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优势产业的动态评估与发展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18•【字号】甘政办发[2011]58号•【施行日期】2011.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5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各企业:《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甘肃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为确保推进质量振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甘政发〔2010〕2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全省推进质量振兴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一)全面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将推进质量振兴列入重点工作内容,在认真总结质量兴市州、质量兴县市区活动经验、巩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充实扩展并制定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方法、步骤、职责,强化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全面组织实施。
2011年底前,全省市、县两级政府要全面开展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牵头单位:各市州人民政府)(二)设立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
制定《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实施意见》及评审细则,对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励企业努力创新,追求卓越质量绩效。
省政府质量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单位和个人的数量均不超过4个,2011年底前启动奖励评审。
各地政府、各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牵头单位: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三)积极推进品牌战略。
以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中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的产品为重点,调整、补充和完善全省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对列入规划的产品重点培育,由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逐年、逐项督促落实。
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甘肃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支柱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分析甘肃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政策环境的变化(一)国家政策的扶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之一,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家将加大对甘肃的投资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以推动甘肃的经济发展。
此外,国家还将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将为甘肃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环保政策的强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甘肃作为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甘肃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具备环保意识和技术,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只有在环保政策的指导下,甘肃的支柱产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一)农业产业的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未来,甘肃的农业产业将继续发展,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加工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研力量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发展有机农业。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业的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未来,甘肃的旅游业将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打造旅游品牌。
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
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整体上介绍甘肃省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并简要描述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内容:概述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是甘肃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对甘肃省五个方面的要求,以促进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文章的概述、结构安排以及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对甘肃省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方面1将讨论其重点要点1和要点2;方面2将探讨要点1和要点2;方面3将关注要点1和要点2;方面4将涉及要点1和要点2;方面5将论述要点1和要点2。
第三部分是结论,主要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甘肃省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期望为甘肃省的全面进步提供参考和建议,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甘肃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其发展也影响着整个西北地区的进步。
通过对甘肃省五个方面要求的阐述,我们将为甘肃省的发展和繁荣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文章所要探讨的主题——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
文章将通过对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在文章结构的说明中,将详细说明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和目的,以确保读者对文章结构有清晰的认知。
同时,也要明确阐述本文的目的,即为了促进甘肃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提出建设性的要求。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
在这部分,我们将依次介绍对甘肃五个方面的要求。
具体而言,按照方面的顺序,我们将分别探讨方面1的要点1和要点2,方面2的要点1和要点2,方面3的要点1和要点2,方面4的要点1和要点2,以及方面5的要点1和要点2。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1•【字号】•【施行日期】201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各企业:为切实提高企业生产服务水平,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现就加快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企业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省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奋力跨越期,切实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努力提高生产服务能力和水平,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关键步骤,是全面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战略举措。
各部门、各市州一定要从加快实现富民兴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努力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实现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切实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到2015年底,兰州、天水、酒泉等有条件的市州形成1-2家收入过2亿元的大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并在全省5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实现新突破。
(一)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围绕打造物流公共信息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物流政策三大平台,构建省内城际现代物流配送、西北区域物流集运、国际联运通道三大体系,形成以兰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一个物流核心圈、四大物流通道、六大物流枢纽、六大物流集聚区”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
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第44卷2008年第5期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Vol 144 2008 No 15 Jour nal of No rthwe st Nor mal U nive rsity (Natural Science) 收稿日期:200820520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206226基金项目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作者简介张小平(6—),女,甘肃会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环境与产业开发2zx _6@11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的SWO T 分析张小平(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运用SWO T 分析法对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绿色产业发展的优势表现在绿色资源、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方面;发展机遇主要为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加入WTO 后的竞争性机遇以及绿色消费兴起的市场性机遇;而发展的劣势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人们的“绿色”观念淡薄,绿色市场开发相对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及品牌产品;发展的威胁表现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绿色壁垒更加严格,省区间竞争加剧等方面.关键词:绿色产业;SWO T 分析;甘肃省中图分类号:F 12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88Ⅹ(2008)0520099206SWO T analysis on the green industry develop mentin Gansu ProvinceZHAN G X iao 2ping(College of G 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we st No rmal Univer sity ,La nzhou 730070,G a nsu ,China )Abstract :Wit h SWOT anal ytical met hod ,t hi s paper ent irel y analyses t he green indust ry development in G ansu Province.The re sul t s show t hat t he st rengt h of green i ndust r y development in G ansu Provi nce is gree n re sources ,nat ural envi ronment and i ndust ry fo undation ;t he opport uni t y i s hi st ory opport unit y of west grea t develop ment ,rival rousne ss opport unit y af ter joi ning W TO and market abilit y opport unit y along wit h a ri sen green consumpt ion ;t he weakness is nat ural environment f railt y ,people a re weak of green concept ,green market exploit ation la g ,it is short of f aucet enterpri se and gra de bra nd product ;t he t hreat i s envi ronment worsen i ncrea si ngl y ,green bul wark st rict m uch more a nd competi tion between provi nces prick up.K ey w or ds :green i ndust ry ;SWO T analysis ;G a nsu Provi nce SWO T 分析方法是麦肯锡(Mc K i nsey )咨询公司提出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该方法把系统(产业系统或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 rengt h )、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 unit y )和威胁(t hreat )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和概括,以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寻找制定适合本系统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方法[1].