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思想方法,如理想化、模型化、放大、假说、极限思想,控制变量、猜想、假设、类比、比值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思想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假设法

B.速度的定义式v=,采用的是比值法;当Δ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

C.在探究电阻、电压和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再保持电流不变研究电阻与电压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如图所示是三个实验装置,这三个实验都体现了放大的思想

2.(·河南名校联考)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B.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

D.夏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3.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相同细环相距一定的距离,同轴放置,O1、O2分别为两环的圆心,两环分别带有均匀分布的等量异种电荷。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很远处沿轴线飞来并穿过两环。则在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

A.在O1和O2点粒子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从O1到O2过程,粒子电势能一直增加

C.在O1和O2连线中点,粒子在该点动能最小

D.轴线上O1点右侧、O2点左侧都存在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它们关于O1、O2连线中点对称

4.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v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 B. C. D.gr

5.(·河北邯郸教学质量检测)如图,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5,原线圈两端的交流电压u=20sin 100 πt V。氖泡在两端电压达到100 V时开始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开关闭合后,氖泡的发光频率为50 Hz

B.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100 V

C.开关断开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开关断开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不变

6.(·江西五校联考)在一个边界为等边三角形的区域内,存在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磁场边界上的P点处有一个粒子源,发出比荷相同的三个粒子a、b、c(不计重力)沿同一方向进入磁场,三个粒子通过磁场的轨迹如图所示,用t a、t b、t c分别表示a、b、c通过磁场的时间;用r a、r b、r c分别表示a、b、c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 a=t b>t c

B.t c>t b>t a

C.r c>r b>r a

D.r b>r a>r c

7.(·江苏单科)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AC=h。圆环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圆环()

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mv2

C.在C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v2-mgh

D.上滑经过B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的速度

8.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静止放置着一个质量为m的闭合正方形线框abcd,它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线框边长为l,电阻为R。ab边紧靠宽度也为l的匀强磁场的下边界,磁感

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将线框用细线沿斜面通过光滑定滑轮与重物相连,重物的质量为M,如果将线框和重物由静止释放,线框刚要穿出磁场时恰好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框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a=

B.线框匀速运动的速度v=

C.线框通过磁场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和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线框机械能的减少量

D.线框通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小于2(M-m sin θ-μm cos θ)gl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3~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47分)

9.(6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阻力及其他阻力的方法:

; (2)测出盘和砝码的总重力,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所受拉力需要满足条件:

; (3)我们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到的事实首先猜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及它的质量最简单的关系有哪些:

10.(9分)某实验小组要通过实验描绘一个规格为“3 V0.25 A”的LED灯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A1(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10 Ω)

B.电流表A2(量程为0~250 mA,内阻约为5 Ω)

C.滑动变阻器R1(“20 Ω 1 A”)

D.滑动变阻器R2(“200 Ω0.3 A”)

E.电压表V(量程为0~3 V,内阻R V约为3 kΩ)

F.开关S一只

G.蓄电池E(电动势为4 V,内阻很小)

(1)要完成实验,除蓄电池、开关、导线若干外,还需选择的器材有(填写器材前的字母编号)。

(2)在图中他已经连接了一部分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线补充完整。

(3)为了得到伏安特性曲线,他以电压表的读数U为横轴,以电流表的读数I为纵轴,将实验中得到的多组数据进行了描点,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完成I-U图象。

(4)如果将此灯连入如图所示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为3 V,电源内阻与保护电阻R0的总阻值为

5 Ω,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0 Ω。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12分)如图,在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距离斜面底端x=1 m处有一质量m=1 kg的物块,受到竖直向下的恒力F=30 N,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时即撤去恒力F,然后在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不计物块撞击水平面时的能量损失,物块与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g取10 m/s2。

(1)若物块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为4 m/s,物块与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

(2)若仅改变竖直恒力F的大小,可使物块总的运动时间有一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此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

12.(20分)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CDF区域内,对角线CF以上的区域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对角线CF以下的区域存在平行于DF方向的匀强电场,正方向边长为L。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初速度v0从A点沿AC方向进入磁场,在对角线CF的中点P处进入电场,并从DF边上离开电场,求: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

(2)电场强度E的大小;

(3)带电粒子从DF边离开时的最大速度。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3.(15分)【物理——选修3-3】

(1)(5分)(·宁夏银川一中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为各向异性

B.气体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C.热量总是自发的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

D.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化成机械能

E.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2)

(10分)如图所示,用活塞在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壁间摩擦忽略不计,活塞的质量m1=0.5 kg,开始时活塞距汽缸底高度h1=0.40 m,气体的温度t1=27 ℃。现给汽缸缓慢加热,使活塞缓慢升到距离汽缸底h2=0.80 m处,同时缸内气体吸收Q=450 J的热量。已知活塞横截面积S=5.0×10-3 m2,大气压强p0=1.0×105 Pa。求:

(ⅰ)活塞距离汽缸底h2时的温度t2;

(ⅱ)此过程中缸内气体增加的内能ΔU。

14.(15分)【物理——选修3-4】

(1)(5分)(·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波形,虚线是在t时刻后Δt=0.2 s时刻的波形。已知Δt

