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f82300fc4ffe473368abb6.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A B C D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该图所示生物能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为什么?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这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
⑤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⑥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对鼠有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在图中括号内填写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下图显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A. ④②①③;B. ②③④①;C. ①②③④;D. ②④③①。
A. ④和⑤;B. ③和⑥;C. ①和③;D. ②和⑥。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一、二章检测题.改用凹面反光镜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填“高倍”或“低倍”).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图,请回答:a A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1)在甲、乙载玻片下边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甲乙(3)结论:所示结构完成。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第三、四章同步测试BD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厥类第二节种子植物菜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1)左图是种子;右图是种子。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71346852b9d528ea80c77953.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说明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本套教材之所以把生物和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1) 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本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提纲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5fd37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f.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教具生物和非生物图片、课件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D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三维)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word教案(2)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word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9e4d20e4af1ffc4fff47ac01.png)
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教学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①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生物②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③微生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生物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生活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很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比如人可以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对来自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即应激性。
一般情况下,生物越高等,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越灵敏5、当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所以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还表现出遗传变异的特征)6、除病毒外,生物体是有细胞构成的。
(病毒也是生物,因为病毒能够繁殖)7、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将环境被淘汰。
注意:利用生物的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是生物。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可直接用眼,可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等仪器观察,也可以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象机等工具。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目的和要求。
(二)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调查的范围很大,可选取一部分作样本。
样本的选择要适量,如果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如果太多,会增加调查的工作量。
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三、生物归类法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所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四、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约20千米的圈层,就叫做生物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https://img.taocdn.com/s3/m/4a05eb4aa45177232f60a257.png)
重点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从这个认知过程理解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③教师提出假设,让学生分析,从而由小到大地引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①学生互相交流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②学生观看影片,表现出对环境被破坏的痛惜及对破坏行为的憎恨。
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整个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
②教师播放一些已经遭到人类破坏且无法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影片或对比照片。
教师活动
生物圈的
概念
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中各星球的状况。
②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师事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探究的一
般过程
①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学生分析教师举的例子,最终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①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制定实验方
案及设计实
验方案时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6d707df46527d3240ce08f.png)
湘波中学 七 年级 生物 科导学案课题: 了解生物圈(1) 课型: 预习、展示 备课日期: 20120917 班级: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生态系统的组成;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重点)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难点) 学习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预展课【我的农场我耕耘】一、预习:阅读P12——P18,第一节,完成下列内容。
(12分钟)1、地球上所有的 与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 。
3、环境中影响 和 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 —— 等 和 —— 的其他生物。
4、在研究 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5、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相互关系有 等关系。
6、生物必须 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 环境的同时,也 和 着环境。
7、一般来说,生物实验的步骤有: 、 、 、、 、 等。
【背诵检测者 】二、讨论: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5分钟)1、大熊猫主要生活在 ,因为这些地区的环境 。
2、影响池塘里的鲤鱼的因素有 。
3、观察图1—12,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生物因素有: 。
