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8-11章)..

合集下载

2020年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2020年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重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答: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教与学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内容: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征,怎样开展教育3.研究高等学校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4.研究大学生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重点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心理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研究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具体开发8.研究现代技术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讨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方面的问题.2.(重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答: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任务分析;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的设计;5.教学;6.评价;作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通过学生水平确定研究对象,设计课程,以及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把这个过程进行实践的应用3.(重要)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答:1.是一门应用课程,但是具有丰富的理论性,是理论与应用相交叉的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应用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3.是古老的话题与新的不成熟的学科-只有十几年历史,很多高等学校教师不是科班出身,需要补充教育心理学素质,需要探讨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因为教育心理学更多应用于普通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还探索了新的领域.4.(重要)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何成绩?当前主要存在什么问题?答:发展成绩:第一阶段是学习改造阶段,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方向,纠偏了既有理论;第二阶段是繁荣时期,教育心理学迅速纵深发展,各师范学校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第三阶段是破坏时期,教育心理学几乎停滞;第四个阶段是新生时期,教育心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讲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型1、单选10*1=102、填空10*1=103、判断题10*1=104、简答7*6=42(答要点)5、论述2*14=42(结合学习和教学)第一章绪论考点: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2、心理学主要流派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主要研究人的潜意识、无意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以人为本。

马斯洛、罗杰斯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维果茨基(简答)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5、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论述)三者的联系: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②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三者的区别: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老师;学习、发展——学生6、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威信效应;②名片效应;(一致的观点)③“自己人”效应;④好感效应7、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懂得教什么,不懂如何教)、因循式教学(知道如何教)、策略式教学(更关注如何有效的教)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大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尝试次数越多,错误率下降。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简答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特点?P9答:(1)、在教育任务上,(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为身心发展趋于成熟18岁以上青少年(3)、有三大社会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5)、在培养方式上1)、在传授千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讲科学研究引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理论联系实际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P13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3、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7-27答:(1)、测量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2)、优点:1)、所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2)、结果的量化程度高,具有相对稳定性,结果处理十分方便3)、有设立好的常模,可直接进行比较,简便省力(3)、不足:1)、属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推断要测量的心理2)、不可避免的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3)、对施测者和测验的编制、选用具有较高的要求(4)、应注意的问题:1)、确立对待测量的正确态度2)、编制符合要求的测验3)、保证测验的严格施测与客观评估4、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8-34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2)、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3)、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法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1、什么是个别差异?P42答: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2、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P43答:主要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3、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P44答:(1)、认知方式差异(2)、性别差异(3)、成就动机差异4、怎样因材施教?P52答:(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编打印版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编打印版

1第一章 绪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以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需要: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了需要就会产生求得满足需要的动力即动机。

兴趣:人对事物、世界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

世界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决定人行为的基本方向。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想)。

情绪过程:个体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态度(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即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内在的心理现象,也研究人外在的行为反应。

心理学有时也叫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测量和分析来揭示人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2 :①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②研由联想,分析梦境。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他们以无意识得形式:①创始人:华生;后期是斯金纳;②研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

对教育的影响:开发了行为矫正技术,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思想,对今天的教学改①奈塞尔1967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诞生;②采用与人类在某种活动上的操作模式在功能上相同,那么计算机的程序就能很好的解释人类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特色是“高”与“专”(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

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

此外,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4.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2.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如何尽快完成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请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3.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四、论述题
1.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章节
题型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
二、辨析题
1.“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
2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3.简述如何促进大学生学习迁移。
章节
题型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二、辨析题
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3.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2.个性心理二、辨析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

(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题型内容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名词解释 1.教师胜任力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5.教师期望效应6.教学监控能力7.教师角色8.教学风格9.教学效能感二、辨析题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三、简答题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P1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P1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在于(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P14、定义:教育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研究这些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就是教育心理学。

P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P15、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含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教育心理学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P26、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P2这一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第二,在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是活动的主题、行为的承担着,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第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P37、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

它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它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它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交叉P38、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的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

P4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

P410、冯特的学生霍尔创办了《教育研究》杂志,称为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P4卡特尔的贡献在于拓为教育心理学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资料(按考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资料(按考纲整理)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是一门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具体包括研究来自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来自大学教师方面的心理问题和来自高校师生交往系统以及教育教学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是狭义教育心理学当中的一个分支。

2、实验教育学及其代表人物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后,欧洲一些教育家开始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

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代表人物:德国的莫依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的名称>和拉伊,法国的比纳和西蒙。

3、桑代克及其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及其标志桑代克从1896年起,就开始了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后来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及测量,他在学习的实验与测量研究的资料基础上,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1913年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三卷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