(2)(10分)如图所示,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周的柱状玻璃体OPQ,OP=OQ=R,一束单色光垂直OP面射入玻璃体,在OP面上的入射点为A,OA=,此单色光通过玻璃体后沿BD方向射出,且与x轴交于D点。该玻璃的折射率n=。求:

(ⅰ)OD间的距离x OD。

(ⅱ)如果一束该平行单色光垂直OP面射入,能从表面PQ射出的光束在OP面上离O点的最远距离。

15.(15分)【物理——选修3-5】

(1)(5分)(·江西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并指出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吸收光子

C.查德威克首先发现了中子

D.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E.铀核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2)(10分)如图所示,质量m B=2 kg的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最右端静止着质量为m A=2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一个质量为m C=400 g的平板车C以20 m/s的水平速度与平板车B发生碰撞,被反向弹回,速度大小为5 m/s。最后物体A静止在平板车B上。(g取10 m/s2)

(ⅰ)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

(ⅱ)全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解析: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所有质量的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方法,故选项A不正确。

2.A解析:以整条电线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两电线杆对电线的弹力的合力与其重力平衡,由几何关系得F cos θ=,即F=,由于夏天气温较高,电线的体积会膨胀,两杆正中部位电线下坠的距离h变大,则电线在杆上固定处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变小,故变小,所以两电线杆处的电线弹力与冬天相比是变小,故选项A正确;选项B、C 错误;电线杆上的电线的质量一定,受力平衡,夏季、冬季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选项D错误。

3.D解析:在+q从O1向O2运动的过程中,+Q对+q的电场力向左,-Q对+q的作用力方向也向左,选项A错误;在+q从O1向O2运动的过程中+Q对+q的电场力向左,-Q对+q的作用力方向也向左,故电场力对+q始终做正功,故+q的电势能一直减小,选项B错误;根据E=可知在O1右侧+Q产生的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一直减小到0,而-Q的电场强度大多数情况下小于+Q产生的电场强度,O1点的合电场强度不为0且方向向左,故合电场强度为0的位置应该在O1的右侧,而在合力为0之前合外力做负功,动能持续减小,之后合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故动能最小的点在O1的右侧,选项C错误;同理,O2的左侧也有电场强度为0的位置,而O1和O2之间电场强度始终大于0,由于两个电荷的电荷量相同,故电场关于O1、O2连线中间对称,选项D正确。

4.C解析:根据m,在该星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v1=,因此第二宇宙速度v2=v1=,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

5.B解析:交变电压的频率为f==50 Hz,一个周期内电压两次大于100 V,即一个周期内氖泡能两次发光,所以其发光频率为100 Hz,所以选项A错误;由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知,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1=20 V,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2=100 V,电压表的示数为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所以选项B正确;开关断开前后,输入电压不变,变压器的变压比不变,故输出电压不变,所以选项C错误;开关断开后,电路消耗的功率减小,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所以选项D错误。

6.AC解析:由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三个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的关系为r c>r b>r a,选项C正确,D错误;由T=,由于三种粒子的比荷相同,故周期相同,由图可知a、b两粒子运动的圆心角相等且大于c粒子的圆心角,故根据t=T可知t a=t b>t c,选项A正确,B错误。

7.BD解析:下滑过程中,圆环先加速然后减速,其加速度开始时竖直向下(大小逐渐减小),然后改为竖直向上(其大小逐渐增大),选项A错误;设下滑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则上滑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也为W f,对下滑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h-W f-W弹=0,对上滑过程由动能定理有W弹-mgh-W f=0-mv2,联立以上两式得W f=mv2,E弹C=W弹=mgh-mv2,可知选项B正确,C错误;设环下滑时经过B点时速度为v1,对环由A至B的过程有mgh AB-W f'-W弹'=-0,设环上滑时经过B点时速度为v2,对环由B至A的过程有-W f'-mgh AB+W弹'=0-,比较以上两式易知v2>v1,选项D 正确。

8.BD解析:由整体分析受力,M的重力Mg,线框的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F N,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 f,由右手定则判断出线框中的电流方向为a→b,再由左手定则可知安培力沿斜面向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Bl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则安培力大小为F A=BIl=,开始时速度为零,安培力为零,则由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Mg-mg sin θ-μmg cos θ=(M+m)a,解得a=,故选项A错误;线框匀速运动时线框受力平衡,Mg-mg sin θ-μmg cos θ-F A=0,解得v=,故选项B正确;线框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动能增加,而线框沿斜面上升重力势能增大,故线框的机械能增大,所以选项C错误;由能量守恒Mgl-mgl sin θ-μmgl cos θ=Q+(M+m)v2,所以Q=(M-m sin θ-μm cos θ)gl-(M+m)v2,线框通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小于2(M-m sin θ-μm cos θ)gl,故选项D正确。

9.答案:(1)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运动

(2)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

(3)加速度正比于外力或加速度正比于质量的倒数(每问2分)

