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合集下载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骨的前后径增大,头骨前后径超过枕额径,导致分娩通道狭窄,使胎儿难以通过产道顺利分娩的一种情况。

头位难产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1. 定期监测孕妇的产程进展和胎儿的情况:产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宫缩情况、子宫颈的开张情况,以及胎儿的心率变化。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判断产程的进展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如宫缩力度不足、子宫颈开张缓慢等。

对胎儿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情况,如胎心率异常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产程的不良后果。

2. 给予有效的镇痛措施:头位难产的产程往往较长,孕妇的疼痛感更为明显。

为了减轻孕妇的疼痛感,提高孕妇的合作度和产程的顺利进行,可以给予孕妇适当的镇痛措施。

如选择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等方式减轻产程疼痛,提高孕妇的舒适感。

3. 给予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头位难产的产程往往较为艰难,长时间的劳动会给孕妇带来疲劳和压力。

护士需要与孕妇进行情绪沟通,理解孕妇的感受,给予情绪支持和鼓励,缓解孕妇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可以鼓励孕妇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孕妇保持情绪稳定,减轻疼痛感。

4. 制定个性化的分娩方案:针对不同的头位难产情况,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分娩方案。

对于胎儿的头位难产,一般需要采取手术助产措施,如产钳助产、吸引器助产等。

护士需要密切协作医生,合理安排分娩时间和助产方式,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5. 注意分娩的卫生和预防感染:分娩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分娩环境的卫生,保持产道的清洁,并做好感染的预防措施。

如定期更换护垫、保持产道通畅等。

注意孕妇及时排尿和排便,避免尿道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

6. 观察产后情况和给予产后护理:产程结束后,护士需要对孕妇进行观察,包括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的出血情况、尿液排出情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子宫收缩不好、会阴出血过多等。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且分娩困难的情况,通常是由于胎儿头部较大、产妇盆腔狭窄或其他生理原因导致。

头位难产的产程较长,需要产妇和新生儿的产程护理干预,以确保顺利分娩并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风险。

本文将从产程护理干预的角度对头位难产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产程护理干预的目标产程护理干预的目标是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同时降低产程的并发症和风险。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产程进展:帮助产妇顺利进行产程,尽量避免产程过长或过于疼痛,同时减少新生儿娩出的困难。

2. 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产妇在产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会阴裂伤、宫颈撕裂等,同时减少新生儿窒息、缺氧等风险。

3. 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舒适、安全的产程护理环境,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1. 产前评估和准备: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产前的评估和准备非常重要。

产妇的盆腔状况、胎儿的大小和位置、产程的预估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以便为产程护理干预做出充分准备。

2. 有效的疼痛管理:产程中的疼痛是很常见的,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如提供按摩、热敷、药物镇痛等,以减轻产妇的疼痛感。

3. 助产术的应用:对于头位难产,常常需要采用助产术来辅助产程进行,如产钳、吸引器等。

助产术需要在临床医生或助产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能够在不影响产妇和新生儿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产程。

4. 鼓励产妇进行活动:在产程中,为了促进宫缩和顺利分娩,通常会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走动、蹲坐、使用产球等,这些活动可以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同时减轻产妇的疼痛感。

5. 监测并发症和风险:在产程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如胎心监测、产程进展监控等。

6. 新生儿护理:在产程结束后,还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如清洁、吸引呼吸道、保暖等,确保新生儿能够顺利适应气候环境并降低窒息等风险。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
( 5 ) : 8 9 6.
[ 3 ] 陈春艳. 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患者 中的应用体会. 实用新医学, 2 0 0 9, 4 ( 1 O ) . [ 4 ] 舒登芝.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中的常见 问题 及对 策 . 中华现代 护理学 杂志, 2 0 0 6 , 3
( 5 ): 4 5 8
参 考 文 献 [ L ]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北京: 北京 医科 大学, 中国协和 医科 大学联 合 出版
社, 1 9 9 9, 8
[ 2 ] 马文 , 童得 梅. 护理 健 康 教 育 的 动 态及 尝 试. 中 华现 代 护 理 学 杂 志, 2 0 0 8 , l 1
2 0 1 5年 第 2期
技能 , 有时 并不一定被接受和 1 感溅 . . ( 3 ) 身体不适 : 病人 身体不适 是不能 很好接 受健康 教育的最常 见原 。( 4 ) 年龄 闲索 : 不同年龄 阶段的人会有 不同 的接受教 育的 方法 , 健 康教 育的蘑点照顾者是 婴幼 儿及老年人I 4。 8体会 健 康教育是一项有 目标、 有讨 ‘ 划、 有组织 、 有 系统 、 有评价 的教育活动 . ., F 展 整体护理 以来 , 我 护 理学领域可 以说正在 实现着 i 个重要 突破 。 一是护 理观念 的创 新 。即由以疾病 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 二是护理模式 的转变 。即由传统 的功能 制护理模式转 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 i 是护理 健康教 育的产生 。即将 护 理 工作 与健康 教育紧密结合 , 形成 完整的 护理健康 教育体 系。护士 只有在 完成对 护理 对象 的技 术拶一 理的同时 , 也 完成健康教 育护理 , 才真王 E 实现 _ r 整体护理 的 口标 。做 好健 康教育 T作不 仅可以促进治疗 与护理 , 利 于疾 病康 复, 而l 可 以增强护 患沟通 , 街 切护 患关 系 , 提高患 者圾 家属对临床护理工 作的满意 度 , 避免护 患纠纷 , 提 高护理质 量 对 病人进行 健康教 育已成为I 临床护理工作 中的 重要组成部 分 , 作为新 时期 的护理人 员我 们应该 而且必须做好临床健康教育 — 作。