4、阔叶林往往分布在 的地方,针叶林往往分布在 的地方。
5、在一片稻田里,有水稻、稗子、青蛙、飞蛾等,请回答:水稻和稗子是 关系,青蛙和飞蛾是 关系,青蛙和水稻是 关系。
6、骆驼采用 、骆驼刺采用 来适应干旱的环境。
7、《光对鼠妇的影响》试验中,所研究的非生物因素是 ,还有 等因素对它有影响。
之所以要用很多只鼠妇来做实验是因为 ,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是因为 。
实验完毕后的鼠妇应该 中。
三、分组展示:分工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5分钟)1、练习一,我能判断。
2、练习二,我能解释。
3、练习三,我能描述。
4、练习四,我能思考。
5、练习五,我能拓展。
6、我能归纳和例举: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的例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7cbcdba0d4a7302763ae7.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A B C
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②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食草。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骤。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B. 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哪一种材料时,
A. ④②①③;
B. ②③④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③ 第四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学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8fe62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e.png)
⼈教版7年级上册第⼀单元⽣物和⽣物圈第⼆章学案有答案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初⼀⽣物上学期第⼀单元第⼆章学案第⼆章⽣物圈是所有⽣物的家第⼀节⽣物圈⼀、课前预习:1、地球表层⽣物和⽣物的⽣存环境构成了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共同的家园。
2、⽣物圈的范围: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_的⼤部、__________的表⾯。
3、⽣物⽣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________、阳光、_________、⽔、适宜的_______和⼀定的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利⽤课本插图或挂图,阅读课本第11、12页第三⾃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物圈的厚度约有多少?2、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物类型。
3、⽣物圈中的三个圈层是截然分开的吗?(⼆)阅读课本11、12页插图,思考以下问题:1、向⽇葵⽣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的⽣活需要什么条件?2、向⽇葵和仙⼈掌,⽜和海豚的⽣存条件有什么异同?3、为什么⼲旱会使粮⾷严重减产?4、⼤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菜农会经常浇⽔、施肥、松⼟,晚上还要在棚顶盖上草帘,⽽早晨把草帘卷起,且⼀个⼤棚栽种适量的作物,这都体现了⽣物⽣存的哪些基本条件?四、拓展创新:1、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兴建了“⽣物圈Ⅱ号”,模拟与地球—“⽣物圈Ⅰ号”相似的⽣态环境,8名科学家在其中⽣活了⼀年多。
⽆独有偶,⽇本在北部沿海也建造了“迷你地球”—⼀个全封闭的⼈⼯⽣态环境,2位科学家于2005年⼊住“迷你地球”,开展科学研究。
请问:些基本的⽣存条件?(2)“⽣物圈Ⅱ号”的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2、你饲养过⼩动物吗?回想⼀下,你是怎样来饲养你的⼩动物的?它们⽣活得好吗?如果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五、⽹络构建⽣物圈为⽣物⽣存所提供的基本条件六、达标测试1、⽣物圈的范围为()A、⼤⽓圈、⽔圈和岩⽯圈的全部B、⼤⽓圈和⽔圈的全部、岩⽯圈的上部C、⼤⽓圈的底部、⽔圈和岩⽯圈的全部D、⼤⽓圈的底部、⽔圈的⼤部和岩⽯圈的表⾯2、对于⼀只⽣活在⽥野中的蝗⾍来说,它的⽣活环境是指()A、⽥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温度、⽔分等⾮⽣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野中的其它蝗⾍3、以下哪项不是仙⼈掌⽣存需要的基本条件()A、阳光B、⽔分C、空⽓D、有机物4、下列能构成⽣物圈的是()A、森林中的所有树⽊B、湖泊中的所有⽣物C、地球上的所有⼈类D、地球及⽣物5、2003年10⽉15⽇,“神⾈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20⼩时,你认为“神⾈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命所需的物质()A、空⽓B、⾷物、⽔C、空⽓、⾷物、⽔D、⽔6、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亚纳海沟进⾏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A、没有⼆氧化碳B、没有阳光C、没有营养物质D、⽔温太低7、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A、空⽓B、⽔分C、阳光D、营养物质8、地球上⼀切陆⽣⽣物的“⽴⾜点”是()A、⼤⽓圈B、岩⽯圈C、⽔圈D、以上三项9、下列做法中,不属于正确的收集资料的⽅法是()A、查阅书刊报纸B、拜访有关⼈⼠C、臆造拼凑数据D、上⽹搜索10、下⾯列举了⼀些⽣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5287c3365fbfc77da369b15f.png)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阴暗
5、[得出结论]:光_________鼠妇的生活,(鼠妇适应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6、[表达和交流]: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分析原因。
实验完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 【巩固提高】
要求:动动脑,看谁最先想到。
见课本第15页的讨论。
【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后,比一比谁做的最快最准。
1.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
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 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2.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A .光照 B .土壤湿度 C .土壤温度 D .土壤中的无机盐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下 18 干草地中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bfe8c97f1922791688e8b0.png)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备人: 授课人: 签字: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生物圈的概念。
2、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4、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5、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重点: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生物间的关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关键:结合生活实际自学、并努力思考学习过程: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请大家自学教材,完成:(1)什么是生物圈?既然说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它们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他们影响生物吗?请看探究部分,并且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的一般过程——、--------、---------、----------、---------、----------。
别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一本步骤。
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 表达和交流:请大家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结论。
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非生物因素除了光以外,还有、和等。
当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剧烈的变化后,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酸雨)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上面总结了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概念,也对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那么生物的生活和其他生物有没有关系呢?-------------------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认真阅读教材第19页,完成学案1.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环境,同时,也环境。
2.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仙人掌的针形叶是对的适应。
3.现在生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生物的适应性是存在的。