解析:(1)在不受牵引时,抬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木板的分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即Mg sin θ=μMg cos θ,小车受到的拉力mg+Mg sin θ-μMg cos θ=Ma;(2)严格分析整体加速度mg=(m+M)a,隔离小车为研究对象F T=Ma=M,如果满足条件m远远小于小车M的质量,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3)加速度正比于外力或加速度正比于质量的倒数。

考点: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10.答案:(1)BC(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0.18(第(3)问3分,其余每问2分)

解析:(1)用电流表测量时要保证指针有较大的偏角,滑动变阻器作为分压器使用,阻值宜小,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宜大,故选B、C。

(2)先用分压式外接电路,将实物图连接。

(3)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如答案图。

(4)设灯两端电压为U,电流为I,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U+(+I)(r+R0);代入数据化简可知3 V=U+5 Ω·I,即U=2 V-Ω·I,看成等效电源(E'=2 V,r'=Ω)与灯连接,作出过(2 V,0)和(1 V,0.3 A)的图象如图所示:

两图的交点即为灯的工作点;则由图可知,电流为0.18 A。

11.答案:(1)0. 5(2) s 1 m

解析:(1)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最大,根据运动学公式v2=2ax①

代入数据得a=8 m/s2②

对斜面上物块受力分析知

(mg+F)sin θ-μ(mg+F)cos θ=ma③

代入数据,解得μ=0.5。④

(2)设斜面上物块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间为t2,则

x=a1⑤

到达底端时速度为

v1==μgt2⑥

则总时间为

t=t1+t2=⑦

根据基本不等式,当a1=μg=5 m/s2时,t有最小值t min= s⑧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为x0

由=2μgx0⑨

解得x0=1 m。⑩

评分标准:本题共12分,其中③⑧每式2分,其余每式1分。

12.答案:(1),垂直纸面向外(2)E≤(3)v0,方向见解析

解析:(1)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①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v0B=②

B=③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④

(2)由几何关系知,带电粒子从P点进入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CF的夹角θ=45°,平行CD 方向进入电场,带电粒子恰从D点或F点离开电场时,电场强度E最大。⑤平行CD方向t=⑥

平行FC方向qE m=ma⑦

上述各式联立解得E m=⑧

当E≤时,带电粒子从DF边离开电场。⑨

(3)当电场强度最大,带电粒子从D或F点离开电场时,速度最大。⑩

由动能定理得

v m=v0

最大速度与CD边的夹角为

cos β=

β=arccos。

评分标准:本题共20分,其中①⑤每处3分,⑦式2分,其余每式1分。

13.答案:(1)ACE(2)(ⅰ)327 ℃

(ⅱ)248 J

解析:(1)液晶具有流动性,但液晶的光学性质为各向异性,故选项A正确;气体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选项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故选项C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不能全部用来做功而转化成机械能,而不产生其他的影响,故选项D错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选项E正确。

(2)(ⅰ)气体做等压变化,活塞距离汽缸底h2时温度为t2,则根据气态方程可得

T2=t2+273 K②

解得t2=327 ℃。③

(ⅱ)在气体膨胀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为

W0=(p0S+m1g)(h2-h1)=202 J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气体内能的变化为

ΔU=W+Q=-W0+Q=-202 J+450 J=248 J。⑤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每式2分。

14.答案:(1)沿y轴正方向0.1 m(第1空2分,第2空3分)(2)(ⅰ)R(ⅱ)R

解析:(1)由题意知,在0.2 s时间内该波沿传播方向传播的位移为x=vt=1 m,由题图知波长为4 m,所以传播的距离为波长的,结合图形可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再根据上下坡法可得质点M在t时刻沿y轴正方向振动;质点M从平衡位置开始在周期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振幅,即10 cm。

(2)(ⅰ)在PQ面上的入射角为θ1,由几何关系知

sin θ1=,故θ1=30°①

根据折射定律n=②

所以θ2=60°③

由几何关系得x OD=R。④

(ⅱ)临界角sin C=⑤

从OP面射入玻璃体的光,在PQ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刚好发生全反射而不能从PQ 面直接射出。设光在OP面的入射点为M,在PQ面的反射点为N⑥

OM=ON sin C=R。⑦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①⑥⑦每式2分,其余每式1分。

15.答案:(1)ABC(2)(ⅰ)2.5 m/s

(ⅱ)62.5 J

解析:(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选项A正确;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并指出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吸收光子,选项B正确;查德威克首先发现了中子,选项C正确;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由本身性质决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温度升高,半衰期不变,选项D错误;铀核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选项E错误。

(2)(ⅰ)以平板车B和C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守恒得m C v C=m C v C'+m B v B'①

代入数据解得v B'=5 m/s②

同理对m B和m A有

m B v B'=(m A+m B)v车③

解得v车=2.5 m/s。④

(ⅱ)全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ΔE=⑤

解得ΔE=62.5 J。⑥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其中①⑤每式3分,其余每式1分。

