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讲座 人教版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九年级物理热学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热学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热学二. 重点、难点:1. 掌握热现象的重点概念,会判断物态变化。
2. 知道热和能的重点概念,会计算热量。
三. 知识点分析:(一)热现象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 使用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4. 物态变化:5. 液化现象: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如:液化石油气)6. 蒸发和沸腾:例:识别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将现象与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用线连起来露熔化霜凝固雾汽化夏天湿衣服变干液化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湖面解冻凝华例:如图所示,在1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入一盛水的小试管. 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若继续加热,问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选题目的: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沸腾特点、热传递发生条件、沸腾条件知识的理解.分析:(1)沸腾特点:吸热但不升温(保持沸点不变). (2)热传递发生条件:两物体间有温度差. (3)沸腾条件: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答案:本题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虽吸热但温度却不再升高,保持100℃不变,经过热传递,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100℃,这时将失去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不再吸热,故试管中的水因不能继续吸热而不会沸腾.例: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B. 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C. 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D. 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答案:C例: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 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 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答案:A(二)热和能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020年物理中考专题讲座1 热量计算专题
(2)V=80L=80×10-3m3 m水=ρV=1.0×103kg/m3×80×10-3m3=80kg Q吸=ηE=60%×E=60%×3.36×107J=2.016×107J △t=Q吸/cm =2.016×107J/4.2×103J/(kg·℃)×80kg =60℃
解:(1)V水=200L=200dm3=0.2m3 m水=ρ水V水=1.0×103kg/m3×0.2m3=200kg
(2)Q吸=c水m水Δt =4.2×103J/(kg·℃)×200kg×(45℃-20 ℃) =2.1×107J
(3)Q吸=Q放=2.1×107J Q煤=Q吸/η=2.1×107J/40%=5.25×107J m煤=Q煤/q=5.25×107J/4.2×107J/kg=1.25kg
=2.52×106J/4.5×107J/kg =0.056kg
巩固练习
5.有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其水容量是80L。将它安装在阳光充足 的水平台面上,并送满水。(1)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 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6J。若该热水器接受太阳能的 有效面积为1.5m2,每天日照时间按8h计算,则它一天中接收的 太阳能(E)约为多少?(2)若这些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 水吸收,则可使水温升高多少?[c水=4.2×103J/(kg·℃)]
4.将质量为30千克、温度为10℃的水与质量为40千克、温度为8 0℃的水混合后,它们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不计热量损失。
解:∵Q放=Q吸 ∴C热m热(t0热-t)=C冷m冷(t-t0冷) 40Kg×(80℃-t)=30Kg×(t-10℃) 解得t=50℃
5.将质量为500克的铜球加热后迅速浸没在10千克25℃的水中, 结果水温升高了3.9℃.铜的比热容为0.39×103J/(千克·℃), 求铜球的初温度.(不计热损失)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课件 第15章 第四节 电流的测量
总结
电 流
定义: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
概念 测量
国际: 安培,简称安,用A表示
单位: 常用: 毫安(mA)和微安(μA) 符号
仪器: 电流表 使用
串联在电路中
连接方法
电流正入负出 不超量程
不能与电源直接相连
实验:改变电流表在电路中的位置,比较电流表两次示数。 两次电流表的示数相同说明什么?
画线连接下面的实物图,使小灯泡能够发光并且电流表能够测出 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估计为0.1—0.3A)。
图中电流表的读数各是多少安?
甲
乙
丙
在图中,能直接测量通过 灯电流的电路是( )
甲
乙
丙
丁
安德烈·玛丽·安培 André-Marie Ampère 1775年1月20日 — 1836年6月10日
测力用弹簧测力计
测温度用温度计
测电流用什么呢?
认识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仪器叫电流表
单位 指针
负接线柱 电流表的电路符号:
刻度盘 调零螺母
正接线柱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调零螺母
如果指针初始状态不是指向零刻度,需要调节调零螺 母,使指针指在零刻度处。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2、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快问快答:读表 0.08A
快问快答:读表 指针偏转程度相同,大量程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__5__倍。
1.5A
0.3A
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电流表如何读数?
