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乐史看看
小学古代音乐知识点总结
![小学古代音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99c8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b.png)
小学古代音乐知识点总结古代音乐是指在古代时期创作、演奏和传承的音乐。
古代音乐的发展在不同的文明古国有着不同的特色,前有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古文明、中国古文明,后有希腊罗马古文明、拜占庭古文明、中世纪欧洲古文明等。
在这些古代文化中,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古代音乐的发展也为后世的音乐铺平了道路。
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据考古学家的调查发现,早在距离今天数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一些简易的乐器来演奏音乐。
这些乐器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如木材、骨头、坚果壳等,最常用的乐器包括鼓、吹管、弦乐等。
在史前文明时期,音乐是为了祭祀、宗教仪式、娱乐和舞蹈而存在的,它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的中国文明中,音乐一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的音乐作品,比如《国风》中的《雅颂》。
古代中国的音乐还有一套成熟的音乐体系,如乐曲名录、乐府、五音、乐律等,这些都为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印度古代文明中,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代印度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如拉格和塔尔。
古代印度的音乐也与宗教和神话密切相关,比如印度古典音乐就包含了大量的宗教元素和神话故事。
在古希腊罗马文明和拜占庭文明中,音乐也有着辉煌的发展。
希腊罗马古代音乐几乎与宗教和神话相联系,他们的音乐作品多用于祭祀、宗教仪式和舞蹈。
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乐传承的国家。
拜占庭时期的音乐被认为是古代音乐和中世纪音乐之间的桥梁,它承传了古代音乐的传统,同时为中世纪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世纪欧洲文明中,音乐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世纪的音乐主要是天主教会所主导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
宗教音乐主要用于教堂礼拜和宗教仪式,世俗音乐则是用于宫廷和宫廷生活。
中世纪音乐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如古希腊罗马音乐、拜占庭音乐以及东方音乐的传入,都为中世纪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古代音乐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
中国古代音乐史___看看
![中国古代音乐史___看看](https://img.taocdn.com/s3/m/213d9c4bb14e852459fb578a.png)
1 原始时期的古歌与古乐舞有:《弹歌》——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反映了原始农牧生活。
《蜡辞》—这是一首古代祭歌。
《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咸池》——尧时期崇天的乐舞。
《箫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2我国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依据是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共计18支,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打击乐器有:鼓磬编磬编钟编铙, 吹奏乐器有;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面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七孔笛居多,共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这些骨笛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骨哨埙3西周时期代表性乐舞有哪些? 可分为五类:1)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记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尧——《大咸》舜——《箫韶》,夏代——《大夏》(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商代——《大濩》(歌颂商场伐桀的功绩),西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 2)小舞是指规模较小的乐舞。
帗舞羽舞,旄舞。
干舞,人舞。
3)散乐这类是指民间乐舞。
4)四夷之乐周边部族的乐舞、歌曲。
5)宗教性乐舞4什么叫“八音”? “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金类:钟、镛、钲、铙、铎等。
石类:磬、鸣球等。
革类;鼓、建鼓、鼗、拊等。
丝类:琴、瑟、筑等。
木类:柷(chu)、敔(yu)。
匏类:笙、竽等。
竹类:箫(排箫)、篪等。
5什么是“十二律”、“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7123b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5.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包括古代音乐、民间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等方面。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乐器是石鼓、石钺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逐渐丰富,形成为了琴、瑟、箫、笛等乐器家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别。
宫廷音乐在封建王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达了统治者的威严和尊贵。
而民间音乐则是普通百姓的表达情感和娱乐的方式,包括民歌、民间舞蹈等。
二、唐宋时期的音乐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古琴、古筝等乐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这个时期,浮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李白、杜牧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流传,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唐宋时期还浮现了许多宫廷乐队和宫廷舞蹈,丰富了音乐表演形式。
三、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变革元明清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元代引入了蒙古族音乐元素,使得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
明代时,戏曲音乐开始兴旺,京剧、评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
清代时,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浮现了一些以西方音乐为基础的新型乐器和演奏技巧。
四、现代音乐的发展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西方乐器和音乐理论逐渐传入中国。
中国音乐家开始进行音乐改革,融合了西方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新型音乐形式也开始兴起,年轻人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音乐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现出无限的魅力和活力。
关于古筝的历史故事
![关于古筝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fd1773d48d7c1c709a14514.png)
