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引言概述:民族心理学是关注不同民族个体特征、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研究了民族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本文是对民族心理学的进一步探索,旨在深入理解不同民族特征的心理学机制和文化影响。
通过此文,读者将了解到民族心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正文:1.民族心理学的背景与重要性1.1民族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民族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3民族心理学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民族差异的心理机制2.1遗传和环境对民族差异的影响2.2社会认知和心理过程的民族差异2.3语言和民族差异的关系2.4个人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2.5文化与民族差异的心理机制3.民族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3.1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3.2教育环境对民族群体的影响3.3教育策略的民族差异3.4民族心理学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案例3.5培养跨文化教育专业人才的现状和挑战4.民族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4.1跨文化团队管理的挑战4.2文化价值观对组织行为的影响4.3跨文化领导力的特点4.4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与技巧4.5跨文化管理成功案例的分析5.民族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5.1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文化响应式治疗的原则与方法5.3跨文化心理评估的挑战和策略5.4移民心理服务的有效性评估5.5民族间心理健康差异的研究与干预策略总结: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特征的机会。
通过理解民族心理学,我们可以帮助个体和社会更好地应对民族差异和文化冲突。
在教育、组织管理和临床心理学领域,民族心理学的应用广泛且有益。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推动我们对民族差异的认识,并为构建和谐多元文化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民族心理学
1、民族心理学研究特定条件下某一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社会心理学分支。
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又以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材料为参照,不仅研究特定民族集团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行为,还研究他们内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具体研究涉及特定民族集团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民族集团与民族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等。
2、民族共同体: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3、民族共同体心理就是民族基于共同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上的、表现在心理活动诸方面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心理特征。
4、民族意识: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与他民族交往的自主性、独立性、整体性、生产生活方式、习俗观念、行为观念等诸方面,以及个体的民族相属性的认知与体验结果。
5、超时空:民族意识意识具有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特征;在民族发展的不同时期,同一个民族意识中的核心部分会延续,同时会背后人心理认知结构所顺应的。
民族意识还可以跨越空间,而不是局限于地狱的限制。
民族可以不再同一个地区,不再同一个社会,而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存在与发展却不受影响。
6、民族社会化:指在特定的民族群体中,个体通过与民族群体的相互作用,适应并吸收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民族意识与民族群体人格,成为一个符合民族期望的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第三章民族心理学史略1、民族学家魏茨和巴斯蒂安是最早涉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人。
魏茨于1859年发表《自然民族人类学》巴斯蒂安提出“原始观念”2、拉泽尔斯以及他的朋友最早提出“民族心理学”也是民族心理学创始人。
创办了《民族心理学与语言》3、1913年佛洛伊德与民族心理学有关的著作《图腾与禁忌》4、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玛格丽特.米德的名著为《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卡丁纳是美国心理人类学拍的创始人和首领。
5、1936年,本尼迪克《文化人类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的民族群体人格或民族性研究的诞生。
民族心理学
心理学图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决心冲破这种神秘化倾向,建立起科学的民族心理学。他认为,比较简单的精 神现象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研究,比较复杂的精神现象因与人类的共同生活密切相关,故须用其他方法从事研 究。因此他强调作为“社会人的心理学”或“人类社会的心理学”之民族心理学,须和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区 别,研究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个体心理学易于使用实验法,民族心理学则应多使用观察法,观察民族的精神产物。 他对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解释,在晚年花了近20年时间(1900~1920)写了《民族心理学》 10卷巨著。在他的著作中,民族被解释为某种种族共同体。他把民族心理学看作是心理学分支之一,看作是人类 心理发生、发展的知识来源。他认为,人的心理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民族心理则是社会因素的结果, 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体现,是人类的“文化成果”。研究种族群体心理应通过研究其神话、风俗和语言,因为 这些与种族群体的心理密切相关。他主张,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去理解每一个社会群体,一个民族的语汇和语法本 身就能揭示该民族的心理气质。
