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第4章---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第4章---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2.2. 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特征
①单位土地上能量投入的增加 ②单位土地上产量的提高 ③基本上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
(2)适应机制
①不断地投入 ②高度有组织的社会 ③资源私有化 ④一个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 ⑤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
2.3. 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研究
(1)工业化特征 ①急速扩张的人均资源消费 ②专业化生产 ③社会组织更复杂 ④财富的集中, 使对资源的掠夺更加贪婪 ⑤人口变迁
(2)工业化过程中的适应研究 ①农村人口城市化 ②跨国公司的作用
3.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教训
3.1. 苏美尔文明的衰落 3.2. 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 3.3. 玛雅文明的消亡 3.4. 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
这是由于人类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包括生理上 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上的适应能力
2.3 人类的意识和智力
人类是惟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即增强自己 智力的自觉性的能力)的物种。由于有了这种意识, 某些潜在的限制因素所造成的问题, 对人类来说只 不过是用文化手段适应环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2. 4现代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
而言是负熵储存。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若其负熵的耗散超过了来自太阳呢的负熵的补充,
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退化。 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最终将以一种低品位(或无序)的“废物”的形
式耗散。
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一、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的优 势地位
1.人是自然的产物 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 人与自然界建立起密
(2)具体适应措施 专门研究农业、工业、沿海带、能源供应、林业、水资源、
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适应措施。例如农业对资源环境 变化的具体适应措施就包括: 改变地形、引入人为系统(如灌 溉)、改变农作方式、改变农事季节,、引入新品种、农业政 策、农业科技与教育等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第19页,共170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 将来有大的改观。如东海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并非全部 潜在储油层都做了钻井探测,因此就是一个存在远景资源的地区。 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相协调,以实现当前开发与长远持续发展的统一。
第12页,共170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上述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也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1、环境科学
广义理解的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生态学、地理学等有了广泛的交叉。 2、国土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联系:其结合点在“国土资源”。自然资源是国土资源的 主要组成部分。 但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也有区别:国土经济学比资源经济学范围更广,属宏观 (总量)经济学范畴;而后者属微观(个量)经济学范畴。 3、人类生态学 王发曾(1991)先生关于人类生态学的定义(P18),说明了人类生态学与自然资源学 的研究密切相关。
还未完全定型,其研究方法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
第10页,共170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2、自然资源学的时空尺度:空间维与时间维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归纳为论题维、空间维和时间维。
论题维: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法律、伦理、技术等。
空间维:不同空间尺度上要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在研究中需要作明 确的界定(如P16表0.1、0.2)。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1、表象:人口过剩
引起当代自然资源问题最直接的原因:人口过剩。
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其中,人均资源消费包括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指环 境污染、环境退化、资源存量的减少等,它与资源利用的方式有关。 由此看来,资源问题与人口过剩(overpopulation)密切相关。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一、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resource base) 资源基础是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 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的元素丰度或者克拉克值(即化学 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g/t)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 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 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conditional reserves) 条件储量也是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 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储量。显然,这种藏量也不是静止 不变的。
第一节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1、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 3、自然资源学的萌芽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
1、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2、当代自然资源学研究前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重 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前三位的是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 3、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向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2、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
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原理、属性、演化过程、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学科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 这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土地生产力变 化趋势的经济理论。 • 在近二百年来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中被 反复运用和引用,并从农业部门扩展 至所有产品部门,被视作经济管理中 的一个重要法则。 • 土地报酬递减律,是影响人类利用自 然资源尤其是利用土地资源的最重要 要素之一。
• 一百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注意到每个单 一自然要素对于植物初始生产力的贡献 和影响。 • 当一个要素的强度或活力在原来基础上 脱离开所有要素组合的整体效应, • 单独地进一步增加时(在另一方面,这 里的意思也可理解为:该要素已经在优 或接近优的基础上而继续增加), • 它对于植物生产力的影响效果会变得越 来越小。
• • • • •
存在于 两种资源活动之间 资源与环境之间 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之间 两种消费活动之间
• 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外部性是与共 享资源密切相关的。 • 共享资源种类繁多 • 问题
• 私人成本或收益、社会成本或收益 •如
三、高斯定律与资源产权制度理论
• 1960年发表 • 高/科斯 (R.H.Coase) • 《社会耗费/成本 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 政府干预
• 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 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又无法 向后者收费的现象; • 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 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 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
• 如,私人花园的美景给过路人带来 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费,这样, 私人花园的主人就给过路人产生了 外部经济效果了。 • 又如,隔壁邻居音响的音量开得太 大影响了我的睡眠,这时,隔壁邻 居给我带来了外部不经济效果。
• 那就是说,若牛吃麦的边际增值是大 过麦的市值损害,那么耕耘者就不可 能以市价阻止牛吃麦; • 既然在边际上麦的损失是少过牛的增 值,让牛多吃点麦是会增加社会生产 的总净值。 • 但若在边际上吃麦的增值是少过麦的 损害,则耕耘者大可以以损失的市值, 付给畜牧者,要后者去减少牛对麦的 损害。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可更新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循环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

