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七单元 导学案、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习题及答案第一单元:两个文明的对话课文练1. 什么是“两个文明的对话”?- 答案:两个文明的对话指的是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之间的文明交流和互动。
2. 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是怎样进行文明交流的?- 答案: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通过丝绸之路进行文明交流,互相传递商品和文化。
3. 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丝绸之路是由中国的汉朝皇帝开辟的,目的是通过陆路和海路连接不同国家,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
提高练1.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和埃及的文明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和埃及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对两国的文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除了丝绸之路,古代中国还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路线?- 答案:除了丝绸之路,古代中国还有辽河、黄河和长江等重要的交通路线。
3. 丝绸之路上有哪些著名的交易点?- 答案:丝绸之路上有敦煌、河西走廊、巴尔喀什湖等著名的交易点。
第二单元:中华古代科技课文练1. 什么是“中华古代科技”?- 答案:中华古代科技指的是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
2. 古代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 答案:古代中国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要的科技成就。
3. 造纸术的发明对古代中国有何影响?- 答案:造纸术的发明使古代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明的进步。
提高练1. 古代中国的火药是如何发明的?- 答案:古代中国的火药是通过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制成的,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而发明的。
2. 古代中国的指南针是如何应用于航海中的?- 答案:古代中国的指南针通过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帮助航海者确定航向,从而在航海中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3. 印刷术的发明对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播有何影响?- 答案:印刷术的发明使古代中国的书籍和文化更加便捷地传播到各地,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第三单元:希腊罗马文明课文练1. 什么是“希腊罗马文明”?- 答案:希腊罗马文明指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和文明,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学习探索】.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
那么,青岛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二十一条”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2.教材上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3.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是()A.取消二十一条B.反对在“和议”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4.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董必武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会议重申中共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请简述此次会议情况。
(2)材料二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什么纲领?【资料下载】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
噩耗传来,黯天无色。
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
【教育专用】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七单元知识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六、七单元复习课1、 知道第六、七单元知识网络。
2、 能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及发展特点。
3、 能概括科技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简表。
【第六单元知识网络】附件:古代、近代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知识网络】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 .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 .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 .资金少,规模小2.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A .李鸿章B .詹天佑C .张謇D .左宗棠3.被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的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B .辛亥革命C .第一次世界大战D .十月革命 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重工业为主B. 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C. 比较落后D. 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5.下面哪一剧照反映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6.右图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的剧照。
该影片是( )A.《歌女红牡丹》B.《渔光曲》C.《定军山》D.《难夫难妻》7.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剪掉辫子与清廷彻底决裂的第一人。
他是()A.孙中山 B.魏源 C.林则徐 D.严复8.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
当时上海的报纸是()A.《民报》 B.《中外纪闻》C.《申报》D.《时务报》9.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A.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D.新中国成立10.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11.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第1课鸦片战争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导学目标知识点: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2.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观察、讨论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浏览本课,初略了解(二)基础知识检索、完形填空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鸦片输入的危害虎门销烟:时间;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爆发地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英《南京条约》时间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一)说一说1.本课文的梗概能否简单的说一下。
.2.完成以上基础知识填空。
(二)问题探究1.比较一下当时中英两国的情况,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它说明了什么?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谈一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什么意思?4.如何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这些都是为了纪念()A. 虎门销烟B. 中国的禁烟运动C. 鸦片战争D. 林则徐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禁绝鸦片B. 中英贸易受到威胁C. 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D. 虎门销烟使英国遭受重大损失3.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中国的线路是()A.珠江口—厦门—定海—天津B.珠江口—福州—定海—天津C.珠江口—厦门—福州—天津D.珠江口—福州—镇海—天津(二)多项选择1.《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A.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B.封建经济消亡C.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关于鸦片战争正确的表述是()A.清朝国势衰落始于道光年间B.清朝衰落时,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C.在当时,以英国的工业发展水平最高D.为了向中国输入鸦片,英国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3.在鸦片战争中,堪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关天培C.葛云飞D.邓世昌课后反思: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导学目标知识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第 1 课1. A2. D3. B4. D5.B6. (1)英国武器装备先进。
(2)当时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导致经济和军事相当落后,国力衰弱。