民族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不同民族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它所强调的虽然是人在某一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 特点,但其基本原则仍然离不开普通心理学。因为无论是对民族心理的共性的探讨,还是对不同民族心理特点差 异性的研究,都须从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及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等方面入手。例如不同民 族成员对颜色表现出不同的偏爱,这种现象就是爱好差异性的表现。因此,民族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为指 导,而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会在民族心理学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补充。如民族性格的调查和研究会 为普通心理学的个性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第一,在学科定位方面,民族心理学的定位不正确,即民族心理学应该属于哪个学科没有解决。多少年来, 心理学研究者总认为民族心理学虽然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但它在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便决定了它属于心理学科范 畴;民族学研究者则一直认为民族心理学虽然偏重心理学研究内容,但其研究对象又是以民族为基础,因此民族 心理学应该属于民族学研究范畴。其实,这两种看法均存在缺陷。理由是,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心理学是一门独 特的学科,但心理学的基础是个体心理学或普通心理学,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许多心理学分支均属交叉性的学科, 如政治心理学、伦理心理学、治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均涉及到政治学、伦理学、治理学、社会学的内容。民族 心理学虽然偏重对民族心理的研究,但它是以民族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民族心理学应该是一门集民族学和心理学 为一身的交叉性的学科。再从民族学角度来说,民族学虽然是以民族作为研究对象,但它研究内容涉及民族历史、 文化、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它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假如民族学研究民族 心理,必须具备心理学和民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民族学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心理学无疑属于综合性和 交叉性的学科,即民族心理学与民族学和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但它同时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就是 研究民族心理发展的轨迹,总结民族心理发展规律。民族心理研究是民族心理学的根论建立
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文化魅惑_价值与使命_阿拉坦巴根
收稿日期:2011-12-01作者简介:阿拉坦巴根(1972—),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姜永志(1984—),男,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
2012年5月第39卷第3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y ,2012Vol.39No.3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文化魅惑:价值与使命阿拉坦巴根,姜永志(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摘要:近几年,在文化范式的变革方面民族心理学发展较快,并取得部分有价值的成果。
但是由于贫弱的发展基础,加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魅惑和难以释怀的文化情结,使民族心理学研究面临很多现实的理论问题。
对民族心理学文化魅惑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的阐释,可以发现民族心理学现存的显性问题,从而明确文化心理学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民族心理学;文化魅惑;文化情结;价值与使命中图分类号:B84-0,B8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12)03-0134-0420世纪后期,哲学界出现了一场哲学的文化范式革命,这一文化范式革命不仅与后现代哲学共同推动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文化变革,而且这场变革催生出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社区心理学以及话语心理学等众多后现代取向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这些心理学分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反对一元文化霸权,倡导心理学研究的文化多元与文化公平,同时为民族心理学研究提供话语权和发言权,使以文化为本质特征的民族心理学研究得到新的发展契机。
民族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合成的心理学分支,它天然具有一种文化的魅惑,其文化品性构成了民族心理学的最主要特征。
而对民族心理学文化特征挖掘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民族心理学的价值问题,民族心理学为何在冯特《民族心理学》问世之后几经兴衰而未能与其他分支学科合流或消亡,这不能不说与它的文化魅惑,即它存在价值的源泉和动力有关。
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学思想
不去讨论该思想的对与错, 不去讨论该思想的对与错, 站在一个类似咨询师的角度, 站在一个类似咨询师的角度, 用弗洛伊德的视角来理解他的作品。 用弗洛伊德的视角来理解他的作品。 以此来启发我们的思维! 以此来启发我们的思维!