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电流表如何读数?
流过某手电筒小灯泡的电流大约是0.25A,等于多少毫安?某半 导体收音机电池的供电电流最大可达120mA,等于多少安?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学生版+教师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讲义第一章《机械运动》(学生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要点梳理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二、重点解读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二、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例题2】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例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4 s~8 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 s~8 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 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三、同步练习一、基础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丙与丁D.乙与丙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A.v甲=0.6 m/s,v乙=0.4 m/sB.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6.0 mC.经过6 s两小车一定相距4.8 mD.经过6 s两小车可能相距2.4 m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附练习)
一、基础点睛
1.力的概念与单位: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通常用F表示。要明确的是:单独一个物体,无法显示力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无法描述力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用手拿起一瓶矿泉水,用力大约5N.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也对甲物体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是力的发出者,受力物体是力的承受者; 一般说来,施力物体占主动,受力物体为被动;例如:小明推了小刚一下,小刚受到了推力,同时,小刚也对小明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力,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是相同的,有时是相反的。
D、两个物体之间要产生摩擦力一定是接触的,不接触是没有摩擦力的。
三、经典呈现:
为了让广大考生对本次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一步了解,我们收集了近两年的经 典题目,展示给广大考生,开拓我们的视野哟。
1、如右图所示,将一个椭圆形厚玻璃瓶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用双手挤压玻璃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
答案: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力可以使坚硬的物体发生微小形变。
2、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拉,观察它们的示数可以发现( )
A.FA=FBB.FA>FB
C.FA<FBD.FA和FB的关系没有规律性
答案:A;解析: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故两个弹簧测力计持钩的拉力是相等的,即可得到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相等。
4、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凡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物理】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材,主要涉及第十章《电磁学》的第三节“电流的热效应”和第四节“电阻和电阻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的介绍与运用,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和电阻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的热效应,能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电阻定律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电阻定律。
难点:焦耳定律的计算,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实验电路图。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
2. 例题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公式,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相关计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4. 知识拓展:介绍电阻的定义,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验证电阻定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热效应2. 焦耳定律:Q=I²Rt3. 电阻的定义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5. 电阻定律:R=ρL/A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电流为5A,电阻为10Ω的导体在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
(2)一根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²的导线,电阻为0.2Ω,求该导线的电阻率。
2. 答案:(1)Q=I²Rt=(5A)²×10Ω×60s=15000J(2)R=ρL/A,ρ=R×A/L=(0.2Ω×1mm²)/(1m×10⁶mm²)=2×10⁻⁷Ω·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焦耳定律和电阻定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2024年九年级物理公开课课件
2024年九年级物理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电磁学》中的第1节“电流的形成与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的定义、电流的分类、电流的单位、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的形成过程,了解电流的分类及单位。
2. 掌握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3.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电流的形成、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演示仪、电阻器、电源、导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流演示仪,引导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 电流的定义、分类及单位。
2) 电阻的概念及影响电阻的因素。
3) 欧姆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电流、电阻、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形成与作用1) 电流的定义、分类及单位2) 电阻的概念及影响电阻的因素3) 欧姆定律2. 例题及解答3.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电流的形成过程。
2) 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以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磁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设计3. 例题及随堂练习的选择与讲解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欧姆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 深入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使学生理解定律的本质。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讲座》(共22张)ppt
试卷结构及组卷方式
•
理综试卷分为:卷I和卷II两部分,总分150分 ,其中物理部分9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56分, 物理占34分;第II卷为分选择题,共94分,物理56 分,包括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和实验探究题 等。 • 组卷方式:第I卷按由化学到物理的顺序;第 II卷按由物理到化学的顺序。也就是说物理集中在 理综试卷的中间部分。
4.注重过程方法,考查探究能力
• • • • 25.(6分)(2013•济南)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 的热效应.常见的白炽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图1所示为小丽、小军、 小梅三位同学与老师讨论这一现象时的情景. 1)图1中,小军发表的观点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 根据小梅同学的猜想,他们讨论形成了一个问题:电流一定时,导体在一定 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它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于是,小丽和小梅从实验室找来了煤油、两只规格相同(有密封塞)的烧瓶 、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两根阻值不同的镍铬金丝等器材,并组装出图2 所示的实验装置. (2)在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中,是通过 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 来反映 电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