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

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

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难产又称异常分娩,主要是指头位难产,即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

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1%。

且初产妇中15%的剖宫产指征为难产田。

由于其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故受到了广大产科医生的重视。

因此,及早识别头位难产的征象,查明原因,作出正确的处.理,使其向顺产方向发展,则能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从而减少头位难产给孕产妇及胎婴儿带来的损伤。

1病因分娩过程是产力产道及胎儿等因素相互适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因此任何一种或两种及以上因素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分娩异常。

1.1产力异常包括子宫收缩力异常、腹肌及膈肌异常和肛提肌异常,其中主要是子宫收缩力异常。

子宫收缩力异常又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胁调性宫缩乏力及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及子宫收缩过强胁调性宫缩过强和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多继发于梗阻性分娩,也可因产妇体质衰弱、精神紧张.过量镇静剂及麻醉剂引起。

仅仅由于原发的产力异常而造成的头位难产极少见。

1.2 产道异常有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临床E以骨产道异常多见。

当头先露时骨盆狭窄,胎头巨大是较明显的头盆不称。

如果骨盆略小,而胎儿也偏小,此时需要试产后才能判断是否存在头盆不称。

此外骨盆倾斜度过大也可影响胎头入盆的方向,造成假骑跨,导致难产。

常见的软产道异常有宫颈纤维化,子宫下段或宫颈肌瘤,阴道纵膈及横隔。

此外肥胖孕妇,由于盆底组织脂肪较厚,也有可能阻碍胎头下降而难产。

1.3 胎儿因素包括胎头位置异常领先露、面先露、前不均倾位、高直后位)。

凡是胎头位置异常,经过试产仍不能转为正常位置者几乎均将成为难产,自.然分娩的机会极少。

此外巨大儿、脑积水和连体双胎均可导致难产。

2临床表现2.1胎膜早破头盆不称及胎头位置异常都可因胎头不能适应骨盆入口平面而使入盆受阻,有时甚至处于高浮状态,胎头与骨盆入口之间存在较大空隙,致使羊水由此进入前羊水囊,当宫缩高峰时胎膜不能承受强大压力而破裂,因而胎膜早破往往是难产的先兆征象。

2.2宫缩乏力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宫缩乏力。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指的是婴儿在分娩过程中以头部先露为主的情况,由于头部较大或骨盆异常狭小等原因导致难以顺利完成分娩。

头位难产在产程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包括产程延长、宫缩力量不足、胎儿宫外窘迫、产妇产道及骨盆损伤等。

在护理干预中应采取合理措施促进顺利分娩,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在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中,应注意进行详细的产前评估。

包括了解孕周、胎儿大小、骨盆情况等信息,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进一步进行产程监测,包括监测宫缩频率、持续时间、强度等,以及胎儿心率变化情况,为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合理引导及鼓励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同时提供有效的产程疼痛缓解。

产妇在宫缩早期,应根据她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后躺位、侧躺位等,减轻产痛,有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

可借助药物疼痛缓解措施,如吗啡、无痛分娩等,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减少紧张情绪。

还应重视产程中的宫缩和胎儿心率监测。

通过持续观察宫缩情况,根据产程进展及胎儿状况调整宫缩强度和频率。

应密切监测胎儿心率变化,如发现胎儿心率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胎儿宫内复苏。

合理利用产程辅助工具,如产钳或吸引器等。

在经过仔细评估和判断,如果产程进展缓慢且影响胎儿状况,可以考虑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协助顺利分娩。

但在使用这些辅助工具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技术,以避免损伤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完善的产后宣教和术后护理。

产后,应对产妇和家属进行详细的护理指导,如产后休息、侧卧喂奶、会阴伤口护理等,防止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产后护理重点是监测产妇的一般状况、产后出血情况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引流、止血等。

针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综合考虑产妇和胎儿的状况,不仅要关注分娩顺利的促进,还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悉心照顾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产程护理,为顺利分娩和健康母婴的到来保驾护航。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下降至盆腔入口后,由于宫缩力度不够或胎头大小与盆腔大小不相匹配,导致胎儿头不能进一步下降或嵌入,从而造成分娩困难的情况。

头位难产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产程中尤其需要护士进行及时的干预,以保障母婴的安全。

1.观察监测:通过对孕妇生理和病理指标的观察,护士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头位难产的发展情况。