《图腾与禁忌》 图腾与禁忌》
《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用摩西及其创造的一神教的实例来支持弗洛伊 德有关领袖与群体的论述。突出领袖的作用, 德有关领袖与群体的论述。突出领袖的作用, 认为领袖改变了自身成长中的文化, 认为领袖改变了自身成长中的文化,并且赋予 了一个核心和超我。 了一个核心和超我。
有关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学思想的介绍我就为大家说 到这里,对该思想的评价留给大家去尽情的思考吧, 到这里,对该思想的评价留给大家去尽情的思考吧, 但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应反复的挑毛病, 但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应反复的挑毛病,而应把更多 的精力放在借鉴大师的优点上面! 的精力放在借鉴大师的优点上面
《摩西与一神教》 摩西与一神教》
根本思想: 根本思想:认为原始各民族 心理” 神经病” 的“心理”和“神经病”患 者的心理之间存在着某种本 质的共同点,因而, 质的共同点,因而,可以根 据在神经病医院取得的心理 分析资料来说明民族心理学 的事实。 的事实。
一、俄底普斯情结
又称恋母情结,源于希腊弑父娶母的神话。 弑父娶母的神话 俄底普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源于希腊弑父娶母的神话。 指儿童在性发展对象的选择时期,男孩以母亲为性对象, 指儿童在性发展对象的选择时期,男孩以母亲为性对象, 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性对象。 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性对象。从而对父母中的另一方产生 的爱恨交织的一种情感。 的爱恨交织的一种情感。 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 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 另一方面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 另一方面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 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 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 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 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 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 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 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 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 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民族心理
• ①
沙莲香 中国民族性格具有双重和多元特点,表现在实际生活中, 会显得更注重人际的、表面的、讲究的、不克制的、无 礼无节的、有理有情、有人有己,有点表现得多些,但 私底里却正好相反。 中国人在认识特点上也表现了双重性,即他本人会表述 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而问及其他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时, 他表现的却是另一种看法。 提出了中国人的14种人格特征:仁爱、气节、侠义、忠 孝、理智、中庸、私德、功利、勤俭、进取、实用、嫉 妒和欺骗。后来重组为忠恕、中庸、务实。
民族心理的特性 • 共同倾向性 • 相对稳定性 • 社会历史性
民族心理结构: • 心理过程层面--- 民族认知 民族情感 民族意志 • 个性心理特征层面--- 民族性格 民族气质 民族能力等 • 民族个性倾向性--- 民族的价值观、信念、动机、需要等
二、早期的民族心理研究
1.“民族心”说 • 1895年拉扎劳斯和施坦泰尔的《民族心理学和语 言学》杂志,声称创立了一个民族心理学派。 • 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冯特,并于1900年发表《民族 心理学》10卷本 :认为民族共有一种并融化在民 族本性中的精神,这种精神即“民族心”,民族 心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语言、风俗、神话、艺术、 法律等文化现象中,只能到这些民族共有现象中 去寻找 。
• 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没有被意识
到的一些“原始意象”(潜在的意象),这些意 象是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来的先天的倾向或潜 在的可能,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 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原型”---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即最初的模式的意思, 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模仿这一模式。这个模式“是某种 类型的知觉或行为的可能性”,“必须通过后天经验来显 影的底片”。荣格说:“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 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 理结构之中。”
冯特《民族心理学》
用更合适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民族心理学研究方法
冯特在《民族心理学》中强调了采用内省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多元化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客观的民族心理学的资料。
民族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冯特认为民族心理学可以应用于教育、社会服务、咨询等领域,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04
民族社会心理
民族社会心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民族社会心理是指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特征,包括价值观 、信仰、习俗、行为方式等。
特点
具有群体性、历史性、地域性和稳定性。
民族社会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
民族社会心理的形成受到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民族的形成 、发展历程、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为民族心理 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进一步揭示心理现象 的本质和机制。
应用领域的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增多,民族心理 学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国际关系、教育 、心理咨询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量的关系,从而探究民族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03
民族情感
民族情感的界定与分类
界定
民族情感是指人们对本民族及其成员、文 化、历史和传统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情 感。
VS
分类
民族情感可以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强度分为 浅层情感和深层情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积极情感和消 极情感等。
