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_3.课程标准-平面构成设计与应用 [4页]

_3.课程标准-平面构成设计与应用 [4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应用图形的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点、线、面造型的能力,通过要素的组织构成新的形态,有效生动的传达信息,实现思想与情感的视觉化。

通过造型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形态创造能力及主题情感的表述能力。

以适应当下行业的要求。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新媒介的迅速发展,成为当下交互的主流,传统媒介的适应性与市场也在不断的萎缩。

为适应职业能力的要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新岗位:室内设计师、UI界面设计师、新媒体插画师、文创设计师、短视频编辑等进行了新的课程设计和调整。

以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培养为目标,为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在课中与课后参与展、赛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的项目,实现教、学、创、展、赛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三、课程基本教学要求(一)理论要求1、了解平面构成基础知识2、掌握构成形式美法则3、平面构成要素分析与训练4、基本形的组合与群化训练5、平面构成形式训练6、平面构成的视觉情感与心理(二)技能要求1、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2、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及丰富的表现手法;;3、有用图抽象概括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原创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了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1、主要内容认识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发展并进行课题训练。

2、教学要求通过任务练习,深入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具体的学习内容。

思考平面构成的意义。

(二)形式美1、主要内容掌握统一与对比、均衡与对称、比例和尺度、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规律2、教学要求了解形式美的基本概念,明确形式美法则的主要内容。

(三)构成要素的分析与训练1、主要内容用点、线、面造型2、教学要求研究造型的问题,能够完成构成要素点、线、面的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转换与融合。

重点是围绕主题,使图形内容的表达明确而生动。

(四)基本形的组合与群化训练1、主要内容学习基本形、骨骼、群化形。

2、教学要求制作规范、有细节的基本形有利于延展,并将基本形纳入到各种骨骼中做重复构成,形成秩序性、装饰性强的画面。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构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室内装饰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构成原理及运用等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构成原理、构成要素、构成形式、构成综合运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并将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地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能进行构成创作与创新,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了解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及形式美法则,能将构成创新运用于实践。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对比与调和的方法,能通过色彩搭配表达情感并运用于实践。

3.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半立体构成的方式,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构建空间造型。

4.具备创新、审美、安全、环保的理念,具有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版权意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是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鉴于实践过程的重要性,考核以实行随堂考核,平时实践表现、课堂训 练为主,基于过程的期末考试为辅的形式。每阶段的一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最终的实践项目作业作为期末考试。 具体
比例如下:学期成绩为平时实训作业成绩(60%)加期末考试成绩(40%)o
最终教学成果一展示的形式在展厅展出,在组织学生互评的基础上由教研室组织3—5名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组 成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
评分标准: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逐步完善建设课程慕课及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和学习各种优秀作品。
(3)开放教学场所,如摄影棚、机房等实训场所方便学生拍摄学习。
.3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 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 则和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形与色构成调和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掌握平面构成、色 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 构成形式。引导学生将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的观念、方法运用到摄影摄像的实践中,提高审美、创新及动手能力 ,启迪创意设计灵感,为创作完成构思和表现提供有效的观察、表现手段。
评是促进学生练习的主要形式。
(2)课程评分体系,除了专业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外,加入学生互评。
作业的最终以教学成果展示的形式在展厅或校外展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校外交流。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根据艺术设计教学的即兴、变化、生成和跳跃等特点,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质性评价方式, 建立学生艺术成长夹,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
3
艺术成长夹的内容: 1、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表明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努力的程度); 2、学生的系列作品(其中不仅收藏学生已经完成的、自认为满意或成功的作品,也收藏草图及不 成功的作品,表明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广度); 3、学生的自我反思(包括学生对自己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自己的进步等); 4、他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同伴、家长等的评价); 5、各种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搜到的资料等。 艺术成长记录夹是一种学生自我收集、自我记录、自我反思和评价的方式。
1-1 形态构成与造型要素
1-3
1-2 形态的知觉与2-1 构形 2-2 逻辑构成 2-3 视平衡构成
目标要求 掌握形态、形态构成、形态要素等基本概念 与内涵。掌握造型要素的基本性质;点、线、 面、体的平面造型规律;掌握平面造型领域 中视觉认知的一般规律。
掌握几何形的基本性质,掌握简化构形与系 列化构形的造型规律,培养基本的构形能力 培养抽象造型能力,培养科学的、开放性的 思维方法
课时:30
2-4 抽象构成
联想构成 空间构成
3-1 课时:26
3-1 肌理构成 技法开拓
掌握肌理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方法,掌握技法 开拓的思路与方法
第五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平面构成》课程是在教学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立足于对平面造型可能性的探索,而完全 不考虑造型的功能等因素.旨在讨论、研究平面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训练。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必须 促进学生的素描、色彩、等方面的能力和基本设计能力的发展。本课程来自职业岗 位和工作过程,是一 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介绍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介绍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2)能独立进行构成的骨骼、构成方法的能力;(3)具备色彩基本常识能力;(4)具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能力;(5)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设计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构成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实践中。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2. 培养创意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新设计;3. 提高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风格的设计作品;4. 培养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构成元素的制作和组合;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构成基础理论、形态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实际案例分析等。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2. 学习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能够独立完成形态构成的制作和组合;3. 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配色方法,能够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4. 学习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空间构成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5.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6.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中,提高设计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加强师生互动。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期末考试采用实际设计项目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实际设计项目,包括方案设计和制作。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

