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 第5课《京调》教案 湘艺版

合集下载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京调》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京调》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京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京调》是一首具有浓郁北京风情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歌曲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富有特色。

歌曲的学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唱、节奏训练、京剧唱腔体验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京剧唱腔对于他们来说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京调》的喜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京调》的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2.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体验京剧唱腔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掌握,特别是京剧唱腔的部分。

2.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能够分析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

2.讲解法:教师讲解京剧音乐的特点和唱腔技巧。

3.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京剧表演等相关资料。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京剧表演。

3.乐谱:《京调》的乐谱。

4.教学道具:如京胡、京帽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京剧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京剧的音乐特点。

然后简要介绍《京调》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京调》的乐谱,为学生讲解旋律和节奏。

重点强调京剧唱腔的特点,如韵味、发音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模仿京剧唱腔。

教师分组进行练习,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演唱得更好。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京剧表演,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欣赏课《京调》教案

欣赏课《京调》教案

欣赏课《京调》教案第一篇:欣赏课《京调》教案《京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利用图片和影响资料,使学生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学生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国萃——京剧;认识并了解京剧中的几个行当、演奏乐器以及脸谱。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2、参与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体验京剧的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根据京剧曲牌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京调》。

(课件出示课题。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结合图片和影响资料,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三、听赏民乐合奏《京调》:(一)课件出示听赏。

要求:1、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音乐的韵味?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二)课件播放民乐合奏《京调》,学生听赏。

(三)听赏交流。

1、师: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的韵味?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自由说。

)师小结:京剧是以皮黄为主的全国性戏剧曲种之一,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我们刚才欣赏的乐曲《京调》是作曲家顾冠仁根据京剧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唱腔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一开始就能品出京剧《苏三起解》中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的味道,欢快、明了、京味十足。

大家想不想听听这段著名的唱段。

湘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听赏)京调》教学设计

湘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听赏)京调》教学设计

《京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一系列欣赏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2.欣赏《京调》,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功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3.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能准确区分两个不同的主题并记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一系列欣赏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难点:欣赏《京调》,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功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三.教材分析《京调》是一首民乐合奏曲,1960年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音调连缀而成。

乐曲情绪活泼,构思别具一格。

由乐队合奏的引子,运用京剧中胡琴过门的音调,从而造成京剧音乐的气氛。

接着出现第一部分主题的音调,这是由竹笛吹出的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模拟大家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中间部分先奏出过门的乐句,随后再由竹笛奏出第二主题,这个舒展的旋律与第一个活泼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

全曲的结构为:引子+A+B+A+B+A+结束句。

四.教学过程(一)我国的国粹——“京剧”1.聆听歌曲《中国话》。

2.歌曲当中为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我国的国粹是什么?3.介绍国粹,揭示课题《京调》。

(二)走进京调1.欣赏乐曲,回答问题。

2.学唱主题一与主题二。

3.再次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听赏全曲,记下主题出现的顺序,能够用音乐线条表现音乐。