民族情感的产生与表达
产生
民族情感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本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对外来文化或群体的 比较和评价。
民族认知的实验研究方法
民族心理学
• (4)文化与社会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知觉、人际吸引、归
因、从众、攻击、合作等。
11 2014-2-17 社会 心理 学
民族心理结构:
• 心理过程层面--- 民族认知 民族情感 民族意志 • 个性心理特征层面--- 民族性格 民族气质 民族能力等 • 民族个性倾向性--- 民族的价值观、信念、动机、需要等
了“面子要紧”、“省吃俭用”、“恪守礼节”、等26种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开创了中国国民性研究的先河 明政法、重阶级、重经验、喜保守、主勉强、畏天命、言排外、贵自强。
•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三大势》:中国人崇实际、主力行、贵人事、 •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自私自利、勤俭、爱讲礼貌、和平文弱、知足
• 麦孤独:主张非理性的个人,认为群体行为是许多个人集
体合在一起时所形成的精神的或心理的力量结合,这种结 合所产生的群体特性是个体所没有的,是超越于个体的。
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 个人无意识:是指所以那些微弱的不能达到意识或 者微弱的不能存留在意识之中的体验。
“情结”---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 起,形成一簇心理丛。
• 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模式及结构作用,在荣格的无
意识分析中,表现在原型对情结的作用上,因为 事实上原型乃是情结的核心。它把与之相关的经 验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情结。情结从这些附着的 经验中获取了充足的能量之后,可以进入到意识 之中。原型只有充分形成了情结和核心,才能在 意识和行动中得到表现。
荣格提出 原型——情结——意识
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 (1)文化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
形形色色的本土心理学、跨文化研究方法的演进等;
• (2)文化与基本心理过程。包括行为的生理基础、知觉、认知、
民族心理学参考书目
民族心理学参考书目1.李静著,《民族心理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2.[加]奈奥密 高登博格著,李静高翔译《神之变——女性主义与传统宗教》,民族出版社,2007。
3.[法]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英]马凌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年版。
5.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文化模式》三联书店 1988年版。
6. [美]M.米德著,《性别与气质》,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7.佛洛伊德著,扬庸一译,《图腾与禁忌》,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8. 弗洛伊德著,李开展译,《摩西与一神教》,三联书店,1986年版。
9.杨国枢著,《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F.墨菲著,王卓君等译,《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
11.[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禾等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2002年。
12.[美]A.J.马尔塞拉等著,袁海德林译,《跨文化心理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13.[美]M.E.斯皮罗著,徐俊等译,《文化与人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4.德里克·弗里曼著,李传光等译,《米德与撒摩亚人的青春期》,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15.李亦园著,《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6.维特·巴诺著,瞿海源译,《心理人类学》,国立编译馆主编,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17. [英]马凌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年版。
18.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9.列维一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0.怀特:《文化的科学》,沈原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1.申菏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民族心理学(一)2024
民族心理学(一)
引言概述:
民族心理学是研究民族和文化对人们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影响的学科,它探讨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化、价值观、信仰体系和语言对个体以及整个群体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民族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民族心理学在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和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正文:
1. 民族心理学的起源
- 民族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民族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 早期研究中的民族心理学先驱
2.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跨文化研究
- 实证研究方法在民族心理学中的应用
- 文化智商和文化标准化测试的使用
3. 民族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 民族心理学对人类学的贡献与影响
- 人类学对民族心理学的支持与发展
- 人类学的文化相对主义与民族心理学的文化普世主义
4. 民族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 民族心理学与社会认知的关联
- 社会认同与群体效应的研究
- 社会化、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对个体的影响
5. 民族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应用
- 跨文化通信与冲突管理
- 跨文化领导与团队建设
- 多元文化教育和跨文化适应
总结:
民族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探索了民族和文化对人们心理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以及与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民族心理学深入研究了民族与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过程、社会认知和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对于促进跨文化理解、解决冲突、建立多元文化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未来,民族心理学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合作,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益复杂多元的民族与文化现象。