关于古筝的历史故事古筝,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一起来看看古筝的历史是怎样的,欢迎阅读!古筝的历史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他上书秦始皇时,曾描述了民间筝歌的生动场面,“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兹后,筝常常因之而被称为“秦筝”了。
筝的早期形制,据汉《风俗通》所引古音乐文献《礼.乐记》的佚文,说是“五弦筑身也”,但其时五行学说盛行,究竟是记录的原始筝制还是臆测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的五弦发展为汉代的十二弦筝,进而为隋唐的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五弦,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筝。
近年江西贵溪春秋崖墓群出土了两张十三弦筝,这件珍贵的文物,弥补了早期文献记载的不足,它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且其形制业已发展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
使我们明白了十三弦筝并非产生于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的筝制了,只不过早期的十三弦筝多用之于雅乐,称之为“颂琴”而已。
汉代早期对于真秦之声的秦筝显然是有所讳忌的,官方记载的音乐史志均未见著录。
但民间酒会却往往以弹筝击缶为全部的音乐活动,后世还盛传着邯郸女子秦罗敷弹筝作《陌上桑》之歌的故事,可见西汉时秦筝在民间已经流传很广了。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
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最初由徒歌,进而为但歌,逐步发展成为六、七种丝竹乐器更相迭奏,歌手击节唱和的“相和歌”,在未歌之前和弄后有所谓“五部弦”、“六部弦”,就是弦乐合奏的前奏和间奏曲。
而筝、笛则是其中的主奏乐器。
汉代还有《筝笛录》的专书,记录有“胡笳”等曲目,这是筝曲器乐化的开始。
而后,又由相和歌产生了纯器乐的“但曲”。
张永《元嘉正声伎录》(公元424——453)载有“但曲”七首,《广陵散》、《黄老弹》,《飞龙引》、《大胡笳鸣》、《小胡笳鸣》,《鹃鸡游弦》、《流楚窈窕》等,都是器乐合奏曲,同时也是筝独奏曲。
1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远古、夏、商时期
![1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远古、夏、商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5cea80d449649b6648d74776.png)
北京的盛暑咄咄逼人,友人送来两大包《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的文稿。
打开阅读,好象晋人顾恺之吃甘蔗所说,从蔗尾吃到蔗身,渐入佳境。
看过之后,颇有回味;约略言之,觉有如下几点:这本书材料相当丰富,但又不是贪多务得的一份大账单,而是慎于取舍的。
书中除了参考历代有关著作之外,还有选择地吸收了新的音乐考古成果,如河南舞阳县贾湖的骨笛,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河南三门峡庙底沟出土的陶钟,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夏磬,湖北随县曾侯乙编钟,秦始皇陵刻乐府“二字的错金银钮钟……,这些最新材料使得我国音乐的可靠历史提早了将近4000年。
有人说,读史可以增强人民的爱国心,读音乐史也同样使我们为祖国能有这样悠久灿烂的乐文化而感到无比自豪。
毋庸讳言,过去的音乐史著作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对某些音乐家的评价曾不免有偏激之处,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也往往片面强调了思想性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
经过十多年来的拨乱反正,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已经采取了比较严谨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历史上的音乐家能够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写到这里,想起近年来有一种议论,认为应该重写音乐史,不错,过去评价偏颇的倾向应该予以纠正,但决不意味着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的,放弃不得的。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由于时代跨度长,地域非常大,以往的音乐史著作,一般写古代以鸦片战争为下限,写近代总不会上溯到鸦片战争以前,或者只从19世纪末叶写起。
眼前这本音乐史却是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是目前所见的第一部中国音乐通史的著作。
读者一卷在手,好比一口气就看完了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图。
这也可以说是集体编写的优点。
当然,集体编写也有风格不够统一,叙述难免错杂的地方,不过绝对的尽善尽美是没有的,不可以因此贬抑集体编写的好处。
七卷本“牛津音乐史”的编写工作也是由多数人分担的。
我的意思并不是拿这两本书相提并论,只是企图说明分章编写比较能保证质量,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集体编写是可以有较多的机会发挥所长的。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2ec75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1.png)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丰富多样,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从古代的雅乐到民间音乐,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古代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以及其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但我们最早能够较为详细地了解的是周朝的音乐。
周朝的音乐以雅乐为主,雅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五种音符代表着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大力提倡音乐,鼓励人们进行音乐创作。
同时,齐国还建立了乐府,用于收集各种音乐作品。
乐府中最有名的作品是《离骚》和《九辩》,这两首作品代表了当时音乐艺术的巅峰。
汉朝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常乐府,用于维护宗教音乐的正统。
在此之后,乐府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音乐创作的中心。
乐府的作品以《长歌行》和《子夜吴歌》为代表,这些作品不仅歌颂了社会风俗,更体现了汉朝人民的精神风貌。
二、古代音乐艺术的表演形式在古代,音乐艺术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雅乐和琴瑟琵琶。
雅乐表演通常在宫廷中进行,目的是供皇帝和贵族们欣赏。
乐师们演奏宫、商、角、徵、羽五音的乐曲,以及表演不同的舞蹈。
雅乐的演出形式庄重典雅,给人一种神圣和庄重的感觉。
除了雅乐,琴瑟琵琶也是古代的重要乐器。
琴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七弦”,有着悠远的历史。
瑟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音色柔和。
而琵琶则多用于民间乐队演奏,它的音色明亮,富有激情。
这些乐器的演奏形式多样,既能独奏,也能合奏。
此外,古代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如戏曲音乐、民间歌谣等。
这些形式的音乐艺术在不同的地区和社会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丰富了古代音乐的多样性。
三、古代音乐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古代音乐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
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艺术
![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d5a48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6.png)