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分析 物理中考题的特点 我的建议
学生对物理中考的看法
• 今年的物理题真难呀! • 我都答上来了呀,怎么会考这么少呢?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分析
• • • • 考试形式及时间 试卷结构及组卷方式 试题难度的比例 物理科目与其他科目的不同
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理化同场合卷 考试时间总计:120分钟
• 2.依据课标命题,促进教材“研”“用”
•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以致用
• 4.注重过程方法,考查探究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力1.1力的概念1.2力的测量1.3力的作用效果2.第二章运动与力2.1运动状态2.2力的作用2.3牛顿第一定律3.第三章简单机械3.1杠杆3.2滑轮3.3轮轴与斜面4.第四章压强与浮力4.1压强4.2浮力4.3阿基米德原理二、教学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
2.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3.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能运用杠杆、滑轮等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机械原理;压强与浮力计算。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运用;简单机械的动态分析;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滑轮、杠杆等)。
2.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案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1)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讲解力的概念,展示力的测量方法,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运动与力:讲解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引入牛顿第一定律。
(3)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4)压强与浮力:讲解压强概念,分析浮力的计算方法,引入阿基米德原理。
3.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2.运动与力运动状态力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3.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与斜面4.压强与浮力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解释力的概念,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计算简单机械的力与力臂。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答案:(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024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对应章节为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以及声音的计量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使学生了解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现象,掌握声音计量单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条件、反射与吸收现象以及声音计量单位。
难点:声音传播条件中的介质概念,声音反射与吸收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麦克风、尺子、橡皮筋、气球、录音机等。
学具:作业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2. 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观察音响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条件: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3)声音的反射与吸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与吸收现象。
(4)声音计量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的计量单位,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声音的强度。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声音传播条件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声音反射与吸收现象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内容:(1)声音的产生原理: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3)声音的反射与吸收: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反射与吸收现象(4)声音计量单位:分贝(dB)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在教室里,远离黑板的同学听不到黑板前的同学说话?(2)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为什么说话声音会被反射回来,显得特别响亮?2. 答案:(1)因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空气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1 物态变化》公开课(教案)
专题三热学热学包括两局部,一是物态变化,二是热和能.一、物态变化这局部内容,在中考中常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分数值约占总分的2%.在物态变化这局部内容中,摄氏温度的记法、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是命题的热点;晶体的熔化、凝固,液体的汽化和液化及特点,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命题的热点,主要考查对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考题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形式出现,图象主要是要会识别物态变化图象.二、热和能这局部内容是中考重点考查知识之一,分数值约占总分的5%〜8%.关于热和能重点考查的内容有: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内能;做功和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比热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能量守恒定律.其中热点是:对扩散现象的理解;比热容的理解,热量计算;做功和热传递.出题主要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创新探究题、联系实际的简答题.近年来常与电功、机械功结合考查.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理解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3.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4.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知道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5.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6.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7.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8.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燃料的热值和热能的效率.9.知道能量不会消失,只会以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知道能量守恒定律1 物态变化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及单位: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把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和 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2.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种类:按用途分:实验用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做到“一看二认〞:一是要看清它的量程;二是要认清它的分度值.(2)使用时做到“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考点2 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晶体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不同的晶体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熔点.如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九年级人教版第三节大气压强第二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3、著名___马___德__堡__半__球试验有力证实了大气压强存在, 这个试验是由__奥__托___·_格__里__克____主持。
第9页
巩固练习
4、测定大气压值著名试验是____托__里__拆__利_试验,大气 压值约为_1_._0_1_×__1_0_5_帕。
4. 鸡蛋慢慢进入瓶内时受到压强.