5.曲式结构:引子+A+B+A+B+A+结束句。

(三)走进京剧1.辨听京剧的伴奏乐器。

2.京剧行当的划分(生、旦、净、丑)。

3.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4.京剧脸谱颜色与人物性格。

5.京剧的服饰。

(四)总结延伸,情感升华你还听过哪些有名的京剧选段?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在座的同学如果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上网搜集资料,深入了解,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献出一份力量,让我国的艺术瑰宝能世代流传,发扬光大!。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京调课件湘艺版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京调课件湘艺版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摇板
“西皮摇板”和“西皮散板”的唱法基本相同,两个板式的根本区别不 在于演唱而在于伴奏:“散板”是散拉散唱,“摇板”是紧拉慢唱(或 称紧打慢唱)。演唱是自由节奏,而伴奏西皮摇板则是1/4的节拍形式, 鼓和胡琴是“紧打紧拉”式的。 西皮摇板与散板的开唱锣鼓、过门不同,摇板在唱句之间也不用加锣。 伴奏主乐鼓板和京胡是紧打、紧拉形式的,1/4节拍的京胡和全体弦乐 器,他们的பைடு நூலகம்手要奏出与演唱同步的旋律,而拉弦乐右手的运弓、弹拨 乐器的弹点则要与板击的节奏同步,京剧器乐行内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说“摇板是伴奏上难度最大的板式”“是检验伴奏员水平能力的标尺”。 演唱是从容的自由节奏,唱腔的结构,上、下句落音与散板完全相同。 西皮散板和摇板一般不作为剧中的重点唱腔,但它们的用途广泛,可用 于平静状态下的一般叙述、对话,也可用于感情激动之时,可用于喜悦 欢乐情绪的表达,也可用于悲痛伤感情绪的表现。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流水板
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 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 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 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西皮 流水板的叙述性强,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散板
西皮散板是将“西皮原板”通过拆散手法发展出的一种板式,西皮散板 是自由节拍、无板无眼的唱腔结构,根据剧情的需要,演唱速度可快可 慢。一般用“凤点头”、“纽丝”、“撞金钟”锣鼓点开唱。在剧中一 般不作为重点唱段使用。
散板是用锣鼓接过门起唱的,上、下句的落音同原板一样:上句落2、3、 6,(嘎调可落5和高音1)下句落51。伴奏和演唱一样,都是自由节奏 的,属散拉、散唱形式。上、下句之间要加一锣,在小分句之间,“过 门”可有可无,不做硬性规定。要根据演唱者气囗停顿的大小,由琴师 来掌握用不用加过门。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听赏)京调》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听赏)京调》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听赏)京调》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的行当、脸谱、伴奏乐器、表现形式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一系列欣赏、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1、师: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是哪一种戏曲音乐?
2、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那京剧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和骄傲的地方呢?
今天就请跟随老师走进京剧。

二、教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收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资料。

并分组介绍。

1、京剧的行当起特点:
(1)学生汇报: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1、生行
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

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京调》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的一首曲目,本节课选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

歌曲以京剧音乐为素材,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的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尤其是对京剧的了解还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京调》,让学生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京调》,了解京剧的行当、唱腔等基本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京调》,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运用京剧的演唱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京剧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京剧表演视频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聆听:播放《京调》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特点。

3.学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京调》的歌词,讲解京剧的唱腔、行当等基本知识。

4.练习:学生跟唱《京调》,教师纠正发音、姿势等不当之处。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京剧音乐的特点。

6.展示:各组学生代表进行京剧演唱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7.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京剧的音乐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京剧音乐特点:•唱腔:XXX•行当:XXX•节奏:XXX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京调》的熟练程度。

2.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喜爱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京调》教案2

《京调》教案2

《京调》教案2教案目标:1. 了解京调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学习京调的基本表演技巧和演唱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京调的欣赏和赏析能力。

教学准备:1. 京调相关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2.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3. 乐器道具,如京胡、二胡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关于京调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表演形式。

二、学习京调的发展历史(10分钟)1. 介绍京调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简要概括京调在中国戏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时期京调的演出形式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京调的多样性和魅力。

三、了解京调的基本特点(15分钟)1. 分析京调的曲调特点,包括音域、音色和旋律形式等方面。

2. 解释京调的表演特点,例如舞台形象、服饰、化妆等。

3. 引导学生观察京调演员的表演方式和技巧,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

四、学习京调的基本表演技巧(20分钟)1. 分组展示京调的表演片段,要求学生理解并模仿京调演员的表演动作和语言。

2. 带领学生一起练习京调的基本表演技巧,如手势、步法、唱腔等。

3.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比赛,让他们运用学到的技巧进行实践。

五、学习京调的演唱方法(20分钟)1. 介绍京调的基本音乐结构,包括唱段、板式、高潮等部分。

2. 指导学生学习京调的唱腔技巧和演唱方法,如音准、气息控制等。

3. 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唱段合唱,鼓励他们在合作中提高演唱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欣赏和赏析京调作品(20分钟)1. 播放一段京调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谈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分析京调作品的音乐结构和表演特点,提醒学生留意细节和变化。

3. 互动讨论,分享各自对京调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培养学生对京调的艺术欣赏能力。

