同的纸,一张揉成纸团,同时静止释放。
哪个先着地?3.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一个大硬纸板,一个硬币,同时静止释放,哪个先着地?设置悬疑,启发学生思考。
是什么原因使得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呢?引出是空气阻力的影响,最后通过牛顿管实验的视屏让学生理解。
进一步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2.5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533b60a3c1ec5da50e27093.png)
七、教学评价设计
小组编号
小组成员姓名
实验前猜测
验证实验
试验后结论
自我评价与总结
01
李明
重的物体先落地
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块儿石头和一张纸片,是否同时落地
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
猜测错误,知道与轻重无关
张辉
同时落地
通过实验更能验证猜测
潘慧
八、板书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个别学生动手能力差,看别人操作后才动手做实验;少数同学受日常生活影响较深,不能很容易改变“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个错误观念。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但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和应用该知识.但是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应指导学生明白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示和规律对自由落体都适用。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习惯;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
进行真空管实验,让真空管中分别充满空气、出部分空气、完全排除空气,观察羽毛、软木塞、玻璃球下落的快慢情况。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在排除空气阻力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知识小结:本课知识要点及结构、体现的思想方法
听讲并和老师一起思考总结
高中物理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
![高中物理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2edfe9c7e53a580217fcfe0c.png)
2.5 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设计思想根据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高中物理要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科技、环境和社会三大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之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使学生既了解一种具体的运动,又巩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为今后研究“竖直上抛运动”和“平抛物体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是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继学习的知识准备课。
本节教材有四个知识点:(1)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2)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性质及特点;(3)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各知识点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机结合的。
从对落体运动表象的观察,到深层的分析和研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一展开。
具体说:先观察轨迹,再判断运动快慢,进而分析运动的性质,确定运动加速度,最后明确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这样编写符合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遵循教材编写意图,按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2)能用电火花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09f3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a.png)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之后,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特殊的运动研究能复习和巩固前面的知识,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能通过授课过程训练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学习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本下落快慢的因素。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是物理模型。
(3)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不同地方,重力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自主进行的实验探究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自由落体又是一种物理模型。
教学重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方法实验现象+合力推理+实验验证教学用具,牛顿管,抽气机电源面积等大的圆形纸片,金属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时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下。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会应用这些公式解自由落体的有关问一、复习引入新课复习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的规律又如何?2、如何用实验方法来判断一个变速直线运动是匀变直线运动?引入物体自由下落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当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的时候,二、新课教学演示粉笔的自由下落运动。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3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c321962d52ea551810a68766.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能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练习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处理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会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再次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模型思想。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总结,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激情。
教学重点1、所有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与重量无关。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想化方法的应用及“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规律的得出教学资源电脑投影机、硬币和纸片、牛顿管、小球和秒表各一只、电源、插板及导线若干、打点计时器12套、米尺(带毫米刻度12把)、铁锤、弹力球、石头,乒乓球各3个教法设计主要以启发式让学生分析、总结概念,实验探究运动规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新课引入新课教学情景设计:展示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等场景影片剪辑。
到这些物体下落的时候,你们想过这种运动吗?物体下落的过程有没有一定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这种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手拿一块硬币和一张纸,双手举至同样的高度)我同时松手,硬币与纸片谁先落地?演示:硬币先落地。
教师:确实是硬币先落地。
可是,你们说硬币先落地的理由是什么呢?教师:再做一次实验,还用同一张纸,重力没有变,但是把纸片捏成团,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看看硬币和纸片谁先落地。
教师:我们都看见了,纸片被捏成纸团后,下落情况有了明显变化,差不多是与硬币同时落地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_自由落体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_自由落体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a06df14603d8ce2f0166232d.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3.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变量控制法.2.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2.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自由落体运动1.基本知识(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受重力作用.②初速度等于零.(3)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思考判断(1)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2)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3)物体由静止释放,当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时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交流(1)一张纸片下落和该纸片揉成团下落快慢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为什么在抽成真空的牛顿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相同?【提示】(1)纸片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而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造成二者下落快慢不同.(2)由于抽成真空的牛顿管对金属片和羽毛均没有空气阻力,它们只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及运动规律1.基本知识(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计算中,g取9.8_m/s2或g=10_m/s2.(4)运动规律①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基本公式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gt2.)2.思考判断(1)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3)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基本知识(1)问题发现亚里士多德观点:重物下落得快,轻物下落得慢.