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地质勘探与储量分类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95a5e63b14791711cc7917e1.png)
矿井储量管理一、储量的分类和分级1.储量分类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状况,按目前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煤炭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两类。
其中能利用储量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3—7—1形式表述:表3—7—1生产矿井储量分类及其含义如下:⑴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如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⑵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⑶暂不能利用储量指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不能利用的储量。
⑷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⑸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⑹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2.储量分级根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不同,并考虑设计、生产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指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
它是煤矿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⑵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
它是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⑶C级储量指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B级外推的储量。
它也是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⑷D级储量是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或一般矿井建设总体规划的依据。
3.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关系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等各级储量,即是A、B、C、D各级储量之和。
储量分类标准
![储量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1f7911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e.png)
储量分类标准储量分类标准是地球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贮存在地下或海底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矿物或资源的分布、数量、品质等因素。
储量分类标准的制订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规范资源开发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对储量分类标准的概念、分类方法、以及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念储量分类标准指的是对地下或海底矿产资源储层的数量、品质、可开采性等进行分类、评估和描述的规范体系。
它是矿物储量评估的科学基础,是经济地质学、采矿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分类方法1.按照资源数量和品质的确定方法分类按照资源数量和品质的确定方法,可以将储量分类标准分为两种:可确认储量和可能储量。
可确认储量是指已经经过完整的勘查、评价、验证等程序,并获得法律许可证明的储量。
其开采风险和可采度都是可靠的,进一步开发的前景是确定的。
可能储量是指在尚未进行实质性勘探、开发或评价之前,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统计学等相关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的储量。
其开发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进一步实施勘探、评价等工作予以证实。
2.按照资源可采用程度的不同分类探明储量是指已经经过探明的部分储量。
它们的数量和品质都可以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得到合理开采。
确定储量是指由采样、化验、测量等科学方法进行确认后,在已探明储量中确定出储量范围、质量和可开采性的储量。
其开采程度亦可较精确估计。
开采储量是指对探明储量和确定储量通过开采实施得到并且可以预计其开采到结束时期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量。
剩余储量是指一般未被开采的探明和确定储量,其数量和品质在目前尚未能实现经济开采,或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已开采和中止开采的部分。
按照资源的品质和类型,可把储量分类标准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甲类储量是指属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范畴,以优良油品或气品为主要元素的储量。
其净烃量、比重、含硫、凝点、蜡点等重要指标均符合优良油品或气品的要求。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3f52ab128ea81c758f578d3.png)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储量级别划分及计算
![储量级别划分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98fce9cba1aa8114431d9ee.png)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 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资源储量类别表
![资源储量类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af18cd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0.png)
资源储量类别表一、石油资源储量类别1. 探明储量:指通过实地勘探和科学评价已经确定的可商业开采的石油储量。
