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2021年重庆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213283);2021年重庆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213285)㊂作者简介:胡兴丽(1986-),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㊁交通系统控制与管理㊁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组织㊂基于OBE 理念的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胡兴丽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402247)
摘㊀要: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本文以 学生中心㊁产出导向㊁持续改进 为教学理念,反向设计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㊁教学方法㊁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与实践㊂课程目标支撑培养规格,教学内容结合现场实际,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为中心,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专业与思政评价相结合,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既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强调学生素质的培养,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地增加了学生学习意识,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㊂
关键词:OBE 理念;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B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09.085
0㊀引言
OBE 指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㊁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取得的学习成果,为满足本课程认证需求,同时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OBE 教育理念,按照 逆向设计,正向施工 的基本思路,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出发点,确定课程目标,对课程教与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最后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进行课程持续改进,保证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㊂
文献[2]~[4]以OBE 理念为主要指导思想,从教学目标㊁教学设计㊁教学方法㊁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文献[5]探讨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㊁人文素养培育实践的切入点和视角,实现了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文献[6][7]通过课程改革研究,培养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㊁创新能力㊁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㊂文献[8]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从课程相关思维能力㊁课程教学体系㊁教学方法㊁课程评价四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重构;本文在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认证背景下,结合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建设经验,基于OBE 教学理念,通过分析课程存在问题,对应人才培养规格,重构课程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进行了 岗课㊁赛课㊁课证㊁思政 融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程过程评价,进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通过改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㊂
1㊀课程实施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
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㊁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等多个专业开设的必修课㊂该课程主要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㊁行车调度员㊁车场调度员㊁站务员以及电动列车司机相关岗位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更注重在列车运行组织过程中的调度指挥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进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作业等复杂运营组织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在以往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1)课程遵循拟定的课程标准,按照设计的教案㊁教学日历实施教学过程,忽视 产出导向 这一目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3)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不够精准㊂
在此背景下,课程组团队成员以评估理念为指导,强化课程定位准确度,重新梳理课程目标,精准对标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资源条件,深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构建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目标合理性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及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支撑度㊂
2㊀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改革
2.1㊀基于OBE 理念的总体设计
OBE 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
向,对照专业核心技术能力以及素质要求,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种教育理念是关注毕业生 学到了什么 和 能做什么 ,而非仅是 教师教了什么 ㊂目前,部分本科专业进行了工程专业认证及师范专业认证,对于职

052㊃
业院校,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也正在进行专业认证,同时进行课程认证,课程对专业的支撑,课程目标达成支撑培养规格的达成,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因此,通过调研企业,了解企业相关岗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培养规格,根据专业培养规格制定相应课程教学目标,针对课程每个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按课程各个目标实施相应教学内容,最终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和教学成果评价,并持续改进㊂
2.1.1㊀科学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集中体现产出导向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精准对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内容及课程目标指标点,建立课程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联系,使课目标内容可教㊁可学㊁可评;课程目标所表述的知识㊁能力㊁素养等预期学习效果能够得到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和认同㊂
2.1.2㊀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㊂教学内容的设定是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深度分析,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模块;目前各模块内容对接了岗位职业标准,嵌入了企业规章制度㊁作业标准㊁安全规章㊁现场图片㊁现场操作视频㊁事故案例以及行车值班员技能竞赛等㊂同时,将企业岗位标准,企业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每一个教学项目内容中㊂
(2)教学内容联系生产实际情况㊂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先进技术发展情况,融入行业新技术,如互联互通㊁人脸识别㊁设备自检㊁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吸纳企业新规范,如企业的‘行车组织规则“‘安全与应急处理预案“等企业规章㊂为了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情况,学院定期将安排学生进行轨道相关企业进行跟岗实践,了解生产现场先进技术及岗位规范情况,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实践教学内容,利用学院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㊂