民族心理学
(一)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
强烈的等级观念
亚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一)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特点
总之,日本大和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和个 体尊严,他们好胜、虚荣,为了满足自尊的社会 需要,他们善于竞争。为此常常不惜牺牲他人甚 至自己。
(二)印度民族的性格特点
支配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是达摩文化
(二)印度民族的性格特点
世界主要民族心理特点
目录
◆一、亚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二、欧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三、非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四、美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一)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
具有强烈的团体责任感
(一)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
爱慕虚荣
(一)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
追逐地位和金钱
(一)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 顾全面子
为了生存,犹太人异常勤奋、认真而又聪明 、灵活。他们善于经商,并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与语 言能力。 犹太人长期失去祖国,使他们逐渐产生一种 寄人篱下的心理压力感以及为生存而善于竞争的性 格特点。
目录
◆一、亚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二、欧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三、非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四、美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浪漫、多情善感
美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一)美利坚民族性格
总之,美利坚民族乐观、热情、大方、幽默、
重实际、好强、好奇、爱好想象、喜标新立异。
美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二)爱斯基摩人的心理特点
重视实际事物
以血缘关系论亲疏
美洲部分民族的心理特点
(二)爱斯基摩人的心理特点
总之,爱斯基摩人慷慨大方、好客、热 情、勇敢、顽强,对任何恶劣的生活条件都 处之泰然,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惊人的。
种姓制度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形成各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职业种姓集团
民族心理学范文(二)
民族心理学范文(二)引言概述:民族心理学是研究与心理学和民族文化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人们的心理与他们所属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民族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民族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正文内容:1. 文化价值观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不同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例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等。
- 文化价值观对个体的自我认同、社交行为和情绪表达产生影响。
-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面对挫折、冲突和压力时表现出的心理适应方式也存在差异。
2. 语言与思维模式- 每个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方式,这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处理方式。
- 不同语言背景下的人可能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 语言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反映着民族心理特征,例如对情绪表达的偏向和态度。
3. 社会化与人际关系-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和人际互动模式。
- 一些文化背景下的人更注重群体认同和社会关系,而另一些文化背景下的人更注重个体自主性和竞争性。
- 民族心理学研究社会化对于个体自我认同、归属感和自我表达的影响。
4.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不同民族的人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上存在差异。
- 民族心理学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幸福感的定义和追求方式。
- 文化因素对于个体在压力和挫折面前的抗逆力和适应能力也有影响。
5. 文化传承和认同- 民族心理学研究了民族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文化传承与认同与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自豪感和价值观的塑造密切相关。
- 文化认同对于个体心理发展、自尊和自我评价有重要影响。
总结:民族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文化价值观、语言与思维模式、社会化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以及文化传承和认同等因素都在塑造着个体的心理结构和行为表现。
对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理解,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交流。
民族心理学
概念民族心理学是以发展的观点研究不同文化条件和社会生活条件下各民族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民族共同体心理是民族基于共同物质和精神生活纸上的、表现在心理活动诸方面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心理特征。
民族意识民族意识表现为人们对自己归属于某个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亦即认同(identication),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各种心理和观念的总和。
民族意识是对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应,而民族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民族生活环境,民族存在和发展客观条件、现实状况,以及民族的特征与历史的传统等”民族自尊从宏观方面看来,在民族自尊是一个民族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各民族成员应该友爱、平等;从微观方面看来,民族自尊就是要求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应相互协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