对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进行SWO T 分析,有助于甘肃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发展.1 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的优势111 绿色资源优势甘肃省的绿色资源非常丰富.突出表现在:①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甘肃省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差异明显,因此,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甘肃省虽是少林省份,但林99:0401:197..E mail :p 29nw n u edu cn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44卷 Journal of Nort hwest Normal Univer sity(Natural Scie nce) Vol144 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可生产软木和黑木耳的栓皮栎;有可榨油的核桃、油橄榄、乌桕、黄连木等;有可提取单宁和化工原料的五倍子树、桷树、石榴等;药用树种有厚朴、喜树、苦楝、五味子、山楂、枇杷、樟树等;有营养价值高、可制饮料的猕猴桃、沙棘、白茨、西北蔷薇等;优良的建筑用材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华山松、落叶松等;观赏树种有梧桐、泡桐、合欢、桂花、夹竹桃等;果树有1000多个品种.甘肃省草原面积较广,占土地总面积的36161%,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人均占有草场面积是全国的2倍多,为发展绿色畜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甘肃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青稞、荞麦、糜谷、高粱、水稻、洋芋和豆类等20余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大麻、蓖麻、芝麻、甜菜、向日葵、大蒜、茶叶、烟草、啤酒花等10多种,蔬菜种类除粮、菜兼用的马铃薯、黄豆、蚕豆外,共有10大类50多个品种,瓜类主要有20个西瓜品种、23个甜瓜品种.这些栽培植物中有的地方特色突出,有的分布较集中,区域优势明显.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包括野生),其产值、产量和种类均居全国第2位.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当归、大黄、党参、干草、红芪、黄芪、红花、贝母、天麻、杜仲、灵芝、冬虫草等450种,其中“岷当”、“文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养殖的畜禽种类繁多,而且部分畜种还有许多地方优良种、引进种和杂交良种.鱼类资源1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秦岭细鳞鲑、北方铜鱼、大鲵、甲鱼等26种.野生动物65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90多种[2]33234.这些资源为甘肃省绿色农业及其加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绿色旅游资源丰富.甘肃省不仅拥有独具特色的以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如高山草原、青山绿水、森林公园、天池溶洞、丹霞奇观、珍稀物种,以及雄浑的高原黄土、冰川雪山、大漠戈壁、沙漠绿洲、黄河风光,还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如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古代墓葬、历史文物等人文资源,更有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易于开发形成垄断性旅游产品,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前提条件112 自然环境优势自然生态环境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甘肃省横跨长江、黄河、内陆河系三大流域,纵位亚热带气候到极地气候多种类型,地处青藏、黄土、蒙新高原三大地带交汇处,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然条件错综复杂,地域差别大,生态类型复杂多样,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特产作物栽培,为发展绿色食品、绿色林果业等提供了生态环境基础,使甘肃省的地方名、优、土、特、稀农林产品的优势明显.如河西地区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极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及营养成分的积累,是理想的绿色农业生产区;中东部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热量充足,温差大,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陇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区,是特色植物如板栗、核桃、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的理想产区;甘南高寒阴湿区,气候潮湿寒冷,草原广阔,草质优良,是绿色肉奶生产的理想基地.甘肃省四季分明,旱、寒交替的气候,使大山、戈壁、沙漠、沟壑等地理单元,在大空间尺度上自然形成了发展绿色农业的天然屏障和生产条件.尤其是干旱寒冷使农作物病虫害发病率低,成为采用非化学手段防治病虫害的天然条件.甘肃省现有的343132万hm2耕地中,无论是12066hm2的水浇地,还是342111万hm2的旱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和残留量都比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少得多.同时,甘肃省工业排污相对集中在城市地区,生产环境污染可控性强[3].因此,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的大气、水源、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其污染程度都较轻,适合无公害、天然型、生态型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 113 产业基础优势甘肃省发展绿色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①绿色农业.近年来,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甘肃省绿色农业总体发展较快.目前,全省已有4个市区(农场)被批准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8个县被批准为国家级绿色农业整体推进示范县(区)[4].绿色农业整体上呈现出集中连片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马铃薯、棉花、瓜类、蔬菜、果品、啤酒原料、制种、中药材、蚕豆、百合、烤烟、草产品、草食畜牧业等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区域化格局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万,产量3万,占全国用种量的一半,001..72hm24t 2008年第5期 张小平: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08 No15 SWO T analysis on the green industr y development in G ansu Province 居全国第一;马铃薯面积4917万hm2,年产鲜薯755万t,居全国第一;中药材面积14万hm2,产量36万t,位居全国第一;蚕豆、黑瓜籽、啤酒酿造原料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莫高干红葡萄酒质量被评为全国第一;年产细羊毛及半细羊毛8000t,居全国第三;羊肉产量位居全国第四,牦牛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紫花苜蓿保留面积4617万hm2,居全国第一[5].②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甘肃省从1992年开始就实施了“开发绿色食品生产”战略,截至2006年全省已有123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总量达168万t,产值达44亿元.绿色食品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农副产品,扩展为多品种及精深加工产品,涉及粮食、肉类、果品、蔬菜、酒类、保健食品和啤酒原料产品等.代表天然、健康的绿色食品标志也成为了“王牌”和“金字招牌”.像“靖远羊羔肉”、“兰州百合”、“西凉啤酒”等182个产品,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6].草产品加工基地达到613万hm2,规模化草产品加工能力61万t,居全国前列[5].③生态旅游业.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为甘肃省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围绕这些资源,逐步形成了以都市生活、黄河风情,历史文化、寻根祭祖,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森林生态、田园风光为主的生态旅游线路.目前已建成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旅游区73个,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7].各地还相继开发了“农家乐”、“生态园”等生态旅游项目,使甘肃省的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2 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的机遇211 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政治的高度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国家为此提供了许多配套的优惠政策,从物质、资金、技术上给予相当大的支持.这为甘肃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绿色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甘肃省可依据自身光热、水土、生物、旅游等资源优势和绿色农业基础,大力发展草产业、花卉产业、中药材产业、优质林果业、生态旅游业等特色绿色产业和绿色农业及其绿色食品加工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可优化甘肃省产业结构,增强其经济竞争力,而且有利于甘肃省生态环境的改善,进一步促进绿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12 加入WTO后的竞争性机遇W TO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各成员国做到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这给甘肃省绿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①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入世后,甘肃省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将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直接流动和配置.甘肃省可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更多地借鉴国内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企业的绿色化程度及绿色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与质量,使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优先抢占国内市场,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在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过程中提高竞争力.②尽快提高农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使绿色标志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农畜产品贸易的优先通行证.甘肃省可抓住入世机遇,迅速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尽快提高农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才能求得农牧业的生存和发展.③有利于扩大农畜产品的出口.入世后,取消农产品出口配额或许可证限制,农产品自由贸易,甘肃省可以享受各成员国多边、稳定、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获得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规范渠道,改善出口环境,促进甘肃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农畜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的出口,扩大绿色食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加快甘肃省农畜产品加工朝着外向型方向发展.213 绿色消费兴起的市场性机遇随着全球绿色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人们的价值观念、消费心理、行为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重视环保、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已经成为21世纪新的消费时尚,对绿色产品的旺盛需求提供了绿色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甘肃省发展绿色产业正当其时.目前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产品”到“绿色用品”,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据统计[8],绿色产品的全球市场在1993年超过了2800亿美元,到目前已突破6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亿美元今后几年发达国家绿色产品的年消费量将以年增长率5%的速度发展,3%的消费者将较多购买或考虑购买绿色产品因此,在10110000.28.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44卷 Journal of Nort hwest Normal Univer sity(Natural Scie nce) Vol144 未来的贸易商品结构中,绿色产品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额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极小,但却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这说明我国发展绿色产业的空间极大.