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夜宴》为例解读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

合集下载

《夜宴》电影影评

《夜宴》电影影评

《夜宴》电影影评在电影开篇的演职员表中,我看到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字:美术指导——叶锦添、音乐——谭盾、武术指导——袁家班、钢琴——郎朗……如此华丽的阵容,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一丝担忧。

尽管这只是电影的开场,但我不禁联想到了《英雄》《十面埋伏》和《无极》等同样阵容强大的作品。

然而,我并不介意用一些尖锐的语言来评价我所看过的每一部电影。

对我来说,好看的片子能打动我一阵子,而不好看的片子则可以成为我聊天时的谈资。

尽管有一些担心,但我仍然对冯小刚抱有一丝期望,于是继续看了下去。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逐渐意识到,这部电影的片名《夜宴》并非随意取之。

电影以一场华丽的宫廷夜宴开场,伴随着阴森诡秘的氛围和激烈的权力斗争。

然而,随着影片的进行,我开始对其内容产生了更多的疑虑。

让我们来谈谈演员的表现。

葛优以其独特的喜剧形象和角色定型给观众带来了不少笑声。

他的出场每次都能引发观众的笑意,使得原本阴森的宫廷角斗场面增添了一丝无奈的喜剧性。

从亲自杖毙幽州节度使时的感叹“太残酷了”,到安慰婉儿皇后时的“暖心”话语,葛优式的冷幽默贯穿了整个角色。

然而,这种喜剧效果虽然能讨一部分观众的欢心,但却使这个角色严重脱离了剧本结构。

这个原本应具有重要分量的角色,在这部《夜宴》大戏中似乎变成了莎剧中的小丑,仅仅承担着剧情衔接的作用。

而原本王子一心复仇的对象,却因为一句“你敬我的酒我怎么能不喝”而轻易地死去,王子眼中燃烧的怒火瞬间化为乌有。

什么“哈姆雷特”式复仇,都只是影片为了吸引眼球而制造的宣传噱头。

不过,由于葛优的出色表演,他还是从这 50 元里拿到了 15 元。

接下来是章子仪。

她的表演确实令人惊叹,仪态万千,母仪天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而章子仪在其中的戏份占到了80%之多。

她饰演的皇后在剧中心机尽显,刚开始时她将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希望能一起完成弑叔壮举。

然而,由于太子的过于忧郁,她逐渐变得疯狂,陷入了无边的欲望之中,最终失去了自我。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

表1三段体的结构一级结构A B C次级结构a+a1b+b1a2+b2小节1-9小节10-18小节19-27调式调性D羽七声雅乐G徵七声燕乐D羽七声清乐构成一个三段体的结构形式;在调性方面,可以用“起承转合”加以概括。

虽然整首歌曲篇幅不长,但是对于调性的运用却非常的复杂,作曲家通过多次转调的方式,不仅突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色,而且也非常贴切地将整部影片跌宕起伏的内容与各个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展现出来;在旋律方面,乐曲中大量使用了向上四度以及向下六度的跳进,配合以“秦腔”旋律的写法,完美地将乐曲的哀伤与电影的主题贴合在一起。

歌曲旋律中独特地跳进手法,都足以表现太子与青女失落的心境,也暗示了太子悲惨的遭遇、青女求爱的不易以及乱世之中的暗流波涛。

作为歌曲中具有引出性质的A段部分,在旋律的开始处作曲家便运用了雅乐调式的特征音——变宫(E)和变徵(B),使整首乐曲带有一层朦胧的色彩,并配以上羽调式独有的暗淡,乐曲也更显得内敛、含蓄、委婉。

在这一段落中,整首乐曲的第一个特点出现,即每一句的旋律都是由先上行开始再到下行结束,且在每一句结束的部分,作曲家均采用了附点的节奏型,通过旋律与节奏的设计来营造出“悲”的主题内涵。

作为歌曲转折的第二个部分B段,调式调性转调进行到C宫系统的G徵,并且与A段相同,旋律中多次运用了燕乐调的特征音——清角(F)和闰(b B)。

在这一部分的旋律上,作曲家摒弃了A段附点节奏结束的形式,而是在前半段的旋律中突出五度、六度的跳进。

例如,在乐曲的第14-15小节处,旋律音调是先上行四度然后下行二度,并通过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将该音调进行发展,从而表达悲意、怒意的情绪;在第16小节处,作曲家将“兮”字拆分成两句,不仅成了整首乐曲的“点睛之笔”,而且也鲜明地突出太子复仇无望的悲痛,以及青女求爱不得的伤感;在乐曲的伴奏方面,古琴的伴奏较A段更加丰富,层次感也更为凸显。

与此同时,在这一部分中大量地运用了上、下滑音,且力度的变化也更加得多样,因而演唱的声音较之前相比,真声的比例也更多一些,为最后一个部分C段的出现进行了铺垫。

“离·合”——电影《夜宴》音乐误读

“离·合”——电影《夜宴》音乐误读

团的合 成的弦 乐 、铜 管加 诸上 海打击 歌 背 后撩拨 扫拂 的古 筝 ,仅仅 只是 现 代 独 有 的 结 构 方 式 , 拆 散 的 各 种
乐 团 的 打 击 乐 乃 至 上 海 歌 剧 院 合 唱 团 随 意几 声 ,空 灵悠 然 ,寥落 几笔 勾勒 旧 有 作 品 碎 片 被 重新 整 合 成 一 张 张
“ 中戏”场 景 , 敲碎 打的 小鼓 声看 不 过 明 显 谭 大 师 的 “ 槛 ” 要 精 很 戏 零 门
有趣 的是在 围屋前 的竹林 里和 竹 似 简单 ,却借 鉴 了 日本 “ 剧” 的演 多 ,( 日 2 0 ) 2 0 T d y) 少 能 ( 今 0 0) 0 0, o a , (
周 ( 青女 ,周迅饰 )与其 纠缠不 清的 贬不 一 ,可至少 每一部 都 以其强 烈的 潮 :配 合动 作打斗 场景 和高 速镜头 的
30M S VR U IL E CO
维普资讯
夜 宴 》 剧 照
多机 位 切 换 , 电 声 采 样 与 上 海 交 响 乐 还 有娥 菲利亚 ・ 死前演 唱 的 ( 人 后 ,作 曲家 就迷 上 了 “ 构 ”这 一后 周 ( 越 解
总 之制 作阵容 星光 熠熠 的《 宴) 大部 分 人印 象 中的 “ 代音 乐 ”印象 夜 ) 现
还是 “ 一” 国庆长 假的 电影市 场票 有着 充满 张 力的原 著戏 剧剧本 ,加 上 离 去甚 远 。 十 毕竟 , 玟也 好 王菲 也罢 , 李 房 ,都能 够认可 这部 电影 的 “ 严肃 主 或 者精 彩 纷 呈 或者 不 功 不过 的 表 演 , 包 括 为这部 电影 主 题歌 我 用所 有报
睡 的时候 用鹅毛 管投 毒入 耳夺 去性 命 音 乐也 的确 不赖 。