观察孕妇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检查胎膜和羊水的情况,监测孕妇的血压、心率和胎心音等。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判断产程进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心理护理:头位难产对孕妇来说是一次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产程的延长和分娩的困难可能引发焦虑、恐惧和疼痛等不适情绪。

护士应尽量减少孕妇的不适感,通过与其交流、安抚和鼓励,提供支持和安全感,帮助孕妇积极面对分娩过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疼痛控制:头位难产往往伴随着较长时间和较剧烈的宫缩,导致孕妇疼痛感增加。

护士可以通过分娩镇痛技术,如鼻吸笑气、硬膜外麻醉等方式,控制孕妇的疼痛感。

也可以采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使用热敷等,减轻孕妇的疼痛感,增加其分娩的舒适度。

4.产程辅助技术:对于头位难产的孕妇,采用适当的产程辅助技术有助于促进胎儿头下降和嵌入。

可以采用外用推宫法、内用催产素、产钳或吸引器等方法来增加宫缩力度和加速分娩进程。

护士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程辅助技术,并进行正确的操作,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5.监测胎儿状况:头位难产往往伴随着胎儿的窘迫状况,护士需要定期监测胎儿的生命体征和情况,如胎心音、胎动情况等。

一旦发现胎儿窘迫的迹象,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提供氧气供给、调整孕妇体位等,保障胎儿的安全。

6.手术准备与协助:如果经过一系列的产程辅助技术后,仍然不能成功分娩,护士需要准备并协助医生进行剖宫产手术。

护士需要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准备充分,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部呈枕后位(枕骨朝向产妇的背部)或枕横位(枕骨横向于产妇的骨盆)时的难产过程。

头位难产产程较长,风险较大,需要护士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护理。

本文将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进行分析。

一、产前准备1.了解产妇的病史和分娩经过,包括是否有过头位难产的经历,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等。

2.对产妇进行妊娠期和分娩过程的教育,告知产妇头位难产的可能原因、风险和处理方法。

3.了解产妇的产科检查结果,包括宫颈开口情况、胎儿的位置和姿势等,为产程护理提供依据。

4.为产妇准备好所需的医疗器械和药物,包括放置造瘘器、吸引器、产钳等。

二、产程监测1.密切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记录宫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判断宫缩的进展和胎儿的受压情况。

2.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产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宫缩过强、宫缩间歇缺乏等。

三、产程辅助1.帮助产妇保持合适的姿势,如枕下位和半侧卧位,有利于胎儿向前转位,减轻产程的难度。

2.进行促进宫缩的辅助方法,如催产素的应用、促进宫缩的环境和气氛等,帮助产妇顺利进行产程。

3.在产程中,可以进行产程辅助操作,如通过宫腔注气和放置造瘘器来增加产道的直径,方便胎儿通过。

四、胎儿监护1.定期监测胎儿的心率变化,判断胎儿的状况和宫缩对胎儿的影响。

2.在产程中,如果胎儿的心率异常或存在胎儿窘迫的征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改变产妇的姿势、给予氧气、减少催产素的剂量等。

3.在产程中使用吸引器或产钳辅助胎儿的娩出,提高成功率和减少产妇的疼痛。

五、产后护理1.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及时处理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2.为产妇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包括清洁、更换尿布、喂养等。

3.进行产褥期教育,告知产妇产后的注意事项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产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处理头位难产的产程问题,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提高分娩的成功率和产妇的满意度。

护士在产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部位于产妇盆腔时无法顺利通过产道的情况。

头位难产的发生主要与胎儿大小、骨盆形态异常、宫缩力不足等因素有关。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应重点解决产妇疼痛管理、助产措施、监测产妇和胎儿情况等问题,以下是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产妇疼痛管理是产程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头位难产过程中,产妇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

护士应该对产妇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提供舒适的环境、改变体位、按摩等。

对于需要镇痛的产妇,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

疼痛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产妇放松身体、减轻焦虑情绪,为顺利进行产程创造良好的条件。

助产措施对于顺利进行头位难产也十分重要。

护士应与医生紧密合作,根据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助产计划。

在产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产妇宫缩情况,确保宫缩力量和频率的正常。

当宫颈扩张不顺利时,可以采用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分娩球按摩、吹气等措施来帮助产妇加快宫颈扩张的进程。

在胎儿下降阶段,护士还可以根据胎心监护的结果进行推宫、提供氧气等措施,有助于胎儿顺利通过产道。

监测产妇和胎儿情况也是产程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宫缩情况等,并记录在册。

特别是宫缩力度的监测,可以帮助护士了解产妇的宫缩活动是否正常、是否有提供足够的推力。

针对胎心监护,护士需要及时观察和记录胎心音的变化,发现胎心异常情况后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过程中,对产妇和家属的心理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护士要与产妇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她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

给予产妇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她们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产程护理中也要向家属提供相应的解释和安慰,帮助他们理解产妇的状况和临床处理过程,减轻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涉及到产妇疼痛管理、助产措施、监测产妇和胎儿情况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临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

