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合集下载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诗意地栖居——品味诗歌的意境【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1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象+象=境→意象+意象=意境{练习}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冷落、衰败。

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特定意义的意境。

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1《鹧鸪天》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

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清晰、准确,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2.在阐述意象与意境的美时,适当提高语调,以传达诗歌的情感;
3.鼓励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时间分配
1.确保新课内容、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
2.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适当增加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难点应集中在意象与意境关系的理解上,重点则应放在意象的分类和意境的赏析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的引入要贴近学生实际,如通过画作、音乐、自然景观等,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进入诗歌的世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力。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增加更多实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学生完成情况如何;
5.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如何避免课堂进度过快或过慢;
6.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及时、准确,如何更好地鼓励学生;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5.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6.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
7.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
8.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a.意象概念: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含义;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涉及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重点分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创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意象、意境的概念及分类。

2. 学会分析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及其对意境营造的作用。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意境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意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意境的营造,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a. 意象概念:以物寓情,借物抒怀。

b. 意象分类: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心理意象。

c. 意境营造:运用意象、色彩、动静、虚实等手法。

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诗歌意象与意境鉴赏2. 板书内容:a. 意象概念b. 意象分类c. 意境营造d. 《静夜思》意象分析e. 《登鹳雀楼》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江雪》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营造。

2. 答案要点:a. 意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 意境:营造了一种宁静、孤独、清冷的氛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意象、意境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意象与意境的鉴赏练习,提高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诗歌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意境的营造方法。

2. 例题讲解中《静夜思》的意象运用及意境营造分析。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意象意境》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意象意境》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意象意境》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诗歌中的意象1.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的定义和作用1.2 讲解:详细解释诗歌中的意象概念,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1.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古代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第二章:意象与意境的关系2.1 导入:引导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联系和区别2.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2.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词,注重运用意象来表达意境2.4 作业:让学生创作一首诗词,注重运用意象表达意境,写一篇短文第三章:意象的创造与运用3.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创造和运用意象3.2 讲解:讲解如何创造独特的意象,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3.3 实践:让学生进行意象创造练习,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3.4 作业:让学生运用自己创造的意象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第四章:诗歌中的意境之美4.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中的意境之美4.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中的意境之美,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境表达4.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意境优美的诗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意境之美4.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意境之美的诗词的赏析文章第五章:诗歌创作与意境表达5.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创作诗歌并表达意境5.2 讲解:讲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意境5.3 实践: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注重表达意境5.4 作业:让学生完成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写一篇关于诗歌创作过程和意境表达的文章第六章: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类型6.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类型6.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意象、人物意象、事物意象等类型,举例分析各类型的运用6.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类型,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6.4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意象类型,写一篇关于这种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应用和意义的短文第七章:意象与情感的关系7.1 导入:引导学生理解意象与情感的关联7.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7.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词,运用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7.4 作业:让学生运用意象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第八章: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艺术8.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典诗词中的意境艺术8.2 讲解:详细讲解古典诗词中意境的艺术特点,如虚实相生、寓情于景等,举例分析诗词中的意境艺术表达8.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具有意境艺术的诗词,分析其中的意境艺术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8.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典诗词意境艺术的赏析文章第九章: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转化9.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中意象的转化现象9.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转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转化9.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词,运用意象转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9.4 作业:让学生运用意象转化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第十章: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实践10.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及如何进行创作实践10.2 讲解:讲解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创作实践的要点10.3 实践:让学生进行古典诗词鉴赏练习,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10.4 作业:让学生完成一首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并写一篇关于诗词创作过程和鉴赏体验的文章第十一章: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11.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新发展11.2 讲解:详细讲解现代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举例分析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11.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现代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现代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的赏析文章第十二章:跨文化视角下的意象与意境12.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与意境在跨文化中的传播与影响12.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和理解差异,举例分析跨文化中的意象与意境12.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首具有跨文化意象与意境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2.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跨文化视角下意象与意境的赏析文章第十三章:意象与意境在散文中的运用13.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与意境在散文中的运用13.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在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举例分析散文中的意象与意境13.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篇散文,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散文中意象与意境的赏析文章第十四章:意象与意境在小说中的运用14.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与意境在小说中的运用14.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在小说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举例分析小说中的意象与意境14.3 实践:让学生挑选一部小说,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14.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中意象与意境的赏析文章第十五章:意象与意境在创作中的综合运用15.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意象与意境在创作中的综合运用15.2 讲解:详细讲解意象与意境在各类文学创作中的综合运用,举例分析创作中的意象与意境15.3 实践:让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运用意象与意境的创作练习15.4 作业:让学生完成一次综合运用意象与意境的创作,并写一篇关于创作过程和体验的文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讲解了意象与意境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跨文化中的运用和表达。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