浅谈电影《夜宴》音乐的艺术构思

浅谈电影《夜宴》音乐的艺术构思
文史 艺术 2 0 1 4年 3月 ( 中)
浅谈 电影 《 夜宴 》音乐的艺术构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朱倩
( 新 乡学院,河南 新 乡 4 5 3 0 0 0 )
摘 要:音 乐是每一部 电影 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内容,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 以电影 《 夜宴 》音 乐的艺术构思为 中 话题 , 探讨分析 了电影 《 夜宴 》的音 乐理 念、情感表现、传统性和现代性等 内容。希望能够引起人们 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能够为加深对电影 《 夜宴》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借鉴与参考。
首主题 曲 《 我用所有报答爱 》 ,表现影片 的另一种感情色彩 , 歌词给人 以绝望、悲怆 的感觉 , 描绘的是一种不可描述、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心痛感受 , 对整个剧情发展和 主题 表达也起 到烘托和渲染作用 。

3电影 《 夜宴》音乐的情感表现分析
电影 《 夜宴 》的音乐在情感表现上也有 着 自身 鲜明 的特点 ,通 过对音乐 的合 理利 用, 表达 的是作品中不 同人物的情感 , 也起 到渲染 故事情节 ,深化中心 主题的效果。 3 . 1 渲染故事情节和氛围。 在该部作品中, 片头音乐呈现出的画面具有 良 好的渲染作用 , 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使隋 节更能够引起观众 的注意 , 也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 开场的唯
也表达了中心主题 。 2 _ 3音 乐随着故事情节而 出现变化 。整
部《 夜 宴》的色彩基调是压抑的 , 在颜色 的 运用上 , 都呈现 出一种灰蒙蒙的状态 , 并且 音乐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显得更加凄凉。 主题 曲 “ 山有木兮木有 枝 ,心 悦君兮 君不
如” ,在影 片中作 为主题 音乐做 不同的变化 反复出现 , 有 时高调吟唱 , 有 时低声浅唱 , 不仅点出了主题 ,还充 当剧 中的角色。而另

以《夜宴》为例解读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

以《夜宴》为例解读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

以《夜宴》为例解读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原文作者:郝爽[摘要] 电影《夜宴》是冯小刚导演20XX年上映的一部作品,讲述了我国五代十国时期一场宫廷的乱斗。

电影中的配乐引起了当时和现在的影评人极大的兴趣,一首《越人歌》从春秋飘来,穿过楚地,在几位主角的场景中不断打转,其几次出现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可谓帮助影片人物表达了许多重要思想内涵。

本文将从电影的音画关系入手,从理论上首先研究了音画互解的原因和表现方式,之后将以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为例分析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

[关键词] 电影;《夜宴》;音画关系;音画互解;冯小刚;配乐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后,影片音乐就成为电影重要的素材之一。

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许多有声电影,其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与情节相配合的影片配乐,譬如《泰坦尼克号》中伴随全片且家喻户晓的影片主题曲《我心永恒》,其丝丝入扣的弦乐就带人们走进了那个唯美的爱情画面;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电影《骆驼祥子》,其配乐就带有丰富的民族性,充分体现了祥子的拉车生活与爱情生活,也成为电影配乐中的经典。

所以说,电影音乐必须在影片或戏剧所设定的故事情节中才能够渗透进观众的心灵,同时帮助影片故事更好的展示其自身,配乐也更完美地成为促进影片发展的自足整体,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配乐一定是和电影情节互相配合的,即本文所论述的“互解”。

前人研究电影配乐时一般会保持一种“故事中心论”或者“影片中心论”,电影配乐(包括片头曲和片尾曲)只是帮助展示故事的工具,或者说是电影的第二元素,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许多乐评人都得出了电影配乐可以帮助推动故事的进展、帮助展示故事的精神内核、帮助演员的表演、帮助观众理解故事一类的结论。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忽视电影配乐可以脱离故事存在成为一个自足个体的问题,因为许多歌曲在脱离影片本身或者故事演奏时具有带领听众走回故事的能力,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例,主题曲《那些年》一响起,观众便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影片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所以笔者认为电影配乐也具有对电影故事的反作用力,即音画互解的关系。

《夜宴》电影影评

《夜宴》电影影评

《夜宴》电影影评夜宴,一部曾被我随意看过的电影,如今因对周迅演技的好奇,我又重新审视了全片。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出色。

皇权因女人而衰败,最终又被女人颠覆,这样的剧情设定并不正统,甚至可以说有些离谱。

欲望在婉后身上得以彰显,而青女和无鸾的人设则显得有些无脑。

整个故事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在讲述一个充满权谋和欲望的宫廷斗争故事。

然而,除了故事本身,电影的其他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就演技而言,周迅在青女这个角色上的表演令人惊艳。

她将青女的痴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出场时的那场对手戏,她那急切的奔跑和坚定的眼神,瞬间让人感受到了青女的纯真与执着。

相比之下,章子怡在婉后这个角色上的表演虽然符合导演的要求,但在我看来,她更像是在摆拍,而不是真正地融入角色。

周迅的表演更加自然,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此外,电影的布景也十分精美,颠覆了我对皇城的传统印象。

