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形式发展四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总知识点
1.1 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和发展的?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重要性)1.5如何理解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7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9 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10 如何理解人的主观能动作用1.11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哪些自己的特点1.12什么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13为什么政治经济学必须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1.14叙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1 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答: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6世纪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当时由于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学派重商主义。
从17世纪中叶起,工场手工业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代表产业资本家利益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
进入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开始尖锐化,产生了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并逐步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开始形成的同时,还产生了代表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在抨击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矛盾方面虽然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
但它把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开明之士,终究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9世纪中叶,产生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第四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离开了商品它就不复存在。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价值,只是为了取得价值,才关心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
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第四节 价值形式
(一)简单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看书p24)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3)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的表现是 不充分的。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商品的价值通过 许多商品表现出来。有过去的一物同一 物交换发展为一物与多物相交换 用公式表示: 3把斧子 2克黄金 20尺布 40斤粮食
=
……
理解这一价值形式要把握二点:
1 、这一价值形式较比简单价值形式更 能充分地反映价值的性质,即无差别的人类 劳动的凝结。(优点,见书P25) 2、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由于充当等价物 的有许多不同的商品,仍然是物物交换,所 以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缺点见书P25 )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 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一种商品被大 家公认为一般等价物。用公式表示:
2克黄金 20尺布 1件上衣 40斤粮食
=
……
理解这一价值形式要注意两点:
1、不能把一般价值形式误认为是扩大的价值形 式等式的简单颠倒,它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个重 要阶段,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 它不再是物与物的交换,而是物与一般等价物的 交换。 2、一般价值形式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 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 是不固定的,不利于地区间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 展。人们渴望能有一个固的等价物。有了它到任 何地方都能换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四)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是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 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
来表示。用公式表示:
2把斧子 1只绵羊 20尺布 40斤粮食 ……
金融知识专题二:货币银行学复习
I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货币的产生1、货币产生的几种理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是:(1)货币是国家规定或创造的。
(2)货币是人们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协商出来的。
(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发产物。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1)简单价值形式在原始社会后期,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各部落在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表现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也是不充分的。
(2)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接近。
但其弱点很明显:①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仍不完整,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链条可以无限延伸;②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也不统一;③位于等价物地位的不同商品之间相互排斥,交换的效率十分低下。
(3)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集中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便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实际上起着货币的作用,它使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使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但这种商品不是固定的。