这些储量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石油工程评价,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属于可靠的储量。
2. 推测储量:指在探明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地质理论和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推测而得的石油储量。
推测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
3. 有望储量:指在推测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和地质理论,预测出的潜在的石油储量。
有望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4. 未探明储量:指在已有的探明储量、推测储量和有望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理论和地质条件,预测出的可能存在石油的储量。
未探明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风险较大。
二、煤炭资源储量类别1. 探明储量:指通过实地勘探和科学评价已经确定的可商业开采的煤炭储量。
这些储量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煤炭工程评价,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属于可靠的储量。
2. 推测储量:指在探明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地质理论和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推测而得的煤炭储量。
推测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
3. 有望储量:指在推测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和地质理论,预测出的潜在的煤炭储量。
有望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4. 未探明储量:指在已有的探明储量、推测储量和有望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理论和地质条件,预测出的可能存在煤炭的储量。
未探明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风险较大。
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类别1. 探明储量:指通过实地勘探和科学评价已经确定的可商业开采的金属矿产储量。
这些储量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矿产工程评价,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属于可靠的储量。
2. 推测储量:指在探明储量以外的地区,根据地质勘探、地质理论和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推测而得的金属矿产储量。
推测储量的可靠性较低,需要进一步勘探和评价。
什么是储量分类分级
![什么是储量分类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8f41b1c5998fcc22bcd10d97.png)
什么是储量分类分级?储量级别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与技术经济可利用性的标准。
储量类型与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国家与矿山企业正确掌握矿产资源,统一矿产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更加经济合理地做好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一般说来,储量按地质控制精度分级,按技术经济可利用性分类。
目前大多数国家均统称为储量/资源分类,把地质精度与经济可行均作为储量/资源分类的因素考虑。
储量分类最早起于英国,1944年美国矿业局与地质调查局共同提出了一个储量分类方案,这个方案经过1976、1980年两次修改,形成了在北美和南美广为流行,世界其他国家均参照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
这个原则有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地质工作的程度,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由高至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两被冠以“探明的”、“推测的”、“假定的”、“假象的”形容词;纵坐标代表储量或资源的经济可利用性,随着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由高到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被冠以“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形容词。
为了区别能从地下体回收的矿产物质与地质圈定的矿物物质,美国这一分级方案又将查明的地下储量分为“储量”和“储量基础”两个概念,前者是可以从地下真正采出的部分,后者是地质圈定的部分,它包含了可采出的储量和由于设计、开采、安全等原因不能采出的部分。
按照这一分类体系,矿产资源被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储量(探明的、经济的)、推测储量(推测的、经济的)、边界储量(探明的、边际经济的)、推测边际储量(推测的、边际经济的);探明的次经济资源量、推测的次经济资源量、假定的资源量、假想的资源量。
1979年,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储量资源分类方案。
199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了“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量分类国际框架。
这是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固体矿产矿床而建立一种广泛的和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所作的最新尝试。
同美国1980年的分类方案相比,这个方案用三个坐标轴而不是两个坐标轴来框定储量/资源的类型。
地质矿产储量分类
![地质矿产储量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a513b0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1.png)
地质矿产储量分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质矿产储量分类是对地球内的各种矿产资源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归纳的过程。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e545e967ddccda38376baf6b.png)
