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1. 引言1.1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重要性中国贫富差距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也是一个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会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还会影响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加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贫困人口的增加也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

贫富差距问题也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影响消费结构,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贫困人口的增加也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对政府财政造成一定压力。

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是一项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只有通过缩小贫富差距,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对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贫富差距过大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社会凝聚力减弱,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贫困人口的增加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失衡,影响社会整体的发展进程,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

贫富差距过大也会影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造成社会的人才流失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国家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解决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

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现状。

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较低。

这种地区之间的差距也是贫富差距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个体层面上,一些人群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技能不足等原因,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弱势位置,导致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容易陷入贫困之中。

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研究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而中国的贫困也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十年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非常可观的成就,但是在贫困问题上仍然存在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一、中国的贫困问题1.贫困人口数量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人均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9美元(折人民币12元)的人是极度贫困,而国际通行的标准是1美元左右。

根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19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为55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08%。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政府的贫困定义标准要比联合国标准更高,因此这个比例略低。

2.贫困地区分布中国的贫困地区集中在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少数几个省份,其中西藏是中国的最贫困地区。

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的贫困状况正在改善,而西部地区却仍然存在较高的贫困率。

3.贫困原因贫困的原因很多,可以从城市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等多个角度考虑。

贫困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缺乏教育、就业机会等多个因素有关,这也使得贫困治理具有复杂性。

二、贫困治理研究1.政府扶贫政策中国政府早在1986年就开始了扶贫工作,2013年后逐步推出小康社会战略和“精准扶贫”计划。

自2015年以来,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旨在根治贫困问题,特别是针对那些长期或慢性贫困龙头户的贫困家庭,政策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能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中国政府已大幅降低了贫困人口数量,但是,滞后的经济生产、教育和公共卫生等问题仍然存在。

2.教育问题许多扶贫研究已经发现,教育可以帮助贫困人民摆脱贫困。

这意味着,通过为贫困地区提供适当的教育、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服务,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进而改善其生活状况。

因此,教育方面的投资应该被视为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 component。

3.社会责任贫困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为这些最终的目标做出贡献。

各个领域的企业、组织和公民应该更加重视贫困的存在并采取行动,我们需要一个合作的社会来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当前中国减贫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不同地区减贫成就与挑战
西部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面临的挑战包括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曾是中国工业和农业的重要基地,但近年来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方面。
03
中国贫困现状的子类别
农村经济落后
01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产业链短,农村贫困人口多。
农村贫困
自然环境恶劣
02
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增加了农村贫困程度。
社会服务缺失
03
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相对落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
城市贫困
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
大城市虹吸效应明显,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城市贫困人口难以获得发展机会。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地区的扶贫资金使用存在低效、浪费等问题,影响了减贫效果。
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中国的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尚未实现完全衔接,导致部分贫困人口在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时难以脱贫。
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减贫工作在不同地区面临不同挑战。
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
VS
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其贫困率高达50%以上,而中国自2000年以来,贫困率已大幅下降。
相对贫困状况
以拉美地区为例,其贫困率在20%左右,但收入差距较大,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而中国相对贫困人口则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绝对贫困状况
国际贫困状况的比较
印度
01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1.1 贫困与中国的贫困群体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给“贫困”下的定义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我国的贫困群体可以归纳为无法合法地获得基本生活条件并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人的集合。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6万农村人口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的入户调查,确定农村贫困标准2003年为人均年收入637元,按照这一标准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有2 900万,城市中有2 000~3 000万的贫困人员需要救助。

这两部分人口属于绝对贫困人群。

这一贫困群体主要由以下两类人员组成:一是计划体制下的贫困群体。

一般是城市中的三无人员,即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人;农村中的五保户,由集体经济负担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疾人员。

二是市场体制下的新贫困群体,城市下岗、失业、半失业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以及在农村中因城市化,而“上班无岗、种田无地、劳保无份”,生活陷于贫困的失地农民,以及流动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部分农民工。