2021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2021模拟模拟-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交变电流 本考点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延伸.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一般试题难度不大,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只作一般的了解.本考点知识易与力学和电学知识综合,如带电粒子在加有交变电压的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交变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同时,本考点知识也易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联系,如“电动自行车”、“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远距离输电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不同情况下的有效值计算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对变压器的原理理解的同时,还要掌握变压器的静态计算和动态分析. 北京近5年高考真题 05北京18.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 A.通过R的电流i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100πt (A) B.通过R的电流 i R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50πt (A) C.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100πt (V) D.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50πt (V) 07北京17、电阻R1、R2交流电源按照图1所示方式连接,R1=10Ω,R2=20Ω。合上开关后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 A、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A 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 C、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2A 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2V 08北京18.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Ω的电阻。则()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2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北京08——09模拟题 08朝阳二模16.在电路的MN间加一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负载电阻为100Ω,若不考 虑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220V,2.20 AB.311V,2.20 AC.220V,3.11A D.311V,3.11A t/×10-2s U/V 311 -311 1 2 3 4 A V M ~ R V 交变电源 ~ 图1 u/V t/×10-2s O U m -U m 12 图2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及规则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及规则 1.竞赛主题 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械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每个参赛作品需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个文件及长度为3分钟的关于参赛作品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视频。 2.竞赛命题 本届竞赛命题为“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的标准砝码(¢50×65 mm, 碳钢制作)来获得,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2mm。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图1为小车示意图。 图1 无碳小车示意图 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3.竞赛安排 每个参赛队由3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及1名领队组成,参加校、省及全国竞赛。 3.1 本校制作 参赛队按本竞赛命题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独立制作出一台参赛小车。允许为参赛小车命名,并在参赛小车上制作标识。 3.2 集中参赛 1)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的小车作品参赛。 2)报到时提交参赛作品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 分析方案共4个文件(分别提交纸质版文件一式2份、电子版文件1份), 文件按本竞赛秘书处发布的统一格式编写。 3)提交1份3分钟的视频,(格式要求:MPEG文件,DVD-PAL 4:3,24位, 720 x576,25 fps,音频数据速率448 kbps杜比数码音频48KHz),视频的 内容是关于本队参赛作品赛前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及说明。 4)提交PPT文件1份,内容是阐述小车的设计、制作方案说明及体会。 3.3 方案文件要求 1)结构设计方案文件 完整性要求:小车装配图1幅、要求标注所有小车零件(A3纸1页); 装配爆炸图1幅(所用三维软件自行选用,A3纸1页); 传动机构展开图1幅(A3纸1页); 设计说明书1-2页(A4)。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的研究及应用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思想方法,如理想化、模型化、放大、假说、极限思想,控制变量、猜想、假设、类比、比值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思想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假设法 B.速度的定义式v=,采用的是比值法;当Δ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 C.在探究电阻、电压和电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再保持电流不变研究电阻与电压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如图所示是三个实验装置,这三个实验都体现了放大的思想 2.(·河南名校联考)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B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两季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若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B.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 D.夏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3.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相同细环相距一定的距离,同轴放置,O1、O2分别为两环的圆心,两环分别带有均匀分布的等量异种电荷。一带正电的粒子从很远处沿轴线飞来并穿过两环。则在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 A.在O1和O2点粒子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从O1到O2过程,粒子电势能一直增加 C.在O1和O2连线中点,粒子在该点动能最小 D.轴线上O1点右侧、O2点左侧都存在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它们关于O1、O2连线中点对称 4.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v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实施方案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实施方案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公益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技活动,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大学生竞赛项目,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开办此项竞赛,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专门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大连理工大学。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已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1年6月在大连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赛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赢得了各方好评。 经组委会研究,并报教育部高教司批准,决定启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活动。 本届竞赛秉承“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新教育引路”的宗旨,竞赛活动面向全国各类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实行校、省(或多省联合形成的区域)、全国三级竞赛制度。要求省级竞赛或区域竞赛在2013年3月20日之前完成。省级竞赛或区域竞赛的优胜者,经省或区域教育厅核准,报名推荐参加全国决赛。全国决赛初定在2013年6月份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 本届竞赛基于高校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开展,旨在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请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给予支持,精心组织在各省或区域进行的竞赛,及时将本赛区的竞赛时间、组委会名单及联系方式告知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秘书处。 一、竞赛规程 1、项目名称: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2、目的与意义: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面向 在校大学生的一项综合性工程能力竞赛,内容上与高校工程训练教学相衔接,综合体现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竞赛的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3、对象与要求:本届竞赛的参赛对象是全国高校在校全日制本专 科学生,无专业限制。要求以组队的形式通过所在学校报名参赛;每队由1名领队、1名指导教师及3名参赛学生组成。参赛作品的设计及制作统一按照本竞赛秘书处发布的命题及其规则进行。 4、竞赛主题:本届竞赛的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命题的详 细内容见“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 二、竞赛组织: 1、组织机构: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大连理工大学,成立“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该“评委会”与“竞赛组委会”并称为“两委会”)。 2、组织形式: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及规则模板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命题及规则 -5-2