同时,绿色产品的价格优势和产品增值,还可以为产业化体系中的龙头企业赢得超额利润,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甘肃省应利用这一市场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3 制约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的劣势311 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尽管甘肃省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但其制约绿色产业发展的劣势也很明显.甘肃省主要地貌类型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自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达181117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耕地中,山地多,平原少,旱地多,水浇地少.同时受旱涝、风沙、水土流失、高寒阴湿等不利因素影响的耕地约占80%,从而导致土地生产能力较低.甘肃省是一个少林省区,2005年林地面积44918万hm2,森林覆盖率仅为919%,远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16%的水平,且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陇南、天水、甘南以及河西祁连山地区,而广大的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地区森林稀少.甘肃省草原面积广阔,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162%,但草原退化现象严重,退化率达87%,载畜量低[2]285.甘肃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1m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718%,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306亿m3,人均仅为全国的5515%,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30%[9].因此,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水资源贫乏区.而且地表水地区差异很大,水土匹配不合理,地下水埋藏深,矿化度高,难以开发利用.同时受地貌类型和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影响,甘肃省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冰雹、干热风、沙尘暴等发生频繁,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土地沙化、盐渍化、荒漠化问题严重. 312 “绿色”观念淡薄“绿色”观念是绿色浪潮兴起的源头,也是绿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绿色观念具体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上,包括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从甘肃省的总体情况来看,人们的绿色观念还很淡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政府决策部门的绿色发展观念淡薄.由于甘肃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在低水平的食物安全状态和消费水平下,地方政府不得不比其他地区更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非质量.因此,对绿色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形不成有效的政策和扶持措施.②企业的绿色生产意识和绿色营销意识淡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将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作为企业环保工作的唯一目标,只有三废排放不达标,才被当作环境问题,认为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只是一种口号和宣传,花了钱,增加了成本,但不一定会带来多少实际好处.③广大民众的绿色生产和绿色品牌意识不强.一方面是农民进行生产时,仍然是重量而轻质,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的依赖性较大;另一方面农民的绿色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使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产品“长在深山无人知”,优质产品变不成名牌商品,名牌商品卖不出好价钱.如甘肃省的小杂粮以其优良的品质,成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但受小杂粮“不入流”、“不上档”的观念影响,制约了其市场的进一步开拓.④全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普遍滞后.由于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注重消费效用的最大化或消费支出的最小化,忽视非绿色消费所带来的社会和生态成本,加之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的整体宣传力度不够,绿色消费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值缺乏进一步的感知,对于“绿色”的理解,更多的还停留在字面上,没有树立起“绿色”的现代消费观念. 313 绿色市场开发相对滞后当前,甘肃省绿色产品的市场开发、培育还很滞后,绿色市场需求不足,是影响绿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在:①绿色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弱,绿色产品专业流通渠道、营销网络的建设滞后.一般而言,绿色消费以绿色营销为前提,绿色营销反过来又会带动绿色消费.而目前,甘肃省还未建立一家绿色产品市场和销售网络,主流零售业还未加入到绿色产品的销售体系中来,还未建立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畅通渠道,大多数绿色产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影响绿色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绿色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②绿色市场需求不足由于绿色产品市场监管乏力,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产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产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因201.:.. 2008年第5期 张小平: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08 No15 SWO T analysis on the green industr y development in G ansu Province 而造成了绿色产品市场的混乱局面,严重损害了绿色产品的市场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到绿色产品的消费,加之普通民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强,总体上使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314 缺乏绿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绿色产品品牌化和绿色龙头企业规模化是绿色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必经之路.但从甘肃省绿色产品和绿色生产企业的现状来看,缺乏拉动性强、辐射范围广的绿色龙头企业和绿色品牌产品.主要表现在:①现有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结构趋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资金、人才、信息缺乏,营销力度不到位,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带动能力弱,根本无法发挥龙头作用.如甘肃省有一定实力的食品企业目前约有2000多家,但由于认识、观念、技术等所限,截至2006年全省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企业只有123家,只占全部食品企业的5%左右.从销售范围看,80%企业的产品只在周边几个城市销售,销售半径小,辐射力差[5],还达不到“保护一片水土,振兴一批企业,富裕一方百姓,拉动一域经济发展”的目的.②绿色产品数量少,品牌产品更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名牌具有超常的创利能力和竞争力.在产品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品牌的竞争.目前,甘肃省除少数企业和地区实施了品牌战略外,大量的绿色产品由于没有注册品牌或者缺乏品牌优势,虽然产品的品质优良,但产品的知名度有限,市场占有率低,造成绿色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此外,产地就是品牌的形式似乎已成定论,导致优质产品与一般产品混杂,使消费者无所适从.加之商家乱打“绿色”牌,满眼都是“绿色”,使消费者望“绿”生畏,造成人们对“品牌”缺乏信任,影响绿色产品的销售,限制了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4 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潜在的威胁411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在甘肃省的启动实施,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污染有所缓解,但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甘肃省植被覆盖率低,加之森林的过度砍伐、毁林开荒等,使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全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900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6%.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贫瘠,严重影响绿色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由于草原保护和建设的盲目性,草原超载过牧和干旱化使草地退化率达87%,大面积绿色屏障的消失使土壤侵蚀加剧,沙漠化威胁加大.全省沙漠及沙漠化面积3058万hm2,涉及河西5地市及白银、庆阳、甘南、兰州、定西、临夏等共11个地州市.40万hm2耕地遭受风沙危害,著名的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速率达400~500km2hm-2[9].受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频繁的干旱和沙尘暴给农牧业生产带来重大灾难,使绿色农牧业丧失发展的基础.由于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加上大中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低,环境污染形势严峻.2005年,甘肃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4250万t,比2000年的2800万t增加了1450万t,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为56125万t、16117万t和16163万t.城市中煤烟、粉尘、汽车尾气等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废水排放量16798万t,生活污水排放量26930万t[2]452,使水体污染严重,全省城市河流(段)水质总体情况较差.全省28条省控河流(段)中,未达标河段达19条,占6718%,其中,重度污染的多达11条,占3913%[9].412 绿色壁垒更加严格随着20世纪80年代“绿色文明”的兴起,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的“绿色壁垒”随之兴起.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凭借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通过提高环境标准阻碍非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筑起“绿色壁垒”,将环境保护作为服务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新武器.在这种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中国绿色产业面临入世后的严峻挑战.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不但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制约出口贸易的增长,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甘肃省绿色产业刚刚起步,从事绿色产业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低,使得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且档次低,很难达到一些发达国家所规定的环境标准,在绿色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中301.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44卷 Journal of Nort hwest Normal Univer sity(Natural Scie nce) Vol144 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加入W TO后,国外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的涌入,将挤占甘肃省部分绿色产品的市场,使本来就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面临更加艰难的环境.413 省区间竞争加剧近年来,尽管甘肃省的绿色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绿色产业的兴起,全国各地都从区域实际出发,通过绿色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绿色产业,且绿色产品结构与甘肃省的有较大的相似性,因而对甘肃省绿色产业的发展构成竞争.1996—200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绿色产业投资与促进处在全国共建设了20个绿色产业示范园区,涉及黑龙江、吉林、浙江、山东、江苏、安徽、海南、河南、湖南、北京、内蒙古、云南、四川、陕西等省市.近期拟建绿色产业项目100多项,涉及种植业、特色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畜牧养殖加工、林业种植及加工、医药、饲料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相比而言,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绿色产品开发不足,市场占有率低.