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的代表作品
著名的古代乐曲与乐舞
《高山流水》: 古琴曲,描绘自 然美景,表达友 情深厚
《十面埋伏》: 琵琶曲,描绘战 争场面,表现英 勇无畏
《霓裳羽衣舞》 :唐代宫廷舞蹈 ,表现女性柔美 和华丽
《踏歌》:宋代 民间舞蹈,表现 农民丰收的喜悦 和团结协作的精 神
著名的古代舞蹈作品与表演者
音乐与舞蹈是中国古代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与舞蹈的艺术价值 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和表现力,能够传达人
们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与舞蹈的艺术价值还 在于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启 示和借鉴意义,可以为现 代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素
中国古代舞蹈的种类与特色
古典舞的起源与形成
起源:源于古代祭祀、庆 典等活动
形成:经过长期发展,逐 渐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
特点:强调身体动作的协 调性和韵律感
代表作品:《霓裳羽衣 舞》、《踏歌》等
民间舞的多样性与地域特色
民间舞的种 类:秧歌、 龙舞、狮子 舞、腰鼓舞
等
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 民间舞有不 同的风格和
音乐与舞蹈的美学特征及文化内涵
音乐与舞蹈的美学 特征:和谐、节奏、 韵律、意境等
音乐与舞蹈的文化 内涵:反映社会生 活、表达情感、传 承文化等
音乐与舞蹈的艺术 价值:审美价值、 历史价值、社会价 值等
音乐与舞蹈的发展 历程:从古代到现 代的演变过程,以 及各个时期的代表 作品和艺术家
音乐与舞蹈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
术作品
音乐与舞蹈的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音乐风格:以五声调式为主,注重旋律和 节奏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大全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bbb3da5ef7ba0d4a733b58.png)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大全中国古代名曲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希望你喜欢。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中国古代名曲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四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中国古代名曲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中国古代名曲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
“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现在流传的多树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段,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中国古代名曲十面埋伏《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欧洲古代奴隶社会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比较分析
![欧洲古代奴隶社会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18cd3dbcd126fff7050bb3.png)
欧洲古代奴隶社会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比较关键词:希腊音乐、罗马音乐、意大利牧歌、法国歌谣曲、音乐理论、威尼斯越派。
摘要:古代奴隶时期的音乐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后世音乐作品的风格,影响甚远,其作品内容创作动机多与当时教会有关,大部分音乐作品是给教会活动而作的,属于一般民众的音乐则是少之又少,音乐演唱规模的宏大饶是现代人都为之侧目。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则是思想的迸发从而促使其在音乐上改变了音乐的服务方向,且音乐家们对其作品的创作也开始采用了很多新型的创作手法而不再是单纯的为统治阶级服务,风格也开始平民化、多样化,乐器也逐渐广泛运用于演唱中。
一:古代奴隶社会时期音乐作品特点。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论述到古代希腊文化艺术、神话史诗时曾经说道:“这些作品给予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一方面还作为一种标准和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
”从这里我们便可知这无疑是给予了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音乐作品很高的评价,所以不论在哪方面来说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音乐在欧洲音乐史上都是值得称道的。
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音乐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古代希腊音乐,一类则是古代罗马音乐。
古代希腊音乐在“荷马时代”便占据着次昂当重要的地位。
在纪元前六世纪左右,伴随着音乐的繁荣昌盛,还有着部分音乐学校的产生,同时一些著名音乐家的出现,例如,莎孚、泰番德尔等、瓦克西里德等。
在当时,具有历史事实基础的史诗如《奥德赛》、《伊利亚特》是广为流传的,这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所以从此可以看出在当时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来看看这两部作品对当时时代音乐侧面的描述,《伊利亚特》主要描写了战争最后几十天的情景。
主要人物有:主帅阿加门农、克律塞斯、阿波罗、阿基琉斯、宙斯、赫克托尔、帕特罗克洛斯、阿摩斯等。
《奥德赛》描写的是奥德赛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历险的故事,在史诗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音乐生活,其中写到:“求婚者吃饱喝足,兴趣就转向另一方面,他们想听音乐和歌曲,那些娱乐是晚会的冠冕。
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
![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d3fe91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6.png)
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
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早在这个年代,人们就开始研究利用音乐来表达情
感和情绪。
从此以后,中国音乐逐渐发展壮大,进入其各个发展阶段,形成各种不同的音乐体系。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史。
古代音乐的发展与西洋古典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乐器分类,乐曲分类,形式规律性等。
古代中国的音乐主要有古琴、管乐、弹拨乐、打击乐等,其中古琴最为典型,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核心乐器,经典琴曲有《清平调》、《琵琶行》等。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历史。
近代中国音乐势头迅猛,乐器分类更加细化,乐曲分类更加丰富,更多音乐形式出现,如曲调类、歌曲类、舞曲类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民族音乐”,其中有《黄河大合唱》、《云水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史。
现代中国音乐融合了中西音乐之精华,更加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其中最典型的是“现代音乐”,其中有《千里走单骑》、《青藏高原》、《花鼓戏》等,开创了中国音乐的新时代。
总之,中国音乐通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从古琴的清平调,到民族音乐的黄河大合唱,再到现代音乐的千