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

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

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

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色彩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3.掌握色彩构成的分类;4.掌握色彩构成的物理原理.生理学原理和心理效应,色彩的混合效果;5.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构思方法与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基本色彩辨识能力;2.具有综合性的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3.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4.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6.拥有较好的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平面构成审美能力;三、参考学时56学时。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课程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能力培养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点评,共同进步。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构成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变化规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知识的目标。

(二)评价方法本课程评价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表现和实训成绩,总结性评价为期末考核评价。

成绩的给定方式主要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形式。

园林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园林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参考格式《园林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园林构成基础》是园林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理论教学课程。

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 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审美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根据当前建设市场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课程建设,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当前建设市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合作”的教育新理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建设,展开了“教学做”的体化教学,学生为中心,对《园林构成基础》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讲练结合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以设计案例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对经典设计作品的赏析,掌握基础的构成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构图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设计鉴赏能力的实际,形成了能力本位、模块教学、融“感受、欣赏、创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并运用到园林设计中。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构成原理2)掌握在平面、色彩、立体设计中,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一个正确的设计习惯。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路。

3)培养学生通过形式美的法则设计与看待每一样作品。

3、素质要求1)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设计构成的规律和特点2)对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学习情境一三大构成概述教学要求:熟悉三大构成的概念,掌握三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内容:1.三大构成的概念2.学习三大构成的目的和意义3.构成的形式美法则4.构成案例分析教学重点:三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2学习情境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教学要求:了解平面构成,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设计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概念和特点2.点的构成设计3.线的构成设计4.面的构成设计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构成设计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8学习情境三平面构成的形式教学要求:理解什么是秩序构成,掌握什么是非秩序构成,在实训中掌握构成形式教学内容:1.秩序构成的含义和特征重复渐变特异对比2.非秩序构成的含义和特征空间分割重组肌理构成3.实训20*20cm密集构成特异构成肌理构成对比构成发射构成教学重点:构成的形式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18学习情境四色彩构成的概述教学要求:熟悉色彩的成因,掌握色彩视觉生理特征,学习色彩的分类,然后调研方案策划,实施,总结教学内容:1.色彩的成因2.色彩的心理特征3. 色彩的分类4,色彩的纯度练习5.色彩的明度对比教学重点:色彩的纯度与明度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18学习情境五色彩混合教学要求:掌握概念特征,掌握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成设计教学内容:1.原色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性混合2. 用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成设计教学重点:空间混合的色彩配置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3)视频演示教学法(4)讲授教学法(5)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6学习情境六色彩特性与情感教学要求:了解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掌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能用抽象的色块表示以下色彩感情教学内容:1.色彩对比2.色彩调和3.色彩调和与色彩对比在艺术设计中的现实作用4.色彩的情感与心理5.色彩与文化6.国际流行色7.主题性色彩设计教学重点:教学方法::(1)案例式教学法(2)任务式教学法(2)讲授教学法(4)讨论教学法学时分配:14学习情境七立体构成概述与表现教学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特点以及构成要素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的概念2 构成要素形状色彩肌理空间材料3线立体构成表现4 面立体构成表现5 块立体构成表现实训:使用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做构成设计练习。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作者:————————————————————————————————日期: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已修改.doc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已修改.doc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课程代码:350004适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学时:64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全文)(一)2024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全文)(一)2024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全文)(一)引言概述:色彩构成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和色彩运用等方面。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色彩构图和色彩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中详细论述色彩构成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正文:1.色彩基本理论- 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掌握调和色、冷暖色和互补色等基本色彩关系- 理解光的色散和颜料的吸光特性对色彩呈现的影响2.色彩的构图与表现- 学习掌握色彩的组织原则,如色彩对比、平衡和重复等- 培养感知色彩的能力,掌握使用色彩元素来表现物体和情感- 运用色彩搭配的原则,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3.色彩运用的技巧- 掌握色彩混合和调和的方法,控制色彩饱和度和明度- 熟悉色彩在不同媒介中的特性,如水彩、油画和数码绘画- 学会使用色彩构建空间感和光影效果,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4.色彩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了解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对色彩的意义和象征- 追溯色彩在艺术中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如印象派和立体派- 探索当代艺术中色彩表达的新趋势和创新5.色彩构成的实践应用- 开展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的训练课程和实验活动- 设计色彩构成的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和实践性的艺术作品- 组织色彩构成的比赛和展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竞争意识总结:通过色彩构成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搭配原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和表达。

