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校园廉洁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校园廉洁教育
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当前在全党上下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把廉洁教育延伸到校园,这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前瞻的重要工程。

学校在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时,把廉洁教育融入其中意义深远。

一、廉洁教育进校园的必要性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曾意味深长地说过: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

这从一个侧面阐明了一个深远意义的命题: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廉洁教育,不仅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是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廉洁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题中之义
一说起“廉洁”,人们的第一联想就是政府官员,最起码也是有个一官半职之人所应该注意的问题,而跟一般人好像没什么关系,更不用说青少年学生了,这其实是我们对廉洁内涵的一种误解,也是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必须首先解决的认识问题。

1、廉洁内涵的界定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
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沾污,就是廉洁。

“廉洁”一词的内涵,《辞源》上解释为“公正,不贪污”。

汉代王充《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句。

《辞海》上解释为“清廉,清白。

”汉语词典上解释为“不贪污受贿;不损公肥私。


综上所述,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可见,廉洁既涉及到个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自我修养问题,也涉及到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选择。

也就是说,廉洁不仅仅涵盖到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和掌握社会权力的非国家公职人员,还涵盖到包括青少年学生在内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2、学校教育的目的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的教育目的的思想,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这一思想很快被全球各国所认可,并被称为学习的四大支柱。

其中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学会生存,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发展。

简言之,就是要学会好好做人,做个
品行高洁的好人。

(二)廉洁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首先,从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看,在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方面,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青少年学生面临着良莠不齐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强大冲击,社会上还较为猖獗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侵害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腐败现象,对他们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基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还未形成,缺乏对复杂社会现象基本的价值辨别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极易受到腐蚀和侵害。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越来越频发的中小学生恶性事件的背后,我们总能或明或隐地看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的影子。

在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就是同腐朽势力、邪恶势力争夺孩子、争夺未来。

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廉洁教育,才能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在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廉洁教育进校园的途径
(一)重温传统文化,端正价值追求
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呢?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堪称是廉洁教育的富矿,如果我们能过广泛占有历史资料并注重提炼其中的廉洁理念,那么不但满足当前廉洁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能够在国际社会中独树一帜,开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教育之路。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

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如果我们沿着崇廉尚洁的廉政思想文化进一步追根溯源,深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便可以触摸到古人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君子。

所谓君子,是指品行高洁之人。

可以说,古之君子,必有廉德;廉洁之士,必有君子风范。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谦谦君子呢?本人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知耻”、“立志”、“慎独”的论述,对于当下校园廉洁教育具有直接的关系。

下面就做一个具体阐述。

1、知耻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

这也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
个头。

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什么样的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

康有为则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

这也是说纠正社会上的风俗,要从知耻做起,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一个羞耻之心,社会就会有希望,许多新事物、新风尚的推行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无耻两字。

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

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民众明德知耻,就可能从思想根源上铲除腐败。

“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

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

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

”这又告诉我们,在社会上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

要让民众,懂到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

要像做启蒙工作一样地去做知耻的教育工作。

耻字从耳,“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

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力度还要加大,要让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一切与此有悖的思想论点都要扫除干净,诸如“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搞活经济”等谬论都会使腐败分子对自己的作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让这样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败将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理想。

2、立志
进行廉洁教育,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即意志支配的,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
行动的方向与动力。

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

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

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

我们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君子尚义。

古人云“义者宜也”,是说“义”就是适宜的、合理的、正确的事。

“义”是“德”的具体展现,也是个人行为的最高准则。

有义,则会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无义,则会作乱为害。

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

《孟子•尽天下》中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

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

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

王阳明说:立志就要“收放心”。

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

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

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

所以,王阳明说:鸡鸭放出去了还要收回来,更何况是自己的心!王阳明的思想对今天还是有用,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官员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放
出去的鸡鸭牛羊,收回来难,也不想收回来。

3、慎独
在知耻、明志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慎独”。

《礼记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其意是说,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和道德分离,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君子越是处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越是应该做到十分谨慎,自觉地防止去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在最隐蔽的时候最能看出人的品质,在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

所以,君子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仍能谨慎小心,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慎独”应成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应当达到的人生境界,它要求人们,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实践道德规范。

能否做到“慎独”,以及坚持“慎独”到什么程度,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养以及修身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论语•学而》载:“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就离谦谦君子的人格理想不远了。

(二)加强家校联合,推进廉洁教育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一直是授业和修身并重。

在当前不良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之时,
学校更应当坚定不移地承担起自己的育人之职,而不能对此熟视无睹,放任自流。

也就是说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学校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一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学校要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学校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

具体而言,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题展板、选修课、知识竞赛、学科渗透等形式推进廉洁教育,像我校每周升旗仪式后政教主任的“励志小故事”就是一朵绚丽的奇葩,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毕竟也是社会中的人,不仅仅只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所以推进廉洁教育还必须要有社会的参与和家庭的配合,共同形成合力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推进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廉洁教育中来,就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学校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联合,提高家长的认识,关注自身行为,从而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