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体会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体会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
体会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主要运用于胎儿在母体内位置不正的情况下,通过手术干预帮助胎儿正确转向,以顺利进行分娩。

在临床实践中,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手法和操作技巧,否则会对母子健康产生风险。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主要适用于产妇心理和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手术前需要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子宫收缩、羊水破裂等情况。

手术时需要注意防感染、减少宫缩和使产妇舒适等,以保证手术成功和母婴安全。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的手法需要精细和准确。

一般情况下,手术需要在产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时应该采用正确的手法,轻柔的力度,不涉及器械伤害,保持手部和产道的清洁。

手法要比较软绵,用手按在胎儿头部的不同位置进行旋转。

手术时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力度和手术时长,以防止胎儿窒息等不良反应。

在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的控制。

手术时会面临胎儿头部受伤、胎盘早剥、胎膜破裂以及出血等风险。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详细询问产妇的身体状况和产程情况,评估手术风险以及风险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在正确的手法和手术技巧指导下,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可能的风险,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并顺利完成手术程序。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不同阶段的颅产道难产、手转胎头纠正头位难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可以帮助更多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顺利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浅析头位难产处理过程中的发现识别与处理对策

浅析头位难产处理过程中的发现识别与处理对策

经验交流118 2015年14期浅析头位难产处理过程中的发现识别与处理对策梁月珍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海南五指山 572200摘要:医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胎位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头位难产在产科较常出现,提高对其的识辨和处理技巧成为重中之重。

早期识别头位难产并及时的处理对于孕妇的生产十分重要,可使孕妇剖宫产的概率明显的降低,也降低了孕妇和胎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本文主要针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头位难产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得出的结果进行识别头位难产和处理头位难产临床经验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早期发现与识别;处理对策;头尾难产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4-0118-011 引言临床上急诊剖宫产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指征就是头位难产,其发生率约占65%左右。

头位难产可以引发继发性的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产程延长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会威胁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

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早期发现头位难产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回顾分析我院80孕妇的资料的具体综述如下:2 资料与结果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80例头位难产孕妇资料,其中 55例(68.75%)为初孕妇,25例(31.25%)为经孕妇,平均孕周为(36.54±8.02)周,年龄为22岁~44岁,平均(28.91±6.32)岁。

根据我院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头位难产发生因素、临床表现的分析,对处理的方式和达到的临床效果进行经验总结。

80例孕妇中50例(62.50%)枕后位,30例(37.5%)枕横位,经过及时的、有效地处理55例(68.75%)孕妇自然分娩、16例(20.00%)孕妇剖宫产,8例(10.00)孕妇阴道助产,1例(1.25%)新生儿死亡。

3 识别头位难产胎膜早破:头位难产异常位置的胎头与骨盆间(存在)空隙,导致羊膜腔压力不均的出现,在宫缩时会出现压力增大进而出现胎膜早破的情况。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和处理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和处理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和处理摘要:目的:讨论和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和具体应对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15例头位难产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难产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具体处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胎头位置异常而头位难产又很容易直接引发胎膜早破。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难产的早期主要信号之一是胎膜早破,如何处理胎头位置和产力是应对头位难产的关键。

关键词:头位难产;应对方法;分娩方式结合临床来看,头位难产指的是非枕前位胎头,在盆腔内回转受阻继而成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或者是由于胎头俯屈不良,所以形成了头先露、额先露或者面先露的情况,这也是导致难产比较常见的原因;基于此,我院将以头位难产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具体护理办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15例头位难产患者,产妇年龄为23~37岁,平均年龄为27.6岁,孕周为38~44w;本组215例产妇中经产妇35例,初产妇180例。

1.2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以分娩产力、产道和胎儿三个主要因素合并我院研究结果来看,胎儿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产力异常和产道异常。

1.3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1)产程延长:我院研究患者中潜伏期延长24例,占11.16;活跃期延长110例,占51.16%;第二产程延长39例,占18.14%。

(2)胎膜早破:头位难产早期的信号便是胎膜早破,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胎位异常所引起,以枕后位、枕横位和高直位最为常见。

2.结果我院研究的215例患者中,自然分娩患者35例(16.28%),胎吸术45例(20.93%),,剖宫产135例(62.79%)。

在215例患者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且出血量≥500ml的患者共8例(3.72%),其中 1例是由于产钳助产时,软产道撕裂引起;另外7例是由于生产后宫缩乏力引起;尿潴留患者3例;先兆破裂4例。

