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在心中的一句名言作文600字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铭记在心中的一句名言作文600字5篇
铭记在心中的一句名言抒情作文600字以上范文一
每当读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句时,我仿佛看到林则徐,身着朝服,手抚长须,目光是那样的坚毅,遥望着远方……
就是他,正当中华民族灾难当头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受难的中华民族出了一口恶气。

1839年6月3日,他一声令下,将收缴来的两百多万斤鸦片抛入销烟池内,将这些害人误国的毒品彻底销毁,拯救了无数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家庭!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更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永远不可欺侮的!他,是民族的英雄!
就是他,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废寝忘食,兢兢业业。

他上任的时候正是冬天。

他冒着严寒,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查到谁弄虚作假立马撤职查办。

道光皇帝夸他:“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他被发配新疆。

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

他,是“近代的大禹”!
还是他,明明是国家的功臣却被贬到在新疆,但是他心中装着百姓,并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仍然忧国忧民,忍辱负重。

在新疆,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到第二年各路车田已垦好三万多顷,为百余年来未有的盛况。

他,是百姓的父母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我们崇敬他,因为他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还因为他有着敢于和恶势力进行硬碰硬斗的勇气,更是因为他为了民族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召着无数的后来者,翻开近、现代史,走进新时代,处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铭记着,也在准备着!
铭记在心中的一句名言抒情作文600字以上范文二
淡蓝色的天空,一望无际。

碧绿色的草原,辽阔无垠。

美丽的高
楼大厦,直入云霄。

美味的食物,吃起来津津有味。

五颜六色的花朵,芬芳扑鼻。

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

……这些美好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呢?这是毛主席、周恩来、狼牙山五战士等等,是千千万万的英雄们,用他们的鲜血,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一位伟人。

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黄皮肤、黑眼睛。

身上流淌着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血。

我们应该让中华文化闪耀世界!把历史的伟人铭记在心。

末代清朝,是中国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惨痛记忆。

在中国正在走向亡国,中国人,沦落成亡国奴的时候,是林则徐让二百万斤鸦片全部化成了一缕青烟。

透过一池池青色的浓烟,我似乎看到了林则徐威武不屈的形象,看到了洋人狼狈不堪的样子。

从林则徐的故事,我想到了曾经学过的那首《七律•长征》。

从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身穿青灰色的战士,斗志昂扬、气势高亢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手拄着拐杖,个个胸有成竹、精神饱满。

过草地,爬雪山,巧渡金沙江。

大渡桥上的泸定桥横跨两岸,只剩下十几根冰冰的、细细的铁索,四周透着一股寒气。

脚下是滔滔的河水。

战士小心翼翼的,一边是敌人的炮火连天,一边是喘急的河流和摇摇晃晃的泸定桥……战士们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进,面对着随时可能丧失性命的风险,战士们的心中并不害怕,他们为了国家的明天,不会因为祸福而逃避,拼死也要夺下泸定桥。

红军战士,就像林则徐一样坚强伟大。

我用倾佩的目光看着林则徐的塑像,用无比怀念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

是您和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演奏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就是你们树立了中华民族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新形象。

我们一定要牢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做中国未来的接班人。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刻骨铭心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铭记在心中的一句名言抒情作文600字以上范文三
“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
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
看到林则徐这句名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中国式的父母——宁可自己吃多大苦,遭多大罪,也不让孩子遭一点罪;别人家的孩子能有的,我家的孩子也必须有;我现在挣钱是为了孩子,吃苦挨累也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更有甚者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了,孩子呢?什么都不会不说,什么都不懂!就算学有所成,毕业了,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样样离不开父母。

导致社会上有些老年人白发苍苍了还在为儿女攒钱买房,退休了还要为儿女的工作四处寻找门路,甚至还有的子女为争夺父母的财产甚至大打出手。

可悲啊可悲,中国式的父母,殊不知,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往往是害了他们,毁了他们的人生。

让我们来看看林则徐吧。

他是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官至一品,扬名中外,按理他的家产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但事实恰恰相反。

