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本科生培养计划(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cbdf1c9482fb4daa48d4bd4.png)
东北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东北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力量,为了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准、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紧密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发展定位和学科建设实际,逐步搭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能够促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教学科研基层学术组织为载体,以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为依托,汇聚优秀成果、凝聚拔尖人才、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一支以领军带头人为核心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逐步在优势学科确立人才的比较优势,在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
为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
二、计划体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汉卿学者计划”。
对于申报并已成为两院院士正式候选人的,通过一至两个培养期的培养,争取使其入选两院院士,培养期为5年。
第二层次:“攀登学者计划”。
分批次重点遴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基础科学研究或工业及科技前沿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学科(学术)带头人,通过一至两个培养期的培养,使其申报并成为两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四)曙光学者坚持教师职业理想、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能够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或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开展探索性、创新性研究,且其研究内容属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的学科领域。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四、选拔程序(一)本人提出申请,各学院(部、实验室、中心等)根据学校确定的选拔条件确定推荐人选。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实施办法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5473a8f705cc17552709d9.png)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实施办法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软件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软件学院决定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班。
第一批本硕博贯通培养班以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从2018级本科生开始选拔,遴选原则和实施办法如下。
一、遴选原则1、准入机制(1)每年专业分流时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班的遴选和组建。
(2)专业分流时成绩绩点不低于3.0分的学生可自愿申请,学院择优遴选不超过20人,绩点高者优先。
(3)遴选名单公示无异议后,与入选学生签订自愿加入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协议,从大二开始执行本硕博贯通培养班教学计划。
(4)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学生第3学年(从本科入学算起,以下同)课程学习结束时无不及格科目,成绩绩点不低于3.0分,通过国家英语6级考试(或雅思考试不低于6.5分或托福考试不低于95分),且未受到学校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学生,直接获得免试推荐学术学位研究生资格,进入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培养阶段。
未进入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培养阶段的学生将失去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
2、分流淘汰机制(1)推免时淘汰。
未满足“准入机制第(4)条”的学生,继续完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的本科学习任务,满足本科毕业要求,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答辩,于第四年末授予学士学位。
学位论文要求按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2)推免时分流。
满足“准入机制第(4)条”的学生,如受到博士生招生指标限制,学院依据绩点、学术成果和综合评价情况进行本硕博培养和本硕培养分流。
本硕培养的学生继续完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的本硕阶段学习任务,满足本科和硕士毕业要求,通过本科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于第四年末授予学士学位,于第六年末授予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要求按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和硕士生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3)直博后退出。
第5学年开始,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学生进入直博阶段,原则上不允许学生主动退出本硕博贯通培养班,但确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完成学业,需由学生提出退出申请,并出具由三甲医院提供的证明,或因学业原因不适合继续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须由导师提出申请并签字同意,经学院讨论后决定。
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4f82a7cf7ec4afe04a1df68.png)
第3章执行机构设计·································································································10
底片自动取送机械系统设计
作者姓名:刘刚
指导教师:柳洪义教授
单位名称: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东北大学
2005年6月
Film-catching-and-delivering system design
by Liu Gang
Supervisor: Professor Liu Hong Yi
附录········································································································································40
第1章绪论
1.1 设计背景
This design aims to meet this requirement. The system can catch and carry the film automatically in the environment of mass of ozone. So it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greatly .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is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upside part as carrying department and the underside as automatic catching department. Of them , the motor drives two active wheels through the decelerating system. Then, the active wheel pull the whole system to move forward or backward on the preconcerted tramroad. The automatic catching department can safely realize catching film and it is composed of two special holding structure jointed by one mechanical arm, it can catch the film safely. The catching department is a new combination of the mechanism and electron equipments, it realizes the catching and loading action by the contrac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electromagnets. So it can catch and load the film very fast and frequently.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历史沿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历史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c0836faf0029bd64783e2c5b.png)
