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
中医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中医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在事业单位卫生人才招聘考试中, 藏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包括五脏与六腑。
考点主要集中在脏腑的生理功能上。
包括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 五脏与六腑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其功能特点, 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拿到高分。
一、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六腑包括胆、胃、小肠、膀胱、三焦, 其中胆不但是六腑之一, 也是奇恒之府之一, 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是形态似腑, 功能似脏。
六腑形态特点是多为中空的官腔或囊性器官。
对于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的对比鉴别是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
二、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重点掌握泌别清浊的功能。
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
(1)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 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2)将水谷精微吸收, 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3)小肠吸收大量水液, 与尿量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 则大便稀薄, 小便短少。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
【例题】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 大便小便相关B.淡渗利水, 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C.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D.利小便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的具体应用。
若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 则大便便稀薄, 而小便短少, 也就是说, 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
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 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节奇恒之腑201607

脑的功能隶属于五脏,五脏功能旺盛,精髓充盈,清阳升发,窍系通畅,才 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心脑相通:“心脑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长醒”(《医学衷中参西录,痫 痉癫狂门》)。心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心脏。“神明之 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医学入门·脏腑》),实质为脑。心主 神明,脑为元神之腑;心主血,上供于脑,血足则脑髓充盈:故心与脑相通。 临床上脑病可从心论治,或心脑同治。
“肾主身之骨髓”(《素问·痿论》),肾生髓,“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素问·逆调论》)。髓由肾精所化生。肾中精气的盛衰与髓的盈亏 有密切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原,“五谷之精液和合 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灵枢·五癃津液别》)。水谷 精微化而为血。髓可生血,血亦生髓。故髓的盈亏与脾胃有关。气、 血、精、髓可以互生,故髓与五脏皆相关,其中以肾为最。
3.化生血液:精血可以互生,精生髓,髓亦可化血。“肾生骨髓, 髓 生 肝 ” ( 《 素 问 ·阴 阳 应 象 大 论 》 ) 。 “ 骨 髓 坚 固 , 气 血 皆 从 ” (《素问·生气通天论》)。可见,中医学已认识到骨髓是造血器官, 骨髓可以生血,精髓为化血之源。因此,血虚证,常可用补肾填精之 法治之。
总之,脑具有精神、意识、思维功能,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枢纽, “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修真十书》)。脑主精神意识的功能正常, 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否 则,便出现神明功能异常。
3.主感觉运动:眼耳口鼻舌为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 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五官居于身上,为知 觉之具,耳目口鼻聚于首,最显最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导人, 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象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医学原 始》)。“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 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 (《医林改错》)。
中医基础知识 六腑奇恒之府

中医基础知识 -
六腑、奇恒之府、脏与腑 之间的功能
2014.7.17
六腑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腑”,古称府,有库府的意思。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 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
六腑的生理特性: “泻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
幽门,胃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上脘、中脘、下脘,因此
胃又称胃脘。与脾脏相表里,共称“后天之本”,喜润恶燥。
1.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接受和容纳;腐熟,是胃将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变成食
糜的过程; 是指胃能够容纳食物,并将食物从食管下传,进行
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的功能,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的称
2020/2/26
奇恒之府
奇恒之府: 奇、异也,恒、常也,异于常脏常腑的一类脏器;其形 态似腑,功能似脏,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统称为奇恒之府。其中脉、胆又归属于六腑。
共同功能特点: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主静、属阴。
脑 :在头部, 头者,精明之府”,“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海'' 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现代医学还认为有“主感觉运动”。
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犹如 酿酒。
下焦 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 和女子胞。
功能:主泌别清浊,排泄废物,犹如 水浊不断地向下流、向外排 泄,故《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下焦如渎dou”.