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特点①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②建构出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即三大组成部分。

5、联结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与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的原则或公式;②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③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6、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学习或行为要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而非刺激与反应的直接的、机械的联系;②学习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或“认知”,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

③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

7、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仍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与解释原则,但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在一个“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②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而形成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而实现的;③强调注意学习的外部反应与外在条件,同时也强调注意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25]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一、选择题1.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

A.自我认知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我感觉2.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A.社会自我B.投射自我C.生理自我D.心理自我3.一般说来,( )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A.社会自我B.理想自我C.投射自我D.心理自我4.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 )。

A.出生8个月左右B.1岁左右C.1岁以后D.2岁左右5.个体社会自我的获得一般是在( )。

A.1岁左右B.2岁左右C.2~3岁D.3岁以后A.自我矛盾型B.自我扩张型C.自我否定型D.自我萎缩型8.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A.丰富性B.完整性C.概括性D.稳定性9.有些大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这说明他们( )。

A.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的特点B.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C.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D.自我认识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特点10.下列不属于自我扩张型的自我意识是( )。

A.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B.悦纳自我过分,盲目自信、妄自尊大C.忘记了客观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约束D.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缺乏稳定性、确定性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n15861c1178.aspx二、填空题1.自我意识包括个体( )和( )两个方面。

2.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 )和( )两个特点。

3.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 )、( )和( )。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应该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体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科学学问题②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③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④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科学教育心理学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主要有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⑤测量法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心理动力系统决定这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冬季、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学习的分类。

加涅对学习层析的分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霍兹兰对学习层次的分类:①反应性学习②联结性学习③综合性学习④象征性学习学习的主要理论包括:①联结学习理论②认知型学习理论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①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②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③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④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

下位学习如果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在包容性和概括性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就只是所构成的这种关系是一种类属关系,又称下位关系,那么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

即:①辨别学习②概念学习③规则学习第五章高校学生学习迁移迁移的理论:①形式训练说②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③经验类化说④关系转换说⑤学习定势说⑥分析—概括说。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情绪,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意识: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清醒状态。

3、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有多种心理现象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下的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6、观察法:实际的教育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和行为的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研究方法。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其中个体心理结构又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10、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意义何在? 任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条件;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第一,人的行为是受其内心心理活动支配的,第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的,并且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第三,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按其研究情境与真实教育情境的相似性,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按是否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可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按照其获得资料的量化程度可分为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来源可分为总体研究、抽样研究和个案研究;按照问题来源与假设的种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心理: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2、意识: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意识通常含有自觉的、有意的、清晰的、清醒的、能觉察的、能报告的等含义。

3、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机四个方面。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6、观察法:指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直接观察以外的手段,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间接第收集有关资料,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

二、问答题。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例如,思维过程、注意状态、性格、需要等);2.个体心理与行为;3.意识(例如,有意注意)与无意识(例如,梦);4.个体心理(例如,个人兴趣)与社会心理(例如,人际交往)。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何在?首先,研究和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2)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3)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4)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

其次,研究和揭示教师教的心理规律,为建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适当的教学事件,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堂评价和教师行为等方面,教育心理学也会为教师提供心理依据或指导。

高等教育心理学全部

高等教育心理学全部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方面。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被人称为“心理学之父”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分解成基本的心理元素。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把心理看做一个黑箱,不管黑箱里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行为作出观察就可以。

行为主义心理学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

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识的组织,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他们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

注重分析人类的异常行为、动机和无意识现象。

提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描述:“是什么”。

解释:“为什么”。

预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出现某种反应。

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控制以为这通过一定手段或者方法使心理与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其独特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解读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8)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二、高校教师的心理?(P10)1.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心理高校教师的教育心理主要阐明高等教育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3)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4)如何协调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和社团.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主要包括:(1)如何根据大学生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3)如何培养大学生高水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高校教师的角色心理和心理品质3.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P14)(一)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二)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三)预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四)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15)(一)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率(三)有助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四)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德育的水平(五)有助于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做好领导工作五、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8)(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 (三)联系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六、什么叫测验法?有哪些分类?(P21)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叫测验法.按测验内容可以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态度测验和成就测验;按测验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心理测验采用的题目叫测验量表,它由一些要求回答的问题构成。

第二章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怎么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P26)(1)热心、幽默、关心学生、勤奋努力的老师。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1.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P3)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里倾向和心理特点。

辨: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P14)这种说法不全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14)这种说法不全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P20)帮助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

4.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P20)这种说法不正确。

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

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5.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20)错。

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只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十分必要。

个别青年教师对岗前学习培训认识存在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

高等教育心理学(QUAN)