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 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f26a05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d.png)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矿产资源是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合理有效利用,成为有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而要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必须对矿产资源有一个全面、准确、完整的认识,明确矿产资源储量和结构。
为此,我国制定了《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该分类将矿产资源分为地质调查可知储量、地质探测可知储量、勘探已发现储量以及勘探已开发储量4个类别。
首先,地质调查可知储量是指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可以初步估算的矿产储量,主要是通过地质调查区域地质和矿产条件来估算出来的储量。
其次,地质探测可知储量是指在探测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探测工作,可以将原本不可知的储量资源或者待查明的储量资源初步估算出来的储量。
探测可知储量的确定,主要依靠对可知储量的已有地质调查信息进行深入详细的探测工作,以及一些补充探测来实现。
紧接着,勘探已发现储量是指根据现有勘探成果,在勘探工作中发现的某一矿体的储量。
其确定方法是根据勘探结果,对矿体进行规模和品位测算,结合矿体结构和构造特征,对其分层储量进行估算。
最后,勘探已开发储量是指根据一定勘探成果,通过投入资金,采取有效的开发措施,形成的确定的储量,它代表着一定程度上可以投入使用的储量。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及开发。
政府在管理矿藏时,需要正确识别矿藏的实质性,准确估算储量,实现储量的有效利用。
依据《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手段,科学管理和处理矿产资源,有效控制和优化矿产资源的开采,进而有效的利用矿产资源,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矿产资源物质优势,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可以将矿产资源分为地质调查可知储量、地质探测可知储量、勘探已发现储量以及勘探已开发储量4个类别。
准确认识矿产资源储量及结构,尤其是准确识别矿产资源的调查,探测及开发程度,对于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对《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落实和执行,明确矿产资源储量和结构,树立有效的管理和处理机制,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有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采矿业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
![采矿业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fc2e4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c.png)
采矿业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地质勘探是采矿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为后续的矿产储量评估、矿产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地质勘探在采矿业中的作用以及储量评估的意义。
一、地质勘探的意义地质勘探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矿床的地质构造、地质成因、矿石性质、矿石分布规律等,并通过调查和研究进行矿产资源量的评估。
地质勘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矿床开发提供参考地质勘探可以提供矿床的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等信息,为后续的矿床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到矿床的分布情况、矿石质量、产量等信息,为矿山的选址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为矿产资源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地质勘探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矿产资源量的评估。
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性质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准确评估矿床的储量和资源潜力。
这对于矿业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资源规划非常重要。
3. 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通过地质勘探可以准确判断矿体的规模和分布,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对于采矿业来说,合理评估储量可帮助企业进行资源规划和采矿方案的制定,提高采矿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储量评估的方法储量评估是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对矿床中可开采的矿石量的合理计算和评估。
储量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根据采样和分析结果,结合地质调查和勘探资料,直接计算矿床中的可开采量。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样品和数据支持,适用于矿床规模较小和矿石性质较为均一的情况。
2. 相似矿床法相似矿床法是通过对已开采矿床的经验总结和分析,推断出目标矿床的储量。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目标矿床与已开采矿床之间存在一定的地质相似性,矿石的性质和分布规律相对一致。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根据大量的调查数据和样本数据,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储量评估。
