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
一、钻孔灌注桩:
1、成孔质量控制:
成孔是施工中关键步骤, 如控制不好, 就能出现塌孔、缩颈、桩孔偏斜以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等问题, 直接影响桩身质量, 最终造成桩承载力下降。

1.1采取隔孔施工程序; 可有效预防上述成孔质量问题;
1.2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1%)
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 常常校核钻架及钻杆垂直度, 成孔后或下放钢筋笼前做孔径、孔垂直度超声波测试。

1.3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控制方法
1.3.1护筒定位后复核护筒位置, 其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30MM;
1.3.2钻杆抵达设计深度后, 提出钻杆后要立刻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 假如小, 要进行复钻并清孔; 同时,
按土质情况控制钻进速度, 软粘土最快0.2M/min ,细粉砂层控制在15CM/min左右, 其它控制在
0.6—0.7m/min左右。

并常常复核钻头直径, 发觉磨损超10mm就要更换钻头, 以确保孔径;
1.4钢筋笼制作吊放
1.4.1首先要检验钢材质保资料, 合格后按要求取样送检, 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1.4.2钢筋笼制作完成后, 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对钢筋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及制作质量进行
验收;
1.4.3在钢筋笼吊放前要检验保护层垫块及定位钢筋设置数量、间距, 同时, 下发钢筋笼时要小心, 避免
碰撞孔壁;
1.5灌注混凝土前泥浆制备和第二次清孔
清孔关键目是清除孔底沉渣, 泥浆制备是清孔关键步骤, 泥浆控制指标为: 粘度18—20s, 含砂率小于4%, 胶体率大于90%, 土要选择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 不能随意就地取材。

当钻至设计标高后, 应充足利用钻杆动能, 在原位第一次清孔, 直到孔口返浆比重连续小于 1.1---1.2, 并测得孔底沉渣厚度小于30mm; 然后抓紧时间下放钢筋笼; 并在浇灌砼前, 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 直至返口泥浆比重及沉渣厚度达成上述标准后方可灌注砼。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 检验进场水泥、砂、石子、外加剂质保书及复试汇报, 杜绝不合格品用于工程; 若为商品砼时, 检
验配比单、标号;
2.2检验砼坍落度, 应在180mm—220mm,导管要一直保持在距砼面下2---4m, 严禁提出砼面; 当砼浇至距
桩顶8—10m时, 要立刻把砼坍落度降低至140—160mm, 以加强上部砼强度。

在浇筑过程中, 每浇筑2—3m, 测一次混凝土面高度, 确保砼充盈系数大于1。

砼灌注顶面标高比设计标高要高出50—100cm, 以确保桩顶砼质量符合要求。

2.3砼试块留置要求
每浇筑50立方要留一组试块, 小于50立方桩, 每根留一组试块。

3、质量验收
3.1桩位及标高偏差
开挖浇筑垫层弹线后逐根用钢卷尺量测, 许可偏差按规范要求; GB50202—表5.1.4
3.2桩身质量
抽30%进行小应变检测, 不许可出现三类及以下桩, 若有, 须有设计单位处理意见;
3.3桩承载力
抽取1%且不少于3根进行静载试验, 承载力应大于设计值。

二、人力挖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1、施工工艺:
放线定位----架设提土支架----现浇井圈---人工开挖桩身土方----护壁钢筋绑扎-----安装护壁模板----护壁砼浇筑----拆除支撑----开挖下一层土方----护壁。

至桩底标高----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验收
2、挖土提升机具选择
依据桩长及劳动强度要求, 可采取人力手摇绞车, 既能满足施工要求又较经济。

对于超出15米挖孔桩则采取电动葫芦提升挖土, 从而能够有效地确保施工工期。

3、人工挖孔桩在施工中规范要求:
第一节井圈护壁应符合: 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大于20毫米; 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毫米, 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毫米; 修筑井圈护壁应符合: 护壁厚度、拉结钢筋、配筋、砼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护壁模板拆除通常应在二十四小时后进行; 发觉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 应立刻补强以防造成事故; 上下节护壁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毫米;
应采取安全方法: 孔内必需设置应急软爬梯; 使用电葫芦、吊笼等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
置, 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 每日开工前必需检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 并应有足够安全防护方法, 桩孔开挖深度超出10米时, 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设备; 孔口四面必需设置护栏。

