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脓毒症诊治进展探讨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脓毒症诊治进展探讨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感染病学(含传染病学)-脓毒症诊治进展探讨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拯救脓毒症运动(上) (1)二、拯救脓毒症运动(下) (3)三、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上) (5)四、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下) (7)五、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上) (9)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下) (11)七、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上) (13)八、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下) (15)九、宏基因检测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上) (16)十、宏基因检测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下) (18)十一、脓毒症的诊疗进展(一) (20)十二、脓毒症的诊疗进展(二) (22)十三、脓毒症性AKI早期诊断进展(一) (25)十四、脓毒症性AKI早期诊断进展(二) (27)十五、脓毒症与中医智能辨证 (28)十六、血液净化与脓毒症 (30)一、拯救脓毒症运动(上)1.对于成人(理想体重)脓毒症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的潮气量A.6ml/kgB.7ml/kgC.8ml/kgD.10ml/kgE.12ml/kg参考答案:A2.脓毒症初始复苏尽可能使用()指标来预测液体反应性A.动态指标B.静态指标C.乳酸水平D.血流动力学指标E.体格检查参考答案:A3.对脓毒症所致的低灌注患者进行液体复苏,需要起始()的晶体液A.1小时内输注至少20mg/kgB.1小时内输注至少30mg/kgC.2小时内输注至少30mg/kgD.3小时内输注至少20mg/kgE.3小时内输注至少30mg/kg参考答案:E4.对于成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建议早期()内确定治疗目标,而不是延期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E.72小时参考答案:E5.对于脓毒症导致的中度到重度的ARDS,建议设置平台压的上限为()cmH20A.20B.30C.35D.40E.45参考答案:B二、拯救脓毒症运动(下)1.建议检测()水平,有助于缩短脓毒症患者抗生素使用的疗程A.降钙素原 PCTB.白细胞C.中性粒细胞比例D.超敏C反应蛋白E.淋巴细胞参考答案:A2.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紧急医疗事件A.应立即检测血乳酸B.将qSOFA 作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单一筛查工具C.应立即进行治疗和复苏D.应立即抗真菌治疗E.建议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复苏参考答案:C3.对于脓毒症所致的低灌注/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建议在复苏的前()内至少静脉输注30mL/kg的晶体液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参考答案:A4.对于脓毒症所致ARDS的成人患者,推荐使用()而不是()A.小潮气量通气策略(6 mL/kg),大潮气量策略(>10 mL/kg)B.大潮气量通气策略(>10 mL/kg),小潮气量通气策略(6 mL/kg)C.小潮气量通气策略(10 mL/kg),大潮气量策略(>6 mL/kg)D.大潮气量策略(>6 mL/kg),小潮气量通气策略(10 mL/kg)E.较低的 PEEP,较高的PEEP参考答案:A5.对于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推荐使用()作为一线升压药物A.多巴胺B.血管加压素C.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参考答案:D三、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上)1.PCT在感染()后达到峰值A.1-2hB.2-4hC.4-8hD.12-48hE.24-72h参考答案:D2.()可作为反映机体感染和炎症控制的敏感指标A.IL-6B.PCTC.CRPD.血清淀粉样蛋白AE.白细胞参考答案:D3.CRP通常于感染后()开始升高,()达高峰A.1h,6-12hB.1h,12-24hC.2h,6-12hD.2h,12-24hE.2h,24-48h参考答案:E4.急性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高危因素不包括A.高龄、营养不良B.趾骨骨折C.肺部感染D.恶性肿瘤病史E.有心血管功能障碍基础疾病参考答案:B5.多数专家建议将PCT为()作为脓毒症的诊断界值A.1 ug / LB.0.75 ug / LC.0.50 ug / LD.0.25 ug / LE.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C四、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下)1.及时发现“细胞因子风暴”并适时适量地调控炎症反应是A.预防脓毒症的核心B.有可能引起?SIRS?并导致脓毒症的发生C.病原学诊断的有力手段D.去除引起感染病因的核心要素E.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参考答案:A2.“复苏”的前提是A.大循环稳定B.多器官衰竭C.出现明确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或休克D.qSOFA评分≥2分E.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参考答案:C3.目前医院普遍检测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6C.IL-10D.IL-12E.IL-22参考答案:B4.()可以诊断脓毒症A.感染+SOFA评分≥2分B.qSOFA评分≥2分C.NEWS评分4-6分D.感染+NEWS评分4-6分E.qSOFA评分≥2分+NEWS评分4-6分参考答案:A5.对于有明确感染灶的创伤感染,单纯抗菌药物治疗A.至关重要B.可有效防止脓毒症发生C.需明确病原微生物种类后再治疗D.难以奏效E.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D五、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上)1.脓毒症的急诊治疗不包括A.姑息治疗B.急诊早期处置C.病因治疗D.支持治疗E.免疫调节治疗参考答案:A2.关于脓毒症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A.发热是脓毒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B.大约40%的脓毒症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C.轻度的神志淡漠或兴奋可能是老年人脓毒症的唯一表现D.长期酗酒或者尿毒症的脓毒症患者发热程度较一般患者高E.免疫系统抑制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经常没有明显的感染灶存在参考答案:D3.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治疗是A.吸氧B.对器官灌注进行评估C.在六小时之内对疑似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进行目标导向治疗的战略性治疗D.机械通气E.规范化诊疗参考答案:C4.脓毒症患者血培养50%-65%是A.阴性B.阳性C.不同人群结果不一样D.无法判断E.