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头位难产对减少产伤的影响及其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骨的前后径增大,头骨前后径超过枕额径,导致分娩通道狭窄,使胎儿难以通过产道顺利分娩的一种情况。

头位难产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1. 定期监测孕妇的产程进展和胎儿的情况:产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宫缩情况、子宫颈的开张情况,以及胎儿的心率变化。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判断产程的进展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如宫缩力度不足、子宫颈开张缓慢等。

对胎儿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情况,如胎心率异常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产程的不良后果。

2. 给予有效的镇痛措施:头位难产的产程往往较长,孕妇的疼痛感更为明显。

为了减轻孕妇的疼痛感,提高孕妇的合作度和产程的顺利进行,可以给予孕妇适当的镇痛措施。

如选择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等方式减轻产程疼痛,提高孕妇的舒适感。

3. 给予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头位难产的产程往往较为艰难,长时间的劳动会给孕妇带来疲劳和压力。

护士需要与孕妇进行情绪沟通,理解孕妇的感受,给予情绪支持和鼓励,缓解孕妇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可以鼓励孕妇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孕妇保持情绪稳定,减轻疼痛感。

4. 制定个性化的分娩方案:针对不同的头位难产情况,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分娩方案。

对于胎儿的头位难产,一般需要采取手术助产措施,如产钳助产、吸引器助产等。

护士需要密切协作医生,合理安排分娩时间和助产方式,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5. 注意分娩的卫生和预防感染:分娩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分娩环境的卫生,保持产道的清洁,并做好感染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更换护垫、保持产道通畅等。

注意孕妇及时排尿和排便,避免尿道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

6. 观察产后情况和给予产后护理:产程结束后,护士需要对孕妇进行观察,包括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的出血情况、尿液排出情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子宫收缩不好、会阴出血过多等。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临床处理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临床处理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临床处理【摘要】目的: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62头位难产病例,从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对母儿影响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产力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产妇主要行剖宫产术,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在8分以上者40例,未发生产妇及围生儿死亡。

结论:产程延长、滞产、宫缩乏力是头位难产的表现,正确及时处理胎头位置异常是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

【关键词】头位难产;原因;识别;处理头位性难产是由于产道、胎儿、产力异常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头位分娩难产,头位难产严重威胁母儿的生命和健康,提高处理头位难产的技术水平及预防头位难产的发生是提高产科工作质量的关键。

我们对2007年7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7年7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数1025例,发生头位难产62例,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6.0%,患者孕龄21~32岁,孕周37~42周;经产妇22例,初产妇40例。

1.2 头位难产原因:62例头位性难产常的原因包括:产道异常12例(其中,骨盆狭窄8例,骨盆畸形3例,盆腔包块1例);产力异常26例(其中,原发性宫缩乏力11例,继发性宫缩乏力15例);胎儿异常6例(其中巨大儿4例、畸胎2例);相对头盆不称18例。

2 结果2.1 处理方式:62例头位难产病例中有30例行剖宫产术,占48.4%;阴道助产10例,占16.1%,其中,经阴道产钳8例,胎吸分娩2例;其余22例经处理后自然分娩,占35.5%。

2.2 对母婴的影响:本组为出现双胞胎与多胞胎,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在8分以上者40例,4-7分者21例,1-3分者1例。

未发生产妇及围生儿死亡。

本组40例剖宫产中发生子宫迟缓性出血4例,出血量超过800ml10例阴道助产中,并发会阴切口延伸2例,子宫迟缓性出血2例出血量超过500 ml,加强宫缩后好转;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11例。

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

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

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难产又称异常分娩,主要是指头位难产,即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

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1%。

且初产妇中15%的剖宫产指征为难产田。

由于其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故受到了广大产科医生的重视。

因此,及早识别头位难产的征象,查明原因,作出正确的处.理,使其向顺产方向发展,则能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从而减少头位难产给孕产妇及胎婴儿带来的损伤。

1病因分娩过程是产力产道及胎儿等因素相互适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因此任何一种或两种及以上因素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分娩异常。

1.1产力异常包括子宫收缩力异常、腹肌及膈肌异常和肛提肌异常,其中主要是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又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胁调性宫缩乏力及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及子宫收缩过强胁调性宫缩过强和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多继发于梗阻性分娩,也可因产妇体质衰弱、精神紧张.过量镇静剂及麻醉剂引起。

仅仅由于原发的产力异常而造成的头位难产极少见。

1.2 产道异常有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临床E以骨产道异常多见。

当头先露时骨盆狭窄,胎头巨大是较明显的头盆不称。

如果骨盆略小,而胎儿也偏小,此时需要试产后才能判断是否存在头盆不称。

此外骨盆倾斜度过大也可影响胎头入盆的方向,造成假骑跨,导致难产。

常见的软产道异常有宫颈纤维化,子宫下段或宫颈肌瘤,阴道纵膈及横隔。

此外肥胖孕妇,由于盆底组织脂肪较厚,也有可能阻碍胎头下降而难产。

1.3 胎儿因素包括胎头位置异常领先露、面先露、前不均倾位、高直后位)。

凡是胎头位置异常,经过试产仍不能转为正常位置者几乎均将成为难产,自.然分娩的机会极少。

此外巨大儿、脑积水和连体双胎均可导致难产。

2临床表现2.1胎膜早破头盆不称及胎头位置异常都可因胎头不能适应骨盆入口平面而使入盆受阻,有时甚至处于高浮状态,胎头与骨盆入口之间存在较大空隙,致使羊水由此进入前羊水囊,当宫缩高峰时胎膜不能承受强大压力而破裂,因而胎膜早破往往是难产的先兆征象。