阜新煤矿学院1949年,成立阜新矿力中等技术专科学校。
1949年,为了适应东北工业建设的需要,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相继开办了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
1952年,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阜新矿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8年7月15日,经国家煤炭工业部批准,在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阜新煤矿学院,隶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
学制4年,设采煤、矿建、机电3个系,煤层露天开采、矿山企业建筑、矿山测量、矿山机电、矿山机械制造与修配6个专业,并保留中专部院长戴镜如,党委书记谭伯。
1960年,阜新煤矿学院地质测量工程系独立建系。
1961年,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并入阜新煤矿学院。
1962年9月,阜新煤矿学院首届700名学生毕业。
1964年6月14日,鸡西矿业学院部分专业并入阜新煤矿学院。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为该校题写校名阜新煤矿学院。
1978年3月1日,阜新煤矿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
阜新矿业学院1978年,经国家煤炭工业部批准,阜新煤矿学院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
1978年,阜新矿业学院被批准为全国200所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之一。
1979年,阜新矿业学院创立了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阜新矿业学院·自然科学版》,进入CSTAT和EI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首批进入中国核心期刊。
1981年,阜新矿业学院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矿山机械化和矿山电气化两个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为该校题写校名阜新矿业学院。
1982年,阜新矿业学院管理工程系成立。
1982年,阜新矿业学院创立《矿业高教研究》。
1983年,阜新矿业学院章梦涛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煤与瓦斯的统一失稳理论。
1984年,阜新矿业学院设立研究生部,负责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
东北大学英语专业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英语专业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989020ee2bd960590c6778d.png)
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一、学位、学制文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和涉外经贸方面基本功的应用型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外语师资和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质量的语言翻译与研究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文学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第二外语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适应范围:外事、金融、经贸、法律、文化、新闻、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包括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得体。
2、掌握较为扎实的人文学科、科学技术或经济贸易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增强复合型的人才特色。
3、培养运用英语进行“流利而得体交流”的能力。
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四级统考以及专业八级统考。
4、系统地掌握第二外语,尤其注重第二外语的“阅读与听说”的能力培养。
5、获得计算机程序操作方面的基本训练,并掌握所规定的有关技能。
6、强化人文意识的培养,重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优秀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7、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以及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言学、英语写作、英语笔译、英语口译、高级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文报刊选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国际市场营销、进出口业务、剑桥商务英语、现代汉语和第二外语等。
五、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进出口业务132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七、实践环节133八、考试课程总表九、毕业合格标准学生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各门成绩达到合格,学分满足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同时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方可毕业。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ccd2c7901f69e31433294d6.png)
市场营销(Marketing)一、统编序号:1404二、专业代码:110202三、学位、学制: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四、专业简介本专业依托于市场营销学科,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之上的应用科学,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
本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服务。
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企业营销管理,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营销者如何适应其营销环境,捕捉市场机会,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并以适当的时间、价格、渠道,将产品或劳务送到需要的消费者手中,从而获得赢利。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1993年开始招收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
东北大学市场营销研究所隶属于工商管理系,具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研究团队,在承担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研究生、MBA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营销理论、营销管理方法与实务的研究,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不断凝炼学术研究方向。