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A5.对年龄大于65岁的人来说()感染引起脓毒症最常见A.泌尿系统B.生殖系统C.呼吸系统D.消化系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A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下)1.对于脓毒症所致的低灌注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A.在复苏的前6小时内至少静脉输注60毫升/公斤的(IV)晶状液B.在复苏的前3小时内至少静脉输注30毫升/公斤的(IV)晶状液C.在复苏的前3小时内至少静脉输注60毫升/公斤的(IV)晶状液D.在复苏的前6小时内至少静脉输注30毫升/公斤的(IV)晶状液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2.充分液体复苏后仍然存在低心排量,应使用()增加心排量A.血管紧张素ⅡB.肾上腺素C.血管加压素D.多巴胺E.多巴酚丁胺参考答案:E3.推荐缩血管药物治疗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初始目标是A.MAP>=30mmHgB.MAP>=40mmHgC.MAP>=60mmHgD.MAP>=65mmHgE.MAP>=105mmHg参考答案:D4.对于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MAP水平仍不达标的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推荐联合使用()而不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A.血管紧张素ⅡB.肾上腺素C.血管加压素D.多巴胺E.多巴酚丁胺参考答案:C5.对于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推荐使用()作为一线升压药物A.血管紧张素ⅡB.肾上腺素C.血管加压素D.多巴胺E.去甲肾上腺素参考答案:E七、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上)1.PIRO系统不包括A.液体复苏B.素因C.感染D.反应E.器官功能障碍参考答案:A2.下列关于脓毒症的说法错误的是A.Sepsis占美国危重病人死因中的第一位B.脓毒症的病死率约80%C.全世界每天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D.2001年12月华盛顿会议提出国际脓毒症分段诊断的PIRO系统E.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呼吁重视对脓毒症的研究和治疗,争取在5年内把脓毒症的病死率降低25%参考答案:B3.脓毒症治疗的“三证三法”说法错误的是A.毒热证使用清热解毒法B.由王今达教授、王宝恩教授最早提出C.寒症使用祛风散寒法D.瘀血证使用活血化瘀法E.急性虚证使用扶正固本法参考答案:C4.脓毒症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为A.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B.非特异性免疫型脓毒症、特异性免疫型脓毒症C.原发性脓毒症、继发性脓毒症D.急性脓毒症、慢性脓毒症E.烧伤型脓毒症、急性胰腺炎型脓毒症、肺炎型脓毒症参考答案:A5.脓毒症病变初期以()为主,表现为()A.虚证,虚实夹杂B.实证,正盛邪亦盛C.实证,正衰邪盛D.虚症,正虚邪恋E.虚症,正衰邪衰参考答案:B八、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下)1.脓毒症病机的核心是A.外感风寒,内伤湿滞B.正气虚弱,外邪入侵C.瘀毒互结,络脉受损D.毒损络脉,络脉瘀滞E.正气欲脱,瘀毒内盛参考答案:D2.脓毒症有阳脱之象者建议使用A.生脉注射液B.独参汤C.参附汤D.血必净注射液E.生脉饮参考答案:C3.脓毒症早期集束治疗更强调A.机械通气重要性B.时间紧迫性C.早期诊断、早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要性D.抗感染治疗重要性E.液体复苏重要性参考答案:B4.()是降低脓毒症病死率的关键A.早期诊断、早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B.早期液体复苏治疗C.尽快机械通气D.尽快抗感染治疗E.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A5.脓毒症高热的病机是A.外感风寒,内伤湿滞B.正气虚弱,外邪入侵C.瘀毒互结,络脉受损D.毒损络脉,络脉瘀滞E.正气欲脱,瘀毒内盛参考答案:C九、宏基因检测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上)1.mNGS技术优势不包括A.检测能力较培养弱B.覆盖度广C.灵敏度高D.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E.可获得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分析参考答案:A2.关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阳性率高B.价格优惠C.费时费力D.痰标本合格率较低E.培养阳性率易受标本采集、运输、快速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参考答案:A3.全球首篇针对所有感染性疾病的mNGS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A.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B.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C.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宏基因组测序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E.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参考答案:C4.mNGS检测的应用前景不包括A.不明原因发热B.人源细胞干扰C.新发/罕见病原D.脓毒症E.免疫缺陷/低下人群参考答案:B5.()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捷A.荧光原位杂交B.PCRC.基因测序D.基因芯片E.培养法参考答案:B十、宏基因检测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下)1.mNGS对SCAP常见致病细菌的检出敏感度较高,除外A.结核分枝杆菌B.肺炎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E.大肠埃希菌参考答案:A2.呼吸系统感染mNGS结果解读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无菌部位来源的临床标本(尤其脓肿)中检出微生物种群(包括不同类别或同类不同种属)应立即确认污染B.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综合判断C.结合微生物种类,判定是定植、感染菌、还是背景菌D.结合其他传统微生物报告、交叉验证E.结合相对丰度、序列数判断可能性大小参考答案:A3.()毒力很强并有高度传染性,即使mNGS检出1个序列数也需要高度重视A.结核分枝杆菌B.铜绿假单胞菌C.鼠疫耶尔森菌D.布鲁氏菌E.诺卡菌参考答案:C4.不属于条件致病病原体的是A.铜绿假单胞菌B.鲍曼不动杆菌C.EBVD.CMVE.诺卡菌参考答案:E5.()指在属/种水平上检测到的该微生物的严格比对的序列数目A.序列数B.检出序列数C.基因组测序D.未检出序列数E.相对丰度参考答案:B十一、脓毒症的诊疗进展(一)1.脓毒症患者感染主要来源于()等A.肺部B.泌尿系统C.皮肤软组织D.腹腔E.以上均包括参考答案:E2.恰当的抗生素治疗(脓毒症)方案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A.感染的解剖学位置、病原谱和某个抗菌药物渗透能力B.社区甚至医院病房的流行病原体;流行病原体的耐药谱C.存在特殊免疫缺陷D.年龄和患者合并症、存在侵入性装置E.以上均包括参考答案:E3.对脓毒症可能性高或可能有脓毒性休克的成人患者,建议立即使用抗菌药物,最好在识别后()小时内使用A.3B.1C.6D.12E.24参考答案:B4.