2.2宫缩乏力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宫缩乏力。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指的是婴儿在分娩过程中以头部先露为主的情况,由于头部较大或骨盆异常狭小等原因导致难以顺利完成分娩。

头位难产在产程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包括产程延长、宫缩力量不足、胎儿宫外窘迫、产妇产道及骨盆损伤等。

在护理干预中应采取合理措施促进顺利分娩,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在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中,应注意进行详细的产前评估。

包括了解孕周、胎儿大小、骨盆情况等信息,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进一步进行产程监测,包括监测宫缩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等,以及胎儿心率变化情况,为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合理引导及鼓励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同时提供有效的产程疼痛缓解。

产妇在宫缩早期,应根据她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后躺位、侧躺位等,减轻产痛,有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

可借助药物疼痛缓解措施,如吗啡、无痛分娩等,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减少紧张情绪。

还应重视产程中的宫缩和胎儿心率监测。

通过持续观察宫缩情况,根据产程进展及胎儿状况调整宫缩强度和频率。

应密切监测胎儿心率变化,如发现胎儿心率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胎儿宫内复苏。

合理利用产程辅助工具,如产钳或吸引器等。

在经过仔细评估和判断,如果产程进展缓慢且影响胎儿状况,可以考虑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协助顺利分娩。

但在使用这些辅助工具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技术,以避免损伤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完善的产后宣教和术后护理。

产后,应对产妇和家属进行详细的护理指导,如产后休息、侧卧喂奶、会阴伤口护理等,防止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产后护理重点是监测产妇的一般状况、产后出血情况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引流、止血等。

针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综合考虑产妇和胎儿的状况,不仅要关注分娩顺利的促进,还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悉心照顾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产程护理,为顺利分娩和健康母婴的到来保驾护航。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下降至盆腔入口时无法顺利通过产道而导致产程延长的情况。

头位难产的发生率较低,但对母婴的健康都有很大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处理这一疾病。

一、背景知识头位难产是由于胎儿的头部尺寸过大或产道狭窄等原因导致的难以顺利通过产道的情况。

产程的延长会增加母亲的分娩痛苦,增加阴道和会阴直接损伤的风险,同时还会对胎儿造成窒息、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

二、相关护理干预1.预防干预护士应在孕期对准妈妈进行常规检查,提供健康教育,引导准妈妈合理饮食和适当锻炼,避免孕期过度体重增加。

准妈妈如果有其他疾病的存在,应及时就医治疗,确保身体健康。

2.产前准备护士应在孕妇进入分娩室时,为孕妇妥善安排好产床、呼吸机等相关设备,检查分娩包的准备情况,确保一切就绪。

护士要与孕妇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她的病史和分娩情况,帮助孕妇放松情绪,并告知她关于分娩的知识和可能的并发症。

3.监测分娩进程护士应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监测,包括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子宫收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力度的监测。

护士还要定期检查宫颈的开放情况,通过阴道检查确定胎儿的位置和下降程度。

如果发现产程进展较慢,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如增加宫缩药物的剂量、改变产位等。

4.疼痛缓解头位难产的产程较长,准妈妈的分娩疼痛会更加明显。

护士应根据准妈妈的疼痛程度和个体需求,选择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阴道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等。

护士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呼吸训练等方式帮助准妈妈缓解焦虑和疼痛感。

5.备选分娩方式评估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产程监测,发现头位难产的困难没有明显改善,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备选分娩方式评估。

根据母婴情况的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决定采取剖腹产等方式来确保母婴的安全。

三、总结头位难产是一种高危分娩状况,需要护士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和分娩进程,及时做出相应的干预,以保障母婴的安全。