3、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

5、可持续利用:是指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2、简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6、简述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7、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8、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简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0、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安全学原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以人为本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答案: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2、安全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B.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执行C.安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D.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答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3、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系统工程方法B.事故分析方法C.安全评价方法D.危险源辨识方法答案:A.系统工程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措施和人的行为干预,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利用价值和森林资源价值。
03
环境变化对资源开发方式的影响
环境变化可能促使人们改变资源的开发方式,如采用更环保、可持续的
开发方式。
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平衡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发展。
资源保护措施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资源循环利用
1
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将废弃物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加 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废弃物的减 量、无害化和资源化。
2
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 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率。
3
资源循环利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加 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利用,推广循环经济的理 念和实践。
土地资源的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 地、城市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 源具有不同的生产潜力和生态功能。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以液态、固 态或气态形式存在的水,包括河
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等。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考 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公平性 和环境影响,采取有效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
运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权属等信息进 行监测和评价,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管理案例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开展水资源量、质量、时空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价,为水资源规划、配置和保护提供基 础数据。
水权分配与交易

自然资源学的原理与应用

自然资源学的原理与应用

自然资源学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自然资源的起源、分布、发展和利用等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球的各种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2. 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原理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2.1 自然资源的起源和形成自然资源的形成受到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自然资源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对于进行资源评价和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2.2 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某一种矿产资源多分布在特定类型的地质构造中。

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资源储量评估和开发规划。

2.3 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自然资源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资源的勘探、开采、利用和管理等方面。

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4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成为自然资源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自然资源学的应用3.1 环境评估与规划自然资源学为环境评估和规划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环境中各种资源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2 矿产开发和勘探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等因素的分析,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合理的矿产开发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矿业的发展。

3.3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自然资源学可以研究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3.4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学可以通过对土地的评价和分析,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学原理 教案

自然资源学原理 教案

自然资源学原理教案教案标题:自然资源学原理教案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征;3. 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性?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解释自然资源的分类,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并简要介绍各类资源的特征;3. 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易耗性,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资源案例,如水资源短缺问题;2. 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3. 提出解决方案,并讨论其可行性和效果。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然资源进行研究;2. 要求学生调查该资源的来源、用途、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3. 小组展示调查结果,并讨论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该资源。

五、概念巩固(10分钟)1. 设计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相关概念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2. 学生个人完成测试,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 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社区或学校的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3. 鼓励学生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创新实践,如设计节能减排方案等。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程度;2. 概念掌握评估:通过课堂测试和讲解,检查学生对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理解程度;3. 实践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创新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编者:环规11-1班徐乃千郑重声明:根据课件编者有部分添增(*或字体缩小)。