就绿色食品产业来说,截至200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6496个,年销售额860亿元[10].甘肃省绿色食品企业71家,仅占全国绿色食品企业的215%,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达到150个,仅占全国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213%[11].而相邻的内蒙古自治区,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08家,绿色食品产品数达243种,涵盖了糖、油、畜、禽、蛋、奶等各类食品.内蒙古已有20余家大型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其中伊利、蒙牛、草原兴发、恒丰、宁城老窖、鄂尔多斯、鹿王等9个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绿色产品生产基本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12].同时,甘肃省绿色产业的发展与黑龙江、山东、江苏、广东相比,无论产品产量、产值,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更大差距.5 结语通过对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的SWO T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绿色产业发展既具备自身发展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劣势和面临严峻的威胁.甘肃省绿色产业的发展应适时抓住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名、优、土、特、稀农林产品以及生态旅游业;对公民进行绿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绿色消费意识;通过绿色产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绿色产品质量,积极应对绿色壁垒;通过绿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品牌产品的开发,绿色市场的培育和规范,提高甘肃绿色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促进绿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王如松,周 涛,陈 亮,等.产业生态学基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532154.[2] 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 胡小耕,张清华.环境监测与我省的绿色食品[J].甘肃农业,2004(10):48249.[4] 陆武成.甘肃的绿色农业之旅[J].中国报道,2006(10):26228.[5] 甘肃农业概况[EB/OL].[2008204220]http://www./Sub_page/Memo Html/memohtml.a sp?Conte nt ID=247.[6] 甘肃绿色食品产业茁壮发展使广大农民受益良多[EB/OL].[2008204220].cn/html/lssp/wor kView/2006032772200.html. [7] 林业成为甘肃省绿色大产业[EB/OL].[2008204220]/c/2005-05-03/14286554435.shtml.[8] 林毓鹏.加快发展我国绿色产业[J].生态经济,2000(2):44246.[9] 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新世纪的跨越[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2052207.[10]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EB/OL].[2008204220]/gb/content/2005-06/09/content_918200.htm.[11] 甘肃省绿色食品总量将达580万吨[E B/OL].[2008204220]ht tp://.c n/ConsHtml/5/3/2/32699.ht ml.[12] 斯日古楞.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劣势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责任编辑 惠松骐)401。
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当前和今后我省农业面临的粮食安全、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战略任务,发掘农业科技的巨大潜力,通过研发、中试、集成、示范,培育一系列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品种(系)、新产品、新技术,建立一批集成配套技术的示范样板,加速我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实施原则一是集成为主、兼顾源头。
对增产增收潜力大的技术加强集成配套和中试示范的同时,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的需要,兼顾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等源头创新。
二是部门联合、协作攻关。
项目主持单位要与有关部门、行业的优势力量联合,组建创新团队,开展技术的熟化、集成和中试,并与各级推广部门联合,在适宜区形成一定示范面积。
三是突出重点、择优支持。
项目要针对我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问题,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择优确定项目及承担单位、协作单位。
四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实行合同管理、动态考核,加强项目实施中的阶段评估、考核和资金使用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实施目标针对我省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主题,按照“研发—中试—转化—示范—生产”的线路,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中试熟化、组装集成和生产性试验示范。
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努力,使一批潜力大、见效快、技术先进、应用面广、带动力强的重大实用农业技术得到配套集成与转化应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业产业技术升级,促进农业优质高效、轻简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位于广袤的中国大陆西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选择适合的主导产业。
本文将对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针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广泛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部分研究过于侧重理论分析,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
在研究方法上,许多学者采用定性分析,缺乏量化支持。
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角度出发,如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等,而未能全面考虑多种因素。
为了更准确地选择西北地区的主导产业,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西北地区已有主导产业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发展经验与不足。
通过数据分析,对西北地区的产业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具有发展潜力与优势的产业。
经过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深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西北地区的主导产业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农牧业等产业。
考虑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因素,应适当发展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
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促进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有主导产业可能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因此,需要不断对主导产业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西北地区在发展主导产业时,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政策制定者应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北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甘肃省优势产业的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
要实现甘肃省经济的健康发展 , 就 分排 序 ,分别选择 出了综合 得分最高 要影响 因素 ,其作用在 现代经济发展 力 。 过程 中变得 越来越重要 ,而这种重要 必须深化产 业结构调 整 。加大三 次产 的前 l 个 工业行 业 和得 分最低 的 1 O O 业之间以及 三次产业 内部结构调整 力 个 工业行业 。 性 在经济 发展 的落后 地 区尤 为显 著 , 甘肃 省建 立市场 经 济体制 起 步较 晚 . 度 。 市场 主体规模小而且市 场分割现象 比 较突 出,市场不可能实 现资源 自动配
结 合甘 肃 省产 业结构 实 际情况 . 量 , 而不是 急于 向“ 、 、 ” 业格 三 二 一 产 出甘 肃省 第一 产业 比重仍 然过 大 , 第 根据优 势产 业评价准则 ,我们从优势 局跳跃性过渡。即当前甘肃省产业结
襄 1 甘肃省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 系
目标层
准则层
牧业 > 区域 经济背景要求三个 准则层构建 了 影响的 ,一方 面经济增长 引起产业结 力 。第一 产业内部呈现 出农业 > 渔 即农 牧业经 济 ; 二产业 甘肃省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第 见表1。 ) 构变动 ; 另一方面 , 产业结构 的变动必 林 业> 业 ,
个体 私营企 业产 然推动经济增长 :1合理 的产业结构 内部 国有 企业 产值 > () ( ) 二 优势产业与劣势产业的选择 通过 运用 构建 的甘 肃省优势产业
维普资讯
国 策 省 情
责 编 田 Emi auzn 1 . 任 辑・ 芹・ a:n fh @2C - l saa 6O g B
甘肃发展调研报告
甘肃发展调研报告甘肃发展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甘肃是中国华西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黄河上游地区。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甘肃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相关产业的情况。
二、经济发展状况甘肃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最早、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
在过去几年,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大规模的变革和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甘肃的GDP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
这主要得益于甘肃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甘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1. 农业: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甘肃农业发展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活力。
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甘肃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
2. 旅游业: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甘肃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3. 新能源产业:甘肃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
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甘肃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使得甘肃的新能源装机容量逐年增加,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对整个中国的能源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面临的挑战1. 经济结构不平衡:尽管甘肃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经济结构依然较为单一,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
这导致甘肃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较为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尽管甘肃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这影响了甘肃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五、建议与展望1.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甘肃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
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甘肃应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提高本地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甘肃省经济发展分析
甘肃省经济发展分析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边疆内陆省份之一。
作为一个多山地区,甘肃省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然而,甘肃省的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将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甘肃省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山地占据了该省总面积的70%以上,其余为河谷和盆地。