此外,通过对色彩文化与历史背景的了解,学生将培养跨文化交流和艺术批判能力。

色彩构成课程的实施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构成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

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课程标准是指对于某一学科、某一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内容、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等的规定。

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课程标准的框架,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规范。

首先,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包括了目标和要求。

目标和要求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它们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目标是指教育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包括了知识、能力、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而要求则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具体规定,它是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

目标和要求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学科特点、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它们是课程标准的基础和出发点。

其次,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还包括了内容和体系。

内容是指教育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

而体系则是对于内容的组织和结构,它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和层次性。

内容和体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它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和实施路径。

另外,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还包括了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

教学大纲是对于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它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而评价标准则是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它是对于目标和要求的具体化和量化。

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它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和检验依据。

最后,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还包括了教材和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它是对于内容和要求的具体呈现和实现。

教学资源则是对于教学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它包括了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资源。

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它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和支持条件。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课程标识课程代码:67010004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职业技能基础课开课学期:第2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56课时。

其中理论学时:20课时;实践学时:36课时。

1.2课程定位《平面构成》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平面构成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它也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内容,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和分析报告的写作等。

也正因为在教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56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

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基础。

课程内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

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必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贯穿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原理的过程中,内容循序渐进,学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不断循环,使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不断提升。
(3)有关专业本身发展的历史、本课程知识的延伸以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对其它课程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作为辅助阅读内容体现在教材中。
(4)预测学生完成实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讲义或教材中必须予以特别强调,说明道理以及注意事项。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考核中,进行了相关考试改革。
(1)传统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时大量采用传统教学,本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易懂,制作(PPT)电子教案的作用不大。
2、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
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2)样画教学
构成基础是艺术类学生最基础的训练,大多是构成方法与规律,具有一定的程式性。所以用样画教学,学生一看就明白。并且这类作品全部要求学生手绘,如果在电脑上操作,反而不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更无法培养学生认知色彩、驾驭色彩的能力。
(3)网络、光盘等辅助教学手段
分利用网络、光盘上的公共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此类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也很少,并且多上各地学生自行上传,本身就没有正确性和权威性。
(5)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项目1平面构成
(1)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项目的流程分析与设计,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以及各种骨骼布局;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绘图工具的使用,学习重复、渐变、特异、发射、密集等构成方法;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种构成作品。
3、教学建议
(1)教学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
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课堂上可以采用“四阶段教学法”:
第1个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
第2个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第3个阶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
第4个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2)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拓展训练法。建议学生3-5人一组为学习团队,通过模仿训练掌握网页制作的技巧,建议开展拓展实践训练
项目2色彩构成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进行色彩常识的学习;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轮的制作,以了解色彩的属性;学生掌握色彩的相关知识;
(3)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色彩进行简单的认知练习;在此基础上掌握色彩调和的基础知识;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色实习,感知色彩的调配方法,熟悉色彩的习性;
(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构成制作,完成色彩的明度、纯度、色度对比;
(2)能独立进行构成的骨骼、构成方法的能力;
(3)具备色彩基本常识能力;
(4)具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能力;
(5)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4、社会能力
(1)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用于创新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具有质量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2)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
(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
(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
(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
(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
(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暖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
(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计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学习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计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平面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2、专业能力
(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
(6)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完成相似色、同类色、对比色、互补色的对比作品;
(7)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冷暖、面积、软硬、轻重、远近等对比;
(8)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建议
(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在讲义或教材的编写体例上要首先突出项目实施的方法和步骤,给出构成设计的完整步骤。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 作者:
———————————————————————————————— 日期: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学 时:7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 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期末实做考试,根据学习过的实做内容,进行变化和组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并实施。目的是考核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成绩占总评价成绩的70%。
4、评价建议
本着这门课程的实操性强,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两个部分:职业素养考核、技能考核,遵循“73”的考核方式:
(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30%)、考试成绩(70%)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70%。这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30%)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