通过对样本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推断出整个矿床的储量。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5f6ddd2c1c708a1284a4490.png)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98a65b593c1ec5da50e270be.png)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https://img.taocdn.com/s3/m/9894ee2cbd64783e09122b39.png)
地质储量又称预测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资源数量,指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并结合已知矿产地的成矿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
是矿产资源储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级储量。
根据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矿床地质储量目前分为A、B、C、D四级。
其中A、B、C三级称工业储量,D级称远景储量。
地质储量在矿产储量中属第四类——不列入探明储量的级别。
它只能作为编制普查工作远景时的参考,或作为地质普查找矿设计及矿山企业远景规划的依据保有储量保有储量是地质采矿学名词,指探明储量减去动用储量所剩余的储量,即探明的矿产储量,到统计上报之日为止,扣除出矿量和损失矿量,矿床还拥有的实际储量。
它是矿产储量平衡表中重要的一项储量,可作为矿山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编制采掘设计的依据,亦可作为上级机关编制建设规划、总体设计的依据。
保有储量指一定时间内(截止报告日期)矿山所拥有的资源实际储量。
是评价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
计算时要考虑经地质勘探和其他调查后,矿山(矿床、矿区)的累计探明储量因受新探明储量和已采量等影响而出现的增减等因素。
其计算公式为:报告期保有储量=期初累计保有储量±本期因地质勘探、重新计算所造成的储量增减数-已采量-地下损失量-其他损耗量。
式中地下损失量系指采矿时无法采出或虽可采出但很不安全、不经济,只能遗弃的储量。
如矿柱损失、顶底板损失,以及经批准因构造断裂、地下水淹没或现有采矿技术所限无法开采所占有的储量。
保有储量的计算、确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矿山)资源现状的科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的保有储量数据,常作为制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开发与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厂(矿)址选择、工厂(矿山〕的新建与扩建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
采矿业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
![采矿业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https://img.taocdn.com/s3/m/6024e4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e.png)
采矿业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在采矿业中,地质勘探与储量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其潜在价值。
而储量评估则是为采矿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确保采矿活动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地质勘探与储量评估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和方法。
一、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地质勘探是采矿业开展工作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寻找矿产资源,并确定其分布和储量。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和形态,确定矿石的类型和品位,进而推测其潜在价值。
地质勘探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采矿决策和规划,对于保障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探在采矿过程中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规模:地质勘探通过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地质勘测和勘探钻探等活动,可以获得大量的地质数据,进而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规模。
这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确定矿石的类型和品位:地质勘探可以通过分析地质样品的矿石组成和品位,确定矿石的类型和品质。
这对于确定采矿工艺、制定选矿方案以及预估矿产资源的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3.确定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地质勘探可以通过对矿床的勘探研究,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为后续的采矿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通过分析矿物的赋存规律和矿床形成机制,可以预测矿床的延伸和延伸趋势,为采矿规划和选矿决策提供参考。
二、地质勘探的技术和方法地质勘探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工作,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来实施。
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采用重力、磁力、电阻率、地震等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对地下物理场特征的测量和解释,推测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2.地球化学勘探:通过采集地表、地下水和岩石等样品,分析其中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以确定潜在的矿床位置和规模。
3.遥感勘探:利用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技术,对地表的形态、构造、植被等进行观测和解译,推测地下矿产资源的赋存情况。