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影响因素及处理对策

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影响因素及处理对策

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影响因素及处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02-29T13:04:40.09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江钧[导读]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妇产科四川绵阳621000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枕横位较为多见[1].江钧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妇产科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疗的100例发生头位难产的初产妇患者及100例头位顺产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别定为为A 组和B组,进而总结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胎位异常(其中枕横位较为多见),其次是子宫收缩乏力、胎膜早破、宫颈水肿等因素;本文总结出发生头位难产的初产妇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剖宫产手术,A 组中剖宫产手术比例88%为,明显高于B组(35%).结论胎位异常是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纠正胎位可降低头位难产现象的发生,进而减少剖宫产,增加顺产分娩的概率. 【关键词】头位难产; 胎位异常; 处理对策【Abstract】Objective:effectivetreatmentmethodsHeaddifficultearlyanalysisofmaternalfactorsandexplore.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clinicaldata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January2015duringtheclosingtreatmentof100casesoccurredHeaddifficultPrimiparapatientsand100casesofheadpositionalongthemiddleofearlymaternalandwhicharedesignatedasgroupAandgroupB,andthensumupthereasonsandmeasuresofearlymaternalhap Results:Themainreasonfortheoccurrenceofearlymaternaldystociaisfetalabnormalities(includingtransverseoccipitalmorecommon),folGlowedbyuterineinertia,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cervicaledemaandotherfactors;ThispapersummarizestheoccurrenceofearlymaternalHeaddiffiGcultthemaintreatmentiscesareansection,Agroupofcesareansectionsurgery88%oftheproportion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groupB(35%).Conclusion:Theabnormalfetalheadpositionisthemainreasonforearlymaternaldystociaoccurs,soearlydetectionandtimelycorrectionofthefetalpositiontoreducethe 【eKnecyewoofrddsys】tocia,therebyreducingcesareanbirthincreasestheprobabilityofdelivery.Dystocia; Fetalabnormaliti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28-02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枕横位较为多见[1].发生头位难产不仅阻碍孕妇的正常生产, 同时也威胁新生儿的健康[2].随着医务人员对发生头位难产影响因素研究的逐渐深入,及时发现更多的有效处理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200例初产妇进行临床资料比较.现具体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整合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疗的100例发生头位难产的初产妇患者(A 组)及100例头位顺产的初产妇(B组)的临床资料信息得知,A 组年龄23-31岁,平均(25.8±1.32)岁,孕周35~42周.产妇出现持续性的枕后位49例,枕前位43例,子宫收缩乏力8例.B组年龄21-32岁,平均(27.8±1.32)岁,孕周36~42周.A 组和B组在年龄、孕周、孕妇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疗的100例发生头位难产的初产妇患者及100例头位顺产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别定为为A 组和B组,进行统计胎儿头部位置与产妇分娩关系, 从而分析初产妇发生头部难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 1.4诊断标准我国发发布的?难产标准?[3]:①潜伏期延长指潜伏期时间>16h.②活跃期延长是指活跃期>8h.③第二产程延长是指>2h. 1.5统计处理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发生难产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初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胎位异常(其中枕横位较为多见),其次是子宫收缩乏力、胎膜早破、宫颈水肿等因素.具体见下表1:表1发生难产的主要因素[n,%]?注:与A 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头位难产对妊娠结局和母体健康都产生不利影响.对胎儿的影响主要包括胎儿在母体内停滞时间过长,影响胎儿的呼吸和心肺功能,严重导致新生儿死亡[4].因此,如何预防头位难产至关重要.推广使用初产妇系统保健手册的目的是对高危妊娠者进行筛查、监护和管理.强调孕妇应该按手册要求定期做产前检查,在妊娠20-36周期间,至少每四周检查一次,妊娠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在此期间产前检查至少达到9次.告知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应该从确诊早孕即开始建立和使用直到产后满6个月,手册记录了孕妇主要病史、体征以及处理情况,是孕产期间整个过程的病例摘要.同时,孕妇应该侧卧位睡觉,有利于胎儿头部顺位.保持有力的宫缩也是至关重要,因此向孕妇说明为适应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孕期所需要的能量必须高于非孕期[5].保证适宜能量摄入的最佳途径是选择摄入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尽量控制单纯能量密度低的食物.最为简单的方法是密切监测和控制孕期每周体重的增长.孕末期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钙的补充,保证适宜的体重增长.本文对100位胎位异常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得出:胎位异常、子宫收缩乏力、胎膜早破、宫颈水肿等因素都是发生头部难产的主要因素.对于头部难产的孕妇应该及时采用剖宫产、产道助产的有效措施.参考文献[1] 许敏.50例初产妇头位难产分析及处理[J].当代医学,2014,36(20):66. [2] 李丽.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探讨[J].吉林医学,2014,23 (35):5173. [3] 杨聪玲.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探讨[J].现代养生,2015,[ 6:268.4] (吴安娜.探讨引起头位难产的因素及临床护理[J].医疗护理,2012,2 [ 2):158.5] (刘文莲.头位难产原因与处理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325):30.。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下降至盆腔入口后,由于宫缩力度不够或胎头大小与盆腔大小不相匹配,导致胎儿头不能进一步下降或嵌入,从而造成分娩困难的情况。

头位难产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产程中尤其需要护士进行及时的干预,以保障母婴的安全。

1.观察监测:通过对孕妇生理和病理指标的观察,护士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头位难产的发展情况。

观察孕妇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检查胎膜和羊水的情况,监测孕妇的血压、心率和胎心音等。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判断产程进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心理护理:头位难产对孕妇来说是一次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产程的延长和分娩的困难可能引发焦虑、恐惧和疼痛等不适情绪。

护士应尽量减少孕妇的不适感,通过与其交流、安抚和鼓励,提供支持和安全感,帮助孕妇积极面对分娩过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疼痛控制:头位难产往往伴随着较长时间和较剧烈的宫缩,导致孕妇疼痛感增加。

护士可以通过分娩镇痛技术,如鼻吸笑气、硬膜外麻醉等方式,控制孕妇的疼痛感。

也可以采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使用热敷等,减轻孕妇的疼痛感,增加其分娩的舒适度。