据说他晚年任山西巡抚,自己订立分析家产的字据,他自己的全部的家产却只有三万两左右。

作为如此的高官,财产竟然还比不上“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小小的知县。

人们不解,他曰“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宠溺自己儿女的父母们,你看到此,有何感想呢?
在此,我想对父母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给儿女树立独立、责任意识的父母最终也只能自食其种下的恶果。

觉得自己是在“无微不至”地对子女好,其实正是在“害”了子女,“毁”了他们的人生。

正在宠溺自己孩子的父母们,如果你真的爱他们,那就让儿女们自己动手把自己的一摊子收拾好,从小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让他们真正成为“走复兴路,圆中国梦”之路上的一员吧!
铭记在心中的一句名言抒情作文600字以上范文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峡西岸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和感
到敬佩的是林则徐。

相传,林则徐少年时的一天,他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登山,到达山顶时,老师以“海到无边天作岸”为上联,让众学生以所见到的情景对出下联,当别的学生还在苦苦思索时,林则徐已吟出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佳句,使这个故事和这句名言传颂至今。

读了这句名言,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有一段时间对学习十分松懈,考试成绩也就不尽如人意。

妈妈训斥了我后,让我回房间反思。

回到房间,我随手拿过一本书,看了起来。

我看的正是林则徐的故事,它使我慢慢平静下来。

看完那个故事,我不禁沉思:林则徐小时候家庭困苦,但他的父亲还是坚持送他上学。

为了自己的志愿,他不懈努力,并最终名垂青史;而我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却不懂得珍惜。

想到这儿,我不禁为自己取得了一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思上进而感到惭愧。

和林则徐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

其实,“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句名言离我们并不遥远。

只要我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都是在实践这句名言。

只有勤奋学习,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即使获得成功,我们也要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我们的祖国要做到国富民强,就应该多一些林则徐这样的人。

2015年是林则徐诞辰230周年,让我们一起铭记那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让这句名言为更多的人所记住、传颂,学习其中的精神,并使它融入我们的生活。

铭记在心中的一句名言抒情作文600字以上范文五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林则徐少年时与老师所对的对联。

反复吟诵着,一位壮志凌云的少年林则徐形象屹立在我面前。

这句励志名言成为我的座右铭,激励着我征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当我攀登山峰时,想到它,我就有了坚持到底的信心。

记得去年重阳节,爸爸带我去登山,我们一路蜿蜒而上。

走了一段路,我就累得喘不过气来,汗水把衣服浸透了,我按着不停颤抖的双腿,嚷道:“我不爬了,下山吧!”爸爸看了我一眼:“你这样不是半途而废了?”
“不!”我脱口而出。

这时那句名言在我脑海一闪而过,我突然觉得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劲,奔向峰顶。

当我遭受失败和挫折时,想到它,我就有了走出低谷的勇气。

那段时间,我面临着一大挑战——参加数学竞赛。

数学老师选了一些题目让我带回家解答,并嘱咐我要认真思考。

我快速地把题目浏览了一遍,应该没有那么难吧,我拿起笔开始作答。

前几题都很顺利,就剩下最后一道题了,我反复地念着题,就是想不出解题的思路。

我用笔在草稿上认真地检验:“咦,这四个数加起来,减一下,呀!对了,合起来是496。

”我认真地又验算一次,“啊!错了,忘了有余数,为什么会这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抱头趴在桌子上,唉,奥数太难了,又这么累,明天还是请数学老师收回成命吧,我不想参加了。

正准备关灯睡觉时,我无意间看见摆在床边的《林则徐传》,“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在我眼前浮现。

哦!不,我一定要解开这道难题。

我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台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计算。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算出来了。

第二天,老师看了十分满意。

这句名言陪伴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在数学竞赛中,我获得“数学小明星”荣誉称号。

那句名言时刻铭记在我心中,每到我遇到困难,想偷懒时,想将就时,想放弃时,它都会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

它告诉了我: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