七、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馈: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对京调及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歌曲京调小学音乐教案

歌曲京调小学音乐教案

歌曲京调小学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歌曲京调小学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京调;2. 学习并演唱一首京调歌曲;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段京调音乐的录音或视频;2. 《京调歌曲》的歌谱;3. 音乐播放设备;4. 板书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段京调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京调的独特韵味。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京调音乐的第一印象。

探究:1. 介绍京调的概念和特点,如音域较小、音色独特、表达情感深沉等。

2. 听一段京调音乐,让学生观察、感受并描述其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京调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习:1. 分发《京调歌曲》的歌谱给学生,让他们先阅读歌词。

2. 播放京调歌曲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口头练习。

3. 分段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带领学生逐句学唱。

4. 练习歌曲的整体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巩固:1.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合唱。

2. 鼓励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尽量表达出京调音乐的特点和情感。

拓展:1. 邀请学生尝试用乐器伴奏京调歌曲,如使用钢琴、二胡等。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京调歌曲,可以改编现有的歌曲或自行创作歌词。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京调音乐的特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京调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对京调音乐特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2.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其他场合演唱京调歌曲,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注意事项:1.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小学音乐《京调》教案

小学音乐《京调》教案

小学音乐《京调》教案《京调》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京调》,感受京剧唱腔在器乐曲中的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我国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2、感受体验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并能准确区分两个不同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体验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准确区分两个不同的段落。

2、记忆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分辨京剧与歌曲。

老师放两段录音,你们听听哪个是京剧?(歌曲《唱脸谱》、京剧《苏三起解》。

)学生回答:第一首是京剧。

师:对了,第二首是具有京剧唱腔特点的歌曲,这是一个新的歌曲品种,叫京歌,像《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的故乡是北京》等都是这一类的歌曲。

这种京歌把京剧和歌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我们更容易接受京剧艺术。

你们知道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京剧是我国的戏曲艺术的一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已有两百多年的汗青了。

京剧有共同的音乐和扮演形式,施展阐发的内容非常丰富,不唯一施展阐发传统的故事如《铡美案》、《空城计》,也有施展阐发现代革命斗争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我们的京剧。

把它称为Peking“北京的歌剧”。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作曲家XXX先生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腔调西皮原板和流水板为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京调》。

二、欣赏乐曲1、初次聆听乐曲《京调》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为了进一步深入欣赏《京调》,让我们一起走进《京调》、认识《京调》、了解《京调》。

2、分段复听。

(1)聆听《京调》引子部分,描绘了什么情景?师: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音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

(2)聆听《京调》第一部分。

师:这是乐曲的第一个主题,它的板式是西皮原板,也叫“有板有眼”。

“板”是强拍,“眼”是弱拍,也就是四二拍。

如:我们一起打着拍子把第一部分主题音乐演唱一遍(强拍拍腿,弱拍点手心)。

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湖南文艺出版社湘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湖南文艺出版社湘教版

浏阳河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2)师示范一两句(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2.让我们再次欣赏。

(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四.小结哩哩哩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湖南文艺出版社湘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湖南文艺出版社湘教版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2)师示范一两句(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2.让我们再次欣赏。

(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四.小结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京调》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的一首曲目,它是一首具有浓郁北京风格的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景色,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北京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在学习《京调》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了解北京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等,以便能够演唱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文化背景,感受北京的风土人情。

2.学会演唱《京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京调》,培养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北京的文化背景,感受歌曲中的地域特色。

2.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文化背景,感受歌曲的地域特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音乐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北京的风土人情。

2.乐谱:《京调》的乐谱。

3.音响设备:播放音乐。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北京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京调》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地域特色。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5分钟)介绍一些北京的其他特色歌曲,如《前门情思大碗茶》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京的音乐文化。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京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京调》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的一首曲目,歌曲以京剧音乐为素材,展现了京剧的韵味。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特点,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的特点,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

2.能够熟练地演唱《京调》,体会歌曲的韵味。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京剧的演唱技巧,如念白、唱腔等。