4.产程辅助技术:对于头位难产的孕妇,采用适当的产程辅助技术有助于促进胎儿头下降和嵌入。

可以采用外用推宫法、内用催产素、产钳或吸引器等方法来增加宫缩力度和加速分娩进程。

护士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程辅助技术,并进行正确的操作,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5.监测胎儿状况:头位难产往往伴随着胎儿的窘迫状况,护士需要定期监测胎儿的生命体征和情况,如胎心音、胎动情况等。

一旦发现胎儿窘迫的迹象,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提供氧气供给、调整孕妇体位等,保障胎儿的安全。

6.手术准备与协助:如果经过一系列的产程辅助技术后,仍然不能成功分娩,护士需要准备并协助医生进行剖宫产手术。

护士需要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准备充分,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与处理对减少产伤的意义

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与处理对减少产伤的意义
论著 临床沦坛
c H { K E s £ c 0 U i 了 Y f ) 0 C T O 鞲 S
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 与处理对减少产伤 的意义
何桂 浓 赖壬娣 彭旭红
妊娠并 发症初产妇 1 3 6例 , 头盆评 分 6~
7分 , 随机分 两组 , A组 6 8例 , B组 6 8例 , 两组孕 妇年龄 、 身高 、 新 生儿体 重差 异无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头 位分 娩 占分 娩总 数 9 5 %, 头位 分 娩 中可 因产 力 、 产道 、 胎儿 或产 妇精 神心 理 因素异常或不协调 而出现产 程异 常头位难产的诊
断不好把握 , 用 产 程 图及 头 位 分娩 评 分 法
联合监测 , 可及 早发现 难产 , 及 时 处 理 难
产. 减 少母 儿 损 伤 。
产程延长 , 胎头 ≥ + 3行 阴道 助产 。严密
观察产程 , 动态头位分娩评分 以判别难产 原 因及严重程度 , 并指 导产 程 的处 理。B 组: 常规 观察 产程 , 出现 产程 延长 或停滞 作相应处理 。 产程延长趋势 : 潜 伏期超 过或将 近 8 小时为潜伏期延长趋势 ; 活跃期宫 口扩 张
例( 5 1 . 4 7 %) , 两组 比较 ,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P< 0 . 0 1 ) 。 出血 量 A 组 2 2 3±1 2 ,
精神紧张 、 产 力异 常等所 致 , 早期 常 出现 胎膜早破 , 临产后 出现宫 缩乏 力 、 产 程延 长、 滞产等表现 。在临床 上 , 头位 难 产 的
B组 3 6 4± 2 3 , 两者 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MBA毕业论文临床干预头位难产对分娩的影响

MBA毕业论文临床干预头位难产对分娩的影响

临床干预头位难产对分娩的影响头位难产即以头为先露的难产,超过总难产发生率的2/3。

及时发见与正确处理头位难产是目前降低围产期母婴发病率的关键[口。

适当阳临床护理处置能有效地减少母婴损伤,我院自2010年1月至12月对可能引起头位难产的产妇适时早期干预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头位难产白发生,降低了剖宫产率及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科质量。

现嚷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563例,发生头位难产282例,占头位分娩总数的15.7%,282例头位难产孕妇平均年龄26.5岁(20-35岁),孕周38-41到周,初产妇257例,经产妇25例。

1.2方法有头位难产先兆的产妇对头位难产诱因、干预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及新生儿评分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对分娩过程的产妇可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对产妇的胎方位、骨盆、宫缩及胎儿大小等情况进行评分。

ζ8分者,剖宫产分娩I;;;.9分者,根据产妇具体情况给予人工破膜、静脉注射地西洋、静脉滴注小剂量催产素等处理。

对枕横位或枕后位者胎儿脊柱同侧侧卧或适当时候用手纠正胎位、宫颈封闭等适时干预方式进行处理。

试产2-4h,最后根据产程曲线、头位评分情况及胎心情况,选择分娩方式。

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

为临产产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指导产妇正确的分娩体位及宫口开全后屏气用腹压的方法,鼓励产妇进食及注意休息,以保持充足的体力及精力。

发挥护士长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护士长应该主动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科室助产人员情况、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设备等,并说明自然分娩过程及好处,使产妇有初步的理性认识,建立自然分娩信心,也让患者家属放心。

1.3胎方位的确定方法潜伏期每4h行阴道检查一次,产程活跃期每2h行阴道检查一次,胎膜未破的行人工破膜,胎方位不清楚的予B型超声检查,对胎方位异常病例进行适时的干预和观察。

1.4观察指标由专人观察产程进展,记录胎方位异常纠正情况、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阴道流血量,宫颈开大情况及有无水肿,胎心监护情况,羊水性状,产后出血量,宫颈裂伤及新生儿情况。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在生产过程中头部无法通过产道而无法顺利生产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胎儿和产妇的健康问题,因此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头位难产的情况,保障母婴的健康。

一、头位难产的原因及特点头位难产是由于胎儿头部在产道中无法通过而导致难产的情况。

其主要原因可能包括胎儿头部过大、产道狭窄、胎儿位置不正等。

在产程中,如果发现头位难产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产妇和胎儿的危险。

头位难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产程延长、产程疼痛加重、产程进展缓慢等方面。

产妇可能出现阵痛强度增强但宫口开度不明显增加、胎儿头部无法下降等情况。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措施,以确保胎儿和产妇的安全。

