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塞下曲》(其三)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山东大学文学院 徐昌盛
卢纶《塞下曲》(其三)赏析
塞下曲(其三)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是唐代乐府新题,出自汉乐府《出塞》《入史实进行提炼和加工,比如将
时间由傍晚前改到深夜里,将
筹帷幄、把握节奏,又善于调
兵遣将、凝心聚力,呈现出高
传统文化
古诗词赏析
2020年第5期
72
善于选取典型的场景,通过一个画面来突出重要的事件节点。

这个场景是惨败后的单于正趁着雪天夜色逃跑,但已经被汉军发现,准备率领轻快的骑兵追击。

敌我双方不仅同时出现在画面里,而且同时有所行动,一个是夜逃,一个是欲追,给读者制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诗人把追击穷寇这典型意义的场景,放在最有艺术效果的时刻来表现,既不关心军队如何排兵布阵,又没有追问战争的结果,只是描绘了一个追击的场景,将胜利的气氛、喜悦的情绪成功地烘托出来。

战争的高潮当然是斩杀单于时的快意恩仇,但诗歌的高潮往往是迫近巅峰的时刻,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读者的想象,调动读者的情感,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是鲜明的色彩对比。

“月黑雁飞高”中的“月黑”,不能从字面理解成月亮是黑的。

古代诗词中描写月色的佳句,有“皎皎云间月”(《陌上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等,月亮主要是白色的,常常以晶莹皎洁引发诗人的兴致。

黑色的月亮,当然是存在的,就是罕见的月食,只有特定的时间才能发生。

那些将“月黑”以科学式的拘泥理解,恰恰是不懂文学的体现。

“月黑”是指没有月光的黑夜,联系后面的
“大雪”,可知是乌云深厚的雪夜。

“大雪满弓刀”,“大雪”固然是白色的,与“月黑”形成鲜明的对比,黑色对应单于,指明匈奴入侵是邪恶的事业,白色对应主人公,说明守关御敌是正义的事业,黑白既是色彩,又是政治,政治意图以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诗人对于色彩的妙用。

三是独特的光影布置。

“大雪满弓刀”,一般解释为雪花落满了兵士的武器,但仔细思忖,诗句正体现了作者对光影的巧妙布置。

雪夜行军,当然是有火把的,既是照明,在茫茫大雪遮蔽的道路中借助火把明晰地形地势,又是标志,防止人马在快速行军中失踪迷路。

兵士的刀是金属打造并进行抛光处理的,大雪借助火光的照耀,反射在明晃晃的刀片上,显露着一闪一闪的凛冽寒光,在沉沉黑夜中尤为炫目。

四是巧妙的声音潜藏。

诗人表现声音,采取的是隐蔽式和形象化的手法,难以被人直接发现。

试想月黑之夜,大雁为何要高飞?说明是单于慌不择路的逃跑,惊醒了沉睡的大雁。

既是黑夜,何以看得见大雁高飞?显然是根据大雁的声音来判断。

大雁的声音嘹亮,说明大雁距离较近,如果大雁的声音微细,则说明大雁距离较远。

“雁飞高”的意蕴至此得到了揭示。

大雁的声音响起,
提醒主人公敌人已经逃跑了,而声音的又高又远,则象征着单于逃跑很久很远了,说明单于对战争的失利有所逆料,早就做好了遁逃的准备,烘托了主人公威名远播,具有未战先胜的气势。

另外,“轻骑”指以马为交通工具的骑兵。

马是动物,不可能不发出嘶鸣声,而此时此刻能够听到大雁远逝的声音,则说明马儿已不鸣叫,那么已经做好了衔枚的工作。

古代行军时,考虑到人和动物发声会暴露行踪引起敌人的警觉,因此会在口中放置筷子一样的东西,避免发声,称为“衔枚”。

如此可知,主人公的人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整装待发了。

《塞下曲》(其三)是一首五言绝句,属于仄起首句入韵的格式。

成功的五言绝句,一般来说,既要形象鲜明,又要味之不尽。

很显然,卢纶是优秀的五绝诗人,能把短短的二十字,写得紧张急促,宛然置身战场之中,又含而不露,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卢纶现存诗有三百余首,被后世学者普遍推举为大历诗歌的代表人物,如清代诗论家王士禛《分甘余话》称他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称“‘大历十才子’,卢纶第一”等。

(责任编辑:付惠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