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声门下间歇吸痰在预防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doi: 10. 3969/ j issn. 1004-4337. 2021. 07. 013
男性非淋菌性、非衣原体尿道炎患者中约有30%〜40% 是解脲脲原体(UU)感染所致,其传播途径为性传播,随着 UU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和传播范围的提高,已经发展成为公共 卫生问题[]。在临床中要进行有效的治疗,首先要进行准确 的鉴别诊断,以往是应用液体培养法进行检测,利用培养液颜 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有UU生长,但是对样本时效性、转运条件 等有着较高要求,所以灵敏度不高,而且检测时间长药。而实 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为临床检测带来了新的方 法,我院为了进一步明确SAT法在UU检测中的效果,与液 体培养法展开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郑敬业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许昌461200)
摘 要:目的:研究在解脲脲原体(UU)检测中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和液体培养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1
例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前来某院就诊的疑似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2份拭子样本,其中1份拭 子样本进行SAT检测,分拭子样本进行液体培养,匕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SAT法检测阳性率低于液体培养法(P<0. 05)SAT 法检测灵敏度高于液体培养法(P<0. 05)特异度高于液体培养法(P<0. 05) o结论:解脲脲原体(UU)检测中SAT法比液体培养法 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而且低污染、时间短、样本采集方便、反应稳定,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7-0980-03
Vol. 34
中图分类号:R4;R563 文献标识码:A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进展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进展发表时间:2014-01-07T15:39:54.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朱园园[导读] 有的气管插管生厂商据此建议持续声门下吸引时压力为30m m H g , 间歇声门下吸引使用100-110m m H g 的负压。
朱园园(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14200)【关键词】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45-0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 P)是指行机械通气( M V )48h 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在行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新的肺部感染,也包括停用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后48h 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1]。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S S D),又称气囊上滞留物引流,是指应用附带于气管壁内的引流路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负压引流的一项操作技术[2]。
V A P 是I C U 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h 的患者中,V A P 的发生率在16% ~ 60% , 发生V A P 的患者病死率将增加1 倍,目前误吸是公认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引发V A P 的主要途径[3]。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气囊压迫致使气囊周围气道黏膜血供不足,建立人工气道致使气道黏膜损伤、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有利于细菌繁殖;尽管人工气道气囊封闭了气管导管与气管间隙,但即使应用高容低压气囊保持合适囊内压力,也有高达70% 以上的患者存在误吸[4],防止气囊上分泌物的误吸成为预防VAP 的重要环节。
同时,有研究显示:持续声门下引流与间歇声门下引流在预防V A P 发生上效果不同。
日前对声门下吸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引的方式与负压的压力2 个方面。
1 吸引方式声门下吸引方式分为持续吸引与间歇吸引。
由于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持续负压作用,约43% 的患者气管黏膜脱垂进入吸引孔,影响声门下吸引效果,并导致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5]。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摘要】本文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通过分析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和安全性讨论。
研究发现,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结论指出,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作用,建议未来研究加强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效果评估、安全性、降低发生率、作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是长期使用呼吸机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寻找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对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了解这一治疗方法对降低肺炎发生率的具体效果以及其安全性。
通过效果评估和安全性讨论,我们将全面评价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在实践中验证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有效性,我们希望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信息。
2. 正文2.1 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是一种通过负压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抑制细菌滋生的治疗方法。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引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人们在研究和探索各种方法来降低VAP的发生率,其中间歇式声门下吸引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一、神经外科患者VAP的危害和发生原因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过程中长时间卧床、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吞咽困难等因素,很容易发生VAP。