这种地理环境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水力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甘肃省的资源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力资源:甘肃省的山脉众多,拥有许多河流和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水力发电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土地资源:尽管山地和河谷地形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但甘肃省的土地资源仍然十分丰富。
适宜的土壤质量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矿产资源: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铁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甘肃省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1. 农业发展: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甘肃省的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和牧业为主导。
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甘肃省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
2. 工业发展:甘肃省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改善。
该省政府鼓励发展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并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3. 旅游业发展: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兰州中山桥等。
近年来,甘肃省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该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4. 区域发展:甘肃省地域广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全省经济的均衡发展,甘肃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例如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
三、甘肃省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对策尽管甘肃省的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政发[2010]94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政发[2010]9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甘肃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省重大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重大项目,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列入当年投资计划的骨干项目。
第三条省重大项目分为正式项目和预备项目。
正式项目是指列入当年全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重大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
预备项目是指按照国家、省上有关规划和计划,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当年内开工的重大项目。
第二章项目申报及确定第四条省重大项目申报范围:(一)我省境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二)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力的省内建设项目: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重大项目;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业项目;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重大项目;其他骨干项目。
第五条正式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备案表获得批准(核准、备案)。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1.19•【字号】•【施行日期】2016.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有关金融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3号)精神,促进我省应急产业加快发展,提升我省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以改革凝聚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公共安全、集体财产安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关键性问题,加快应急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推进应急产品产业化,不断提升应急产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强化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质保障、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能力。
力争到2020年,全省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批自主研发的重大应急装备投入使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发展一批应急特色明显的中小微企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扩大社会就业;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应急产品在重点领域应用扩大,催生市场化应急服务新业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领域(一)发展监测预警类应急产品,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自然灾害方面,发展地震、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病虫草鼠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监测预警设备;在事故灾难方面,发展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重污染天气、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监测预警装备;在公共卫生方面,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等应急检测装备,流行病监测、诊断试剂和装备;在社会安全方面,发展城市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监测预警产品。
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再思考
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再思考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再思考引言: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各国都在寻求更准确、全面的方法来评估自己的产业发展水平。
本文将重新思考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并探讨其中的优势和挑战。
1. GDP和劳动力效率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可以作为评估产业发展的量化指标。
劳动力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体现了产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力的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被用来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以及评估一个国家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
2. 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另一个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
创新是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通过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支出、专利数量、高新技术产品输出等指标,可以评估其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
还可以观察一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水平和技术人才储备等因素,来评估其未来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3. 产业结构和增长动力产业结构和增长动力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是评估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个具有多元产业结构的国家通常会更具韧性和竞争力。
要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水平,还需要考虑其增长动力。
产业增长是否可持续、是否依赖外部因素等因素都会影响产业的发展水平。
4. 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评估产业发展水平时还应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一个有意识的产业必须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措施促进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可持续发展实践。
社会责任也是评估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产业应该注重员工福利、公平竞争和社区发展等方面。
总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衡量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任务。
不同的指标和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限制。
如何分析产业发展趋势
如何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如何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是企业、政府机构以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政府机构可以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投资者可以选择更具潜力的投资项目。
本文将通过介绍产业发展趋势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的方法和工具、如何应用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决策以及如何跟踪和评估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分析产业发展趋势。
二、产业发展趋势的概念和重要性1. 产业发展趋势的概念产业发展趋势可以理解为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展的方向和态势。
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受到经济、技术、政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
产业发展趋势不仅仅体现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上,也可以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有所体现,比如市场需求、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
2. 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性产业发展趋势的准确分析对企业、政府机构和投资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企业来说,通过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可以调整自身的战略布局,避开竞争较激烈的领域,把握发展机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对政府机构来说,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引导和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对投资者来说,通过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可以选择投资潜力更大、风险更小的项目,提高投资的收益率。
三、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的方法和工具1. 大数据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分析成为了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追踪和评估产业的发展状况,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和风险。
2. PEST分析PEST分析是通过对产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来把握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和趋势,可以预测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态势。
3. SWOT分析SWOT分析是通过对产业的自身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来了解产业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从而指导产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
兰州产业发展现状
兰州产业发展现状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中心城市,具有很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成果。
