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教材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马》教材理解
《天马》教材理解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全文7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理解: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明“天马”是我国××局1983年确定的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语言简练。
第二自然段先介绍了这个图形标记的来历――根据东汉时
期的一件青铜雕刻工艺品描绘的;然后介绍了这件文物珍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三、四、五自然段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征,描写细致入微、收放自如,让读者感受到了“天马”艺术造型的形神兼备。
第六自然段笔锋一转,介绍“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艺术造型设计构思的高超奇妙,更进一步地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
第七自然段是在前面对“天马”详细介绍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点明了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所在。
可谓水到渠成,画龙点睛,这也是课后思考问题的答案。
要点提示
1.本文虽然是篇知识性较强的文章,但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尤其是写“天马”外形特征那一部分,应引导学生
获的反馈。
4.创设旅游情境,学生试着以导游的身份向世界友人介绍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进行拓展性学习,搜集马的艺术品(文字介绍、图片、光碟等),如唐三彩瓷马、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名画《八骏图》、蒙古的马头琴、乐曲《赛马》等,体会中国人对马的喜爱,以及马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学习生字
本课有7个生字,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的字要注意读音:冶读做yě,不要读成zhì;“镫”读
dèng,不要读dēng;“凌”读líng,不要读成léng。
有的字要注意字形:“局”不要多一
竖,“廉”是半包围结构,里边不要少一横,“颇”注意“页”字最后一笔是点儿。
注意形近字区分:冶(冶金)和治(治理),凌(凌空)、陵(山陵)和棱(棱角)。
多音字:载(zǎi――三年五载zài――载重)踏
(tā――踏实tà――踏步)。
思考交流
答案在第7自然段,即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反复朗读体会其
作用。
让学生领悟到这些词语的表达相当严谨、准确,同时也传达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
阅读小提示
教师要让学生运用金钥匙提供的方法阅读课文,尝试快速阅读。
必要时可通过计时、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快速阅读的兴趣。
■参考资料
1.词语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鞍镫:鞍,鞍子。
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
镫,马镫。
挂在鞍子两旁供脚登的东西,多用铁制成。
璎珞:古代用珠玉穿成的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2.“马在中国摄影图库网站”
3.阅读:李国文《战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