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山市》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山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山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
本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
《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的探究。
课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山市的生成、发展、高潮及至消失的过程,极富想象力。
本文是自读课文,学生学习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阶段(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对文言字词、语法的要求可以尽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请学生用画笔或语言描绘出山市奇幻的景象。
还要运用电脑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
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要求用一课时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预习。
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生动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写法体会。
过程与方法: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认识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
2、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课文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并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2、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山市》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山市》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感觉到秋天已经来到了吗?天空中秋风飒飒,秋雨潇潇,田野里枯枝颤抖,黄叶飘零,一派秋的庄严。
是啊,秋天的满地落红,冬日的漫天飞雪,春时的嫩芽娇花,夏季的绿树浓荫,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能看到。
可是有一种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却好多年都难得一见,多数人一生都无缘看到。
这种自然现象就是海市蜃楼。
幸好清代有一位写狐写鬼的文学家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描绘了一次这样的景观──山市(山市蜃楼),弥补了我们不得一见的遗憾。
今天,让我们走进《山市》这篇课文,通过文字描述来欣赏一下这种奇特的景观。
板书题目作者,学生记住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二、诵读施标1、初读感知阶段:⑴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标划生字词,并听出师故意读错的生字。
然后打出电子词典,指定一学生领读生字。
⑵学生自由朗读2至3遍,力争读得声音饱满,通畅无阻。
读完之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自主学习阶段:老师先学了这篇课文,觉得这篇课文的目标可以有这两个。
大家看同意吗?打出目标:⑴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⑵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3、师布置自学任务,出示自学指导: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三幅画面。
比一比谁理解得快。
时间8分钟。
4、讨论反馈阶段:师生、生生之间以做游戏的形式来检查词句理解情况。
游戏:甲:我来问,你来答。
某词的意思是什么?乙:这个问题难不倒我。
……师与一学生合作举例。
如:师:我来问,你来答。
山市高潮时出现的“危楼”是不是指“快倒的楼”?生:这个问题难不倒我,“危楼”指的是“高楼”,它还站得好好的。
师:这座高楼是几间的几层的?里面的人在干什么?生:五间的、数不清几层的。
里面的人有的靠着,有的站着,干什么的都有呢!师:它是怎么一步步消失的?生:先渐低再渐如常楼渐如高舍,又倏忽如拳如豆消失了。
师:“危楼”一词在哪诗里还学过?生: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优质课教案
《山市》解读及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文章不长,只有二百八十多字,但却带给人如梦似幻、迷离壮观的感受。
然而,本文所描摹的幻境却不是作者亲身经历,这从文中的“孙公子俞年与同仁饮楼上”一句中即可看出。
之所以能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震撼,其奥妙在于作者高超的描摹技巧和独具匠心的构思。
作者借助“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的目击者的视角,让神秘飘渺的“山市”如同一幅人情风俗画般历历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纵观山市的出现,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标志性词语是一个“忽”字:忽见山头有古塔耸起,高插青冥。
观者正相顾惊疑,作者却并没有接着详细描写古塔周围的景致,而是用第二个标志性词语引入第二个阶段: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至此,通过观者的视角和作者的笔墨,读者已经被深深地吸引,并终于明白文章所要描写的内容,就是罕见而诡谲异常的“海市蜃楼”了。
这一部分,作者没有急于结束描写,而是用洗练而传神的笔触,几笔勾勒出“山市”之繁华: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这里,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无一笔不传神,无一笔不生动,无一笔是赘语。
形容山市之繁华,比喻中夹带夸张,夸张中伴生排比,读来一气呵成,让人产生目不暇接之感。
然后,作者忽然笔锋一转,用第三个标志性词语“忽”引出山市发展的高潮:危楼出现。
危楼的出现之前,作者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大风起,尘气莽莽,这就像魔术师变戏法一般,在读者愣怔发呆不明所以之际,风已定,天已清,莽莽苍苍的天际,只剩下一座危楼飘渺在空中若隐若现,似有还无。
读至此处,心中不禁连连感叹这“蜃景”的变幻无常。
然而,惊魂未定之下,那蜃景却又是一番奇异的变幻:楼渐低,如常楼,如高舍,突然之间如拳如豆!这里又是比喻、排比、夸张三重修辞伴生出现,令人紧张得气息难定,浑身肌肉绷紧。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山市》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2. 了解作者对山市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2. 考察学生对作者意图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山市,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山市的美好。
课堂活动:1. 让学生阅读《山市》这首诗,鼓励他们大胆猜测诗的内容。
2. 学生交流自己对于诗中“山市”两个词的理解和联想。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
4.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于诗歌主题的感受和理解。
5.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组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解读。
6. 引导学生根据诗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再写一遍。
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创作自己对山市的描写。
2. 比较《山市》这首诗与另外一首描写山市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解读。
3. 创作与表达能力。
继续写相关内容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素材,创作自己对山市的描写。
课后作业可以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中的山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能力,描述自己希望山市具备的气息、风景、人文特色等等,让他们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磨练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比较《山市》这首诗与另外一首描写山市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在课后的讨论环节,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去找一首与《山市》主题相关的另外一首诗歌。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找到的诗歌,并组织一个小型的比较分析活动。
他们可以比较两首诗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作者用于描写山市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谈论自己对于不同诗歌的喜好和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③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③篇.1、继续学习文言文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重点)2、疏通课文结构,掌握课文内容,提取课文主要信息,赏析语句;(重点)3、通过各学科结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难点)○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
一天,法军行进在沙漠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
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
这种变幻莫测的景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
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
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
蒲松龄的《山市》也记载了这种情况。
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简介作者以及作品蒲松龄(1630或1640--1715年)清朝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南)人。
他屡试不第,至71岁方为贡生。
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
一生著作很多,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其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聊斋”,书屋名。
“志”,记。
“异”,奇异。
(三)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亘gèn莽mǎng霄xiāo扉fēi缥piāo缈miǎo逾yǔ倏shū(四)给重点词注释奂山山市,邑(县)八景之(的)一也,然(但)数年恒(经常)不一见。