储量的划分
![储量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7305b5c4aa00b52acfc7cac8.png)
以下是我写的一份地质报告中的文字:一、块段划分原则块段是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单元。
资源/储量类别、矿体特征、勘查手段、块段边界等项因素,在块段划分时应综合考虑。
(1)资源/储量类别:同一块段资源/储量类别应相同。
(2)矿体特征:同一块段工业品级应相同(故要求各工程工业品级应尽量相同,每个块段允许携带一个低品位矿工程,但应保证块段平均品位达到块段工业品位要求);矿石体重应相同;块段形态较规则;矿体厚度、产状较稳定。
(3)勘查手段:块段两侧边界线上的勘查工程类别应基本相同。
上述三项中的类别、品级、体重、手段的同一性,是块段的基本属性。
(4)块段边界:块段边界一般以工程连线为分界线。
但有例外:①矿体边部以外推边界为块段边界;②个别块段边界是两工程中点的连线;此时的两个工程,一为工业矿,一为低品位矿,在剖面图上两者互为对角线连接,但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取中点的连线作为块段边界(类似于1/2板推);③矿体被断层错断时,矿体厚度的中心面与断层上下盘的交线应作为块段边界;此时的矿体重叠或缺失,会造成块段边界的重叠或分离,需特别注意;④剖面法是以剖面线(而不是工程连线)为块段边界,偏离的工程垂直于剖面线的投影点可作为边界基点。
(5)垂直纵投影图上块段的划分:是在矿体连接基础之上进行的;首先连接矿体外围见矿工程,以确定矿体内部边界,然后外推以确定外部边界。
然后依据上述原则逐步确定各块段边界。
你说的B、C、D三个储量级别,相当于现在的331、332、333类别,现在叫“资源储量类别”或“资源储量类型”。
过去说“储量级别”,主要强调可靠程度;现在说“资源储量类别”,除了强调可靠程度之外,更强调经济研究程度和经济意义。
资源储量估算最常用的方法是“地质块段法”,划分块段主要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或水平投影图)上进行,这张图是估算资源储量时用的。
划分块段前,先要把外围的见矿工程用直线连接,构成“矿体内部边界”;再根据这些外围见矿工程外推,划出外部边界。
采矿工程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评估
![采矿工程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2d6bdd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3.png)
采矿工程中的地质勘探与储量评估地质勘探与储量评估在采矿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和准确的储量评估,可以提高矿石开采效率,降低采矿成本,确保矿石储量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探讨采矿工程中地质勘探与储量评估的重要性,以及涉及的方法和技术。
一、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地质勘探是采矿工程的第一步,它的主要目的是对矿区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地质构造、矿床特征以及矿石分布情况等。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矿床的开采潜力和资源丰度,为后续的采矿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测、地球化学勘测和岩石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其中,地质测量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地质图和地质钻孔等手段,记录和分析地层的厚度、倾角、岩性和构造等信息。
地球物理勘测则通过测量地球的物理属性,如电磁、重力和地磁等,来推断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床分布。
地球化学勘测则通过采集和分析土壤、岩石和水样等,确定地下资源的丰度和类型。
岩石学研究则通过对岩石样本的分析,揭示矿物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发育史等。
二、储量评估的重要性储量评估是根据采矿工程的需要,对地质储量进行准确的估算和分析。
储量评估是矿山设计和矿石开采的基础,对于合理规划和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储量评估主要考虑的指标包括可采储量、实际采量和采矿回收率等。
可采储量指的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合理开采的矿石量;实际采量指的是实际上已采集的矿石量;采矿回收率指的是实际采量与可采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准确评估储量,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储量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地质模型法和概率法等。
经验法主要依靠地质工作者的经验和直观判断,对储量进行评估。
地质模型法则通过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以地质参数为基础,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储量进行精确估算。
概率法则应用概率统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对矿床的可采储量进行概率估计。
煤矿地质——储量级别和储量分类
![煤矿地质——储量级别和储量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eab2779f5335a8102d220a6.png)
煤炭储量是指蕴藏于地下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数量。
它不仅包含着煤炭资源在地下的数量,而且还包含煤炭资源的质量(煤质),反映它的地质研究(勘查)程度和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储量级别和储量分类一、储量级别根据对煤炭资源勘探和研究的程度,煤炭储量分为四级:A级、B级、C级和D级。
A级储量:是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等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它是煤矿企业编制生产计划以及配合B级和C级储量作为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B级储量:指经过详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等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A级外推的储量。
它配合A级、C级储量作为煤矿建设总体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C级储量:是经过普查,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或B级外推的储量。