在临床实践中,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在()范围内时,通常可以考虑使用血管加压素A.0.25–0.5μg/kg/minB.25–50μg/kg/minC.0.2–0.3μg/kg/minD.0.35–0.55μg/kg/min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参考答案:A5.脓毒症引发的ARDS患者目标潮气量为()A.1ml/kgB.3ml/kgC.6ml/kgD.10ml/kgE.16ml/kg参考答案:C十二、脓毒症的诊疗进展(二)1.对于脓毒症患者的营养供给方面,说法正确的是()A.建议在确诊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最初的48h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给予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如果需要),而不是完全禁食或仅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B.建议在第1周内避免强制给予全热量营养,建议低剂量喂养[如每日最高2092kJ(500 kcal)],仅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加量C.建议在确诊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最初7d内,使用静脉输注葡萄糖和肠内营养,而非单独使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或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D.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不建议使用含特殊免疫调节添加剂的营养制剂E.以上说法均正确参考答案:E2.急性肾衰的病人,先保证容量负荷,随后用速尿每次5-10mg/kg,每6到8h1次,如()h无尿量增多,应考虑透析疗法或床边连续血液滤过A.12-24B.6-12C.3-6D.10-12E.24-36参考答案:A3.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中,有关血管升压药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推荐血管升压药首选去甲肾上腺素B.建议需要额外增加药物以维持足够血压时,应用肾上腺素C.推荐不采用低剂量多巴胺进行肾脏保护治疗D.推荐初始应用血管升压药使MAP达55mmHgE.为将MAP提升至目标值或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可在去甲肾上腺素基础上加用血管加压素参考答案:D4.推荐对ICU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采取程序化的血糖管理,当连续()次血糖水平>10.0mmol/L(180ml/dl)时,开始使用胰岛素定量治疗A.3B.5C.6D.2E.1参考答案:D5.细菌为脓毒症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A.血液B.呼吸道C.体液D.手术感染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参考答案:B十三、脓毒症性AKI早期诊断进展(一)1.关于AKIN标准说法错误的是()A.2007年发布B.由急性肾脏损伤网络提出C.对应RIFLE标准的风险期、损伤期、终末期D.分为3期E.较RIFLE简化参考答案:C2.关于血浆置换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B.只能清除小分子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C.有发生容量过负荷的风险D.最常见于肝衰竭患者的救治参考答案:B3.下列只可被血液透析清除的是()A.IL-6B.TNF-аC.IL-10D.钾离子E.蛋白复合物参考答案:D4.关于RIFLE标准说法错误的是()A.2004年发布B.由急性透析质量倡议小组提出C.依据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量进行分析D.分为风险期、损伤期、衰竭期、肾功能丢失期、终末期E.肾小球滤过率在ICU中容易准确获得参考答案:E5.关于KDIGO标准说法错误的是()A.依据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量进行分析B.2012年发布C.由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发布D.是目前最主流的诊断标准E.在RIFLE和AKIN基础上,综合循证医学依据完善参考答案:A十四、脓毒症性AKI早期诊断进展(二)1.下列哪项是关于HP的描述()A.清除中小分子水溶性毒素B.对脂溶性毒素/物质有良好的清除作用C.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D.不能解决大分子毒素、脂溶性毒素的蓄积参考答案:B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LR4可以识别细菌的CpG-DNA,也可激活TLR4B.TLR2的配体较TLR4的广泛,包括脂蛋白,脂多肽,脂壁酸(LTA)阿拉伯甘聚糖(LAM)及酵母多糖等C.TLR5可以识别鞭毛蛋白, TLR3特异识别病毒复制的中间产物ds-RNAD.TLR9识别细菌的CpG-DNA,激活B细胞和APC的免疫刺激特性参考答案:A3.关于AKI诊断的说法错误的是()A.AKI诊断缺乏早期、可靠的生物学指标B.对于肾功能评估主要依靠血清肌酐或血肌酐值为基础的计算公式C.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适合所有患者D.AKI诊断需要精确和敏感的的指标E.AKI的分级需要“多维”的评价体系参考答案:C4.下列哪项属前炎症因子,缺血时受损近端小管释放入尿()A.cystatin CB.KIM-1C.NGALD.IL-18E.L-FABP参考答案:D5.关于血浆置换的说法错误的是()A.只能清除小分子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B.有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C.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D.有发生容量过负荷的风险E.最常见于肝衰竭患者的救治参考答案:A十五、脓毒症与中医智能辨证1.脓毒症涉及全身炎性反应网络效应以及()甚至基因多态性等多个方面A.免疫功能障碍B.内皮功能受损C.凝血异常D.代谢紊乱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2.和中医辩证不同,人工智能需要对相应的()数据输入,智能整合后得出最后的辨证结果A.证型B.四诊C.大脑知识库D.逻辑推理E.中医智能辨证参考答案:B3.中医智能通过深度拟合传统人脑辨证过程,能高度还原()中医特色A.辨证论治B.整体观C.异病同治,同病异治D.病症结合、四诊合参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脓毒症在中医学中隶属于()和“温病”范畴A.阴虚阳亢B.外感热病C.肝火上炎D.痰浊阻滞E.气滞血瘀参考答案:B5.()是疾病发生的原因,是辨证的结果,是中医诊疗的核心A.病机B.辨证C.病因D.证型E.四诊参考答案:A十六、血液净化与脓毒症1.IgG的分子量为()A.200000B.160000C.130000D.66458E.13000参考答案:B2.下列不属于抗炎细胞因子的是()A.IL-4B.TGF-βC.PGE2D.NOE.IL-1参考答案:E3.关于液体复苏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需要液体治疗的ICU患者中,白蛋白比0.9%生理盐水更安全有效B.因原发病、基础疾病、开始复苏时间不同,需要重新考虑“大量液体复苏是脓毒症复苏的基石”的正确性C.液体反应性是指导液体复苏的有效方法D.个体化复苏是我们的目标E.反向液体复苏是液体复苏的某个时期参考答案:A4.下列只可被血液透析清除的是()A.钾离子B.IL-6C.TNF-аD.IL-10E.蛋白复合物参考答案:A5.下列关于连续血液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连续血液净化是20世纪重症医学发展的里程碑B.是一组采用特殊设备用于维持机体内稳态的技术C.原理包括弥散、对流、吸附D.包括滤过、滤过透析、吸附、血浆置换E.与肾内科的“常规血液净化:透析”适应症完全相同参考答案:E。