除了这一绝对贫困人群外,我国还有近2亿的农村人口的年均收入是在850~950元之间,以及一些因灾返贫和因病返贫的人群。

1.2 中国的贫困现状1.2.1 计划体制下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由农村补贴城市,农业补贴工业的发展道路,因此在计划体制下,贫困主要集中在农村,表现为“普遍性的区域贫困与极端贫困”。

但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迅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财力得以能够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扶贫运动,使一些贫困地区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处境,取得的扶贫成就举世瞩目。

2004年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宣布: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 9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为3%左右。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自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贫困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贫困是指人们生活在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环境中,缺乏食物、住房、教育和健康保健等基本资源。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贫困线标准,大约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条件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24年以来,中国成功脱贫了超过7000万贫困人口。

然而,仍然有大约3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

其次,城市贫困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城乡差距以及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引起的。

城市贫困人口通常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和下岗工人,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低工资、无稳定工作和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城市贫困还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和机会。

对于城市贫困问题,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努力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帮助贫困人口融入城市社会。

此外,政府还推进了户籍制度,放宽了城市落户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扶贫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政策执行不到位、腐败现象和信息不对称等。

此外,贫困问题也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有关,需要通过和调整来解决。

总之,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仍然存在,但通过政府的努力和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改进扶贫政策的执行,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和调整来解决贫困问题所根源的社会结构问题。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存在,并且难以根除。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监测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农村贫困监测报告。

首先,我们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和界定。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我们将农村贫困定义为生活在农村地区,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的人口。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其次,我们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我们发现,中国农村贫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一些偏远山区,贫困人口主要以农民和留守儿童为主。

同时,农村贫困也存在一定的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贫困状况各有特点。

在对农村贫困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后,我们对农村贫困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问题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我们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随着政府的扶贫政策不断完善和实施,我们有信心能够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希望我们的农村贫困监测报告能够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共同努力,让农村贫困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一、引言贫困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全球各地的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现象尤为严重。

城市贫困是指城市地区中的人口生活困境,缺乏基本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的现象。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贫困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城市贫困现象分析1.收入不平等:中国城市中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享受着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因为教育水平低和技能欠缺,很难获得高薪工作,导致他们陷入贫困。

2.就业困难: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中国城市贫困的发展。

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但城市就业机会有限。

低收入岗位占据了大部分就业市场,缺乏稳定职业和良好的福利待遇。

部分农民工和下岗职工面临着失业和贫困的威胁。

3.社会福利不完善:在中国的城市中,社会福利体系还不完善。

城市居民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但仍然有很多人无法获得医疗和养老保障。

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常常无法得到必要的救助和援助。

4.教育资源不均:城市教育资源相对较好,但城市贫困人口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贫困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培训费用,限制了他们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潜力。

三、解决中国城市贫困的对策1.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和提供培训机会。

此外,要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指导,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2.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者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基本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增加援助力度,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3.促进教育公平:政府要增加投入,改善城市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提供教育补助和减免学费的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要加强教育公平监管,防止学校以各种方式实施随堂收费,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真正的免费教育。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然而,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贫困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1.1 乡村经济体系的薄弱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体系相对薄弱,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

然而,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给农民带来了不稳定的收入。

1.2 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足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农村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提高收入的机会。

1.3 医疗服务水平低下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许多贫困农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致使疾病成为致贫和返贫的主要原因。

1.4 土地问题中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一些贫困农民无法拥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1.5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这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外部联系。

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途径2.1 发展农村产业为解决乡村经济体系薄弱的问题,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农业科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2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例如修建学校和提供奖学金。

此外,还可以建立培训机构,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3 改善农村医疗服务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的供给。

此外,鼓励医疗人才到农村地区执业,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贴,以改善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2.4 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政府可以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摘要:本文对中国的贫困现状进行了研究。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然后,从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导致贫困问题的原因。