清政府腐败无能。
(3)落后就要挨打。
第 2 课1. D2. C3. B4.D5.A6. (1)邓世昌(2)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壮烈牺牲(3)北洋舰队(4)爱国主义思想第 3 课1. A2.C3. D4.B5.C6. 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反抗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虎门销烟意义。
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
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及意义。
第五课1. C2.D3.D4.A5.B6、(1)慈禧太后、荣禄、袁世凯等统治阶级。
(2)因为戊戌变法失败了。
(3)表达了谭嗣同痛恨当时的社会,但又无能为力的愤痛心情。
课文中引用了他的一句名言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应该学习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戊戌变法(5)袁世凯光绪皇帝(6)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答题,观点没有对与错。
无论是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都是正确答案。
参考:第一种答案:和梁启超一起逃走。
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维新派势力十分弱小,在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应该选择逃走,留下维新的种子,以后再图维新大业。
挽救民族危亡,图谋人民自由幸福的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应该在危难之时保存自己,以便将来继续奋斗。
第二种:留下,为新事业的成功而牺牲,这次变法临近失败,谭嗣同十分痛心,为了昭示后人,为以后的变法能够成功(即谭嗣同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甘为变法流血牺牲。
表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维新事业的赤胆忠心,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六课1、c;2、c;3、b ;4、d;5、b6、中国同盟会;见教材38面倒数一、二段;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1912年由孙中山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辛亥革命,见教材43面。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一、大秦王朝1. 大秦帝国的建立大秦帝国是中国古代称呼西方的一个国家,主要存在于秦汉以来,主要是引起汉唐时期中国统一政权针对西域地区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一族和国家。
2. 大秦帝国的疆域大秦帝国的疆域辽阔,包括汉唐帝国时期西域地区的大部分领土,以及东欧、巴尔干、南欧等多个国家的土地,与汉唐的政治、经济有所紐带。
3. 大秦帝国的文化特点大秦帝国处于汉唐帝国东部的西域地区,文化受到了东方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发展了以哲学、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体系。
4. 大秦帝国的经济大秦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社会分工发展比较明显。
同时,大秦帝国还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国家,也受到了农业和商业之间矛盾的困扰。
5. 大秦帝国的社会制度大秦帝国的社会制度以人为本,但也有严格的阶级划分。
皇室、贵族、官僚、士兵、奴隶等阶级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6. 大秦帝国的历史影响大秦帝国的历史影响较大,对世界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值得后人借鉴和研究。
二、汉武大帝1. 汉武大帝的生平汉武大帝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皇帝,其生平事迹为后人津津乐道。
在位期间,汉武大帝实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汉武大帝的改革措施汉武大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取消分封制度、推行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官制、加强军事力量等,为后来的统一大一统等埋下了伏笔。
3. 汉武大帝的文化影响汉武大帝推动了汉字文字之规范化,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容,开创了古代教育的新局面。
同时,他也推动了自对于联系西欧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4. 汉武大帝的外交政策汉武大帝的外交政策以铁与血为主,对邻国实行民族融合的策略,实施文化渗透,大力推动文化交流,为中西交流壮大了基础。
5. 汉武大帝的历史评价汉武大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一位帝王,他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对历史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在治国理政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争议。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3课 《思想与文学艺术》导学案 新授

第23课思想与文化艺术【学习目标】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美术家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温故互查】:22课主要知识点【设问导读】1.魏源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之一。
他编著的《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及风土人情的著作。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其“师夷长技”的思想,对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海国图志》还传到日本,对日本的维新变革思想有很大影响。
3.严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从1894年起他先后翻译了11部西方名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书中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4.徐悲鸿是民国画坛的杰出代表,擅长油画和中国画,尤精素描,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5.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亡之秋,聂耳投身于人民的革命斗争事业。
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
6.冼星海是近代著名的作曲家。
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四部大合唱。
其中《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很快传遍全国,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斗志。
【自学检测】1.近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D.康有为2.严复翻译的著作是()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①《义勇军进行曲》②《国际歌》③《黄河大合唱》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扉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5.《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宣传了同样的主题,此主题的核心是()A.歌颂祖国山河 B.宣传抗日救亡 C.追求革命理想 D.反对黑暗统治【巩固训练】1.说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产生的影响?2.欣赏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代表作品,并谈谈你的感受?【思维拓展】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八年历史上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导学案

桓仁东山中学历史导学案2013版版桓仁东山中学历史导学案2013版八年历史上第 7课维新变法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严复及其思想主张。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以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公车上书(时间:年春)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主要人物:、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百日维新(1)时间:年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到9月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3、变法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4、变法结果:由于变法触动了的利益。
9月,发动政变①被囚禁②、逃往国外③等六人被杀。
二、展示探究教学反思:四、巩固训练1.导致1895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北京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2.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A.推动政治改革 B.挽救民族危亡C.促进思想启蒙 D.发展社会经济3.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列观点中最准确的是()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4.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6.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维护封建统制C.发展资本主义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7.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维新派反对清政府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8.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9.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10.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随堂练习,有答案)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
