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授课计划
课程设计平面构成

课程设计平面构成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和组合。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视觉表达和沟通,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基本元素和应用技巧。
首先,我们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平衡、对比、重复、对齐等,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律。
然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和组合,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将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然后,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
同时,我们还将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系统的平面构成教材,以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学习平面构成的知识。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一些经典的平面构成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一些平面设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和设计软件,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支持。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方面,我们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来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平面构成备课教案模板

平面构成备课教案模板教案标题:平面构成备课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3. 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设计。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原理。
2. 平面构成的常见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平面构成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平面构成的案例图片3. 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资料4. 创作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初步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构成要素、构成技巧和构成方法等内容。
2. 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平面构成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实践(25分钟)1. 让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的实际操作,可以是在纸上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也可以是利用创作工具进行平面构成的实际创作。
2. 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加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平面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构成技巧和方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技能。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4. 平面构成的形式:网格构成、圆形构成、三角形构成、方形构成等5. 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插画创作、字体设计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运用基本原理和形式进行创作。
4. 互动: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平面构成的技巧和心得。
5. 拓展:介绍平面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相关书籍和资料。
2.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图片。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4. 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
2. 练习指导:分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包括点、线、面的组合,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的运用。
3. 创作辅导: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个人创作,提供必要的技法支持和创意建议。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各自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班级内部的评价和交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平面的构成;能够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平面的构成。
2.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幅经典画作(如《蒙娜丽莎》),引导学生讨论:画中的点、线、面有哪些?为何可以通过点和线的组合构成面?2.提出问题(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如何用点线构成面?请思考并写出你的答案。
3.学习与讲解(20分钟)a.点的定义和特征:老师讲解点的定义:几何上的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的点的例子。
b.线的定义和特征:老师讲解线的定义:几何上的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无线细长,没有宽度,只有长度,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cd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线的例子。
c.面的定义和特征:老师讲解面的定义:几何上的面是由无数个点和线组成的,它具有宽度和长度,并且是无限延伸的,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MNP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面的例子。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a.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主解答一些与点、线、面有关的题目。
b.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1)在一张纸上,你能画出几个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画一张世界地图,你需要用到哪些点、线、面?5.拓展延伸(10分钟)a.学生自主拓展: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个有趣的图形,用尽可能多的点、线和面。
b.学生报告: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图形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意见。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解释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规律组合,创造出美观、平衡的艺术作品。
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介绍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并展示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练习,亲身体验和理解点、线、面的表现力和变化。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2.1 对称与非对称解释对称与非对称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展示对称与非对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美感和平衡感。
2.2 对比与和谐介绍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性。
展示对比与和谐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技巧与方法3.1 重复与节奏解释重复与节奏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和效果。
展示重复与节奏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创造出的视觉效果和节奏感。
3.2 层次与透视介绍层次与透视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
展示层次与透视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空间感和深度感。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与实践4.1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绘画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绘画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绘画作品。
4.2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设计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设计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设计作品。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5.1 平面构成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形式,创作出独特的平面构成作品。
介绍一些创新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5.2 平面构成的拓展应用介绍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雕塑、装置艺术等。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广泛应用,并鼓励他们在其他艺术领域中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大学平面构成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课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掌握平面构成的创作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比、对称、平衡、节奏、比例、主次4. 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5. 实例分析及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平面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构成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面构成?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确平面构成的定义。
2. 讲解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以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3. 讲解平面构成的原则:对比、对称、平衡、节奏、比例、主次,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审美法则。
4. 讲解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
(三)案例分析1. 分析经典平面构成案例,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设计技巧。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平面构成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平面构成教案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和表现方法;3.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他们对平面构成的思考,比如问学生平面可以如何构成?2.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或实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平面的二维性、有限性和扁平性等。
2.讲解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包括点线面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图例进行说明。
3.讲解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包括正三视图、剖视图等,并利用示例进行演示。
三、观察与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的平面构成实物,如拼图、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构成要素。
2.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倡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四、综合创作(40分钟)1.给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他们分组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活动。
2.要求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设计出自己的平面构成作品,并注重创新和个性的表达。
3.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借鉴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展示与评价(20分钟)1.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演讲,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和实物图片;2.平面构成的相关教材和练习册;3.平面构成创作用的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评价:1.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情况,看是否认识到了平面构成的要素和特点;2.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和个性表达;3.学生的演讲和展示情况,包括表达清晰度、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的描述是否恰当。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方法 )教案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 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 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 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 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 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 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 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一、点 粒尘埃,一个分子。
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
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
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 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 不同的感觉。
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 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
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 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
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 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 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 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 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形 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视觉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形状等3.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平面构图、线条处理、形状组合、色彩运用等4.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和规律:对称、比例、重复、韵律、节奏等5.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画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练习,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提高设计感知和审美水平。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平面构成作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技巧。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讨论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常见方法和技巧,设计原则和规律,应用领域等内容。
3.示范:通过展示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实际运用和效果表现。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平面构成作品的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实现创意表达。
5.讨论: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提高创作水平和设计能力。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对于平面构成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平面构成作品,包括设计思路、表现效果、创意表达等方面。
2.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创作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鼓励学生持续提升。
3.学生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思考和分享。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探讨形式美的课程。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使学生能将构成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4.基本形.5.骨骼.6.平面构成的形式.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教学目的:介绍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
授课方式:讲授课题导入:XXX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XXX建立了“国家XXX”,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
XXX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将其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XXX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XXX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XXX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二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
这些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XXX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
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XXX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XXX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构成”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视觉艺术教育领域,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艺术要素和创作技巧,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对美学的感知能力,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 掌握平面构成的艺术要素与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欣赏与评析艺术作品的能力;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与特征1.1.1 平面构成的概念界定1.1.2 平面构成与空间构成的对比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2.1 对比与对比的表现方式1.2.2 平衡与平衡的表现方式1.2.3 重复与重复的表现方式1.2.4 节奏与节奏的表现方式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艺术要素与技巧 2.1 线条与形状2.1.1 线条的种类与特征2.1.2 形状的种类与运用2.2 色彩与明暗2.2.1 色彩的基本属性与运用2.2.2 明暗的表现方式与效果2.3 空间与透视2.3.1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表现2.3.2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2.4 图形与质感2.4.1 图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2.4.2 质感的表现方式与效果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技巧3.1 构图与布局3.1.1 构图规则与构图技巧3.1.2 布局原则与布局方式3.2 笔触与表现3.2.1 不同笔触的特点与运用3.2.2 表现技巧的多样性与创造性3.3 素材选择与组合3.3.1 素材的多样性与表现力3.3.2 素材组合的原则与方法3.4 创作过程与方法3.4.1 创作前的准备与构思3.4.2 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3.4.3 创作后的评析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艺术要素。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平面构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基本概念:构成要素、构成方法、构成规律。
(2)基本方法:线的构成、面的构成、纹的构成、点的构成。
2.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1)线的构成:直线、曲线、折线、曲线的组合等。
(2)面的构成:基本平面构成单元、平面构成元素的组合等。
(3)纹的构成:基本纹样、纹样的变化、纹样的组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平面构成的实践,将所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4.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具:白板、彩色粉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2.图片和示例:准备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图片和示例,用来辅助教学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互评评价: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老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及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面构成授课计划