矛盾:把重物和轻物捆在一起下落,会得出两种矛盾的结论.伽利略观点:重物与轻物下落得一样快.(2)猜想与假说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加速运动,并指出这种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假说.(3)理想斜面实验①如果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运动所用的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即x∝t2.②让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位移x和所用的时间t.③斜面倾角一定时,判断x∝t2是否成立.④改变小球的质量,判断x∝t2是否成立.⑤将斜面倾角外推到θ=90°时的情况——小球自由下落,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加速运动,从而得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4)伽利略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他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2.思考判断(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重物、轻物下落得一样快.(×)(2)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自由滚下的加速度是相同的.(√)(3)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做实验.(×)探究交流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进行了猜想,亚里士多德进行了猜测,两种研究方法有何不同?【提示】伽利略的科学猜想是根据所观察、发现的事实,把客观事实与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科学猜想不能直接当做结论使用,只有经过实验验证,才能作为结论使用.四、自由落体运动及自由落体加速度【问题导思】1.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下落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吗?2.实际中,物体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3.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加速度是否相同?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2)除重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空气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1)产生原因:由于处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因此也称为重力加速度.(2)大小:与所处地球上的位置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①在地球表面会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最大,但差别很小.②在地面上的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通常情况下取g=9.8 m/s2或g=10 m/s2.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2.物体不仅在地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只不过同一物体在不同星球上所受重力不同,重力加速度不同.3.g的方向,不是垂直向下,也不一定指向地心.例: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因受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所受空气阻力对其运动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审题指导】解答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时,必须抓住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条件,一是初速度v0=0,二是仅受重力作用.【答案】BD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不清,往往误认为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或者是误认为只要物体从静止下落,物体就做自由落体运动,从而误选A.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问题导思】1.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吗?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适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适用?1.基本规律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式(1)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第ns末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2)前1s内,前2s内,前3s内,…,前ns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n=1∶4∶9∶…∶n2;(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hⅠ∶hⅡ∶hⅢ∶…∶hn=1∶3∶5∶…∶(2n-1);(4)连续相等位移上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5)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数Δh=gT2(T为时间间隔).例:如图所示,直棒AB长5 m,上端为A,下端为B,在B的正下方10 m处有一长度为5 m、内径比直棒大得多的固定空心竖直管.手持直棒由静止释放,让棒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1)直棒从开始下落至上端A离开空心管所用的时间;(2)直棒上端A离开空心管时的速度;(3)直棒在空心管中运动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式表示).【审题指导】解答该题应注意:(1)直棒从开始下落至A端离开空心管的过程中,A端下落的高度是多少.(2)直棒在空心管中运动的时间对应运动的哪个过程.【答案】(1)2 s(2)20 m/s(3)(2-)s杆有长度,不易分析其运动情境,解题时,我们可以找杆上某一点(如A点)为研究对象,它的运动即代表整个杆的运动.杆通过筒的时间也可认为是B点从刚进入空心筒处运动(l+)这段距离的时间.六、竖直上抛的研究方法例: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5 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答案】AB1.定义:将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个物体的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3.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v0-gt.(2)位移公式:x=v0t-2(1)gt2.(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2-v0(2)=-2gx.(4)上升到最高点(即v=0时)所需的时间t=g(v0),上升的最大高度xmax=0().4.研究方法(1)分段法:上升过程是加速度a=-g,末速度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且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2)整体法:将全过程看成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直接应用于全过程,但必须注意相关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v0的方向为正方向.此方法中物理量正负号的意义:(1)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2)h>0时,物体在抛出点的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的下方.课堂小结板书§2.5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二,逻辑的力量三.猜想与假说四.实验验证五.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一提出猜想一运用逻辑推理一实验对推理验证一对猜想进行修证(补充)一推广应用。
高中物理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285b60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0.png)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②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进行初步分析。
1.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②自由落体运动轨迹的记录2.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展开和组织3.教学方法:从游戏开始导入目标—实践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4.教学用具:多媒体、书本、纸片、测反应时间的刻度尺等5.课时安排:1课时三、设计思想:1.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2.通过逻辑推理和学生实验推翻“重的物体下落快”的观点;3.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从而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4.观察牛顿管实验和月球上自由落体运动视频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5.了解地球表面物体下落运动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6.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7.介绍频闪照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8.初步总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9.课堂训练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直尺下落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师: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
学生活动:选三组学生测量反应时间。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它的奥秘与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自由落体运动密切相关。