未经编者许可不得擅自传播!1 自然资源学的概念*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 资源科学的概念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的形成、演变、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资源,协调资源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

3 资源的相关概念3.1 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3.2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社会资源的特点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易变性*:社会资源不象自然资源那样相对稳定,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资源容易变化。

所以对社会资源的改造也较自然资源容易得多。

不平衡性*:社会资源发展和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是由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投资政策、资金政策、教育政策、科学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决定的。

社会性*:一切社会资源都是社会劳动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阶段具有不同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的社会性还表现在:没有疆界、不分民族,谁都可以掌握并用于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继承性*:社会资源的不断积累、发展、壮大,一方面来源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资源的不断更新、扩大;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对前人已有社会资源的继承。

没有这种继承,仅凭个人的实践,所能获得的知识和财富是极为有限的。

3.4 硬资源和软资源3.4.1 硬资源、软资源概念*硬资源:在数量上表现出稀缺性的资源,比如土地、矿产、劳动力、资本等。

软资源:在质上表现出稀缺性,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资源,如技术、市场、信息、区位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气候变化与自然资源
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
总结词
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这些策略和措施旨在减轻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维护资源的可持续性。例如,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挑战。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资源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3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CHAPTER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定义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是指负责自然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划分以及相关制度规定的总称。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构成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由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权责关系三部分构成。管理机构是指负责自然资源管理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指规范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权责关系是指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划分。
CHAPTER
大约46亿年前,原始地球由宇宙尘埃和气体凝聚而成,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了如今的地球。
地球的形成
地球在形成后经历了多次地质变化,如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和冰河时期等,这些变化影响了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球的演化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根据形成机制,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水、土壤等,可循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形成周期长,短期内不可再生。
资源枯竭与替代能源
总结词:评估不同替代能源的潜力和局限性。
资源枯竭与替代能源
探索实现替代能源产业化的途径和政策措施。
总结词
替代能源的产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索实现替代能源产业化的途径和政策措施,包括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例如,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可以提高替代能源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可以促进替代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替代能源产业的发展。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理论上可恢复可循环使临界性使用后就消耗掉的恒定性所有元素矿物金属矿物鱼类森林动物土壤蓄水层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波浪水能大气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一旦超过再生能力临界性资源就变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使用到灭绝的程度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由图可知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线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第10页共45页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有交叉
例如:一条河流降解污水、废水的能力,可以因为增加了其 流量或含氧量而提高;相反,河流的吸收能力将会降低。
把废物排放量控制在吸收能力限度内,这应该是 一个普遍原则。
但社会必然要付出经济代价:取决于价值判断,如何权衡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问题。
第34页/共45页
3、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 大种群(或人口)数量。(源于畜牧业,当前应用最为广泛.)
➢ 探明储量的影响因素
• 利润要求,勘探政策。 • 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 • 需求水平: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政府政策; • 开采成本:取决于矿藏开采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但更取
决于所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投资、基础设施)的费 用和政府的税收政策。此外还应包括由于政策、自然灾 害等原因带来的风险; • 资源产品的价格:这主要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消长关系, 但也受生产者价格政策和政府干预的影响; • 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包括某些资源循环利用的费用.
第7页/共45页
1、几个重要的自然资源类型概念:
•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 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 矿产资源,铜、石油,土壤资源) 。
• 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 资源 。如:生物、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土壤资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利用和保护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而自然资源学原理则是指研究自然资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自然资源的形成是自然资源学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然资源的形成主要是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过程而形成的。

比如,矿产资源是在地壳构造运动和岩石圈活动的影响下,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水资源是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循环的作用下形成的;森林资源是在气候、土壤和植被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形成的。

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

其次,自然资源的分布是自然资源学原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比如,地处热带的地区水资源丰富,而矿产资源较为匮乏;而地处寒带的地区则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相对较少。