8
六腑 - 三焦
脏象六腑、奇恒之腑

7
2.主决断: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 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决断”:判断事物,作出决定。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魄门启闭依赖 脾气的升提,胃气的通降 肺气的宣降
肾气的固摄
25
小结:大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
传导糟粕 排泄大便、主津
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
26
膀胱
(州都之官)
膀胱位于小腹中 央,广肠之前,上口 通于肾,下口接尿道, 通前阴溺窍,其大小 形态随尿液的充盈度 的变化而改变。
膀胱的经脉与肾 的经脉相互络属,构 成表里关系。
(1)胃中阳气:腐熟水谷动力。 (2)脾胃之气:泛指脾胃消化功能。 (3)水谷精气:常以脉象、舌象判断疾病顺逆的依据。 (4)一身之气或正气。如张介宾说:“胃者,正气也。”
15
小结:胃的生理功能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保胃气” 为养生治疗的重要原 则。
35
小结:三焦的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36
六腑知识点综述及学习指导
本节重点讲述了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六腑的共同功 能为传化物,生理特性为泻而不藏,以通降为用。
在学习中,既要抓住各个腑的知识点,又要将它们联 系起来,如:
对胃、小肠、大肠和膀胱的生理功能,应从饮食水谷 的代谢过程来理解,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连贯性。
2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

第八单元六腑六腑的生理机能六腑的概念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
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共同生理特性:“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1.胆的生理功能(1)贮存与排泄胆汁(2)胆主决断生理:胆性刚直、果敢、与人的勇怯、胆量有关。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的两重性胆既为六腑之一: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故为六腑之一。
也属奇恒之腑之一: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故为奇恒之府之一。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1)胃的分部名称胃两门三脘(2)胃的主要生理机能①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故胃又被称为“太仓”、“水谷之海”。
②主腐熟水谷,腐熟即初步消化的意思。
受纳于胃的水谷在胃不断蠕动和胃阳气蒸化作用下变成食糜,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吸收。
胃被称为“水谷气血之海”。
(3)胃的生理特性胃气下降:指胃有通利下降的生理功能及特性,以通降为正常。
喜润恶燥: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可致胃中津液每多受损。
(4)胃津、胃气、胃阴、胃阳的生理作用胃阴:胃气中具有凉润、抑制作用的部分。
不足可出现胃脘嘈杂、隐隐灼痛,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脉细数。
胃阳:胃气中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部分。
不足可出现脘腹胀痛,喜食热饮,食欲减退,呕逆,舌淡苔白,脉沉缓。
3.小肠的生理功能(1)受盛化物受盛: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
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
化物: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2)泌别清浊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分。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泌别清浊失调(3)小肠主液概念:指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了大量津液的生理功能。
应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治疗泄泻。
4.大肠的生理机能(1)大肠传化糟粕(2)大肠主津5.膀胱的生理功能(1)汇聚水液——州都之官,津液之府(2)贮尿和排尿气化功能失常——小便不利、尿少,甚则癃闭。
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

220021/12/2299
第十页,共35页。
六腑 别 称
胆
中精之府
清净之府
小肠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胆汁 主决断
受盛化物 分清泌浊 (主液)
病 理表现
胸胁胀痛、腹胀、食欲不振、 口苦、厌油、呕吐,黄疸, 胆结石
大便稀薄、小便短少
临床上常‘利小便所以实大便"
22021/12/299
第十七页,共35页。
脏腑的表里关系
脏腑表里关系是: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 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
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 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
而出现高热、昏迷、谵语等症。
这会在以后的“卫气营血"辩证中提到。
宗气、营气、卫气,水液失 衡
第十一页,共35页。
五五 行脏
木肝别称将军之Fra bibliotek 罢极之官火 心 生之本
君主之官
生理功能
主疏泄 主藏血
主血脉 主神明
土 脾 后天之本
仓廪之官
主运化, 主升举, 主统血
特性 六
腑
体阴 胆
用阳
恶热 小 肠
别称
生理功能
中精之府 清净之府
贮存和排泄胆汁 主决断
受盛之官 受盛化物
分清泌浊
六腑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腑”,古称府,有库府的意思。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六腑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即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 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
六腑、奇恒之腑

(二)泌别清浊(分清别浊)
泌——过滤、分泌; 别——区别、分别 小肠的泌别清浊,实指其吸收的功能。
将食糜分别为水谷精微(清)和残渣(浊) 吸收精微,由脾气散精输送至全身 残渣由阑门下传于大肠 多余之水渗入膀胱(与尿液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
具体表现四方面
小肠可吸收水精“小肠主液”,将多余之水液渗入 膀胱“小肠主小便”,故其与水液代谢也有密切关 系。
(五)女子胞
• 概述