VAP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还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降低VAP的发生率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是一种辅助呼吸方法,通过机械手段定时吸取声门下的分泌物和异物,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它可以改善气道通畅度,减少分泌物潴留,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三、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1. 临床研究证明一些临床研究显示,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气道通畅度,减少气道分泌物的滞留。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卧床患者,使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将VAP的发生率降低50%以上。
2.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间歇式声门下吸引还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因为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促进气道清洁,减少气道感染的机会。
3. 降低医疗费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VAP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VAP会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和护理,增加医疗费用。
而使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VAP的风险,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四、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使用注意事项虽然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VAP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
需要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以免造成气道损伤或感染。
不同声门下滞留物引流方式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

p n e u m o n i a ( V A P )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3 6 0 I C U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e c h a n i c a l v e n t i l a t i o n w e r e e n r o l l e d , a n d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AS S g r o u p,I AS S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ro g u p,w i t h 1 2 0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T h e me -
较各 组的机械 通气 时间、 导管气囊上分泌物 引流量 、 呼吸机相 关肺 炎的发 生情 况及 预后 。结果 I A S S组 、 C A S S组 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3 1 . 7 %、 3 4 . 2 %比6 2 . 5 %, P均 < 0 . 0 1 ) , 但 I A S S组与 C A S S组 V A P 发生 率比较差异 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 . 6 8 0 ) 。C A S S组和 I A S S组 V A P发 生时间及机械通 气时间均明显短 于对照
组( P< 0 . 0 1 ) 。C A S S组 气道 黏 膜 分 泌 物 引 流 量 明 显 多 于 I A S S组 ( P< 0 . 0 5 ) , 但I A S S组 分 泌 物 隐 血 阳性 率 显 著 低
于C A S S组 ( P< 0 . 0 1 ) 。结论 间断声 门下吸 引和持 续声 门下吸 引清除声 门下滞 留物均 能有 效预 防早发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 , 但 间断声 门下吸 引可减轻机械通 气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 。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间歇式声门下吸引(IPEEP)是一种新型呼吸治疗方法,它在神经外科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因为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意识状态改变等因素,常常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这给他们增加了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探讨IPEEP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IPEEP简介IPEEP是一种通过声门下置管的方法,将气体从呼吸机送入气管,实现了气管内的正压通气。
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的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更有效,可以更好地保持气道通畅,减少了气道分泌物沉积,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IPEEP还可以通过减少气管分泌物的产生,防止气道闭合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体交换功能。
二、IPEEP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运用效果1. 减少气道分泌物积聚神经外科患者因为手术创伤、外科操作、体位改变等因素,易造成气道分泌物积聚。
而IPEEP可以通过稳定气管内的正压,减少气道分泌物的沉积,降低了气道感染的风险。
2. 防止气管分泌物的产生IPEEP还可以通过改善气道通畅度,减少气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气道分泌物的产生,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 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三、IPEEP的临床应用体会1. 遵循操作规范在IPEEP的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IPEEP的参数,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加强护理管理在IPEEP的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定期清洁气管内管道,防止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患者教育和意识改善在IPEEP的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意识改善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增强治疗效果。
四、总结通过对IPEEP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IPEEP可以通过减少气道分泌物的积聚,防止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从而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害和相关研究的综述,了解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及其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潜在作用。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结果显示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
结论中对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未来展望。
结果表明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肺炎、声门下吸引、间歇式、效果评估、研究方法、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中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VAP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对于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研究,旨在发现该方法对于VAP的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性,为优化患者呼吸机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传统的呼吸机管理策略难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传统的预防措施包括卫生措施、机械通气管理和抗生素应用等,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效果不尽如人意。
