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
常用脑影像技术在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指南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4-09
目录
Contents
• 常用脑影像技术简介 • 脑卒中诊断流程及影像技术应用 • CT在脑卒中诊断中应用详解 • MRI在脑卒中诊断中应用详解 • DSA在脑卒中诊断与治疗中应用ຫໍສະໝຸດ 目录Contents
• 超声影像技术在脑卒中筛查中应用 • 总结与展望:提高脑卒中诊断水平
慢性期脑出血MRI表现与评估
慢性期脑出血MRI表现
慢性期脑出血在MRI上通常表现为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的血肿周围水肿带,以及血肿内部的液化 和囊变。在梯度回波序列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上,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血灶及其周围的含 铁血黄素沉积。
评估价值
MRI在慢性期脑出血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多序列、多参数的成像技术,MRI能够准确判断出 血灶的大小、位置和周围水肿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同时,MRI还可 以检测脑出血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
MRI扫描技术
原理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 人体组织产生信号,通
过计算机重建图像。
优点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 多平面成像,对早期脑 梗死和微小病变敏感。
缺点
扫描时间较长,对急性 脑卒中诊断有一定限制 ,有金属植入物患者禁
用。
应用范围
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进 一步检查和评估。
DSA造影技术
原理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血管, 利用X射线显示血管形态和结构
血管狭窄或闭塞DSA表现与评估
血管狭窄DSA表现
血管闭塞DSA表现
在DSA图像上,血管狭窄表现为血管 管腔的缩窄,造影剂通过时流速加快 ,狭窄近端血管可能扩张。根据狭窄 程度的不同,DSA表现也有所差异。 轻度狭窄可能仅表现为血管管壁的不 光整或轻度缩窄;中度狭窄则表现为 明显的血管缩窄和流速加快;重度狭 窄则可能导致血管闭塞。
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关键技术
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关键技术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旨在大力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脑卒中引起的残疾人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一工程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脑卒中防治的目标。
本文将就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其中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影像诊断技术1.脑卒中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及时进行治疗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因此,影像诊断技术在脑卒中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主要的脑卒中影像诊断技术包括CT、MRI等,其中CT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对脑组织的辐射剂量较大,而且对于脑卒中的早期诊断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研发更加精准、低剂量的CT技术以及结合其他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综合诊断是当前的难点。
2.解决方案:针对目前影像诊断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加强对新型影像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比如,通过引入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影像诊断的精准度和准确性;优化CT成像系统,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安全性;同时,加强多模态影像技术的研究,结合CT、MRI等影像技术,提高脑卒中的早期诊断能力。
二、脑血管再灌注治疗技术1.脑卒中的治疗工作中,再灌注治疗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目前,静脉溶栓是最为常见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但其操作技术复杂,溶栓时间窗有限,还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因此,寻求更为安全、高效的脑血管再灌注治疗技术是当前的挑战。
2.解决方案:在脑血管再灌注治疗技术方面,可以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探索新型的溶栓药物,缩短溶栓时间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溶栓的疗效。
其次,开展介入治疗技术的研究,如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术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脑血管再灌注治疗。
三、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1.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7月19-20日,2019山东急性脑血管病防治论坛和临沂市脑卒中急救联盟成立大会顺利召开,来自上海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的田冰教授在此次大会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分享了长海模式影像评估的经验。
田冰教授在会上报告~田教授指出影像学是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与评估的主要手段,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快速、准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患者(可能有良好预后的患者)进行适合的治疗,以及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
AIS影像学检查扫描方案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可用CT,也可用MRI进行评估。
与磁共振相比,CT最大的优势是快速,所以目前在急诊患者中CT 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评估方法。
AIS治疗前评估在患者治疗前对其进行初步评估,田冰教授指出有2个评估是必须的:脑实质的评估、血管的评估。
在这2个必须评估的基础之上,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侧支循环、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体积、血栓负荷符合评估,那么患者治疗前的评估会更加完善。
1、脑实质的评估1)排除脑出血和卒中样病变2)识别脑组织缺血:影像学表现征象为灰白质界面消失/脑实质密度减低。
2、脑血管的评估主要采用CTA来判断有没有血管闭塞。
3、侧支循环的评估主要是一级侧支及二级侧支的评估。
对于侧支循环的评估,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的方法包括结构评估及功能评估,影像学上最常用的是结构评估,TCD、CTA、MRA、DSA都可以对侧支循环进行结构评估,如果能够把结构评估和功能评估进行结合,对于侧支循环的评估会更加准确。