805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805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3.3头位难产的处理
从临床工作中研究发现头先露不一定能正常分娩。头位难产是因产力、产道、胎头定位异常所致难产,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动态观察,既不过早干预,也不要失去处理时机,进行必要的试产和相应处理,综合分析才能确定选择最佳方式结束分娩。主要体会如下:
(1)临产后潜伏期内要维持有效规律宫缩,以促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若出现宫缩乏力和不协调宫缩或潜伏期超过8小时,可用地西洋让产妇有充分休息以调整宫缩,必要时试用缩宫素静滴加强宫缩,若失败考虑剖宫产结束分娩;若双顶径位于棘平且产瘤大者,即使宫口开全也不轻易决定经会阴手术助产,避免婴儿遭受更大损伤。(2)活跃期异常在整个产程中占重要地位,绝大多数难产都在此期内表现出来,如出现停滞或延长,立即检查确定胎头位置,估计胎儿与骨盆关系,及时发现头盆不称,适时人工下破膜促胎头下降,人工扩张宫颈和局部处理宫颈以及徒手旋转异常胎方位都是关键性改善措施,必要时调整宫缩情况,为经会阴分娩创造条件,大部分产妇经上述处理后能经阴道自然分娩或阴道助产分娩,小部分经上述处理后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仍无进展,只得行剖宫产结束分娩。(3)阴道助产手术方式选择,经阴道试产后宫口开全,胎头骨质部已下降至棘下,可行产钳助产术或胎头吸引术,目前胎头吸引术在很多医院已被产钳助产术所代替。(4)试产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耐心观察,既不要过早干预,也不要失去处理时机,遇有难产倾向均由产科医生共同商讨决定分娩方式。(5)剖宫产主要并发症为术后病率、术时切口撕裂,阴道试产即要充分又要适度,尽量减少剖宫产率;对充分试产后再进行剖宫产并且胎头较低者,应将子宫切口呈弧形或锯齿状,以减少切口撕裂,防止出血,尽可能减少产科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805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己逐渐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却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头位难产超过难产总数的2/3以上,城市医院头位难产占的比例更高[1],头位难产己成为产科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处理不当可给母婴带来严重的危害,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直接关系到母婴的预后。而胎方位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现分析我院近年来805例头位难产病例,探讨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

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头位难产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发生率,常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

方法通过对312例头位难产进行分析,找出头位难产常见因素,分析其发生率、处理方法及预后。

结果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为17.2%,其中胎方位异常,占头位难产总数的70%,其中发生难产的主要原因以枕横位及枕后位所占比例最大。

结论头位难产的发生率高,原因错综复杂,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母儿健康,正确认识和处理头位难产,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可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儿的危害,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标签:头位难产;形成原因;防治;分娩方式头位性难产是由于产道、胎儿、产力异常相互作用所致,发生于头位分娩中的难产,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也可影响产程的顺利进展。

头位性难产发病率高,而在临床工作中,顺产与难产的界限多难以截然分开,常常不易做出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处理,以致危害母婴健康。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9~12月,我院分娩总数为1618例,头位分娩1586例,臀位32例,发生头位难产312例,占分娩数的19.67%,发生头位性难产的胎儿异常为首位(包括胎方位异常和巨大儿),其次为产力异常、产道异常。

1.2 头位难产的诊断头位难产为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即发生于头位分娩过程中,凡因难产的手术(剖宫产、阴道助产)结束分娩者为头位难产。

阴道助娩,包括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

2 结果2.1 头位难产的原因头位难产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单一因素引起。

其原因主要有:①头盆不称;②胎头位置异常、胎方位异常,经过试产,以不能转为正常位置者多为难产,自然分娩机会较少;③骨盆畸形或胎儿畸形;④骨盆倾斜过大,影响胎头入盆方向,造成假骑跨;⑤软产道异常,形成梗阻性难产。

2.2 头位难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情况,见表1。

表1头位难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情况发生原因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Apgar评分)胎头吸引剖宫产0~3分4~7分8~10分胎方位异常107119226198宫缩乏力234011151不协调宫缩0826骨产道异常716软产道异常26114合计1321804442643 讨论3.1 如何判断头位难产产程中如出现如下情况,均应考虑头位难产的可能。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的临床分析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的临床分析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的临床分析胎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颅在宫颈口或骨盆入口不能顺利通过而产程延长的情况。

它是妇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治疗难产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是一种高效的方法,本文将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