冯导巧妙地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搭配,营造出了一个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皇城氛围。

九人队刺杀太子的场景、杖毙执行的场面以及夜宴群臣的场景都被刻画得十分细腻,配乐也与情节相得益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术指导的高水平表现也为电影增添了不少亮点,一招一式都显得专业利落,展现了大内高手的风范。

从演员的角度来看,周迅和章子怡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周迅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对角色的理解,能够将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

她在青女这个角色上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她的演技实力,让人眼前一亮。

而章子怡则是通过科班训练和不断的努力,逐渐成为了一名备受认可的演员。

她在电影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尤其是在婉后这个复杂的角色上,她展现了一定的演技功底。

然而,天赋和技艺究竟哪一个更重要,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

我认为,两者各有其独特的价值。

周迅的天赋使她能够轻松地融入角色,展现出真实而动人的表演。

而章子怡则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练,提升了自己的演技水平,能够在不同类型的角色中展现出出色的表现。

她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无法简单地进行比较。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电影《夜宴》是由顾长卫执导,章子怡、黄晓明和周迅等主演的一部历史剧情片。

该片根据苏克写的孙悟空的悲剧和小说《大明王朝1566》改编而成,讲述明朝嘉靖皇帝年间,上层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婢女浣碧的爱情故事。

而插曲《越人歌》正是该片中的一首重要配乐,这首歌表达了女主角对青春爱情的追求和坚守。

本文将对《越人歌》的艺术表现以及不同演唱版本进行分析。

《越人歌》这首曲子在整个电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歌词内容上来看,这首歌表达了浣碧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歌词中提到"小笼汤包"、"幺姑姑"和"悦来客栈"等词语,描绘了浣碧对记忆中的爱情的怀念和追求。

同时,歌词中还有"纵使繁华梦终会醒,守得住痴心只是传说"等句子,表达了浣碧在华丽而空虚的婚姻生活中守护真爱的坚定态度。

整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将这种爱情执着和坚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次,从音乐的艺术表现上来看,《越人歌》的曲调韵律非常动人。

整首曲子充满了东方的传统乐器声音,如箫、胡琴、古筝等,配以鲜明的节奏和和弦变化,使得曲子带有浓厚的中国古代情调。

曲子在旋律上起伏跌宕,有充满张力的高潮部分,也有抒情的低潮部分,整体呈现出一种唯美而又煽情的艺术效果。

音乐的和声编曲与电影情节紧密结合,使得观众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更能沉浸于电影情节所带出的感情世界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越人歌》这首插曲也有不同版本的演唱。

其中最著名的版本便是由章子怡本人演唱的原声版。

章子怡在片中的演唱表达了婢女浣碧对爱情的追求和坚守的真实情感。

章子怡的嗓音空灵动听,既能唱出爱情的悲壮,又能唱出浣碧的积极向上。

这个版本的演唱更加符合电影角色的形象,使得观众更能够感受到浣碧的内心世界。

除了章子怡的版本外,还有一些其他艺人也试着演唱过这首歌,例如蔡依林和林忆莲等。

浅析电影《夜宴》中的插曲《越人歌》

浅析电影《夜宴》中的插曲《越人歌》

138
◎ 音乐与影视
战是厉帝派出羽林卫诛杀无鸾的情节。风声,水声,脚步声,利剑 声,厮杀声,怒吼声交杂在一起,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一派混乱。谭 盾选择用钢琴作为伴奏,他邀请了朗朗来演奏钢琴的旋律。在这样 一部中国古装武侠电影中,将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方乐器融合,这无 疑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做法[7]。钢琴声细腻却很有力量,在所有声音 的底部包容着一切,给人以奇妙的质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配乐的 抒情性和立体感,烘托出一种较为神秘的强烈氛围[8],这种刚与柔 的结合让人从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中倍感悲凉和凄婉,钢琴声从轻 柔逐渐变得强硬起来。观众时而沉浸于刺激的刀光剑影之中,时而 又揪心于主角们的身不由己和痛苦。观众可以感受到厉帝的暴虐与 残忍,他急于杀死无鸾,从而稳固帝位;可以感受到无鸾爱而不得 的无奈与复仇的决心。中低音部琴键被重重地急促地敲击着,配合 以铜管乐声和打击乐声,加强了电影的紧张感,最终以一个突兀的 和音为结尾,一场情感与权欲的纠缠,就要开始了[9]。
身的内容,赋予其新的意义和生命。从越人的真挚情感到影片中人 物的情感,体悟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二、探究男女两版《越人歌》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 《越人歌》在电影中有两个演唱版本,一个是腾格尔演唱的版 本,另一个则是周迅演唱的版本(周迅饰青女)。 电影随着腾格尔版的《越人歌》缓缓开场。在一片寂寥的竹林 之中,太子无鸾和众人带着白色的面具,穿着一袭白衣,诡异地舞 动着。伴着古筝,腾格尔的声音粗犷不羁又带着一定的克制,将我 们带进了无鸾的内心世界,因为心爱的女孩婉儿被父皇册立为新皇 后,无鸾心灰意冷,逃遁到吴越之地,寄情于歌舞音韵。无鸾从面 具中露出的空洞而寂寞的眼神让人心悸。这版复仇的《越人歌》唱 出了无鸾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他的软弱,他不敢面对婉后,更不敢面 对一片真心待他的青女。 周迅版本的《越人歌》出现在电影的高潮——夜宴中。此前婉 后以青女为要挟让殷太常救太子,太子通过假死躲避了厉帝的不断 追杀,并藏身于夜宴之中寻机复仇。就在厉帝要喝下婉后准备的毒 酒的那一刻,青女打乱了婉后的计划,她率家伎班,一袭白衣,献 呈《越人歌》。“我想让他知道,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抛弃他,我 不会,爱情不会。”因为爱情,青女瘦弱的身躯爆发出了无与伦比 的力量。青女的眼神是坚定而脆弱的,她的心是滚烫的。她带上了 面具,开始表演无鸾最爱的一支歌。周迅的演唱技巧或许没有那么 完美,声音或许没有那么悠扬婉转,但她特有的略微低沉却十分空 灵的声音唱出了一个女子最纯真的爱。这版的《越人歌》将一些尾 音处理为颤音,但并不刻意,是青女情到深处的哽咽。同时,也增 加了更多叹息,换气声也十分明显,此时,毒酒正慢慢发出作用, 青女的歌声越来越微弱,但是其中的坚定与爱意并未减少半分,随 着“山有木兮木有枝兮,心悦君兮君不知,君不知”,青女倒在了 假扮为家伎的无鸾怀中[5]。“殿下,现在还寂寞吗?”无鸾回答: “有你,我不寂寞。”青女满足地笑了,她是痛苦的,也是执着 的。在这每个人都暗藏心机的夜宴中,青女是那么单纯,她幽幽地 唱着对无鸾不含杂质的情感。哪怕为了无鸾而死,她亦不后悔。这 是一曲哀歌,也是一首动人的歌。 两版《越人歌》前后呼应,渲染的是不一样的气氛,表达的是 不同人物的不同内心情感,但都将观众带入电影的语境之中,再结 合画面,通过听觉与视觉信息的交融,升华了主题,表达电影的核 心意义,[6]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意境。 三、赏析《越人歌》之乐器配乐 电影中除了有腾格尔和周迅演唱版本的《越人歌》,也有乐器演 奏的版本。尤其需要慢慢品味的是竹林之战中的《越人歌》。竹林之