概 解剖位置:位于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与阴道相连。 述 形态结构:呈倒置的梨形。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
• 主要生理功能
生 理 功 能 月经是女子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 主持月经 正常月经 14 岁左右初潮,49 岁左右闭止。 月经周期 28 天—30 天。周期中间排卵 1 次。 男女两精相合,在胞宫内构成胎孕。 孕育胎儿 月经停止, 气血下注胞宫供养胎儿生长发育到十月分娩。
一、生理功能
1、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传来的食物残渣、逐步向下传递, 引而至肛门排出体外——传导 大肠将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分再吸收,形成有 形之粪便——变化 《内经》谓之“传导之官”。 肛门:直肠末端,是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的最 后关口 ,因其借肺气下达而行使排便之作用,故 又称“魄门”。(另,魄通粕) 古人对魄门的排便作用尤为重视。
二、病理表现
浊气在上——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 小肠功能失调 清气在下——便秘、泄泻
针对小肠泌别清浊异常,大便稀薄、小便短少的 情况,临床有“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之治法。
大 肠
居于腹中,上口与小肠相接处为阑门,下口 接肛门,其上中部绕行于腹部之左右,先升后降, 古称:“回肠”,下部管腔扩大,下行至魄门, 古称:“广肠”。 (回肠——结肠上段,盲肠;广肠——乙状 结肠、直肠)
中医基础学-藏象-(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主要生理机能)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第三章 藏象
一、心
2.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第三章 藏象 二、肺
1. 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
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食物
脾主运化
胃
精微
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自转输
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多余的水液
肺、肾
体外
第三章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2)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
第三章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第三章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
气机调畅
血、津液运行正常
大量津液的生理机能。
第三章 藏象
六腑→大肠
1.生理功能: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排除体外的机能 2)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
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第三章 藏象
第三章 六腑及奇恒之腑

全国330位名中医学术情况调查报告 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56岁,平均年龄 69.57岁, 从事中医的医龄最大78年,最小30 年,平均45.86年。 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病,肝胆病,妇科 病,泌尿系统疾病。 六味地黄丸,四逆散,逍遥散,补中益 气汤,温胆汤,血腑逐瘀汤,小柴胡汤,补 阳还五汤,六君子汤
藏血
滋 养 肝 血
脾
主运化
生血统血
9.肝与肾
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和疏泄 与封藏联系两个方面。 肝
肾 精 养 肝
藏 血
肝 肾 同 源 肝 血 化 精
主疏泄
相 互 调 节 制 约
肾
藏 精
主 封 藏
10.脾与肾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先天和后天的互相 滋养。
脾
后天之本 相 互 滋 生 化生精微 脾 精 滋 肾 精 藏精 运化水湿
病理: 传导功能失常
大肠湿热:腹痛、下痢、 里
急后重。 大肠实热:便秘。 大肠虚寒:腹痛、肠鸣、泄泻 大肠经走下牙,胃经走上牙。
(五)膀 胱
贮尿和排尿, 州都之官
膀胱的开合受肾的气化作用调节。 病理:开合失调 尿多、遗尿、失禁。 尿少,尿潴留等。
腰酸、背痛、腿抽筋。
(六)三焦
脏腑之外、躯体之内 的整个体腔,划分为上焦、 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 称三焦。 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 三焦为脏腑的外卫,心包 络为心的外卫。
水火既济 互济互制
心神肾精 相互为用
心为君火,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 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 君相安位
肾为相火,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 为神明之基础,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
君相二火 上下交济
病理: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失调, 称为心肾不交。
7中医之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的概念
奇恒之府的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 性器官,而功能似脏,主藏阴精。其中 除胆为六腑之外,其余的都没有表里配 合,也没有五行头髓。在气功学上,脑 又称泥丸、昆仑、天谷。脑深藏于头部, 位于人体最上部,其外为头面,内为脑 髓,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集之处,为元 神之府。
六、脉
胆的生理功能: 1、气血运行的通道 2、运载水谷精微
谢谢!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奇恒之腑
【学习要求】
奇恒之腑的概念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奇恒之腑的概念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总称为奇恒之 府。奇恒,异于平常之谓。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都是贮藏阴精的器官,似脏非脏,似 腑非腑,故称。“脑、髓、骨、脉、胆、女子 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 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素问·五 脏别论》)。马蔚进一步指出“脑、髓、骨、 脉、胆与女子胞,六者主藏而不泻,此所以象 地也。其脏为奇,无所与偶,而至有恒不变, 名曰奇恒之脏”(《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 微》)。
1.主持月经:月经,又称月信、月事、 月水。月经是女子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后 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