一、临床背景某产妇入院分娩时,羊水破裂24小时,宫口开全,子宫收缩强度和频率良好,胎儿头位下降至骨盆入口水平,但始终不能坠入骨盆内。

因此,考虑到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进行处理。

二、方法及过程1.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

2. 无菌操作,产妇女医生单手握住患者颈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股骨大转子。

3. 首先,将胎儿头部向左侧或右侧旋转45度。

4. 接着,将胎儿头部向下压,同时轻轻将胎儿身体向左侧或右侧旋转,直到胎儿坠入骨盆内。

5.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胎儿进入骨盆后,胎心率和母亲无明显异常反应,同时宫缩加强,子宫口逐渐扩张,患者很快分娩婴儿。

6. 处理完全后,产妇进行清洁及检查伤口,母婴均无不适。

三、总结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可通过手法对胎儿头位进行旋转和调整,最终让胎儿安全顺产。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医生还应注意其他一些方面,例如菌落计数、肢体翻转、胎心监护等,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从临床角度来看,医生应当充分了解和学习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熟练掌握该操作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技能,必须非常小心谨慎,用安全、快速的方式处理本病例。

总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例具有安全、快速的优点。

合理操作和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探析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体会

探析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体会

探析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体会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头位难产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然而,头位难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一旦不及时处理,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本文将探析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体会,针对其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头位难产的症状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先露,但是胎头不能顺利通过骨盆的任何一个部位。

头位难产在怀孕后期时经常发生,当胎头被骨盆挡住时,会引起下肢、腹部和阴道的剧烈疼痛,同时会引起膀胱和肛门功能紊乱,比如尿失禁或者大便失禁。

可能会出现胎儿心跳异常,并且受压迫的子宫颈口会呈有“帽子现象”。

头位难产的诊断头位难产的确切症状是胎儿头部不能通过骨盆的任何一个部位,但是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通常情况下,医生应该根据孕妇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在这方面,彩超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诊断工具,其可以明确胎儿的位置和方向。

通过孕妇的历史病史、头位难产的病史、检查结果和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判断出孕妇是否患有头位难产。

头位难产的治疗方法头位难产的治疗方法会依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而定。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采用以下方法来处理头位难产。

1. 药物诱导分娩在孕妇的子宫颈口准备好分娩时,医生可以通过孕妇的阴道给予催产素等药物来诱导分娩,从而帮助胎儿顺利出生。

2. 注射盐水催产孕妇在宫颈口开大时,医生会将盐水注入某些部位,从而加快宫颈口张开的速度。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胎儿更快地顺利出生。

3. 剖腹产手术如果两种方法都无效,或者孕妇的情况非常危急,医生可能会采用剖腹产手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胎儿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出生,也可以保护孕妇免受更多的伤害。

总结头位难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在预防头位难产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同时还要积极采取现代医学手段来治疗该疾病。

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头位难产,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分析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分析

浅析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头位难产的临床治疗方法,实现顺利生产的目的。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36例头位难产产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产生原因以及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136例头位难产产妇中,持续性枕后位产妇38例,持续性枕横位产妇为53例,难产率为66.91%,产力异常产妇为32例,巨大儿为9例,胎头位置发生异常为4例。

结论:对产程的发展以及胎头的下降进行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并为分娩方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头位难产;临床治疗;分娩方法头位难产是非枕前位置胎头,由于在盆腔中的回转受到阻碍,逐渐发展成为持续性枕后位以及枕横位,由于胎头位置不佳,产妇很难自然生产,所以在临床中一旦出现头位难产时,多采用剖宫产进行生产[1]。

然而在使用钳术、胎头吸引术等,极易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临床中并不采用此种方法,此研究对我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36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36例头位难产产妇,产妇年龄均在23-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5±3.2)岁,孕周为38-40周,初产妇为117例,经产妇为19例。

1.2 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如果产妇在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出现乏力或者宫缩没有协调性,则会造成产妇体内的胎儿发生头位异常现象,需予以产妇地西泮,或者静滴宫缩素来增加宫缩的能力,以此来保证产妇能够顺利进行分娩。

如果产妇依旧不能正常分娩则需要选取剖宫产方法,防止胎儿发生死亡。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胎儿和骨盆的位置不对称,引发分娩停止,需要对产妇进行人工破膜处理,促使胎儿头部降低,通过人工方法将宫颈扩张,实现自然分娩。

由于胎儿自身原因所致头位不正确致使产妇不可以顺利生产,需要实行剖宫产,但是剖宫产会给产妇带了一定的伤害。

2 结果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所有产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位异常现象,其中38例产妇为持续性枕后位,53例产妇为持续性枕横位,且持续性枕后位以及枕横位致使胎儿在下降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阻碍,需要通过助产钳等方法分娩。

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与处理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7年发生的头位难产358例,对形成难产的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统计。