(4)货币形式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最终分离出来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成为表现、衡量和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这便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生产者自发的共同交往行为的结果,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但又使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使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本质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商品。
它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商品本身,也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的本质特征(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它不是普通的商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完整版)《金融学原理》笔记(全)
第一章货币的本质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一、货币的产生1.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样东西等于一样东西。
(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样东西等于很多东西。
(3)一般价值形式:出现质的飞跃,由直接物物交换转变为通过一般等价物的间接交换很多东西等于一样东西。
(4)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与白银等)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二、货币的本质1.概念:货币是商品,但不是普通的商品,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2.要点1)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本质特征,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其次,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①是它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原料②是它具有直接与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3)最后,货币还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三货币形式的发展1.本质特征不变2.形式不断演变具有内在价值,信用货币发展的具体过程:实物货币→足值的金属货币→足值的代用货币(纸币)→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具有内在价值的普通商品;特征作为商品的价值和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同的,信用货币是法偿货币)3。
信用货币的价值: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同的.4。
信用货币—法偿货币四货币层次划分(一)概念: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变现能力)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二)目的: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定有效的货币政策.(不同层次货币的购买力不一样)(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1)划分依据流动性(变现能力)的划分;流动性划分的意义:现实性:实际;可测性:预算、测算;(2)划分层次指标(考大题)M0:现金M1:M0 + 企业结算账户存款 + 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 部队活期存款M2:M1 +城乡储蓄存款 +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重点)M3: M0 + 全部银行存款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货币职能的含义: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的形成的四个阶段
⒈货币的形成的四个阶段(148-149):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2.私有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4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5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53: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5.劳动力价值的决定154: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6.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156: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眼改下,雇佣工人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56:生产剩余价值。
8.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式159: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9.资本主义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10.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意义168: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来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武器。
1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的定义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关系30.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2.唯物注意把世界的根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的定义把世界的根源归结为意识,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关系。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共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
一、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商品价值,是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一定商品量交换货币的多少。
单位商品量交换货币的多少是单位价值(单价),非单位数量交换货币的多少是总价值(总价)。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单价)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一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价值的本质,说明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另一方面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性,指出货币和商品生产是紧密联系的。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二、扩大的价值形式、表现为一种物品的价值可以有其他很多种物品表现出来;三、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物品价值;四、货币形式,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