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①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设计恰当导入① 可以由“海市蜃楼”的画面或图片导人,也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② 也可以讲传说、讲故事,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
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山市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自学课下注释。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
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大屏幕出示方法)①通览全文,了解全貌②逐词逐句,通懂其义a.识记生字词 a.分析理解词语{b.断清句层次 {b.省略补出翻译c.朗读按标点 c.精读分析理解d.难句村出来 d.画批圈点小结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
初中七年级语文《山市》优质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山市》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 了解《山市》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 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 -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 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发展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情感体验; -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学重难点重点: - 掌握《山市》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 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难点: -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 课文《山市》的复印件; - 讲解课文的PPT。
学生准备: - 作业本; - 笔和纸; - 阅读理解题。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引入新课《山市》,向学生展示山市的图片,并引发学生对山市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4.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山市》课文,注意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阅读理解题。
4.3 分析课文•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相关问题。
4.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
•学生将重点内容整理到笔记本上,复习课文要点。
5. 课堂延伸•学生在课外可以选择绘制《山市》的插图,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学生可以通过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山市的感受和想法。
6. 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一篇日记,描述自己参观山市的经历和感受;2.阅读理解题,完成课后习题。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图片、阅读课文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市》的内容和情感描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设计(优秀3篇)山市语文教案09-19下面是本店铺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设计(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七年级上册山市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山市的成因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描述的山市现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对山市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山市的成因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述,掌握山市的形成过程。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
2. 与山市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3. 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山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市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山市的成因及其特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述的山市现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山市的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交流。
(2)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3. 学生能够描述出山市的成因及其特点,并对相关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2. 在合作探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版《山市》七年级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山市》七年级上册语文原文及教案《山市》原文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山市》教案一、教学目标①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五、教学设计1、恰当导入据专家介绍,海市是一种光学现象。
春夏、夏秋之间,万里无云,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易出现较大温差。
水温低于空气,这时水面的气层与空中的气层密度便发生较大差异,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气层便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就形成了海市。
这次海市形成一方面是源于近几年蓬莱市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空气污染治理,改善了大气质量的缘故,另一方面是源于连日降雨,雨后天开,天气比较凉爽的缘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重点)2、疏通课文结构,掌握课文内容,提取课文主要信息,赏析语句;(重点)3、通过各学科结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难点)○教学内容《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788年,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
一天,法军行进在沙漠途中,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模糊的湖光山景。
景物倒悬在空中,不一会儿,湖泊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他们又看到草叶变成了棕榈树丛。
这种变幻莫测的景像使法军十分惊慌、不知所措。
士兵们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祷告,企求上帝保佑。
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市蜃楼”。
蒲松龄的《山市》也记载了这种情况。
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
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二)简介作者以及作品蒲松龄(1630或1640--1715年)清朝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南)人。
他屡试不第,至71岁方为贡生。
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
一生著作很多,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其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聊斋”,书屋名。
“志”,记。
“异”,奇异。
(三)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奂huàn邑yì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bì睨nì亘gèn莽mǎng霄xiāo扉fēi缥piāo缈miǎo逾yǔ倏shū(四)给重点词注释奂山山市,邑(县)八景之(的)一也,然(但)数年恒(经常)不一见。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市》。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山市》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山市》。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了解课文背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2.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山市》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山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分享自己的收获。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正确读音和词义。
(2)利用生字词卡片,进行互动游戏,巩固生字词学习。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书写、拼写、语法等方面。
3. 情景对话评估:学生在情景对话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
七年级上册《山市》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七年级上册《山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等语汇。
2.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认识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
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课文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生动描绘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语汇,概括山市出现全过程的写景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蒲松龄极《聊斋志异》有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重点词句。