一文了解不同领域宏基因组测序专家共识在临床应用中关键点的异同

一文了解不同领域宏基因组测序专家共识在临床应用中关键点的异同

一文了解不同领域宏基因组测序专家共识在临床应用中关键点的异同引言针对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目前主要存在多篇专家共识。

依照出版时间顺序与主要内容:2019年2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发布《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专家共识》。

该共识介绍了mNGS 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患者(急症)应用的适应症、基本流程和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结果解读原则和mNGS 在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2020年5月《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发布《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在中重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共识分为5个部分,从重症角度说明mNGS的应用价值(共识背景、检测与质控、规则与应用、mNGS技术展望和结语)。

2020年11月《中华传染病杂志》发布《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这是全球首篇针对所有感染性疾病的mNGS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二代测序病原检测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当下,对感染病宏基因组学病原诊断的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建立了中国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学检测的标准规范。

2020年12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布《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从检验科的角度,规范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危急重症、疑难感染性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救治水平。

2021年2月发布的《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该文对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临床适应症、实验流程、质量管理、性能验证和报告解读进行讨论并撰写共识,对关键问题给出了推荐意见和处理方法。

2021年9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布《宏基因组测序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

为提高临床对mNGS结果的理解,该共识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测序实验室常规做法,阐述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规范化管理内容。

2021年12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应用专家共识》。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引言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高通量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它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并提供详细的遗传信息。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已经在临床微生物学的研究和诊断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为了规范和促进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本文档,旨在提供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背景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对于诊断和治疗临床感染疾病非常重要。

传统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同时检测多个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需要较长时间等。

而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通过同时测定多个DNA或RNA样本中的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快速、准确地鉴定和定量病原微生物,并提供详细的遗传信息。

技术原理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主要包括DNA或RNA的提取、文库构建、测序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首先,从临床样本中提取DNA或RNA,并使用特定的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组或全基因组序列。

然后,将扩增的DNA或RNA文库构建成测序文库,经过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测序。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到鉴定和定量病原微生物的结果。

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并提供详细的遗传信息,对于临床感染疾病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通过该技术,可以检测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 菌群分析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对人体菌群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测序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各种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对于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3. 药物耐药性检测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耐药性。

通过测序分析,可以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全面检测,并鉴定其中的耐药基因。

这对于合理选择抗生素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有意义。

4. 疫情监测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疫情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发病原微生物的出现、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加,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脓毒症(严重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50% 。

最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脓毒症相关性标化死亡率为66.7例/10万人口,全国每年共有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病例近103万例。

重症感染起病急、进展快、病原体复杂,短时间内能否明确致病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1疑难危重感染病原学诊断亟待突破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脓毒症为例, 脓毒症( 严重感染) 患者病死率高达50%。

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在全球感染性疾病位居榜首,预估中国每年新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约1000万/年。

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例,预估中国每年新发脑膜炎患者约85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通常表现很严重,常常导致高死亡率。

2新一代感染辅助诊断方法—mNGS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信息量等方面存在局限,而且对于未知或者罕见的病原微生物,无法快速识别。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 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比对到的序列信息来判断样本包含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能够快速,客观地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且无需特异性扩增。

3mNGS研究进展2014年新英格兰杂志首例mNGS的临床案例报道以来,国际与国内在方法学提升与临床应用评估方面进展迅速。

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多位临床专家推动mNGS的临床转化,以系列案例或队列研究的形式发表多篇mNGS临床应用研究成果。

往期编者对2018年病原宏基因组(mNGS)大事件进行了盘点,国内外进展详见《感染精准医学2018年终盘点|病原宏基因组学(mNGS)进展》。

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报告临床解读路径专家共识

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报告临床解读路径专家共识

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报告临床解读路径专家共识摘要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LRTI)病原诊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临床医师在mNGS的临床应用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证据。

但mNGS在LRTI病原诊断中的适用场景仍缺乏规范,mNGS报告的临床意义解读也缺乏专业的指导意见。

本共识基于mNGS在我国LRTI病原诊断方面的应用实践,梳理mNGS在LRTI应用领域的瓶颈问题,汇总本领域专家意见,明确了mNGS在LRTI病原诊断中的适用场景,为mNGS报告临床意义提供了一条合理可行的解读路径,以期规范mNGS在LRTI中科学合理应用。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是近年来兴起的基于核酸检测的微生物鉴定技术,由于其非预设性、高通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免疫抑制宿主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等类型,临床表现多样,感染微生物种类复杂,感染和定植鉴别困难,加之mNGS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mNGS诊断效力的发挥有赖于选择恰当患者、采用适宜标本以及进行合理的解读。

尽管国内就mNGS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已有数部专家共识,但尚缺乏针对LRTI临床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起并组织呼吸与危重症、临床微生物检验、感染等多学科的专家撰写本共识,以期规范mNGS在LRTI中的临床应用,为更好地规范解读mNGS报告提供指引。

LRTI诊断要点、主要病原谱及特定致病微生物的危险因素本共识不再赘述,可参考相关指南或共识。

本共识采用问答的形式,首先提出需要阐明的问题,经共识写作组讨论后确定入选问题,在梳理临床证据的基础上给出每个问题的推荐意见及理由,并附上典型应用案例及其解析,方便读者掌握共识要点。