( P =F/S )
5.托里拆利试验
(大气压强跟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压强相等)
第3页
四、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气压应用:
第5页
第6页
[分析练习] 活塞式抽水机原理
第7页
第8页
分析练习 离心式水泵
巩固练习
1、因为空气也受__重___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 向__各__个___方向都有压强。
5、在测定大气压值试验中,所用玻璃管粗细与测量结
果___无__关_____,在试验中应竖直放置,假如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 银柱长度将____变__长____,水银柱竖直高度将_______不__变__.
6、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试验,管内上方为真空,大气压可
支持约____1_0____米高水柱。
第10页
再见
第11页
玻璃管倾斜时不变与改变
改变: 玻璃内水银柱长 度改变。
不变:
水银柱高度(既两 液面高度差)。 无关:
玻璃管粗细、上提、 下压、倾斜。
第2页
三、大气压强测量 :
1.类比液体压强公式 ( P =ρ空气g h)
2.马德堡半球试验 ( P =F/S)
3.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倒置过来,
2024年人教版初三物理课件精选
2024年人教版初三物理课件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第九章《电与磁》的第四节《电流的磁场》。
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磁场现象,安培定则,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判断,以及电流磁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理解电流磁场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电流磁场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安培定则的应用,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的判断。
教学重点:电流磁场的基本原理,安培定则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磁场演示器,安培定则模型,磁性材料(如铁钉、铁粉)。
学具:电流磁场实验盒,指南针,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学生展示电流磁场演示器,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小铁钉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安培定则的基本原理,演示如何使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安培定则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电流磁场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现象。
(2)指导学生使用安培定则判断不同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4. 知识巩固与拓展(1)讲解电流磁场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2)引导学生探讨电流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场2. 内容:(1)电流磁场现象(2)安培定则(3)电流磁场方向判断(4)电流磁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简述电流磁场的应用实例。
2. 答案:(1)……(2)示例:电动机、发电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流磁场的基本原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安培定则的应用和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的判断。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主要讲述第十一章第3节《电功和电功率》。
内容包括电功的概念、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电功和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重点:电功的概念、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实验板。
2. 学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实验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过程。
2. 例题讲解: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电路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给定电路的电功和电功率。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计算电功和电功率。
6. 知识拓展:介绍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设备的功率选择等。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的概念2. 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 电功率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的电功和电功率。
(2)根据实际电路,选择合适的电器设备,使其功率满足要求。
2. 答案:(1)电功:W=UIt,电功率:P=UI。
(2)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功率合适的电器设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与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实验操作的安全与准确性;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 电功的定义:电功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所做的功,其计算公式为W=UIt。
人教版初中物理8分钟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物理8分钟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力和运动”,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系统地接触力学知识的重要单元。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教材分析:“力和运动”这一单元位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第二册,是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基础内容。
本单元通过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以及力与运动之间关系的探讨,为学生建立起力学的初步框架。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并能够解释力与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发现物理规律。
同时,还将运用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物体受到力作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秤测量不同大小的力,并记录数据。
3. 概念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4. 知识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给予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 C.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 17.(4分)(2013?济南)小明学校里机械能的知识后,
利用橡皮筋、木板、瓶盖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抛掷乒乓球
的装置.使用时,将乒乓球装入瓶盖,用手指按下抛掷杆 ,这时橡皮筋被拉长(如图1),这个过程中抛掷杆相对 于一个 省力杠杆 (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或“ 等臂杠杆”);当松开手指,乒乓球被抛出(图2),这个 过程中橡皮筋的 弹性势能 转化为乒乓球的动能.
试卷结构及组卷方式
? 理综试卷分为:卷 I和卷II两部分,总分 150分
,其中物理部分 9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 56分, 物理占34分;第II卷为分选择题,共 94分,物理56
分,包括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和实验探究题 等。
?