4.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例如:蚯蚓疏松土壤是对的影响在沙地在种植物能防风固沙是对的影响展示交流,解疑释惑: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概念:2、分类: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对照试验: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几种关系: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分析资料,并举例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9c15ef18583d0496459d8.png)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并能说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能正确辨析生态系统,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关知识。
预习案一、阅读教材19-24页,独立尝试填一填并识记1分钟1 、生物与____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与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行课案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第20页课本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1、(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树桩最终会消失吗?(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真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2、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植物——者——消费者细菌、真菌——者______________——阳光、空气、水等3、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还有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看课本21、22页完成下列各题: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是-----和-------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通过22页“观察与思考”讨论:(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创设情景:草原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而草木繁茂。
设问:因为食物充足,兔的数量急剧增加。
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草场过度放牧,草场还会保持原状吗?2、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引导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分析课本23页的资料,讨论思考:(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 一个池塘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 . 增加 B. 减少 C.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后增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1edb47be1e650e52ea9921.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
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四、拓展创新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cfe7d94a7302768f993909.png)
人教版七上生物学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难点和重点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难点: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三、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找到科学观察的方式以及观察的步骤,并在文字下方用铅笔划线标记。
2、找到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在文字下方用铅笔划线标记,同时抄写在下方。
(注意有六点,字要工整)四、课堂内容1、读第4页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相关文字,回答相关问题:(1)植物需要营养吗?以什么形式获得的?(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2、读第5页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的相关文字,回答相关问题:(1)植物能够产生废物吗?怎样排出废物?(2)动物和人将废物排出体外的三种方式?3、读第5页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相关文字,回答相关问题:植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举例说明。
4、对于“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的理解:(1)生物都是有由细胞构成的吗?(2)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病毒是生物吗?(3)细菌具有细胞结构吗?细菌是生物吗?5、什么是生物?五、总结六、课堂检测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2)生物能进行;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4)生物能对做出;(5)生物能和;(6)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4.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5.某学习合作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 D.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6.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7.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8.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下列哪一特征?()A.能对刺激作出反应;B.能进行光合作用;C.能产生运动;D.能进行呼吸。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d5aae6f01dc281e53af0c6.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机器人和钟乳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不是生物。
2.(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珊瑚虫才是生物。
(2) 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资料分析1.向日葵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长颈鹿生活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向日葵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活条件。
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练习1.不能绝对分开。
例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2.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3.花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光、温度、水和无机盐。
不同品种的花卉对光、温度、水和无机盐的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栽培花卉的要求,提供适合它生长的各种条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究1.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
当然,采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练习1.空气,如池塘的水中缺氧,会导致鱼大量死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9cc40a0b4c2e3f572763b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P3想一想,议一议机器人本质上是“机器”,它不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能生长和繁殖、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不是生物。
P3观察与思考1.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说明生石花能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是生物。
2.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由于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但钟乳石不具有呼吸、排泄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所以说钟乳石不是生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
若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具有生命,若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不具有生命。
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等。