2.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和《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1 / 3(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2 / 3④“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 ,班列六部之前4.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目标检测(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发展到( ) A.济南 B.上海 C.京津地区 D.南京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A.允许外国公使驻北京B.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C.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4.下列侵略者,两次进入北京烧杀抢掠的是()A.英、法B.俄、德C.俄、日D.美、意5.率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英国海军司令是A.戈登B.克林德C.义律D.西摩尔6.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都建立了革命政权B.都明确提出忘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7.近代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古代的中国历史第一课文明的源泉-黄河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我们将研究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着重介绍中国文明发展的源头——黄河。
我们将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对古代中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明确黄河的重要性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至关重要。
第二课文明的瑰宝-夏商周三代本课程将聚焦夏商周三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将深入研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第三课文明的巅峰-秦汉本单元的第三课中,我们将研究秦汉两个朝代,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我们将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的改革,以及汉朝的繁荣和创新。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四课文明的交汇-三国两晋南北朝本课将介绍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原地区不再统一,而是分裂成多个王朝和政权。
我们将研究这些王朝的兴衰、政治和文化的变化,探索这一时期的历史成因和影响。
第五课文明的启蒙-隋唐在第五课中,我们将研究隋唐时期的历史。
这段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代,被称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启蒙时期。
我们将了解隋朝的统一和变革,以及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第六课文明的辉煌-宋元明清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中,我们将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
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
我们将了解宋朝的文化繁荣、元朝的统一和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收官之作。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的大纲,主要介绍了六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一、导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
本导学案将带领大家回顾八年级历史的重要知识点,深入了解历史的背景和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古代文明1.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氏族联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压迫等不同阶段。
象形文字、农耕、青铜器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
2.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位于非洲大陆,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
古埃及人建造了庞大的金字塔和建筑群,开展了灌溉农业,并相信死后有来世。
法老、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是埃及文明的重要标志。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南亚次大陆,发展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
城市的规划和排水系统显示了古印度人的先进技术。
此外,古印度人还创造了梵文和印度教。
三、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
希腊城邦的建立、奥运会、希腊神话和哲学思想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古罗马古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宏大的政治实体之一。
罗马法、基督教和古罗马建筑等都对今天的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1. 中世纪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历史时期,被认为是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封建主义、宗教统治和骑士精神的兴起。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
它标志着人们对古代文化的重新关注,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对艺术、科学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近代历史1. 大航海时代15世纪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各国探险家进行海上航行和发现大陆的时期。
葡萄牙的达·伽马、西班牙的哥伦布和英国的劳合·达尔·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
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一次工业和技术变革。
蒸汽机、纺纱机和轧钢机的发明使工厂制造业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导学案参考答案说明:1、教学参考只提供课堂导学和基础达标的参考,其中“课堂导学”只提供部分课时的思路,课本较明显部分要麻烦教师们备课时补充。
2、请教师们在使用本导学案之前要认真进行第二次备课,在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补充的同时完善重难点、讲课思路、板书设计和小结。
3、有疑问请加入“历史替龙”QQ群(414267064)发问求解。
第1课鸦片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使英国通过鸦片打开中国市场的阴谋破灭。
不对。
因为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
2.略。
林则徐为什么能说动道光皇帝禁烟:因为林则徐把鸦片的危害与清政府的统治联系在一起。
3、表现是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封建社会后期。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略)4、我们说《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这里的“丧权”指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从条约内容是看出包括了贸易、关税、领土主权。
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DCBACBABD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堂导学提示1、略。
2、略。
3、因为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不同在失败原因是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BDBCCDC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堂导学提示1、英国、俄国都采用通过代理人(阿古柏)的方式进行侵略;俄国还直接占领我国领土。
2、“为什么能收复新疆”是指原因。
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DCCBB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导学案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BDADCAB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1、义和团是什么性质的运动?(略)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配套K1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第16课血肉筑长城【课程导入】平型关战役中的115师指挥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
那么,你能说说抗战爆发后取得的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共七大会场.“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一下上面的问题吧。