有必要探讨新的干预措施,如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是否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方法:将ICU内带有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按入科次序分为四组,各组间歇声门下吸引频率不同,比较各组每日声门下吸引及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护士每日吸痰所需时间,气道黏膜损伤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例数。
结果:各组声门下吸引及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 AP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黏膜损伤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按需行声门下吸引既能有效预防V AP,又减少护理工作量,避免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及医疗资源浪费。
标签:间歇声门下吸引;吸引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气道黏膜损伤机械通气是ICU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V 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采取行之有效的V AP 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
导致发生V AP的因素很多,气囊上滞留物吸入是其中之一,间歇声门下吸引可减少气囊上滞留物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V AP的发生[2-3]。
关于间歇声门下吸引的吸引频率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大多采用每2 h 执行1次。
相关文献报道表明,对于气道分泌物较少的患者来说,每1~2 小时定期吸引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刺激,造成不能耐受而吐管对抗治疗,以及气道损伤,氧饱和度下降,心律失常等[4-5]。
而对于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来说,定时吸引则不能及时彻底清除分泌物,贻误病情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6]。
为减少间歇声门下吸引的相应并发症,本研究对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综合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200例,按入科次序分为4组,每组50例。
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歇声门下吸引结合潮式灌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

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患者 , 且声 门下分泌物培养革兰阳性致病菌数少 于对照组。结论 : 采取 间歇声 门下 吸引结合潮式灌洗 预 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为理想 的效果 , 同时可降低治疗费用 , 缩短住院时间 , 减少患者痛苦 , 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持续声门下吸引 ; 间歇声 门下 吸引结合 潮式灌洗 ; 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
d o ml y . T h e p a t i e n t s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e r t r e a t d e b y c o n i t n u o u s s u b g l o t t i e s u c t i o n . T h e p a t i e n t s o f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e r e t r e a t d e b y
t h e i n t e r mi t t e n t s u b g l o t t i e s u c t i o n w i t h t h e e h e y n e—s t o k e s l a v a g e . T h e c u r a i t v e e f e c t s f o r b o t h g r o u p s w e e r a n ly a z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Re s u l t s Du r i n g 5 d a y s a f t e r me ch a n i c a l v e n t i l a t i o n, he t i n c i d e n c e f o v e n i t l a t o r ss a o c i a t d e p n e u mo n i a i n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a s o b v i o u s 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S . he T c u l t u r e d g r a m —p o s i i t v e b a c t e ia r o f s e c r e t a i n h y p o l a r y n x Wa s l o we r ha t n he t c o n t r o l ro g u p s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i n t e r mi t .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间歇式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Aspiration, ISA)是一种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旨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发生率。
神经外科患者因手术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呼吸机支持,因此他们更容易发生VAP。
本文将探讨ISA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VAP是指在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后,患者因细菌感染导致的肺部感染。
VAP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
神经外科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且常常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和咳嗽反射受损,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生VAP。
寻找有效的方法降低VAP发生率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神经外科患者因术后需要长时间呼吸机支持,其肺部清洁和排痰的难度显著增加。
而ISA正是通过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减少了细菌在气管内滞留的时间,从而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将ISA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呼吸机管理中,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ISA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项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研究发现,采用ISA方法的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ISA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有效性。