2.孕育胎儿:胞宫是女性孕产的器官。 女子在发育成熟后,月经应时来潮,便 有受孕生殖的能力。
四、骨
骨的生理功能: 1、贮藏骨髓 2、支持形体
五、胆
胆的生理功能: 1、贮藏胆汁 2、排泄胆汁 3、主决断
二、髓
髓是骨腔中的一种膏样物质,为脑髓、 脊髓和骨髓的合称。髓由先天之精所化 生,由后天之精所充养,有养脑,充骨, 化血之功。
髓的解剖形态
髓,是骨腔中一种膏样物质。髓因其在 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又有名称之异。 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髓藏于一 般骨者为骨髓。藏于脊椎管内者为脊髓, 脊髓经项后复骨(指第6颈椎以上的椎骨) 下之骨孔,上通于脑。汇藏于脑的髓称 为脑髓。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区别第一节脑一、脑的生理功能1.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2.主司感觉运动3.主司精神活动脑为髓海,主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脑为精神活动的枢纽。
二、脑与五脏精气的关系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心是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故将人的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统归于心,称之曰“心藏神”。
神又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由心、肝、肺、脾、肾五脏主司,即所谓“五神脏”。
脑的功能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之精充盈,五脏之气畅达,才能化养五神并发挥其生理机能。
下列被称为“元神之府”的是A.脑B.髓C.骨D.脉E.胆『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脑为元神之府。
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的奇恒之腑是A.脑B.髓C.骨D.脉E.胆『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
第二节女子胞一、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1.主持月经。
2.孕育胎儿。
二、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1.与天癸的关系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肾精肾气的盛衰,对女子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功能的维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与经脉的关系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
其中与冲脉和任脉联系最紧密。
3.与脏腑的关系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液所化,月经的来潮和周期,以及孕育胎儿,均离不开气血的充盈和血液的正常运行。
五脏之中,女子胞又与心、肝、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是A.通调水道B.排泄月经和孕育胎儿C.通行元气D.主管生命活动E.主管感觉运动『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女子胞的功能活动与下述哪项关系密切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肝、肾、冲脉、带脉C.心、肝、肾、冲脉、督脉D.冲脉、带脉、任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
中医学基础之奇恒之府

23% Option 1
30% Option 2
若髓海充盈
思维灵敏,精神饱满
视、听、嗅等感觉正常
若髓海不足
与五脏关系
精神不振、听觉失聪
视物不明,嗅觉不灵
精神活动
情感活动
髓
化生血液。
功能 充养脑髓。
滋养骨骼。
概述 分布于骨骼腔内的精微物质。脑髓、脊髓和骨髓。
三、女子胞
奇恒之腑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一、脑
(一)概述
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上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
位置:
由髓汇集而成,故称“脑为髓之海”。
形态:
(二)生理功能
脑为精神之海 主感觉运动 听觉、视觉、嗅觉 思维、记忆、言语 归于脑
03
脾旺血足使心血充盈
04
心阳温脾则健运不息
05
相互促进
06
血液运行
07
心行血,推动血行不已
08
脾统血,血液不溢脉外
09
血运正常
10
(二)心与脾
脾气虚弱
01
生化无源
02
病理:
03
统摄无力
04
心血不足
05
心阳不足,脾失温养——脾气虚弱
06
心脾两虚
07
心悸、失眠 多梦、纳少 腹胀、体倦
病理: 脏腑组织器官因营养不良,机能减弱或减退。 含义:是指气是人体内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 生理:营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保证正常功能活动
气的运动
【精】六腑与奇恒之腑

生理特性
1、主通降 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 2、喜润恶燥 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于受纳、腐熟。
胃功能失调
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 或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
三、小肠
位于腹中,上与胃相接(幽门),下与大肠相接(阑门)。 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2.主泌别清浊
《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胃的降浊 肺的肃降 肾的气化
大肠的传导排泄
《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功能 失调
便秘或泄泻
五、膀胱
位于小腹,居肾之下,大肠之前。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肾的气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
膀胱功能 失调
遗尿,甚至小便失禁;尿痛,淋 涩,排尿不畅,甚至癃闭。
懈怠安卧”。
(二)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肾精生髓,充养脑髓 精神活动由五脏主司。 例如:心 --- 藏神,主喜,开窍于舌
肺 --- 藏魄,主悲,开窍于鼻 肝 --- 藏魂,主怒,开窍于目 脾 --- 藏意,主思,开窍于口 肾 --- 藏志,主恐,开窍于耳
二 、女子胞
又称“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大肠之前, 呈倒梨状。 (一)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 2、孕育胎儿
六腑与奇恒之府