教案:“高考诗词鉴赏·意象和意境”第一章:意象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意象的定义:选取客观事物,经过诗人的情感加工,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形象意象的特点: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和情感性意象的作用: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诗词的艺术效果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实例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在诗词中的重要性1.4.2 讲解意象的定义与特点1.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实例1.4.4 小组讨论:讨论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第二章: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意象的分类掌握各类意象的特点与象征意义2.2 教学内容: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日月等社会意象:如宫殿、兵器、服饰等人物意象:如美人、英雄、隐士等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思乡等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各类意象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实例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意象的分类2.4.2 讲解各类意象的分类与特点2.4.3 分析诗词中的各类意象实例2.4.4 小组讨论:讨论各类意象的象征意义第三章:意境的概述3.1 教学目标:了解意境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意境的定义: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创造的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空间意境的特点:具有朦胧性、广阔性和深度性意境的作用: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诗词的艺术境界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实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在诗词中的重要性3.4.2 讲解意境的定义与特点3.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实例3.4.4 小组讨论:讨论意境在诗词中的作用第四章:意境的创设方法4.1 教学目标:了解意境的创设方法学会运用创设方法,提升诗词意境4.2 教学内容:对比法:通过对比,突出意境的特色渲染法:通过景物的描绘,营造意境的氛围寓情于景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增强意境的情感性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的创设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创设实例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的创设方法4.4.2 讲解意境的创设方法4.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创设实例4.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运用创设方法,提升诗词意境第五章:意象与意境的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掌握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5.2 教学内容: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境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意境:选择富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意象,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搭配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实例5.4 教学活动:5.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与意境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5.4.2 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5.4.第六章:高考诗词鉴赏题目解析6.1 教学目标:掌握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准确答题6.2 教学内容: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理解题、分析题、评价题解题思路:通读全诗、把握主题、分析意象与意境、准确答题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实例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解题方法6.4.2 讲解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类型与解题思路6.4.3 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的实例6.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准确答题第七章: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分析7.1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鉴赏中意象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意象入手,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7.2 教学内容:意象分析的方法:抓关键词、分析象征意义、感受情感色彩如何从意象入手理解诗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7.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实例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分析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7.4.2 讲解意象分析的方法7.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实例7.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象入手理解诗词第八章:诗词鉴赏中的意境理解8.1 教学目标:掌握诗词鉴赏中意境理解的方法学会从意境入手,深入领悟诗词的艺术魅力8.2 教学内容:意境理解的方法:感受氛围、分析象征意义、领悟情感如何从意境入手理解诗词: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8.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境理解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实例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境理解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8.4.2 讲解意境理解的方法8.4.3 分析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实例8.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境入手理解诗词第九章: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9.1 教学目标:掌握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入手,全面理解诗词9.2 教学内容: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先分析意象,再理解意境如何进行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手法等9.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实例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在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9.4.2 讲解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的方法9.4.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综合分析实例9.4.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入手,全面理解诗词第十章:诗词鉴赏实践与提升10.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鉴赏实践通过鉴赏实践,提升诗词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选取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鉴赏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解释诗词鉴赏实践的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诗词鉴赏实践的实例10.4 教学活动:10.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词鉴赏实践的重要性10.4.2 讲解诗词鉴赏实践的要求10.4.3 进行诗词鉴赏实践10.4.4 小组讨论:分享鉴赏实践中的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定义与特点:学生需要理解意象的概念,以及它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和象征性、隐喻性、情感性的特点。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主要针对教材中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识别与解析、意境的领悟与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意象与意境进行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学会识别和解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培养学生领悟和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境的领悟与体会。

重点:意象的识别与解析,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元素,从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识别与解析,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实例进行分析。

a. 识别意象: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加以解释。

b. 解析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表达情感。

3. 意境领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提高意境领悟能力。

4. 诗歌鉴赏: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有关意象与意境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2. 内容:a. 意象:识别、解析b. 意境:领悟、体会c.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a. 意象:夕阳、落叶、孤舟b. 意境:萧瑟、孤寂、凄美c. 鉴赏短文:此诗描绘了一幅萧瑟凄美的秋日景象,夕阳映照着落叶,孤舟漂泊在江面上。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内心孤独、无助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意象与意境的掌握程度,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具有丰富意象与意境的诗歌,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鉴赏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语文教案分析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语文教案分析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语文教案分析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教案主题: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中常见的意象类别及其含义。

2. 学会分析唐诗中的意象运用,理解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塑造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欣赏和思考唐诗作品。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唐诗中常见的意象类别。

2. 分析意象在唐诗中的运用,探讨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唐诗中意象运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 分析不同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塑造作用。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展示不同类型的唐诗意象。

2. 选取几首经典的唐诗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3. 教学素材:《静夜思》、《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唐诗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引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约200字)1. 利用幻灯片展示唐诗中的意象图片,例如:月亮、花朵、鸟儿等。