《夜宴》音乐画面跨越几千年的时空感

《夜宴》音乐画面跨越几千年的时空感

可 以分 为 :引子一A 一 过渡一B —c 一 过渡一D 一 尾 声。“ 引子 ” 是 由弦乐器 与钢 琴演奏 的, 节奏缓慢 , 旋
律缠 绵。此 时画面上厉 帝继续在帮婉后卸妆 : “ A段 ”
学艺她是反对的。一个男子汉应 该有责任 , 这责任是
上天赋予的。音乐从弦乐的演奏 开始 , 深情的旋律素
暗藏着复仇大计的内心 。 5 . 厉 帝要 宴请全体 大臣们 , 就在宴请 的当天下午
他来到 了婉后 的寝宫。在 此婉后对 厉帝说 : “ 我们在 起已经有一百 天了。但是我没 有真正投入过 自己 的感情。” 厉帝说 : “ 就 是 一块 冰 , 我 也 要 把 它融 化 。 ”

的音 乐使得画面上激 烈的格斗更加惊心 动魄 ,突 然 音乐情绪转为快速 ,铜 管乐器演奏 出激 烈的节奏音 型, 这是一段“ 过渡 ” 段落。 随后音 乐进入 “ B段 ” , 这个 段落只有节奏音型而没 有旋 律 , 钢琴、 铜管乐器 以及

次 演奏 出片头演 唱过 的那首《 越人歌 》 的主 题 , 忧
关地 回答 : “ 嫂嫂能不能松手?” 突然画面 转到 了吴 越 之地 , 皇宫卫 队“ 羽林 卫” 的将 士正在 和太子 无鸾 的 侍卫进行 着激 烈的格斗 。这段音乐的篇幅很长 , 结构
伤 的旋律仿佛 是无鸾与婉后两人心 中各 自隐藏着的 哀痛。 4 . 婉后激 动地对 无鸾说 , 当初他父 亲让他 去吴越
以后旋 律停 在 了高 声部 的 一个 不和 谐 的和 弦长 音 上 。这一 大段 的音乐写得 非常精彩 ,音 乐形 象的塑
造、 结 构的布局 、 乐器音 色的对 比 、 和 声 语 汇 的 运 用
都处理得非常 出色。 2 .画面上太子无 鸾的未婚 妻青女飞 速地跑向皇 宫, 她是奉婉后之命 去布置皇后 的册 封典礼场地 的。 这段音 乐只 由四个乐句和补充 句构成 ,由弦 乐器演

重温《夜宴》“权”“欲”旨归的叙事解码

重温《夜宴》“权”“欲”旨归的叙事解码

62CRITICISM ON FILMS电影批评《夜宴》这部自2006年9月14日公映的宫廷内斗戏,在围绕宫廷斗争而展开的关涉权力、爱情、死亡主题演绎中,吸引了多方热评。

回望《夜宴》的影评史,它体现了一部“国产商业大片”惯有的“待遇”。

其一,着力在阐释剧情演进的内在逻辑过程中,阐明影评人对该剧的理解与感受。

故而在“夹叙夹议”中,更加侧重体验与感悟的鲜活性,却也有几分面面俱到的散论式写作风格。

其二,在批判性思维与否定性美学的思维框架下,将该剧各处的瑕疵或问题一一剖挖,从而将剧作的不足之处尽情批判或嘲讽。

其三,在以“球形多面体”的多维度观照下,借助诸多术语、方法、视点审视该剧的可解读性。

例如,仅2006年、2007年两年,围绕该影片的学术文章就达200多篇。

如从制作模式谈“中国大片”的市场运作,从剧本改编探讨此剧的得与失,从“王子复仇”模式比较《夜宴》《哈姆莱特》之异同,从“知人论世”谈论“冯氏电影”的特色,从音乐、色彩、服饰等谈其艺术元素的内在价值,从字幕翻译、造型设计、美术运用等技术层面谈其制作,从剧情人物剖析角色塑造与性格特征等,形成一种“众声喧哗”的热闹景象。

与此同时,一系列新术语作为“手术刀”,也介入对这部影片的巡诊与把脉,例如互文性、文化隐喻、空间转换、本土化、全球化、音画互解、变异学、跨文化改编、多元主义等。

两年的“热议”退潮之后,此剧迅疾沦为“冷话题”,或仅以某一层面或元素作为例证,绝少再有该剧的主体性探讨。

如今回头再看曾经的那些评论,在过多切入理论的同时,对文本自身的细读,是一个必要的功底。

尤其是在一种“高屋建瓴”的批评习惯下,对“文案”自身意义的“形而上学”反思,不应脱离文本内在的深层叙事,且文本内在的符号编码极具意象化的深层寓意。

为此,我们试图“重回文本”,从文本内部的细微处体认影片的寓意与细节的编码。

【作者简介】 刘 海,男,陕西乾县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西方文艺理论、空间诗学与文化研究。