(3)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融合㊂本课程需要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车辆段行车组织㊁施工协调处理能力,能够组织开展控制台监视与操作㊁接发列车㊁施工行车组织等工作能力㊂通过梳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特点㊁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㊂(4)构建课程教学资源㊂为满足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课程团队教师对课程进行改革建设,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编写‘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教材及企业案例库,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车标准化作业实训手册“,课程组老师整合教学资源,注重信息化课程内容建设,截至目前本门课程现有精品微课视频资源30余个,非视频资源62个,包括PPT㊁视频㊁教学案例㊁测试题库㊁企业规章等,课程题库试题共计860余题,教学资源丰富㊂
2.1.3㊀有效实施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㊁车场调度员及行车调度员岗位以及1
+X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资格证书中的知识㊁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采用 项目驱动㊁理实一体化 教学,理论结合实训,以实训教学为主,同时融入技能竞赛知识点,以赛促学㊂采用任务驱动㊁情景模拟㊁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结合信息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采用课程线上签到法,提高学生到课率,课前课后答疑,进行线上测试,达到学生学习时效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㊂课程教学通过课前准备㊁课中教学㊁课后评价及课后拓展方式,对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进行评价,课程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网上学习情况㊁理论学习和实训技能等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我院实训室中行车作业设备完成多个标准作业,并进行设备操作项目进行考核,学生参与度高㊁参与效果好㊂
2.1.4㊀合理选取考核方式
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考评㊁实操考核㊁小组展示㊁线上学习评价等,结果性评价采取期末线上测试,主要通过对学生网上学习情况㊁理论学习和实训技能等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反馈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相应教学环节,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㊂
3 实践效果
本课程设置4个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㊁2含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课程目标3㊁4主要为过程性评价,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目标K达成度=(ðNI=1平时成绩/Nˑ权重+ðNI=1期末成绩/Nˑ权重+ðNI=1项目成绩/Nˑ权重))/目标值(ðI=1N平时成绩/Nˑ权重+ðI=1N 期末成绩/Nˑ权重+ðI=1N项目成绩/Nˑ权重))/目标值(N为班级学生数,每个目标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设定)
总目标达成度=目标1达成度ˑ权重+目标2达成度ˑ权重+
根据每个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占比,对2020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9个班级该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计算,得出课程目标1达成度为0.82,课程目标2达成度为0.82,课程目标3达成度为0.83,课程目标4达成度为0.84,课程目标总达成结果为0.83,课程目标达成度较好㊂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梳理㊁教学内容重构㊁教学方法改进㊁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使课程目标精准对标培养规格,课程目标达成度有所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升了课程对专业培养规格支撑度㊂
㊃152㊃
基金项目:202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高职教育测绘地理信息 专业+创业 复合型创新创业 金
课 建设研究 (甘教技函 2022 14号)成果;2021年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JGXM202007);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1年度 信息化3.0时代背景下 专创 融合 金课 建设研究 课题(GS [2021]GHB1766)阶段性研究成果㊂
作者简介:王倩(1985-),女,河北抚宁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测量“‘GNSS 定位测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㊂4㊀反思与改进
基于OBE 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改革建设,坚持以行业企业需求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设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对课程进行设计,反向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实施过程,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但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为能够真正达到优质课程标准还需进一步改进,以下是改进措施:(1)升级改造现有实训设备,体现行业企业新技术㊂(2)构建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教材建设,建设新形态教材㊂(3)加强校企合作深度,邀请企业专家全方位参与课程标准制定㊁课程建设和教学㊁课程评价等活动,完善外部评价机制㊂(4)注重课程过程性评价,梳理实训项目评分标准,建立对应课程目标考核的理论题库,完善内部评价机制㊂(5)定期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性及达成度评价,及时反馈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支撑度,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㊂
本文从课程教学目标㊁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秉持 学生中心㊁产出导向㊁持续改进 基本理念,实施课程教学改革,课程目标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㊁业务素质的
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㊂
参考文献
[1]赵延林,高红梅,孟丽岩,等.基于OBE 理念的结构力学课
程改革与实践[J ].山西建筑,2021,47(13):168-170.[2]张新春,汪玉林.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
革[J ].大学教育,2021,(1):72-75.
[3]田玉梅,寇素霞,张洪福,等.基于OBE 理念的结构力学线
上教学探索与实践[J ].山西建筑,2020,46(20):185-187.[4]王达诠,陈朝晖.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构力学课程混合
式教学设计[J ].高等建筑教育,2020,29(1):110-118.[5]陈卓,许羿.人文素养培育视角下的结构力学课程思政化
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19,77(9):300-301.
[6]乔朋,李悦,马乾瑛,等.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结构力学
课程教学的启示[J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5):74-79.[7]钮鹏,王晓初,何丽霞,等.以 结构设计竞赛 形式促进应
用型本科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 ].教育现代化,
2019,87(24):77-79.[8]齐欣,孟庆成,余志祥,等. 新工科 背景下结构力学课程
重构与探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169(5):
183-187.
[9]高雪琴,张惠,赵爱婷,等.基于OBE 理念的 旅游资源管
理 课程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34(1):125-127.
高职测绘地理信息 专业+创业 复合型
金课 建设研究
王㊀倩㊀刘㊀攀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㊀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作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㊂例如:数量少㊁内容滞后㊁同质化㊁重实践㊁轻思想㊁长期游离在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之外㊂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创新创业课程的 专业背景 ㊂该文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教育结合起来,在 互联网+ 背景下,从师资队伍㊁课程体系㊁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高职测绘地理信息 专创融合 的 金课 建设策略㊂
关键词:高职教育;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专创融合;金课
中图分类号:TB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09.086
0㊀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 互联网+教育 的浪潮已经深入到职业教育领域㊂2018年9月,‘国务院关于
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 双创 升级版的意见“,对推进 大众创业㊁万众创新 提出了更高要求㊂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㊁技能型人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㊃
252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