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道化学题(大纲卷)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00mol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1C.欲配置 1.00L,1.00mol.L 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NaCl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考点】 54: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5C: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剖析】依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剖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依据溶液的配制来剖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响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 A、因 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 分子,故 A 错误;B、因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电子稳固构造,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mol,其电子总数为 8×6.02× 1023,故 B 正确;C、欲配置 1.00L,1.00mol。

L﹣1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 NaCl溶于适当水中,配成 1L 溶液,而不是溶于1L 的水中,故 C 错误;D、NaCl 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1molNaCl生成 0.5mol 氯气,能产生0.5mol× 22.4L/mol=11.2L 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 22.4L 氯气,故 D 错误;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习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此题的要点.2.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 种B.7 种C.8 种D.9 种【考点】 I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 53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其判断.【剖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能够依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立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立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依据先中心后外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个去取代氢原子.(4)关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依照先集中后分别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别去取代不一样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 个碳原子的: CH3CH2CH2CH2CH2Cl ; CH3CH2CH2CHClCH3;CH3CH2 CHClCH2CH3;主链有 4 个碳原子的: CH3CH( CH3)CH2 CH2 Cl;CH3CH(CH3)CHClCH3;CH3CCl (CH )CH;CH()CH;32CH32ClCH CH32CH3主链有 3 个碳原子的: CH2C(CH3)2CH2Cl;共有 8 种状况。

2011年全国理综化学部分(大纲版)解析版

2011年全国理综化学部分(大纲版)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 )A .④②③①B .③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酸性强弱;同温度、等浓度的以上四种溶液电离程度: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电离程度越大,c (H +)越大,溶液pH 越小,故答案选D 。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 .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答案】D【解析】A 选项说法正确,乙醇含有—OH ,醇羟基氢可被钠置换产生氢气,而在乙醚(C 2H 5—O —C 2H 5)中不含有羟基,不能产生氢气;B 选项正确,己烷是饱和烃,不与高锰酸钾反应,溶液只是分层,3-己烯是不饱和烃含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高锰酸钾褪色;C 正确,苯和溴苯都是无色油状不溶于水的液体,但是苯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溴苯密度大于水在下层;D 错误,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与新制银氨溶液共热,都能出现银镜,故无法区分。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 2和8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5%B .10%C .15%D .20% 【答案】C【解析】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由化学平衡计算的三阶段式有可知:反应消耗n (H 2)=2 mol ,n (N 2)=2/3 mol ,生成n (NH 3)=4/3 mol ,平衡时n (H 2)=6 mol ,n (N 2)=4/3 mol ,n (NH 3)=4/3 mol ,体积分数等于物质的量分数,则平衡时%15%100*)3/86/()3/4(N 2≈+=)(ϕ。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化学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化学

山东省2011年高考命题预测套卷之化学1.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 )A.陶瓷餐具B.石英钟表C.计算机芯片D.光导纤维2.某学生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药品变质的是( )A.NaNO3B.FeCl2C.Na2SO4D.AlCl3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4.工业上获得有关物质的方法或途径正确的是A.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获得漂白粉B.工业上,用SiO2+2C Si+2CO↑制得粗硅C.钠可把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溶液里还原出来D.将二氧化硫通入过氧化氢溶液,获得硫酸5.北京2008奥运会金牌直径为70mm,厚6mm。

三位同学猜想:甲认为金牌是由纯金制造;乙认为金牌是由金银合金制成;丙认为金牌是由黄铜(铜锌合金)。

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请你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丙猜想的正误 ( )A.硫酸铜溶液 B.盐酸C.稀硝酸D.硝酸银溶液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7.下列有关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说明稳定性:Fe(OH)2 < Fe(OH)3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X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3C.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Fe(OH)3+3HI=FeI3+3H2OD.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IB族8.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改变时,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NaOH与CO2B.Na2O2与CO2C.NaOH与AlCl3 D.Na与O29.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B.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C . 在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D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所给条件下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pH=0的溶液中:Fe 3+、Mg 2+、Cl —、SO 42—B.水电离出的c(H +)=1×10—10mol/L 的溶液中:K +、HCO 3—、Na +、S 2-C.使pH 试纸显深蓝色的溶液中:Cu 2+、Fe 3+、NO 3—、SO 42—D.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Mg 2+、SO 42—、NO 3—、Na +11.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具有耐高温等优异性能的新型陶瓷。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及答案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 1.00mol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制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 1.00L水中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④C6H6+HNO 3C6H5NO2+H2O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H+)B. K a(HF)C.D.5.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 (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 OH-=CO32-+H2O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7.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大纲全国卷)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word解析版(大纲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 -27S-32Cl-35.5Cr-52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细胞能产生某些独特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中才能产生,因此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一定发生了细胞分化。