电影“夜宴”插曲选段的解读

电影“夜宴”插曲选段的解读

电影“夜宴”插曲选段的解读作者:舒颖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年第06期【摘要】音乐是最早进入电影的一门艺术,对于情绪的渲染、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表现,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就电影“夜宴”中的插曲做了详细的解读,分析了谭盾使用乐器的特点。

【关键词】谭盾;夜宴 ;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G24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6.0801. 夜宴中的音乐1.1 《越人歌》贯穿首尾,突出主题,直接参与叙事影片的开头是腾格尔吟唱的《越人歌》,歌声由弱到强地打破了林中的宁静,由此拉开了故事的帷幕,奠定了悲剧的开始。

《越人歌》抑扬的清唱声伴随着太子等人奇特僵硬的舞蹈、诡异的面具、摇曳的竹林向我们展示了太子避世的世外桃源,孤独且压抑。

这种音乐表述太子不向往权利,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同时也把他性格中的懦弱部分放大,当亲情与爱情发生冲突时,他只能无奈地选择逃避,藏身林中寄情歌舞。

只有在歌舞中,才能压制住他的孤独。

没人能够懂他,只能使他愈加寂寞。

这时的音乐,甚至把吟唱者压抑的抽噎声扩大,更增添了几分苦涩。

此时古筝也适时响起,清越而优长,一下子把人带入到另一个情景中。

太子认为青女可怜自己这一情节,依旧是《越人歌》的伴奏。

青女轻轻地念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她为歌中打桨的女孩子而可怜,实际上是可怜自己的深情不被太子所接受。

她望向太子的目光被太子逃避,心中苦涩无比,流下眼泪。

太子曾回答婉后“可以唱给青女听”的试探,他以“一个人不会懂另一个人,若懂了就不会寂寞了”作答。

当真是青女不明白太子的寂寞吗?本人不这样认为,《越人歌》在此时的运用也别有深意。

并非太子不知而是故意逃避。

他深爱着婉后,对青女的爱却无能为力,因着他的仁慈之心,也不想把青女拖入这肮脏的权力斗争中,无形之中形成了对青女的保护。

青女的单纯是他向往的,他无法靠近她,怕自己身负的仇恨沾污了她,但却又被她感动,不自觉地走向她。

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

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

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摘要冯小刚古装巨制《夜宴》在2006年电影市场艳压群芳,谭盾的加盟使得整个片子更加变得活色声香,他凄凉无痕的音乐应用,是整个片子凄美调子的致关烘托手段。

关键词《夜宴》谭盾越人歌凄凉音乐是最早进入电影的一门艺术,对于情绪的渲染、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表现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电影音乐对一部影片艺术风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谭盾认为中国音乐要回归儒释道音乐本身就传承各种文化。

他一直用未来的态度在活着。

在他的理解中,未来的音乐拥有最简单的形式但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理,也就是说未来的音乐语言是用单纯和简单来运载复杂。

他认为越复杂的东西可能传递出的文化信息越少,而智慧的未来人可能会更懂得如何运用简单,所以谭盾一直在探索的是如何用最简单的音乐语言结构去负载复杂的哲理。

这些音乐理论在2006年冯小刚扛鼎之作《夜宴》中就体现地淋漓尽致。

一、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音乐这种元素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经典的电影配乐能成就一部经典的电影。

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也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震撼。

有时候能起到一种用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我们曾会因为一首熟悉的音乐,想起很多影片画面。

而电影画面只能给我们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电影中音乐的出现却能让我们的感官全面活动起来,它可以推进剧情,体现主人公的情感,是一部电影所要形成的格调的灵魂。

让人在观看时得到充分的享受。

现在我们在欣赏电影时,其中每一处剧情的跌宕起伏、每一个惊险场面的出现,都伴以相应的音响上的不同的处理,使得人们在看电影的同时能享受到视觉冲击与听觉冲击的交相辉映。

在电影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

或者人物场景的描绘,或者是一些事物、景物的展览。

或是人物内心的活动,有时伴随或穿插在其中的音乐,包括声乐歌曲和器乐,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

增强故事、景物或者是人物的表现力。

起到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作用。

比如当演出到欣赏一些景物或美丽风景时的一些背景音乐就要求节奏舒缓。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

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电影《夜宴》插曲《越人歌》的艺术表现及其演唱版本分析《夜宴》是由中国知名导演李安执导的一部影片。

该电影通过对北方越王勾践与南方吴王夫差之间纷争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权谋之间的较量。

在这部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古老的越人歌曲,它作为插曲融入到电影中,着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就越人歌的艺术表现来说,《夜宴》通过这首歌曲的铺垫和演唱,将古代的越人歌曲再次推向了观众的视野。

越人歌是越族的传统歌曲,它体现了越族文化中的独特风格。

通过欢快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越人歌曲表达了越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也映射了人性的喜怒哀乐。

在电影中,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对主题和剧情的强力支持,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其次,就越人歌的演唱版本来说,《夜宴》中有两个特别出色的演唱版本,一是胡夏演唱版,另一个是金志文演唱版。

胡夏版《越人歌》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绎备受赞誉。

他略带哭腔的高亢嗓音让人唏嘘不已,表现出角色的深情与痛苦。

而金志文版《越人歌》则更加注重音乐的氛围和力量感,用他富有磁性的嗓音将歌曲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不同的演唱版本在表达上各有特色,但都能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力度感动观众。

最后,不仅仅通过舞台演绎,《夜宴》中的越人歌还以动画形式出现,增添了歌曲的艺术氛围。

通过这种形式,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越人歌的神秘和魅力。

动画形式的出现,使得整个电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具有观赏性。

总而言之,电影《夜宴》中的越人歌插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打动了观众。

通过对越人歌的描绘和演唱,将古老的越人文化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加深了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感知。

不同的演唱版本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力度,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体会到越人歌的魅力。