P4旁栏问题答案植物体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它制造的氧气大于它消耗的氧气,它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植物体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只消耗氧气不制造氧气,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
P8练习1.(1)×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能否运动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依据。
(2) 植物属于生物,也需要呼吸。
(3)ד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是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间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属于变异。
(4)×病毒也属于生物,但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因为珊瑚虫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繁殖,具有生物的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且温度适宜,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想一想,议一议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菜花、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草。
文中提到的昆虫及其栖息环境是:蝉(树上)、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蟀(泥墙根处)。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师生共用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师生共用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8017ea050876323112125e.png)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师生共用学案(附答案)一、考点精要:1、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 ;②生物能进行__________;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④生物能对_______做出反应;⑤生物能________和__________;⑥由__________构成(病毒除外)。
2、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有时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
3、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__________、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__________4、生物的分类:①按照__________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②按照__________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照_______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在地球的表面,只有厚度大约为20千米的薄层适合生物生存,这一薄层叫_______。
(2)生物圈的范围:______________: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__________: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__________: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适宜的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____。
6、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因素,另一类是____________。
(2)探究的过程:1、__________2、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探究的一般过程都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
(3)________: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导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导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84b074ec3a87c24128c47e.png)
杭六中导教案班级:姓名:导教案编号: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型新授主备审核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计的环境条件。
学习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亲密的联系。
目标3、举例说出生物可以适应和影响环境。
导学过程自学指导一:环境中的生态要素1. 生物圈的观点:地球上与其的总和。
2.生态要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要素。
3.看图剖析,察看课本 P13“图 1-12 小麦田表示图” ,议论小麦生活的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分别有哪些?非生物要素:生物要素:你还可以举出生活中哪些非生物要素对生物有影响的案例吗?(小组议论,组间说一说即可)研究实验:非生物要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1.阅读P14、15“非生物要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研究实验过程,依照实验的详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严格依照研究实验的流程操作,以及注意实验中提到的对于学生注意事项的要求。
3.实验操作以后,依据自己的实验心得,阅读课本上给出的对于鼠妇和金鱼生活习惯的资料,剖析这两种生物分别会遇到外界环境中的哪些条件(环境条件)的影响。
自学指导二: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和适应1.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有的关系有:、、、2.看教材 P17“资料剖析”,思虑骆驼和骆驼刺是怎么适应缺水环境的,海豹是如何适应严寒环境的?3.雨后在路边总能看到蚯蚓的身影,蚯蚓平常都生活在什么地方,想想它生活的地方有什么特色,再说一说蚯蚓是对它生活的环境有没有影响,会有什么影响?总结: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互相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和生物有着如何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当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在大自然,生物在生计发展中不停适应环境。
以下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丛林可保持水土B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旌旗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蚯蚓松散土壤2.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备波涛对海岸和海堤的侵害。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b2036b28ea81c758f578f0.png)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 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
2.给定特定的调查表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2. 提高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1.金鱼呼吸的视频及金鱼2.课前学生活动分组3.准备相关照片(农夫与蛇、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仙人掌)教师启发:在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基础上,同学们自然会考虑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出本节新课的内容——适应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
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注意纠正补充。
3.展示“农夫与蛇”图片【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农夫与蛇的故事吗?蛇的冬眠是受什么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第一课时:师:同学们通过对身边的生物进行调查活动后,已知道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同学们还记得生物具有特征吗?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若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即进入第二章的学习,并提出生物圈的概念。
(开门见山引入新课,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兴趣,明确什么是环境。
)学生:联系旧知,回答:生物具有特征师:让学生观察小麦田示意图,问: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因素有哪些?讲述:生态因素的概念问:你们能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引导概括:阳光、水、土壤营养物质等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物因素,麦蚜、瓢虫、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二章学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课前预习:1、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共同的家园。