2.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能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不同京剧唱段,让学生感受京剧音乐的特点。

2.讲解法: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演唱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唱京剧,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京剧音乐资料,如唱段、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歌曲的旋律、节奏等。

3.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京剧唱段,引导学生进入京剧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京调》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音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讲解京剧的演唱技巧,如念白、唱腔等,并让学生进行实地操练,尝试演唱京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京剧的演唱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京调》的节奏、旋律等特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京剧音乐。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京剧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京调》,并尝试分析其他京剧唱段的节奏、旋律等特点。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关键词:京剧、演唱技巧、音乐特点等。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京调》教案湘艺版

六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京调》教案湘艺版

教课目标:1、经过有名京剧选段的赏识,认识京剧的发展历史,懂得继承祖国悠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学习京剧的基础知识,要点认识京剧唱腔以及它们的不一样的音乐风格。

教课要点:学习京剧唱腔。

教课难点:掌握唱腔所表现的不一样情绪。

教具:多媒体音像设施、挂图。

教课过程:一、导入:运用直观法(在上课前十分钟里放一段京剧),请同学们辨识一下这是什么剧种?(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京调》。

你为何得出老师放录像的剧种是京剧的结论?你认识京剧吗?你知道京剧一些名家的名字吗?你知道京剧一些特别有影响的剧目吗?你会演唱几句京剧唱段吗?你知道京剧在世界戏剧表演领域的地位吗?假如你知道此中的一点,请你和大家沟通一下好吗?(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建了光芒绚烂的文化艺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京剧是民族文化的珍宝,在世界剧坛自成一家。

学习京剧,认识京剧,其意义不单是认识一个戏曲剧种,更在于加深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培育健康的审美情味。

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现存剧种三百多种。

京剧乃此中佼佼者。

京剧不单被炎黄后代称为“国粹”;也被愈来愈多的外国朋友所尊崇、所热爱。

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系统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系统之一。

)二、新课讲解:京剧是由文学、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联合在一同的综合艺术。

京剧音乐在全部艺术的构成部分中占重要的地位。

京剧唱腔是京剧音乐的中心,唱腔是表达和抒发人物的感情,揭露人物心里活动,显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京剧唱腔拥有旋律性强,优美抒怀,富于变化和对照而深受人们的喜欢。

请同学们注意:京剧唱腔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西皮腔——西部甘肃、陕西等地的秦腔流入湖北演化而成。

二黄腔——发源于南方。

(有人说湖北、有人说安徽、未有定论)。

两类不一样的声腔有着不一样的特点,反应在节奏上和所表现的情绪上。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赏识这两段唱腔,那就是经过两段唱腔的对照,你以为西皮腔的节奏和二黄腔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曲调所表现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二黄的旋律安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朴,合适于表现沉郁、庄严悲忿、激动的情绪。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湖南文艺出版社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使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2)师示范一两句(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能够作为小高潮的局部在哪里?应该怎样唱?(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接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2.让我们再次欣赏。

(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四.小结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刚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京调》课例教案[1]

《京调》课例教案[1]

《京调》课例教案
一、课型:戏曲音乐欣赏
二、执教:郝嵘
三、教材分析:
《京调》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1960年由,. 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调连缀而成。

乐曲情绪活泼,构思别具- -格。

由乐队合奏的引子,运用京剧中胡琴过门]的音调,从而造成京剧音乐的气氛。

接着出现第一部分主题的音调,这是由曲笛吹出的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模拟大家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中间部分先奏出过门的乐句,随后再由曲笛奏出第二主题,这个舒展的旋律与第一个活泼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

乐曲的最后,突然放慢速度,并由曲笛用散板的京剧唱腔结束全曲。

全曲的结构为:引子ABABA尾声。

四、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够准确演唱根
据主题编写的戏歌《京调》。

2、知识目标:(1)学习乐曲的曲式结构
(2)学习乐曲节奏、旋律、演奏等形式音乐要素
(3)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笛子”。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乐曲,激发热爱戏曲艺术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旋律”。