未分化的细胞也能合成ATP和mRNA。

任何细胞都存在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因此,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化。

答案:C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解析:蔗糖溶液处理前的细胞放在蒸馏水中能吸收水分,因此,直到细胞中水分不再增加时,细胞液的浓度降低了。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B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

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C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意在考查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

2011年高考全国一卷化学试题

2011年高考全国一卷化学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00mol 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 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 .欲配置1.00L ,1.00mol .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 .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6种B .7种C . 8种D .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②CH 3CH 2OH CH 2=CH 2+H 2O③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C 6H 5NO 2+H 2OA .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 .c (H +)B .K 2(HF )C .)()(+H c F c -D . )()(HF c H c +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 2O 3+3H 2O=Fe (OH )2+2Ni (OH )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Fe (OH )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 )2+2OH --2e -=Ni 2O 3+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大纲版)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大纲版)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
(2011·全国卷I·13)某含铬(Cr2O72-)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
n mol FeO·Fe y Cr x 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 mol
B. 处理废水中Cr2O72-的物质的量为nx
mol
2
C.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 在FeO·Fe y Cr x O3中,3x=y
【思路点拨】Cr2O72-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二者作用后铁元素由+2价被氧化为+3价,铬元素由+6价被还原为+3价。

【精讲精析】选A。

由铁原子和铬原子守恒可知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
mol,A项错误,B项正确;
n(1+y) mol,处理废水中Cr2O72-的物质的量为nx
2
Cr2O72-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二者作用后铁元素由+2价被氧化为+3价,失电子总数为ny mol,铬元素由+6价被还原为+3价,得电子总数为3nx mol,再由得失电子数相等得3x=y,C、D项正确。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1 -。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二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二

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1.(2011全国II 卷13)某含铬Cr 2O 72-废水用硫亚铁铵[FeSO 4·(NH 4)2 SO 4·6H 2O ]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 y Cr x O 3 。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量为n(2-x)molB .处理废水中Cr 2O 72- 的物质量为nx 2mol C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D .在FeO·Fe y Cr x O 3中3x=y解析:由铬元素守恒知废水中Cr 2O 72- 的物质量为nx 2mo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6×nx 2mo =3nx mol 。

由得失电子守恒知y =3x ,而由铁元素守恒知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量为n ×(1+y )mol =n(3x+1)mol ,因此选项A 是错误的。

答案:A2(2011江苏高考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藏贮运浓硫酸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选修四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

看来高三一轮复习一定注意要抓课本、抓基础,不能急功近利。

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但可与氢氟酸反应。

二氧化氯中氯的化合价为+4价,不稳定,易转变为-1价,从而体现氧化性。

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海轮外壳上装铜块会加快海轮外壳腐蚀的进程。

答案:A3 (2011上海卷5)高铁酸钾( K 2FeO 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A .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 .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C .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D .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4(2011上海7)下列溶液中通入SO 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 . Ba(OH)2B . Ba(NO 3)2C . Na 2SD . BaCl 2解析:A 生成BaSO 3沉淀;SO 2溶于水显酸性,被Ba(NO 3)2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BaSO 4沉淀;SO 2通入Na 2S 溶液中会生成单质S 沉淀。

2011年全国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全国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 16 Na23 P31 S32 Cl35.5K39 Fe56 Cu64 I127 Au197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A. 甲醇B. 乙炔C. 丙烯D. 丁烷2.用0.102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A. 22.30mLB. 22.35mLC. 23.65mLD. 23.70mL3. 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产的是A. NaHCO3和Al(OH)3B. BaCl2和NaClC. HClO3和K2SO4D. Na2SO3和BaCO34.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B. 的原子序数为53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5.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1C. -259.7 kJ·mol-1D. -519.4kJ·mol-16.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 H2O的还原B. NiO(OH)的还原C. H2的氧化D. NiO(OH) 2的氧化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2011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完整版.doc

2011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完整版.doc

2011全国理综高考化学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了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酸性比较,在高中阶段是要求学生熟记的知识点。

酸性顺序是①>③>②>④(乙醇是非电解质),故等浓度的四种溶液的pH 由小到大顺序是①③②④。

答案选D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鉴别。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有明显现象,而乙醚与钠不反应,可以鉴别,A 正确;己烷中不含不饱和碳原子,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而3-己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褪色,故B 正确;将水分别加到苯和溴苯中,油层在上的是苯,油层在下的为溴苯,故C 正确;甲酸甲酯和乙醛都含有醛基,都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D 错。