最后,介绍了中国政府采取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并对未来中国贫困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贫困现状,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扶贫政策引言:贫困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虽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在某些地区和人群中更为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贫困现状的研究,揭示导致贫困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在近年来有所减少,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有贫困人口约为29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左右。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二、导致贫困问题的原因2.1 教育问题教育是一个影响贫困问题的重要方面。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孩子辍学或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限制了他们就业机会的选择,造成了贫困问题的长期循环。

2.2 就业问题就业是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结构转型等原因,中国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加。

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很多人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因而无法有效摆脱贫困。

2.3 医疗问题贫困人口往往面临着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医疗费用的负担。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而容易由于疾病而陷入贫困,而无法承担治疗费用。

2.4 社会保障问题缺乏社会保障是贫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面临着生活困境和风险,一旦遇到意外事件或者疾病,就可能陷入贫困。

三、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措施为了解决贫困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如下几个方面:3.1 教育扶贫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五篇范例]》

《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五篇范例]》

《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五篇范例]》第一篇: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城市贫困的现状与原因分析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贫困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的贫困不仅仅表现在区域差异上,如东富西贫,城市发展快于农村,就是在发达的城市中也有大量贫困现象存在,城市贫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政府也在积极地寻求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了解城市贫困就要了解其现状,产生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一、城市贫困现状:城市贫困是指生活在城市中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水平的人群,其中包括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导致的失业人群、进城务工人员、孤寡老人、流浪儿童、乞讨者等。

根据202x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中显示贫困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通常指最低基本生活没有得到保证,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生存性贫困。

相对贫困是指温饱问题虽已得到基本解决,但生活水平仍低于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平。

202x年以来,中国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开始更多地转向城市,众多数据和现象显示出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正处于日益严重的阶段。

据202x年第四季度民政部公布的数据,中国进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2311.1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251.2元,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水平为每人每月179元。

202x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截至202x年底的城镇人口数为6218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

另外,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和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的调研情况看,城市贫困人口比例在7.5%-8.7%之间。

根据数据,以8%的比例采用比例法计算,目前中国城镇贫困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是目前低保标准和受保人数的2倍左右。

目前我国的城市贫困有两大特点:1、城市贫困人口数量上升速度快。

1978年前,由于“铁饭碗”和城乡割据的二元体制的双层保障,城市几乎是不存在贫困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城市贫困问题开始突显出来,也正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扶贫政策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扶贫政策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扶贫政策近年来,中国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政策。

然而,中国仍面临着庞大的贫困人口和复杂的贫困形势。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贫困问题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扶贫政策。

一、贫困问题的现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身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

这些贫困人口多分布在农村地区。

百姓生活质量低下,饮食和住房条件很差。

一些贫困地区甚至缺乏基本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

贫困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差异,西部和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程度较高;二是人口差异,部分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陷入贫困;三是资源差异,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劣的地区贫困率较高。

贫困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整体发展。

贫困人口数量众多,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还损害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扶贫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的扶贫政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1.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和通信条件。

大量的公路和桥梁的修建,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通信设施的普及也使得信息不再局限于城市地区,农民可以更便捷地了解到全国各地的动态。

2. 教育改革与投入教育是扶贫的重要一环。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

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了基本教育。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助学金和奖学金等各种形式的资助项目,鼓励农村学生深造。

3.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扩大了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同时加强对农民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自身健康意识。

4. 就业扶贫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就业,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就业扶贫政策。

政府发放创业贷款,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扶贫政策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扶贫政策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扶贫政策近年来,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中国仍面临着复杂的贫困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贫困问题以及政府实施的扶贫政策。

第一部分:中国的贫困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的巨大规模使得贫困问题在中国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的贫困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受到了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

由于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医疗卫生条件的不足也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

此外,中国的贫困问题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往往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第二部分:中国的扶贫政策为了解决贫困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这些政策的目标是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贫困人口比例,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来帮助贫困地区。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电等基本设施的改善。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中国政府实施了教育扶贫政策。