六、教学难点:准确地唱出乐曲的“主题旋律”。

七、教学拓展:欣赏、试唱经典京剧乐段《苏三起解》
八、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听赏)京调》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听赏)京调》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下册《(听赏)京调》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课题:《京调》
一、教材分析:本课聆听曲目《京调》是根据京剧音乐的典型音调编写而成的经典作品,歌曲为c大调,2/4拍。

通过听赏,学唱根据《京调》这首经典曲目的主题音乐填词而成的歌曲。

歌曲虽然短小精炼,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形式以及乐队伴奏形式等相关知识,都蕴含在歌词中,在富有浓郁京剧韵味中传递着京剧艺术文化。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六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为基本的音乐欣赏、描述以及表现的能力。

同时,音乐知识的学习,参与一定量的音乐实践活动,都为戏曲风格歌曲的学习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京剧是戏曲艺术的代表,但由于六年级学生并非是戏曲艺术的主要欣赏群体,因此在戏曲风格歌曲的教授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燃起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喜欢上京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模仿、演唱、律动等活动中,走进《京调》,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积极表现。

3.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知识与文化,学会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方式,积极参与学唱及合作表演,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京剧风格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知识,并能用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京调》。

难点:京剧拖腔处的处理,用身段来表现京剧的身步法和精气神。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表演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微课、钢琴、大锣、小锣、饶钹、板鼓、脸谱水袖。

《京调》教学设计及反思

《京调》教学设计及反思

《京调》教学设计及反思《京调》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功夫",知道京剧脸谱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能识别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各种活动.3,能学会虽《龙里格龙》这首京韵的歌曲.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来.教学准备:课件,京剧脸谱,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学生听赏《龙里格龙》伴奏音乐进入教室.2,用京剧腔调向学生问好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是用什么腔调向同学们问好啊生:京剧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距今已有近2__年的历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出示课题——走进京剧世界(课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京剧世界去了解这门独特的艺术,认识它,喜爱它.二,走近京剧师:上节课老师请同学们回家收集有关京剧资料,下面请各组同学将你们的成果作个展示.京剧的四大行当1,说一说师:京剧有哪些行当如何划分的生:京剧可根据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按人物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师作具体解释,并放相应的图片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生"一般指男性演员,他还可分为武生,小生,老生等.图片展示:老生,小生,武生(课件)"旦"一般指女性扮演者,年龄大的是老旦,年轻,俏皮的是花旦.图片展示;老旦,花旦,刀马旦(课件).介绍各个具体角色特征.说一下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观看片断《苏三起解》让学生说说是旦行中具体哪一行当(青衣)"净"就是俗称的大花脸,脸上画有脸谱的角色.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如: 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公,白脸的曹操(课件)"丑"角在也叫小三花脸,性格或是诙谐幽默,或是犴诈小人.2,赏一赏,辨一辨(课件)师:下面我们欣赏一段京剧,说说里面包含了哪几个行当并说出是各行当中具体哪个角色.播放影音文件《贵妃醉酒》生,旦,丑生:(略)3,演一演将同学分成生,旦,净,丑四组.京剧表演形式说一说赏一赏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京剧四大行当,这些内容丰富的角色,是通过京剧的基本功活灵活现呈现在舞台上的.同学们说说是哪四大基本功.生:四大功夫包含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是京剧的基本功.叫四功.说一说,学一学师:唱——就是演唱.听赏《苏三起解》体验:和老师学唱《苏三起解》中的前两句念——指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一样.欣赏《我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学一学小铁梅的念白部分——奶奶,您听我说做——是表演身段和表情的总称.如开门关门,跋山涉水,乘船骑马,缝衣刺绣以及人物的喜怒哀乐,都有是通过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来表现的.让学生自己刻画一个缝衣的动作.打——一种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欣赏《三岔口》老师念口诀,学生做一做我砍你挡,我刺你躲,我扫你跳2,赏一赏,说一说师:《三岔口》除了体现打这个基本功,还体现了哪种基本功还有之前我们欣赏的《我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包含了哪些基本功生:(略)3学一学演一演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演一演.学一学:请六个同学和老师一起走圆场.(《龙格里格龙》音乐)师:京剧艺术是一种取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把生活中的动作夸张,变化的艺术表演形式.每一个动作包含手,眼,身,法,步(做个亮相的动作),每个地方都让人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在台上的精彩表演都是台下用血泪换来的.师:请同学们和老师学习一段戏剧的基本手位.(《龙格里格龙》音乐)四,课后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功夫,下节课我们从脸谱和京剧伴奏乐器上认识京剧.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这门艺术作为自己的一份贡献.教学反思:对于本课我的定位是,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国粹京剧,愿意去更多的了解它,形成一种意识去发扬它.现在的学生对于戏曲都抱有一种不喜欢听,不愿意听,认为是一种老气横秋,不时尚的艺术,不了解它魅力,不知道它的艺术价值,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各种手段去激起同学们的兴趣与好奇心.首先心京剧腔调向同学们问好,引起学生的好玩心性,接着京剧小知识的学习当中,先让学生回家查资料,在课堂展示所查成果.每一个环节的学习过程都用不同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对四个行当生旦净丑的每个知识点进行稍微深入的介绍,并在介绍过程中加入影音资料,直接冲击感官.而在京剧的四种表演形式学习当中,让学生对京剧的四种表演形式作直接的体验,有模仿,有想象,有创造,各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将本课的带京韵性质的歌曲溶入到各个环节中,比如课前听这首歌曲进课堂,后面学习京剧演员走圆场体验,也是用这首曲子作背景,让学生熟悉旋律.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舞蹈强项,将各个环节溶入京剧表演,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这堂课的重难点是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课堂过程中在这点上略显欠缺,可能是由于公开课,学生过于注重课堂纪律,而掩饰了原本的活泼个性,也与老师本身激情不足有关,也提醒我在以后的课堂中更要提升教学业激情,带学生一起溶入课堂.《京调》教学设计及反思2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歌曲《小牧笛》;声乐练习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淳朴、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抒发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春)六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京调》教案湘艺版
课题内容:欣赏《京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版本: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六课第一课时《京调》
教学重点:学生会唱《京调》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京剧的主要乐器、脸谱及行当。

