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能力训练 教学大纲
教学能力训练教学大纲教学能力训练教学大纲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能力则是一种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的技能。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教育部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教学大纲,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能力训练的重要依据。
它包含了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遵循教学大纲,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
它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特点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都能够胜任。
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它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学科的发展脉络和知识体系,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有机地组织起来。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大纲的评估是教学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教学大纲的评估,可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教学大纲的评估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教学能力训练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大纲则是教师教学能力训练的基础和依据。
通过遵循教学大纲,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印前综合训练》教学大纲
《印前综合训练》教学大纲学分:5学时:72适用专业:印刷技术、印前图文信息处理等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属专业必修课。
课程任务:本课程按照实际生产过程,从版面设计、图像获取、图像处理、图文组版、页面输出等印前工艺流程,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实际生产的紧密联系,通过三个典型的印刷产品印前工艺的综合训练,加深学生对印前工艺流程的理解与认识,掌握印前工艺流程的技术操作与生产过程管理,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产中的具体要求,学有所用。
前导课程:《印刷技术基础》、《印刷色彩》、《图形制作与排版》、《数字印前技术》、《印刷工艺》。
后续课程:《印后加工工艺》、《印刷企业管理》、《校外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了解并掌握印前工艺流程以及操作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图像扫描等图像输入的步骤和方法;3 .熟悉图像处理与调整的方法与技巧;4 .熟悉图文页面的制作,以及版面制作的各种工艺;5 .掌握拼大版、打样的工艺和技术;6 .熟悉数码印刷、印版输出等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方法;7 .掌握典型产品的印后加工工艺,并能按照各种印后加工工艺来确定印前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工艺;8 .掌握印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检测标准、检测方法等。
三、教学条件场地要求:苹果机房1间,配有20—40台苹果电脑,多媒体教学设施,局域网。
设备要求: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印刷系统、CtP系统、数码打样系统、拼版台及拼版工具、传统晒版机、冲版机等。
实训材料:纸张、PS版、CTP版材、拼版片基、数码打样耗材等。
采用课堂讲授和项目训练相结合教学法,以印刷产品的设计、制作、输出为主线,按印前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生产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成绩组成(共100分):印前制作任务共3个,每个15分,共45分;印前制作项目共4个,每个5分,共20分;平时考勤与综合表现10分;期末综合答辩25分。
《社会能力训练》教学大纲
《社会能力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能力训练
适用专业:学校各专业
学时:60
课程类别:技能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定位于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推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策略技巧。
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成为合格的人员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
内容包括: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省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谈判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
每个单元均由能力分析、讲实例提问题、知识要点、思考与训练四个部分组成。
各单元均由一个案例引入,其余案例分散安排在知识要点中。
本课程着重于能力训练,实施案例教学,体现课程模块化和综合化,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能力训练之中。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能力训练?——和同学谈谈心
第一单元交往与合作能力
第二单元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
第三单元自我控制能力
第四单元反省能力
第五单元抗挫折能力
第六单元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七单元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八单元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第九单元推销自我的能力
第十单元谈判能力
第十一单元竞争能力
第十二单元创新能力
《社会能力训练教程》教学要点——供教师参考的几点意见。
《XXX》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XXX》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
- 1 -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 2 -
注:知识点要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元素。
四、课程考核
注:各类考核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见《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说明:1.评价依据主要有:平时表现、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上机、考试等,应根据该课程实际设置的考核方式填写,不够可以加列;2.各考核方式可根据需要逐一填写评分标准表)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必含信息: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度,版次,书号)
- 3 -
1.《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度,……;
2.《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度,……。
(除教材外,还可以新增加一些学习的参考资料,可以提供一些学习参考网址之类的;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参考材料的哪些章节是支撑大纲中哪部分的学习或训练的。
)
六、教学条件
阐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如师资、场地、实验条件等。
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考核评分标准表
注:评分标准的分数段划分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自行设计。
课程负责人:
审定:
院长:
- 4 -。
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课程设计
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本册英语课本中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提升英语语言知识水平。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类型的英语文本,如故事、说明文和议论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听力技巧,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获取关键信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2.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技巧,独立完成各类写作任务。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提高英语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国际视野。