结果我院头位难产发生率为13.49%,比国内文献报到12.56%略高。

结论正确观察产程,及时处理难产原因是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母婴安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头位难产胎位临床分析头位难产是指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1]。

大多数头位难产往往是在产程进展过程中才能逐步表现出来。

如果不能早期发现或处理不当,势必给母婴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因此临床工作中需要耐心细致观察产程,正确判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产妇及胎儿能安全地度过分娩,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产科接诊分娩26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孕产妇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7.5岁;初产妇1632例,经产妇1021例;顺产2295例。

头位难产358例,其中胎头位置异常248例、胎儿过大及头盆不称32例、骨盆狭窄8例、宫缩乏力61例、其它原因 7例;经阴道分娩152例,剖宫产206例。

2 结果我院近年来头位难产发病率占13.49%,比国内文献报到12.56%略高。

在358例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248例,占69.27%,胎儿过大及头盆不称35例,占9.77%,骨盆狭窄9例,占2.51%,宫缩乏力58例,占16.20%,其它原因7例,占1.95%。

难产出现后,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经阴道分娩106例,剖宫产256例,剖宫产率71.51%,低于国内报到73.2%[2]。

3 讨论3.1 原因3.1.1 胎头位置异常:胎头位置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见因胎头在骨盆内旋转受阻导致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其次是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仰伸的面先露、额先露露、顶先露等,使通过骨盆的径线过长,与骨产道诸径线不尽相适应,而导致的难产;还有胎头的高直位与前不均倾位,因分娩机制的影响而使胎头不能适应产道而导致难产的发生。

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治体会

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治体会

是最常见及较难以诊断的难 产。它严重威胁母儿 的生命 和健康 , 是导致顺产率 、并发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 高的因素 , 是产科
中异常突 出的问题 。现将笔者 所在科 2 1 0 1年 1月 一1 2月 8 6
内旋转 , 容易造 成持 续性 枕后 位或 是枕横 位 , 之 则 持续 性 枕 反 后 位或 者是 枕 横 位 使 胎 头下 降受 阻 , 者 互 为 因 果 关 系 』 两 。
分 娩方 式 的选择 , 避免发 生新 生儿 窒息 和产 伤 , 降低 头位 难 产 的发生 率 。要充分 了解 产妇 病 史 , 据 其 产 前检 查 情 况 初 步 根 判断产 妇有 无难 产可 能和胎 儿 大小 等 。同时 严 密观 察其 官 缩
例头位难产病例作 回顾性分析及体会并报道 如下 。
中外医学研究
21 0 2年 3月 第 1 0卷 第 7期 ( 总第 1 9期 ) 5

会 ≯ I _ ∥ √ _。
。l √ 蕾 。 ≯ 。 。 l 。 j l l 1Jf 一 舞蠢 一 。 参 跨 0 。 一 。 I l■ √ 0 一 : 0 誊。 I_ _ l l } l 毒 鬻
2 1 分 娩 方 式 8 . 6例 头 位 难 产 产 妇 , 自然 分 娩 者 2 4例 , 占 2.% ; 7 9 阴道助产者 3 , 0 7 ; 5例 占4 . % 剖宫产者 2 7例 , 3 . %。 占 14
2 2 不同分娩方 式对母 婴影 响 . 8 6例头位 难产 产妇 经 自然 分
婴 安 全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关键词 】 头位 难产 ; 临床诊治 ; 预 防; 处理
头位难产是因为产道 、产力 、胎 儿异常相 互作用所 导致 的 头位分娩难产 , 中胎头 位置异 常是导致 头位难产 的主要 原 因, 其

头位难产100例临床治疗分析

头位难产100例临床治疗分析

头位难产100例临床治疗分析目的研究头位难产的常见病因、识别、预防及治疗措施。

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头位难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向分析,并对头位难产的识别、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引起头位难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尽早的对其进行识别,在所有的症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胎头位置存在异常,其中又以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最为多见,在所有头位难产中分别占31.25%和40.48%。

结论头位难产的初期多表现为胎膜早破,产程的滞后、延长及子宫收缩乏力等,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减少剖宫产的出现,避免胎儿窒息情况的发生,不断对产科质量加以提升。

标签:头位难产;胎位异常;治疗方法;临床分析1.前言头位难产主要是指胎头出现非枕前位的状况,主要是由于胎儿在盆腔内的回转受到阻碍,引发了持续性的枕横位或枕后位;或是由于胎头的俯屈不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仰伸,便会引起顶先露、额先露、面先露等情况[1]。