结构评估01、经颅多普勒(TCD)、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D检查无创又较经济,可直接测量血流速度、判断侧支情况及血管舒缩反应性,可用于评估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动脉等侧支血流。
02、基于CT血管成像(CTA)的评估方法CTA原始图像、CTA多平面重建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图像、非时变CTA技术、三相CT灌注、多时相CTA。
急症影像学诊断
急症影像学诊断急症影像学诊断引言急症影像学诊断是指使用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疾病诊断。
它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快速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医生能够及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从而拯救患者的生命。
常见急症影像学诊断1. 骨折骨折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通过X射线检查,医生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
这对于后续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手术非常重要。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等。
2. 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发性病变引起的局部或全局性脑功能障碍。
在脑卒中急症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明确脑内出血或梗塞的位置和范围,从而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
3. 胸部创伤胸部创伤是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
CT扫描是胸部创伤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显示胸部骨折、肺挫伤、气胸和纵隔积液等病变,帮助医生快速确定伤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腹部疾病腹部疾病常常表现为急腹症,如腹痛、呕吐、腹泻等。
在急性腹痛的诊断中,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它可以显示腹腔脏器的病变,如阑尾炎、胆囊炎、肠套叠等。
通过CT扫描,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变的程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急症影像学的优势与传统的临床检查相比,急症影像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快速: 急症影像学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图像结果,帮助医生迅速做出诊断。
2. 准确: 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发现疾病的微小变化,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 无创性: 与手术相比,急症影像学检查无需刺破患者的皮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4. 全面性: 急症影像学可以检查全身各个部位的病变,为医生提供全面的诊断信息,辅助临床决策。
结论急症影像学诊断在急诊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应用
1 . 2 . 2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分析
所有 患者 检查 完后 进行 图像
处理 ,在 A D W4 . 2工作站进行 , 采用 F u n e t o o l 软 件进行分析 ,
由至少两名高年资影像科 医生进行诊断 ,并对患者出血面积
进行评价 。
1 . 1 一般 资料
人选 2 0 1 0年 1 2月 一 2 0 1 2年 1 2月在 笔者所
d 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0 9 . 0 4 3
近年来 随着 人们 生 活习惯 和生 活方式 发生 变化 ,心脑 HI 2型为梗死 区内融合 片状 出血 ; P H1 型血肿 小于梗死 面积 血 管疾 病发 生率呈 现显 著上 升趋势 ,成 为影 响其 健康 和生 于改善 患者 预后 具有 显著 的 临床意 义 _ 2 ] 。出血性 转化 是指 脑 组织 在缺 血缺 氧基础 上发 生的继 发性 出血 ,对 患者 预后 产 生一 定 的影响 ,合 并 出血性 转化是 进行 溶栓 治疗 的禁忌 证 ,因此 采取 正确 的方法 对这类 患者 进行 诊断 ,对患 者选 的3 0 %,无 占位效应 ,P H 2血肿超过梗死 面积 的 3 0 %,有明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四、其他 1.颅内高压治疗:对于颅内压过高的患者,应进行颅内压监测和相应的治疗 2.营对于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精神支持和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和中国卒中学组织专家组共同制定的指南。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
一、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脑卒中标准,且无出血性病变 2.脑CT或MRI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标准 3.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出现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
二、早期治疗 1.快速评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评估、颅内出血排除和脑血管影像学评估 2.溶栓治疗:在确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上,对适当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 3.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及早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4.抗凝治疗:对于房颤、动脉瘤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开始抗凝治疗
以上是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一些主要内容。这份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和患者的康复率。
影像科危急值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通过影像学检查, 可以观察到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如心肌 缺血、心肌水肿和心包积液等。在处理时, 需要尽快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溶 栓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同时,还 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功能状况,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三:创伤性出血的影像表现及处理
04
影像科危急值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对诊断的影响
快速识别疾病
危急值报告能迅速提示医生患者可能存在的严重疾病,如急性脑卒中、急性心 肌梗死等,有助于尽早开始针对性治疗。
避免漏诊和误诊
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和危急值报告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避免因诊断失误而 导致治疗延误。
对治疗的影响
制定紧急治疗方案
根据危急值报告,医生可以迅速制定紧急治疗方案,如紧急手术、溶栓治疗等,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