1.本届竞赛主题: 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 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 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每个参赛作品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项报告。 2.竞赛命题: 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设计一种小车, 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 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给定重力势能为4焦耳( 取g=10m/s2) , 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 ¢50×65 mm, 普通碳钢) 铅垂下降来获得, 落差400±2mm, 重块落下后, 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 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图1为小车示意图。 图1: 无碳小车示意图 要求小车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重力势能转换获得, 不可使用任何其它的能量来源。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 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

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3.竞赛项目I: 竞赛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交错绕过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障碍物为直径20mm、高200mm的多个圆棒, 沿直线等距离摆放。以小车前行的距离和成功绕障数量来综合评定成绩。见图2。 图2: 无碳小车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自动行走示意图 3.1 本校制作 参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按照竞赛命题的要求, 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 自主设计, 独立制作出参赛小车。 3.2集中参赛 参赛队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并调试好的小车作品和关于作品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等4份报告( 纸质版+电子版) 参加竞赛。报告按竞赛秘书处发布的统一格式编写。 3.3报告的评分

高考物理大题专题训练专用(带答案)

高考物理大题常考题型专项练习 题型一:追击问题 题型二:牛顿运动问题 题型三:牛顿运动和能量结合问题 题型四:单机械能问题 题型五:动量和能量的结合 题型六:安培力/电磁感应相关问题 题型七:电场和能量相关问题 题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 题型一:追击问题3 1. (2014年全国卷1,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v=20m/s 2.(2018年全国卷II,4,12分★★★★★)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 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 m,A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A和B 的质量分别为2.0×103 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 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 = 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1)v B′ = 3.0 m/s (2)v A = 4.3m/s 3.(2019年全国卷II,25,20分★★★★★)一质量为m=2000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

2020-2021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图文转换】专题解析附答案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将思维框架图中的五处空缺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智能+”的提出比“互联网+”更进一步,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全新赋能。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提出“智能+”的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意义。“智能+”强调的是技术基础,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但是,要想推进它的产学研用结合,在数字技术领域还有一些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 【答案】①提出的背景;②战略意义;③推动制造业转型;④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 ⑤突破核心技术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叙述的顺序,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首先明确说明的对象是智能+,接着结合材料可知接下来从提出背景、战略意义,需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所以①处填“提出的背景”,②填战略意义;③④处是战略意义的具体化,从“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可知③处应为“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又由于字数限制,所以概括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即可;④处填“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即可。⑤处是需解决的问题的具体化,结合最后依据可知是“突破核心技术”。 故答案为:①提出的背景;②战略意义;③推动制造业转型;④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 ⑤突破核心技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需要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提炼关键词。找关键词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最后填入即可。依据语段意思,依次填入的是:提出的背景;推动制造业转型;突破核心技术。 2.研究大国经济发展时,常会用到“大国内生能力”这个术语。根据下面的图示,给其下一

【物理】高考物理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物理】高考物理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 详细答案 一、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甲所示,小车B 紧靠平台的边缘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从光滑的平台水平滑到与平台等高的小车上,物体和小车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m /s 2,求: (1)物体A 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A 与小车B 的质量之比; (3)小车的最小长度。 【答案】(1)0.3;(2)1 3 ;(3)2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v t -图像可知,A 在小车上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21241m /s 3m /s 1 v a t ==?-?= 若物体A 的质量为m 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1mg ma μ= 联立可得 0.3μ= (2)设小车B 的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mg Ma μ= 得 1 3 m M = (3)设小车的最小长度为L ,整个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2 20 1 1() 22 mgL mv M m v μ=-+ 解得 L =2m 2.壁厚不计的圆筒形薄壁玻璃容器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圆形底面的直径为2R ,圆筒的高度为R 。 (1)若容器内盛满甲液体,在容器中心放置一个点光源,在侧壁以外所有位置均能看到该点光源,求甲液体的折射率; (2)若容器内装满乙液体,在容器下底面以外有若干个光源,却不能通过侧壁在筒外看到所有的光源,求乙液体的折射率。 【答案】(1)5n ≥甲;(2)2n >乙 【解析】 【详解】 (1)盛满甲液体,如图甲所示,P 点刚好全反射时为最小折射率,有 1 sin n C = 由几何关系知 2 2 2sin 2R C R R = ??+ ? ?? 解得 5n =则甲液体的折射率应为 5n ≥甲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章程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章程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财政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竞赛之一,是基于国内各普通高等学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面向全国在校本科生开展的科技创新工程实践活动。 第二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以“重在实践,鼓励创新”为指导思想,旨在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智慧,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竞赛活动加强教育与产业、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创业之间的联系。 第三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实行校、省(直辖市、自治区)、全国三级竞赛制度,以校级竞赛为基础,逐级选拔进入上一级竞赛。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由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赛组委会”)组织实施。全国竞赛组委会下设全国竞赛专家委员会和竞赛秘书处。 专家委员会负责比赛命题设计、比赛成绩评定标准制定等工作。专家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 秘书处负责处理竞赛的日常工作和具体的竞赛组织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及秘书若干人。 第五条全国竞赛组委会职责 1. 审议和修改竞赛章程; 2.制定命题原则和评审规则; 3. 组建全国竞赛专家委员会和竞赛秘书处; 4. 筹集竞赛所需经费; 5. 确定全国竞赛的具体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