2. 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些图片吗?你是否在唐诗中见过这些意象?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意象在唐诗中出现得如此频繁?第二节:学习意象类别及其含义(约600字)1. 利用PPT演示文稿,介绍唐诗中常见的意象类别,如自然、人物、动物等。

2. 解释每个类别的意义和象征含义,例如:鸟儿意象代表自由、自在;花朵意象代表美好、唯美等。

3. 带领学生观察并分析几首唐诗中的意象使用,理解意象对诗歌意境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分析意象对诗歌意境的影响(约800字)1. 选择多首唐诗,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诗中常常使用这些意象,它们对诗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分享自己的分析,进行互动讨论。

4. 总结不同意象对唐诗意境的塑造作用,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四节:巩固与拓展(约400字)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并分析其中的意象运用和意境表达。

2. 鼓励学生多读唐诗,培养对唐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自己写一首唐诗,并运用所学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

诗歌意象意境鉴赏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意境的营造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分析意象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意象的概念、作用,能够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学习并运用诗歌意境的营造方法,提升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感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理解及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重点:掌握意象的分类、作用和意境的营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进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意象,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意象,解读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登高》一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意象:概念、分类、作用2. 意境:营造方法、案例分析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夜雨寄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附录:《夜雨寄北》意象分析答案:本诗中的意象有“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等。

诗人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课件
详细描述: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形成 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详细描述:通过答案解析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 诗歌鉴赏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 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水平。
06
总结与展望
高考诗歌鉴赏的学习建议
重视基础知识积累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术 语,了解不同诗歌流派和风格的特点 。
03
意境分析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指诗歌中通过意象所传 达出来的情感和氛围,是诗人 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融
合。
情景交融
意境中既有景物的描绘,也有 情感的抒发,情景相互融合, 形成独特的艺术境界。
虚实相生
意境中的意象既有实景的描绘 ,也有虚境的创造,虚实相生 ,拓展了诗歌的艺术空间。
将诗歌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历史、 哲学、艺术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加强对诗歌语言、意象、意境等方面的深 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加强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和传承,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逐步探索更加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方 式,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水 平。
THANKS
感谢观看
考生应认真审题,明确题 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答题思路
考生应形成清晰的答题思 路,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 顺序组织答案。
规范表达
考生应使用规范的语言表 达方式,注意答案的条理 性和层次性。
05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析
真题示例及分析
总结词:分析透彻 总结词:对比分析 总结词:实战演练
详细描述:通过对近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的深入分析, 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全面 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

★意象作用
①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 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 “枫叶荻花秋瑟瑟” ; “青海长云暗雪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 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④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 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 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 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
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 的无奈之情。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二、思乡类意象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 笔法。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月亮就不 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二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具体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与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意境的构建与解析、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意境的美感。

3. 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的构建与解析。

重点:意象的分类及作用,诗歌意境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出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2. 新课内容:(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举例说明意境的构建与解析。

(3)探讨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概念、分类与作用2. 意境的构建与解析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并阐述你的感受。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通顺,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意象与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作用2. 意境的构建与解析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一、意象的分类及作用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元素。

分类如下:1. 自然意象:如山水、草木、花鸟等,用以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的情感。

2. 人物意象:如英雄、美人、隐士等,通过人物形象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具体内容为第三章“诗歌的艺术表现”中的第一節“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意象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意象的基本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意象。
2.培养学生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b.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c.总结:教师总结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
4.例题讲解: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意象进行诗歌鉴赏。
a.展示例题:分析杜甫的《登高》中的意象。
b.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并解释其作用。
5.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各环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回答。
5.对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6.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2.课后思考:谈谈你对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意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并尝试运用意象进行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
三、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
(1)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教师应选择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诗词鉴赏教案把握意象与意境的重要性

诗词鉴赏教案把握意象与意境的重要性

诗词鉴赏教案把握意象与意境的重要性诗词鉴赏教案——把握意象与意境的重要性一、引言在诗词鉴赏过程中,正确把握作品的意象与意境是十分关键的。

意象是指通过感官形象描述传达出的意思,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所营造出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本教案将探讨把握意象与意境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诗词之美。

二、把握意象的重要性1.意象营造真实感受通过运用生动的意象描写,诗人能够把抽象的情感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句描绘出了春雨的美好,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来临。

2.意象提升诗歌的美感意象是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通过运用恰当的意象,诗人能够创造出丰富而独特的美感,使作品更具艺术价值。

例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描绘月光和霜的意象,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幽静与朦胧的美感。

三、把握意境的重要性1.意境增强情感共鸣意境是通过意象之间的组合与呼应而产生的整体感觉,它能够更好地将诗人的情感与读者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把握意境,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与之产生共鸣。