二、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两大属性的关系是对立性和统一性。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三、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一般指商品单价,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正相关,在单位劳动时间的总价值量为常量时,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使用价值量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物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一)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它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自然经济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并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其主导地位最终为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生产目的。
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①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②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3)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使用价值既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的商品有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举例
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举例
1、物质阶段:把人的商品需求转换为物质交换形式。
例如:工业资本家利用工具创造货币价值,人们可以用它去购买需要的物品。
2、劳动力阶段:把人的商品消费转换为劳动能力的交易形式。
例如:社会提供一些服务,人们根据其获取的工作而将他们的劳动力出售给收益者,从而获得物质的报酬。
3、资本阶段:把人的商品消费转化为资本投资形式。
例如:投资者把钱投资到一些银行或者企业,以获取可预测的资本收益。
4、信任阶段:把人的商品消费转换为信任关系的交易形式。
例如:P2P(Person to Person)网上借贷,用户借钱给另一些用户,借方通过信任从借贷中获得收益。
价值5层次
价值五层次1、范式价值(通过范式,哲学,思考的创新,带来的新价值,新增长空间,方式)2、结构价值(通过对结构设计,规律的驾驭,对集团运作模式的应用)3、运营价值(通过管理,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带来的价值)4、负向价值(通过挖掘效率,控制时间,压缩成本,合并流程等手段从运作过程中挤压出的价值)5、风险价值(通过风险经营,风险的合理管理和处理,获得的价值)把集团价值分为五个层次价值1、范式价值最高价值是,就通过你的新的思路,新的哲学设计,所缔造的价值,叫范式价值。
2、结构价值即企业形成的资本运作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组合,产融结合。
那么从母公司来看的话,子公司有三种,一种是正向价值经营者,就是起手定江山,投资定江山的这类企业。
技术,选型,产品的市场定位,定江山的这类企业,是正向价值,只要做一个较高屋建瓴的决策,他就可以赚钱,这时候,母公司可以多参与,因为这是母公司的高度决定的。
3、经营价值资源配置,能力管理,成功要素你得要拥有,必须管到位,但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大路货,很多企业都拥有经营这个价值的能力,但这是经营的基础,不能缺。
4、负向价值像富士康他们挣的是负向价值,把跑冒滴漏全部逼出来,正常人管不住跑冒滴漏,所有能够把跑冒滴漏管出来的企业,在这一道工序上可以挣大钱。
正常企业没法经营,因为他是艰苦的过剩竞争当中活下来的企业,他管理的特点是,从跑冒滴漏当中挣钱。
他没有任何壁垒,像塔山狙击战一样,当坡度没有,平地狙击,全靠你的艰苦付出,你的流程合不合理,你的监控到不到位,你的绩效评价准不准确,你的个人评价到不到位,你的审计严不严密,流程高不高效。
这种负向价值经营是国有企业最不擅长的,是民营企业最擅长的,为什么?全是靠你人狠不狠,狼性文化到不到位,对人下不下得了狠手,还有你是不是担负社会责任,你越担负社会责任,越不能乱开人,你不能乱开人,内部就形不成一个狼性的激励能力,内部的压强,压强太弱,形不成一个压力空间。
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1.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在原始公社阶段,由于生产力甚为底下,交换发生非常偶然,只要发生交换就有了价值表现的问题。
由于价值的表现纯属偶然,所以这个阶段称为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一种物品经常的与另外多种物品相交换,于是,一种物品的价值就会由许多种其他物品表现出来。
对于一种物品的价值可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而所有物品都可以成为表现其他物品的等价物的这种情况称之为总和扩大的价值形态当日益增多的物品进入频繁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用来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的物品价值称为一般价值形式。
当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时称之为货币形式。
2.区别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异同价值尺度:当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就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价格标准:每一个货币单位所具有的,用以测定一切商品价格的价值量两者的联系:价值尺度职能发挥要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两者的区别:价值尺度反映货币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对等关系,是自发的价格标准与货币价值和商品价值均无关,由习惯形成,法律规定3.如何认识货币的本质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1.货币和一般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货币具有和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2.它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要求按比例生产4.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概念:当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就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特点:1。
货币本身有价值2.可以是观念上,也可以是想象的货币作用:1。
质的方面: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获得社会表现2.量的方面:测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支付手段:概念:当货币作用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特点:1。
货币的支付与商品的转移在时间上分离。
2.产生于商品流通领域,但已超越商品流通领域。
作用:1。
节约流通费用,扩大商品流通。
2.加深商品经济内在矛盾。
一般等价物:概念:用来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媒介物称为一般等价物。
商业价值的四个阶段
商业价值的四个阶段:
基础阶段(原材料)---加工品组装品阶段(工业化商品)----服务阶段----体验阶段
用户价值的问题:
网站之于用户价值,实质上是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什么痛点?(产品价值)
2、为什么样的人解决这个问题(目标市场)
3、用户使用此产品会为他带来什么价值(用户价值)
4、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产品定位)
5、成功的机会多大?能做到多大的规模(市场规模)
6、产品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产品的目标)
7、市场有哪些同类产品?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劣势是什么?机会和风
险有哪些?(竞品分析)
8、切入时机合适吗?(市场时机)。
价值四阶段说批判——在交往实践的视角上
作者: 张天勇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123
出版物刊名: 理论探讨
页码: 64-66页
主题词: 使用价值阶段;交换价值阶段;符号价值阶段;碎片化阶段;批判