首先,兰州在农业和食品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兰州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兰州成为了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兰州市政府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兰州的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出口创汇能力也大大增强。
其次,兰州的能源和化工产业发展迅速。
兰州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兰州市政府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兰州炼油厂、化肥厂等大型石化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为兰州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力量。
第三,兰州在制造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兰州市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兰州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的落户和投资。
兰州的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另外,兰州的旅游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兰州市政府加大旅游业发展的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兰州旅游。
兰州的旅游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农业和食品产业、能源和化工产业、制造业以及旅游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随着兰州市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和市场环境,相信兰州的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02•【字号】甘政办发[2006]34号•【施行日期】2006.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6]3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甘肃省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四月二日甘肃省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意见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改革攻坚的重要一年。
做好今年的改革工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省委“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省委十届九次全委会议确定的方针政策,紧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积极推进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体制保障。
一、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调整。
(一)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任务。
今年是实施我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动,把深化改革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把改制重组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把引资重组和盘活不良资产结合起来,确保省属大中型工业企业改革攻坚计划的完成。
认真落实好下划企业及市州其他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
(二)全面启动农垦、粮食、流通和公路交通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相关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
农垦企业改革,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上关于国有企业及农垦改革的精神,坚持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的方向,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企业集团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母子公司体制,深化内部各项改革。
甘肃风力发电市场分析报告
甘肃风力发电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甘肃省是中国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良好的风能资源条件,具有发展风力发电的巨大潜力。
本报告旨在对甘肃风力发电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该市场的概况、资源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同时提出甘肃风力发电市场的优势、挑战以及发展建议,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甘肃风力发电市场的深入剖析,旨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会详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
首先将介绍本篇文章的大纲,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甘肃风力发电市场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包括甘肃风力发电市场概况、甘肃风力资源分布情况和甘肃风力发电市场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分析。
结论部分将总结甘肃风力发电市场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接下来将从这些方面展开全面详细地分析。
1.3 目的目的:本报告旨在对甘肃风力发电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该市场的概况、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的优势和挑战进行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促进甘肃风力发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对甘肃风力发电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甘肃地处中国西部,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是发展风力发电的理想地区。
其风力资源分布情况十分有利于风电行业的发展。
其次,甘肃风力发电市场的发展趋势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得到政府支持并受到市场认可。
然而,甘肃风力发电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需求、资金投入、市场竞争等问题需要解决和应对。
最后,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针对甘肃风力发电市场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该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正文2.1 甘肃风力发电市场概况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全国风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拥有辽阔的平原和高山,以及丰富的风资源。
甘肃省行业调研报告
甘肃省行业调研报告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省的行业进行调研,重点关注农业、能源、旅游和文化产业。
首先,甘肃省的农业是该省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由于甘肃省地处内陆,天然的水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农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
然而,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困难。
例如,该省推广了高效的灌溉技术,通过节约水资源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甘肃省还加大了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适应性。
通过这些努力,甘肃省的农业产值逐年增长,并为该省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其次,能源是甘肃省的另一个重要行业。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这使得该省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基地。
例如,甘肃省的兰州市建设了多个太阳能发电站,有效利用阳光资源并提供清洁能源。
此外,甘肃省还积极开发风能和水能资源,以满足国内外的能源需求。
甘肃省的能源行业发展迅速,为该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也在甘肃省得到了快速发展。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和嘉峪关长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甘肃省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和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节活动,展示本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作品。
这些努力为甘肃省的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甘肃省的行业发展多样化,并且在农业、能源、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甘肃省仍面临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和交通不便等。
因此,甘肃省应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该省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优势产业方案
2.产业规划
(1)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制定产业发展战略。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3)加强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4)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3.政策支持
(1)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3)优化金融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加强产业人才政策,提升产业人才素质。
4.产业创新
(1)推动企业研发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2)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培育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5.绿色发展
(1)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保护,实施节能减排政策。
(3)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6.产业服务
(1)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2)加强产业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
(3)组织产业交流活动,促进产业合作与交流。
四、项目评估与监管
1.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定期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2.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合规、有序推进。
二、项目目标
1.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2.发挥优势产业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
4.建立健全产业政策体系,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施方案
1.产业定位