6. 确定比赛各阶段的进程; 7. 确定应由组委会决议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全国竞赛设立评审组。评审组由专家委员会的部分成员组成。竞赛评审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组员若干名。竞赛评审组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范围内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七条竞赛评审组的主要职责 1. 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比赛成绩评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评审工作实施细则; 2. 负责竞赛成绩评定; 3. 确定获奖参赛队的名单及其获奖等级。 第三章竞赛命题 第八条竞赛题目采用命题方式,由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比赛命题设计。 第四章参赛资格及申报 第九条凡在全国竞赛举办当年为正式注册的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均可报名参赛。参赛者的资格确认由其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条参赛者以小组形式申报。每组学生人数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具体人数以每届竞赛组委会发布的报名通知为准。 第十一条参赛小组应统一按照全国竞赛组委会发布的命题及其规则,在参加竞赛前向秘书处提交所要求的设计报告以及实物等材料。 第五章竞赛规则 第十二条为保证全国竞赛工作顺利进行,使竞赛运作程序化、规范化,全国竞赛组委会制定《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规则》,参赛者严格遵照执行。 第六章奖项设置 第十三条全国竞赛设特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每届全国竞赛设特等奖一项,此奖项可以空缺;其余奖项的数量和比例由全国竞赛组委会根据每届竞赛实际情况确定,并在赛前公布。 第十四条全国竞赛组委会向获奖的参赛队、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 第七章异议制度 第十五条为保证全国竞赛评奖工作的公正性,对全国竞赛的评奖初步结果执行异议制度,“异议期”自评审初步结果公示之日起为期10天。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全套)

2018届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1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2 A.2 B.2 C.1 D. 2 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高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 阅读能力综合培养训练集(十三)

高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阅读能力综合培养训练集(十三) 完形填空 James sat outside the office waiting for the interview. He felt so 26 that 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with 27 . the person who had gone in 28 him had been there for nearly an hour. And she looked so confident when she went in, 29 James. He felt 30 that she had already got the 31 . the problem was that he wanted this job 32 . it meant 33 to him. He had 34 it such a lot before the day of the interview. He had imagined himself 35 brilliantly(出色地) at the interview and 36 the job immediately. But now here he was feeling 37 . he couldn’t 38 all those things he had 39 to say. At that moment, he almost decided to get up and 40 . but no—he had to do this. He had spent so much time considering it that he couldn’t 41 like that. His hands were hot and sticky and his mouth felt dry. At last the door of the office opened. The woman who had gone in an hour earlier came out looking very 42 with herself. She smiled sympathetically(同情地)at James. At the moment James 43 her. The managing director then appeared at the office door. “ 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now, Mr Davis? 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James suddenly 44 that he had gone home after all. He got up, legs 45 and forehead sweating and wondered whether he looked as terrified as he felt. 26. A. healthy B. nervous C. careless D. confident 27. A. the interviewer B. the woman C. himself D. the situation 28. A. by B. with C. before D. after 29. A. not like B. so did C. do as D. do like 30. A. doubtful B. sure C. angry D. astonished 31. A. reward B. first C. prize D. job 32. A. hopelessly B. naturally C. easily D. so much 33. A. everything B. happiness C. difficulty D. nothing 34. A. dreamed of B. learned of C. thought about D. talked about 35. A. explaining B. performing C. answering D. writing 36. A. offered B. asked for C. being offered D. being asked for 37. A. mad B. excited C. certain D. terrible 38. A. depend on B. afford C. believe in D. remember 39. A. kept B. been taught C. planned D. been supplied 40. A. leave B. go in C. prepare D. practice 41. A. take back B. put off C. give up D. put down 42. A. ugly B. pleased C. sad D. pretty 43. A. noticed B. loved C. missed D. hated 44. A. thought B. hoped C. wished D. regretted 45. A. shaking B. bending C. walking D. stopped 阅读理解 A Why do men die earlier than women? The latest research makes it known that the reason could be that men’s hearts go into rapid decline when they reach middle age. The largest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geing on the heart has found that women’s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命题二说明 1 竞赛命题 本项竞赛题目为“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竞赛”。 自主设计并制作一款能执行物料搬运任务的智能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在规定场地内自主行走,通过扫描阅读二维码领取任务,自主寻找、识别任务指定的物料,按任务要求的顺序将其搬运至指定的存放地点,并按照要求的位置和方向摆放。 根据现场抽签决定抓取物料的类型,现场设计机器人末端抓取装置(手爪),使用3D打印或激光切割设备完成制造,安装于参赛机器人手臂末端后进行现场运行比赛。 本项目参赛所要求的实物和文件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2 题目要求 2.1 参赛机器人的功能要求 应具有场地目标位置识别、自主路径规划、自主移动、二维码读取、物料颜色识别或形状识别、物料抓取和搬运等功能;全部竞赛过程由机器人自主运行,不允许使用遥控等人工交互手段及除机器人本体之外的任何辅助装置。 2.2 参赛机器人的电控及驱动要求 主控电路采用嵌入式解决方案(包括嵌入式微控制器等),实现二维码读取、自主定位、物料识别、以及路径规划及运动控制等功能,所用传感器和电机的种类及数量不限。自行设计制作主控电路版,其上须带有电机驱动电路及任务内容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持续显示二维码任务信息直至比赛结束。机器人驱动电源供电电压限制在12V以下(含12V),电池随车装载,场内赛程中不能更换。 2.3 参赛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要求 自主设计并制造机器人的机械部分,该部分允许采用标准紧固件、标准结构零件及各类商品轴承。机器人的行走方式、机械手臂的结构形式均不限制。机器人腕部与末端抓取装置(手爪)的连接界面结构自行确定。