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影像科危 急值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危急值的认知 度和重视程度。
信息告知
在患者接受影像检查前,向其告知可能出现危急值 的情况,并告知相关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及家属 的紧张情绪。
沟通交流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解答他 们关于危急值的疑问和困惑,提高他们对医 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人工智能在影像科危急值中的应用
自动识别异常影像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自动识别异常影像, 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辅助诊断和治疗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建议,帮助医生 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病例分析和数据挖掘
人工智能可以对大量病例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为临 床研究和教学提供支持。
提高影像科危急值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评估与溶栓治疗流程
3 3. 治疗效果
评估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 复情况,包括意识、运动功能、语 言功能、认知功能等。
4 4. 并发症
评估溶栓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 发症,如脑出血、脑水肿、血管痉 挛等。
急性期护理的重点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 和体温,及时发现和处理可 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脑外伤
近期脑外伤患者,尤其是伴有 颅内血肿者,不适合溶栓治疗 ,因为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严重高血压
血压控制不佳,收缩压超过 180 mmHg 或舒张压超过 110 mmHg 的患者不适合溶栓治 疗,因为可能会导致脑出血。
其他禁忌证
其他禁忌证还包括:主动脉夹 层、消化道出血、近期重大手 术、严重的心脏病等。
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
影像学检查对于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脑组织的损伤情况,判断卒中的类型和程度,并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并及时发现其他并发症, 例如脑水肿、出血等。因此,影像学检查是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可缺少的 重要环节。
1. 服用抗凝药物 2. 降压药 3. 抗血小板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 ,调整生活方式,例如控 制血压、血糖、血脂,戒 烟戒酒,保持规律的运动 和充足的睡眠。
1. 健康饮食 2. 适度运动 3. 保持乐观心态
康复治疗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进行康复训练,例如肢体 功能训练、言语训练等, 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 能力。
家属的心理支持
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属需要学习 了解脑卒中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并给予 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及影像学评估共识
侧支循环-专家共识性意见
• 拟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 完成代偿相关血管的脑血管造影,评估基线侧 支循环状态,可应用ASITN/SIR侧支分级系统, 协助预测血管内治疗的风险和获益;也可在治 疗前对患者进行多时相CTA检查评估侧支循环 的代偿程度,以进行危险度分层。 • 对于侧支循环分级量表,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估 体系,各种评估量表的预测价值、信度和效度 仍需进一步验证。
侧支循环-专家共识性意见
• 尽管目前有多种无创性影像学方法可在血 管再通治疗前完成侧支循环的评价,但目 前关于是否应将侧支循环评价作为急性期 血管再通治疗前的常规影像学评价指标仍 未明确;在治疗前进行侧支循环评价是否 会延迟治疗,以及是否可以通过基线侧支 循环状态指导临床决策,仍需前瞻性临床 研究证实。
总结
大血管闭塞 核心 梗死灶小
侧枝循环好
结合我院实际
1
2
3
时间窗内患者,首 先行头颅CT除外脑 出血,病情 ASPCET评分
若存在溶栓的适应 症,无禁忌症,应 用rt-PA静脉溶栓
同时启动血管内治 疗,行DSA检查 ,评估闭塞血管及 侧枝循环情况,决 定下一步治疗
• 进行AIS血管内治疗病例选择时,除时间窗 外,通过影像评估选择适合的患者是获得 良好预后的关键。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影像评估 中国专家共识
• 这些影像学技术可以 排除出血性病变、识 别闭塞血管部位以及 通过直接或间接征象 评估梗死核心灶、缺 血半暗带及侧支循环 ,以此识别通过取栓 可能获得良好预后的 患者
Company Logo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维普资讯
3 6 0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 0 0 7年 第 1 5卷 第 5期
D WI 在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临床 应 用
杨 银 升 杨 金 升 石 向 群 丁 小 涵 陈 合 成
摘 要 目的 : 观 察并 评 价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MR I 弥 散 加 权成 像 ( D WI ) 作用 以及其对 临床进展 、 预 后 的 预 测 。方 法: 对 6 2例 确 诊 为 脑 梗 死 的 患 者 在 不 同 时 间 行 颅 脑 C T、 常 规 MRI 和 D WI 扫描后, 进行 影 像学 ( 包括 4 8 h内 C T 和 D WI ) 的 图像 特 征 分 析 及 A S P E C T 评 分 。患 者 均 采 用 统 一 的 治 疗 方 案 , 进 行病人 信息 、 血 管危 险因素 分析 , 初 始和 4 8 h 临 床 卒 中症 状 NI HS S评 分 , 以及改 良 R a n k i n评 分 。结 果 : 病 灶 在 发 病 后 3天 , 尤其 1 2 h内在 D WI 上显 示均质高 信号 , 而C T、 常 规 MRI 多未能显示 , 在发病后 8 ~2 O天 内 呈 混 杂 高 信 号 , 大约在 3 w后 高信号 消失。2 4 h D WI 的A S P E C T 评 分 为 预 测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独立 因 素 ( P <O . 0 5 )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改 良 R a n k i n 评 分较差 ( P<O . 0 5 ) 。 结 论 :D WI 诊 断 超 早期脑梗死 比 C T、 常 规 MR I 有 明显 优 势 。2 4 h D WI 的A S P E C T 评 分 较 高 多 预 示 进 展 性 脑 梗 死 的发 生 及 较 差 的 I 临床 预
头颅CTA造影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年、月第20卷第、期-81-活检标本可能因为取材部位和肿瘤异质性存在会低估肿瘤的分级。