《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
《步入EOS数码时代 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
课程授课计划
教学大纲批准时间
2010.9
学分
3
主要教学内容平面构成
教学总课时
64
实践课比例
25%
完成计划周数
4
授课对象(专业、年级、人数):
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方向
课
程
目
的
与
要
求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和广告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而且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艺术设计、广告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平面构成以“物以致用”的思维理念,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感染力,拓展其思维与技法,发展其空间塑造与想象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使学生的个性不断完善。平面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以及在创造与制作过程中不断对构想、材料、工艺以及艺术表现进行修正的能力。同时强调个人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平面构成注意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将中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入当代文化意识之中,并警觉、适应、引导当代文化发展趋向。
平面构成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2)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重复、对比、对称、节奏、平衡、层次、比例、尺度等(3)平面构成的分类:图案构成、图形构成、文字构成、色彩构成等2. 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1)图案构成: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图案的组合与变化等(2)图形构成:图形的创意与表现、图形的变形与组合等(3)文字构成:文字的设计与排版、文字的创意与表现等(4)色彩构成: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搭配与应用等3. 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1)广告设计(2)海报设计(3)包装设计(4)室内设计(5)环境艺术设计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面构成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平面构成的设计方案。
5. 网络资源法: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3-4周: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3. 第5-6周:讲解图案构成、图形构成、文字构成、色彩构成等。
4. 第7-8周:讲解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
5. 第9-10周:进行平面构成设计实践,学生分组完成设计项目。
6. 第11-12周:进行设计项目评审,总结教学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设计作品质量、创意程度等。
3. 设计实践: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 学生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等。
平面构成授课计划