【知识网络】【学习探索】.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概况意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请根据你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讲讲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英勇抵抗日军的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这是陈毅在七大闭幕时写的一首诗。
你能说说诗中的含义吗?.曾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最后却于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
你能说说日本投降的原因吗?【自我测评】一、选择题.指挥百团大战的是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A.香港B.澳门c.台湾D.东北二、连线题37年9月平型关大捷45年4月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45年8月中共七大召开45年9月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38年春百团大战三、材料解析题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
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1、教学目标掌握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修建;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魏源和严复的思想。
2、填充《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懂得:中国近代科技成熟的取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中国近代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重点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集体备课内容导入1、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导入框”导入新课。
1、自主学习京张铁路时间:年到年总工程师:设计特色: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路轨。
历史地位:这是中国人民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条铁路。
2、20世纪年代,国著名的化学家,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
他还撰写一书,把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制碱业的垄断。
后来他探索出新的制碱工艺,比欧洲制碱法降低成本。
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3、阅读课文,填写表格:思想家生活年代著作思想主张魏源严复个案补充阅读教材内容,作好标记,清除障碍。
梳理本课知识点,小组代表展示。
质疑问难:(1)合作探究詹天佑在建闵张铁路时做了怎样的技术处理?它的修成有何意义?(2)魏源为了“师夷人技以制夷”的目的主张应该怎么做?(3)概括四位文化名人取得成熟的共同原因。
拓展提升】从严复“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着手,谈谈当前改革的必要性。
个案补充自学梳理小组展示梳理、交流、解读本课知识点。
1、当堂达标鸦片战争前后,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的思想家有()①关天培②魏源③龚自珍④严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④2、严复翻译的著作是()A、《海图国志》B、《四洲志》C、《天演论》D、《三国志》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制外夷者,必先恶夷情始”。
材料二:“师夷长技以制夷”。
(1)上述材料摘自何书?作者是谁?(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4)作者这部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个案补充板书设计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中国近代科技思想成就简表》人物科技成熟及思想文化历史地位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是学生认识到四位任务崇高的爱国思想、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到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顽强拼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华夏古国与周文化导学目标- 了解华夏古国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掌握周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思考周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课时安排课时一- 研究历史上的华夏古国- 了解华夏古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 分析华夏古国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课时二- 探究周文化的起源和特点- 理解周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思考周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课时三- 总结华夏古国和周文化的关系- 分析周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周文化的精髓第二单元两河流域文明导学目标-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思考两河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课时安排课时一- 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两河文明的主要特点和独特之处- 思考两河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课时二-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掌握两河文明在科学、农业等方面的成就- 思考两河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课时三- 总结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及其地位- 分析两河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两河文明的精神第三单元祖国的领土与疆域导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领土变迁与疆域扩张- 掌握中国古代的边疆防线和守卫制度- 思考中国古代领土与疆域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启示课时安排课时一- 研究中国古代的领土变迁与疆域扩张- 了解中国古代边疆防线的建设和守卫制度- 分析中国古代疆域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课时二- 探究中国古代的边疆民族和交往- 理解边疆民族与中原文明的互动关系- 思考中国古代领土与疆域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启示课时三- 总结中国古代的领土与疆域发展- 分析中国古代领土与疆域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启示- 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导学目标- 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掌握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制- 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课时安排课时一- 研究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制- 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课时二- 探究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和礼制仪式- 理解封建等级和礼制仪式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作用- 思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课时三- 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 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思考如何发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精华。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赛课导学案_1

斗争对象是谁?学生答: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最初为了反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出示图片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 2、义和团兴起的背景 教师出示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个揭帖宣传了那些主张?怎样评价这些主张?学生答:背景: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3、口号:(出示图片) 学生答:扶清灭洋扶清——这反映了义和团是爱国性(进步性),但是也说明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落后性)。
灭洋——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统统排斥(落后性);鲜明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进步性)。
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剿灭——招抚 展示交流二、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权益,列强便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6月2、国家:英、美、饿、日、法、德、意、奥(出示图片,)3领导者: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出示图片)4、目的:直接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5、路线:大沽——天津——北京(出示图片,八国联军入侵路线图) 6、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犯下了那些罪行? 学生答: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出示图片)出示材料“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使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统帅 瓦德西 体会: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第一单元古代史第一课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转型课前导学- 了解人类文明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探索人类从迁徙到定居的转变过程。