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既具有宽广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又能重点掌握从事各类营销业务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策划、调研、公关、推销、创新等应用能力,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等营销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六、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掌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促销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同时具有坚实的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七、课程分类理论教学课程分为专业学位课程、鼓励选修课程和一般选修课程。
专业学位课程是获得该专业学位必须履修的课程。
各专业自行设计本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课程名称后面加“*”注明。
东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1+3”模式本科生招生简章
![东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1+3”模式本科生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6b42ecc05fbfc77da269b1b6.png)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一定比例的国外大学的教学资源,在专业教学方面,双语教学比例达到60%以上,增设了全英文授课课程,同时开设IT职业英语和托福课程;针对辽沈地区对日、韩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学院在外语课程设置中还开设了日语、韩语课程。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日本、爱尔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开辟了合作办学渠道,每年选派学生出国交流达10%;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截止2011年底,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0个,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85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405人次。
学生连续五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8%,平均月薪3500-6000元,就业最好的学生,其他专业只录用研究的青睐,毕业生薪资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报名登记表可在软件学院网站下载,或在报名时领取填写,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五、入学考试方式、时间及科目
1、考试方式:笔试和面试
2、考试时间:2012年6月30日
3、考试科目:英语、高等数学、面试
4、准考证领取时间:6月28日上午
5、领取地点:校本部综合楼617房间
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软件工程专业选修课分为“软件服务与云计算”,“主机系统管理”,“移动互联”方向。学院提供“高年级进研究室从事科学研究并置换学分”机制,坚持导师—博士—硕士—本科“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院与IBM联合建立了“东北大学IBM研究院”;分别与Oracle、东软集团、上海双实、吉林中软等高端IT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学院与中国移动在联合成立了移动“MM”孵化基地。
软件工程专业“1+3”模式本科生招生简章
发布者:李佳慧 2012-06-05 09:48 打印
东北大学本科生选课指导手册
![东北大学本科生选课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ddcac0b8762caaedd33d4e7.png)
东北大学本科生选课指导手册目录一.选课机制介绍 (3)二.权重值选课介绍 (3)1.什么是权重值: (3)2.筛选原则: (4)3.退还原则: (4)三.学生选课须知 (4)四.常见问题说明 (5)五.选课操作指南 (7)六.退课操作指南 (17)七.补选注意事项 (19)八.非选课性质的课程调整操作指南 (20)一.选课机制介绍1.本科课程选课设置初选、退选、补选三个阶段,采取权重值选课方式。
2.初选阶段只能选择培养计划对应学期内需修读的课程进行选课;补选阶段开放跨年级选课权限;跨专业选课在补选阶段进行,须到所在学院(部)教学科研办公室办理相关业务。
3.退选阶段从新学期开始,以课程为单位,每门课程前4学时为试听环节,在课程第5学时开课前(人文选修课程第2次课开课前)可进入选课系统进行退选操作,退选课程会损失部分权重值,请学生谨慎操作,一经退选,无法恢复。
4.人文选修课程仍采取抢选方式,可以进行试听、退选,不设置补选环节。
二.权重值选课介绍1.什么是权重值:权重值代表学生选择某门课程的意愿,权重值越高表示该学生选择某课程的意愿越大。
系统每学期给每个学生分配固定数量的初始权重值(例如:初选100,两次补选共50),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不同课程自由投放5-100的权重值。
初选阶段剩余的权重值可在补选阶段使用,但不能累积到下一学期使用。
2.筛选原则:选课结束后,系统会根据课程设置的人数上限及每个学生投放的权重值,按顺序至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权重值高的可选中该门课程。
最末位权重值相同则按照投放最终权重值的时间先后进行筛选淘汰。
3.退还原则:1)选课期间,退选本阶段已选课程,退还全部权重值。
2)因未达到开课条件导致选课失败的课程,退还全部权重值。
3)对于选课失败的课程,按所投放的权重值减去5退还给学生。
4)对于选课成功的课程,如在开课前退选,退还投放权重值的50%;如在开课后至第3学时开课前退课,退还投放权重值的25%;如在第3学时开课后至第5学时开课前退课,不退还投放的权重值。
东北大学博士培养方案挂网上的(2012机械)1111
![东北大学博士培养方案挂网上的(2012机械)1111](https://img.taocdn.com/s3/m/d8f4f53d5a8102d276a22fa5.png)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2012年版前言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按照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学术要求标准的原则,组织有关学院、学科制订了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同时结合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需要优化了课程设置,补充了一些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培养方案。
列入本培养方案的学科是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发布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共涉及83个。
本培养方案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学院可对2012级以前未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实施该培养方案中的“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具体要求以学院规定为准)。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一、培养目标(一)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在科学和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学习年限(学制)及培养方式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根据学生的来源、去向、科研项目等情况制定具体培养计划。
在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分阶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进行。
三、研究方向(一)研究方向是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自身优势和特点的结合。
(二)在拟定研究方向时,应注意其先进性与引导作用,充分凝练和概括,不应重复和重叠,不应是研究课题的罗列,也不应是导师学术兴趣的组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培养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政治、文化、道德、外语、专业素质的内容。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博士生修课的最低学分为10学分。