临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

临产时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石俊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朝阳 100026)头位难产是一种常见但临产前难以识别的现象,主要特征是产程进展缓慢或延长,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延误诊断,可能会对母婴造成损伤,严重时可致围产儿死亡或留下永久后遗症。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早期识别头位难产的迹象,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识别产前危险因素产前危险因素的识别是保护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孕期,医护人员会通过综合评估和定期产检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的年龄、身体状况、孕产史、家族遗传史、孕期并发症等。

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属于高风险群体;孕妇的身体状况,如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产前风险;孕产史是评估危险因素的重要参考,包括早产、多胎妊娠、多次流产史等。

此外,家族遗传史中有遗传疾病或家族中有出现过并发症的孕妇也需要关注。

识别产程中的危险因素在产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孕妇、胎儿的情况,以及产程的进展,综合考虑、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的身体状况、胎儿的位置和状态、产程的进展以及监测结果等。

孕妇的身体状况是产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有慢性疾病的孕妇,会被视为高风险群体,更需要进行密切监测;胎儿的位置和状态,如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宫内发育受限等,可能增加产程的风险。

此外,产程的进展速度、宫缩的频率和强度,以及胎心监测的结果也是医护人员需要考虑到的。

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头位难产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产程的进展缓慢或延长。

孕妇可能经历长时间的宫缩,但宫颈的扩张进展较慢,可能导致分娩的时间延长,甚至出现产程停滞的情况。

此外,孕妇可能感觉宫缩的疼痛强度增加,但产程没有明显进展。

其他的临床表现包括不适和疼痛。

孕妇会较早出现尿潴留或者肠胀气,可能感到腰部和骨盆区域的持续性疼痛,且难以缓解。

这是因为胎儿的头部无法正常通过产道,给孕妇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头位难产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头位难产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骨盆-骶骨:
▪ 骶骨: ✓A表面有无不光滑、竹节感。 ✓B弧度:分6型-上突型、钩型、深弧型、浅弧
型、中弧型、直型。 ✓C长度和骶尾关节。
骨盆-其它
▪ 坐骨切迹宽度: ✓骨盆倾斜度:非孕期50-55度,妊娠期可增大
3-5度。如≥70度,则为过大。 ✓其临床表现有:腹壁松驰呈悬垂腹;腰骶椎交
界处内陷,骶骨上翘,平卧时腰骶与检查台有 一拳通过;胎头高浮,骑跨征+;耻骨弓较低。
停滞 延缓
阴检
阴检
头盆相称
胎方位异常
头盆不称明显 胎位异常
人工破膜 加强宫缩 宫颈封闭
徒手转位
持续性枕后(横)位
剖宫产
第二产程
接产
阴检(1h无进展) >1h\+3
助产术
胎方位正常
严重胎位异常\先露≤ +2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7.5
15.0
10.5 4
❖ 轻度 17.5
11.0
7.0
14.0
10.0 3
❖ 中度 17.0
10.5
6.5
13.0
9.5 2
❖ 重度 16.5
10.0
6.0
12.0
9.0 1
问题
❖ 常见骨盆类型有哪些? ❖ 中骨盆狭窄的指标?
常见头位难产的体征:
❖ 胎头
▪ 胎头高浮、颅缝重叠、胎头水肿、先露不能紧 贴宫颈、矢状缝方位异常、胎头俯屈不良
3活跃期停滞:
❖ 活跃期内宫口扩张停止2h或速率< 0.5cm/h。
❖ 原因同上。 ❖ 处理:同上。 ❖ 注意若胎膜已破,产力良好,产程1-2h无
进展,往往提示梗阻性难产。

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

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

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关键词头位难产识别处理头位难产多在分娩过程中发现是急诊剖宫产的主要指征。

头位难产由凌萝达教授首先提出约占总难产发生率的65%。

对母体可引起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与感染几率;对胎儿产程延长可增加手术助产和剖宫产率风险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增加围产儿死亡率。

头位难产的原因特点胎膜早破常为难产的早期信号;产程延长包括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和第二产程延长;宫颈水肿;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宫缩乏力。

头位难产的识别要点产力异常:主要指宫缩乏力分协调性和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协调性宫缩乏力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宫缩乏力两种。

宫缩强度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次/1分钟。

达不到有效宫缩常引起产程延长包括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和第二产程延长宫颈水肿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

宫缩过强:宫缩﹥5次/1分钟持续时间1分钟以上可造成急产、软产道裂伤、新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产道异常:①骨产道狭窄:导致胎头不能以最小径线入盆和旋转常引起胎膜早破、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出现产瘤或头皮血肿甚至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

②宫颈水肿和坚韧:使宫颈口扩张延缓或阻滞处理不当会发生宫颈裂伤导致产后出血。

③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试产时子宫下段有压痛或出现血性羊水。

身材矮小、临产时胎头仍未入盆、测量跨耻征阳性常提示有头盆不称因素存在。

④软产道畸形、严重阴道炎和尖锐湿疣除阻碍分娩外也是产道裂伤和感染的重要原因。

胎儿异常:胎头位置异常:经充分阴道试产分娩后期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

是剖宫产指征中“相对头盆不称”的最主要原因通过腹部触及大部分胎体或胎体位于母体一侧阴道检查胎儿枕部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可以确诊。