基于CT放射组学模型可于术前对GIVTs 危险度分级进行有效鉴别,对临床医师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具有很大帮助,也作为一种无创的预测方法能够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Keupg EZ,Raut CP.Managemen-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Surg Clin NoVk Am,2017,97(2):257-452.[2]Lieyl-Atznanger B,Fletcher JA,Fletcher CD.GastoUtesPnai stomaltumors[J].Virchows Aoh,205,450(2):81-127.[3]DeMattec RP,Levis PJ,Leung D,et al.Two yundred 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s:ocuaence patterus and prognostio factors Ur survival [J].Ann Surg,240,251(1):51-53.[4]Joensuu H.RisU stra/dcatiox of patien-s diagncued with gas W o i ntestinalstromal tumor[J].Hum Pathol:2003,36(10):1411-55.[5]Wang JK.Predictive value and modelUg analysis of MSCT signs in gas-k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to pathodgicai UsP deyoe[J].Ear Rev Med Phaoiacol SR,2017,21(5):992-1005.[7]DaRonch T,Modestc A,Bazzocchi M.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aturcs and patkologio correla/ox[J].Radiol Med,247,81(5):601-075.J]冯秋霞,孙娜娜,刘畅,等.MSCT评估胃肠道间质瘤转移风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4,34(12):1832-1835.[3]Sandrasegaran K,Rfesh A,RusPing DA,e#P GukoRtestRL stromalUmov:CT and MRV fUdRupJ].Eur Radiol,205,15(7):14/7-88.[2]Zhou C,Duan X,Zhang X,et al.Predictive Uaturcs of CT Ur UsPstratkicakoxs in patien-s with primay g a strointestin a l stromal tumour [J].Eur Radiol:205,20(9):3980-3225.[5]Gillies R],Kinaban PE,Hricab H.Radiomicr:i mages are more thanpictures,they are data[J].Radiology,205,273(2):545-577. [8]CoroUer TP,Grossmann P,Hon Y,et al.CT-based radiomic signature podicW distan-metastasis in lung adenocaoRoma[J].Radiother Oncol,205,84(5):345-350.[12]Liang CS,Huang YQ,He L,et al.The deved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CT-based radiomicr signature Ur the poopeoUve dischmUatUx of stage I--I and stage VII-ID colorectal Cancer[J].Oncotayek225, 7(2、):5571-51412.[3]Zhou Y,He L,Huang YQ,et al.CT-based radiomicr signature: apotenUai biomarder Ur yreoperative podicUcx of early ycur o nce in hepaUce/um、caoinoma[J].Abbom Radiol(NY),205,22(0):1025-502.[5]Lu W,Chen W.Positron emission tomoyraphy/comyuterized tomo-gophy Ur tumor respoxso assessment-a review of clinical practices and radiomicr stuPics[].Transl Cancer Res,205,5(4):302-577. [4]Aerts HJ,Velazquez ER,LeijenaarRT,et al.Decoding tumour pPeno-tyyc by ncxinvasive imaging using a quantiUtive radiomicr appoach [J].Nat Commun,2014,5:4700.[5]ChalkiPox A,ODodeVy MJ,MarsPen PK.Fade Discovey Rates inPET and CT StuPics with Texture Features:A Systematic Reviev[J].PRO One,204,10(5):e012/55.[17]Cui Z,Xia Z,Su M,et al.Disrupted white matter ccxnectUdy undeVy-ing devedpmenUi dyslexia:A machine leaving appoach[J].Hum Brain Mapp,205,57(4):1425-1453.[4]Blay JY,LevardA.Adjuvant imatinib treatment in gastoUtesPnai stromal tumor:which UsP stratifUatiox chteria and Ur how long?A case report[J].Anti Cancer Drugs:2017,27(、):71-75.[5]RutkowsPi P,PrzyCyC J,ZdzienichiM.Extenden Adjuvant Therapy withImatinib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ycommenda-tioxs Ur pa/ent selection,UsP assessment:and molecular response mo-ndoring[J].Mol DiagnTheo204,17(4:9-19.[22]Jones RL.Practical Aspects of RisU Assessment in GastrointesPnal Stromal Tumors[J].J Gastrointes)Cano,2014,45(5):222-207. [21]Joensuu H,Vedtah A,Rihimaki J,et al.RisU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ocuaence after surgeo:an analysis based ox poodd poau-latiox-based codorts[J].Lancet Oncol,2012,4(5):205-274. [22]张文华,陈韬,张明慧,等.基于放射组学的胃肠道间质瘤分类模型[]•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4,33(1):55-00[25]Kang TW,Kim SH,Jang KM,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Correlation of modided NIH UsP stratkica/oa with diUusioa-weighted MR imaging as an imaging biomarder[J].Eur J Radiol:204,84(、): 35-40.[27]ODeili AC,ShUagao AB,Kurra V,2al.Assessment of metasta/oUsP of gastUe GIST based on treatment-na?ve CT features[J].Eur J Sag Onud205,42(3):1222-1223.[25]Ng F,KozarsUi R,GanesUan B,God V.Assessment of tumor heUoge-neiR by CT texture analysis:Can Uc largest cross-sectional area be used as an alteruative to whole tumor analysis[J].Eur J Radiol:225, 32(2):342-343.[26]Xu Y,van Beed EJ,Hwanje Y,et puter-aided classidcatUxo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via MDCT:3D adaptive multiple feature method(3D AMFM)[J].Acad Radiol,247,4(3):922-273.(收稿日期:2929-5-79)DOI:19.3969/pUsn.1071-4695.292090924文章编号:1671-4695(2921)91-0981-95头颅CTA造影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韩春靖曾明彬陈泽胜(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四川资阳021894)【摘要】目的探究头颅CT血管造影(CTA)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中的应用价值。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