同时,动画形式的使用让整个电影更加生动鲜活。

电影《夜宴》中的越人歌插曲无疑是整部电影中的亮点之一,让人回味无穷综上所述,电影《夜宴》中的越人歌插曲通过独特的演唱版本和动画形式,成功打动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音画互解的电影配乐——以影片《夜宴》为例

音画互解的电影配乐——以影片《夜宴》为例

音画互解的电影配乐——以影片《夜宴》为例吴镝【摘要】Soundtrack has been through a long way to development from the means maintaining theater order in the silent film era to the function developing the plot and expressing the intonation. Its current main function is interpreting the plot, but is rarely used to interpret pictures. The film "The Banquet" acts as the example for us to understand such a new function of soundtrack.%电影音乐从无声电影时代单纯的维持剧场秩序的手段发展到有声电影时代用以推动情节发展、表达影片内涵哲理的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电影配乐多以解读电影情节为其主要功能,"音画互解"的功能却并不多见,而电影《夜宴》的电影配乐为我们解读这一新功能提供了范例。

【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3【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音画关系;音画互解;音乐主题【作者】吴镝【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7.6“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为电影画面的音乐背景,而且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综合音乐形式。

”因此电影音乐与纯音乐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它既要有相当的完美的艺术性、独立性,又必须顾及与电影画面配合的关系。

”电影音乐必须在电影所设定的故事氛围和戏剧情节中才能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本文以《夜宴》中的电影音乐为例,分析其特有的音乐逻辑与配乐特色。

谭盾《夜宴》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谭盾《夜宴》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谭盾《夜宴》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左浩博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21()19
【摘要】电影艺术发展至今,电影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电影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也逐渐成为作曲家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夜宴》这部电影上映于2006年,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整部电影的配乐由谭盾完成。

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先锋派
的谭盾,将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呈现出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影视音乐,并与电影场面与剧情相辅相成。

本文以音乐文本为立足点,以谭盾《夜宴》钢琴奏鸣曲(室内乐版本)为谱例参照,对作品的音乐曲式结构进行简要分析,并
以此说明谭盾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结构特点与主题贯穿。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左浩博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曲式学分析——兼及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宏观调性结构”思维
2.浅谈奏鸣曲式作品中的哲学体现——
贝多芬第19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分析3.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
鸣曲中的运用——《a小调奏鸣曲》(Op.42,D 845)第一乐章分析4.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b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分析5.谭盾钢琴奏鸣曲《夜宴》作品浅析与演奏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影音乐鉴赏论文之《夜宴》

电影音乐鉴赏论文之《夜宴》

电影音乐鉴赏论文之《夜宴》第一篇:电影音乐鉴赏论文之《夜宴》电影音乐赏析内容提要: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发挥了叙事的功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为电影的每一个情节增添了无限的意蕴和魅力,让人切身其境。

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在音乐方面就有其自身的特色,他凄凉无痕的音乐应用,使整个片子呈现出凄美婉约的调子。

本文主要通过课堂上学习的赏析方法对这部影片特点的音乐进行赏析。

关键词:《夜宴》谭盾《越人歌》凄凉正文:音乐是电影的灵魂,无论是唯美动人的爱情片,还是激烈紧张的动作片,都要有音乐在旁之相互交融,才能成功地把剧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把人物的内心形成听觉上的写照。

由冯小刚导演的经典之作《夜宴》,经过4个月的拍摄。

于2006年1月十日低调杀青。

冯小刚用他独特的视角以一场皇宫里的一段宫廷政变为主线,皇太子无鸾与婉儿和青女的爱情纠葛为辅线,为我们讲述了五代十国,烽火四起的年代里的一场血腥之灾。

弑兄夺嫂、子报父仇,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的一场豪华奢侈的“夜宴”其庞大的叙事场景给我们呈现出一片盛景繁华。

然而在这片繁华中,音乐将爱情与欲望交织相融,隐隐地透着血气、杀气、刀光、剑影,最终以一片凄凉的尾声揭示了“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将在那庞大的压抑下所能够体现的人性本能发挥到了极致。

全剧有明显的主题音乐,即为著名旅美作曲家谭盾为其所创作的主题曲《越人歌》,其在剧中根据不同情形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影片的开场。

一片竹林中,萧瑟,寂静。

狂风吹起,慌乱,落寞。

主题曲幽幽响起。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腾格尔低沉的声音。

为那些优雅的舞蹈做注脚,将静谧安宁中隐隐潜伏的危机,渐次展开。

给人一种凄美的听觉感受,为全剧奠定了凄凉的氛围第二次既是青女怀着自己对无鸾的爱勇敢地为无鸾辩白时所唱,无娈不爱她,青女知道:无娈和她不可能幸福。

她也知道,但她只想自己能够好好爱他,只想自己的梦里能够有他,别的已然漠视。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夜宴》音乐解读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夜宴》音乐解读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夜宴》音乐解读
王列;许哲敏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夜宴>讲述了一场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的宫闱政变.它的音乐,也更多地倾向落寞和凄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望中更加绝望.这些音符仿佛跨千年而来,尽情地诠释着这场古老的悲剧.
【总页数】1页(P33)
【作者】王列;许哲敏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繁华落尽谁如旧——张爱玲《金锁记》服饰描写再解读 [J], 付静
2."繁华落尽见真纯"——电影《阿凡达》中伊娃原型的神话学解读 [J], 王婧
3.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 [J], 田亚梅
4.繁华落尽谁如旧——张爱玲《金锁记》服饰描写再解读 [J], 付静
5.时间不是简史,\r 繁花难言落尽\r评音乐剧《繁华尽落的青春》 [J], 石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夜宴中的《复仇》音乐解析

夜宴中的《复仇》音乐解析

夜宴中的《复仇》音乐解析
《复仇》这首咏叹调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4/4,快板。

