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未来开发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个人职称高低,通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现授予下列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相应处方权:
甘肃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未来开发的思路
2012-04-29 6:34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促进甘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大好机遇,甘肃境内垂直布局的1270余种丰富的药材资源和27万吨的蕴藏量,不仅仅是甘肃固有的先天优势,更是21世纪可持续开发而大有可为的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陇上名药”的家种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如年产吨的岷归、 8000吨的陇中白条党、3000吨的甘草、2000吨的铨水大黄、500吨的纹党等等,这些“陇上名药”一直左右着全国市场的同类药材。除此这外,在甘肃境内还有诸多亟待进行基地开发的道地品种,如陇南亚热带暖湿带秦药区与川北和陕西毗邻区域的黄连、山茱萸、杜仲、辛夷、天麻等;甘南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西药、藏药区的猪苓、延胡索、秦艽等;陇东、陇中黄土高原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西药区的款冬花、大黄、柴胡、板蓝根等;河西温带干旱西药区的麻黄、锁阳等。因此充分开发境内的这些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建立更好的中药材农业、工业、商业循环体系,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和中药工业现代化建改步伐,是实现富民兴县强省的有效举措。
1 甘肃省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发展中药材作为振兴全省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力扶持其发展,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各地亦相应出台了发展规划和措施,但就目前全省范围的药材生产状况而言,尚存在一定的滞后状况,首先是药材种植面积布局零星。千家万户将药材种植仅仅作为农作物生产的“附带物”,药物生产难以形成连片大面积种植和规模化基地,仅有当归、党参、黄芪、纹党等为数不多的品种。其次是生产种植过程中的盲目性。药材种植和基地化生产离不开道地要求和市场规律,但境内药材种植长期陷入“上年啥好就种啥,别人种啥就跟啥”、盲目引种新、奇品种及忽略轻视传统品种的现象。如陇中地区某乡政府从宁夏一次引种100亩枸杞苗,由于地域不适,导致失败。由于“跟着感觉走”的盲目种植有悖于市场规律和中药材之特性,因此, 近几年来,药农不但摆脱不了“烂市”的厄运,而且还严重制约着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再次,生产技术落后,品质退化严重。绿色无污染、符合GAP标准的优质道地药材已成为21世纪中药材基地化休产的市旅律.但境内大多数药材的生产技术与普通农作物等同,在生产栽培及田间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喷施化肥和农药,导致药材污染严重,不能用作制药原料或不能在市场通行。目前省内种植的地黄、板蓝根、百合等药材,品质严重退化,单产低下,质量参差,培育复壮技术滞后不前。如板蓝根根条难以达到30cm,柴胡根茎的亩产量有的尚达不到60kg,甘草人工育苗达不到商品等级规范等等。第四,加工技术落后,买难卖难仍然存在。境内中药材精粗细加工能力持续在低水平徘徊,药材销售以原药材外销为主,药农对家种的党参柴胡等药材不按产地要求初加工,如党参出现的“烤条”和柴胡杆充当“燃料”的现象。另外由于种植面积零星不能连片,故而买种籽、种苗难和卖药材难的窘境仍然存在,有些药农在 1994年收获的云木香、桔梗至今仍然存放在家中,也有部分药农在春季因买不到理想的种籽、种苗而犯难。第五,组织引导工作滞后、缺乏专项资金的扶持。长期以来,境内道地药材规模化基地建设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药材产业开发的扶持、宣传及引导工作仍然存在滞后程度,一些野变家种、引种、试种成功的药材在品质。产量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和研究数据。“陇上名药”由于在境内没有规范化基地,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故出现“陇
药”基地逐渐外移的现状;也有一些种植大户、加工私企由于缺乏资金的扶持而中途夭折等等。2
加快21世纪甘肃中药材产业化进程的思路
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已严重地制约着甘肃药材产业化进程,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认识省情、县情,站在时代的宏观角度,把21世纪看好的国内、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和一个中药材生产大省与“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草)辨证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制定出各地行之有效的方案,以“陇上名药”为基础,结合境内的道地药材条件,加快甘肃省中药农业、工业、商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步伐,走“利用一种陇药启动一个市场,利用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企业,利用一个企业创建一个基地,利用一个基地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路子,振兴甘肃中药材支柱产业大有可为。
2.1 中药农业方面振兴甘肃中药材支柱产业,加速药材产业化进程,首先得从源头抓起,在种植基地方面下功夫,结合省内各县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布局,选择区域内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严格按照GAP标准开发建设绿色药材基地,除了持续提高加大岷归、百合、纹党、白条党、铨水大黄、乌拉尔甘草、款冬花、黄芪等品种的单产品级之外,更要加大开发具有甘肃道地特性的柴胡、羌活、秦艽、板蓝根、黄连、半夏、猪苓、厚朴等传统药材及后来居上的岷贝、西洋参等品种,可通过以下六种方式建立甘肃的GAP药材基地,即: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工厂+基地);龙头基地企业型(基地+生产);技术服务组织体系型(科研+公司+基地);金融贷款引进外资型;个人或私企租赁承包型:乡村连片药农自愿种植型等。
2.1.1 陇南纹党、天麻、铨水大黄、蜗归、红芪、杜仲、辛夷、黄柏、山茉萸、川楝子、黄连、西洋参、金银花、连翘、白芷、桔梗、山植、酸棘仁、郁李仁、沙棘、五味子、茜草、朗贝、半夏等24种药材的GAP基地。陇南地区地处秦岭西部、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区、暖温带半湿润区及高原湿润区等多种气候过渡区,该区与川北和陕南地区相毗邻,气候和植被垂直布局明显,年降水量400-950mm,年平均温度7-15℃,≥10℃积温1700-4700℃,为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因此根据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建设:以文县、武都、舟曲、两当为中心的纹党、天麻生产基地;以礼县、文县、宕昌为中心的铨水大黄生产基地;以岷县、宕昌、漳县为中心的岷归、红芪生产基地;以康县、武都、文县为中心的杜仲、辛夷、黄柏、山茉萸、川楝子等木本药材基地及缘间黄连、西洋参、猪苓基地;以成县、微县、两当、天水市为中心的金银花、连翘、山茱萸、白芷、桔梗、山植、酸枣仁、沙棘、五味子、郁李仁、茜草生产基地;以岷县、漳县、临潭为中心的岷贝基地;以西和、礼县为中心的半夏基地。
2.1.2 陇东、陇中黄土高原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区及半湿润偏旱西药区的杏仁、大黄、小茴香、款冬花、独活、防风、甘草、山桃仁、秦艽、黄芩、北柴胡、银柴胡、牛蒡子、地骨皮、酸枣仁、蕤仁、郁李仁、麻子仁、伊贝、白条党、黄芪、当归、板根、槐米、牡丹皮、芍药、艾、麻黄、知母、桃仁、百合、地黄、金银花、红柴胡、红花、猪等、升麻、黑柴胡等38种绿色药材GAP基地。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