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一、考点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是针对论述性质的材料而言的。
可以用客观题形式考察,也可以用主观题形式考查,客观题形式通常为新高考试卷中第三题。
解答这一类型试题,需要熟悉论述性文本论述性文本三要素的基本知识,知晓论述性文本的常用结构。
二、知识储备(一)论述性文本“三要素”1.论点①概念: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主张、观点和表示的态度。
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②分类: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③位置:文章标题(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论据①概念:是用来证实(明)论点的根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
②分类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论据的种类可分为:a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个别事例、具体事例、概括性事实、统计数字、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亲身经历等等。
b理论论据→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
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以理服人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等。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
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
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②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
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
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皈依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
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与价值体系。
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
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
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英雄用掺杂着各类正面因素(如友情、亲情、爱国主义)的暴力行为对反面人物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灭,最终完成对正义的救赎和对暴力的消解。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0新Ⅰ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文本特征题)
2020新Ⅱ卷 2021八省联考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句子作用题)
一、论证类阅读的思维
3.关于逻辑的常识
高考语文考试将论述类文本作为第一题出现在试卷中,本就已经指明了考试的性 质:我们选拔的学生,必须具备这道题考查到的思维品质,就是现代科学需要的逻 辑、推理、判断等能力。因此,命题人对这一块的考查针对性极强。而由此入手, 其中的一些选项,就可以根据逻辑常识进行判断。
02 论述类阅读的教 考衔接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信息类阅读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在部编新教材中,信息类阅读涉及实 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五个任务群31篇文本和《乡土中国》。通过对这些作品 的学习,我们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高考对信 息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对 应点。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2新Ⅱ卷 2021新Ⅰ卷 2021新Ⅱ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 何不同。(4分)(分析内容异同与侧重点) 5.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 进行概括。(6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文本特征题)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 点。因果论证可以以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回顾旧知:检查对上节课的把握——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三)判断论据能否支撑观点“三步骤”
习论证方法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反对党八股》为例)
①对比论证:列举党八股第一 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 物”,说明了文章长而空的后 果并指出产生的原因,然后以 斯大林的演说进行正面说明, 一贬一褒,从反正两方面说明 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 的文章。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第二部分(从“人们的社 会存在”到“就是辩证 唯物论的认识论”)从实 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论 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 过程。
习论证结构
(一)以教入考(以教材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 来的?》为例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三 层,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 构。第一层(从“人们的 社会存在”到“……物 质力量”)总论物质与精 神的辩证关系; 第二层(从“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 到“此外再无别的目 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 的两次飞跃。
(一)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表达意思准确鲜明。 2. 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 有的出现在文章结尾,多以“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词语为标志,
收束全文; 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 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要考生自己概括。 3.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 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 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注。
这位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语冰”就是以会写诗闻名并且已出版诗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写诗、演唱、绘画、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文艺领域之后,凭借超强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每当人们谈起人工智能时,往往想到科幻小说中的强人工智能,它们具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和体验,和人类一样生活,看起来似乎会取代人类。
然而,目前我们实际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们具备人类的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与人类差别较大。
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人类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越是面临技术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文艺观念和创作实践上越要有新的追求和突破。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首先,它要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地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诗人诗歌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摩的诗歌特质。
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并非如此。
无论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还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
人工智能只有具备了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了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有徐志摩风格的诗来。
没有人生,我们便无法理解诗和艺术。
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
据研究,尽管人工智能具有令人炫目的高超技能,却很难模仿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这被称为“莫拉维克悖论”。
它可以轻易学会下棋,但一个婴儿都可以做到的感知世界,人工智能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甚至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学会。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整体高效阅读讲与练专题
1.论点
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表述为一句话。它出现 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有的放在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有的标 题就是全文的论点。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 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就是统率与 被统率的关系,而各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要指示代词的语句。
步骤一:标——关键词句
(1)关键词: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① 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会在文中频繁出现)。 ② 年代时间(多依次出现)、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及范围限定词(如:多
数、少量、部分、几乎、凡、凡是、所有、全、都、仅仅等)。 ③ 重要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如:基本、根本、十分、非常、总共等)。 ④ 表示已然与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现在、了、将等)、或然与必
①介绍了 计算方法 古今不同 的地位, 突出其当 下的重要 性。②由 “计算方 法”引出“ 数字人 文” 。
高考复习 论述类文本整体高效阅读讲与练
一、论述类文本
• (一)论述类文本的种类 • (1)政论文 • (2)学术论文 • (3)文艺评论 • (4)时评 • (5)书评
种类一பைடு நூலகம்政论文
① 定义: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 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② 特点:政论文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 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书面语有文言与白话之分。