它配合A级、B级储量,也可作为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D级储量:是经过找煤,利用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以及煤矿远景规划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 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设计的依据。
各级储量应具备的条件详见表11-1。
工业储量能利用储量设计损失量地质储量远景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1.地质储量:是指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勘探(物探、钻探、巷探)和地质调查查明,符合我国能源政策和标准的全部储量。
2.能利用储量:(又称平衡表内储量)是指煤质指标(如硫、磷、灰等)和经济技术指标(如煤层厚度,埋藏条件等)符合工业要求,在目前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包括A、B、C、D各级储量。
3.暂不能利用储量:(又称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煤质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暂不符合工业要求,在目前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下暂不能开采和利用,或因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别复杂,目前开采很困难的储量。
4.工业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做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包括A+B+C级储量。
5.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做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仅包括D级储量。
储量定义和分类
![储量定义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561d3fef705cc17552709b4.png)
储量定义和分类媒体上有多种描述煤炭储量或资源量的名词,这些名词实际对应的是地质行业用来描述不同级别矿藏的。
储量级别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与技术经济可利用性的标准。
储量类型与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国家与矿山企业正确掌握矿产资源,统一矿产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更加经济合理地做好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一般说来,储量按地质工作精度分级,按技术经济可利用性分类。
目前大多数国家均统称为储量/资源分类,把地质精度与经济可行均作为储量/资源分类的因素考虑。
储量分类最早起于英国,1944年美国矿业局与地质调查局共同提出了一个储量分类方案,这个方案经过1976、1980年两次修改,形成了在北美和南美广为流行,世界其他国家均参照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
图1 美国对矿藏资源的分类这个原则有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地质工作的程度,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由高至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量被冠以“探明的”、“推测的”、“假定的”、“假象的”形容词(英文上使用proved,probable, indicated, inferred, hypothetical, speculative,参见图);纵坐标代表储量或资源的经济可利用性,随着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由高到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被冠以“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和“不经济的”形容词。
为了区别能从地下回收的矿产物质与地质圈定的矿物物质,美国这一分级方案又将查明的地下储量分为“储量”和“储量基础”两个概念,前者是可以从地下真正采出的部分,后者是地质圈定的部分,它包含了可采出的储量和由于设计、开采、安全等原因不能采出的部分。
按照这一分类体系,矿产资源被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储量(探明的、经济的)、推测储量(推测的、经济的)、边界储量(探明的、边际经济的)、推测边际储量(推测的、边际经济的);探明的次经济资源量、推测的次经济资源量、假定的资源量、假想的资源量。
储量种类
![储量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49415066f5335a8102d2206b.png)
勘探、详查、普查
2S21
2S21
C
2S22
2S22
D
(2S23)
2S22
未能按上述要求确定的矿产品储量
A+B
勘探、详查、普查
331
331
C
332
332
333
333
储量种类
地质工作程度
套改
归类
储量级别
勘查阶段
编码
编码
正在开采、基建矿区以及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停采的矿产储量
A+B
勘探
111 111b
2M22
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而停建、停采的矿区的及闭坑矿区储量勘探
A+B
勘探、详查、普查
2S11
2S11
C
(2S12)
2S22
D
(2S13)
2S22
由于有用组分含量低、有害组分含量高、或矿层(煤层)薄、或矿体埋藏深、或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确定为难以利用和近期难以工作矿区的矿产品储量及表外矿
储量种类
地质工作程度
套改
归类
储量级别
勘查阶段
编码
编码
正在开采、基建矿区以及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停采的矿产储量
A+B
勘探
111 111b
111 111b
C
勘探
(112) (112b)
(111) (111b)
详查
(112) (112b)
(122) (122b)
D
勘探、详查、普查
(113) (113b)
A+B
地质勘查分类分级
![地质勘查分类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cd219b7627284b73f2425011.png)
地质勘查分类分级地质学是七大自然科学之一,主要是研究地球及其成因和演化发展。
实际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地震的预测、各类矿产的寻找、勘探,灾害性的滑坡,古生物的演化。
凡是建筑在地面上的物体,都要事先搞清楚地下的情况。