二、产程护理干预分析1. 监测产程进展: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首先需要对产程进行全面的监测。

包括监测宫口开度、胎儿下降情况、胎心监测等。

通过监测产程的进展情况,可以及时发现产程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 调整产妇体位:产程中适当的体位调整对于头位难产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可以有助于促进胎儿头部下降,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

产妇在产程中轮换体位也可以减轻产程疼痛,有利于顺利分娩。

3. 提供情绪支持:对于产程中的产妇来说,情绪支持同样重要。

面对头位难产的情况,产妇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恐惧。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护理支持,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也可以通过疏导情绪来缓解产程疼痛,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

4. 配合医生进行产程干预:在产程中,如果发现头位难产的情况,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产程干预。

采用产程促进措施,如人工破水、子宫收缩药物等,以促进产程的进展。

在产程中要密切关注胎儿情况,确保胎儿的安全。

5. 紧急情况处理:在头位难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产程并发症,如窘迫胎盘、胎儿窒息等紧急情况。

临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

临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

临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石俊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朝阳 100026)头位难产是一种常见但临产前难以识别的现象,主要特征是产程进展缓慢或延长,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延误诊断,可能会对母婴造成损伤,严重时可致围产儿死亡或留下永久后遗症。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早期识别头位难产的迹象,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识别产前危险因素产前危险因素的识别是保护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孕期,医护人员会通过综合评估和定期产检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的年龄、身体状况、孕产史、家族遗传史、孕期并发症等。

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属于高风险群体;孕妇的身体状况,如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产前风险;孕产史是评估危险因素的重要参考,包括早产、多胎妊娠、多次流产史等。

此外,家族遗传史中有遗传疾病或家族中有出现过并发症的孕妇也需要关注。

识别产程中的危险因素在产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孕妇、胎儿的情况,以及产程的进展,综合考虑、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的身体状况、胎儿的位置和状态、产程的进展以及监测结果等。

孕妇的身体状况是产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有慢性疾病的孕妇,会被视为高风险群体,更需要进行密切监测;胎儿的位置和状态,如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宫内发育受限等,可能增加产程的风险。

此外,产程的进展速度、宫缩的频率和强度,以及胎心监测的结果也是医护人员需要考虑到的。

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头位难产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产程的进展缓慢或延长。

孕妇可能经历长时间的宫缩,但宫颈的扩张进展较慢,可能导致分娩的时间延长,甚至出现产程停滞的情况。

此外,孕妇可能感觉宫缩的疼痛强度增加,但产程没有明显进展。

其他的临床表现包括不适和疼痛。

孕妇会较早出现尿潴留或者肠胀气,可能感到腰部和骨盆区域的持续性疼痛,且难以缓解。

这是因为胎儿的头部无法正常通过产道,给孕妇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临床干预头位难产对分娩的影响

临床干预头位难产对分娩的影响

临床干预头位难产对分娩的影响
头位难产即以头为先露的难产,超过总难产发生率的2/3.及时发见与正确处理头位难产是目前降低围产期母婴发病率的关键.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是产道阻力增加,阻力来自胎头与产道异常所致的头盆不称,而阻力增加又可导致产力异常而发生难产。

另外还有脐带因素,如脐带绕颈、脐带过短,使胎头下降受到影响,而致使胎儿宫内窘迫。


3.2头位难产适时干预对策ﻭ
剖宫产、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是常用的分娩方式,对头位难产应慎重选择,既不过早干预也不要失去时机,进行必要的试产和相应的处理,综合分析才能确定选择最佳方式结束分娩。

主要体会如下:①临产后潜伏期内维持有效规律宫缩,并给予安定静脉注射,观察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情况,如试产失败考虑行剖宫产g若双顶径位于平坐骨棘者即使宫口开全也不轻易决定经会阴手术助产,避免新生儿遭受更大损伤.②活跃期异常在整个产程中占重要地位,如出现停滞或延长,立即检查确定胎头位置,估计胎儿与骨盆关系,及时发现头盆不称,适时人工破膜促胎头下降,调整宫缩情况,为经阴分娩创造条件,若产程无进展,应行剖窑产。

③助产手术方式选择,经试产口开全,胎头骨质部己下降至棘下,可行产钳或胎头吸引术.④纠正胎头位置应是预防头位难产最主要的措施。

此外,应对孕妇进行合理营养指导,避免营养过度并适当活动,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因此,通过对头位难产的早期估计、早期诊断、产程中严密观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可明确降低围产期头位难产的发病率,适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母婴损害。

对减少母婴损伤,改善围产儿结局有重要意义.。

头位难产早期诊断及处理论文

头位难产早期诊断及处理论文

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早期征象,及时处理,提高产科质量。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有发生的头位难产病例,从难产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分析产前、产时的各种表现,进而总结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与处理方法。

结果:尽早发现难产信号,及时处理,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儿预后。

结论: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1],产程异常、原发或继发宫缩乏力胎头未衔接或衔接延迟、产妇过早屏气是头位难产的表现,正确及时处理胎头与骨盆的关系是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