里走单骑,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一直在发展,中国音乐的历史将一直延续。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edd125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4.png)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代音乐形式多样,且深受宗教信仰、宫廷文化和民间乐曲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各种形式以及其在演奏、曲调和乐器上的特点。
一、雅乐(宫廷音乐)雅乐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起源于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雅乐在古代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用于祭祀、宴会和宴乐中。
其音乐形式庄重、严谨,并以乐器合奏和合唱为主要表现形式。
雅乐的乐器包括磐、瑟、筑、钟等,曲调中以《大风歌》、《文王迎风》等著名。
二、宗教音乐宗教音乐在中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古代的宗教音乐主要有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和儒家音乐。
佛教音乐教化人心,使人达到超越尘嚣的境界,常用于寺庙仪式和法会中。
道教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简单的吟咏,也有热烈欢快的舞蹈。
儒家音乐注重礼仪和教化,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性和修养。
宗教音乐在古代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广泛流传和最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它源于底层百姓的生活和生产,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的诉求。
民间音乐包括山歌、风笛、拉弦、打击乐等多种形式,乐器简单易制,常常与舞蹈和歌唱结合。
著名的民间音乐有《梁祝》、《二泉映月》等,这些音乐作品感人至深,流传至今。
四、曲艺音乐曲艺音乐是中国古代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腔调娓娓动听的唱腔,诙谐幽默的对白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表达主要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古代曲艺音乐有京剧、豫剧、粤剧等,每一种曲艺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曲调和表演方式,使观众陶醉其中。
曲艺音乐在古代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总结:中国古代音乐形式众多且多样化,从宫廷雅乐到宗教音乐、民间音乐以及曲艺音乐,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现代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维护古代音乐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使其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古代音乐考研知识点总结
![古代音乐考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de7c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2.png)
古代音乐考研知识点总结一、古代音乐的起源及发展1. 古代音乐的起源古代音乐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人类情感与生活的表达形式。
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的部落音乐和宗教音乐。
在部落生活中,音乐是人们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感情交流的方式。
而宗教音乐则是在宗教仪式中产生的,它是人们向神灵祈求和表达敬畏的一种方式。
2. 古代音乐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在古代社会,音乐主要以声乐和器乐为主。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器乐曲比较常见的有《广陵散》、《将进酒》等;而声乐曲则比较常见的有《离骚》、《洛神赋》等。
此外,古代音乐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如舞蹈音乐、雅音乐等。
二、古代音乐的理论与表现形式1. 古代音乐的理论古代音乐的理论主要包括音乐的音韵学、音律学和音乐形式等方面。
音韵学是指音乐的声音与声音的共鸣关系,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音韵特征;音律学是指声音的音高和音程等乐音规律;而音乐形式则是指音乐的组织方式,如奏鸣曲、交响曲等。
2. 古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古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器乐曲、声乐曲、舞蹈音乐、雅音乐等。
在古代音乐中,器乐曲和声乐曲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器乐曲是以乐器演奏为主的音乐形式,而声乐曲则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形式。
此外,古代音乐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如舞蹈音乐和雅音乐。
三、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与艺术家1. 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如《广陵散》、《将进酒》、《离骚》等。
《广陵散》是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器乐曲,它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有名的乐曲之一;《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后来被谱成歌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杰出代表作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后来也被改编为歌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杰出代表作品。
2. 古代音乐的艺术家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家有很多,其中有许多故事传世。
比如扬州八怪之一的吴昌硕,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音乐家。
中国音乐史曲子的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曲子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8f88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0.png)
中国音乐史曲子的名词解释中国音乐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主题上,我们可以探索一些中国音乐史中常见的曲子并进行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古琴曲古琴曲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广泛流传于古代中国。
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曲子则是指用古琴演奏的音乐作品。
古琴曲不仅有优美的旋律,还充满了哲学和思想的内涵。
例如,许多古琴曲表达了修身养性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
二、笛子曲笛子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其曲子也非常丰富多样。
笛子曲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表现力而著名。
其中,横笛和竖笛是最常见的笛子种类。
笛子曲多铺陈舒展,富有变化和穿透力,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三、二胡曲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二胡曲以其激情四溢和如泣如诉的表现方式而闻名。
