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结构总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八年级下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八年级下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八年级下册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讲到一个力肯定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离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1)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2)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5.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用法: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6.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画法:①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②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③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④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7.重力(1)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 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5)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8.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种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物理下知识归纳总结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电压: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

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kV=103V;1V=103mV;1mV=103μV.常见电压值: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手机:3.6V;铅蓄电池:2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表:测量电压(分析电路时,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断路)。

量程:0-3V(大格:1V,小格:0.1V)0-15V(大格:5V,小格:0.5V)。

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3、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用大量程试触,不超小量程,用小量程测量)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电池的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电池的并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串联电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池)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1、使用优质电池;2、回收废旧电池;3、不要随意丢弃旧电池。

三、电阻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物理量符号:R。

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 MΩ=103 KΩ;1 KΩ=103Ω。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大部分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控制变量法:物理中对于多个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各章节知识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各章节知识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各章节知识大全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

)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第七章第一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用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牛)(N)(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实验中要判断某一要素对物体的影响,则需要另外两个要素一致;如要判断不同力的大小的影响,则力的方向于作用点要一致;多次操作仅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均不能发生变化;控制变量法4、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5、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6、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人对墙的推力,墙給人反弹力;7、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区分:1.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2.推拉拍做这个动作的是施力物体,被推拉的是受力物体3.主动施加力的是施力物体,被动受到力的是受力物体;如:⏹小明穿滑板鞋推墙:小明对墙的推力中小明是施力物体,墙是受力物体;⏹小明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身体离墙而去是因为受到墙的反弹力,则墙是施力物体,小明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小明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痛: 则针对手的疼痛,桌子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安培力的施力物体是电场;手提鱼:鱼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鱼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手(记住不是绳子);摩擦力:人走路受到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到摩擦力的物体压着谁,谁就是施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大小:
g=mg,其中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五、电压
定义: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此外,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还包括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即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请注意,以上只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的部分知识点,完整的知识点请参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同时,多做练习,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讲解大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讲解大全

最新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声t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1.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x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详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力的示意图: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力的大小)4、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5、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

注意:三“标”一“线”1.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_方向_;2.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_作用点。

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 符号和大小2. 力(F)1.力的两个作用效果第一节力的知识点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控制变量法)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三要素:单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概念:判断物体是否受力(转换法)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模型法)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知识点一、形(形状或体积)变: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3.形变的普遍性: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4.区别弹性和塑性: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也不能完全复原。

二、弹力 (反抗作用力的力)1.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简言之: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3.弹力三要素弹力的大小跟使它发生形变的力大小相等。

总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对同一物体而言,发生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或者说与使它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并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 拉力:沿绳或弹簧收缩的方向 • 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在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表面上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人教版(集锦7篇)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人教版(集锦7篇)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人教版(集锦7篇)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人教版(1)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tW=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 W。

第3节动能和势能一、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最全)目录第七章力 (1)1、力 (1)2、弹力 (2)3.重力 (2)第八章运动和力 (4)1.牛顿第一定律 (4)2、二力平衡 (5)3、摩擦力: (6)第九章压强 (8)1.压强 (8)2.液体的压强 (9)3.大气压强 (10)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1)第十章浮力 (12)1.浮力 (12)2、阿基米德原理 (13)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3)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5)1.功 (15)2、功率(P) (15)3.动能和势能 (16)4、机械能及其转化 (17)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8)1.杠杆 (18)2.滑轮 (19)3、机械效率η (21)第七章力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梳理

物理知识梳理(八年级下)电学公式欧姆定律:变形公式:U=IR;R=U/I电功率:22,,,RUPRIPUIPtWP====电能:R tUWRtIWUItWPtW 22,,,====焦耳定律:Q = I2 R t 。

电热器Q = W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I1=I2=···I=I1+I2+···电压: U=U1+U2+···U=U1=U2电阻:R=R1+R2分配:第六章电压电阻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压单位:千伏”(kv)、伏特 (V),毫伏(mv)1kv=1000v;1v=1000mv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1节蓄电池2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家庭电路220V。

3、电压表:大量程:0~15v;分度值:0.5v;小量程:0~3v;分度值:0.1v使用方法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和、欧姆(Ω); 1 MΩ=1000 KΩ、1 KΩ=1000Ω。

5、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材料、长度(正比)、横截面积(反比)和温度,与电压、电流无关。

6、变阻器原理: 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连接方式是“一上一下”,串联在被控制的电路中(关键是下面的接线柱)。

.第七章欧姆定律1.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 变形公式:U=IR;R=U/I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串联: R=R1+R2;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符号:F第七章力单位:牛顿(N) 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1.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休,且同时存在n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件用J瓦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U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为L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3.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同时的改变1.伸缩2.弯曲工体积变化力的三要索.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用百加出心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旦在同一直规相互作用力上.两个受力物体.一力的作用罡相互的甲对乙物体脑力阴,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旅力.发生力的作用时T其中•个物体既是胞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划船附,船到岸边,人用力椎岸,对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离岸而去.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花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线段的K短表示力的大小.力的示意图I1、确定受力物体露找出作用点目馈向孙为、沿力的方向画.条线段(线段的氏短表示力的大小) 八阵1HI达臬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导、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注意:三必标”-“找"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小到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刎做弹性形变——知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交不受力札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蒯睚性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加蝌力弹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弹力产生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散变[生浩中的勒: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作用;测量力的工具原理:在弹性限度乱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上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结狗:吊环、弹簧、刻度盘、挂钩、外壳、指针使用方法:「三看清”;看清财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港零刻线,若不是,应调搴2.蜘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3.测量凯用手雒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嫦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麟而影犍量的准确性.4.测量时,要斛,财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侧力的方向一致.5.读数时,应保持弱力计处于静止状杰,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6.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力计乙#1#第三节重力认识重力单位:牛顿(N)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符号;C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i单位;公式:G=mng=9. 8N/kgL重;心武力的由来事力的大小C T 7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放量成正比G表示重力(N)m表木质呈(kg)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 8N 变化;R值陆地理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总是竖直向F的重力的的方向应用:检杳物体是否轻直或表面是否水平水平仪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空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里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重心越低越稳定万行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弓I力.第八章运动和力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来筹持1 .三次实险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 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到平而上时初速度相同.2 .结论:在同样条朴下,平面平光汾,小车小卒的阻 [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3 .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 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
第七章力
第1节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第2节弹力弹簧的弹力
第3节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第2节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运动状态
第3节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压力压强的公式
第2节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的公式
第3节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产生大气压强测量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浮力的产生的原因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公式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公式
第2节功率功率的公式功率的物理意义
第3节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守恒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2节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第3节机械效率额外功总功有用功。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系统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系统梳理

第七章力7.1 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它们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使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

托起二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1 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 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如:弹簧、橡皮筋、篮球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如:橡皮泥、铁丝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是弹力)3、产生条件:发生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4、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调零;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D、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7.3 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 表示。

2、重力的大小:①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②计算公式:G=mg 其中g是比例常数,g=9.8N/k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