除了ISA在降低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外,还需要考虑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ISA需要在呼吸机管理中进行操作和监护,这要求医护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而且,ISA需要使用特殊的装置和设备,这也增加了临床操作的难度。
在ISA过程中,也需要特别留意患者是否有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将ISA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呼吸机管理中,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全面评估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持续和间断声门下方吸引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吗?

持续和间断声门下方吸引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率吗?
经气管插管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为了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通气效能,气管导管气囊内需要充入一定量的气体,并维持一定的压力。
气囊在封闭气道的同时,也使上气道分泌物可聚集于气管导管球囊上方,当气囊压力下降,闭合压降低时,分泌物可顺气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采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以避免气囊上方分泌物积聚,防止分泌物进入下气道,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持续声门下吸引是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对气管导管球囊上方分泌物进行持续性引流,且引流充分,但可出现局部黏膜干燥、出血、影响局部血供等并发症。
间断声门下吸引则间断进行分泌物的引流,如患者分泌物较多时则不能保证充分引流。
持续吸引和间断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均可明显降低VAP的发病率。
但目前暂无研究比较持续和间断声门下吸引对VAP发病率的影响。
综上所述,持续吸引和间断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均可降低VAP的发病率。
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下吸引。
在插管后 2 4 h内插入 胃管 , 给予鼻饲 营养 ; 无 明确 的肺部
或其他部位感染 。研 究终点 为机械 通气后 7 d 。对护理 人 员及资料收集人员进行 相关培训 , 内容包 括高容低压 特型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3—1 4
( 深 圳 市光 明新 区光 明 医院 院感 科 , 广 东深 圳 5 1 8 1 0 7 )
摘要: 目的 : 研 究间歇声 门下吸引对预防机械 通气 患者早 期呼吸机相 关肺 炎的作 用。方法 : 选择 5 4例机械通 气超过 4 8小时的患者, 随机分为间歇声门下吸 引组 ( 观 察组 2 6例) 和普 通人 工 气道 护理组 ( 对照组 2 8例 ) 。记 录两组患者 V A P 的发 生率和 气囊上滞 留物的含茵量。结果 : 观察组声 门下吸 引含茵量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观察组 1 周 内v A P发 生率 ( 1 5 . 4 %) 比对照组( 4 2 . 9 %) 的低 , 两者 间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P<0 . 0 5 ) 。结 论 : 间歇声 门下吸引可 降
低 声 门下 气 囊上 区含 茵量 和 早 期 V A P的 发 生率 。 关键词 : 声 门 下吸 引 ; 机械通 气; 间歇 吸 引 ; 呼 吸机 相 关 肺 炎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1 1 0 8 . 2 0 1 3 . 0 5 . 0 0 5 3
其压力在 2 0~2 5 e m l i 2 O( 1 e m l i O=0 . 0 9 8 k P a ) 。所 有 患 者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两种声 门下吸引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黄秋 兰
摘
要: 目的 : 探 讨I C U 气管切开 患者应 用不 同声 门下吸 引方 法对预 防呼吸机相 关性肺 炎( V A P ) 的效果 方法 : 选择1 C U 行 气管切 开 、 机械
通气 患者9 2 例, 按入 院先后分 为观察组 和对 照组。 观察组接 受持 续声 门下吸 引, 对照组接 受 间断声 门下吸 引 、 观 察两组 患者V A P 发生的情 况进行 统计和观 察 。结果 : 两组 患者在 1 周 内发 生V A P 的比例 存在显 著差异 , P < O . 0 5 。结论 : 持 续声 门下吸 引可以有效 延缓 V A P 的发 生。 关键词: 气管切 开 ; 吸引; V A P ; 护 理
江 苏省泰 州市人 民医 院( 2 2 5 3  ̄) 2 0 1 3 年 8月 1 7日收稿
1 . 3 Y A P诊 断 标 准 : 根 据 中华 医 学会 呼 吸 病 分会 制 定 的 《 医院 获 得 性 肺炎 诊 断和 治 疗指 南 》 , V A P诊 断标 准 为 :① 使用 机械 通 气 治疗 4 8 小 时 以上或撤 机拔 管 4 8 小 时内 。 ② 胸 片示 肺部 浸润性 阴 影或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 。 ③肺部可闻及湿哕音 同时具备以下 任 意 两项 :① 血常 规 白细胞 大 于 l O x l 0 I 或小 于 4  ̄ l O l L ;② 体 温> 3 8 . 5 ℃或< 3 6 . 5 ℃; ③ 呼 吸道 有脓 性 分泌 物 ; ④ 支 气管 分 泌物 可
1 对 象 与方 法
I C U埘 气管 切 开患者 采用 了两种 气囊 上 方 冲洗 引 流的 方法 , 并 对 4 h测体 温 1 次, 体 温超过 3 7 ℃应 引起 重视 , 并 按 医嘱监 测 血液 指 标 变化 或行 x摄 片 检查 ; 必要 时取 标本 送培 养 。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间歇式声门下吸引(IEMG)是一种通过声门下导管向患者的肺部引入气流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治疗方法。
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探讨IEMG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IEMG的原理和作用机制、神经外科患者VAP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IEMG的原理和作用机制IEMG是一种通过声门下导管向患者的肺部引入气流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增加肺内气体交换,改善肺内分布不均,促进分泌物排出,从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在气道内滞留的时间,避免导致细菌繁殖和感染。
在IEMG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气流的大小和频率来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目的,同时避免对患者的气道和肺部组织造成损伤。
神经外科患者VAP的发生原因神经外科患者由于手术、镇静、长期卧床等原因,容易出现肺部感染。
在呼吸机辅助通气过程中,气管插管、气囊等设备会破坏气道防御功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在气道内滞留,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咳嗽反射和自主咳痰的能力,使得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有效地排出,从而易于滋生病原体,导致VAP的发生。
相关研究成果一些研究显示,IEMG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神经外科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滞留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一项针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应用IEMG治疗的患者中,VA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呼吸机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相应减少。