本共识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LRTI。

一、LRTI病原学诊断方法学问题1:mNGS 和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与不足是什么?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技术成熟,可靠性较高,临床应用实践多;mNGS技术理论上能非预设性、一次性检测未知病原,检测范围更广,但存在技术复杂、报告解读困难等不足。

宏基因组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年1月第14卷第1期・19・专家论坛*感染性疾病宏基因组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孙波,郑光辉,高阳,王亚东,洪维礼,吕红,张国军,康熙雄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北自然7204274%作者单位:100191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孙波,高阳,王亚东,洪维礼,康熙雄);10007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郑光辉,吕红,张国军,康熙雄);100070北京,北京免疫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国军,康熙雄)作者简介:孙波(1990-%,男,医学博士,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致病菌感染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E-mail:bobo.sunbo@ @通讯作者:康熙雄(1952-%,男,医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临床免疫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E-mail:kangxx@康熙雄,著名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免疫学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分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第一任主任、院士体检专家、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全国高等教育委员会诊断学指导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第一任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分会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POCT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体外快速诊断试剂技术转化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精准检测和精准诊断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全国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电器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设备技术委员会(SAC/TC338/136/221/428)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住院医师(检验医师、检验技师)培训基地主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7个专业杂志编委,主编著作30余部,撰写论文200余篇,培养硕博研究生80余人。

利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分子诊断

利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分子诊断

利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分子诊断近年来,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和其发展机制,很多研究者开始采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分子诊断。

宏基因测序技术在病原体研究方面具有许多优势,比如高通量、高准确率和覆盖范围广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利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分子诊断的方法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需要大体了解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和流程。

宏基因测序是指通过将DNA进行扩增,将其分离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获得的数据,从而得到生物体内所有的基因信息。

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同时对多个样本进行测序,并高效地得到大规模的基因数据。

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分子诊断中,宏基因测序技术可以用于确定病原体的种类、数量和变异情况。

首先,需要收集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样本,如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然后,通过提取样本中的DNA或RNA,建立合适的文库。

接下来,使用特定引物和PCR技术扩增目标序列。

然后,将扩增得到的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

最后,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筛选、比对和分析,以确定感染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的病原体、药物抗性基因等信息。

宏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分子信息,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感染性疾病患者体内的病原体群落。

通过对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样本进行宏基因测序,可以发现病原体的种类和变异情况,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同时,宏基因测序可以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体内的潜在耐药基因,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减少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此外,宏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研究感染性疾病的发展机制和传播途径。

通过对不同时间点、不同地理位置或不同人群感染性疾病样本的宏基因测序,可以揭示感染源和传播路径,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比传统方法,宏基因测序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覆盖范围,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感染性疾病的理解。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可能问题及挑战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可能问题及挑战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可能问题及挑战随着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的发展,其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逐渐展露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组进行全面、高通量的测序分析,mNGS可以提供全面、高灵敏度的病原体检测和拓展了病原体谱的可能性。

然而,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样本处理和质量控制。

样本的提取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损伤或杂质有可能对最终的测序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样本的特殊性(如体液类型或样品来源)也可能对mNGS技术的可行性造成限制。

其次,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存在着数据分析和解释的挑战。

mNGS技术产生的数据庞大、复杂,需要高度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准确地识别和鉴定病原体序列,并从大量的宿主和环境序列中准确分离,需要面临着巨大挑战。

此外,mNGS技术的高通量测序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昂贵的技术,这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可能构成挑战。

高昂的成本可能导致该技术的普及受限,使得它无法被广大医疗机构和个人广泛应用。

此外,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还面临着对结果解读和临床意义的理解。

由于mNGS技术所获得数据的复杂性,解读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具有临床意义的信息是一个具有挑战的过程。

因此,进一步发展相关的数据分析和解读算法,促进临床实践中对mNGS技术结果的解释变得尤为关键。

最后,伴随着mNGS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比较性,以及统一数据分析和解读的标准对于推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宏基因组功共识

宏基因组功共识

宏基因组功共识
宏基因组功共识是指通过对多个宏基因组数据集的比较和分析,得出的共同特征和结论。

宏基因组是指从环境样本或生物体中提取的DNA序列数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

它可以提
供宏观角度上的基因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宏基因组功共识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对DNA序列的筛选、比
对和聚类等步骤。

通过对多个宏基因组数据集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而推断可能的共同功能和相互作用。

宏基因组功共识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医学和工程等多个领域。

宏基因组功共识的研究可应用于生物工程、环境监测、新药研发等领域。

通过分析宏基因组数据,可以了解不同微生物的功能潜力和相互作用,为微生物的利用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它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微生物在环境适应、共生共存和协同进化等方面的机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基因组宏图谱及其在疾病分析中的应用

基因组宏图谱及其在疾病分析中的应用

基因组宏图谱及其在疾病分析中的应用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基因是控制细胞功能和特征的基本单位。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快速而精确地获取整个生物基因组的信息,从而开展基因组学的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

基因组宏图谱是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和最经典的图形表示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基因组宏图谱及其在疾病分析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因组宏图谱的概念和方法基因组宏图谱是以线性条带图(ribbon diagram)的形式呈现构成DNA序列的全部碱基组成,其中某个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启动子、终止子和调控元件等在同一条带上,并通过颜色变化或其他标记来区分功能区域。

整个基因组宏图谱通常被呈现为一系列的彩色条带,每条带代表一个染色体,而每个点则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或其他基因组学元素。

基因组宏图谱是由多种技术构建的,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单分子三代测序(SMRT)、高通量测序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基因组宏图谱构建中,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基因注释和可视化处理等,以形成一张清晰而准确的基因组宏图谱。

基因组宏图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个基因组及其调控机制,也为疾病基因的鉴定和药物治疗提供了依据。