二胡曲包含了广泛的主题,如田园风光、英勇豪杰和悲凉离别等。
二胡曲的演奏技巧独特,需要演奏者憋气、吐音和变换弓弦等技巧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四、京剧曲京剧曲是中国的传统戏曲曲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著名。
京剧曲严格遵循旋律模式和乐章结构,每个曲子都有特定的配乐和唱腔要求。
京剧曲包含了丰富的表演元素,如身段、行当和表情等。
京剧曲不仅具有音乐性,还具备了戏剧性和舞台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
五、民歌曲民歌曲是中国广大农民所创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民歌曲包括了丰富的题材和风格,常以朴实的词语和自然的旋律表达出农民对生活和爱情的感悟。
民歌曲不拘一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体现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古筝曲古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具有清脆悦耳的音色。
古筝曲通常以古代文人的诗词作为歌词,配以古筝的演奏,表达出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体悟。
古筝曲旋律优美,节奏独特,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而受到广大乐迷的喜爱。
七、西洋乐曲虽然主题是中国音乐史,但西洋乐曲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9a5a9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c.png)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音乐文化。
1. 古代音乐时期(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音乐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宴会娱乐。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颂乐为主,雅乐是宫廷音乐,颂乐是祭祀音乐。
乐器主要有磬、钟、瑟、箫等。
2. 传统音乐时期(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乐曲。
其中最有名的是《广陵散》,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首琴曲,至今仍有人演奏。
3. 文人音乐时期(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阳关三叠》、《秋风词》等。
此时期的乐器有古筝、琵琶、笛子等。
4. 传统戏曲音乐时期(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时期,戏曲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豫剧、越剧等戏曲形式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音乐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以后)20世纪以后,中国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现代音乐的风格。
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
同时,中国的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总结:中国音乐史经历了古代音乐、传统音乐、文人音乐、传统戏曲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多个时期的发展。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中国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瑰宝。
今天,中国音乐正在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妙的音乐体验。
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8f6f3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c.png)
中国古代的音乐与舞蹈艺术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之一,其音乐与舞蹈艺术在历史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艺术形式呈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一、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音乐工具是石制的响石和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种类的乐器,如铜钟、磬等。
这些乐器不仅被用于娱乐,还被视为一种祭祀神灵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音乐在古代中国的各个王朝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周朝时期,音乐被用于宴会、祭祀和军事行动中。
乐府古题是一种盛行于唐朝的音乐形式,通过歌曲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古代的乐舞表演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在音乐的伴奏下逐渐形成。
最初的舞蹈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通过舞蹈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祝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包括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以及宗教舞蹈等。
在古代宫廷中,舞蹈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皇家舞蹈演员被训练成技艺高超的舞者,他们的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被用于表达君主的权威和威严。
此外,民间舞蹈也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
三、音乐与舞蹈艺术对古代社会的影响音乐与舞蹈艺术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了多重角色。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通过音乐与舞蹈,人们能够传递文化、历史、价值观以及社会制度等信息,从而加深人们对古代社会的认识。
在宗教方面,音乐与舞蹈被用于祭祀活动,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重和崇拜之情。
在社交活动中,舞蹈艺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来展示个人的天赋和技巧,同时也是交流和联络感情的媒介。
此外,音乐与舞蹈艺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许多古代诗歌中都有对音乐与舞蹈的描写,这些描写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之更加生动和鲜活。
中国古代音乐远古
![中国古代音乐远古](https://img.taocdn.com/s3/m/d44e5b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d.png)
远古三代乐舞
❖ 《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 《咸池》:尧时期崇天的乐舞 ❖ 《韶》(《箫韶》):舜时期的宗教性乐舞
夏商乐舞
❖ 夏朝的乐舞 ——《大夏》(亦称《夏龠》) 歌颂治水英雄和开国领袖——禹;以编管乐 器“籥”为伴奏乐器
❖ 商朝乐舞 ——《大霍》 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远古至夏的乐器
❖ 奴隶制度的建立,伴随的是阶级斗争的开始, 而音乐则成为阶级斗争的一个工具。
反映劳动生产的乐舞
❖ 《弹歌》——反映狩猎生产 ❖ 《八阕》——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 《蜡祭》——古代祭歌,反映农业生产
Hale Waihona Puke 最早的情歌❖ 《吕氏春秋》记载的《候人歌》是讲禹的妻 子等他归来所唱的歌曲,歌词只有四个字 “候人兮猗!”