- 理解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和作用。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定义与发展1. 人类文明的概念及重要特征。
2. 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和主要代表。
3. 探索早期人类生活的特点和困境。
第二部分从迁徙到定居1. 迁徙与定居的原因和意义。
2. 人类迁徙的路线和方式。
3. 定居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部分石器时代的特征与作用1. 石器时代的定义和分期。
2. 不同时期的石器工具和用途。
3. 石器时代的影响和意义。
课后反思- 总结人类文明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分析迁徙和定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思考石器时代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单元现代史第一课工业革命与世界变革课前导学- 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探索工业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 了解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 工业革命的定义和重要特征。
2. 工业革命对农业、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影响。
3.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部分工业社会的特点与演变1. 工业社会的定义和主要特点。
2. 工业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 工业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第三部分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1. 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2. 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的重要性。
3. 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的影响和差异。
课后反思- 总结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理解工业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 探讨工业革命的关键发明和发展地区。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史第一课辛亥革命与中国改革开放课前导学-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
- 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因与影响。
- 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和发展路线。
课堂研究第一部分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1. 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推动力。
2.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改变和挑战。
023年同步导学案课时练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

导学案第一部分:导入新课一、引入话题历史是我们了解世界、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渠道,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程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一起来探索古代历史的精彩世界吧。
二、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意识,提高历史素养。
第二部分:讲授新知一、梳理历史脉络1. 我国古代史的起源古代史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根源,通过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
2. 三代王朝的政治变革在政治制度方面,夏朝奠定了基本制度,商朝实行了世袭制,周朝推行了分封制,这些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文化的繁荣除了政治制度,我们还将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包括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以及书法、音乐、舞蹈等文化形态的形成。
4. 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历史上,不同民族的融合交融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将与学生共同探索这些历史事件对古代社会的意义。
第三部分:知识拓展一、历史观点争议历史学是一门具有争议性的学科,不同的历史观点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历史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历史知识扩展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教科书上的知识,还应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方式扩展历史知识,培养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
第四部分: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掌握了历史知识,企盼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拓展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第五部分:历史观点的争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历史学者对于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解释和评价产生分歧。
在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过程中,有些历史学者认为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王朝的更替,而另一些历史学者则认为是由于自然灾害、外族侵袭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王朝的衰落。
这种历史观点的争议使得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绝对标准的解释并不一定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第七学习主题单元复习
学讲预案
一、知识整合
二、体验中考
1、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是在()
A.1906年B.1907年C.1908年D.1909年
2、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是()
A.《天演论》B.《四洲志》C.《海国图志》D、《三国志》
3、中国近代史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是现在的()
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南开大学D.同济大学
4、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约()
A.1000年B.1300年C.1500年D.200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
①冼星海②田汉③聂耳④郭沫若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6、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
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
7.在西方列强用枪炮敲开中国的大门时,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进步思想家,开始“睁眼看
世界”,魏源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属于魏源思想主张的是
A.实业救国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民族、民权、民生
8.《清史稿》记载:“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
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史料中“复”的第一部译著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9、结合所学知识,配对选择正确答案
(1)京张铁路() A、北京大学
(2)《义勇军进行曲》() B、詹天佑
(3)《制碱》() C、鲁迅
(4)《海国图志》() D、徐悲鸿
(5)《天演论》() E、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6)京师大学堂() F、师夷长技以制夷
(7)《黄河大合唱》() G、聂耳
(8)商务印书馆() H、冼星海
(9)《狂人日记》() I、严复
(10)《寓公移山》() J、侯德榜
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的历史,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材料二:“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
”“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摘自(明)张岱《石匮书》请回答:
(1)魏晋时期的政府官员主要来自哪个阶层?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有何优点?近代历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科举制度最终于哪一年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