上述状况都是由于骨产道的诸径线与胎头的最大径线不符,便导致了头位难产。

头位难产的发生率极高,在所有异常分娩症状中其的发生率最高,因此如何及时、准确的对头位难产进行治疗,是产科中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现结合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下将具体展开探讨。

2.临床资料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妇产科收治的总分娩人数为358例,其中头位难产的患者100例,占27.9%,其发生率与同期相比有所上升。

在100例头位难产患者中,经产妇15,占15.0%;初产妇85例,占85%。

孕期为8-11个月,平均为10.25个月,产妇的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为29.45岁。

3.临床方法对该组病例的临床病症进行分析和观察,及早的对病情进行识别,分析其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总结和研究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于胎儿头位不正的产妇多予以镇静剂、静脉滴注缩宫素、人工破膜等措施进行治疗,经上述治疗不能显效的患者要检查其阴道,辨别胎头的方位,有无出现枕后位及枕横位的等状况,若出现则嘱咐产妇进行体位转换,选择适当的卧位,或徒手对胎头进行调整。

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分析及处理体会

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分析及处理体会

2019年2月C第6卷/第6期Feb. C. 2019 V ol.6, No.6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41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分析及处理体会李艳清(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妇幼保健院,广西崇左 532100)【摘要】目的 分析初产妇头位难产的病因、识别、分娩方式、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并总结处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200例头位难产初产妇临床资料,对头位难产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分娩方式、妊娠及新生儿结局、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引发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以巨大儿74例(37%)、宫缩乏力50例(25%)、产道异常41例(20.5%)为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以胎膜早破66例(33%)、活跃期停滞或延长60例(30%)、第二产程延长53例(26.5%)为主;经纠正异常胎位、提高产力、改善宫颈水肿处理,200例头位难产产妇自然分娩率89%、剖宫产率11%、并发症发生率5.5%、宫内窘迫发生率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5%。

结论 强化产前筛查、产程中密切观察、发现后及时处理能够促使头位难产初产妇顺利安全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关键词】初产妇;头位难产;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娩结局【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6.41.02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先露发生的难产类型,绝大多数头位难产出现于分娩过程中,故此通过产前测量并不能够准确予以识别,除了产妇存在羊水过多、多胎妊娠、胎儿体质量过重等[1]。

近些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头位难产发生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更为严重的是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在面对此种情况时势必会进一步加重身心负担,使得不必要的剖宫产率、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大幅提高,甚者出现死胎,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2]。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助产中的积极效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育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婚后怀孕,并且在分娩时选择正常分娩。

然而,一些困难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分娩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头位难产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问题。

头位难产是指婴儿头部不能正常通过产道,导致
分娩难产或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采取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的措施。

体位矫正和徒手旋转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处理方法之一。

徒手旋转是采用医生徒手顺势转动胎儿头部的方法,以改变胎位而使其顺利通过产道
的一项产科技术。

徒手旋转具有简单、易学易行、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头
位难产产妇中被广泛运用。

在实践中发现,对头位难产妇采用徒手旋转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并在操
作时注意细节,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还应熟悉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并做好随时应对的
准备。

因此,徒手旋转应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的医生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对
产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徒手旋转是头位难产产妇中一项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可有效避免因头位
难产导致的产妇和胎儿并发症。

同时,该技术的操作难度并不大,仅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
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即可。

因此,加强对徒手旋转技术的学习和培训,能够有效提升临床
医生的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头位难产产妇48例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头位难产产妇48例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采用 S P S S 1 3 . 0对数 据 进行 统计 学分
析, 计量资料 以 ± s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验 , P < 0 . 0 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炎作用 。 在常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 上加 用喜 炎平 注射液 治疗支原体肺炎 , 可有效缩短治疗周 期 , 增强治疗效果 , 且不会 增 加不 良反应发生率 , 值得 临床推广运用 。
3 讨论
【 摘 要 】目的 分析 头位 难产的原 因及有效 治疗手段 。方
法 随机 抽 取 我 院 妇 产 科 2 0 1 2年 1 0月一 2 0 1 3年 1 O月 间收
治的 4 8 例 头位难 产产妇 , 回顾性分析其难 产原 因、 分娩方 式及 母 婴 结局 等 。结 果 4 8例 头位 难 产产妇 中 自然分娩 者 9例 ( 1 8 . 7 5 %) ,阴道助 产者 5例 ( 1 0 . 4 2 %) ,行 剖 宫产 者 为 3 4例
生3 例不 良反应 , 2例轻度消化道反应 ( 恶心 、 腹泻 ) , 1 例皮疹 , 不 良反应率 为 6 . 8 1 %。 对照组共 发生 7 例不 良反应 , 5例轻 度消
化道 反应 ( 恶心 、 呕吐、 腹泻 ) , 2例皮疹 , 不 良反应率为 1 5 . 9 0 %。 2组不 良反应率 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1 . 8 O , P > 0 . 0 5 ) 。
表2 2组患者临床症状 体征 及平均住 院时间比较 ( ; - I - ¥ , d )
头 位 难产 产 妇 4 8例 临床 诊 断 与治疗体会
王 少鹃
( 大同煤矿集 团总医院 , 山西 大同 0 3 7 0 0 3 )

