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不同观点和引力思想形成的历程。

(2)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3)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促进学生对此规律有初步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追寻得出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中交流和独创的意义。

(2)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蕴涵其中的规律之简洁,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培育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和勇于修正错误的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了解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数学推导,从而发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本节课以学生的参与为主,教师的作适当、适量的引导和指导。

另外,可以把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工作比较,从而培育学生的科学情感,领悟研究方法。

教学中创造性地把书本上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与太阳间距离的关系的理论推导过程设计为曲线拟合找规律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切身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力求按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引导学生在解决了行星运动的运动学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解决行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促使学生拓展性地运用前面已学的经典力学知识(此前用于解决地球上的问题)解决天体运动,暗线是再现历史上牛顿完成这些探索性工作的细节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推导。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推导过程,关注学生推导细节并及时交流和反馈,总结推导步骤;教师呈现推导过程要层次分明,突出关键。

2. 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
难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推导。

教学策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并界定问题、预定目标,明确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每一步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物理规律和数学工具。

四、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 (PPT文件)
2. 行星运动数据 (excel文件)
3. 曲线拟合工具 (excel软件)
4. 九大行星动态运行图(flash文件)
5.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