第一讲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 概述
❖ 音乐起源问题
❖ 古歌与古乐舞
❖ 古乐器与器乐
❖ 音阶的发展
❖ 从音乐考古学的意义上来说,远古时期的音 乐是指从人类起源,到有比较确切的资料可 以证明的信使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也称为 史前时期。
❖ 远古的音乐与狩猎、捕鱼等物质生活交织在 一起,有着充分的实际作用。这一时期的音 乐与宗教及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时期 的音乐在古歌和古乐舞中有充分的体现。
本讲复习题
❖ 我国音乐有约9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 么?
❖ 简述远古时期有关音乐起源的多源性 。 ❖ 简述远古、夏商时期的古歌与古乐舞的种类。 ❖ 列举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
❖ 简述我国音阶最早形成于何时,至商朝发展 如何。
❖ 打击类乐器: 鼓、磬 、编磬 、 陶钟
❖ 吹管类乐器: 骨笛 、骨哨、陶埙 、籥
商朝的乐器
敦煌古代乐舞乐器微探
![敦煌古代乐舞乐器微探](https://img.taocdn.com/s3/m/ede27c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3.png)
敦煌古代乐舞乐器微探敦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遗产,而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处佛教艺术宝库,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古代的乐舞场景。
而在这些壁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古代的乐器。
敦煌所发现的乐器主要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三大类。
其中的古琴、筝、瑟、箜篌等弦乐器,笙、笛、管、簧管等管乐器,钟、钹、磬、大鼓等打击乐器都是古代常见的乐器。
我们来看看敦煌发现的弦乐器。
古琴是中国古代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传世乐器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七种乐器之一。
在敦煌的壁画中,常常可以看到古琴的出现,说明古琴在古代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
古琴有七根弦,以柏木、梧桐或枫木制成。
而筝和瑟也都是古代常见的乐器,它们的出现在敦煌壁画中也很常见,说明古代人们对这些乐器也是非常喜爱的。
敦煌的管乐器也是非常丰富的。
笙是古代重要管乐器之一,由于其发声原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竹笙、铜笙等不同种类。
在敦煌的壁画中,经常可以看到戴着面具的伎乐群中有人在吹笙,说明在古代笙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管乐器。
笛、管、簧管等管乐器在敦煌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说明这些乐器在古代的乐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来看看打击乐器。
大鼓在古代就是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而在敦煌的壁画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宗教仪式或者宫廷乐队中有人在击鼓。
除了大鼓,钟、钹、磬等打击乐器在敦煌壁画中也时常出现,说明这些打击乐器在古代的音乐活动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据了解,敦煌出土的乐器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古琴的外形庄重典雅,历史悠久。
笙则是一种典雅高贵的乐器,演奏时要配以精致的舞蹈;笙悠扬的声音,被认为是最有中国风韵的传统乐器之一。
在古代,笙是宫廷和祭祀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而瑟则是古代的乐队中常常出现的乐器,其柔和悦耳的音色使得它在古代就受到了重视。
敦煌出土的乐器不仅是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遗产。
这些乐器见证了古代音乐的辉煌,也为今人了解古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除了这些乐器之外,敦煌的壁画中还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的舞蹈场景。
浅谈音乐艺术的发展
![浅谈音乐艺术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90a2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3.png)
浅谈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进化和发展。
从最早的原始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音乐艺术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
本文将就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浅谈,探讨各个历史时期音乐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我们来看看原始时期的音乐艺术。
原始社会的音乐艺术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节拍和单一的声音。
人们在劳作、祭祀和宴会等场合中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和口头传唱的方式进行音乐表演。
这种音乐艺术具有极强的原始性和朴素性,它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原始音乐艺术的发展为后来各种音乐形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音乐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古代的音乐艺术主要体现在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中。
在古代文明中,音乐在宗教仪式和宫廷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宗教信仰和文化表达。
古代的音乐作品多以古琴、琵琶、笛子等乐器为主,音乐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积累。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音乐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中世纪的音乐主要呈现为教会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在教会音乐中,天主教会成为了音乐的主要宣扬者,管弦乐队和合唱团开始兴起,宗教歌曲和圣经诗歌也开始出现。
而民间音乐则更加贴近生活,多以民谣和各种民间乐器演奏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中世纪的音乐艺术在宗教信仰和民间生活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对后来欧洲音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音乐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激情和浪漫为主题,器乐音乐逐渐兴起,作曲家开始注重音乐的结构和和声。
在这一时期,音乐家们开始以个人名义进行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艺术为后来的巴洛克音乐和古典音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的巴洛克音乐和19世纪的古典音乐则是音乐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中华传统乐器的发展与演变
![中华传统乐器的发展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bd71f91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e.png)
中华传统乐器的发展与演变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的音乐文化也历史悠久,丰富多彩。
中华传统乐器算得上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它们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到今天,中华传统乐器已经发展和演变了数千年,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传统乐器的发展与演变。