3、诵读课文。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海市蜃楼这个词语吗?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板书文题、作者)二、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资料助读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
《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狐愤之书”(取义孤独、悲愤)。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顺畅诵读,整体感知㈠听读。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画出疑难字词。
㈡学生自读(可用默读、轻读、放声读等多种形式 ; 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字词典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
)1.注音蜃(shèn)景奂(huàn)山禹(yǔ)青冥(míng)禅(chán)院甍(méng)高垣(yuán)睥睨(pì nì)连亘(gèn)窗扉(fēi)逾(yú)时倏忽(shū)2.释义(1)通假字:一切乌有:“乌”同“无”。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教课方案首页教材版自己教版学段七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四单元课题名山市课时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蜃景、睥睨、高垣、逾时、倏忽、连亘、窗扉”等字词。
2.理解、累积“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记忆犹新、风定天清、全部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等词汇。
3.熟习课文内容,认识、认识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
能力目标1.顺畅朗读,培育文语言感。
2.熟习文中的描绘用语,培育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3.学习本文准时间次序生动描述变化莫测的山市蜃景的写法。
思想教育目标激发并培育学生对科学的研究精神。
教课要点顺畅地朗读,熟习文中的描绘用语,并培育想象力。
教课难点理解文语言汇,归纳山市出现全过程的写景内容,掌握行文思路。
教具多媒体CAI 课件时间安排导语——资料助读——顺畅朗读,整体感知——研习课文内容——讲堂小结——部署作业课后小结文言文教课向来是语文教课中的难点,关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用一堂课学习这篇文章是有必定难度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表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大概采纳了以下几种学法:1.情境设置法。
课前充足利用课件展现创建情境,从感性上让学生自然融入到课文的境界中。
2.朗读法。
教法千变,朗诵为本,对文言文的教课来说,朗读尤其重要。
整堂课我以朗读贯串一直,从初读、译读到背读,从朗诵下手,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节奏,领会文意,赏析美点。
3.怀疑法。
教课过程中,我向来鼓舞学生互相释疑,教师只作适合增补,培育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教课方案内容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空中楼阁图片)“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空中楼阁间”,奇特、壮观的海市幻景,很多年才难得一见,我们只好望而兴叹,无缘目击。
山市蜃楼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今日,我们将在蒲松龄的引领下,去感觉山市的美好奇特。
二、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资料助读投影:1.蒲松龄( 1640~ 1715)字留仙,别名柳泉,山东淄川人,清朝文学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山市》教案设计
《山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二)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口头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变化的过程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四、资料卡片(一) 小组讨论提纲:第一组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看到的山市“开端”阶段的景象从“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到“始悟为山市”。
第二组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看到的山市“发展”阶段的景象从“未几,高垣睥睨”到“城市依稀而已”。
第三组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看到的山市“高潮”阶段的景象从“既而风定天清”到“或凭或立,不一状”。
第四组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看到的山市“结局”阶段的景象从“逾时,楼渐低”到“遂不可见”。
(二)采访提纲:采访提纲请你采访一下山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阶段目击者。
提出下列问题:(1)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景象有变化吗?怎样的变化呢?(3)你觉得这些景象美吗?美在哪些细节?五、任务(作业)布置(一)课外请教老师或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二)请借鉴《山市》的写法,有顺序、抓特征、运用美的语言描绘烟花绽放的全过程。
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山市蒲松龄变奇美开端忽孤塔高插青冥无何宫殿碧瓦飞甍发展未几城郭高垣睥睨高潮既而危楼风定天清逾时高舍直接霄汉结局倏忽如拳如豆暗然缥缈按时间顺序抓特征语言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xx》教案教学设想:《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
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体会xx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二、介绍作者、作品:投影补充.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三、指导朗读:1、小声自读,划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奂huan邑yi冥ming甍meng垣yuan睥bi睨ni亘gen莽mang霄xiao扉fei缥piao缈miao逾yu倏shu3、齐读课文四、理解课文:1、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
(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3、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4、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山市》
教学目标
①反复诵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②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①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②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
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导入
(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介绍作者、作品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
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诵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学生自渎;第三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奂hun 冥mng甍mng垣yun 睥睨pn
亘gn 扉fēi逾y倏shū根据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划出来。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注意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相顾惊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⑵数年恒不一见(经常)
⑶无何,见宫殿数十所(不久,不一会儿)⑷高垣睥睨(高墙)
⑸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连绵不断)(城市)⑹历历在目(清清楚楚)
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⑴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
⑵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1、解释词语。
2、口头翻译。
研读思考
1、“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综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①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②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先总写一笔:”高原睥睨,连亘六七里。
”颇有恢宏的气象。
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副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
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
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的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
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
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2、作者描绘山市时,是以什么为序的?
明确:是以时间为序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无何、未见、既而、逾时等。
3、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很缓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明确:山市的变化很快,从下列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
这些词语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现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变化的突然性,“无何”“未几”“既而”“逾时”等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表明山市的景象率化很快。
作业
1、课后查阅有关“海市蜃楼”的资料。
2、阅读体会蒲松龄其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