地质勘探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其中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依据工作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分类物探化探勘查、地质构造勘查、钻探勘查、航空磁力重力勘查。
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坑、槽探就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
以便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钻探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
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
常用的地球物探方法有直流电勘探、交流电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分类分级第一条为科学合理地对地质勘查资质进行分类分级,根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0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勘查技术人员主要包括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的专业和数量。
(一)高、中级勘查技术人员为单位在编或在册的,事业单位的与其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本年度在编或在册"单位职工花名册"一致,企业单位的与其本年度"单位职工花名册"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勘探程度和储量级别 (1)勘探程度 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和地质变化的控制程度
决定于勘探工程密度和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稳定程度
(2)储量级别 A级储量: 在精查勘探阶段,通过较密的勘探工程的控制和 详细的地质研究(用钻孔或巷道等工程,在A级 储量所要求的勘探线距内)圈定的储量叫A级储 量。它是煤矿企业编制生产计划及煤矿建设和投 资的依据。
钻探工程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技术手段。 它适用很广,尤其在表面覆盖很厚的地 区,可能成为探测深部岩层、煤层、矿 体唯一的重要手段。钻探工程不仅在地 质勘查各阶段使用,而且在矿井建设和 生产时期也常使用。
(五)巷探 一般无钻探条件,或钻 探达不到预期效果, 而且生产又需要时则 采用巷探。巷探工程 有专门布置的巷道, 如图12.7所示,专门 延长运输巷(图12.7 中a处)和布置几个短 探巷(图12.7中b、c、 d、e处),其目的就是 为了探测F16断层的位 置,以便顺断煤交线 布置切眼。
槽波地震法可分 为透射波法和反 射波法。透射波 法是在同一煤层 的两条巷道中分 别激发和接受槽 波,根据槽波的 有无、强弱及速 度的变化,确定 两巷道有无地质 构造异常存在 (图12.11)。
反射波法是在同一 工作面或同一巷道 中布置激发点和接 受点,当槽波沿煤 层传播遇到不同介 质分界面时将产生 反射,根据接收到 的槽波反射信号的 速度和时间,即可 确定反射界面的位 置(图12.12)
(3)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 复杂至极复杂。 主要包括①煤厚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 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的煤 层; ②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为连续 分布,局部可采,可采边界线不规则的 煤层; ③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 比的复煤层。
3.探巷(硐) 有时为了揭露煤层,了解煤层(或矿 体)厚度和结构,确定风氧化带的深度, 方便采样,直接从地面挖掘井硐,称为 探巷(硐)。探巷根据需要可垂直或平 行煤层(矿体)走向掘进,可为平硐 (平隆)、立井、斜井、平巷(沿脉、 穿脉)或石门(图12.3)。
(四)钻探工程 钻探是利用机械转动转杆和 钻头,从地面向地下钻直径 小而深的圆孔,称为钻孔 (图12.4)。
3.槽波地震法 槽波地震法是煤矿用来探测工作界面前方断层 及其它地质异常的特有方法。其基本原理是, 由于煤层的密度往往小于围岩,地震波在煤层 中传播速度低。因此,煤层与围岩相比是一个 明显的低速槽。所以,可以认为煤层是一个波 导,在煤层中激发的地震波将有一部分在顶底 板界面上不断出现全反射,从而形成一个沿煤 层(三维方向)向远方传播的特殊波,即槽波 (也叫煤层波或导波)。在煤层中传播的槽波 遇到不同介质分界面时将发生波的反射及透射, 用仪器探测槽波的这种变化,即可确定分界面 的位置及规模。
第十章 地质勘探与储量分类
一、地质勘查技术手段 (一)遥感地质调查 遥感是遥远感知的意思,“遥”具有 空间概念;“感”表示信息系统。即在遥 远的空间,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该目标物的信息。 主动遥感 被动遥感
目前比较常用的遥感技术手段有:摄影遥 感、多光谱遥感、红外遥感、雷达遥感、 激光遥感、全息摄影遥感等。 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就 是对相片的判读。其中,可见光航空相 片(简称航片)和多光谱卫星相片(简 称卫片)的判读,是进行地质填图、地 质构造解释、找矿标志判别及动态分析 的有效技术手段。
2.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法是利用电磁波的传播时间来确定 反射体(异常地质体)距离的一种井下超前 探测的有效手段。其基本原理为,当雷达天 线定向发射的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若 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电磁波发生反射, 雷达的接收天线即可接受。根据接收时间和 电磁波传播速度,即可确定异常地质体的位 置(图12.10)。再根据反射波的特性,进行 目标识别。 地质雷达法适合在高阻层介质中使用,如在 石灰岩和中等变质程度的煤层中应用效果更 佳。此法可用于井下探测断层、陷落柱、老 窑、断裂带、火成岩侵入体等。
(三)坑探工程 1.探槽 在表土较薄(一般小于3m),岩层倾角较 陡或较平缓,地形切割比较强烈,表土 稳定坚实且含水不多的地段,垂直岩层、 矿体走向或构造线方向挖掘出一条槽沟 称为探槽(图12.1)。利用槽沟可以直 接测量和描述所揭露的地
2.探井 当表土厚度大于3m,小于20m时,不适合挖 掘槽沟,就采用垂直挖掘探井的方法,来 揭露一般地质倾角比较平缓地区的岩层、 煤层、似层状矿体及其他地质现象(图 12.2)。探井工程比探槽难度大,应尽量 少布置,一般沿岩层、矿体走向布置,配 合探槽和地质填图使用。
也有采用一巷 多用的方法,如 图12.8所示,每 隔一定距离布置 石门,这些石门 的挖掘既提前获 得了所需的地质 资料,又是以后 生产上必须的巷 道。
(六)物探
坑透 地质雷达 槽波
1.坑透