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关爱同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核心,注重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提升。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求知欲强,但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差异。
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兼顾个体差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目标得以实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词汇:以课本为基础,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如家庭成员、日常用品、学校活动等,共计100个单词和短语。
2. 语法:重点讲解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基本时态,以及被动语态、情态动词等语法知识。
3. 阅读理解:选取课本中的不同类型的文本,包括故事、说明文和议论文,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分析能力。
4. 听力训练:选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提高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敏感度,训练听力技巧。
5. 口语表达:结合课本话题,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 写作技能:按照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写作任务,如日记、书信、看图作文等。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教学大纲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实践环节名称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周数 1面向专业法学专业学分 1课程编号SCLA4130实践课简介测试分为专业基础知识测试和专业技能测试两部分。
分别采取面试与笔试。
面试成绩占50%,笔试成绩占50%。
面试采用事先编写题库,由学生抽题回答的方式进行。
题库由100道法学理论知识题组成。
笔试题的主要类型为案例分析,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专业基础知识测试和专业技能测试来实现对学生三年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察。
面试采用事先编写题库,由学生抽题回答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了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宪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
笔试题的主要类型为案例分析,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1.专业基础知识测试(1)民法了解民法特点,掌握民法体系,理解民法基本原理(2)刑法掌握刑法的概念、特点、体系以及刑法解释,了解刑法的制定根据以及种类。
(3)诉讼法全面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的法律法规。
(4)宪法了解宪法的内容,理解宪法实施的意义(5)行政法了解行政法的指导思想,理解行政法的结构体系,掌握行政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法律体系(7)经济法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及其起源,了解经济法的特征,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8)国际法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 为后边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概念、渊源、主体、基本原则、编纂, 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2.专业技能测试(1)回答问题的内容:50分。
熟练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程度,及对有关法律问题的了解深度。
(2)语言表达:20分,要求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表达流畅。
(3)形象风度:20分,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4)综合印象:10分。
3.时间安排11月-12月之间,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四、教学实践地点校内,笔试在卫岗校区教室,面试在人文学院办公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课程号:19139401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学分:2
2. 学时:32
3. 课程类别:实践课
4. 适用对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
5.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6. 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教学目的:
以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从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学术能力要求为标准,以校内实习和学术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系统服务和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的综合能力训练,使学生达到《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要求的素质和学术能力要求。
2. 教学要求:
采用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的能力与素质训练。
三、实践课程内容及安排
实践一(0.5学分)
实践项目一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教育
实践内容:
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宣讲《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拒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实践重点:反对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实践方式:集中实践
实践地点:校内
实践安排及学时(周):2学时
实践项目二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实践内容:
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宣讲《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败与挫折,恪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实践重点: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实践方式:集中实践
实践地点:校内
实践安排及学时(周):2学时
实践项目三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内容:
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宣讲《研究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崇尚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实践重点: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方式:集中实践
实践地点:校内
实践安排及学时(周):2学时
实践项目四文献检索
实践内容:
在微机室,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宣讲并实践《文献检索》,使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能够通过阅读、检索、学术交流等途径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动态和热点,掌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实践重点:文献检索
实践方式:集中实践
实践地点:校内
实践安排及学时(周):2学时
实践二(1.5学分)
实践项目一教学实践(1学分)
实践内容:
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生,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要填写《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
实践重点: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
实践方式:分散实践
实践地点:校内
实践安排及学时(周):16学时
实践项目二学术活动(0.5学分)
实践内容:
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齐齐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实践重点:校外学术活动
实践方式:分散实践
实践地点:校内/校外
实践安排及学时(周):8学时
六、考核方法
1. 考核方式:考查
2. 成绩评定:综合评定
3. 成绩评定方案:
参加实践的时间10%,校内指导教师评分70%,实践报告20%
撰写人:何鹏审定人:姚仲敏
批准人:姚仲敏执行时间:2015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