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查阅中国古代运动史时,对某些易错字音字形进行了梳理,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注意纠正多音字的误读,如:“翘(qiào)楚”应读成“翘(qiáo)楚”,“气冲斗(dòu)牛”应读成“气冲斗(dǒu)牛”。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箭术高手“燕(yàn)青”应读成燕(yān)青,赛马之乡“内蒙(méng)古”应读成“内蒙(měng)古”。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驰骋”要写成“弛骋”,“舟楫”要写成“舟揖”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再接再厉”不要写成“再接再励”,“无精打采”不要写成“无精打彩”。
2.下面是某同学为此次活动拟写的宣传文案,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何谓体育精神?面对困难,能不屈不挠,坚定前行而不退缩;面对责任,能首当其冲,勇挑重担而不推诿;面对失败,能泰然处之,看淡荣辱而不颓丧。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就是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
A.不屈不挠B.首当其冲C.泰然处之D.自强不息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活动策划,其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通过这次活动的实施,务必让大家深入领会体育精神。
①此次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要磨练同学们的意志,更是要增强同学们的体魄。
①只有全班师生和同学都参与活动,才能凝聚奋进的力量。
①坚持拼搏的体育精神恰是我们学习的良方,唯有奋斗才能书写无悔的青春!
A.①B.①C.①D.①
4.有些同学以初三学习紧张为由,拒绝参与此次活动,若要对他们进行劝说,下列语句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A.只会死读书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B.你就是害怕失败,所以才不敢参加活动。
C.劳逸结合会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效率,适当放松才能事半功倍。
D.你只顾自己的学习,而不参加集体活动,是典型的自私自利!
5.古人体育之乐不只表现在竞技场上,还体现在宴游活动之中。
某同学在阅读欧阳修
的《醉翁亭记》时,对文中宴游活动所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究,其中分析不正确的
A.A B.B C.C D.D
二、名句名篇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中考只有两个多月,为了更好地振奋同学们的精神,磨砺同学们的意志,我校初三年级组织开展了“自强不息”系列活动。
7.【文化启迪】为了更好地将活动与学习进行有机结合,语文组提议各班教室张贴能体现拼搏奋进精神的诗词标语,下列诗句中不符合条件的一项是()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榜样引领】在年级组举办的“年度自强学生”评选活动中,李雅同学荣获表彰。
半年前,由于一场交通事故,李雅不幸双腿骨折。
疗养期间,她不仅每天忍受病痛积极复健,
还坚持跟进班级学习进度,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班级前列的好成绩。
她的精神感动了全年级师生,请你为她撰写一段颁奖词。
(100字以内)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三首①(其一)
【明】夏完淳
复楚②情何极,亡秦③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④,戈船⑤决死生!
胡笳⑥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释】①《即事三首》是夏完淳于清顺治二年(1646年)参加吴易抗清义军时所作。
①复楚,暗指复明。
①亡秦,暗指亡清。
①酬家国:报家国之仇。
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国。
国仇,指明朝灭亡。
①戈船:战船,指义军的水师。
①胡笳:古代管乐器。
这句指清军势大。
9.请选出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本诗首联,起笔使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劲”与“明”两个词用得传神精妙,突出义军严阵以待、豪情满怀。
C.颈联“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是开篇“复楚”“亡秦”的补充。
D.本诗语言风格悲壮雄浑,虽有抑郁不平之气,但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10.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感知夏完淳这首诗中的艺术效果和情感内容,小雅老师准备在
五、文言文阅读
A.“吾当闻洪亨九先生”的“闻”与《出师表》中的“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闻”含义不同。
B.“承畴无以应”中的“以”和《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以”意思一样。
C.“振”有“挥动,抖动”“振作”“整顿”“救济”“震动”等义项,“气稍不振”中的“振”应为“振作”之意。
D.“完淳时年十八”,据此可推断夏完淳就义之时已过束发之年,但未到加冠之年。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B.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C.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D.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谈军国事,言之凿凿。
14.朋友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是“由来道同志易合”的理想一致。
假如夏完淳穿越时空,他会和文天祥成为朋友吗?请结合上面的诗文和链接材料,陈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链接材料】
文天祥尽以家财为军费,致力于与元军抗争,后于宋末祥头无年椒元军师释,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将他写的《过零丁详》交给张弘范……文天祥始终不愿屈服。
于是,元世祖下令将他处死。
文天祥临行时特别从容,对隶卒说:“我的事情结束了。
”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年仅47岁。