由于各种岩石、矿石电性不同,它们对电磁波能量 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差异,电阻率低的岩石、矿石 对电磁波能量吸收作用大;相反则吸收作用小。 另外,断层面、岩石破裂面对电磁波产生折射、 反射和散射等作用,也会造成电磁能量的损耗。 导水断裂带还能强烈吸收电磁波。因此,可以在 通道中用一个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发射器向被探测 的地质体发射无线电波。而在另一端接收透过被 测地质体的电磁波信号。比如在煤层中存在电性 不同的地质体(陷落柱、断层等),电磁波通过 它们时信号显著减弱甚至消失,形成“阴影区”。 通过变换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位置,测得阴影区交 汇的地方,即为异常地质体位置(图12.9)。
划分勘探类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地 质规律,指导煤田地质勘探实践,合理的选择 勘探手段,合理布置勘探工程,确定勘探程度, 预算勘探成本,经济地查明地质情况和开采技 术条件,获得各级煤炭储量,为煤矿设计和生 产建设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 1986年12月经全国储量委员会审核批准,正 式颁布施行我国煤矿床勘探类型。现行的《煤 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1986)中,将地质构 造和煤层分别划分类型。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类别 依据地质构造形态、断层和褶曲的发育情况, 以及受火成岩影响程度将井田(勘探区)的地 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类。 (1)简单构造 区内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 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火成岩的影响。主要 包括: A.煤(岩)层倾角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 伏; B.呈现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 构造; C.只有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2.煤田勘探阶段的划分 又称煤田地质勘探程序。煤田地质勘 探工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对煤田从大范围 的概略了解到小面积的详细研究的过程。 对客观地质规律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 按照这种逐步认识的过程,以及与煤炭 工业基本建设的各阶段相适应的原则, 将煤田地质勘探的程序划分为: (1)找煤(初步普查) (2)普查(详细普查) (3)详查(初步勘探) (3)精查(详细勘探)
二、地质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 (一)煤田地质勘探阶段的划分 1.煤炭建设步骤 (1)远景规划
解决煤炭工业布局,合理选择煤炭基地
(2)矿区总体设计
解决矿区所有矿井布局问题
(3)矿井设计
解决矿井开拓部署问题
为井筒、井巷、井底车场、初采区设计提供资 料,保证井田边界、井型不致因地质情况而发 生重大变化,保证不致因煤质资料而影响煤的 既定工业用途
B级储量: 在详查、精查勘探阶段,通过系统的勘 探工程控制和较详细的地质研究(用钻 孔或巷道等工程,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勘 探线距内)圈定的储量,或由A级储量块 段外推的储量叫B级储量。 它配合A级储量也是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 的依据。
C级储量 在普查、详查、精查各阶段,通过一定 的勘探工程的控制(用足够的钻孔在C 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和一定的地质 研究圈定的储量,或者由B级储量块段 外推的储量叫C级储量。 它配合A级和B级储量可作为大、中型矿 井确定设计能力的依据,也可作为小型 矿井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D级储量 在找煤、普查、详查阶段,通过地质填 图或少量勘探工程揭露,并经物探及有 关的地质资料证实的储量叫D级储量。 它一般作为煤矿远景规划或地质勘探设 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 型矿井设计的依据。
4.煤田地质勘探类型 根据我国煤炭工业建设的布局和发展 规划的需要,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以及先富后贫、先近后远、先浅后深、 先易后难的原则下,在对煤田地质情况 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必须慎重地选 择勘探区。 在勘探区内,根据对煤矿床的地质研 究和以往勘探经验的总结,依据影响煤 矿床勘探难易程度的主要地质因素,对 勘探区(矿区或井田)进行分类,称为 勘探类型。
钻探过程中一边钻进, 一边选择层位提取岩心, 并对岩心进行测量和描 述,获取地质信息,然 后绘制原始钻孔柱状图 (图12.5)。 钻孔到达目标深度并提取 岩心后,按规定必须对 钻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 最后对钻孔进行技术封 闭,以免给以后矿井生 产带来突水等隐患。
钻探工程由地表往下 钻进一系列钻孔,这 些钻孔都是呈网络布 置的。其网形有正方 形、长方形、菱形等 (图12.6)。在网络 中,垂直岩层(或矿 体)走向方向若干钻 孔连成的线称为勘探 线。用勘探线上的钻 孔资料绘制勘探线剖 面图,然后据此再编 制其他地质平面图, 以了解和掌握煤层或 矿体在地下的赋存状 态。
(4)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 一般为不连续分布,很难找出规律,可 采块段分布零星;或为无法进行分层对 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
5.煤炭储量分类
远景储量D
能利用储量 地质储量 工业储量 A+B+C 可采储量 设计损失量
暂不能利用储量
(1)地质储量 在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经地质勘探和调查, 查明的符合国家能源政策规定的煤炭资源标准的 储量,亦称生产矿井总储量 (2)能利用储量 是地质储量中按照合理利用地下资源和保护环 境及符合工业指标的要求,在现有的或已掌握的 先进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合理地利用的那部分 储量。以前称为平衡表内储量。 (3)暂不能利用储量 是地质储量中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 热量低)、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 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暂时不能利用 的储量。以前称为平衡表外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