2.意境传递思想与哲理意境在诗词中不仅仅是给读者带来美感,还能够承载诗人的思想和哲理。

通过巧妙地构建意境,诗人能够将复杂的思想和哲理以简洁的语言传达给读者。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雄伟壮丽的意境,表达了对功名和地位的深思和反思。

四、教学活动1.意象把握活动分发几首诗歌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其中的意象,并分析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该意象,如绘画、写作等。

2.意境理解活动谈论一首诗词的意象组合以及由之形成的意境,让学生快速捕捉意象和意境的要点。

然后,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与意象相关的诗歌,以展示他们对意境的理解。

3.写作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并写一篇散文,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描述,传达出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优质教案

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优质教案

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钱塘湖春行》、《题西林壁》。

通过学习这些古典诗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鉴赏。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学会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诗词五首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邀请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讲解意象与意境(1)介绍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及关系。

(2)结合诗词五首,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

3. 例题讲解(1)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其意象与意境。

(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象与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互相交流学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意象与意境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鉴赏2. 板书内容:(1)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及关系(2)诗词五首及意象与意境分析(3)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意象与意境。

(2)结合所学,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并写出鉴赏心得。

2. 答案:(1)意象:月、江、夜、舟、古渡口等。

意境:宁静、悠远、怀古、孤寂。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古典诗词鉴赏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诗歌鉴赏总复习【三】——意境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总复习【三】——意境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总复习【三】——意境意象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总复习【三】——意境意象教案诗歌鉴赏总复习【二】——鉴赏意象、意境(一)意象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色彩的物象。

②举例说明草木类: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梧桐: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③意象的主要特点:(1)许多传统意象有着相对稳定的表意功能★ 柳——离情别绪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梧桐——冷落凄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杜鹃——哀怨、凄凉、思乡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2)单一物象可以有多重表意功能燕子(甲)——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病句典型病点
一、杂糅
句式杂糅就是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判断的关键是找句子的主干,可找到两套交叉的主干,看句式结构,句式是否杂糅。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括号内为正确形式):
①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②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以……为目的的)
③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④由于……下(由于……,在……下)
⑤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⑥经过……下(经过……,在……下)
⑦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
⑧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
⑨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⑩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句式杂糅病句专题讲解
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通过对今年来全国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多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十类:
一、表被动
【典型结构】被(受)……所。

如:
1.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二、表原因
【典型结构】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决定性作用” “……的原因(起因)”“由……诱发(所致)”
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修改意见】或说“原因是执法作风不正”,或说“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3.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修改意见】或说“由于社员们的精心管理”,或说“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4.一个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生活小窍门
【修改意见】或说“之所以变坏”,或说“变坏的原因”。

5、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6、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
发的。

7、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的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
三、表目的。

【典型结构】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

如:
8.我们要下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修改意见】或说“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先进水平”,或说“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先进水平”。

9.其实,胡适先生英文文章也写了不少,连同这一百几十件信礼,都应该收集成书,供中外阅读之便。

【修改意见】或说“供中外阅读之用”,或说“以便中外阅读”。

10.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修改意见】或说“防止这类事故的再度发生”,或说“使这类事故不再发生”。

四、表条件
【典型结构】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

如:11.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修改意见】或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说“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12、专家认为,军队建设要根据国家的现实经济状况出发,控制军队员额及武器装备的数量,
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机动灵活的现代化军队
五、表意图
【典型结构】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

如:
1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修改意见】或说“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或说“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14.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枝术。

【修改意见】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六、表对象
【典型构构】对象……面向……;对于上;“同比……”与“同期相……比”;“围绕……”与“……为中心”如:
15.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修改意见】或说“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或说“这本杂志主要是面向……”。

16.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修改意见】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17、如今的春节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春节期间的销售额共3.4亿元,与同期销售额相比同比增长20%以上。

18、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七、表构成
【典型结构】成分是……配制而成;分……部分组成。

如:
19.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修改意见】或说“成分是远……氯化铵等”,或说“由……等配制而成”。

20.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限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修改意见】或说“分序厅……六部分”,或说“由序厅……六部分组成”。

八、表范围
【典型结构】大多……以……为主还有“ 以……为宜” 与“…… 最好”。

如:
21.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修改意见】或说“大多是青年师生”,或说“以青年师生为主”。

22、开调查会的人不在多,以三五人为宜最好
九、表程度
【典型结构】分外……多了;过分的溢美;悬殊很大。

如:
23.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修改意见】或说“分外活跃而健谈”,或说“活路而健谈多了”。

生活小窍门
十、表数量
【典型结构】大约……左右;高达……之巨。

如:
24.我国大约30%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修改意见】或说“大约30%的青年”,或说“30%左右的青年”。

25.别小看这只太空马桶,它的造价高达三千万美元之巨。

【修改意见】或说“高达三千万美元”,或说“达三千万美元之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