如何理解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特定民族群体生活环境中形成,并为该民族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莫过于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民族认知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如何理解民族认知认知:“吾人对事物知晓的历程。
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
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或民族群体中的个体,其认知必定受其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与制约而体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
研究一个民族的认知特点可以从民族认知框架、认知取向及认知方式等主要方面入手。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人们对女性或女性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
场域概念及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基本要素:关系,位置文化对感知产生什么影响?心理人类学家对文化与错觉现象进行跨文化研究。
文化与深度知觉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相关性,心理学家哈德森发现了文化背景与图画的深度知觉问题。
民族群体人格的核心特征有哪些? 1、独特性与表征性2、稳定性、继承性3、功能性与可变性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民族心理的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学思想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学思想
弗洛伊德认为民族心理学是研究民族性格、民族发展、 民族文化等心理现象的学科,它与个体心理学有着密
切的联系。
输标02入题
弗洛伊德认为民族性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文化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对民族性格的影 响尤为重要。
01
03
弗洛伊德认为民族文化中的宗教、道德、艺术等方面 都与民族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对民族性格的发
变革等事件,可能会塑造或改变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心理特征。
民族心理的未来
社会变迁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民族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全球化、城市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因素可能会对民族心理产生 深远影响。
文化交流与融合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可能会促进民族心理的演变和发展。通过吸收其他文化的元素,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行 为模式可能会得到丰富和更新。
跨文化研究的启示
弗洛伊德的理论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启示,促使人们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和群体的 心理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行为和社会互动。
对个人的影响
01
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
弗洛伊德的理论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 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它鼓励 人们探索自己的潜意识、欲望和冲突 ,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
民族心理的发展
01
社会化过程
民族心理的发展是通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和模仿来实现的,个
体通过接受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来形成自己的民族心理。
02
文化传承
民族心理的发展也受到文化传承的影响,即通过语言、教育、宗教和艺
术等方式,将民族文化传统传递给下一代。
03
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对民族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战争、灾难或重大社会
《民族心理学》课程建设现状及思考
学学科 体 系 。传 统 学科 结 构 体 系 的建 构 可 能 涉
及 : 对 象 、 究 方法 、 究发展 历史 、 研究 研 研 研究 的主
风俗 习惯作 为实 例 ,研究 民族 心学作 为 一 门新 生 学科 , 图 试 在 民族 学 和心理 学 相交 的切合 点上 , 以从 深层 、 内 在 因素方 面研究 民族为 目的 , 用 民族 学 、 理学 运 心 的原 理 与方 法 , 合 民族 学 、 理 学 的研 究 , 求 结 心 探 民族 在发 展演 变 过程 中 的各 种心 理 表现 , 示 民 揭 族 理活 动 发 生 、 展 的规 律 。1 虽 然 我 国学 t L , 发 者在 一些 具体 问题 上还 存在 分歧 , 比如说 , 民族 心 理 学具体 研究 内容 方 面 、 学科 的性质 问题等 等 , 但 是这 些都 不 妨 碍 民族 心 理 学 成 为 一 门独 立 的学
一
、
前 言
获得人 们 的尊重 并慢 慢开 始壮 大 , 这具 体体现 在 :
首先 , 逐步 建 立 了作 为独 立学 科 的 民族 心 理
冯 特 用他生命 的最后二 十年 完成 了他 的长 篇
巨著《 民族心理学》 揭开 了民族心理学研究 的篇 ,
章 。他 以语 言 、 术 、 艺 神话 、 道德 、 法律 、 教 、 会 宗 社
理 专业 委 员 会 ” 再 到 兰州 大 学 建 立 全 国首 家 民 ,
进 行 了长达 二十 年跨 文化 心 理研 究 , 我 国学 者
族心理实验室, 形成 以民族心理为 中心 的西北少 数 民族研究中心 , 民族心理学冲破 了艰难的起步 ,
秦素琼等人对 广西罗城仫佬族学生 的研究 等
第八章民族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民族心理学一、什么是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上的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
二、民族心理的特性。
1、共同倾向性。
2、相对稳定性。
3、社会历史性。
三、民族心理的表现形式。
1行为模式:人们对人对事的处理方式,它是反映和投射出民族心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投影屏幕。
2、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神话传说。
(间接、抽象同时更为深刻)一、民族心理研究(一)早期的民族心理研究1、“民族心”说。
最早是从19世纪末期德国民族心理学派开始的。
1859年拉扎劳斯和施坦泰尔把当时的语言学和民族志资料同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声称创立了一个民族心理学派。
但对民族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冯特,他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为了公开这些研究成果,于1881年创办了《哲学研究》杂志。
并于1900年发表《民族心理学》10卷本。
他深受黑格尔的影响,认为民族共有一种并融化在民族本性中的精神。
这种精神即“民族心”,民族心不存在于个人的心理过程中,不是用个人心理能够说明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语言、风俗、神话、艺术、法律等文化现象中,只能到这些民族共有现象中去寻找。