由于胎方位异常胎先露不能与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紧贴致前羊膜腔压力不均而破裂发生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常预示着难产据报道发生率.7%。

若初产妇胎头高浮或胎先露与宫口的间隙较大可发生脐带脱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引起死产或新生儿重度窒息等不良结局。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目的分析如何对头位难产进行诊断和识别,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产科进行分娩的13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引起头位难产的关键因素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同时,还有宫缩乏力,产道异常,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等因素,研究例数中,有97例产妇选择剖宫产,37例产妇选择阴道分娩,100例产妇由于胎头位置的异常造成难产,其中76例产妇选择剖宫产,24例产妇选择阴道分娩。

结论头位难产的病例比较多,同时,头位难产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进行识别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要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对母儿造成伤害。

标签: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处理方法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占难产总数的81.6%。

头位难产的各种因素中相互影响,往往均参与其中,无法分辨哪一种异常是始动原因,除明显的骨盆狭窄外,大多数头位难产均需经历一段产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

因此必须仔细观察产程,绘制产程图,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及时、早期发现产程异常情况,给予适时适当的处理,以保障母儿安全,降低剖宫产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21例产妇于2010年8月——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其中有134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头位难产,发生率为21.58%;年龄22-39岁,平均(28.37±11.6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74±3.72)周。

其中初产妇有115例,经产妇有19例。

1.2 方法对所有134例产妇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产妇发生头位难产的原因、胎儿的胎头位置与产妇最终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等,同时探讨能够降低产妇发生头位难产比例的处理措施。

1.3 诊断根据《妇产学》中的诊断标准对头位难产进行诊断:产妇产程开始后胎儿为头先露;产妇分娩时胎膜发生早破;产妇分娩前测量骨盆结果正常;胎儿的大小根据测量值可以进行正常阴道分娩;产妇在分娩时过早开始屏气;产妇的宫颈以及阴道存在明显的水肿并且产妇存在排尿困难的情况;胎头存在延迟衔接,部分产妇甚至存在胎头未衔接;内诊检查发生胎头位置存在明显的异常;产妇的产程图存在明显异常;产妇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

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和干预

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和干预

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和干预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和干预方法。

方法: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3年4月-2015年4月进行分娩的165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头位难产干预处理,观察干预处理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165例头位难产产妇中,剖宫产116例(70.3%),阴道分娩49例(29.7%)。

产后出血5例(3.0%),阴道撕裂伤1例(0.6%),新生儿轻度窒息6例(3.6%),重度窒息2例(1.2%),无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结论:早期准确识别头位难产,并进行及时干预处理对提高安全分娩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head position dystocia.Method:165 puerpera with head position dystocia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5 in our hospital,which were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 against head position dystocia.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intervention.Result:In the 165 cases of puerpera,116 cases(70.3%)were treated with cesarean section,49 cases(29.7%)were treated with vaginal delivery.5 cases (3.0%)occured postpartum hemorrhage,1 case(0.6%)occured vaginal laceration,6 cases(3.6%)occured mild neonatal asphyxia,2 cases(1.2%)occured severe neonatal asphyxia.No puerpera and neonatal dead.Conclusion:Identify the head position dystocia early and accurately,and intervening the puerpera timely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childbirth.[Key words] Head position dystocia;Early identification;Intervention头位难产是头先露异常而引起的难产。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产程中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采取护理干预,会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因此,针对头位难产产程的护理干预,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从观察病情、综合评估、积极治疗、情绪疏导和预防并发症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观察病情针对头位难产患者,产科护士首先需要严密观察产妇和胎儿的病情。

包括观察宫口开口情况、胎儿宫内压力情况、胎盘植入情况、胎儿心跳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产程进展情况以及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头位难产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包括监测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评估产妇的疼痛程度、精神状态以及对医疗措施的反应。

在评估过程中,产科护士需要灵活应对,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同时也能为医生提供有效的诊疗支持。

三、积极治疗因头位难产产程的特殊性,治疗时需要紧急有力地采取措施,积极进行分娩。

产科护士需要协助医生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如利用产钳、吸引器等工具辅助分娩,或选择剖宫产等。

产科护士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反馈病情,协助医生进行医疗决策,确保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减轻病痛和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

四、情绪疏导头位难产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和产程的痛苦,常常出现情绪方面的波动,如焦虑、紧张、恐惧等。

在这种情况下,产科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情绪疏导,帮助其缓解情绪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产科护士可以安慰患者,耐心倾听其不满和困惑,以及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五、预防并发症头位难产产程中,母婴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产科护士需要提前发现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如产妇产后出血、胎儿窒息等。

在分娩过程中,产科护士需要密切观察胎儿状态,如发现窒息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胎儿吸氧、按压心前区等。

同时,产科护士也需要关注产后出血的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生命危险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总之,头位难产的护理干预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部分,依靠护士的不懈努力,才能保障母婴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激励其克服困难,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在产道中无法顺利通过而导致难产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产程中可能会给母婴造成一定的危险。