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乐器。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利用图片和影响资料,使学生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学生会唱《京调》的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2、参与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体验京剧的魅力。

一、导入
1、学生聆听《京调》
○1师:同学们,知道刚才这段音乐史我国哪一个剧种的音乐?
生:京剧(同学们不知道没有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音乐出自京剧)
○2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
骄傲的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京剧。

二、了解京剧
1、京剧的四大行当
播放课件:师:京剧根据任务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教师逐个介绍)
2、京剧的伴奏乐器
○1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京剧音乐,同学们能从中发现哪些乐器呢?(播放音频《京调》)生:自由回答。

○2师:恩,同学们都很不错。

京剧里的主要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笛子、单皮鼓。

(播放课件展示)
○3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
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们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播放音频)
在《京调》主题音乐中,请学生上台扮演戏迷。

○4师:请全班同学都来当当小戏迷,如果你听出了哪种乐器的声音,请模仿它演奏的样子。

○5师:再请同学们仔细听音乐,哪种乐器最先出现?能轻声哼出它的旋律吗?(播放音
频)生:笛子
○6师:请同学们继续听,哪个地方笛子又出来的?(是不是在敲锣后又出现了?
○7师:请同学们来跟琴来唱一唱
全班同学轻声哼唱《京调》主题音乐。

(播放音频)
3、京剧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1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生自由回答)
○2师:同学们都发现了他们的特点,很不错。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
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2)唱脸谱
○1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一听。

(学生轻声跟唱,并上台来演不同的脸谱性格形象)
○2师:表演的真棒,我仿佛在京剧大舞台看戏。

4.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听说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让我们来了解下。

(播放课件图片)
○2师: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在做什么动作?同学们举手告诉我。

生:自由回答
○3师:恩,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

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也就是京剧
中的“四大功夫”。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4师:请几位同学来模仿模仿他们的动作。

全班同学再次聆听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来模仿《京调》中的乐器演奏动作,模仿小戏迷等。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说说。

附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