(选自《文天祥传》翻译节选)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在菜市中招体育中长跑测试中,考生张超的回身奔跑被很多人评价为“最赞转身”:当注意到同场参考的徐涛不慎摔倒,一时无法站起,已冲出几米远的他立即转身,将摔倒在地的同学扶起,继续一同奔跑。
事后,徐涛回忆说:“多亏张超及时回来扶起我,否则就悬了。
”张超说:“当时并未多想,就想着赶紧扶起同学,毕竟中长跑只有一次测试机会,对我们都很重要。
”幸而,两位同学的最终成绩都很理想。
对于学生,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可能影响自己分数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这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在体育竞赛中闪光。
张超的转身“获赞”,正是因为他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教育内涵。
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体育的育人价值才会在校园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材料二】
①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
就像身边一名酷爱乒乓球的朋友所说:“我打球,不求胜、不怕输,一天打出一两个赏心悦目的好球,就会感到特别的满足。
”这种感触就表明:体育赛事包含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
②近日一场自行车赛给出了别样的角度:赛道穿梭于绿意盎然的茶园,骑手行进在雾气缭绕的山间……珍珠山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让骑手体验挑战自我的美好感受,也尽赏江西婺源的美丽风景,不少人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次比赛,那就是“美”。
③在2021年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伴随着或振奋、或悠扬、或凄美的乐曲,参赛者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
如果说花样滑冰选手变幻的舞姿展现的是优雅之美,那么,举重健儿挺起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体操健儿娴熟的动作则体现着技巧之美,赛跑选手冲刺的脚步则展现着速度之美。
④竞技之美,难以言尽。
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
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材料三】
①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
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②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丰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③首先是坚韧不拔的意志。
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体育没有捷径,唯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艰苦训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④其次是团结协作的精神。
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学生们的文化课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
⑤此外还有遵守规则的意识。
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
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⑥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神
将使受用终身。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5.选出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材料一】中张超转身扶起徐涛并双双取得理想成绩,张超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体育的育人价值。
B.【材料二】划线句中乒乓球酷爱者的话,表明了他更在意对乒乓球竞技之美的享受。
C.【材料三】的第①段引用教育家蔡元培的话,意在引出观点,同时充当道理论据。
D.赛场上必然有输赢,所以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不必追求胜负,要更多地感受那些赏心悦目的瞬间。
16.概括材料一、二中所体现的体育育人功能。
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某项体育运动对你的积极影响。
韭菜
李方
①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固原是没有郊区的。
换句话说,我是否认固原为一座城市的。
事实上,历朝历代,朝廷一直是将固原作为必争之地、军事重镇来对待的,因而深沟高垒,青砖筑墙。
东南西北共十二道城门,城楼巍峨,居高临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
城壕之外,是为乡村。
现在,当然称为郊区更为确切一些。
但城壕填平,市区不断扩展,已没有明显的城乡界限了。
②老赵是东岳山脚底下东红村的人,却在固原城内上学,也曾工作过不长不短的时间,一直在城乡之间往来奔波,很难说他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
③老赵在武庙小学读书时,外城、内城还都保存着,连城门楼子都在。
④东岳山距固原城一公里。
参加工作了的老赵,每日涉清水河,入城东安边、保宁二道城门来单位上班。
夕阳西下,暮霭缭绕之时,他再穿城东二门出城,过清水河,便是一派田园风光。
⑤老赵喜欢清水河曲里拐弯的河滩上的那些柳树,也喜欢河岸两边的哇哇菜地、块块麦田。
来来去去,事不紧急时,老赵还要揉揉麦穗数数麦粒估摸一下单产,或者一手抚摸着柳树苍老粗糙的黑皮,一手夹着香烟,一棵一棵地摸过去,直到吸完一支烟,在柳树底下站一站,赞叹一声,才走。
⑥早晨,霞光万丈,鸡鸣狗吠,老赵站在城门外,看血一样的震光铺洒在砖包城墙上,有一种意气勃发之感,很浓烈。
到单位闲着无事,与同事下棋。
同事悔棋一步,导
18.【分析鉴赏】结合语境,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来来去去,事不紧急时,老赵还要揉揉麦穗数数麦粒估摸一下单产,或者一手抚摸着柳树苍老粗糙的黑皮,一手夹着香烟,一棵一棵地摸过去,直到吸完一支烟,在柳树底下站一站,赞叹一声,才走。
19.【分析探究】小忠读完全文,认为文章第一段是“我”的叙述,跟主要人物老赵似乎没什么关系,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你如何理解老赵在墓穴顶上种韭菜的行为?请你结合原文与主旨分析。
七、选择题