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置体会

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置体会
枕前位 枕后位 枕横位 高直位
剖宫产组 (狀=32) 12(37.50) 17(53.13) 18(56.25) 9(28.13) 15(46.88)
11(34.38)
3(9.38)
阴道分娩组 (狀=32)
11(34.38) 3(9.38) 5(15.63)
24(75.00) 2(6.25)
5(15.63)
经验交流
Women'sHealthResearch
2019年3月第5期
文章编号:WHR2018072665
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置体会
李雯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目的:探究头尾难产患者临床观察与处置体会。方法:64例头位难产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分娩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32 例)与剖宫产组(32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宫颈水肿、宫缩乏力发生率、胎方位比较中存在较大差异, 犘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引产率方面差异不明显,犘 >0.05;剖宫产患者主要胎方位为枕后位,阴道分娩组主要胎方位为枕前 位。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与不良反应率与阴道分娩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犘 <0.05)。结论:头位难产患者的主要发 病因素为心理、产力异常、胎儿等,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充分的产前检查与保健等措施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对产妇与新生儿 的伤害,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头位难产患者;临床观察;处置体会
两组患者在宫 颈 水 肿、宫 缩 乏 力 发 生 率、胎 方 位 比 较 中
存在较大差异,犘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引产率方面差 异不明显,犘 >0.05;剖宫产患者主要胎方位为枕后位,阴道 分娩组主要胎方位为枕前位。见表1。

30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治体会

30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治体会

30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头位难产的原因并分析相应的诊治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30例头位难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头位难产的原因以及方法。

结果:30例头位难产患者中自然分娩的有10例,阴道助产的有8例,剖宫产的有12例;三种分娩方式剖宫产出血量最多,其次是阴道助产,出血量最少的是自然分娩;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发现自然分娩的新生儿Apgar评分最高,阴道助产次之,剖宫产婴儿评分最低,无死亡病例。

结论:临床上造成孕妇头位难产的原因有很多,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孕妇头位难产的具体原因选择分娩方式,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头位难产;原因;诊治方法产妇分娩时候任何一个因素都会造成难产,而头位难产发生率极高,大概占产妇难产比例的66.67%[1]。

头位难产具体是指胎头在盆腔内受阻,造成俯屈不良,呈现不同角度的仰伸,形成原因有很多,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构成的[2]。

作为一种常见的难产疾病,头位难产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产妇与婴儿的生命健康,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情况。

现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30例头位难产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关数据整理统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30例头位难产病例,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岁,妊娠时间为37—41周,平均妊娠时间为39周,其中初次怀孕的产妇有23例,经产妇有7例;经过产前检查,孕妇骨盆狭窄的有5例,骨盆畸形的有8例,盆腔包块的有5例,骨盆正常的有12例;。

头位异常包括14例枕横位,5例枕后位,7例枕前位,4例颏后位;30例头位难产中并发子宫收缩乏力的有3例,并发前置胎盘的有9例。

1.2方法在对30例头位难产的产妇确诊后,要告知本人以及家属实情,让病人以及其家人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让其了解头位难产的基本情况。

头位难产患者临床治疗观察

头位难产患者临床治疗观察

头位难产患者临床治疗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原因、处置方法。

方法:选取202例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112例)和阴道分娩组(9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临床效果、产程、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两组在宫缩乏力发生率、胎方位、枕后位、宫颈水肿的差异明显(P>0.05),引产率差别不大(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胎儿因素、产力异常、心理因素可导致头位难产。

通过心理疏导、产前检查、保健可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婴的伤害。

关键词:头位难产;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头位难产是指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形式,与产妇的心理因素、产道环境、胎儿生长情况有关。

临床出现胎位性难产的几率下降,头尾难产的记录增多。

头位难产的发病率较高,过去的处理方式是结束分娩,但是为了增加胎儿的成活率,降低产妇的痛苦,选择一些转胎手法可从难产转变为顺产。

在本次对我院202例头位难产患者的研究发现,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例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头位难产者,年龄跨度为23~39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39周。