冯特把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现象统一起来,为人类找到了一条比较广阔的出路。
2、群体心理论。
继德国民族心理学派后,法国群体心理学派发展起来。
塔尔德的模仿说,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
塔尔德主张群集心,主张个人之间的模仿作用,并以此反对迪尔凯姆的“集体意识”理论,同神秘的外在力量说明群体心理现象。
迪尔凯姆主张“集体意识”,是一种精神实体,是由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制度、思潮、舆论等价值观点、社会规范构成的意识总体。
把超个人的精神实体混同于群体心理。
勒朋是法国群体心理学派最有影响的人物,1895年出版《群众心理学》,比较集中地研究了群体心理现象。
民族心理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心理的意义和作用民族心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民族群体产生的情感、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心理反应。
它渗透在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社会行为和文化创造等各个方面,对个体和整个民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以下是民族心理的意义和作用的一些主要方面:1.稳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民族心理能够帮助个体树立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个人对国家社会秩序的遵守和支持。
人们普遍认同自己所属的民族群体和国家的发展和安稳,愿意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做出努力。
通过民族心理的引导,个体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程度,进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民族心理能够帮助个体树立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强化个体对民族团结的认同和情感。
个体通过与同胞们的交流和沟通,共同追求民族的共同利益,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集体合作意识。
这种凝聚力和团结力能够为民族的发展和繁荣提供积极的支持,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3.促进自我认同和个体成长民族心理使个体更加关注自身的文化身份和社会地位,有助于个体形成对自我的认同感。
当个体感受到来自民族群体的认同和肯定时,将会感到自豪和自信,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个人目标和成长。
民族心理还能够为个体提供认同感和社会支持,使其在困难和挫折中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4.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使个体对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促使个体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
个体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传统仪式,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愿意为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而努力。
通过民族心理的引导,个体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促进国际交往和民族交流民族心理能够帮助个体确立对其他民族的尊重和理解,促进国际交往和民族交流的和谐与互动。
个体通过对自己民族心理的认同,能够更好地与其他民族展开友好的交往,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民族交流的繁荣。
民族心理学视野中的和平社会范式研究
民族 心理 学 是研 究 特 定 条件 下 某
一
民族 心 理 活 动 的发 生 、发 展 和 变 化 规
律的社会心理学分 支。它以普通心理学 和社会心理学 的理论 为基础 ,又 以社会 学 、人类学 和民族 学的材料为参照 ,不
侵略和犯罪这些词汇 ,并且他们 面对 外
族侵 略时的典型反应就是立 刻逃避
释他们 的所有行为 ,但对于任何社会而
言 ,大多数和平社会人 民的行为都是受
其信仰 引导 。
上存在 着 4 0多个 和平 社 会 【 j 】 ,有些 和
平社会 只有几百人 ,有些有数万人 ,分
布在世界各个大洲 ( 除南极洲 以外 )。
这表明和平社会存在 的证据是无可争议 的 ,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创造和生活在一 个暴力 冲突很少 的社会里 ,并且具 有非 暴力化解 冲突 的能力 ,即用 和平 的方式
仅研究特定 民族集团影响下人们 的社会
行为 ,还研究 他们 内在的心理特点和规 律 。 自心 理学成立 以来 ,和平一直是心
二 、和 平社会 范式 的典 型 特 点
据笔者研究 ,和平社会范式具有三 个 典型特征 :非暴力 的世界观 ,相互尊
东南亚原住民孟 一高棉语族人 ( B a l e k)
的观 点。 和平社会具有相 同的特点: 持 有非暴力的世界观 , 如信仰和谐、 不抵抗 、 保持思想和心灵的纯洁; 持有相互尊重的价值观 ,
如 尊重女 性、尊重个人 和淡化领导的 角色等 ;持有非暴 力的 家庭教 育观 ,如从 不严 重体 罚孩子 、父母 为儿童树 立榜样 、对儿童 暴力倾 向的疏 导。这些研 究表明 :人类具有约束暴力的能力,和平信仰 需要 落实到行 动 中。 关键词 :民族心理学 ;和平社会 ;非暴 力世界观 ;尊重的价值 观 ;家庭教 育观 地理背景等 ,但和平社会 唯一 的共 同点
浅析民族心理学理论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
浅析民族心理学理论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运用作者:邓凯,戴宁宁,李存林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50期邓凯,戴宁宁,李存林(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宁夏银川750021;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民族整合与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对民族心理的忽视是造成民族团结教育虚化的症结所在。
本文即从民族心理学的视角对民族团结教育中应注意的民族心理因素以及相关理论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心理;运用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14-02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民族整合”与“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
经过近三十年的推动,可以说,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增进各民族间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也看到,只注重理论与政策宣讲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虚化与效果流于形式等弊病,在活动形式与手法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心理抗拒,并且在实际效果上无意识地造成民族之间的心理隔膜与心理冲突。
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重视民族心理与运用民族心理学相关理论建构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重视民族心理的必要性民族心理是全民族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所产生的共同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