各学科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本学科的最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学时 2学分学位课外国语 96学时 6学分学位课学术报告与讲座 32学时 2学分学位课第二外语 64学时 4学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32—48学时 2—3学分选修课专业课 32—48学时 2—3学分选修课(二)教学组织与修课要求1.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文件的精神,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为必修课程。
东北大学本科生境内外交流课程认定及成绩管理办法
![东北大学本科生境内外交流课程认定及成绩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81d8180740be1e650e9a9e.png)
42 .东北大学本科生境内外交流课程认定及成绩管理办法随着我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境内外许多知名大学与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本科生交流学习是双方合作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
为对我校学生派出交流学习期间学业进行规范管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国家或学校公派的境内外交流项目(含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或教务处备案的院级学生交流项目的境内外短期交流项目),所修课程依照本规定执行。
未经学校批准的,以自费进修、留学等其它形式赴境内外大学学习、实习者,学校不予课程认定。
接收学校课程设置应基本符合我校培养计划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二、课程学习及认定工作分工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组织与协调全校工作,相关学院负责课程认定具体工作。
各学院应设立以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有关工作的落实。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境内交流生的学习计划:按照我校培养计划所列课程选课,至少达到接收学校培养计划要求的学分标准。
各学院负责指导学生填写《东北大学学生境内交流学习计划书》(附件1),并报教务处备案(学生、学院、教务处各一份);学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上交学习计划,方能办理保留学籍手续。
教务处协助各学院收集合作高校的培养计划。
境外交流生的学习计划:国际交流处负责协调境外高校提供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等资料;各学院负责指导学生学习本文件精神,了解境外学校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选课等情况,在规定期限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填写《东北大学学生境外交流学习计划书》(附件2)并存档备查(国际交流处、学院、教务处各一份)后,方能办理保留学籍手续。
境内外交流学习计划都应科学合理,与我校专业学习有机对接,一经备案,一般不予更改,如特殊情况确需修改,须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学院审批后重新备案。
课程学分认定学生交流返校后,相关学院按照派出时制定的学习计划对其所修课程进行认定,分别填写《东北大学学生境内交流学习课程认定表》(见附件3)、《东北大学学生境外交流学习课程认定表》(见附件4),要明确学生是否完成学习计划,并给出相应处理方案,附交流成绩,为学生办理恢复学籍手续。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8261b1ea8114431b90dd82a.png)
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包含科目,课时,学分,实习等)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一、统编序号:1302二、专业名称:自动化三、专业编号:080602四、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业企业、国防、高校和科研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现代检测技术、信号处理与控制、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六、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本专业采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控制理论、信息获取与处理、智能控制与优化、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设计、集成、开发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和了解本专业领域1~2个学科方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应用技术;5、在本专业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七、专业平台课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电力电子电路、直流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常用电气控制技术、电机原理及电机拖动、过程控制系统、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八、考试课程总表学期课程名称学分学期课程名称学分一高等数学(工)(一) 5.0二高等数学(工)(二) 5.5 大学外语(一) 4.0 线性代数(1) 3.0大学物理(工)(一) 3.5大学外语(二) 4.0三大学物理(工)(二) 4.0四电机原理及电机拖动(一)3.0电路原理(1) 5.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5 大学外语(三) 4.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五汇编程序设计 3.0六计算机控制系统 4.0 微型机原理(含单片机)4.5 直流自动控制系统 4.0 电机原理及电机拖动(二)2.5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3.0 自动控制原理(1) 5.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0电力电子电路 3.0七交流电机控制技术 2.5八九、专业学位课大学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型机原理(含单片机)、汇编程序设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电机原理及电机拖动、电力电子电路、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直流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交流电机控制技术十、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十一、文化素质选修课12学分(艺术类课程至少2学分)其中包括:环境概论、企业经济管理、大学生健康教育等三门必选课程(5.0学分)。
东北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东北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6950681eb91a37f1115c2a.png)
东北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添加时间:2011-11-3 16:13:00 点击次数:62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我校博士生招生方有三种,即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
1、普通招考: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2、硕博连读:从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详见《东北大学关于在优秀硕士研究生中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实施办法》。
3、直接攻博:招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选拔方式,详见《东北大学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
三、学习年限及入学时间普通招考的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委培(定向)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四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入学时间均为2012年秋季,详见录取通知书。