高等教育心理学(QUAN)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选择、判断: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2、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与行为)为主。

3、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4、心理学的对象包括:(1)个体心理(2)个体心理与行为(3)意识与无意识(4)社会心理5、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或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6、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言语等。

7、个体自觉地确立行动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8、人与人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9、(行为)、即行动,它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10、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11、构造主义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构造主义的奠基人是(冯特),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冯特的弟子(铁钦纳)。

12、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由于他否认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发现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12、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始于1912年的德国,由(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提出。

其主张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3、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准则:有意破坏,而未破坏;无意破坏,而 破坏。他律:准则看成道德绝对服从,行为结果; 自律:行为意向判断责任 社会公平感:小孩顽皮打破他人东西。他律:抵 罪性的惩罚,自律:赔东西,报应性惩罚
二、高校学生的班集体心理
(一)大学班集体的类型和作用: 1、班集体的类型: 简单聚合型;新生班级 一般型;主要靠核心班干成员 成熟型:优秀班集体,高质量的集体舆论 2、班集体的作用:基本教学单位,基本组织形式 (二)集体目标的确立 1、将目标具体化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三)集体舆论及其作用
2 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吃):群体一起完成事情时, 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个体的评价焦虑减弱 个人在群体中的责任意识减弱
不发生的条件 成员间的关系密切 本身具挑战性激发卷入水平高
群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机制
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 个人相信群体成员像自己一样努力
第一节 学生的群体心理 P202
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 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集体舆论对集体的成员起着一种评价、 监督和行为引导的作用。
(四)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刚进入大学 后,教师营造学习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同学相处的机会; 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内部团结、作风民主、 热爱集体班干部)。
以社会意识形态为 一 基础的社会现象
品德与道德的界定
道德:
它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 间关系的一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辨别是非、 善恶、美丑的标准,是指导和调节行为的准则
品德: 道德品质
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 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倾向
第一节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P 217
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第九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2 了解并理解品德的几种理论 3 掌握对高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 4 懂得如何矫治高校学生的不良行为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 高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 高校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治
第一节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P 217
第二节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 P 359
一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平等性(相互尊重,坦诚相待) 感情色彩浓厚(情投意和、心灵交往) 富于理想化(理想标准要求对方)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水平 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周围同学学习) 有助于大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社会 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会分享和倾诉)
3 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有的某种倾向得到加强, 使一种观点/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增强到具有支 配地位的现象 责任分散;社会规范的压力 团队中原本支持的意见讨论会更支持,原本反对的意 见讨论后会更反对 4 从众:人们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 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原因:信息压 力、规范压力 影响因素: 群体的一致性(1人不一致,从众下 降)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自信、自尊)
二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联系
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
品德是在各方面的道德的影响下形成的 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个人的品德风貌
两者的区别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 道德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品德是其中局部反应 道德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品德还受身心规律制约 道德是哲学、社会学等研究对象,品德是教育、心理研究对象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对社会现象的评价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的外部表现和支配地位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品德的核心,在品德 结构中具有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
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两级水平,即他律和 自律,他认为儿童品德形成的过程具有从他律向自律 (10-12岁)发展的趋势。判断儿童道德是否成熟的标 志就是看儿童对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的认识水平。
第八章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学生群体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征 2 重视学生群体对群体成员的影响
3 了解高校班集体心理、群体间的相互作用
4 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交往的原则
5 学会指导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学生的群体心理 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学生的群体心理 P199
第一节 学生的群体心理 P200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由官方组织正式设立并明文规定的 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班级、党团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自发形成(学生各种社团) 成员间具共同利益/观点/态度一致 性情相投,志趣、爱好相同
地位、境遇、经历相似
第一节 学生的群体心理 P201
(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 社会助长(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对他人的意识, 包括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唤 起了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内驱力(简单工作,助 长;复杂工作,干扰)
三、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
(一)班集体内的正式群体 包括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党支部等
(二)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有非正式 领导。 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⑴积极作用: 满足心理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沟通。 ⑵消极作用: 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
一 学生群体与群体特征
(一) 群体和群体特征
群体(团体)的概念 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
特点1共同目标
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 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三人以上的人群
特点3心理相容度 特点2组织化
群体特征
有一定共同目标(任务或情感目标) 组织化的人群(规范、规则) 成员间心理相容度比较高(依存和共同感)
第二节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 P 361
二 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平等性原则
尊重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 真诚原则 理解原则 社会交换原则
第二节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 P 209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主动交往 发现并赞扬别人的非显而易见优点 合理掌握批评艺术 避免争论 维护他人的自尊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学会批评 加强交往,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