政府投资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包括学校的建设和教师的培训。

此举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贫困。

此外,中国政府还实施了医疗扶贫政策。

政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医疗设施和条件。

通过提供贫困居民的医疗费用报销和健康保险,政府希望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

第三部分:中国扶贫政策的成效中国的扶贫政策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已将7.6亿人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到2019年的0.6%。

这些数字反映了中国扶贫政策的有效性。

有鉴于此,中国政府也意识到在扶贫工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一些地区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1.经济体制转型的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贫困问题的加剧。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地区相对依赖于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业,这些行业的收入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同时,市场规模小、技术不先进、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3.农民素质水平和教育程度低: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能力。

4.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如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民的发展。

5.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农村地区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洪涝、旱灾等,这些不可控因素会给农民的生活和产业带来重大损失。

1.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

通过培训和教育,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同时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3.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4.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推动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取更多收入。

5.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农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需要全面深化,从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土地制度和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综合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执行力,才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整体脱贫。

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分析

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分析

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分析【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多元化贫困群体的国家,目前仍有大量贫困人口需要关注和支持。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贫困群体的分类、贫困原因、生活现状以及扶贫政策效果评估等方面。

在进一步总结了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的特点,提出了未来扶贫方向和政策建议,并探讨了经济发展与贫困问题的关系。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贫困问题,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中国能够不断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贫困群体、贫困原因、生活现状、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技能培训、特点、方向、政策建议、经济发展、关系。

1. 引言1.1 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贫困群体的国家。

贫困群体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

对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的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贫困群体的分类、贫困原因、生活现状以及扶贫政策效果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问题的本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等措施也是提升贫困群体生活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对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扶贫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经济发展与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

2. 正文2.1 贫困群体的分类贫困群体的分类是根据其贫困程度和原因的不同进行区分的。

在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绝对贫困人口:这类人口生活非常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无法满足温饱和基本医疗需求。

他们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

2. 相对贫困人口:这类人口相对于社会平均水平而言贫困,但生活条件并不极端。

他们可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仍然无法享受到社会上其他人普遍享有的各种权益。

3. 特殊贫困群体:这类人口由于特殊的身体情况或生活环境而导致贫困,比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

4. 暂时性贫困人口:这类人口在短期内面临失业、意外灾害等导致贫困的情况,一旦条件改善就能脱离贫困。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

浅谈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

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

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

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

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

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

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

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的贫困现状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自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和社
会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然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这是中国面临的一项
严峻挑战。

本文将研究中国的贫困现状,包括其原因和政府采取的措施。

首先,中国贫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不
平衡,东部地区相对富裕,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相对贫困。

农民工收
入低、就业机会有限,使许多农民工被迫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另一方面,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
一些人陷入贫困陷阱。

此外,自然灾害和疾病等突发事件也会导致家庭陷
入贫困。

然而,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如何精确识别和帮助每个贫困户仍然是一个难题。

二是东、西部地区和城
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城市地区的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正在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推动
区域协调发展。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贫困人
口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中国政府已
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实施“精确扶贫”战略、加大
投资和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正在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并提高贫困
人口的生活水平。

然而,要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需要持续努力和全社
会的共同参与。

贫困问题的经济分析与对策建议

贫困问题的经济分析与对策建议

贫困问题的经济分析与对策建议贫困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贫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贫困人口集中国家之一。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精准扶贫,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贫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经济原因分析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机会不足就业机会的不足导致了大量的人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但是这些行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等限制。

而在城市地区,由于优先招收有技能的人员,许多缺乏职业技能的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些都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不足,许多人只能过着贫困的生活。

2.教育程度低教育程度低会导致人们无法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知识,也难以参与到高技术产业中去。