四、报考条件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条件是: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境外获硕士学位者须在现场确认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国家学历教育硕士生且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还须具备下列条件:(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拟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的领域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2)已修完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3)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拟报考学科领域具有较丰富的成果;(4)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学科或导师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db1371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b.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2.02.14
•【文号】教高厅函[2012]7号
•【施行日期】2012.02.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
(教高厅函〔2012〕7号)
有关高等学校:
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我部组织专家组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33所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高校提交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
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意见,现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等362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等95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加入卓越计划(名单详见附件)。
请各高校在本校网站上公开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学科、领域的培养方案,按照卓越计划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培养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不断改进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
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专业、学科、领域在招生、收费等方面需执行我部的统一政策。
各卓越计划学校可按照我部各司局工
作职责和分工,申请有关支持政策。
我部将有计划地对各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特此通知。
附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附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
东北大学-2012版-080604-通信工程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2012版-080604-通信工程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0f3e134ccbff121dd368360.png)
2012版通信工程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一、统编序号:1304二、专业代码:080604三、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为4年四、专业简介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数据交换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同时也学习图象通信、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以及数字程控交换等实际通信系统的工程应用技术。
自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起,通信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学科而确立;为满足人们对信息传输质量和速度的不断需求,通信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提高;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现代通信理论和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具有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的特点,需要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以及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所学范围比较宽,可供选择的工作种类多,工作适应能力强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系统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理论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面的课程,能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领域进行研究、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造、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六、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该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软件及设计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电路原理、模拟与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通信系统(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和通信网络与交换技术基本原理与技术。
了解通信领域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和发展动态;具有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的研究、设计、开发、调试和应用的实际科研与工作能力;具有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文献资料综合的能力。
关于做好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7d345fb941ea76e58fa0428.png)
关于做好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1〕14号各省级教育考试招生管理机构,各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鼓励在校大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做好推免生工作对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推动高等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各有关高校要加强对推免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推免生工作机制和科学的名额分配机制,着力提高推免生质量,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调整。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执行推免生计划各有关高等学校要严格按照附件1、2、3、4确定的推免生名额安排推免生工作。
学术型名额用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名额仅限用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促进推免生校际交流各有关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推免生校际交流的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本校推免生到其他招生单位就读。
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推免生合理流动。
凡有留校限额的高校推免生留校数量不得高于附件1中的留校限额。
专业学位推免生名额留本校比例暂不作规定,鼓励各校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
各高校在发放《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附件5)时要做留校、外推的标记,以便省级招办检查核实。
三、关于研究生支教团专项推免计划2012年继续在部分高校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