中华传统乐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远古时代。
在龙骨和甲骨上出土的图案和符号,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就已经使用一些乐器了。
例如,鸣鼓、古瑶琴、筑琴等。
在商代的时候,中华传统乐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包括古筝、琵琶、箫、笙、竹笛、铜鼓、弓弦乐器等,这些乐器的形态、演奏方式、音色特征等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音乐文化。
到了唐宋时期,中华传统乐器已经发展得更为完善。
在唐朝,乐府诗歌、大歌舞、乐器奏鸣和传奇小说等文艺形式得到了推广,也就催生了新的乐器。
其中,慧音蕃笛、云瑟、大鼓伴奏、大嗣汉琴、寂定筝、长琴、眉峰箫、小高胡等乐器,就都是由唐朝的音乐家发明和创造的。
到了宋代,中华传统乐器又经历了一次大变革。
宋代的音乐家李时中发明了两弦琴,成为古代中国音乐中的极品。
此外,铜管琴、板胡、玉朝、侗族葫芦丝、秦琵琶等乐器也相继出现,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广泛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到了明清时代,中华传统乐器发展更加繁荣。
明代的音乐家冯梦龙、谢肇淛等,创造了《夜行船》、《小桃红》等著名曲目,为中华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的时候,中华传统乐器又有了新的发展。
清代皇帝特别注重音乐文化的发展,在乾隆年间,清庭乐成为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乐队规模庞大,使用的乐器也很多,包括管弦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和簫鼓类等。
在这个时期,中华传统乐器不仅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还在外交活动中被广泛的推广和传播。
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音乐家吸收了西方音乐创作和演奏技巧,把中华传统乐器引进了现代音乐的范畴中。
概括中国音乐史
![概括中国音乐史](https://img.taocdn.com/s3/m/47d6702ce2bd960590c6773e.png)
【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音乐史看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1 原始时期的古歌与古乐舞有:《弹歌》——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反映了原始农牧生活。
《蜡辞》—这是一首古代祭歌。
《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咸池》——尧时期崇天的乐舞。
《箫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2我国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依据是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共计18支,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
打击乐器有:鼓磬编磬编钟编铙 , 吹奏乐器有;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面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七孔笛居多,共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这些骨笛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骨哨埙3西周时期代表性乐舞有哪些可分为五类: 1)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记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尧——《大咸》舜——《箫韶》,夏代——《大夏》(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商代——《大濩》(歌颂商场伐桀的功绩),西周——《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 2)小舞是指规模较小的乐舞。
帗舞羽舞,旄舞。
干舞,人舞。
3)散乐这类是指民间乐舞。
4)四夷之乐周边部族的乐舞、歌曲。
5)宗教性乐舞4什么叫“八音”“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金类:钟、镛、钲、铙、铎等。
石类:磬、鸣球等。
革类;鼓、建鼓、鼗、拊等。
丝类:琴、瑟、筑等。
木类:柷(chu)、敔(yu)。
匏类:笙、竽等。
竹类:箫(排箫)、篪等。
5什么是“十二律”、“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
单数的六个律名又称为“六律”,为阳律;双数的六个律名称为!六吕”或“六同”。
十二个半音也可称为“律吕”。
“旋宫”——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
《礼记·礼运》载:“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
”“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
计算过程有五步;“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吕氏春秋·音律篇》。
6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有何重大意义有何音乐特点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
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
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对我国古代音乐史有着重大的意义。
1)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2)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 3各组编钟八度音程的音分值皆不同,中层三组编钟的律制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
7汉代俗乐的发展如何“相和歌”是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徒歌”“但歌”相和歌”相和大曲,其基本结构形式为三段式歌舞曲:艳——曲(每段后加解)——趋(或乱)。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和歌发展为清商乐。
相和三调(平、清、瑟)是相相歌在发展过程中所使用过的三种宫调,魏晋南北朝时又称清商三调“鼓吹乐”是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
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川融合逐渐形成的。
鼓吹乐以其雄壮、粗犷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
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
横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
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宾饮中使用。
东汉时用于军中,被称为“短萧铙歌”,以排箫和铙为主奏乐器。
现存的鼓吹曲词有:《战城南》、《紫骝马歌》、《上邪》、《有所思》。
鼓吹乐展现出雄壮、威武、粗犷、沉厚的气势。
“百戏”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它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
如“鱼龙曼延”、“总会仙倡”、“东海黄公”、等,这些节目的表演规模庞大、妙趣横生,常有歌手、鼓、钟、磬、箫、瑟、筑等为之伴奏。
15·9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大融合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战乱动荡的时期,也是北方与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音乐文化上融合的时代。
北方和西方边区地带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移。
首先,少数周边国家的歌舞伎乐在中原地区迅速流行。