在头位难产的产程中,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以期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产前准备在头位难产的产程中,产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产前准备包括对孕妇的详细询问和观察,对产妇的身体状况做出综合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还应做好产房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并准备好各种产房设备和药品。

医护人员要对头位难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头位难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在产程中做出正确的护理干预。

二、产程监测产程监测是产程护理干预的重要一环。

在头位难产的产程中,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产妇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还要监测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孕妇子宫颈口的开大情况。

还要对胎心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胎儿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处理和干预。

三、产程护理在头位难产的产程中,产程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产程护理中,护士首先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产妇的姿势和活动,避免过度用力和过度疲劳。

还要进行鼓励、协助产妇进行呼吸训练,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

在产程中,护士还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给予产妇充分的安慰和支持,减轻产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还要对产妇进行补液和营养支持,以维持产妇的体力和免疫功能。

四、产程干预在头位难产的产程中,产程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产程干预包括对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保障和保护,如在产程中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和促进产程的进展,如采用鎮痛剂和阻断神经传导等方式。

对于难以顺利通过产道的胎儿,需要进行产程干预,包括采取引产、剖宫产等手术干预,保障胎儿的安全出生。

五、产后护理在头位难产的产程中,产后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产后护理包括对产妇的身体和情绪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和观察,给予产妇适当的护理和照顾。

还要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包括在饮食、卧床、排尿排便、乳房护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进入盆腔后无法进一步下降或产出的情况,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对于患者和胎儿均有一定的危害。

产程护理干预是指在产程过程中,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干预,以达到减轻患者疼痛、促进产程顺利进行的目的。

以下是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1. 监测胎心:头位难产的患者由于胎儿头部受压,可能会导致胎心异常,如心率减慢或心跳加快。

护士需要监测胎心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如进行紧急剖宫产。

2. 观察宫缩频率和强度:监测宫缩频率和强度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头位难产的产程往往较长,宫缩也可能会出现异常,如宫缩频率不规律或宫缩过强。

护士应该记录宫缩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宫缩药物的剂量或频率。

3. 保持产妇的心理安慰:头位难产的产程可能较长,产妇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护士应与产妇进行沟通,给予情绪支持,解释产程的进展和可能的干预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焦虑和恐惧。

4. 保持产妇的舒适:头位难产的产程中,由于胎儿头部受压,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如吸氧、使用温水袋、按摩等。

也要注意保持产妇的舒适姿势,如侧卧位,以减轻胎儿头部对骨盆的压迫。

5. 监测产程进展:护士应定期检查产妇的宫颈开张程度、胎儿下降情况等指标,以评估产程进展和胎儿的情况。

一旦出现产程进展缓慢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6. 制定个性化产程计划:针对头位难产的产程特点,护士应与其他医疗人员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产程计划,包括产程的时机、干预措施等。

也要根据产妇的意愿和胎儿的情况,灵活调整产程计划,以达到最佳的产程结果。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护士密切监测产程进展、胎心情况等指标,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疼痛缓解措施,同时制定个性化的产程计划,以保证患者和胎儿的安全和舒适。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指胎儿头位在产道中难以通过的一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产程延长、产妇疼痛以及胎儿窒息等严重后果。

在面对头位难产的情况时,产程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提供给临床护理工作者参考,以期提高对头位难产的护理质量。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应该有详细的分析。

对于产程的护理干预,应该从分娩准备开始。

在产妇入院后应立即对产妇进行详细的产程评估,包括产妇的身体情况、生殖系统的检查等,了解产妇的分娩史、胎儿的情况等。

通过全面的评估能够为后续的护理干预提供基础和方向。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着重关注产妇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头位难产往往会给产妇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在产程中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通过和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产妇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产程保持积极的态度。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加强对产妇的生命体征的监测。

在产程中,产妇的生命体征将是护理干预的重点之一,包括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对产妇产程疼痛的评估。

通过及时准确地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能够及时发现产妇体征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产妇在产程中的安全。

在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中,重点需要加强对产妇产程疼痛的护理干预。

头位难产会导致产妇产程疼痛的加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利用各种疼痛缓解方法,如采取体位改变、热敷、按摩、配合呼吸法等,减轻产妇的产程疼痛,提高产程的舒适度。

对于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需要在产程过程中加强对产妇的卫生护理。

产程过程中,产妇身体疲惫,需要更多的卫生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给产妇进行会阴部的卫生清洁、更换干净的产妇护理垫、保持外阴的清洁干燥等工作,以预防产妇会阴裂伤和感染的发生。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护理人员需要在产程中全面评估产妇的状况,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给予产妇详细的心理支持,加强产妇的产程疼痛的护理干预,以及做好产妇的卫生护理。

难产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难产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二 产程图异常
三子宫收缩乏力
原发性子宫收 缩乏力
原因:精神心理因素 严重头盆不称 胎头位置异常
结果:胎头受阻于
继发性子宫收 缩乏力
表现:产程进展过 程中阻力增加 结果:胎头受阻于 中骨盆平面或出口 平面
骨盆入口平面
四 胎头未衔接或延迟衔接
定义:临产后胎头高浮,宫口扩张5cm
以上胎头才衔接或仍未衔接为衔 接异常。 提示:骨盆入口平面有严重的头盆不称 或胎头位置异常。