4、吊放钢筋笼
吊放钢筋笼前, 应再次测量孔内虚土厚度, 超出要求进行清理。

搬运钢筋笼时应采取合适方法, 预防弯曲、扭曲, 埋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缓下沉, 下到设计位置时立刻固定。

5、混凝土浇筑
浇注桩身混凝土时, 必需经过溜槽; 当高度超出3米时, 应用串筒, 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米, 混凝土宜采取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渗水量过大时, 应采取有效方法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 深桩孔用混凝土导管, 如地下水大, 应采取混凝土导管水中灌筑混凝土工艺。

混凝土要垂直灌入桩孔内, 避免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 造成塌方。

混凝土应连续分层浇灌, 每层浇灌高度不得超出1.5米。

对小直径挖孔桩, 距地面6米以下利用混凝土大坍落度和下冲力使之密实。

大直径挖孔桩应分层捣实。

第一次浇灌到扩底部位顶面, 随即振捣密实, 再分层浇筑桩身, 直到桩顶。

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压平整, 避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或环向干缩裂缝。

表面有浮浆层应凿除, 以确保与上部承台或底板良好连接。

6、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6.1、孔底虚土多。

防治方法: 要有具体地质汇报, 尤其是水文地质汇报, 方便预先制订有效方法, 降低孔底虚土超标。

严格控制孔深超挖, 完孔后, 孔底虚土必需全部清除, 见到坚实原状土。

扩底部位碰到砂土层时, 应采取支护方法。

6.2、桩孔倾斜及桩顶位移偏差大。

在施工过程中, 应严格按图定位, 并有复检制度。

轴线桩与桩位桩应用颜色区分, 不得混淆。

开始挖孔前, 要用定位圈钢筋制作圆环有刻度十字架放挖孔线, 或在桩位外位置定位龙门桩, 安装护壁模板必需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 并由专员负责。

定位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大于20毫米。

挖孔过程中, 应随时用线坠吊放中心线, 发觉偏差过大立刻纠偏。

要求每次支护壁模板都要吊线一次(以顶部中心十字圆环为准)。

扩底时, 应从孔中心点吊线放扩底中心桩。

应均匀环状开挖进尺, 每次以向四面进尺100毫米为宜, 以防局部开挖过多造成塌壁。

成孔完成后, 应立刻检验验收, 紧随下一工序, 吊放钢筋笼, 浇筑混凝土, 避免晾孔时间过长, 造成无须要塌孔, 尤其是雨季或有渗水情况下, 成孔不得过夜。

6.3、吊放钢筋笼与浇筑混凝土不妥。

成孔验收后, 应立刻吊放钢筋笼, 发觉标高不够时, 应测孔深, 清除孔底虚土、回落土。

吊放钢筋笼要选择好吊点位置。

吊立时, 要速度均匀地慢起, 若起吊较长钢筋笼, 要采取加固方法, 避免变形。

碰到卡笼时, 要找出原因, 排除故障, 正常放入。

吊放钢筋笼前,
对超偏混凝土护壁进行处理, 以确保钢筋笼顺利吊入, 混凝土配合比要计算正确, 确保坍落度均匀。

浇筑混凝土前, 要放孔口漏斗, 并再次测孔内虚土厚度。

当浇筑扩底混凝土时, 第一次应灌到扩底部位顶面, 随即振捣密实, 尤其是浇筑桩顶以下5米范围内混凝土时, 应随浇随振捣, 每次浇捣高度不得大于 1.5米。

当渗水量过大时, 应采取有效方法, 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 不得过夜。

6.4、桩身混凝土产生离析。

处理方法: ①对离析位置距桩顶距离小, 采取凿除上部混凝土及离析层重新浇筑混凝土接桩; ②对离析位置距桩顶距离较大, 用风钻沿桩身垂直钻孔, 穿过离析层, 然后以高压注浆填补离析层空间。

7、砼质量控制、检测及验收同钻孔灌注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