【学习要点】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六腑的生理特性 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及症状 奇恒之腑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六腑概述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以传化饮食和水液为主要功能,以“泻而不藏”为其生 理特点。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一、胆
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又属于奇恒之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道。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脏腑的 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津液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 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三焦通行元气和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是相互 关联的。
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 动了传化功能
小结: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 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 排泄过程。
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贮存于胆,故称胆为“中精之府”、“清净之府”。
胆汁的排泄 必须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调节和控制。胆汁排泄不利,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2.主决断 决断属于思维的范畴。 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的这一功能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 确保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胆相互依附,互为表里,肝主谋虑, 胆主决断,所以肝胆的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中医基础知识-
六腑、奇恒之府、脏与腑 之间的功能
驻马店市中医院 马爱勤
2014.7.17
六腑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腑”,古称府,有库府的意思。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六腑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即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 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
膈至脐 脾、胃 受纳腐熟水谷, 中焦如沤 运化水谷精微
(肝、胆)
和津液,化生 气血,
膈至二 阴
肝、肾、大 肠、小肠、 膀胱、女子 胞
泌别清浊, 排泄废物, 犹如水浊不断地 向下流、 向外排泄,
下焦如渎
三焦的功能
1.通行元气 元气以三焦作为通路。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
气。它根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激发和推动 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称‘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
6/26/2019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 表里关系: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经心移热于小
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俗称"小肠火",即泌尿系感染。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
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 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6
六腑-膀胱
膀胱 俗称“脲fei脬pao",与“肾”相表里。
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1、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 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部分则下归于 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 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加以贮存。 2、排泄尿液
6/26/2019
脏腑的表里关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 以通畅,以发挥 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 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
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 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 咳喘等。 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 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内脏之间的联系是很广泛的。人体是由
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筋骨、精髓和气血津液等组成的一个 整体。 它们之间既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 例: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为全身的营养来源;但脾的运化,除 了胃为主,配合外,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心血的 滋养,肾阳的温煦,胆亦参予油脂的消化。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使得各种生理功能更为和谐、平衡, 这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 脏腑是化生精血津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机能活动的主要 器官。 五脏是贮藏精气的(精气血津液), 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的。 因而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
决渎之官
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
奇恒之府