还有研究表明,IEMG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减少气道阻力,促进痰液的排出,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还有研究显示,IEMG治疗对于改善神经外科患者的呼吸机撤离时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IEMG治疗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声门下滞留物清理方案对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比较

呼吸 机相 关 性肺 炎 ( v e n t i l a t o r - a s s o c i a t e d p n e u mo n i a ,
VA P ) 是 人工 气 道 辅 助 治 疗 过 程 中常 见 的并 发 症 , 是 指 使 用 呼
吸机机械通气 4 8 h后 , 无 肺 部 感 染 患 者 出 现 肺 部 感 染 或 原 有 肺部感染患 者 出现 了新 的肺部 感 染[ 1 ] 。由于 呼 吸机是 I C U
的概率较大( P <O . 0 5 ) 。结 论 间断 吸 引并 间 断 冲洗 法 清理 声 门 下 滞 留物 对预 防 呼 吸机 相 关 肺 部 感 染 的 发 生 具 有 临床 优 越 性 。
[ 关键词] 声 门下滞 留物 ; 呼吸机相 关性 肺炎 ; 清理 方案
[ 中 图分 类 号] R 4 7 3 . 5 [ 文献 标 识 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5 ) 1 4 — 1 9 6 2 — 0 3 压 力 以 防止 冲洗 液 流进 下 呼 吸 道 。 对 I组 患 者 行 持 续 声 门下 吸 引 法 清 除 患 者 声 西壮族 自治 区柳 州 市第 四人 民 医院呼吸 内科 5 4 5 0 0 0 )
[ 摘要] 目的 探 究持 续吸引法、 持续吸 引并 间断冲洗 法、 间断吸 引并 间断冲洗法清理 声『 1 下滞 留物 对呼吸机相 关肺部感 染
的预 防 效果 。方 法 分 析 2 O t 2年 1月 至 2 0 1 4年 1月该 院 I C U 病 房收 治 的 机械 通 气 患者 1 0 3例 , 患 者按 行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的 先 后
顺 序 分 为 I组 ( =3 5 ) 、 I I 组( 一3 4 ) 、 Ⅲ组 ( ” 一3 4 ) , 采 用 不 同 方 案 清 理 声 门下 滞 留 物 。 统 计 各 组 患 者 滞 留物 吸 引 总 量 、 细 菌 培 养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摘要】神经外科患者在接受呼吸机治疗时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本文探讨了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效果。
通过分析相关临床研究和结果,发现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结论部分强调了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对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间歇式声门下吸引、预防、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效果、管理、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据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0%至20%,患者在呼吸机辅助下长时间卧床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传统的呼吸机管理方法往往难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呼吸机管理策略,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医疗负担。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声门下吸引在呼吸机管理中的作用机制,我们旨在找出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声门下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机制,包括对呼吸道清洁和肺部疾病防治的作用;2. 分析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实际应用情况,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可行性;3. 综合分析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探讨声门下吸引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4. 探讨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加强口腔护理和不同吸痰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加强口腔护理和不同吸痰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强化口咽部护理措施和采取不同的吸痰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3月因意外伤害造成胸部外伤、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均建立人工机械通气48h以上,其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0例,气管切开患者40例,通过历史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
治疗组口腔护理应用强化口咽部清洁措施,吸痰时插管病人先采取声门下吸痰,然后再更换吸痰管,行气管插管内吸痰;切开病人采取从气道上方先吸引,再边插入边吸引,达到气道深部后再缓慢边提起边吸引的方法。
对照组口腔护理按常规口腔清洁,吸痰时采取以往一插到底先吸气管内,后行口腔内吸痰的方法。
观察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
结果两组在VAP发生的时间、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应用强化口咽部清洁措施和不同的吸痰方法,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关键词】机械通气强化口咽部清洁不同吸痰法 VAP 预防作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
而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VAP已成为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
而如何有效地预防VAP,仍是今后护理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我们对因伤造成严重呼吸困难,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采取强化口咽部清洁措施和改良吸痰法,改变传统口腔护理和一插到底先吸气管内,后吸口腔鼻腔的方法,显著减少了VAP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现报道如下。
后吸口腔鼻腔的方法,显著减少了VAP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因意外事故造成胸部、脑部外伤合并其它部位破裂或骨折,急诊在我院胸外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患者。
间歇声门下吸引在减少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效果