民族心理包括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性格、能力、自我意识和民族的社会心理等基本内容。
民族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稳定性,其一旦形成,就会通过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生活习俗、道德行为、生产行为、交往方式等得以表现。
我们认为,民族团结实质上是民族间和谐互动、建构良好族际关系的过程与结果,其作为多民族社会一种重要的族际交往方式与结果深受民族心理的作用与影响。
美国社会心理学布林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之时,他会处于一种动机唤醒状态,这种状态驱使个体去试图恢复他的自由。
德国民族心理学
德国民族心理学
德国民族心理学是研究德国民族特有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德国民族心理学家通过对德国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德国民族特有的心理机制和心理特点,为德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德国民族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包括:德国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德国民族的价值观念、德国民族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德国民族的社会习惯、德国民族的心理特点等。
德国民族心理学家认为,德国民族的心理特点包括:重视纪律和秩序、注重细节和精确、倾向于以集体利益为重、比较保守和谨慎、控制情感表达等。
在德国文化中,重视法律和制度、注重技术和职业教育、尊重学术研究和科学精神、强调环保和社会责任、推崇音乐和艺术等都是德国民族心理的表现。
通过对德国民族心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德国文化和社会的特点,拓宽我们的视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共同体心理就是民族基于共同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上的、表现在心理活动诸方
面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心理特征。
民族共同体的心理融汇在其载体——共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中,不同的民族共同体心理又铸就各具特色的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
一、关于民族共同体心理
(一)民族共同体心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民族心理特征一旦形成,就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一个民族表现出稳定特征的心理特点才是这个共同体的心理特点。
所以那些临时、偶尔表现出来的,不稳定的心理特点不能归属于民族共同体心理特点。
(二)民族共同体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民族共同体心理一经形成就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相对独立存在。
(三)民族共同体心理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体现出来
同所有建筑一样,宣恩民间建筑是按照人们的意志建造的空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建筑本体与建筑文化伴生,相互印证着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彭家寨、苗寨、侗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各民族的心理特征,或者说,三大主体民族的心理特征可以从他们的建筑中找出印痕。
一、语言是构成民族的要素之一
语言是民族认同的要素之一,民族语言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心理特征。
(一)语言是民族性的重要体现
(二)语言包含着民族的历史记忆
二、民族语言的心理功能
(一)语言的认知功能
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人们认识了某种客观事物之后,必须把这种认识成果纳入音的“容器”,音义结合,成为语言符号(语素及词),所以,语言起着固定认识成果的作用。
人在学习语言作品、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民族语言积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特征的主要标志,也是民族的黏合剂。
二、民族语言的心理功能
(三)语言的社会心理功能
语言社会心理功能的发挥以使用为前提,只有在使用的基础上,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
语言强大的社会心理功能表现在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时所发生的互动。
通过语言的社会心理功能,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传递着信息、发生着影响,尤其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个体社会化发展中,民族语言的社会心理功能产生着更大的影响。
不同民族之间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之间的交往也同样以本民族特有的语言彼此传递着信息,产生着影
一、语言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民族文化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在其母语中都必须有相应的有声表达符号。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这种文化现象具有概况整理表达说明文化中一切文化特点的功能。
这种功能的发挥又需凭借本民族特有的有声符号系统。
语言实际上是该民族文化各组成部分共同的桥梁,因而在文化运作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运行的周期最短。
二、民族语言文化心理
(一)民族的语言求同心理
以我国景颇族使用的语言为例:景颇族内部存在支系的差别,不同支系使用不同的语言。
这些语言中,景颇语同载瓦语等语言差别较大,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相互间的同源词不到1/3,一些常用的基本词也不同源,而且同源词的语音对应很不严整。
二、民族语言文化心理
(三)民族的语言求纯心理
世界上的语言,相互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受别的语言影响的纯语言是不存在的。
不过,语言影响有大小之分,有的语言受别的语言影响大些,语言中夹杂外来成分多些
民族心理会随着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可能从一种认识转为另一种认识,由一种不符合客观规律(或不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的愿望转为符合客观规律的愿望。
所以,我们在制定民族语文政策或处理民族语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既要考虑民族心理的因素,又不能完全以民族的一时愿望做为依据。
而应具体分析制约语言文字的各种因素,正确掌握语言文字演变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断。
凡符合语言文字演变规律的民族心理,
应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而不符合语言文字演变规律的,则应因势利导,说服等待。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民族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