除末端抓取装置(手爪)在竞赛现场设计制作外,其他均在校内完成,所用材料自定。 2.4 参赛机器人的外形尺寸要求 进入场地参赛的机器人(含末端抓取装置(手爪))应能够通过一个尺寸与一张A4纸相当的门框方可参加比赛。“A4门框”横向或竖向放置均可。允许机器人结构设计为可折叠形式,但通过“A4门框”后应能自行展开。 2.5 搬运物料 待搬运物料的形状为简单机械零件的抽象几何体,包括圆柱体、方形体、球体及其组合体,物料的各边长或直径尺寸限制在30~80mm范围,重量范围为40~80g,以上形状和参数的具体选择将通过现场抽签决定。物料的材料为塑料或铝合金,表面粗糙度Ra≥3.2。物料有颜色区别:颜色为红(RGB值为255,0,0)、绿(RGB值为0,255, 0)、蓝(RGB值为0, 0,255)三种颜色。 在比赛场地内固定位置设有物料提取区和物料存放区。物料提取区长×宽×高为500×100×80(mm),木质或塑木材料,浅色亚光表面。物料存放区为长×宽×高为800×300× 0(mm)区域,由三组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和十字线构成,每组同心圆和十字线为同一种颜色。 2.6 竞赛场地 赛场尺寸为2400mm×2400mm方形平面区域,周围设有高度为100mm的白色或其他浅色围挡板,并以高度和宽度均为20mm的挡板将场地一分为二,机器人只能在挡板所围区域内活动。赛道地面为亚光人造板或合成革铺就而成,基色为浅黄色或其它非红、非绿、非蓝色;地面施划有间隔为300mm的黑色方格线,经线为线宽20mm的单线,纬线线宽为15+10(间隔)+15mm的双线,可用于机器人行走的地面坐标位置判断。见图5、图6所示。 竞赛时,2台机器人同时进入上述场地并在各自区域内定位和运行。如果出现越界并发生妨碍对方机器人移动或工作的情况,将被人工提起回退至上一工作地点重新运行,所用时间不会从竞赛计时中减除。

2021高考物理大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3)

物理:2021模拟高三名校大题天天练(八) 1.(12分)如图所示,在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盘面上,离轴心r=20cm处放置一小物块A,其质量为m=2kg,A与盘面间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为其重力的k倍(k=0.5),试求: ⑴当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2rad/s时, 物块与圆盘间的摩擦力大小多大?方向如何? ⑵欲使A与盘面间不发生相对滑动, 则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多大?(取g=10m/s2) 2.(10 分)如图所示,A物体用板托着,位于离地h=1.0m处,轻质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与A、B相连,绳子处于绷直状态,已知A物体质量M=1.5㎏,B物体质量m=1.0kg,现将板抽走,A将拉动B上升,设A与地面碰后不反弹,B上升过程中不会碰到定滑轮, 求:B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离地的最大高度为多大?取g =10m/s2. A h B 3.(15分)如图所示,某人乘雪橇从雪坡经A点滑至B点,接着沿水平路面滑至C点停止.人与雪橇的 总质量为70kg.表中记录了沿坡滑下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请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解决下列问题:(取g=10m/s2) (1)人与雪橇从A到B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2)设人与雪橇在BC段所受阻力恒定,求阻力的大小. (3)人与雪橇从B到C的过程中,运动的距离。 位置 A B C 速度(m/s) 2.0 12.0 0 时刻(s)0 4 10