二、基因组宏图谱在疾病分析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基因组宏图谱已成为疾病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以下是几个基因组宏图谱在疾病分析中的应用:1.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组宏图谱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部分,Human Genome Project Reference Consortium (HGPRC)利用SGRP (Sequence Gap Redistribution and Placement)技术,构建了一个基因组宏图谱(hig12k ),该谱对整个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注释和分类。

基因组宏图谱为疾病基因定位和筛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工具。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发病原微生 物的出现、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加,感染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脓毒症(严重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50%。

最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脓毒症相关性标化死亡率为 66.7例/10万人口,全国每年共有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病例近 103万例。

重症感染起病急、进展快、 病原体复杂,短时间内能否明确致病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1疑难危重感染病原学诊断亟待突破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脓毒症为例,脓毒症(严重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50%。

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在全球感染 性疾病位居榜首,预估中国每年新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约 1000万/年。

以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为例,预估中国每年新发脑膜炎患者约 85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通常表现很严重,常常导致高死亡率。

•肺交地氐蔺“庇卓唁皿忏苟•脑眼更勒逑悔*侏挟分応杆湾. 倉色M 萄球荷.讳英苣嚼■伯、日戏逍球%、掬曼石处杆苗if 膈道殉#,日本匸空脳炎病*,单堆鬼痔疝为、人罠电舟禹*5 璽(CMV ) *人奧龜虚庖疥病#4型(EBV )、叠革病斗等:y 再丹疔應虫、恥愷主、打本血啜ik 、芒氏血哩栄、■ 虫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预估中HMA 发心85万/年俺可浙土迪球肖*浙坐億儿諭、曲霉嵐*恋珠誌爭屮枢种经系娩感举2新一代感染辅助诊断方法一mNGS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信息量等方面存在局限,而且对于未知或者罕见的病原微生物,无法快速识别。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比对到的序列信息来判断样本包含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能够快速,客观地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且无需特异性扩增。

【指南与共识】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指南与共识】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

指南与共识】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摘要: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技术直接针对标本中核酸无偏倚检测病原微生物序列。

但是,mNGS需经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上机测序、数据库比对、报告生成及结果解读等一系列过程,对技术平台及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为规范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危急重症、疑难感染性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救治水平,在多项国家科技专项的支持下,本领域有关专家起草了本共识,以促进mNGS技术的规范应用和良性发展。

快速准确的微生物鉴定技术始终是临床微生物关注的焦点。

传统微生物检验,诸如形态学、培养、抗原抗体及靶向核酸检测等方法在解决疑难及未知病原微生物上存在局限性[1,2]。

新型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直接针对样本中所有核酸进行无偏性测序,结合病原微生物数据库及特定算法,检测样本中含有的可能病原微生物序列。

随着该技术的社会经济成本不断降低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已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成为临床疑难和未知病原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手段[3]。

利用mNGS技术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需经样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上机测序并满足测试的质量控制要求后,采用特定算法软件与专用的病原微生物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对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及非经典微生物等的检测[1,4,5]。

mNGS技术不依赖培养,对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阴性、经验治疗失败、不明原因的危急重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发现具有独特价值[6,7]。

为进一步规范mNGS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危急重症和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在多项国家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共识与规范[8,9,10,11,12,13,14,15],特别借鉴了《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检测规范化应用北京专家共识(第一版通用部分)》[16],组织本领域有关专家起草了本共识,以促进mNGS技术的规范应用和良性发展。

专家共识研讨会病原宏基因组学在急危重症感染的应用

专家共识研讨会病原宏基因组学在急危重症感染的应用

专家共识研讨会病原宏基因组学在急危重症感染的应用2019年7月12日-14日,第十二届南方急危重症论坛之际,由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重症医学分会与微远基因联合举办的“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专家共识研讨会于7月12日在广州成功召开,旨在探讨如何让专家共识更好的落地运用在急危重症临床诊断中。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本次会议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欣教授主持,邀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和急诊张扣兴主任,微远基因首席技术官许腾博士,与参会老师共同探讨病原宏基因组学(mNGS)在急危重症中应用价值,前景和需要优化的方向,并以实际病例分享了各自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和体会。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欣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扣兴主任做题为“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的演讲,指出2019年1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发表的“宏基因组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对于宏基因组临床应用场景,研究进展,基本流程,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详细解释。

近半年以来,宏基因组学检测在临床运用中进展迅速,显著提高了病原体检出率。

他也表示mNGS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在病原体,宿主核酸的区分,胞内菌和真菌破壁能力优化,以及有效区分污染,定植和感染等方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扣兴病原宏基因组学技术优化与进展微远基因首席技术官许腾博士做题为病原宏基因组学技术优化与进展的演讲,把撒网捕鱼作为病原宏基因组学检测技术的形象比喻,以“怎么知道渔网没有破?如何捕得更多更全?”,“怎么鉴定出是什么鱼?怎么区分好鱼和坏鱼?”,以及“这个鱼有什么特性?这个鱼会产生什么影响?”三个问题的形式,逐个讲述了IDseq™病原宏基因组学从测对测全、正确注释、区分病原和信息挖掘的过程,介绍了IDseq™三个个关键技术突破:Patho-NET多类型复杂样本前处理技术,CAPTure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并库技术,CRP临床病原定制三级数据库与智能报告算法,阐述了微远基因在病原检测领域临床转化的长远目标,以更好的技术,服务于更多的病人。

2020版: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版:中国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病原学诊断始终是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最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一系列鉴别诊断,然后针对这些进行检测,通常一项检测只能对应一种病原体,而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以下简称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能覆盖更广范围的病原体。

本专家共识就二代测序的临床应用范围、样本采集、分析解读和诊断效能等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和意见推荐。

一、证据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分级定义证据强度:A为强烈推荐;B为推荐,但其他替代方案也可接受;C为推荐强度低,寻求替代方案;D为从不推荐。