产道异常
骨产道异常

软产道异常
阴道横膈及纵隔 阴道肿物 阴道瘢痕 子宫颈肿瘤 子宫颈坚硬 位于盆腔的卵巢 肿瘤或子宫肌瘤
骨盆狭窄
扁平骨盆、佝偻病 骨盆、猿型骨盆、 漏斗型骨盆、均小 骨盆

畸形骨盆
骨盆倾斜度过大
胎儿因素
胎儿发育异常
巨大儿 胎儿畸形

胎头位置异常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胎头高直位 前不均倾位 额面位

Thank You!

枕后位→枕部较早压迫直肠→第一产程屏气 头盆不称→胎头长时间压迫宫颈→宫颈弥漫性水肿


前不均倾→前顶骨先嵌入骨盆→压迫阴道前壁及尿道
七 产妇的表现


症状:体力衰竭、烦躁不安 严重失水:口干、唇裂、皮肤失去弹性、 体温升高。 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体征:肠胀气、尿潴留、血尿 腹部出现病理性缩复环、子宫下段拉长、 宫底升高、子宫破裂。
头 位 难 产 的 处 理(一)
—— 试 产
1 2 3 4 5 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或停滞 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 胎头位置异常 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

潜 伏 期 延 长 的 处 理 时间:在出现延长倾向时(6~8h)即应处理。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分析头位难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难产,极易导致孕妇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窘迫、产妇会阴乃至会阴及括约肌损伤等,因此针对这种类型的难产,需要进行有效的产程干预和护理。

1、评估产妇病情头位难产产妇的病情评估十分关键,床旁护士应该密切关注产妇的母胎情况,包括产妇的血压、心率、反应及胎儿胎心监护情况等,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脏病、肺部疾病等。

对于存在并发症的产妇,要在产程干预和护理过程中特别关注其身体状况,及时进行处理。

2、提供有效疼痛缓解头位难产产妇疼痛程度较大,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持续静脉注射可控制性药物进行疼痛缓解,同时根据产妇的疼痛情况,可以使用热敷、按摩等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

在提供疼痛缓解措施时,要注意观察其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保持良好的宫颈扩张对于头位难产的产妇,在产程干预和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宫颈扩张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宫颈扩张。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催产药物催产,如缩宫素(oxytocin)、前列腺素等;利用生理方法促进宫颈松弛,如开颜法、坐产球等。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产妇的痛感并与医生协调配合,确定适当的剂量和时间,避免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监测胎儿状态在头位难产中,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状态平衡十分重要,因此要对胎儿的状况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产前和分娩过程中的胎心监护、胎儿头部位置的确定和胎儿心率轻度异常的处理等。

对于出现严重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窘迫等情况,要及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包括剖宫产等。

头位难产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难产类型,需要适当的产程干预和护理,对于产妇和胎儿健康保护至关重要。

在产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评估产妇病情、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保持良好的宫颈扩张和胎儿状态的监测等工作,避免由此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伤。

头位难产干预护理

头位难产干预护理
和分娩
使用缩宫素时 需严格控制剂 量和滴速,确
保安全有效
缩宫素适用于 协调性宫缩乏 力、宫口扩张 ≥3cm、胎心 良好、胎位正 常、头盆相称

使用缩宫素时 需密切观察产 程进展和母婴 状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通 过手术切开腹 部和子宫,将
胎儿取出
产钳术:使用 产钳夹住胎儿 头部,协助胎
提供放松和缓解 压力的方法,如 深呼吸、冥想和 音乐疗法
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程度:根据产妇的描述和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止痛药或镇痛泵 非药物治疗: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手段缓解疼痛 心理护理:与产妇沟通,给予安慰和支持,缓解紧张情绪
并发症预防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异常, 如胎位不正等
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 肌肉力量
科学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控制 体重增长
心理调适:减轻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的影响
产后护理
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 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卫生巾,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多吃高蛋白、高纤维食物 心理护理:关注产妇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头位难产的预防措施
04
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 理孕期问题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控制体重
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心态:减轻焦虑 和压力
产前检查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孕妇应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孕妇应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不活动,适当运动有助于胎儿位置正常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如出现产程延长或停滞,应考虑头位难产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析和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从而为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借鉴措施。

对头位难产患者从其发生原因到处理方式再到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

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应该及时处理胎头位置异常的相应状况。

标签:头位难产;识别;干预
头位难产主要发生在头先露的难产,凡是因为难产动用手术的分娩者都可以称为头位难产[1]。

阴道助产除了包括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外还包括徒手旋转胎头,从而使胎头位置发生异常和持续性枕后位从而帮助孕妇自然分娩的就称为头位难产。

头位难产会对孕妇带来生命危险,因而造好早期头位难产的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采用的数据都是2012年间在某医院就诊的头位难产孕妇338例。