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疏勒乐、天竺乐、安国乐、高丽乐等歌舞伎乐纷纷融入了中原音乐文化。
其次,一些少数民族的乐器也被带入了中原,如:曲项琵琶、五弦琵琶、荜篥、方响、钹、羯鼓等乐器,它们一经传入便被频繁而广泛地使用。
再次,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步建立了中国佛教音乐体系。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大发展时期。
战乱、民族迁促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频繁的接触与交往为音乐文化上的大融合准备了有力的条件,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各民族音乐相互影响和相互充实为其后隋唐音乐所达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7什么是“清商乐”“吴歌”和“西曲”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
”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它所使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同,被称为“清商三调”。
它所用的乐器有节鼓、琴、瑟、筝、筑、琵琶、箜篌、笙、笛、篪、箫、埙、钟、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
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
如《莫愁乐》、《那呵滩》等,17·98《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关于音乐的本质,稽康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之情是主观的存在,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与儒家的音乐观点——表情说相对立。
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感情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稳康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和美感作用。
大胆地否定了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音乐教化作用、道德作用。
反对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的观点。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论着,其中涉及音乐本质、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感受等思想与儒家所提倡的音乐思想,构成了封建社会中音乐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18·99何承天和荀勖在乐律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官转调的缺憾。
西晋律学家荀勖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19·100什么是歌舞戏其代表性剧目有哪些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它的形成与汉代的百戏有直接渊源。
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摇娘》。
《大面》,又称《代面》《钵头》,又叫《拨头》,西域一胡人《踏摇娘》,又叫《苏中郎》,根据民间一妇女遭丈夫凌辱的故事编写而成。
20·101什么是隋唐宫廷燕乐燕乐,又称宴乐、讌乐,即饮宴之乐。
是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隋唐时期的燕乐以其宏大的体制和取得的高度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放射出异彩。
标志着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已达到空前的高度和水平。
燕乐中多部伎,坐、立部伎的发展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的21·l02什么是“大曲”和“法曲”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
它是汉魏时的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再发展。
它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
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庞大、节奏与速度复杂多变是大曲的重要特点。
大曲的结构通常分三大部分:散序——由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拍为主。
中序——以歌唱为主,由器乐伴奏,多为抒情的慢板。
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
这种音乐形式在唐代的各种音乐中都可见到,如立部伎中的《破阵乐》、清乐中的《玉树后庭花》、胡乐中的《凉州》等。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着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是一部较具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
它是由唐玄宗创作的,又叫“法曲”。
“法曲”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
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
《霓裳羽衣曲》即是法曲之中着名的一首。
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
22·103唐代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1)大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
乐工要经严格的训练,学习标准极高。
通常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核。
大乐署的人数最多时达11447人。
2)鼓吹署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是卤(lu)薄和军乐的官署。
3)教坊是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独立出来的、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机构,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材,由皇帝直接派专人来管理。
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材。
4)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
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
梨园乐工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只有300多人,,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
23·104唐代民间俗乐中,“曲子”和“变文”是怎样的两种音乐形式“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可以填写各种歌词的新兴的民间歌曲形式。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种说唱形式。
其名称来源子佛教语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
变文所讲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24·105什么是“八十四调”、“二十八调“和“十八律”“八十四调”是由隋代的万宝常、郑译根据苏袛婆“五旦七调”理论发展而来的。
“五旦七调”是龟兹乐调,“旦”意为“均”,是指一个音列的定位。
以何律为宫的音阶即称为何均。
“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又称“燕乐二十八调”、“俗乐二十八调”,与隋代八十四调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十八律”理论是由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所创立,十八律在理论上合理地解决了三分损益律各种音阶转调后音程关系不统一的问题,28·109宋元说唱音乐诸宫调,主要是由于它汲取了唐宋大曲、曲子以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