第一段是单二部曲式,有二十九小节,两个乐句是用大附点音符递进旋律,第三第四乐句有一种强烈的不断向前推动的感觉增加了旋律的流动感。

伴奏的附点音符,使音乐更富于流动。

开始是D大调,在第十五小节转到A大调上第五第六乐句要相对比较连贯,从二十小节开始至二十三小节在低声区运行,伴奏用一串下行音阶。

二十四至二十八小节用大附点音符结束前是八度大跳音符。

第二部分,音乐转人E大调而进人展开部。

伴奏用柱型和弦,加大了和弦力度,往下走时慢慢减弱,接着第40至50小节转到A大调,前面是个华彩乐句,由带附点音符的音带人,加重了语气,旋律流畅轻巧,并且要有cresc。

第46-49小节是大附点音乐要坚定有力进人用sf的力度后转弱,三句重复。

第51-56转D大调,音乐力度用p 音乐要比较连贯。

第58-66小节从G大调转到e小调,是一个典型的莫扎特式华彩乐段,全部由三连音构成,许多是同音进行的,音乐松驰并富于弹性,最后转到D大调上。

最后一段是再现部,但节奏发生了改变,加重了语气,全部用D 大调,总共四个乐句的歌词,伴奏大多用柱型音型,加强了力度,最后伴奏是和弦和左手快速音阶跑动,加速音乐紧凑感最后在典型的古典音乐和声进行中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夜宴》为例解读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原文作者:郝爽[摘要] 电影《夜宴》是冯小刚导演20XX年上映的一部作品,讲述了我国五代十国时期一场宫廷的乱斗。

电影中的配乐引起了当时和现在的影评人极大的兴趣,一首《越人歌》从春秋飘来,穿过楚地,在几位主角的场景中不断打转,其几次出现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可谓帮助影片人物表达了许多重要思想内涵。

本文将从电影的音画关系入手,从理论上首先研究了音画互解的原因和表现方式,之后将以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为例分析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

[关键词] 电影;《夜宴》;音画关系;音画互解;冯小刚;配乐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后,影片音乐就成为电影重要的素材之一。

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许多有声电影,其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与情节相配合的影片配乐,譬如《泰坦尼克号》中伴随全片且家喻户晓的影片主题曲《我心永恒》,其丝丝入扣的弦乐就带人们走进了那个唯美的爱情画面;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电影《骆驼祥子》,其配乐就带有丰富的民族性,充分体现了祥子的拉车生活与爱情生活,也成为电影配乐中的经典。

所以说,电影音乐必须在影片或戏剧所设定的故事情节中才能够渗透进观众的心灵,同时帮助影片故事更好的展示其自身,配乐也更完美地成为促进影片发展的自足整体,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配乐一定是和电影情节互相配合的,即本文所论述的“互解”。

前人研究电影配乐时一般会保持一种“故事中心论”或者“影片中心论”,电影配乐(包括片头曲和片尾曲)只是帮助展示故事的工具,或者说是电影的第二元素,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许多乐评人都得出了电影配乐可以帮助推动故事的进展、帮助展示故事的精神内核、帮助演员的表演、帮助观众理解故事一类的结论。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忽视电影配乐可以脱离故事存在成为一个自足个体的问题,因为许多歌曲在脱离影片本身或者故事演奏时具有带领听众走回故事的能力,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例,主题曲《那些年》一响起,观众便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影片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所以笔者认为电影配乐也具有对电影故事的反作用力,即音画互解的关系。

本文将从电影的音画关系入手,从理论上首先研究了音画互解的原因和表现方式,之后将以冯小刚导演的《夜宴》为例分析电影配乐的音画互解。

一、电影中的音画关系在我们的感官世界里,世界不仅是一个色彩多样的图像世界,也是一个万籁具备的声音世界,纯粹的无声世界是不存在的。

当人们用胶片实现了图像复制技术、开启了无声电影时代后,便开始思索着加入声音,有了声音的加入,电影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论文]一般来说,声画组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声画合一,另一种是声画对位。

(一)声画合一声画合一就是指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

声画合一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声体,比如电影中演员说台词,声音就是他嘴里说出的语言;另一种是声音具体的阐释画面中的事物和情境,比如画面中出现一幢高楼,而声音就具体说明这幢楼的情况。

这种声画组合方式可以增加电影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具有鲜明的纪实功能,在纪录片中常常使用,在剧情片中,这种声画组合方式则主要用于表现情节的推进以及基本人物、场景的介绍和展示。

(二)声画对位这是指画面与声音各有自己的内容并列推进发展。

它们按照各自不同的逻辑、规律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即超越单纯的画面或声音所能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比如影片中画面展示的是古战场的场景,而声音却是金戈铁马的战争音响,这二者的结合就把现代性的时空(画面)和古代性的时空(声音)交错杂糅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怀古凭吊的氛围和情绪。

二、声音在影视传播中的魅力以上两种声画组合方式都有特定的受众心理因素,它也表征出声音在影视传播中的魅力所在。

首先声画合一是将电影画面信息表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更加符合我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和感觉。

上文已述,我们感知的世界不是单纯的图像,我们看到一个景物的同时,总会听到伴随着的声音。

观其形,闻其声,这才是我们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

所以声音在电影中发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信息完整。

画面虽然有感性、直观的特点,但是它同时也有多义性的特色,我们经常可以找到同样的画面被解读为不同的内涵的案例,所以特定影片中的画面表示什么含义,全凭画外音的解说或者配乐的配合。

比如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配上低沉的小调管弦乐,就能说是一对坏人再耍阴谋诡计,而配合成大调的钢琴伴奏,则可以理解为两个好朋友在谈心。

其次,声音可以营造另一个时空,大大扩展人们的认知范围。

在电影叙事中,观众常常会感到时空颠倒、交错和重叠,给我们的心理带来极为复杂的感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也许并不是同一事物,有的时候听到某种声音,发声体却在视觉以外,有时声源就在眼前而我们往往对它视而不见。

这是因为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是构成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声音让人联想起的画面不在眼前而在过去。