这些孕妇中有281例为初产妇、57例为经产妇,患者年龄为19~42岁,平均年龄为26岁,患者的平均孕周为39例。

1.2方法本次研究中的338例位难产患者中有234例患者为胎头位置异常占患者的比例为69.23%,114例患者为持续性枕横位占患者的比例为33.73%,有113例患者为持续性枕后位占患者的比例为33.43%,有7例患者为额位、颏后位、胎头高直位、面先露及前不均倾位占患者的比例为
2.07%。

患者的婴儿中有17例为巨大婴儿占患者婴儿的5.03%,16例胎儿为胎儿窘迫占患者婴儿的4.73%,3例胎儿为边缘性前置胎儿患者婴儿的0.9%,11例胎儿为脐带绕颈胎儿占患者婴儿的
3.25%,1例胎儿为脐带脱垂占患者婴儿的0.3%,11例胎儿为先兆子宫破裂占患者婴儿的3.25%,32例胎儿为子宫缺乏收缩力占患者婴儿的9.47%。

1.3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原因分析①胎膜早破。

胎儿很多都是因为胎头位置发生异常不能适应骨盆入口,从而胎头与骨盆之间发生一定的空隙,羊水进入胎头以下的羊膜囊内,并且胎头衔接不良容易对直肠造成压迫,从而使产妇有下坠的感觉因而发生胎膜早破,这些患者中有164例发生了胎膜早破可以占到患者的48.52%。

②子宫缩乏力。

胎儿多是因为头盆不对称、胎头位置发生异常,所以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另外产妇由于过度紧张而消耗体力也容易导致子宫缩乏力。

患者中有32例发生了子宫缩乏力可以占到患者的9.47%。

③产程过长。

因而由于胎头位置发生异常、子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

患者中有66例患者发生潜伏期延长占患者的19.52%、206例患者为活跃期延长占患者的60.95%,23例患者发生第二产程延长占患者的比例为 6.8%,8例患者发生滞产占患者的比例为
2.37%。

④宫颈水肿。

如果胎儿出现胎头位置异常的现象,胎儿枕部就会较早地压迫直肠,产妇过早屏气用力就会使宫颈长时间被压迫容易引发宫颈水肿。

本研究中有106例患者发生宫颈水肿占患者的31.36%。

⑤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


种现象一般是由胎头位置异常、宫颈缩乏力、头盆不对称引起这也是头位难产的早期表现。

在这些患者中有241例发生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

2结果
2.1分娩方式本次研究中的338例头难产患者中有43例是自然分娩占患者的12.72%,有84例是阴道助产分娩占患者的24.85%,有211例患者是剖宫产占患者的62.43%。

2.2对新生儿及母亲的影响这些患者的胎儿中有84例新生儿发生窒息占患者婴儿的24.85%,29例发生中度窒息占患者胎儿的8.58%,有11例患者发生重度窒息占患者胎儿的
3.25%。

孕妇分娩后有17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占患者的5.03%,其中14例是由于宫缩乏力引起、3例是由软产道撕裂引起,并且其中的1例由于宫缩乏力经过处理无效后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

此外,还有1例患者出现了子宫内膜炎、4例出现了腹部切口感染。

3讨论
3.1头位难产的预防头位难产的预防的具体做法是无论是否有异常产妇可以采取胎儿脊柱对侧卧位,通过胎背的旋转避免胎儿胎轴与产轴形成一定的角度,进而防止纠正胎头俯屈不良,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2]。

3.2头位难产的处理①阴道分娩。

凡是经过充分试产如果未破水者应该先进行人工破膜,必要时可以徒手扩张宫颈。

若转动成功则可以进行严密的观察从而提高引导分娩率,如果转动困难不可以勉强。

徒手旋转胎头时机在宫口开大至5~6cm,先露在坐骨棘水平至棘下1cm,宫缩间歇时,右手食指和中指伸入阴道内,与矢状缝平行,示指与中指约成30°,钳住胎头,在宫缩时缓慢旋转至枕前位。

②剖宫产。

如果经过试产确诊为严重胎位异常的患者为了减少阴道分娩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则主张进行剖宫产。

3.3其他情况处理①如果孕妇出现产力异常潜伏期延长则应该使用镇定剂加强宫颈的伸缩能力,使活跃期延长。

②如果孕妇出现宫颈水肿,则应该使用阿托品进行注射。

③如果孕妇出现第二程延长则可以使用产钳对孕妇进行助产,如果头部不能转动则应该及时考虑剖宫产[3]。

总之,应该尽早发现孕妇头位难产的信号如胎膜早破、产程早期腹部触及胎儿、宫颈乏力、产程延长、宫颈水肿、胎头下降或延缓、第二产程延长、胎头颅骨过度重叠、严重胎头水肿等。

孕妇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一旦通常的治療措施无法解决问题则应该考虑剖宫产从而减少孕妇的痛苦保证胎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凌萝达.重视头位难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4:194.
[2]朱先贵,刘会芳.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11(3):2256-2257.
[3]漆洪波.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1(5):264~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