这会影响到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

同时,低教育程度还会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缺乏科学的耕作方法和种植技术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偏低,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3.财富分配不均财富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而城市的高薪人群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这些也导致了许多人在经济上无法独立支持自己的生活。

此外,高财富人群跨越地区隔离和贫困状况,进一步加剧了财富的不平等。

二、对策建议经济原因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贫困问题的核心是要在经济上给予人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是对策建议: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提高就业机会,必须加强对人们的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项目应根据地区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行业。

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提供培训资源和设施,帮助人们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建立教育基金,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庞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国家之一。

贫困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的调研。

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专家访谈,我们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基本情况1.地理环境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多山少水,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发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贫困人口据统计数据,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庞大。

他们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教育医疗资源,这导致了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健康状况差等问题。

三、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情况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低。

2.农业扶贫政策为了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农业扶贫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持、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旨在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收入水平。

然而,由于政策执行存在问题,部分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四、教育发展1.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

2.教育扶贫政策为了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助学金等。

然而,由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等原因,部分地区的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五、医疗卫生发展1.医疗资源匮乏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医生和医疗设施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贫困地区居民的需求。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健康水平低下和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问题。

2.医疗扶贫政策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扶贫政策,如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等。

中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成因

中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成因

浅析中国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和对策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姓名:张春男[摘要] 贫困差距是市场化道路的必要产物。

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人士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以及贫富差距过大对社会将会产生的危害,并针对这些危害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贫富差距;危害;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乡的生活水平也分别达到基本的小康和富裕水平,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

贫富差距的扩大,容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强化人们对社会的不公感,容易引起社会动荡,贫富差距已成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热点问题,亦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一)基尼系数的含义基尼系数被国际间普遍认同为衡量贫富差距的一个权威指标,由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

他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0~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基尼系数也越大。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分析
1.1 贫困与中国的贫困群体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给“贫困”下的定义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我国的贫困群体可以归纳为无法合法地获得基本生活条件并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人的集合。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对全国6万农村人口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的入户调查,确定农村贫困标准2003年为人均年收入637元,按照这一标准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有2 900万,城市中有2 000~3 000万的贫困人员需要救助。

这两部分人口属于绝对贫困人群。

这一贫困群体主要由以下两类人员组成:一是计划体制下的贫困群体。

一般是城市中的三无人员,即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人;农村中的五保户,由集体经济负担的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疾人员。

二是市场体制下的新贫困群体,城市下岗、失业、半失业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以及在农村中因城市化,而“上班无岗、种田无地、劳保无份”,生活陷于贫困的失地农民,以及流动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部分农民工。

除了这一绝对贫困人群外,我国还有近2亿的农村人口的年均收入是在850~950元之间,以及一些因灾返贫和因病返贫的人群。

1.2 中国的贫困现状
1.2.1 计划体制下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由农村补贴城市,农业补贴工业的发展道路,因此在计划体制下,贫困主要集中在农村,表现为“普遍性的区域贫困与极端贫困”。

但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迅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财力得以能够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的扶贫运动,使一些贫困地区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处境,取得的扶贫成就举世瞩目。

2004年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宣布: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3年底的2 9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为3%左右。

1.2.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贫困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中除了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三无人员外,基本上不存在贫困群体,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许多国家给予的优惠,比如就业、上学、住房、医疗等福利待遇,通过户籍制度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区分开来,逐渐形成以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的城市经济体制。

随着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降,从而使职工的生活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前,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集体单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在转轨过程中普遍表现出对市场的不适应,造成了自身的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减发、停发职工工资,造成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出现。

从收入分配制度上来说,由于规范和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法律、法规、经济杠杆、行政措施等存在许多缺陷,从而导致了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非透明化、非制度化,同时由于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不力,对低收入群体又保护不足,使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造成相对贫困现象。

2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2.1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
非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不以盈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组织形式,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