间歇声门下吸引在减少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效果胡艳丽【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声门下吸引在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综合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行常规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VAP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5±0.36)d、(13.65±1.65)d,对照组为(11.37±0.68)d、(19.36±2.24)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占4.35%;对照组有8倒,占17.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39 0,P=0.044 5).结论间歇声门下吸引能够明显减少VAP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促进ICU的患者病情较快康复.【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25【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间歇声门下吸引;呼吸机;肺炎;ICU【作者】胡艳丽【作者单位】邳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邳州22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R473.5临床上,机械通气是采用机械装置来改变、代替、控制自主呼吸运动的通气方式。
机械通气是指在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时的常用措施,即在机械通气协助下,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改善氧合、通气,防止机体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改善机体自身基础疾病所导致的呼吸衰竭,并为基础疾病的治疗创造条件[1]。
VAP是指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的48 h后到拔管后的48 h之内所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重要类型,也是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2]。
目前临床上对于VAP的治疗仍然是个相当棘手的难题,临床主要以预防为主。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边伟帅;晁彦公;王兰;李黎明;焦庆贵【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08(23)21【摘要】目的了解持续声门下吸引及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将收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9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气管插管组为对照组,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中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及间断声门下吸引组;记录各组机械通气时间、发生VAP 的时同,VAP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痰培养等.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第6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2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26.0%,对照组43.5%,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又(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第7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9.0%、问断声门下吸引组38.5%、对照组48.9%,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短期插管(<7天)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声门下吸引有预防VAP的作用.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与每2小时进行1次的间断声门下冲洗方式能得到相似的预防VAP的效果.【总页数】4页(P1539-1542)【作者】边伟帅;晁彦公;王兰;李黎明;焦庆贵【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综合ICU,北京,100016;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综合ICU,北京,100016;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综合ICU,北京,100016;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综合ICU,北京,100016;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综合ICU,北京,1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相关文献】1.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J], 黄秋兰2.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J], 杨丽萍;柴守霞;刘婷3.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J], 宋波4.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J], 杨丽萍; 柴守霞; 刘婷5.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J], 宋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声门下吸引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两种声门下吸引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发布时间:2022-09-09T08:31:24.52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9期作者:张云[导读]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分别应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比较。
方法:择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99例患者纳入研究张云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南京 21130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分别应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比较。
方法:择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9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时间>48h,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间歇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时间,记录两组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V 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道出血、破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经研究发现,两组声门下吸引法均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由于持续声门下吸引法易损伤患者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从而造成出血、破损等应用不良反应,相对而言间歇声门下吸引法更具安全性。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现代康复;物理疗法;临床治疗重症监护室(ICU)中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易因插管操作问题、机械通气治疗2d后发生肺炎感染,临床上将其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患者一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会造成直接影响。