因此,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

再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自然资源学原理的核心内容。

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而自然资源的保护则是指保护自然资源不受过度开发和破坏。

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

在自然资源的保护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最后,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自然资源的供给却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学原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政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资源学原理PPT资料全面版

自然资源学原理PPT资料全面版

2、主要结论
宇宙越是接近于其熵为一最大值的极限状态,它继续发生变 化的可能就越小;当它最后完全达到这个状态时,就不会再出 现进一步的变化了,宇宙将永远处于一种惰性的死寂状态。”
不论是星星还是太阳将不再升起, 到处是一片黑暗, 没有溪流的潺潺声, 没有声音,没有景色, 既没有冬天的落叶, 也没有春天的嫩芽, 没有白天,也没有劳动的欢乐, 在那永恒的黑夜里, 只有没有尽头的梦境。
自然谷
人生悲怆,世态炎凉,前程有茫茫。滴滴珠泪,缕缕柔肠,更无限凄 惶。满斟绿醑,暂赴醉乡,莫道我痴狂。今日欢笑,明日忧伤。世事 本无常!
(资源保障与国际垄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等)
2、动态观念的缺失: “田野和树林给予的最大快乐是人和植物间玄妙关系的暗示。
第一节 增长的极限:悲观论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熵增加原理表明,在没有外界的作用下,一个系统的熵沿着熵增加的正方向进行,一个系统的熵越大,就愈接近于平衡状态。
1模、型关假注设人:类①的、需②求、与③发、①展④静态的分析方法;
前景 2、结论:人类的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日益好
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未来的食 物不成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达到平衡。 自然资源稀缺的状况一直在趋于缓和 强调技术进步对于克服极限的作用。
二、市场响应论
认为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
资源稀缺——价格上涨,需求减少——替代品的出现和新的供 给源的探寻——自然资源极限趋向缓和
没有白天,也没有劳动的欢乐,
“ 我见青山多妩媚,③料青把山、宇见我宙应看如是作。 一个孤立的绝热系统,在这系统中热的正向变 3模、型增假长设的:社①会、极化趋②限、总 于:③生、是最产④供大终给的于状滞负态后性向。导致变宇市场化宙效,中率低因熵下 此不宇断宙增热大量的的一总种和极向限一状个态方。向变化而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五章__自然资源生态过程2015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第五章__自然资源生态过程2015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组织 并非全部为上一级所消耗
部分能量在新陈代谢 过程中转换成热能而消耗
食物链上每一环能量 转换效率很低的资源意义?
离第一性生产越远,单位面积上所能
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人类对食物的利用若想达到
最高效力,就必须作为食草动物,降低其营养水平。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是降低营养级
结论3:
在生态系统中的每一营养级上都有能量损失, 这使通过物种网络的潜能数量减少。因此,第二性 和第三性生产中的生物个体数量和活物质数量递减。 这就形成生态系统中的“金字塔”现象。
人类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生态过程发生于其
中的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生态过
程不仅是自然-生态 过程,还包括经济技术过程和社会-政 治过程
自然-生 态系统
经济-技 术系统
人类 生态 系统
社会-政治 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效
益;包括供给功能、调解功能、文化功能、支持功能
人类福利具有多重成分,包括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的基本
物质条件,自由权与选择权,健康,良好的社会关系等。福 利的体验和表达与周围情况密切相关。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人类福利不可或缺的
在必要制度、组织、技术和手段支持下,通过与生态系
统之间可持续的相互作用,人类可以提高自己的福利水 平
知识或人力资本的替代作用可以减缓由生态系统服务功
一.生态系统
指导自然资源利用开发保护的准则:经济学;生态学;经 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资源稀缺问题;生态学指出“生态系统 使我们了解自然系统的动态和结构所决定的极限”
生态学 经济学
限制
稀缺
立论基础
自然资源学的“三E”基础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1. 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躲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地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困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食物、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第一篇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分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2.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在当前的需要、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条件储量:已经查明,但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来开采是不经济的矿藏。