【关键词】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处理【中图分类号】r 71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444-0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妇产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住院分娩2856例,发生头位难产567例,占分娩总数的19.85%,头位难产病例中初产妇486例,经产妇81例,孕周36周~42周,平均孕周(38±6)周,产妇年龄20岁~40岁,平均年龄28岁。

1.2 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胎儿因素是导致头位难产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胎头位置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胎儿畸形)等因素。

胎头位置异常391例占68.96%,其中持续性枕横位181例,占31.92%,持续性枕后位203例,占35.80%,巨大胎儿39 例,占6.87%;宫缩乏力病例中共发生126例,占22.22%。

1.3 头位难产的各种临床表现及特点1.3.1 胎膜早破因胎头位置异常、头盆不称不能适应骨盆入口而使胎头入盆受阻,先露部不能衔接,前羊水囊所受压力不均,导致胎膜破裂[2]。

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

1.3.2 宫缩乏力多因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特别是持续性枕后位,由于胎儿枕部较早压迫产妇直肠,产妇过早屏气用力,而产程又不能进展,致使产妇精力过早用尽而发生宫缩乏力。

1.3.3 产程延长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滞产。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进入盆腔后无法进一步下降或产出的情况,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对于患者和胎儿均有一定的危害。

产程护理干预是指在产程过程中,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干预,以达到减轻患者疼痛、促进产程顺利进行的目的。

以下是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1. 监测胎心:头位难产的患者由于胎儿头部受压,可能会导致胎心异常,如心率减慢或心跳加快。

护士需要监测胎心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如进行紧急剖宫产。

2. 观察宫缩频率和强度:监测宫缩频率和强度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头位难产的产程往往较长,宫缩也可能会出现异常,如宫缩频率不规律或宫缩过强。

护士应该记录宫缩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宫缩药物的剂量或频率。

3. 保持产妇的心理安慰:头位难产的产程可能较长,产妇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护士应与产妇进行沟通,给予情绪支持,解释产程的进展和可能的干预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焦虑和恐惧。

4. 保持产妇的舒适:头位难产的产程中,由于胎儿头部受压,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如吸氧、使用温水袋、按摩等。

也要注意保持产妇的舒适姿势,如侧卧位,以减轻胎儿头部对骨盆的压迫。

5. 监测产程进展:护士应定期检查产妇的宫颈开张程度、胎儿下降情况等指标,以评估产程进展和胎儿的情况。

一旦出现产程进展缓慢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6. 制定个性化产程计划:针对头位难产的产程特点,护士应与其他医疗人员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产程计划,包括产程的时机、干预措施等。

也要根据产妇的意愿和胎儿的情况,灵活调整产程计划,以达到最佳的产程结果。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护士密切监测产程进展、胎心情况等指标,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疼痛缓解措施,同时制定个性化的产程计划,以保证患者和胎儿的安全和舒适。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朝向产道的时候,由于胎儿头部过大或骨盆狭小等因素导致分娩困难的情况。

头位难产对母婴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及时的产程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将针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水平。

一、产程护理的重要性产程护理是指对产妇和胎儿进行全程监测和护理的过程,包括分娩过程的监测、辅助措施的提供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产程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特别是在头位难产的情况下,产程护理更是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来降低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二、产程护理的具体步骤1. 产程监测产程监测是产程护理的第一步,通过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胎心监护和产程进展等情况,及时发现产程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监测,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因为头位难产容易导致宫缩过长时间而无法将胎儿顺利推出,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宫缩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辅助措施提供在产程中,产妇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适,这时护士需要及时提供辅助措施,包括导乐、按摩、给予氧气、配合呼吸及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等。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更需要护士密切配合产妇,及时提供适当的辅助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和不适情况,同时也有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

3. 并发症的处理在头位难产的产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产程延长、胎儿窒息、羊水栓塞等情况,这时需要护士及时处理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三、产程护理的干预分析1. 加强产程监测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监测,护士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地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和胎心监护,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产程护理的注意事项1. 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应对各种产程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护士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向医生报告产程异常情况,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难产,极易导致孕妇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窘迫、产妇会阴乃至会阴及括约肌损伤等,因此针对这种类型的难产,需要进行有效的产程干预和护理。

1、评估产妇病情头位难产产妇的病情评估十分关键,床旁护士应该密切关注产妇的母胎情况,包括产妇的血压、心率、反应及胎儿胎心监护情况等,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脏病、肺部疾病等。

对于存在并发症的产妇,要在产程干预和护理过程中特别关注其身体状况,及时进行处理。

2、提供有效疼痛缓解头位难产产妇疼痛程度较大,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持续静脉注射可控制性药物进行疼痛缓解,同时根据产妇的疼痛情况,可以使用热敷、按摩等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

在提供疼痛缓解措施时,要注意观察其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保持良好的宫颈扩张对于头位难产的产妇,在产程干预和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宫颈扩张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宫颈扩张。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催产药物催产,如缩宫素(oxytocin)、前列腺素等;利用生理方法促进宫颈松弛,如开颜法、坐产球等。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产妇的痛感并与医生协调配合,确定适当的剂量和时间,避免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监测胎儿状态在头位难产中,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状态平衡十分重要,因此要对胎儿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产前和分娩过程中的胎心监护、胎儿头部位置的确定和胎儿心率轻度异常的处理等。