临床已证实声门下吸引法具有预防呼吸机下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9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时间>48h,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义球叶桂芳胡桂英钟燕芳凌丽刘丽英李丹邓秀凡吴俊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20期
【摘要】目的:比较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方法:将ICU内带有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按入科次序分为四组,各组间歇声门下吸引频率不同,比较各组每日声门下吸引及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护士每日吸痰所需时间,气道黏膜损伤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
结果:各组声门下吸引及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气道黏膜损伤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间歇声门下吸引;吸引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气道黏膜损伤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095-02
doi:10.14033/ki.cfmr.2015.20.053
机械通气是ICU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采取行之有效的VAP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
导致发生VAP的因素很多,气囊上滞留物吸入是其中之一,间歇声门下吸引可减少气囊上滞留物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VAP的发生[2-3]。
关于间歇声门下吸引的吸引频率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大多采用每2 h执行1次。
相关文献报道表明,对于气道分泌物较少的患者来说,每1~2 小时定期吸引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刺激,造成不能耐受而吐管对抗治疗,以及气道损伤,氧饱和度下降,心律失常等[4-5]。
而对于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来说,定时吸引则不能及时彻底清除分泌物,贻误病情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6]。
为减少间歇声门下吸引的相应并发症,本研究对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综合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200例,按入科次序分为4组,每组50例。
A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69.0±10.5)岁,呼吸衰竭30例,外科大手术后8例,尿毒症6例,脑血管意外6例。
B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71.0±10.0)岁,呼吸衰竭32例,外科大手术后7例,脑血管意外8例。
C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69±11.5)岁,呼吸衰竭28例,外科大手术后5例,尿毒症3例,冠心病4例,
脑血管意外10例。
D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2.0±10.0)岁,呼吸衰竭33例,外科大手术后4例,尿毒症2例,冠心病4例,脑血管意外7例。
1.2 方法
1.2.1 吸引方法各组均采用墙式中心负压吸引,吸引负压100~150 mm Hg。
A组按需行声门下吸引,即当需要吸引气道内分泌物时,一并行声门下吸引。
B组每2小时行1次声门下吸引,并按需行气道内分泌物吸引。
C组每4小时执行一次声门下吸引,并按需行气道内分泌物吸引。
D组每6小时执行1次声门下吸引,并按需行气道内分泌物吸引。
1.2.2 评价方法机械通气48 h后每天记录声门下吸引的量,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每两天取声门下分泌物送检隐血试验,每周行2次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当出现声门下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合并其他临床症状提示发生VAP时,为研究终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各组患者声门下吸引的量,下呼吸道吸引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VAP发生例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黏膜损伤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研究结果表明负压吸引会造成气道黏膜部分区域纤毛断裂、稀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大片纤毛脱落现象,当气道黏膜损伤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出血[7]。
声门下吸引时,负压吸引使气囊上方气道温、湿度发生改变,呼吸道水分丢失大大增加,气囊上方气道黏膜干燥程度进一步加重;负压吸引对气道局部血液供应也有一定影响。
通过本研究证实间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频率均可达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每2小时行1次声门下吸引会明显增加气囊上气道黏膜损伤的风险,且增加护理工作量及医疗资源用量,不提倡在临床中采用;每4小时或6小时定时行声门下吸引,虽不会增加气囊上气道黏膜损伤的风险,但需同时按需行气道内(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引,缺少灵活性,无形中亦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相对而言,按需行声门下吸引既能有效减少气囊上滞留物的量,又能使气囊上气道黏膜得到充分休息,从而缓解负压对气道黏膜的损伤作用;亦可减少护理工作量,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需要注意的是,按需行声门下吸引时,如分泌物黏稠,可予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但必须保证气囊压力在安全范围内(20~30 cm H2O),避免冲洗时压力增加使冲洗液流入下呼吸道而导致VAP的发生。
间歇声门下吸引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减少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阻止或减少细菌种植,从而减少VAP的发生[8]。
气囊上滞留物吸入是VAP发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寻找科学有效的声门下吸引方法,减少VAP的发生及机械通气时间。
本研究结果尚需多中心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王振雷,牟伟峰.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30-32.
[2]张振平,赵改凤,张春民,等.应用冲洗式气管导管囊上分泌物吸引预防VAP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05,35(5):373-375.
[3]刘淑红,阎锡新,曹双清,等.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5):19-22.
[4]周丹丹,冯婕,白丹.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对气道黏膜损伤的比较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9,8(12):993-994.
[5]陈莲芳,章凤,贾培艳,等.间歇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908-909.
[6]徐锡琴.对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经验体会[J].现代医学,2002,30(2):128.
[7]赵秀英,史秀宁,于振萍,等.减轻气道吸痰对动物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87-90.
[8]侯爱红.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2):40-41.
(收稿日期:2015-03-17)(编辑:黄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