GDGM-QR-03-011-B/1学期授课计划(一)(2015~ 2016 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平面构成》采用教材:《平面构成》计划学时:4 x 16 授课班级:15材料班教师:陈丹蓉(签名)学时分配(按章或教学单元、项目分配)学时章节大纲规定学时计划学时教学内容(含实验)处理讲课实验讲课实验课堂练习第一章形态构成 4 4 多媒体课件讲课第二章平面构成20 20 多媒体课件讲课,平面构成练习绘图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 20 20 多媒体课件讲课,平面软件练习绘图第四章色彩构成16 16 多媒体课件讲课,色彩构成练习绘图第五章考核 4 4 学生作品答辩,教师考核点评64 64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系主任:(签名)1GDGM-QR-03-012-B/1学期授课计划(二)周别授课章节的内容摘要需用时数教具课外作业备注1 构成基础概述说课1.1 构成的基本概念2 多媒体课件名称解释1、练习1、练习21 第一章形态构成1.2形态构成中的形态要素。
1.3形态构成中的心理要素,观念转换。
2 多媒体课件肌理制作2 第二章平面构成2.1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一)2 多媒体课件2 第二章平面构成2.2平面构成的艺术手法(一)2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摄影点线面综合设计3 第二章平面构成2.3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二)2 多媒体课件3 第二章平面构成2.4平面构成的艺术手法(二)2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摄影重复,近似,渐变4 第二章平面构成2.5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三)2 多媒体课件4 第二章平面构成2.6平面构成的艺术手法(三)2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摄影,机房发射,变异,集合5 第二章平面构成2.7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一)2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机房对称与平衡,渐变与特异5 第二章平面构成2.8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二)2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机房聚集与放射,重复与相似26 第二章平面构成2.9平面构成的运用2 多媒体课件,机房6 第二章平面构成2.10平面构成运用于专业设计的案例剖析2 多媒体课件,机房平面构成的综合作业7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1CorelDRAW基础知识2多媒体课件,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1、练习27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2绘制基本图形2 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3、练习48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3对象处理2 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1、练习28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4对象的组织和排序2 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3、练习49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5文本的处理2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1、练习29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6轮廓的编辑与色彩的填充2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3、练习410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7交互式工具2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1、练习210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7交互式工具2 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3、练习411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8处理位图2 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1、练习211 第三章平面软件CorelDRAW学习3.9软件作业点评2 机房软件操作实例操作:练习3、练习412 第四章色彩构成4.1色彩构成的科学知识2 多媒体课件12 第四章色彩构成4.2观察、记录自然中的色彩构成2绘画材料,摄影,机房软件操作收集自然界中的色彩313 第四章色彩构成4.3色彩的采集构成2多媒体课件,机房软件操作13 第四章色彩构成4.4色彩的采集构成练习2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摄影,机房软件操作利用自然物件构建平面色彩图案14 第四章色彩构成4.5色彩的归纳与演绎2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机房软件操作14 第四章色彩构成4.6配色构图的重点把握2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机房软件操作运用颜料练习色彩的调配与表现15 第四章色彩构成4.7色彩的情调表现2多媒体课件,瓷器皿材料彩绘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15 第四章色彩构成4.8色彩的情调表现练习2多媒体课件,瓷器皿材料彩绘色彩的情调表现16 第五章平面构成综合作业考核 2 绘画材料与综合立体材料,机房三大构成综合作业16 第五章平面构成综合作业考核 2 绘画材料与综合立体材料,机房4。
平面构成教学计划

8.分解、密集、分割、肌理构成形式9.平面构成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学目的:
1、理解不同构成形式所传达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2、掌握各种形式美法则并灵活运用
进行构成设计3、理解并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平面构图和分割
4、掌握丰富平面构成元素的方法
5、理解肌理、质感、材料等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6、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各种事物
的敏锐感知并灵活运用于设计重点难点:
1、最高法则贯穿于各分法则2、形式美法则在构成中的灵活运用3、肌理、材质的制
作与体验4、平面综合构成的心理感知体念
二、课时分配(转载于:平面构成教学计划)
1.提前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
2.通过分析法(教师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法,练习法,游戏法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在每一个课时上对当堂课上的知识点,知识内容掌握与运用,3,课堂后和学生交流,讨论,那些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4.作业的练习,及讲解.5
总结并进行综合的训练.四、最后的评价和总结
1.在每个新课讲解完后,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在下一个课时前对知识进行系统的
复习。
2.课时基础知识结束后,做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及其兴趣制作与授课
六、考核办法: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
体进行全面考核。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七、实训结果: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基本技能,能熟练的进行在进一步深入
物象内在结构空间的过程中,挖掘、了解、探究物象有机构成未知领域的美的形态,并通过
与心灵的碰撞、交融,重新建构新的物体空间,在不失传统表现要素的同时,生动地展示物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执教者:二、课题:平面构成三、授课对象:班学生(人)四、授课时间: 学年第学期周共课时五、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校艺术系下设的装潢艺术和电脑美术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2、设置目的:《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
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
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
概括来讲,《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下学期,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为素描、色彩、中外美术史,所以本课程主要作用在于“启下”,而“承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共性问题,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包装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CIS设计》等专业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尤其是在《标志设计》课程中更是有着直接的应用。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
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
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教学法
4
9
4.2半规律性骨骼平面构成的设计
项目教学法
4
9
4.3非规律性骨骼平面构成的设计
项目教学法
8
10
考试+复习+机动
备注:可根据课程情况增减行
学期授课计划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艺术设计系
教研室:广告设计
教师姓名:黎芳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专业班级:普专广告14-1;14-2
计划课时:60
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
教学方法
课时
周次
学习情境一:
平面构成概论的学习
1.1平面构成概述
案例教学法
2
4
1.2形式美法则
案例教学法
2
4
学习情境二:基本形态的创造与组合2.Fra bibliotek象形态的设计创造
项目教学法
4
4
2.2具象形态的设计创造
项目教学法
8
5
2.3形象的组合创造设计
项目教学法
8
6
学习情境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3.1点的形象设计
项目教学法
4
7
3.2线的形象设计
项目教学法
4
7
3.3面的形象设计
项目教学法
8
8
学习情境四:构成形式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