20.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见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一部十卷本科普巨著,体现了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他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被调去修铁路,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他不幸染上了伤寒病和大叶性肺炎,仍坚持和别人一道去上工,最终晕倒在地。
D.阅读不同题材的作品应该用到不同的读书方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纪实作品,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要求是清楚把握作品所写事实。
八、名著阅读
请你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举国迁移(节选)
①红军在贵州用了4个月的时间实施机动作战。
在此期间,他们共消灭了敌军5个师,攻下了军阀王家烈的指挥部,占领了他在遵义的西洋豪宅,招募了2万名新战士,并且到该省大部分村镇召开群众大会,在青年中间建立共产党组织。
他们的损失非常小,但仍然面临着横渡长江的问题。
蒋介石在川贵边境迅速集结兵力,狡猾地封锁了通往长江的便捷近道。
他现在将“剿灭”红军的主要希望寄托在阻止红军渡江上,无论红军在哪里渡江,他都企图将红军进一步向西南地区驱赶,或者把红军逼进西藏的无人区。
他给手下的各个指挥官和地方军阃发电报:“将红军阻截在长江南岸,关系到党国命运。
”
②红军于1935年5月初突然调头南下进入云南,这里是中国与缅甸和印度支那交界的地方。
红军经过4天急行军,抵达距离云南省会云南府10英里的地方,地方军阀龙云紧急调集全部兵力进行防卫。
同时,蒋介石的增援部队从贵州赶来,紧追不舍。
蒋介石和蒋夫人原本一直留在云南府,此时连忙登上法国火车南下前往印度支那。
南京方面的大队轰炸机继续每天在红军上空狂轰滥炸,但红军还是继续前进。
不久,这种恐惧的气氛消散了,原因是南京方面发现,红军向云南府的挺进只是由小股部队实施的佯攻。
红军主力部队正在西进,目标显然是在龙街——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几个通航点之——横渡长江。
③在荒芜的云南山地,长江深入巨大的峡谷,急速穿行。
山峡中突起高耸的山峰,长达1英里多,两岸矗立着陡峭的石壁。
政府军早已全数占领少数几个渡口。
蒋介石非常高兴,此时他命令将所有船只拖到长江北岸烧毁。
随后,他指挥他的部队和龙云的部队在红军周围进行包抄,企图在这个富有历史盛名的、暗藏危险的江岸上将红军一举剿灭。
④红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仍然继续兵分三路向西朝着龙街方向疾进。
那里的船只已被烧毁,南京方面的飞行员报告称,红军一支先头部队开始建造竹桥。
蒋介石更加有把握了,造桥需要好几周时间。
不过有天晚上,红军的1个营突然不知不觉地调转方向,经过一天一夜的强行军,奇迹般地行进了85英里,在黄昏时赶到附近另一个可能的渡口——皎平渡。
夜幕降临时,他们身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进入城镇,神不知鬼不觉,悄悄解除了国民党驻防部队的武装。
⑤船已经被撤到了北岸——可是没有被烧毁。
(红军还在数百里之外,并没有往这里来,为何要烧掉船只?政府军之前大概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要怎么搞条船到南岸来?天黑之后,红军押着一个村吏来到江边,让他向对岸的哨兵呼喊,说政府军已经到了,想要一条船。
对岸的哨兵毫不怀疑地派来了一条船。
这些“南京”部队的一支分队就这样进入到船舱内,很快就在北岸登陆——终于到达四川境内。
守军当时正舒舒服服地
打着麻将,枪支安然无事地靠在墙边,红军叫他们“举起手来”,收了武器。
他们过了好久才明白,自己已成为原来以为要三天才能到达的“土匪”的俘虏。
⑥渡江完成后,红军马上破坏了渡船。
到第二天中午先锋到达皎平渡。
政府军不得不迁回二百多英里才能到最近的渡口,因此红军把他们甩掉了。
总司令一怒之下飞到四川,在红军进军途上部署新的部队,希望在另一个战略要冲——大渡河——上切断他们。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埃德加·斯诺)21.标长征路线小组讨论将①①段描述的战斗命名为“夜袭皎平渡”,并标注到“红军长征路线图”中,你认为应标注在ABCD的哪一处?( )
22.悟长征精神——小雅说:“我觉得红军长征能取得胜利靠的是不畏艰险。
你看,在荒芜的云南山地,道路极其难行,但红军按既定计划日夜行军,毫不退缩。
”请仿照小雅的说法,结合材料,说说你悟到的长征精神(不少于两种)。
九、语言表达
23.语言表述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9月起,学校应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
为此,学校多措并举,开设了多项劳动课程。
小林的妈妈担心劳动课影响小林的学习,想让他在劳动课时向老师请假。
如果你是小林,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劝说妈妈。
【材料一】
劳动中充满着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没有搬过重物就难以思考省力的方法,未亲手
制作过陶艺就难以理解艺术的价值。
【材料二】
劳动的过程,是一个周全、周到、周密的统筹规划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很好途径。
如买菜做饭时,我们要提前计划,要分类取舍;要考虑工具便利,要考虑方式适宜;还要想办法科学利用时间……因此,将劳动作为独立课程,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为了有效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三】
母亲这样的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背,还会种地了。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材料四】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1)观点明确;(2)理由充分;(3)层次清晰;(4)至少使用一种论证方法;(5)字数为150——200字。
十、作文
24.写作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到他人的误解,我们也会无意中误解他人。
面对生活中的“误解”,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在“化解误解”方面的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所想,让那些有类似经历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以后受到启发。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①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①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