奇恒之府: 奇、异也,恒、常也,异于常脏常腑的一类脏器;其形 态似腑,功能似脏,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统称为奇恒之府。其中脉、胆又归属于六腑。
共同功能特点: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主静、属阴。
脑 :在头部,"头者,精明之府”,“诸髓者,皆属于脑”,“脑 为髓海'' 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现代医学还认为有“主感觉运动”。
五五 行脏
木肝
别称
将军之官 罢极之官
生理功能
主疏泄 主藏血
火 心 生之本
君主之官
主血脉 主神明
土 脾 后天之本
仓廪之官
主运化, 主升举, 主统血
特六 性腑
体阴 胆
用阳
恶小 热肠
别称
中精之府 清净之府
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胆汁 主决断
五五 五 官液 体
目泪 筋
受盛之官 受盛化物
分清泌浊
舌汗 脉
喜燥 胃
恶湿
髓: 充脑养骨化血。有脊髓、骨髓之分。 骨: 身体支架,为髓之府。 脉: 为血之府。既血管。 胆: 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女子胞(子宫):主月经,养育胎儿。
名
称
总的生理功能 生理特点
五脏
化生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
肝、心、脾、肺、肾
满而不实
形态 阴阳 经络 特点 属性 属络
关系
中满 阴 有
六腑
受盛和传化 泻而不藏实 中空 阳 有
传导之官
受纳、腐熟水谷 主通降,以降为和
主传化糟粕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贮存和排泄尿液 气化则能出矣
决渎之官
通行元气
孤 腑,气之所终始 运行水液
胃疼、嗳气吐酸、呃逆、 呕吐, 治疗上常"保胃气” 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失禁 或闭结等
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尽,小 便不利,或失禁
宗气、营气、卫气,水液失 衡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水谷
而不满
奇恆之府
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 类腑 阴 除胆
脑、髓、骨、脉、胆、
异脏
外无
女子胞
脏-腑的表里关系 脏-腑表里关系
脏-腑表里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 脏为“阴",腑为“阳”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 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 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 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 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 脾与胃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若胆怯、胆气不足会出现易惊善恐,遇事不决,忧柔寡断等。 胆汁排泄不利,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常见的消化道表现: 若肝的疏泄太过,胆气上逆(若生气),则见胸胁胀满、腹胀、食欲不振、口苦, 呕吐黄绿苦水; 若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则见黄疸;胆汁排泄不畅,日久则 导致砂石淤积。
6/26/2019
太仓 水谷之海
人以胃气为本
受纳、腐熟水谷 主通降, 以降为和
喜润恶燥
口涎 肉
金 肺 气之本
相傅之官
主宣发肃降 主气司呼吸 通调水道
朝百脉
娇脏 大 喜润 肠
恶燥
传导之官
主传化糟粕
鼻涕 皮
水 肾 先天之本
作强之官
藏精 主水液 主纳气
封藏 膀 之本 胱
州都之官, 贮存尿液 津液藏焉 排泄尿液
耳唾 骨
三 孤腑
六腑-小肠
小肠 小肠主液,与“心”相表里
功能:
1.受盛化物
受盛: 接受,以器盛物 化物: 消化、化生精微
2.泌别清浊
泌,分泌;别,分别。
清,水谷精微 ;浊,食物残渣、糟粕。
即小肠消化、吸收的功能,水谷精微吸收利用;食物残渣及糟粕排出体外。
六腑-胃
胃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
如胆的贮存、疏泄胆汁,助胃消化油脂食物;胃 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 分清泌浊;大肠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胱贮 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 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 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对食物 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 用。”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 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
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 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 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 精微物质得以上输。 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呃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中气下陷,久泄、脱 肛、子宫下垂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 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下焦 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 和女子胞。
功能:主泌别清浊,排泄废物,犹如水浊不断地向下流、向外排 泄,故《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下焦如渎dou”.
8
六腑 - 三焦 名 称 部位 脏 器 生理特点 功 能
上焦
中焦
下焦
膈以上 心、肺 宣发卫气, 上焦如雾 输布水谷精微 (头面) 和津液
6/26/2019
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间的关系 1.心与肺:
血之帅”。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的循环 输送养料的,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宰,但必须有赖于肺气 的推动;而积存于肺的宗气,要贯注到心脉,才能畅通全身。 心 肺功能协调,则气血运行正常。若肺气虚则会胸闷气喘;心气不 足则咳嗽气促。 2.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上的相对 平衡,称为 “心肾相交”;如果肾阴不足,心火过盛,失去协调, 称为“心肾不交”而出现健忘、失眠、心悸、遗精等症状。 心与肾还有另一种生理病理关系?就是心阳和肾阳的相互作用,相 互促进。心的阳气足,表现着血液循环旺盛,如果肾的元阳衰微 (命门火衰)导致心阳不足,则心阳无力鼓动血行,导致肾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