答案选D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 2和8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解析】本题考的是无机可逆反应平衡时的简单计算。

故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3/43/46++%=15%。

答案选C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 1、V 1的NaOH 溶液和c 2、V 2的CH 3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pH >7,则一定是c 1V 1=c 2V 2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 (Na +)+c (H +)=c (CH 3COO -)+c (OH -)C. 当pH=7时,若V 1=V 2,则一定是c 2>c 1D. 若V 1=V 2, c 1=c 2,则 c (CH 3COO -)+c (CH 3COOH)=c (Na +)【解析】本意主要考的是强酸和弱碱混合时的简单计算,包括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Mg 2+转化为 Mg(OH) 2,并使之与 Al 3+分开,至少需要 2mol/L 的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A . 160mL B. 120mL
C. 100mL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 3 题,共 31 分 )
C. 1 mol Fe 与足量 Cl 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D .1 mol
-1

BaCl2 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
2N A
1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B.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C. 往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D. 往某溶液中加入淀粉试剂 20.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化转换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
CO 2 和 N2。反应方程式为: 2CO + 2NO2 催化剂 CO2+

N 2,其中 NO 2 是
A .氧化剂
B.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1.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Ba2+、 Ag +、NH 4+,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Na Cl
B .乙烯的结构式: H- C= C-H
C 漂白粉 混合物
D 乙醇 电解质
C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纤维素的化学式: (C6H 10O5)n
7.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四氯化碳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密度比水小
C .属于烃类化合物
D .难溶于水
8.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出微量的钚(
生成白色沉淀 品红溶液褪色 显血红色 溶液呈蓝色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6.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根据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判断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而苯酚和乙醇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说明这两种物质的酸性很弱;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醇只能与钠反应,所以四种物质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醋酸、碳酸、苯酚、乙醇。

酸性越强,pH 越小。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答案】D【解析】甲酸甲酯和乙醛中都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单质,D 项错误。

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醚则不能,因此可以鉴别,A 项正确,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的3—己烯,而不能氧化烷烃,B 项正确。

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而苯的密度大于水,溴苯的密度小于,因此可以用水鉴别,C 项正确。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5%=2mol ,因此可得下列“三段式”: mol N 2 + 3H 2 2NH 3初 2 8 0转 32 2 34 平34 6 34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即为%15%1003463434≈⨯++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c 、1V 的NaOH 溶液和2c 、2V 的3CH 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7ph ,则一定是 1122c v c v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当pH=7时,若12v v =,则一定是21c cD.若 12v v =,21c c =,则 33()()()c CH COO c CH COOH c Na -++=【答案】A【解析】当NaOH 和CH 3COOH 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反应有三种情况:①若恰好完全反应,即c 1V 1=c 2V 2,生成物CH 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

2011年全国卷化学卷

2011年全国卷化学卷

• 11、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 、将足量 通入下列各溶液中, 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B ) • A.K+、SiO32-、Cl-、NO3. • B.H+、NH4+、Al3+、SO42. • C.Na+、S2-、OH-、SO42. • D.Na+、C6H5O-、CH3COO-、HCO3.
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下表(不需要的可不填):
应加入的物质
A BBiblioteka 所起的作用CD
③简单描述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C:安全作用,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B中; D: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①I②
• 12、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 、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的是( 的是( B ) • A.18gH2O中含的质子数为 中含的质子数为10NA . 中含的质子数为 • B. 12g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A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 . 数为3N 数为 A • D.1mol Na 与足量 2反应,生成 2O和 与足量O 反应,生成Na 和 . 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电子数为 A 的混合物,钠失去电子数为N
•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 、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 NaOH溶液和 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 溶液和c 溶液相混合, 溶液和 溶液相混合 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若pH>7时,则一定是 1v1=c2v2 . 时 则一定是c •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B. c(Na+)+c(H+)=c(CH3COO-)+c(OH-) •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 . 时 则一定是 D.若v1=v2,c1=c2, . • 则c(CH3COO-)+c(CH3COOH)=c(Na+)

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2011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 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 8种D.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 CH 2=CH 2+H 2O③CH 3COOH+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C 6H 5NO 2+H 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 +) B. Ka (HF ) C.)()(+H c F c - D. )()(HF c H c +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 + Ni 2O 3 + 3H 2O = Fe(OH)2 + 2Ni(OH)2 ,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 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 Ni 2O 3 + 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 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