一般而言,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主要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大部分汉语史研究者认为,先秦时期的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汉魏以后二者出现分离现象,即口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新变化,而书面语仍然以先秦典籍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为标准,这就形成了文言。
白话相对于文言而言,与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大约萌芽于汉魏之际。
魏晋以后,尤其到了唐代,文白分野渐趋明显。
古白话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累,至宋代有了质的飞跃。
主要有两个表现:其一,口语向书面语领域的“渗透”加速,同时代的口语大量出现在书面语中;其二,口语进入书面语,涉及的文体进一步扩展,文学作品之外,以文言为主要载体的儒学及史学著作中也出现了白话。
由此而始,古白话突破了文言的藩篱,渐渐登上大雅之堂。
大量口语词、方言词进入文学语言,是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之一。
经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这些词汇与原有的普通词语渐渐取得并存的地位,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显示出不同的生命力。
这一特点在宋代的诗、词、文中都有所表现。
人论宋诗,皆曰“以文为诗”,而口语入诗正是其重要表现之一。
词在宋代的繁荣,也使口语进入书面语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宋代文学的各种文体,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口语化的特色。
除了文学作品,更值得重视的是,受禅宗语录影响而产生的宋儒语录以及史学著作等非文学作品,也开始大量使用白话,形成对正统文言语体的重大突破。
文言何以成为正统?就在它与儒家思想紧密联系,它是儒家原典本有的语体,继而成为儒家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宋儒语录与史著中出现白话,无疑大大动摇了文言的正统地位。
白话书面语在宋代多种文体中大量涌现的同时,相关的语言理论也有了显著的发展,说明这种语言现象带有“自觉”意识。
书面语脱离口语毕竟不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制造了阅读的障碍。
早在文言势力强大的汉代,王充就针对书面语脱离口语的状况,倡导“文字与言同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言文一致”。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篇+课件51张
解析:根据原文,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够做到的是“向任何方向运 动”,而选项将其夸大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就犯 了夸大事实的错误。属于夸大事实。
陷 阱 五:混 淆 时 态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故意 把先期说成后期,把已然说成未然,把或然说成必然。 “已然”是已经发生的情况,“或然”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未然”是还未出现的情况。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包括事实论据和 理论添论加据标两种题 :
分类
阐释
事实 论据
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 实论据在议论文中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 凸显道理,突出论点。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
理论 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等。引用理论论 论据 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陷 阱 九:答非所问
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设错方式:常见的题干问法有:“下列不属于……的原因的 一项是”“下列不能说明(没有体现)……的一项是”等。 识别方法:要注意审明题干要求,看清题干问的是什么问题, 选项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原文】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 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 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选项】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 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 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参考答案】 “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 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答非所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 还有一种写作或许更具特质,那就是援鄂医生的亲历写作。《查医生 援鄂日记》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是上海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她 将自己特殊的经历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 与抗疫一线相关者具体而细微的叙事。“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 汇成星河”。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 多令人感动、感奋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 美好的粲然。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 击“非典”时67岁的他临危受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 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 染”。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 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而弥 坚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 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 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 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 答案
突破三 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
•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述的观点或者中心思想或 者是文章的主旨。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 论点。其他的几个论点(除中心论点外)可以是并列的,也 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 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时会是标题。
• 第一步:速读全文(或某一段落),结合材料的标题,概括作者主要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能区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 第三步:在文中找出论据是哪一分论点或结论的理由依据,进而判断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______ 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
1、()例1、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2、()例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第三段)
3、()
例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上海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
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4、()
例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对应文段】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
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5、()
例5、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全国卷第7题)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对应文段】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6、()
例6.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对应文段】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
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
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
“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
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
“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对应文段】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
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
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
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8、()
例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对应文段】克塞曼说:“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应急小组的领导,正在处理一起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事故,你可能想要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如泄漏物中含有哪些化学物,预报的天气状况如何,它们对事故处理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交通状况怎样,它对疏散线路有什么影响……要在今天的因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
网格协议不但为人们发现、访问和调用几乎所有的在线资源提供了标准的平台,而且也为安全和认证等要求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9、()例9、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对应文段】<<植物睡眠之迷>>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绳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
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迷。
10、()例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
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例1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广东卷)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对应文段】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
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
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