摘要:鲍德里亚把价值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物阶段(使用价值阶段)、商品阶段(交换价值阶段)、结构阶段(符号价值阶段)和碎片化阶段(发散阶段)."价值四阶段说"深刻把握了时代的表征,对于我们理解时代很有价值;它抛弃了价值的根基:交往实践,因而必然走向虚无主义;它把价值阶段的转换理解成"格式塔"式的转换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价值的主导机制和基础机制不同,主体机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基础机制则是弥散的、持久地发挥作用的因素.。
价值形式、国家衍生与批判理论
价值形式与批判理论的关系
价值形式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 济关系,是批判理论关注的重点之一 。批判理论对价值形式的性质、作用 和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价值 形式背后的社会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批判理论认为价值形式在某种程度上 参与了社会不平等的维持和再生产。 价值形式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的经济 关系和权力关系,进而影响社会不平 等的变化。
03
价值形式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价值形式也将不断演变和发展。未来 的价值形式可能更加智能化、数字化 和全球化,将更加适应和促进社会和 经济的发展。
02
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为适应社会经济生 活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和文化传统而产生的具有特殊性 和针对性的价值形式。
04
价值形式、国家衍生与批 判理论的关系探讨
价值形式与国家衍生的关系
01
价值形式是商品交换的内部结构,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国家衍 生是从价值形式中派生出来的,是国家作为经济调节主体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 物。
02
国家衍生通过法律、政策等形式对价值形式进行调控,影响商品交换的内部结 构和经济关系。例如,国家可以通过制定商品交换的法律规则和政策措施来规 范价值形式,促进公平、公正的交换。
批判理论通常关注社会结构、意识形 态、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认为这些问 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有着深远的影 响。
批判理论强调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和变 革,认为只有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制 度,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马克思的批判理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问题。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
价值的进化过程
价值的进化过程价值是生命机体得以维护和发展的动力源,生命的进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发展过程,因此价值不是天生就存在的,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产生的,而是伴随着生命的进化而进化,价值的进化是一个从低级价值到高级价值、从简单价值到复杂价值的逐渐发展过程。
也就是说,不只是人类拥有价值,所有低等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细菌)都拥有价值,只是低等的生物拥有低等的价值形式,而人类拥有高等的价值形式,而且人类所有高等的价值形式都是从低等的价值形式逐渐进化而来。
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广义有序化能量”,或者说,价值是直接或间接的有序化能量。
价值起源于能量,是能量的有序化表现形式,生物的价值进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一、从“无机无序化能量”向“有机有序化能量”的发展原核生物(包括古细菌)主要有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原核生物种类虽不甚多,但其生态分布却极其广泛,生理性能也极其庞杂。
有的种类能在饱和的盐溶液中生活;有的却能在蒸馏水中生存;有的能在0℃下繁殖;有的却以70℃为最适温度;有的是完全的无机化能营养菌,以二氧化碳为唯一碳源;有的却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
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中,有的放氧,有的不放氧;有的能在pH为1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有的只能在pH为1左右的环境中生活;有的只能在充足供应氧气的环境中生存,而另外一些细菌却对氧的毒害作用极其敏感;有的可利用无机态氮,有的却需要有机氮才能生长;还有的能利用分子态氮作为唯一的氮源等。
也就是说,许多原核生物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活,并通过分解或合成无机物(如硫化物、氧化物等)来获取能量,即将无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有机有序化能量;有些原核生物(如蓝细菌)能够通过其中所含的叶绿素和藻蓝素产生光合作用,从而将光能(即无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有机有序化能量;也有些能够通过腐生的方式,利用已经废弃的有机物中所含的有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有机有序化能量。
人类的价值进化图谱
人类的价值进化图谱人类的生命进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发展过程,同样,人类的价值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发展过程。
从整体上讲,人类的价值进化集中表现为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不断分化,生产性价值与消费性价值的不断升华。
一、食物类价值的形成食物类价值是所有生物最基础的价值形式,人类各种高级形式的价值都是在食物类价值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食物类价值是极低等的动物所拥有的价值,它的核心价值内容就是食物中所含有的生物化学能(即有序化能量),这种极低等动物的价值转化过程,集中表现为“以能量代谢主,以物质代谢为辅”的新陈代谢过程,体现了生物对于生物化学能的驾驶能力。
此时,极低等动物的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且是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也是同时停顿或同时消失的。
二、生理性价值的形成生理性价值是在食物类价值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价值,它体现了人对于各种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生理性价值促使动物的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相对分离与相对独立,而且还使消费过程分化为代谢性消费过程与生理性消费过程两个部分,还使生产过程也分化为代谢性生产过程与生理性生产过程两个部分。
生理性价值分为生理性消费价值与生理性生产价值两大类型。
其中,生理性消费价值就是“温饱类价值”,它的客观目的在于降低生物化学能转化为生理潜能的失效率(即生理性失效率),从而节约生物化学能;生理性生产价值就是动物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借助的外界资源或外界力量(主要是父母的资源与力量),它的客观目的在于替代、加强和扩展生理潜能的作用,使生理潜能在生理性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价值放大效应。
生理性消费价值与生理性生产价值之间的关系:生理性消费价值为生理性生产价值提供必要的生理基础,生理性生产价值为生理性消费价值提供准确的发展方向;两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三、个体性价值的形成个体性价值是在生理性价值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价值,它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物质和自然力量的驾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