组卷方式:第 I卷按由化学到物理的顺序;第
II卷按由物理到化学的顺序。也就是说物理集中在
? 例如第15题“救生背心”、第18题“大明湖畔晨现佛山 倒影”、第23题“西瓜和梨子比较浮力”、第29题“音量旋 钮”等试题的命制都旨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 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 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 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 A、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通过等大的蜡烛与虚像重合来确定虚像的位置和大 小
? B、在研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远近说明钢球动能大小
? C、在研究电压作用时,通过水压是水流形成的原因类比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 因
? D、在研究电磁铁磁性时,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 弱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以致用
? 5.(2分)(2013?济南)如图所示是一些 与用电安全相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 电原则的是( )
? A.在电线附近放风筝 ? B.用湿手拔插头 ? C.电冰箱外壳接地 ? D.小孩子用手摸插座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3分)(2013? 济南)教室是同学们在校期 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以下为教室内有关数据 ,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 A.一支做作业用的新铅笔的质量为十几克 ? B.一位同学站立时对地面压力一般为几百牛 ? C.感到较舒适的室内温度大约二十几摄氏度 ? D.一只照明用日光灯的额定电流约为零点几安
4.注重过程方法,考查探究能力
? 25.(6分)(2013?济南)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 的热效应.常见的白炽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图1所示为小丽、小军、 小梅三位同学与老师讨论这一现象时的情景.
? 9.(2分)(2013?济南)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 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 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 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 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 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 1)图1中,小军发表的观点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
? 根据小梅同学的猜想,他们讨论形成了一个问题:电流一定时,导体在一定 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它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 于是,小丽和小梅从实验室找来了煤油、两只规格相同(有密封塞)的烧瓶 、两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两根阻值不同的镍铬金丝等器材,并组装出图2 所示的实验装置.
沉舟侧畔千帆过
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分析 物理中考题的特点 我的建议
学生对物理中考的看法
? 今年的物理题真难呀! ? 我都答上来了呀,怎么会考这么少呢?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分析
? 考试形式及时间 ? 试卷结构及组卷方式 ? 试题难度的比例 ? 物理科目与其他科目的不同
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理化同场合卷 考试时间总计:120分钟
? (4)小军看了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后认为,用温度计代替两端开口的细玻 璃管,实验效果会更好.于是,他们拆除了密封塞和玻璃管,将合适的温度 计悬挂在适当的位置,然后开始实验.在上述改进中,他们遗漏的一个重要 操作是: 倒出一部分煤油,并使烧瓶内煤油质量相等 .
5.渗透物理思想,体现学习功能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考 前老师和学生为此付出了很多,但如果题目缺少吸引力,考 完之后留给学生的就仅仅是分数,这样的结果是可悲和无奈 的。作为命题人员,所能做到的就是力求每次考试为学生提 供一个获取知识的平台,力求使答题过程也成为学生的一个 最具奥妙、最有魅力的学习过程。
? 1.关注不同学生,体现学科特色 ? 2.依据课标命题,促进教材“研”“用” ?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以致用 ? 4.注重过程方法,考查探究能力 ? 5.渗透物理思想,体现学习功能
1.关注不同学生,体现学科特色
?1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 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 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 ,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 B.两岸 C.轻舟 D.高山
理综试卷的中间部分。
试题难度比例及各知识点分布
物理试题难度: 容易、较易、较难、难题按照
4∶3∶2∶1的比例分布 各知识点分布:
物理科目与其他科目的不同
? 理化合卷增加了学生答题的难度 ? 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生活经验不足 ? 注重能力培养,考查综合能力 ? 注重过程方法,考查探究能力
物理中考题的特点
? (2)在小丽和小梅的实验装置中,是通过 玻璃管液面上升的高度 来反映 电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 (3)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但它变化时引起 的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易于直接观察或测量,就可以像小丽和小梅这样用易 于观测的量来反映不易直接观测的量.在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用到这一物 理学方法的是 BD .
?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 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2.依据课标命题,促进教材“研”“用”
? 2.(2分)(2013?济南)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 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图所示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 纽,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