由于非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因此它具有和政府与企业相区别的特性。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五特征法,只要是符合这5个特征的社会组织都
可以归为非政府组织,这5个特征分别是:①组织性,即有正式的组织和常设机构,非正式、临时的和随意性的聚会不在其内;②非政府性,即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不受制于政府;③非营利性,即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且盈余不得在管理者和所有者中分配;④自治性,即在管理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权;⑤志愿性,即参与的基础是自愿而非强制。

根据这5个特征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具有组织性、志愿性和公益型,但是并不完全符合以上5项特征。

在中国,第三部门应该包括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正式注册的第三部门都必须挂靠在行政单位的名下。

例如我国的工会、妇联、共青团具有较强的行政性,消协、工商联则具有半行政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第三部门的独立性和非政府性不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较强行政化的国家中,第三部门如果不借助政府部门的权威,往往难以生存和发展。

2.2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观念很快就影响到了民间组织。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由此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团体的数量增长呈现出了空前的势头。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加深,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采取了“监督管理,培育发展”并重的方针。

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规范性法规,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第一个关于非政府组织的专门法案《公益事业捐赠法》。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宏观上具备了法律基础,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根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在2000年组织的一次关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活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调查、研究,行业协会、学会,文化、艺术,咨询服务(包括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扶贫。

由此可见,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活动较为活跃的领域往往是“社会需求旺盛、存在公共物品供给缺位且政府在政策上又相对允许或鼓励发展的领域”。

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虽然起步较晚,发展中的困难也比较多,但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扶贫工作中,非政府组织更是发挥出了自己的独有优势。

3 在扶贫工作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分析
3.1 非政府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
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专心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特性,使它能够在扶贫事业中相对于市场机制中的企业组织和政府机制中的政府组织具有很多优势。

第一,从非政府组织的构成来看,由于其工作人员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目标或者爱好,志愿组建而成,工作人员之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而具有为某一共同的公益型目标奉献的理想和抱负,与企业组织、政府组织的人员相比,牵扯的利益较少。

因此可以募集到企业与政府所无法获得的资源。

第二,非政府组织的扶贫活动可操作性更强,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且准确度高。

非政府组织的成员有意愿和能力在贫困地区实地从事扶贫活动,因而能够获得第一手关于贫困人群的资料,了解贫困人群的需求,依据自身的组织特点向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援助。

由于非政府组织各具针对性,使得各个非政府组织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协同努力挖掘非政府组织的潜力,在扶贫中体现较高的效率。

第三,非政府组织通过竞争既提高了扶贫效率,又有利于对其监督。

由于政府在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中处于垄断地位,这就决定了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然是处于一个优势地位,从而形成政府供给的无效率和低水平。

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可以起到一个中介协调的作用,实施监督和评估,落实政府政策,促使政府活动同群众愿望和需要相符合,非政府组织还可以充分利用其自有的专
家和技术知识优势,在扶贫事务上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咨询,促使政府有效地提高了扶贫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非政府组织具有贴近民众的天然优势。

扶贫活动涉及到各类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角色,因此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社区的加入,是必然趋势。

非政府组织利用其贴近民众的优势,有利于在社区组织和社会基层组织开展工作,贫困群体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一般是以分散的个体形式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底层,非政府组织在社区的扶贫工作,一方面可以将这些弱势群体组织起来,培养他们独立互助的精神,促使他们参与到消除贫困的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可以将分散的弱势群体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从而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加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

非政府组织这种作为贫困群体代言人和坚强后盾的作用,是一般政府机制无法比拟的。

3.2 非政府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由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扶贫的专业化程度上存在差异,所以我国参与扶贫的非政府组织要分为:专业性的扶贫组织,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代表;兼业性的扶贫组织,以福特基金会中国办事处为代表。

在此主要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分析其在我国扶贫事业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中国扶贫基金会正式成立于1989年3月,原名“中国贫困地区发展基金会”,1990年更改名称并延续至今。

该会是对海内外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

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开展各类扶贫项目200多项。

近年来,每年约有10多万贫困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