(1)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筛选具有发展潜力、较高附加值的产业作为优势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6期2009年11月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 nal of G ansu Lianhe U niver sity (N atural Sciences)V o l.23No.6No v.2009收稿日期:2009-02-28.作者简介:杨春利(1982-),男,甘肃平凉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管理研究.文章编号:1672-691X(2009)06-0040-06甘肃省优势产业的动态评估与发展杨春利,王 芳(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2000-2006年甘肃省的39个工业行业进行了动态的分析与评估,选择出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几个行业为甘肃省的优势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与发展的相关对策.关键词:主成份分析法;优势产业;甘肃省;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结构调整逐步升级,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因此国家 十一五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由大变强.在这种形式下各地积极探求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及发展模式,于是基于本地资源技术等条件下发展 优势产业 一度成为区域研究和制定发展规划的热点,甘肃省也在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明确确定了甘肃省 十一五 的目标之一: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然而面对区内外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加上区域产业发展本身又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如何能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之下准确地选出区域优势产业进而培育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有一定产业集聚度的产业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前区域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1 理论分析1.1 优势产业的内涵什么是优势产业,从目前所出现的各种学术期刊及政府规划中关于优势产业的定义来看,都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描述性界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冯江华提出 优势产业则是指那些在当前经济总量中其产出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业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2] ;赵君认为 优势产业是指以地区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的环境,能有效地利用地区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配置合理,资本运营效率较高的产业部门[3] ;魏益华指出 区域优势产业属于资源配置范畴,表示某一地区在某种产业的全国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种区位优势可通过产业的区位商(Lo ca -tion Quotient)来衡量[4] ;宋得勇总结 区域优势产业(Regional Industr y of Advantage)是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上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这样一类产业[5].根据德国李斯特 动态比较费用 学说,优势产业主要是指通过政府产业政策的保护和支持,新培育起来的费用较低,获利较高的产品所形成的产业[6].因此,对于优势产业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所以我们只能从中概括出优势产业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优势产业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条件利用充分,要素配置合理,运营效率高,产出效益大,能够体现区域竞争能力的产业.1.2 优势产业的特征尽管对于优势产业特征的描述方面很多,例如市场占有份额、需求收入弹性、生产规模、利润贡献、产业增长等等,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静态优势,包括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例如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区位商等,这也符合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另一方面优势产业同时也应具备动态优势,即发展优势.而在通常情况下,多数人往往拘泥于静态思维,仅运用断面式的横向数据指标考察评价优势产业,对产业动态发展的特点考虑不足,于是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很难匹配,理论应用价值大大降低.因此要评价出区域的优势产业必须动静结合,数据指标纵横交错,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反映区域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才能评选出区域真正具有优势的产业.1.3 优势产业的意义研究区域优势产业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培育区域优势产业一是可以加快工业跨越式发展.无论是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还是发展产业集群、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工业竞争优势,最终取得经济竞争优势,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而优势产业的发展可以强化工业竞争力,为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可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经济增长由不同的产业增长构成,产业竞争优势因此构成了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对于处在后工业化时代之前的国家和地区来讲,尤其要突出发展工业优势产业,增强工业产业竞争力.可以说,没有优势产业,就没有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三是可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和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配合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使区域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利于实现资本的积累和集中,有利于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实现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7].2 实证分析2.1 分析方法本文主要是在定性的基础上着重运用定量化的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甘肃省的产业,这是因为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它具有以下四大优点:一是该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价,能够全面的反映产业的特征和属性;二是该方法可以筛选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指标,因此对指标设计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三是该方法在确立指标权重时,可以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排除了人为赋值的主观性影响;四是可以消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影响.但是,主成分分析法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在计算出综合因素时,不易与客观社会经济现象挂钩,所以在综合评价选择优势产业时,还必须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最终确定一个地区的优势产业[8~9].2.2 数据来源为了从动态上分析优势产业的发展变化,本文选取时间段为2000年至2006年,因此数据主要来自于2001年至2007年的 甘肃统计年鉴 和 中国统计年鉴 .2.3 指标体系遵循优势产业评价的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容易获取等基本原则,依照优势产业的基本特征,结合甘肃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市场优势、效益优势、发展优势、比较优势四个层面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甘肃省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T able1 Do minant I ndustr ies Evaluation System of Gansu Pro vince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测算公式甘肃省优势产业评价市场优势效益优势发展优势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X1)本地某产业的销售收入/全国该产业销售收入 100%劳动生产率(X2)产值增加率/产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数需求收入弹性(X3)需求生产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产值利税率(X4)某产业利税总额/该产业总产值 100%就业吸纳率(X5)某产业年均就业人数/全体就业人数 100%产业利润率(X6)某产业利润总额/该产业总产值 100%产业贡献率(X7)某产业增加值/全部产业增加值 100%产业增长率(X8)某产业本年增加值-该产业去年增加值/该产业去年增加值 100%区位商(X9)(省某产业就业人数/全国该产业就业人数)/(省总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比较成本(X10)某产业销售成本/全国该产业销售成本 100%3 分析过程3.1 指标计算选取统计年鉴上的相关数据资料,根据指标体系中的测算公式,运用Ex cel软件分别计算出2000-2006年指标层中的10项指标数据.3.2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以2006年为例,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数为10,样本容量为39的一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前3个主41第6期杨春利等:甘肃省优势产业的动态评估与发展成分他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217%,完全可以反映10个指标的基本信息,因此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分析的指标,各主成分荷载矩阵见表3.表2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T able2 T otal V ariance Ex plainedComponent Total%of Variance Cumu lative% X1 4.54145.40745.407X2 2.46324.63070.037X3 1.61816.18086.217X40.589 5.89292.109X50.356 3.56495.672X60.226 2.25997.931X70.102 1.02398.954X80.0750.75599.709X90.0210.20999.917X100.0080.083100.000表3 因子载荷矩阵T ponent M atrix(a)123X10.926-0.2220.076X20.899-0.3030.021X30.8960.252-0.170X40.741-0.1520.102X50.6340.659-0.114X60.4980.707-0.295X70.4430.669-0.101X80.4690.564-0.236X9-0.3250.4940.670X100.262-0.3170.564 根据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以及各主成分内部指标的荷载系数,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如下F j= w i f ij=0.526f1j+0.307f2j+0.177f3j(j=1,2, ,39).式中,F j为j产业综合得分;w i为i主成分的权重,由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的比值得到;f ij为j产业i主成分得分.f ij是根据各主成分内部主要指标的载荷系数计算得到的,具体可在SPSS13.0中实现.根据上述评价模型,计算各产业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即可得出各产业的综合排名,再同样运用上述方法算出2000年-2005年6年的排名顺序,其综合排序表4如下.3.4 分析结果通过对甘肃省2000-2006这7年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甘肃省产业发展的基本动态形势,位于前10位的产业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经过计算这10项产业的总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6.13%,增加值占到工业总增加值的81.24%,总利润更是占到工业总利润表4 2000-2006年甘肃省各工业产业综合排名T ab4 T he industrial comprehensive ranking in G ansu Pr ov ince(2000-2006)产业名称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综合排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8988789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2722322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31918321613151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46758566非金属矿采选业2461015173812其他采矿业34-----39农副食品加工业2116141314151214食品制造业2222171521181917饮料制造业1111111111121310烟草制品业33111472纺织业192624343223312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930292534313031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3531231428102723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335322435353734家具制造业1820273036322427造纸及纸制品业262428202526262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025222226222521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292116303036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244433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18192112111013医药制造业15131391314111142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3卷续表4 产业名称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综合排名化学纤维制造业312834315363230橡胶制品业3233312931373533塑料制品业16121219272021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8912101914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10107968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332111金属制品业2821162317272320通用设备制造业3027333323242029专用设备制造业232326271816181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63435363325343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715202622211618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2414151737282922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73636372029283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81933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43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55667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7323028299222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17253524381724注:由于其他采矿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数据资料不全,但对整体评优影响不大,故未排序.