远景储量: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储量: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用矿物的元素丰度或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不断房发展。

4. 绝对短缺:当全球尺度上的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

5. 相对短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

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原因: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1)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2)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不同(3)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能源消耗不一样2)地缘政治(封锁和禁运)3)贫困(经济问题)4)由自然因素或人类不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造成的环境退化第二篇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1. 自然资源与熵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形成的有序结构。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人口过剩: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或全世界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过大,致使资源基础退化或损耗,并污染水、空气、土地,从而损害人们生存环境(生命支持系统)时,人口过剩问题就产生了。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损耗。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第一章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2、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①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②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③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④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⑤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是同一客体。

⑥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⑴在地球圈层的分布:矿产资源(地壳)、气候资源(大气圈)、水利资源(水圈)土地资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3、⑵用途: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交通、医疗、旅游、科技等)资源自然①不可更新资源:是地壳中储量固定的资源,即矿产资源。

它们不资源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或由于它们自然类型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是可能耗竭的。

⑶现在较认同的②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

a.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衡量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b.临界性资源:是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①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②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自然资源学原理[1]

自然资源学原理[1]

自然资源学原理1、《山海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有关矿产资源的记述。

2、自然资源学: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3、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集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4、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应的因素:〔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应量;〔3〕其他用途的竞争;〔4〕科学技术的发展;〔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6〕交通条件的改善;〔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5、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6、报酬递减原理: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到达一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负数。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量少;〔3〕空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

8、面临自然资源的挑战:〔1〕矿产资源:a供应保障程度不足,b需求压力持续增大;〔2〕耕地资源:a随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持续增长,b耕地在不断减少;〔3〕水资源:a严重短缺,b浪费严重;〔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a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b环境污染,c生态功能降低;〔5〕资源承载力不足。