临床表现:16例胎头双顶径≧9.6cm,宫高≧40cm,胎儿体重≧4000g。

23例产前检测骨盆存在异常(1例小骨盆,2例佝偻性骨盆,1例外伤致畸形骨盆),2例阴道横隔。

持续性枕后位25例,持续性枕横位31例,高直位3例。

剩余74例无明显问题。

1.2 方法回顾分析两组产妇的引产、产力、胎方位、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 ±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杨春凤【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头位难产的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体会。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头位难产产妇46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产生头位难产的原因以及临床特点和分娩方式。

结果分析结果发现,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宫缩乏力。

同时产道异常、胎头严重异常都会发生头位难产。

针对产妇分娩中头位难产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对产妇顺利分娩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分娩中头位难产发生概率较高,发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

其中导致头位难产的最主要的原因有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Objective To Experience of head Presentation Dystocia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study.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1~April 2013 in head dystocia maternal 46 cases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head Presentation Dystocia cause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 of delivery. Results The analysis results found, maternal persistent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in the delivery process,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is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to the head dystocia, followed by uterine atony. At the same time the birth canal abnormalities, fetal head severely abnormal head position dystocia occurs. According to the delivery head position dystocia in speciifc circumstance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ode of delivery has an important signiifcance for maternal labor smoothly. Conclusion The delivery head dystocia occur frequently, the causes are a lot. The cause of headPresentation Dystocia most main reason is persistent occipitoposterior position and persistent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2页(P101-101,102)【关键词】头位难产;临床诊断;治疗体会【作者】杨春凤【作者单位】152300海伦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4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会发生多种意外情形。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6-07-19T14:30:29.0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作者:刘功青[导读] 探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广西博白县博白镇城厢卫生院 537600【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2013 年8 月至2015 年8 月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40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正常产妇4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胎方位异常、宫缩乏力、巨大儿、产道异常等分娩异常因素的发生率,同时比较观察组产妇中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和产妇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产妇中胎方位异常、巨大儿、宫缩乏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中,自然分娩产妇新生儿Apgar 评分为8.43±1.16 分,阴道分娩新生儿Apgar 评分为7.44±0.89 分,剖宫产术式分娩新生儿Apgar 评分为4.92±1.56 分,P<0.05;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为226.78±74.29 mL,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94.18±88.07 mL,剖宫产术式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为962.85±103.54 mL,P<0.05。

结论胎方位异常、巨大儿、宫缩乏力可能是头位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诊断中对此类产妇应高度关注,自然分娩和阴道分娩是头位难产的理想分娩方式,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分娩。

【关键词】头位难产;诊断;治疗头位难产是指因为胎儿的头部先露入盆而引起的难产,是临床中比较常见且诊断难度较大的产科疾病。

导致头位难产的因素较多[1],从而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对于保证产妇的顺利分娩和新生儿健康出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可能导致头位难产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体会

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体会

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分娩的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临床特点以及分娩方式。

结果119例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导致头位难产的产妇86例,其次为宫缩乏力导致头位难产的产妇15例,产道异常导致头位难产的产妇13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导致头位难产的产妇5例。

最终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为88例,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为31例。

结论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很高,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原因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需要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密切的监测,选择最为合适的分娩方式。

【关键词】头位难产;原因;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6-04-05T11:54:53.8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耿秀波[导读] 黑龙江省明水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临床体会得知婴儿头位难产的具体情况要根据不同的原因来确定分娩方式,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

黑龙江省明水县妇幼保健院 151700
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诊疗方法。

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这45例孕产妇均为头位难产产妇,将其临床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5例头位难产产妇中自然分娩产妇15例,比例为33.3%;阴道助产产妇17例;剖宫产产妇为13例;出血量的从小到大排依次为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从低到高排序为:剖宫产、阴道助产、自然分娩。

出血量和Apgar评分三种方法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临床体会得知婴儿头位难产的具体情况要根据不同的原因来确定分娩方式,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头位难产;孕妇;自然分娩;出血量
头位难产指的是非枕前位之胎头,因在盆腔内回转受阻,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或因胎头俯屈不良,胎头呈不同程度的仰伸,遂成面先露、额先露、顶先露等。

此类因胎头之最大径线与骨产道诸径线不尽相适应,导致难产[1]。

笔者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曾在我院接受头位难产生产的45例产妇分析临床治疗,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回顾分析了从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45例在我院接受头位难产产妇临床治疗的资料。