4.(14分)大气中存在可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其密度随离地面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可以把离地面50㎞以下的大气看作是具有一定程度漏电的均匀绝缘体(即电阻率较大的物质);离地面50㎞以上的大气可看作是带电粒子密度非常高的良导体.地球本身带负电,其周围空间存在电场,离地面50㎞处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为4×105V.由于电场的作用,地球处于放电状态,但大气中频繁发生闪电又对地球充电,从而保证了地球周围电场恒定不变.统计表明,大气中每秒钟平均发生60次闪电,每次闪电带给地球的电量平均为30C.试估算大气的电阻率和地球漏电的功率.已知地球的半径r=6400㎞. 5.(18分)如图所示,ABC为光滑轨道,其中AB段水平放置,BC段为半径R的圆弧,AB与BC相切于B 点。A处有一竖直墙面,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接,当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物块恰能与固定在墙上的L形挡板相接触与B处但无挤压。现使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圆弧轨道上距水平轨道高h处的D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小球与物块相碰后立即共速但不粘连,物块与L形挡板 相碰后速度立即减为零也不粘连。(整个过程中,弹簧 没有超过弹性限度。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 试求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 求小球与物块第一次碰后沿BC上升的最大高度h’ (3) 若R>>h。每次从小球接触物块至物块撞击L形挡板历时均为△t,则小球由D点出发经多长时间第 三次通过B点? 6.(18分)如下左图所示,真空中有两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C、D,上面分别开有正对的小孔O1和O2,金属板C、D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两板间的电压u CD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下右图所示。t=0时刻开始,从D板小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竞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1 竞赛项目及分值构成 1.1小车常规赛竞赛项目及分值构成 常规赛将根据小车运行轨迹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进行,即避障型和“S”型轨迹组,每组分别计分。各组比赛项目及分值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常规赛竞赛项目及分值构成表 1.2 挑战赛竞赛项目及分值构成 挑战赛将根据小车运行轨迹挑战距离确定名次。比赛项目及分值构成如表2所示。 表2 挑战赛竞赛项目及分值构成表 2 各项比赛要求及规则 2.1 小车设计文件 此阶段的比赛目的,是考察参赛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工艺设计、成本分析及工程管理知识,对给定的工程问题做出全面、系统、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参赛队针对命题所提供的要求,独立完成无碳小车的设计。每个参赛队需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个文件。(1)结构设计文件

完整性要求:小车装配图1幅、要求标注所有小车零件(A2或A3纸1页); 装配爆炸图1幅(所用三维软件自行选用, A3纸1页); 传动机构展开图1幅(A3纸1页); 转向控制电路图1幅(A4纸1页); 设计说明书1-2页(A4)。 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规范;文字描述准确、清晰。 (2)工艺设计文件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的生产纲领,自选作品小车中某个较复杂的零 件,完成并提交工艺设计方案报告(A4,2-3页)。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案 文件格式。 (3)成本分析文件 分别按照单台小批量和中批量(500台/年)生产纲领对作品小车中某个 复杂零件做成本分析。内容应包含材料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两方面(A4,2-3页)。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 (4)工程管理文件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对作品小车中某个复杂零件做生产工程管理方 案设计(A4,2-3页内)。要求目标明确,文件完整,计划合理,表达清 楚。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 2.2 小车确定间距障碍穿越行走 此项目比赛的目的是检验和确认各参赛队所设计制作的小车运行效果,比赛根据小车运行轨迹分为两个小组,即避障型和“S”型轨迹组。 2.2.1 小车避障竞赛: (1)参赛小车:小车由各队预先调试并装配完好,小车应满足组委会在竞赛通知中的要求,不满足要求者不能参加比赛。 (2)加载砝码: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50×65 mm普通碳钢,质量为1Kg),除砝码外小车不得具有其他任何形式能量供给前行,否则取 消参数资格。 (3)赛道:赛道上第一个障碍距出发端线及障碍与障碍之间的间距不等。 每个间距在700--1000mm之间的组合(由开始时的抽签产生,裁判按 抽签结果要求安放障碍物)。障碍物为边长40mm、高200mm的方形棒, 沿赛道指定的范围内(中间0.4m)摆放,如图1所示,赛道宽度为 1m。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 1.有一摆长为L的单摆,悬点正下方某处有一小钉,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向左摆动时,摆线的上部将被小钉挡住,使摆长发生变化。 现使摆球做小幅度摆动,摆球从右边最高点M至左边最 高点N运动过程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悬点和小钉未 被摄入)。P为摆动中的最低点,已知每相邻两次闪光的 时间间隔相等,由此可知,小钉与悬点的距离为() A.L/4 B.L/2 C.3L/4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们同时到达同一水平面 B.重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 C.它们的末动能相同 D.它们动量变化的大小相同 3.以力F拉一物体,使其以加速度a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力F的水平分量为F 1,如图所示,若以和F 1 大 小.方向都相同的力F '代替F拉物体,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 ',那么() A.当水平面光滑时,a'< a B.当水平面光滑时,a' = a C.当水平面粗糙时,a'< a D.当水平面粗糙时,a' = a 4.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绝缘的弹簧振子,小球带负电,在振动过程中 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突然加上一个沿水平向左的恒定的匀强电场,此后 ( A ) A.振子的振幅将增大 B.振子的振幅将减小 C.振子的振幅将不变 D.因不知道电场强度的大小,所以不能确定振幅的变化 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可经过不同的过程从状态(p1、V1、T1)变化到状态 (p2、V2、T2),已知T2>T1,则在这些过程中() A.气体一定都从外界吸收热量 B.气体和外界交换的热量是相等的 C.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都是相等的 D.气体内能的变化量都是相等的 6.如图所示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管道 中不断循环,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并放出热量 B.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并吸收热量 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并放出热量 D.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并吸收热量 7.如图所示,一根竖直的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而静止。 设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可以在缸内自由移动,缸壁导热性良好使缸内气体的 温度保持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弹簧将压缩一些 B.若外界大气压增大,则气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