证据质量:Ⅰ为证据来自随机对照试验,Ⅱ为证据来自非随机对照试验,Ⅲ为证据仅来自专家意见。

二、二代测序的临床需求与应用范围(一)背景及概述推荐意见1:若怀疑细菌、真菌、DNA病毒、寄生虫、不典型病原体感染且需进行二代测序检测时,建议采用DNA检测;若怀疑RNA病毒感染时,则建议采用RNA检测(A,Ⅱ)。

推荐意见2:对于临床疑似感染的病重、病危或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患者,建议在完善传统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同时,采集疑似感染部位的标本进行二代测序(B,Ⅱ)。

二代测序检测能覆盖较大范围的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都能被同时检测,不论临床样本培养成功与否,只要含有可检测到的DNA 或RNA即可[1,2,3,4,5,6]。

从接收样本至完成数据分析,二代测序的周转时间根据测序技术、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已有报道为6 h至7 d不等(平均48 h)[7,8]。

二代测序在感染性疾病诊断领域中的优势在于其能检测到其他传统手段无法检测到的病原体。

因此,二代测序可能在应用于临床疑难杂症或免疫抑制患者时有更大意义。

另外,二代测序也被报道可用于"排除"检测,即检测阴性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但前提条件是测序覆盖度足够高,能确保样本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被检测出来[1]。

202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202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2022申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应用专家共识(全文)摘要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能够非靶向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病原体核酸,在中枢禅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方面,已逐步应用于临床。

为推进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的合理应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肯液细胞学学组墓于国内外研究成果与专家经验,组织撰写了该共识。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 mNGS)可以非靶向地检测临床标本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病毒手日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核酸。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 CNS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方面,脑酱液mNGS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1, 21 但是,由于mNGS技术的检测流程较复杂,涉及标本采集和管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测序、数据分析、质控等过程,检测结果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检测报告的解i卖也需要依赖||伍床医生的经验与判断[3, 41为推进脑脊液mNGS的合理应用,墓于国内外研究成果与专家经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组织撰写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誉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应用专家共识》。

-、mNGS的应用概况2014年,国际上开始报告使用mNGS诊断神经感染病例[1 1 2015年以来,脑脊液mNGS在国内逐渐应用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21 此后,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队列研究[5, 6, 7, 8, 9 ],报告脑脊液mNGS 检出致病病原体的比例为15.7%~57.0%;在神经感染病例中,mNGS与传统病原学技术同时阳性的比例为22.5%~52.6%;此外,一项非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脑脊液mNGS在脑炎与脑膜炎诊断中的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99%[ 10];充分说明了脑脊液mNGS对CNS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的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发病原微生物的出现、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宿主的增加,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脓毒症(严重感染)患者病死率高达50%[1-3]。

最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脓毒症相关性标化死亡率为66.7例/10万人口,全国每年共有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病例近103万例[3]。

重症感染起病急、进展快、病原体复杂,短时间内能否明确致病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检测、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免疫学和核酸检测。

因操作简单、快速、技术要求不高,同时具有一定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但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信息量等方面存在局限,而且对于未知或者罕见的病原微生物,无法快速识别。

基于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比对到的序列信息来判断样本包含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能够快速、客观地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且无需特异性扩增[4-8],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

为了规范运用mNGS进行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正确解读检测结果和指导治疗,我们组织了急危重病、感染病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

1 mNGS分析和诊断技术是急危重症感染快速、精准诊疗的发展方向新一代测序技术是一个开放的分析和诊断系统,目前已经纳入的病原体有8000多种,其中包括3000余种细菌、4000余种病毒、200余种真菌和140种寄生虫,为疑难危重症及罕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自2008年成功应用于临床诊断新发病原体感染以来[9-10],目前mNGS技术已经逐步用于临床疑难感染诊断,如华山医院张文宏团队[11]用mNGS协助确诊猪疱疹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使患者痊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用mNGS确诊了一例罕见阿米巴脑炎[11-12]。

mNGS对脓毒症、免疫抑制宿主并发严重感染、重症肺部感染等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快速、精准地找到病原体;另外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9-16]。

Long等[17]研究发现血培养联合mNGS诊断细菌或真菌感染,阳性率较单用血培养显著升高。

以健康人群为基线,建立每种微生物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模型,进而计算脓毒症指数来评估检出微生物的核酸数量,Crumaz等[18]发现在脓毒症患者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脓毒症指数绝对值、丰度显著升高,而且其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通过对比健康志愿者与脓毒症患者的测序结果,Gosiewski等[18]发现健康人群中主要以厌氧菌、双歧杆菌等非致病菌为主,而脓症患者以需氧菌或微量需氧菌为主。

Xie等[19]研究发现,mNGS技术可以早期确定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体,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近期胡必杰团队开展了关于mNGS应用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全国最大规模的样本研究[20],发现mNGS敏感性高于传统培养、在结核/真菌/病毒和厌氧菌诊断方面优势更明显、抗菌药物使用对mNGS的影响小于传统培养,根据检测结果可以调整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

研究发现mNGS对免疫抑制宿主感染的病原体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病毒和细菌诊断方面mNGS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3倍以上,同时mNGS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阴性预测值[21]。

随着mNGS技术平台的完善和临床研究的增多,mNGS为急危重症严重感染和罕见病原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平台,在临床上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2 mNGS在急危重症感染患者应用的适应证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要掌握mNGS的适应证。

有关急危重症感染患者mNGS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操作流程和临床解读见图1。

根据目前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和mNGS技术的优势,推荐mNGS在急危重症感染患者中应用的主要适应证:①病情危重需要尽快明确病原体;②特殊病患者如免疫抑制宿主、合并基础疾病、反复住院的重症感染患者需要尽快明确病原体;③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反复阴性且治疗效果不佳;④疑似新发病原体、临床上提示可能有一定的传染性;⑤疑似特殊病原体感染;⑥长期发热和(/或)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因不明的感染。