9、经济决策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如何分配。

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3)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4)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11、采矿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1〕切断蓄水层;〔2〕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及蓄水层水质恶化;〔3〕改变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和分布,水位下降;〔4〕影响地下水补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开发决策
Development Decision in Exploit of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资源开发的原理
自然资源再开发的原理
自然资源开发中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自然资源开发的直接成本
资源开发所需资本和劳动费用,取决于资源开发的类型和时期; 原始土地的开发,在开始时所需费用相当低; 土地开发与兴建庞大的发电和灌溉工程相比,费用低得多; 绝大多数非农业用途的土地开发项目,开发成本较高; 城市更新工程一般费用很高,一是由于购置开发场地和紧接着的拆除
相符的最小可能成本来实施; 每个项目的开发优先顺序应按其经济合理程度排列。
成本和效益构成
直接成本包括建设、维持和运营项目全部土地、劳动和材料的价值,以 及由项目所导致的负效应;
附加成本指为使项目产品能够为人们所利用而必须追加的物品和服务; 派生成本指除项目成本和附加成本以外,由于项目引起的所有物品或服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益和成本经常离异,不能包括受经 济决策影响的全部集团;
成本—效益分析的另一局限是,所评价的很多事情还不能折算成货币。
改善成本—效益分析的建议
要估算对全部受影响人群的短期和长期效益与成本; 评估项目或法规的执行情况,不是假设所有项目和法规都
能100%有效地执行; 公开评价结果,让公众参与评价过程。
生态占用核算
第一步:核算各种资源的人均年消费量; 第二步:核算为生产所消费资源,人均占用的土地面积; 第三步:汇总人均占用的各类生产性土地面积; 第四步:求算人均生态占用总和,以及地区总人口的生态
占用总和。
全球生态占用
年份
1993 1995 1997 1999 2002
人均生态占用 人均生态潜力 hm2 /人
由于项目评估关心的是整个项目执行时期的效益和成本,为分析目的, 应将效益和成本折为现值。这需要确定合适的贴现率和每个项目的预 期经营时间;
其他估计包括无形和有形价值的处理、经济活动水平的调整、受影响 公共设施的成本计算,以及土地的获得和改良费用、税收、替代掉的 设施、有效生命期和所造成的损失计算。
清理建筑物房基费,另外还由于再开发的规划是雄心勃勃的; 新公路建设是需要很高的开发成本的又一个例子。
自然资源开发的社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社会成本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机会成本和社会不经济效果。社会机会成 本指由于选择资源开发,社会及其成员所放弃的收益。而社会不经济效 果则指资源开发对其他个人、团体和整个社会伴随的负效果;
早期拓荒的生活,需付出较高的社会机会成本; 城市土地用途开发过程中也会出现社会机会成本; 社会不经济经济效果问题,发生在公共或私人项目对他人不利的时候; 等候成本 促熟成本
自然资开发的替代成本与机会成本
城市土地中住宅用地成熟后转作商业用地,是产生替代成本的典型例子 替代成本是资产所有者的决策问题,为抓住投资机会以使未来收入更高,
务; 一旦成本和效益计算出来,扣除项目成本和附加成本的基本效益剩余称
为净基本效益;扣除派生成本之后的派生效益剩余,叫做净派生效益。 这两种效益和成本一起用来确定成本—效益比率。
效益和成本的估算
项目成本往往按现有价格计算。效益和经营成本的估计,往往假设一 个未来价格水平,这种估计应保守一些。采用长期价格和产品产量预 测作为估算标准;
- 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效益的大小 - 在效益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成本的大小 - 在成本和效益都不相同的情况下,以成本与效益的比率和变化关
系来确定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前提
只有项目产品存在需求的情况下,项目才有经济价值; 每个项目都必须在净效益最大的规模上实施; 每个项目或项目的各个独立部分,都必须在与项目总目标
项目的形成
确定预期效益和成本只是自然资源开发决策的一个方面 还要注意项目形成的其他三个方面
- 论证项目的必要性 - 确定拟开发的最佳规模、比例 - 指出开发项目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成本—效益分析的评价
实际生活中,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确定项目的可行性,把有利的效益/ 成本比率作为项目实施的条件。但还远不能使投资收益最大化;
他是否乐意放弃其全部或部分现有改良投资。如果他决定转向较高层次 的用途,就必须注销现有价值的大部分,然后才能在原地皮上进行再开 发。 如果他未能转向有希望的较高层次用途,他还要接受一种机会成本,即 现有净收入与地皮再开发后他可获得的净收入之差额。
自然资源开发的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决策中付出的社会成 本同可得到的收益,尽可能用相同计量单位进行计算,以 便从量上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得失。
6.7 3.8 5.0 1.3 0.9 0.4 0.6
其它生态占用
渥太华生态占用5.0hm2; 北京生态占用1.62hm2;上海生态占用1.33hm2。 四川省生态占用1.36hm2;河南省生态占用1.29hm2 成都市生态占用1.38hm2;南充生态占用1.10hm2
生态占用的概念
生态占用: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弃物所占用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hm2/人)。
生态潜力: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所能供养人口的数量,相当于资源承载力 (人/hm2 )。
生态赤字:一个地区生态占用大于生态潜力,出现生态赤字。
生态占用可以是个人的、区域的、国家甚至全球的。 生态占用包含:化石燃料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城市休闲地、水域。 生态占用分为:直接的占用土地,间接的能源消耗占用土地。
2.8
2.1
1.8
1.5
2.3
1.8
2.3
1.9
9.6
5.2
生态赤字
0.7 0.3 0.5 0.4 4.4
国家/地区生态占用
国家
美国 德国 日本 俄国 中国 印度 世界
人均生态占用 人均生态潜力 hm2 /人
12.3
5.6
6.3
2.5
5.9
0.9
5.4
4.1
1.8
0.9
1.1
0.7
2.8
2.2
生态赤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