其中年龄21~38岁,平均(29.6±5.0)岁,孕周为37~42+6w。

在这45例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5例;检查得知巨大胎儿5例,胎儿窘迫10例,有脐带绕颈15例,脐带脱垂2例,胎盘前置1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宫缩乏力11例。

在全部的45例产妇中抬头位置异常的比例为57.7%,共26例。

其中枕横位11例,比例为4
2.3%;枕后位12例,比例为46.1%;额位1例,比例为
3.8%;额后位2例,比例为7.7%。

1.2 方法经过回顾性分析资料得知在45例头位难产产妇中,头盆明显不称13例,这13例中骨盆狭窄占有8例,双顶径过大5例,因此上述13例中均采用剖宫产分娩方法。

剩下的32例产妇生产方法为充分试产。

2结果
2.1 分娩方式 45例头位难产产妇中自然分娩产妇15例,比例为3
3.3%;阴道助产产妇17例,比例为37.7%;剖宫产产妇为13例,比例为28.8%。

2.2 分娩方式不同母婴的影响变现,在三种生产方式中,自然分娩出血量最少,阴道助产的出血量多于自然分娩但少于剖宫产,剖宫产的出血量最多。

同时在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中剖宫产的评分最低,阴道助产高于剖宫产但少于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的评分最高。

且三种分娩方式的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 <0.01),新生儿的Apgar评分也有统计学差异(P <0.01)。

同时在出血量一栏中可以看出自然分娩的15例产妇中出血量没有超过800mL,阴道助产17例产妇中出血量超过800mL为3例,比例为17.6%;而剖宫产产妇出血量超过800mL的为9例,比例达到了69.2%。

从表中可以看出出血量超过800mL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1)。

3 讨论
3.1头位难产主要分两种情况:①胎头朝向位置不良。

产妇在分娩时,如果胎儿的头部朝向母亲,即朝向正前或正后方均是胎位异常,这是就会出现当胎儿头部下降到骨盆时候,抬头的形态不能够适应母亲骨盆的形态,这是胎儿头部就需要向前旋转90°或135°,如果没有旋转适应,那么产妇分娩难度变大,形成难产。

②胎头俯屈不良。

额、面、卤等部位位于最低,这也是胎位异常,相对的胎儿头径线增大,和骨盆不能相互适应,增加分娩难度。

3.2 怎样对头位难产诊断现如今头位难产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检查就一定要细致防治出现头位难产出现。

具体诊断方法如下:①病史和体检。

医生要详细的和孕妇沟通,包括询问孕妇孕周、年龄、产史、以及既往病史,并且对孕妇定期的检查,从而判断孕妇分娩难度。

②腹部检查。

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腹部形态,医生要测量腹围、羊水量、腹壁,估计胎儿大小;通过多种方法及经验来确定胎儿方位。

③阴道检查。

阴道检查包括宫口扩张程度、宫颈水肿程度、胎膜是否破裂、胎头下降程度等等。

头围难产的诊断方法还包括骨盆外测量、产程图监视产程进展、以及B超检查和胎心监护图。

3.3 头位难产怎样处理头位难产的产程较长因此分娩需要对产妇产道进行动态观察,同时根据笔者对上述45例的资料调查发现头位难产产妇在分娩前心里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态,因此这是家属和医生就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通,从心里帮助产妇解决问题,如果产妇的心理焦虑、恐惧没有出现缓解,那么必要时刻医生可以给产妇注射定量的镇定剂,但切记镇定剂注射了不宜过大。

分娩前医生要求家属让产妇处于左侧卧位,目的是对胎儿的血液循环的改善。

分娩过程中,要时刻对胎心监护,若出现心律下降,医生可以采取其他分娩方式。

3.4 头位难产怎样预防头位难产的预防是在孕妇阶段就要做好的,通过检查及时的对胎头进行纠正,预防难产的发生。

现在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逐渐升高,孕妇在孕期会特别注重营养的补充,从而造成胎儿营养过剩,导致巨大儿性难产,所以在孕期,孕妇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认知,医生也要对孕妇给予营养指导,从而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2]。

头位难产是分娩过程中常出现的难产现象,分娩中医生要及时的观察分娩产道是否顺利,尽早的发现,如果采用的分娩方式不顺利,医生可根据情况改采用其他分娩方式,以保证分娩过程中母婴安全。

手术分娩方式的判断依据大部分是通过产程图和凌式设计的头位分娩方式。

这里对于剖宫产的手术指征,要充分了解,熟知,目的是尽量通过自然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

从而减少母婴的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钟美华,温清霞,许爱文.头位难产5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2):108-109.
[2]张林华.头位难产100例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20(6):5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