上文所举的电影主题曲《那些年》便是一例,眼睛虽然看到的是歌手或者舞台,但脑海中浮现的则是由音乐所激发出来的画面。

三、电影《夜宴》的配乐概述电影《夜宴》是冯小刚导演20XX年上映的一部作品,讲述了我国五代十国时期一场宫廷的乱斗。

电影中的配乐引起了当时和现在的影评人极大的兴趣,其中的《越人歌》更是成为被人们反复提起的影片插曲。

一首《越人歌》从春秋飘来,穿过楚地,在几位主角的场景中不断打转,其几次出现的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其中包含着太子无鸾对叔父和新皇的不满,有对青梅竹马的母后婉后的爱恨情仇,还有青女生命终结时的孤苦凄清,可谓帮助影片人物表达了许多重要思想内涵。

影片由美国著名作曲家谭盾作曲。

他还邀请了著名钢琴家郎朗作为钢琴独奏者,力荐腾格尔、周迅、张靓颖三位歌手作为电影主题曲、插曲和片尾曲的演唱歌手,电影音乐效果是非常好的。

谭盾把西洋管弦乐团和中国民族乐器相结合,尤其是其中钢琴的独奏十分出彩。

在许多武打场面中强调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材料的使用,作曲家还使用许多中国民族打击乐器。

谭盾的电影音乐创作十分重视旋律,提高歌曲的可听度。

在配器使用上运用了大乐队和独奏乐器的战术组合,形成类似的“利都奈罗”的音乐风格(即充分的乐队全奏和单纯的乐器独奏段落交替出现,主题几乎相同的乐队全奏反复出现,其中插入各有不同的、辉煌而充满激情的独奏,构成全奏—独奏—全奏—独奏—全奏……(即TSTS…架构)的曲式结构),在和声语汇和作曲技术的现代化中也使用得比较合适。

一般来说,整个音乐作品将电影中绝望、孤独、寂寞、可怜和温暖融为一体,痛苦得让人悲戚,寂寞得让人凄凉。

一般来说,多数评论家认为电影《夜宴》中有两个音乐主题,即分别来自“片头歌曲”和“片尾歌曲”。

这是因为在这项研究中他们主要是从电影配乐的音乐主题为基础进行音乐分析的,或根据每个主题的电影情节分析音乐对故事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对每个音乐主题之间的和声画间的互相影响做深入的研究。

因此,我们的立足点以这部电影的配乐所具有的独立的音乐逻辑为切入口,试图阐述音乐自身的独到之处。

四、电影《夜宴》的音画互解(一)第一主题《越人歌》(片头曲)这是一种自足的完整歌曲,即有旋律有唱词,但在影片中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位置出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意义。

第一主题《越人歌》在影片中以完整形态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影片开始作为画外音的片头曲《越人歌》,影片中厉帝与太子无鸾斗争片段中作为配乐的钢琴独奏《越人歌》,影片中青女在夜宴中为缅怀太子而演唱的歌曲《越人歌》。

在影片的开头,寂寞的森林被风吹得狂舞乱吟,这种沉默、恐慌、荒凉和寂寞的情境下,太子无鸾逃脱吴越,忍着丧亲之痛、失恋之苦,使他总是专注于歌舞音韵之中。

画面中一组蒙面人在各自的阁楼上摆出不同的再行,毫无表情的面具和情感充沛的身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应到音乐中,第一主题《越人歌》的旋律第一次完整的出现,腾格尔以其独特的苍凉的嗓音完美地诠释了英雄的寥落之感,这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孤独、怨恨、沮丧、庄严和无奈。

第一主题的第二次出现是厉帝派遣专人与太子无鸾激烈格斗的画面,这一次则用的是清朗的钢琴独奏,而独奏的旋律正是《越人歌》。

与片头曲的画外音形式不同,这次第一主题的出现奉行的是上文所述的“声画对位”原则,激烈的厮杀、血腥的残酷与清朗嘹亮的钢琴声相配合,正说明了宫斗时的冷漠与残酷。

最后一次出现是青女为缅怀太子而演唱,喝下毒酒的青女忍着剧痛在古筝的伴奏之下演唱了《越人歌》,这一次,歌词是那么的让观众刻骨铭心,周迅略带沙哑的嗓音吟唱着“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曲终人散,留给观众的是青女为爱而守护的等待和失落。

(二)第二主题《我用所有报答爱》(片尾曲)第二主题也与第一主题《越人歌》一样,是一个完整自足的整体。

它在影片中也几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含义。

笔者将这几次出现分别命名为“配乐第二主题”“片尾曲画外音第二主题”“生死竹林”和“酷刑”。

第一次出现在婉后与无鸾相见并述说父王去世的真相,旋律由大提琴为主的弦乐担当,随着无鸾推开婉后,旋律戛然而止。

整段乐曲如泣如诉,而乐段的结束则惊醒了婉后,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一手遮天,她不再保护太子,而是梦想成为女王。

第二主题在片尾曲时作为画外音出现,随着婉后被射死,第二主题缓缓响起。

以一个“呜”开头,随后加入钢琴独奏,之后乐队合奏响起,声音像从四处汇合而来一样,就像王宫中的阵阵杀气。

张靓颖用优美的嗓音和深情款款的演唱,叙说了权利欲望的终结和宫斗的无奈。

“生死竹林”也是出现在“羽林卫”和太子无鸾的打斗场面中。

这一段是纯乐器配乐的第二主题,利用大鼓和小鼓的打击,构成稀疏紧密相结合的有力节奏,鼓点就如刀锋,展现了激烈厮杀的场面。

“酷刑”也是一段纯乐器配乐的第二主题,全乐段都在低音区完成,声音呜鸣沙哑,旋律异常模糊,营造出不祥的意境。

五、结语电影配乐作为功能性音乐的作用在影片《夜宴》中统统被打破,影片中的音乐不仅作为故事的说明,还成为故事的另一种叙述,很好的丰富了影片的风格,成为华语电影配乐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彭忠.情真意切感动人心——评电影《为什么生我》的音乐[J].音乐世界,1985(03).孙永健.电影《歌剧魅影》中音乐元素与画面的相互作用[J].文教资料,20XX(22).王欣.影片《无极》“电影音乐”带给我们的艺术诠释[J].江苏社会科学,20XX(S1).朱嘉琪.长歌如何改短?——对儿歌《小小枕头是支船》的几点修改说明[J].音乐世界,1983(06).沈忱.歌曲创作中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XX(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