2、生物圈的范围: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_的大部、__________的表面。
3、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________、阳光、_________、水、适宜的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一)利用课本插图或挂图,阅读课本第11、12页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圈的厚度约有多少?2、说出各圈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主要生物类型。
3、生物圈中的三个圈层是截然分开的吗?(二)阅读课本11、12页插图,思考以下问题: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2、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3、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4、大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菜农会经常浇水、施肥、松土,晚上还要在棚顶盖上草帘,而早晨把草帘卷起,且一个大棚栽种适量的作物,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的哪些基本条件?四、拓展创新:1、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兴建了“生物圈Ⅱ号”,模拟与地球—“生物圈Ⅰ号”相似的生态环境,8名科学家在其中生活了一年多。
无独有偶,日本在北部沿海也建造了“迷你地球”—一个全封闭的人工生态环境,2位科学家于2005年入住“迷你地球”,开展科学研究。
请问:些基本的生存条件?(2)“生物圈Ⅱ号”的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你对此有什么感想?2、你饲养过小动物吗?回想一下,你是怎样来饲养你的小动物的?它们生活得好吗?如果不好,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五、网络构建生物圈六、达标测试1、生物圈的范围为()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3、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A、阳光B、水分C、空气D、有机物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D、地球及生物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A、空气B、食物、水C、空气、食物、水D、水6、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7、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A、空气B、水分C、阳光D、营养物质8、地球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以上三项9、下列做法中,不属于正确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查阅书刊报纸B、拜访有关人士C、臆造拼凑数据D、上网搜索10、下面列举了一些生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
蝴蝶、花生、马尾松、乌贼、麻雀、鲸、紫菜、老虎、细菌、扇贝、藏羚羊、萤火虫、大熊猫、蘑菇(1)上述生物中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都有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
(2)请将以上除(1)提到的以外的生物名称填写在生物圈适当的范围中。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课前预习:1、生物圈所有生物2、大气圈水圈岩石圈3、营养物质空气温度生存空间三、合作探究:(一)、1、 20千米 2、.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几乎到处都有生物。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森林、草原、奇花异草、昆虫、飞禽走兽、细菌、真菌、人等。
3、不是截然分开的,例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二)1、向日葵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长颈鹿生活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适宜的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向日葵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活条件。
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4、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四、拓展创新:1、(1)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2)地球仍然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保护它。
2、提示:很多人都认为饲养小动物只需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就行了。
其实,这是错误的。
学了本节课的内容后,你应该知道要饲养小动物,必须提供他们全部的生产条件。
六、达标测试1、D2、D3、D4、D5、C6、B7、B8、B9、C10、(1)细菌(2)①蝴蝶麻雀萤火虫②乌贼鲸紫菜扇贝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课前预习:1、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出_________,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然后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_________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4-16页,完成下列各项:1、试完善下面的循环图,概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各小组讨论探究方案,进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探究。
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探究结果。
4、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表达和交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1)把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中央,在培养皿的左侧盖上黑纸板,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中,若房间的光线很暗,5min后观察,_____________出现(1)中的结果(填“能”或“不能”)(3)、小露同学在完成探究(1)时,发现10只鼠妇均躲在了黑纸板下,她轻轻地将培养皿的右侧放入潮土,在慢慢的取下黑纸板,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
由此又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阅读课本16-17页,完成下列问题:1、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之间会争夺_______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够_______,从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
四、拓展创新1、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洗涤用品,人们常常使用它清洗餐具、瓜果蔬菜等。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洗洁精对人体有害吗?(1)、王微同学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材料:金鱼若干条、洗洁精以及其它必要的实验材料。
①王微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吗?②王微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去两个相同的水缸,分别标记为A、B,在每个水缸中倒入2000毫升的清水,在A缸中加入100毫升洗洁精,B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
然后取2条大小、活动状况一样的金鱼,一条放入A缸中,一条放入B缸中,置于温度相同的同一环境下,并定期饲喂相同的食物。
定期观察金鱼的活动状况和进食情况。
该实验设计有两处明显的不妥,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花同学把王微的实验不足之处纠正后进行试验,结果,几天后发现A缸中的金鱼活动状况和进食情况都变差了,B缸中金鱼正常,据此,你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六、达标测试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空气B、温度C、草D、水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3、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合作B、食物网C、捕食D、竞争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C、水分和光D、6、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A、河中水B、水的温度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7、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生命现象非生物因素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 A.阳光②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 B.水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温度④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D.空气⑤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⑥蛾在夜晚出来活动8、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