对于出现严重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窘迫等情况,要及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包括剖宫产等。

头位难产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难产类型,需要适当的产程干预和护理,对于产妇和胎儿健康保护至关重要。

在产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评估产妇病情、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保持良好的宫颈扩张和胎儿状态的监测等工作,避免由此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伤。

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

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

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目的: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到我院收治头位难产孕妇250例,分析探讨给予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的措施及相关措施后产妇的最终生产方式和产后并发症、出血等具体情况。

结果:给予正确的头位难产处理之后,在250例患者当中,经过徒手转胎头并经阴道顺产的为232例,顺产率为92.8%;剖宫产为18例,剖宫产率为7.2%;重度窒息患儿为1例(0.4%);轻度窒息患儿为2例(0.8%);产后出血为10例(4%)。

产后并发症出现率为5例(2%)。

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头位难产孕妇采用头位难产措施,可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标签:头位难产;孕妇;生产方式;产后;影响在孕妇难产中,头位难产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母亲和胎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在头位难产当中,胎方位异常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进行早期的诊断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产妇的剖宫率,保证母婴安全,改善预后[1]。

现本文主要是以250例头位难产孕妇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到我院收治头位难产孕妇250例。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35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为(25.2±3.7)岁。

其中,初产妇为160例,经产妇为90例。

所有产妇经医护人员对其年龄、孕周、体质特征等情况资料对比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帮助患者消毒外阴,保证无菌操作,并且排空膀胱,在产妇宫缩间歇期把右手的食指以及中指深入产妇阴道,查看宫颈的实际扩张情况,并查看有无水肿现象的发生,确定好胎儿的具体方位。

手术前,把胎儿的头部稍微向上推起,上推的高度应该要低于棘水平位。

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与处理对减少产伤的意义

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与处理对减少产伤的意义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头位难产属妇产科常见难产类型,同时也是较难判断及处理的难产类型,由产道、产力异常、胎儿因素及产妇精神因素所导致,若对头位难产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则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均可产生严重威胁[1]。

对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及及时处理,可有效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为探讨对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及处理对于减少产伤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76例产妇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年龄21~37岁,平均(29.03±5.31)岁;孕周37~43周不等,平均(40.12±2.36)周。

对照组38例,年龄22~36岁,平均(29.07±5.35)岁;孕周38~42周不等,平均(40.17±2.31)周。

两组产妇在年龄及孕期等一般资料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产程异常判断标准1.2.1产程延长趋势①潜伏期延长趋势:潜伏期≥8h ;②宫颈扩张缓慢:宫口于活跃期扩张≤10mm/h ;③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10mm/h ;④活跃期停滞:宫口于活跃期停止扩张≥4h ;⑤胎头下降停滞:胎头停止下降≥1h [2]。

1.2.2产程延长①潜伏期延长:潜伏期≥16h ;②活跃期延长:活跃期≥8h ;③第2产程延长:第2产程≥2h 。

1.2.3产程停滞总产程≥24h 。

1.3方法①对照组对产程进行常规观察,若发生产程延长或者产程停滞等现象,给予常规处理;②观察组采用产程图分类方法与头位分娩评分方法对产程进行监测,确定临产后绘制产程图,于宫口开30mm 处标警戒线与处理线,若于潜伏期出现延长趋势,给予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诊断头位难产对减少产伤的影响及其处理措施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头位难产对减少产伤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头位难产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处理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程观察和处理,试验组采用产程图联合头位分娩评分法进行监测和处理,比较两组处理效果。

结果:试验组1例潜伏期延长,4例活跃期停滞,5例第二产程延长,0例滞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头位难产患者加强早期诊断效果理想,对异常患者采用产程图联合头位分娩评分法处理能够提高新生儿评分,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早期诊断;头位难产;减少产伤;处理措施头位难产是临床上常见的产科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它是由于患者产道、产力异常以及胎儿因素等引起,患者发生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诊断并进行处理,将会造成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1]。

因此,临床上早期诊断头位异常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规方法主要以观察患者产程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产妇顺利分娩,但是患者产伤发生率较高,影响产妇分娩后恢复。

近年来,产程图联合头位分娩评分法在头位难产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2]。

为了探讨早期诊断头位难产对减少产伤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2012年1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头位难产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头位难产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处理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43例,年龄20.6~37.8岁,平均(29.7±3.1)岁,孕周37.3~43.0周,平均(40.1±2.4)周;对照组43例,年龄22.0~36.3岁,平均(28.4±2.9)岁,孕周36.9~42.8周,平均(39.9±1.3)周;患者对早期诊断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乐杰2007年主编《妇产科学》对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进行诊断,患者产程延长标准具体如下:(1)患者潜伏期≥16 h;患者宫颈扩张缓慢,宫口在活跃期扩张≤10 mm/h;(2)胎儿胎头下降缓慢,胎头下降≤10 mm/h;活跃期≥8 h;第二产程延长≥2 h。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程观察和处理,方法如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密切观察患者产程,对于出现产程延长或产程停滞者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试验组采用产程图联合头位分娩评分法进行监测和处理,方法如下:根据产妇情况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定临产时间后绘制针对性的产程图,并且在患者宫口距离30 mm处标志警戒线和预警线;在潜伏期出现延长趋势给予患者相应的安定;在活跃期将胎头下降胎儿并且产程图超出警戒线者加强其生命体征监测,了解患者宫缩以及骨盆情况。