的92.14%,由此可以基本确定这10项产业为甘肃省的优势产业.而对于这10项产业本身而言,他们的发展趋势也是不大相同,基本可以分为三种趋势,第一种为排名比较稳定的优势产业.例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第二种为排名不断上升的优势产业.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第三种为排名趋于下降的优势产业.例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饮料制造业等产业.这种发展趋势基本符合甘肃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另外还有几种排在10位后的后续发展优势产业例如: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因此在制定优势产业的发展对策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征对不同发展类型优势产业制定不同的发展对策.4 发展对策4.1 深化改革稳定型优势产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稳定型优势产业是甘肃省的绝对支柱产业,基本发展到产业的成熟阶段,就产业增长和产业贡献的比例来看已趋于稳定,因此要继续又好又快地发展还需在管理上技术上和发展政策上做研究,尽量延长其产业发展周期,保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持久性推动作用.首先,引进先进的企业发展理念和管理制度,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立足本区资源技术优势扩展产业侧向发展范围,延长产业链条,尤其要力争做大做强产业的后向高级发展,加快区域产业集群化进程.其次,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节能降耗,倡导企业使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支持企业进行节能降耗、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应当确立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最后,还要加大优势资源勘查力度,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积极开展大中型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加大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做好优势产业的后续资源调查开发工作.4.2 大力发展增长型优势产业对于经济贡献相对不断上升的优势产业来说,为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确保 工业强省 战略的顺利推进,甘肃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坚持 大型、先进、深度、集约、系列化 原则,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同培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例如石化产业是甘肃省工业的第一大优势支柱产业,产值和利税均占到全省工业的近三分之一,并且增长比例还在继续上升,加之旺盛的市场需求带来的机遇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更为甘肃省石化工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因此甘肃省要抓43第6期杨春利等:甘肃省优势产业的动态评估与发展住机遇、把握市场、大力发展石化优势产业,以建设大石油、大炼油、大化工为龙头,有针对性地优化甘肃石化工业布局,充分发挥石化行业的优势,形成石油化工和合成材料为产品链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把甘肃建成我国西部最大的高新石化基地.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相关企业的化工原料,形成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塑料加工、橡胶加工、异氰酸酯、有机氟、无机盐、氯碱化工和无机化工等产业链条,切实推进甘肃省石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4.3 正确对待衰退型优势产业甘肃省衰退型优势产业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为特殊性产业如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就烟草行业来说由于其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对它采取控制措施;而它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且所带来的高利润、高税收,又使得政府难以完全抑制.对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来说,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建立在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这类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坚持把 控量、增效 作为经济运行调控的基本指导方针认真抓好落实,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整个行业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引导产业最终走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上来.另一种类型可谓是资源型产业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伴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耗竭,产业也趋向衰退期,典型的例子如白银公司.所以对于这种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改变发展模式,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建立产业上下游产供体系,减少原材料以前生产项目的投资,把精力集中于原材料的后续加工方面或其它相关产业方面,切实实施产业转型或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多元化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考虑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之路,加快企业集团化,区域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政府也应利用政策调控手段,为帮助或扶持企业转型并购从金融、投资及产业政策等方面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4.4 培育壮大潜在型优势产业医药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巨大,并且被甘肃省列为 十一五 重点培育的新兴优势产业.因此对于农产品加工,要发挥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实行壮大龙头企业与发展种植基地相结合,把农产品加工培育成甘肃省新的支柱产业.按照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的方向,以草畜产品、马铃薯加工、啤酒原料、葡萄酿造、果蔬制品、保健食品、民族食品等为重点,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创立名优品牌,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啤酒原料生产、马铃薯精深加工、草畜产品加工基地.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首先要充分利用中药材资源和生物制药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中药饮片、中藏药、生物制品及化学制药;其次推进药物资源综合加工,构筑药物种植、新药研发、药品制造和市场营销相配合的产业体系;最后继续推进医药企业改革和改造,培育和扩大品牌优势,增强实力,壮大规模[1].参考文献:[1]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 L].[2006-02-28].http://w ww.g spc.g ov.cn/shiyiwu/sy wz.asp.[2]冯江华,王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辨析[J].生产力究,2000(3):72-73.[3]赵君,蔡翔.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626-5628.[4]魏益华.西部地区 有效核心优势 培育与 区域优势产业 成长[J].经济学动态,2000(9):26-29.[5]宋德勇,李金滟.区域优势产业:区域产业研究的新思路[J].当代经济,2006(5):45-46.[6]杨宗岳.关于区域产业优势的动态评估[J].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95(2):8-13.[7]卢雪英.对区域性优势产业选择与培育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7(20):218-219.[8]陆晓庆.成都市优势产业评价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9]韩庆鹏.新疆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发展[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10]罗哲.实施企业集群发展战略推动甘肃经济发展[J].兰州学刊,2004(6):121-122.[11]宋德勇,李金滟.集成型和创新型:区域优势产业培育的两种思路[J].经济地理,2007(1):36-40. [12]谢南斌.地方优势产业培育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7(2):264-265.[13]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4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3卷The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Evaluation on Regional Dominant Industries in Gansu ProvinceYAN G Chun -li,WA N G Fang(Schoo l of G eog raphy and Envir onmenta l Science,No rthw est No rmal U niversity,Lanzho u 73007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Pr 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dynam 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39industrialsectors in Gansu Pro vince fro m 2000T o 2006w ere m ade.To choose petrochemicals,non -fer rous metal smelting and several o ther sectors as the dom inant industr ies of Gansu Province,the relev ant counter -m easures to cultiv ate and develop w er e pro po sed.Key words:principal co mponents analysis;do minant Industries;Gansu Pro vince;counterm easures(上接第22页)[5]范恩贵,张鸿庆.非线性孤子方程的齐次平衡法[J].物理学报,1998,47(3):333-361.[6]WA N G M X ,X ION G S L ,Y E Q.X.Ex plicit w avefro nt solutions o f N oy es -F ield.Systems fo r theBelouso v -Zhabotinskii r eact ion[J].J M ath A nai A ppl,1994,182:705-717.[7]L U H J,W AN G M X.Ex act so lutio ns of so me nonlin -ear physical mo dels[J].Phys Lett(A ),1999(255):249-252.[8]LIU S K.A simple fast method in finding par ticularso lutio ns o f some no nlinear PD E[J].A ppl M ath and M echanics,2001,22:326-331.[9]刘春平.一些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显式行波解[J].数学物理学报(A ),2004,24(6):661-668.The Explicit Traveling Solutions to Generalized Symmetric RegularizedLong Wave Equation with Arbitrary Order Nonlinear TermJ I T ian -f u(Liany ung ang T echnical College,L ianyung ang 222006,China)Abstract:Using the so ftw are M athematics 4.0and generalized pow er -ex po nential function m ethod,the generalized sy mmetric reg ular ized lo ng w ave equation w ith ar bitrary order no nlinear term is studied,the kink -shaped and bel-l shaped solutions of the equation w ere g ot,this appr oach can also be applied to solve o ther evo lution equations.Key words:generalized pow er -ex ponential function method;generalized sym metr ic regularized lo ng w av e equation w ith ar bitrary order no nlinear ter m;explicit traveling solution45第6期杨春利等:甘肃省优势产业的动态评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