符合以上适应证的患者,应尽快送标本进行检测。

图1急危重症感染患者mNGS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和报告解读流程3 mNGS检测的基本流程和质量控制3.1 实验流程(1)样本采集及采集原则:对于感染患者或有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采集感染部位样本进行mNGS检测。

样本类型主要有静脉血、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痰液、胸水和腹水、咽部分泌物、局灶穿刺物、组织等多种类型,见表1。

表1样本采集注意事项表样本类型体积采集管储存条件运输条件静脉血成人:3mL以上幼儿:1.5mL以上K/G管(DNA/PNA)6~35℃6~35℃脑脊液 1.2mL以上无菌、干燥洁净冻存管DNA检测:-20℃保存1周,-80℃长期保存避免反复冻融;RNA检测:仅限-8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干冰肺泡灌洗液3mL以上痰液其他无菌体液咽拭子实体组织为减少样本污染,标本收集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严格无菌操作:采集无菌标本时应注意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

如使用消毒液消毒皮肤,需要作用一定时间,待其干燥后采样,第一管标本最好不要收集,收集第二管标本送检。

采集后的标本须用无菌容器盛装。

②无菌部位的标本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应尽量送检无菌部位的标本。

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应标明采集部位,采集过程应尽可能的减少“有菌部位正常菌群导致标本的污染”,为后续检测结果中的定植菌群的判读提供基础信息。

③标本的种类。

原则上,送检感染部位的体液或者组织标本敏感性、特异性和可信度更高。

如果感染部位的体液或者分泌物不易采集或者标本不理想,可以选择血液标本。

目前有研究发现,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和血液标本检测病原体的一致性仅为40%~50%。

④及时送检。

对于短时间内不能送检的标本,按照表1的注意事项对样本进行保存。

(2)样本处理:由于采集到的样本本身大多含有致病性病原菌,在核酸提取前往往需要对样本进行灭活处理。

除此之外,痰液样本在灭活后需要进行去粘度处理,血液样本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离心进行血浆、白细胞分离。

(3)提取核酸:核酸质量是mNGS检测成功的关键因素。

提取后的核酸因保存环境及时间不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因此各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方法检测核酸的完整性或降解程度,并设立明确的合格样本标准。

同时由于文库制备过程对于核酸初始投入量有一定的要求,应在每次提取完成后对核酸进行定量。

(4)文库制备及上机测序:文库制备过程包括DNA打断、接头连接、PCR扩增等过程,在测序之前推荐使用Agilent 2100 Bioanalyzer或其他方法对文库进行质控,每个检测项目应设定其文库质量的要求,并设立明确的合格文库标准。

然后对合格文库进行上机测序,由于病原检测有较高的时效性,所以一定要选取合格的测序平台(比如BGISEQ-50/MGISEQ-200/MGISEQ-2000,Miniseq,IonProton等)。

(5)内参及对照品:每次实验都应包括内参、阴性和阳性对照。

内参可以帮助识别分析失败或异常的样本[15],达到质控作用。

实验室可以选择含有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模拟样本作为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对于识别样本间交叉污染以及试剂污染至关重要[7,22-23]。

需要注意的是,阴性对照需要模拟与患者样本相同的基质,通常具有低背景,且能最大程度检测到实验过程的污染物。

3.2 生物信息分析①质量控制:在对测序结果进行具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之前,要先对下机数据进行质量评估,以保证测序结果的可用性。

同时,由于病原样本中大多数核酸来自人源背景本身,测序有效数据中一般90%以上为人源序列,故测序数据量也要作为质控标准,考虑到微生物序列同源性较高,所以对于检出序列数(reads)读长要求50bp以上,考虑到人源基因组的干扰及检测的灵敏度,在没有进行去除人源化基因组成份的前提下,建议有效测序数据量不低于20M。

②数据过滤:下机质控合格的数据,需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一步过滤,去除低质量的序列,以获得高质量的序列数据。

高质量的序列再进行人源宿主序列去除,目前普遍参考的宿主序列库主要为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

不同的比对方法根据不同的比对策略设计了不同的算法[24-25]实验室应当选取合适的比对软件,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比对流程。

③序列比对:经过上述过滤后的序列与病原数据库中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病原数据库涵盖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

比对成功的序列需要进一步去除高覆盖重复序列和低质量比对序列,并尽可能排除多比对等情况,得到最终病原比对结果。

针对最终病原比对结果,计算所有检出病原的参数,包括比对序列数、相对丰度、基因组覆盖度和深度等。

④报告生成:报告生成过程中会参考疑似背景微生物库及阴性对照检测结果,并结合所提供临床信息,最终给出检测报告。

3.3 检测报告内容以科研为目的的基因扩增检验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临床报告[26]。

只有具有资质的检验方,使用获得体外诊断认证的检测试剂盒得到的数据才有资格出具临床报告。

报告应包括:检测病原微生物列表、检出病原序列数量、所检测病原范围、检测方法及检测技术说明;同时对相关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并注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等[27-30]。

病原微生物列表应包含除背景微生物外,满足判读规则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背景微生物应在附录中一并列出。

推荐写明所检出的病原微生物种属情况及相应检出数量。

3.4 mNGS检测报告和临床解读常用的概念mNGS检测常用的几个概念:检出序列数(reads)、深度、离散度、基因组覆盖度和微生物丰度。

Reads指的是匹配到该病原体的序列数目,其多少与标本中病原体本身载量负荷、核酸提取量、人源序列比例有关。

Reads数越高,表示标本中检测到该病原体的可信度越高。

基因组的覆盖度表示检测到的该微生物核酸序列覆盖到该微生物整个基因序列的比值,覆盖度高表示该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到的比率高。

检测离散度指检测到某病原微生物的序列在该病原微生物基因组上分布的随机性,随机性越高,检测的可信度越高。

检测深度是指该微生物基因组上某段序列被检测到的次数,深度参数越大表示该微生物被检测到的可靠性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