对于第二产程严重患者则需要进行引导助产。

整个产程过程中必须进行密切的观察,并能够根据头位分娩评分对出现头位难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原因指导患者正确处理产程[3]。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产程延长情况,如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以及滞产等;观察两组分娩结局,如剖宫产、阴道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记录两组分娩出血量。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产程延长情况比较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滞产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延长情况比较例(%)组别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滞产试验组(n=43)1(2.3)4(9.3)5(11.6)0对照组(n=43)5(11.6)6(14.0)9(20.9)3(7.0)字2值 4.75 6.32 5.93 4.09P值<0.05 <0.05 <0.05 <0.052.2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组别剖宫产例(%)阴道产例(%)新生儿窒息例(%)出血量(ml)试验组(n=43)6(14.0)37(86.0)4(9.3)223±12对照组(n=43)20(46.5)23(53.5)15(34.9)364±23字2/t值 5.63 6.95 5.03 24.64P值<0.05 <0.05 <0.05 <0.053 讨论头位难产是临床上常见的产科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发生头位难产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盆不对称、胎儿体质量稍高等。

因此产妇骨盆不对称者必须加强监测并对胎儿体质量进行测量,对早期头位难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出现异常者应该让产妇进行试产,试产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的变化,保证胎位异常情况能够被及时发现。

传统的方法更多以密切观察产妇产程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产伤发生率相对较高,对孕妇分娩后检查产生很大的影响[4]。

近年来,产程图联合头位分娩评分法在头位难产早期诊断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1例潜伏期延长,4例活跃期停滞、5例第二产程延长,0例滞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产程流程图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和其他诊断方法相比优势较多,它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患者的产程进展,及时发现患者是否难产,对出现异常患者能够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处理,此时应该对孕妇进行详细的介绍,了解其产力、产道等情况。

同时,头位分娩评分法的使用则能够协助医师判断难产形成的原因及其炎症程度,并且能够正确的指导医师如何进行处理,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使用能够达到优势互补,避免产程中无目的的试产及等待,从而对胎儿及母体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头位诊断时如果达到中后期,产妇甚至会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膀胱充盈造成软产道的水肿。

此时,无论是阴道产还是剖宫产均会对产妇及新生儿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产妇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程,发挥产程图和头位分娩评分方法的产程进展,防治出现产程的延长[5]。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剖宫产率为14.0%,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4例新生儿窒息,显著低于对照组(15例新生儿窒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量为(223±12)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在新时期,为了降低头位诊断难产对处理时产生的意义,应该强化有效处理头位难产症状发生的措施,具体如下:首先,应该动态了解孕产妇相关资料,即在产前对孕产妇的身体状况、骨盆内外测量信息以及孕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和动态掌握,必要时可以加强孕产妇检查,如B超和CT检查等,从而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资料信息。

同时,孕产妇在试产过程中由于产力不足而不能够使得抬头转向正确的位置,因此医师应该及时采取人工旋转头位的方法对头位异常胎儿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7]。

但是,对于抬头位置严重异常的孕妇,则需要采取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降低母婴生命的威胁。

此外,孕妇分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产妇是否发生肠气、脱水等症状。

在分娩前应该叮嘱孕妇家属加强产妇身体的调理,保证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拥有足够的体力,并且向产妇及家属宣传分娩时的注意事项,尽可能多的回答孕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孕妇分娩前以及分娩后的心理压力,让孕妇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完成分娩[8]。

对于头位症状较轻的孕妇,分娩时让孕妇保持侧卧方式让胎儿从子宫内行旋转到枕前位,提高顺产率。

对于胎儿处于左枕横位位置,可以让孕妇采取左侧卧位分娩,反之采用右侧卧位方式分娩,必要时根据孕妇分娩情况静脉注射宫缩素。

综上所述,对头位难产患者加强早期诊断效果理想,对异常患者采用产程图联合头位分娩评分法处理能够提高新生儿评分,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陈殿红,陈秀俊.709例头位难产病例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1,9(16):2534-2538.[2]何桂浓,赖壬娣,彭旭红.头位难产的早期诊断与处理对减少产伤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2(2):94-95.[3]吴玉华,陈秀平.剖宫产术1623例指征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19(11):698.[4]林翠花,李巧云,阮雪茹,等.初产妇头位试产难产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1):78-80.[5]张吉林,凌连松,赵晓波.经产妇头位难产2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5):531-532.[6]张玉兰,倪新红,范晓燕.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处理及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4):304-307.[7]王璎,荆红珊.初产妇头位难产200例分析及处理[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8):832-834.[8]黄淑华,韩颖,涂小金.头位难产805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0(12):532-5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