推免对象和条件、推荐办法和工作程序仍按《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学〔2006〕14号)、《关于为支持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下达专项推免计划的通知》(教学司〔2007〕25号)和团中央关于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东北大学本科软件工程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本科软件工程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045397ff242336c1eb95e7c.png)
2013版软件工程一、统编序号:0841二、专业代码:X080902三、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为4年四、专业简介软件工程是研究大规模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管理的一门工程科学。
其特点是按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组织和规范软件开发过程,主要研究软件开发方法与环境、软件工具及集成技术、软件自动化及自动测试技术、软件质量控制、软件重用技术等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较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能熟练使用流行的软件环境与工具,特别是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受到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的训练,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软件工程职业技能,能在软件企业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培养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开发技术,具备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设计、开发及管理人才。
六、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能力,具备良好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及项目管理能力,具备创新能力,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注1:比例是本课群要到达的至少学分数占毕业要求至少总学分数的百分比注2:对于人文类选修课群至少到达学分的要求,除了本表所列出课程学分外,还包含其他的人文类选修课程(参见附表1)学分。
八、人文类选修课群4学分以上(特指以数字“3”开头的人文类选修课程)。
九、创新创业及技能选修课群凡完成学校规定的创新创业内容,按照《东北大学关于大学生创新学分工作的实施办法(讨论稿)》(东大教字[2009]17号)文件精神执行。
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7ca813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b.png)
64
4.0
79
2
大学物理实验 一
32
32
2.0
95
3
电路原理 2
48
48
3.0
95
4
C++程序设计
64
40
24
4.0
85
5
大学外语 三
64
64
4.0
82
6
体育 三
28
28
1.8
98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2
32
2.0
88
8
计算理论
40
40
2.5
63
9
形势与政策
8
8
0.5
合计
324
32
24
四
1
企业经济管理
32
32
2.0
85
2
大学物理实验 二
24
24
1.5
95
3
大学外语 四
64
64
4.0
95
4
体育 四
28
28
1.8
80
5
军事理论
16
16
1.0
85
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
72
56
16
4.5
89
7
数据结构
72
56
16
4.5
86
8
电子技术
88
88
5.5
79
9பைடு நூலகம்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32
32
2.0
75
合计
340
56
【免费下载】东北大学理学院本科生德智体综合考核实施办法(2012年9月实施)
![【免费下载】东北大学理学院本科生德智体综合考核实施办法(2012年9月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b84b33883186bceb19e8bbe8.png)
xue 理学院本科生德智体综合考核实施办法(2012 年 9 月实施)
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表现,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科 学化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东北大学学生德智体综合考核实施办法>>,结合理学 院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并将此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评优,选干的依据。 一、综合考核的总体结构
3)班委会(团支部)成员总加分:基础分+附加分。基础分:班长、团支书每人加 0.6 分,副班长、学习委员每人加 0.4 分。班级其他干部(包括寝室长)每人 0.3 分。附加分项 根据个人工作业绩及态度评定出等级并根据等级进行加分,优 0.4 分,良 0.2 分,中 0.1 分, 合格 0 分。具体各成员加分以《理学院班委会成员考核制度》所得出的评分结果为准。中间 更换班委成员的以担任的工作时间按比例分配所加分数。
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上进,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爱 护公物,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对本条件不具备的,基础分项(A0)不能得满分, 按照规定和记录作减分处理。 (2)A1:寝室建设得分
计算方法:A1=[(学校寝室内务卫生检查平均分+学院寝室内务卫生检查平均分)/2] ×25%。 (3)A2:加分项(加分上限为 10 分) a.寝室荣誉称号
无故不参加政治学习(如党课培训等)者,每次扣 1 分; 无故不参加校、学院、班级组织的各种会议、集体公益劳动、活动,每次扣 1 分; 上课迟到,早退每次扣 0.5 分,旷课每学时扣 1 分; 无故不上晚自习者,将根据其晚自习出勤情况,在德育基础分中适当减分。 返校注册无故迟到者扣 1 分; 寝室卫生不合格者,每人每次扣 1 分; 寝室卫生个人不符合要求者每次扣 1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制 2012 版本科生专业培养计划的几点说明
1、根据《关于制订 2012 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通知》 (教学 [2012]13 号)文件精神,制订 2012 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2、培养方案的课程类型分为学位课程(课程名称加“*”予以注 明) 、鼓励选修课程(课程名称加“Δ”予以注明)及一般选修课程。
考试课程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1)学位课程:指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本科生在毕业时取得学
较大(参见本说明的第 5 条) 。
2) 鼓励选修课程: 属于非专业学位课程, 但希望能优先选修。
3)一般选修课程:按学生兴趣和志愿可以任意选修的课程。
[2012]8 号)文件精神,大学英语课程实施 1~7 级分级教学,分别设 置在第一~第七学期,必须依次逐级学习。
5、学分绩点制度 东北大学学分绩点制度(参照东大教字[2010]53 号文件)规定 如下。
第 门课程单次学分绩点计算方法: 若 100 ³ X i ³ 60 ,则 ,
U
nR
4、根据《东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东大教字
eg
i
is
te
士学位的必修课程,且该类课程在学分绩点制度中所占权重
re
d
3、关于课程类型含义。
若 式中 位小数。
,则。
为 课程第 次学分绩点; 为 课程百分制成绩。
数据保留 2
由此可见: 若 课程为百分制时的学分绩点:100 分为 5 个绩点, 60 分为 1 个绩点,60 分以下绩点为 0;
点分别取百分制的 95、85、75、65 分对应的绩点,不及格的绩点为
若 课程为两级分制时,规定通过、不通过(或及格、不及格) 的学分绩点分别取 3 和 0。
第 门课程平均学分绩点 式:
nR U
GPA i
eg
ii
is
(General Point Average)的计算公
åY × z = Z ×k
ij j =1 i i
式中: 为 课程学分; 为参加 课程的考核次数,当 课程为专业学 位课程时表示实际考核次数,当 课程为选修课程时 总平均学分绩点 GPA 总 的计算公式: 。
te
ki i
0;
re
d
若 课程为五级分制时,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的学分绩
GPA 总 =
å ( å Y i j× Z i )
i =1
n
ki
å Z ×k
i i =1
j =1 n
i
式中 为全部考核课程门数。
U
nR
iii
eg
is
te
re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