(二)新课教学1.落体运动的思考(1)提出问题①抓在手里的尺受到几个力?②撒手后还受到几个力,将向哪个方向运动?③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有何特点?(2)情景树叶和苹果的下落,苹果下落得快。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e8573d76eeaeaad0f33006.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着落快慢的要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b5E2RGbCAP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余实验仪器获取有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剖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快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一样地方,重力加快度大小不一样.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解决实质问题.5.初步认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察看、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研究,采纳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重物自由着落的加快度,研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研究方法.p1EanqFDPw 1.培育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指引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依据现象进行合理假定与猜想的研究方法.3.指引学生学会剖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快度g 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4.教师应当在教课中尽量为学生供给拟订研究计划的时机.依据学生的实质能力去指引学生进行察看、思虑、议论和沟通. DXDiTa9E3d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调换学生踊跃参加议论的兴趣,培育逻辑思想能力及表述能力。
2.浸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3.培育学生的团联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看法。
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看法及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质问题.教课难点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质问题.2.照相机曝光时间的估量.教课方法:研究、讲解、议论、练习教课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牛顿管、硬币、天平、小纸片、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 )等.课时安排:新讲课( 2 课时)教课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两个轻重不一样的小球同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地洪亮美好 ! 它令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轻重不是着落快慢的原由;它摇动了 2000 多年来统治着人们脑筋的旧看法,创始了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快要代物理学以致今代科学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当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的时候,你们想过这类运动吗 ?物体着落的过程有没有必定的规律可循呢?RTCrpUDGiT今日我们将一同研究这类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新课教课 ]一、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物体的落体运动,着落快慢在许多状况下是不一样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同同时着落吗 ?5PCzVD7HxA提出问题:1.重的物体必定着落得快吗?2.你可否证明自己的看法?(实验研究 )猜想:物体着落过程的运动状况与哪些要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着落的速度比质量小的快吗?(实验 ):取两枚同样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同样的纸片,把此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状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着落,察看着落快慢状况。
人教版《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841a5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5.png)
人教版《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人教版《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思想: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从而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用牛顿管实验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
讲述1971年宇航员做的实验,加深印象;了解地球表面物体下落运动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着手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得到结论;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重力加速度;应用训练引入: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游戏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05460f40722192e4436f612.png)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可能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只是特殊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已。
三、设计思想从兴趣入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以趣味实验的新手段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通过分组实验,感受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小组讨论、验证、交流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感悟自由落体这一理想化模型的实质;成功解释生活中自由落体现象。
四、教学目标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2.知道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3.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解决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五、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实质。
难点:(1)物体下落快慢影响因素的探究;(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七、课前准备──媒体的设计与准备演示实验:多媒体设备一套,钩码,牛顿管,抽气机,天平,自制课件。
学生每四人一组:刻度尺,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小石头,羽毛,纸带,铁片、书签若干(长10厘米左右),纸片若干张、钢球(大小各一个)、面积相等的金属片和纸片等。
高中物理 2.5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2.5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74c6b47783e0912a2162a8d.png)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2014年高中物理 2.5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实验探究,从探究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的关系开始,接着探究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和加速度,直到最后利用自由落体规律探究生活中一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牛顿管、小纸片、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质量不同的重物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内容请测观后从同一水平高度激励学生设计探究的到其他类似情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学生多数都是用课的雨滴吗?据资料显并给出通常取的值和近似计算时取的值。
生活,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间交流,七、板书设计8m/s 【附自编习题】1.大气层是我们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屏障,每天都有很多小陨石落入地球大气层中,但当它们进入大气层后,由于空气的摩擦生热,绝大部分小陨石还没有到达地面便已经被烧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下落在生活中给学生留下的一直都是重的下落快而轻的下落慢,没有系统的进行比较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学生也没有方法因此本节课在实验能力培养方面对学生是一个难点。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首先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图片引入生活中的落体运动,感性的认识生活中的落体运动,并指出生活中落体运动的直观感受。
3.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还给大家介绍了归谬法,即理论推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同学们的学习重要的是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知识,中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获取知识、处理知识。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条:(1)静止即V0=0
(2)只受重力
若受到空气阻力,当f空«G的情况,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
2.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并且研究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了解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
生活中的落体运动模拟,并且总结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
1、选择重的铁球,轻的纸片,介于两者之塑料卡间。
结论:铁球下落最快,纸片下落得最慢,塑料卡下落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从实验现象得知,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轻重不同的物体,不同形状;轻重相同的物体,不同形状。
教师姓名
吕锋锋
单位名称
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2日
学科
高中物理
年级/册
必修一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难点名称
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与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有明显的冲突,如何从生活中的现象抽象自由落体运动模型是难点之一,
结论:1、轻重不同的物体,轻的物体先落地。
2、轻重相同的物体,并不是同时落地。
思考: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那么影响下落的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了?
总结:存在阻力时,物体下落的快慢跟阻力有关。
课堂探究:如果没有阻力那么下落时间会相同吗?
进行实验探究:牛顿管实验。
教师总结:(理想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