DWI检查结果与检查时间有关,发病后一定时间内才能检 测到梗死灶。
对新旧病灶区分困难
DWI难以区分新旧病灶,可能会影响对预后的准确判断。
对小型病灶敏感性较低
对于较小的梗死灶,DWI的检测效果可能不佳,导致漏诊 。
05
结论与展望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的意义
早期诊断
DWI技术能够早期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患者提 供及时的治疗。
预后评估
DWI可以评估脑卒中病灶的大小和位置,预测患者的 预后情况。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DWI结果,医生可以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DW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的展望
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WI成像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临 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联合其他影像技术
未来,DWI可以与其他影像技术如MRI、CT等结合使用,为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局限性
1
DWI对出血的敏感性较低,对于出血性脑卒中诊 断存在局限性。
2
DWI对某些部位如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效果不佳。
3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存在假阳性,需要结合 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04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中的应 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方法
01
临床普及
随着人们对DWI认识的深入,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将得 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DWI能够准确检测脑组织缺血程 度和梗死范围,为预后评估提供 重要依据。
预测功能恢复
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
2022年9月第8卷第9期*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尤维贤尤维贤,,季丹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影像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观察组)与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对照组),依次开展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的差异,评估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比较CT血管成像联合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结果CT血管灌注成像检查观察组CBF、CBV水平分别为(16.36±3.15)mL/(100g·min)、(0.91±0.18)mL/100g,低于对照组,MTT、TTP水平分别为(6.94±1.87)s、(24.13±5.16)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5、15.467、4.127、6.296,P<0.05)。
CT血管成像颈内动脉狭窄检出率为43.75%,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为46.25%。
CT血管成像诊断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0.55)。
联合诊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00%、97.50%、92.50%,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0.90)。
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CT血管成像能够检测血管狭窄情况,CT灌注成像能评估脑部血液灌流状态,联合应用对诊断本病的诊断效能高。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2.08.09.23Diagnostic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and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YOU Weixian,JI DanDepartment of Radiology,Zhangjiag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Zhangjiagang,Jiangsu Province,2156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and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Methods A total of40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observation group)and40patients with non-ischemic stroke(control group)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2019to April2020i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Zhangjiag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T angiography and CT angiography were performed sequentially.The differenc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CBF),cerebral blood volume(CBV),mean transit time (MTT),and time to peak(TTP)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Evaluated the degree of vascular stenosis in patients,compared the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combined with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Results The levels of CBF and CBV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16.36±3.15)mL/(100g·min)and(0.91±0.18)mL/100g respectively,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MTT and TTP were(6.94±1.87)s and(24.13±5.16)s,respectively,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11.545,15.467,4.127,6.296,P<0.05).The detection rate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by CT angiog‐raphy was43.75%,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was46.25%,CT angiography diagnosis was compared with the gold standard,and the consistency was general(Kappa=0.55).The diagnostic accuracy,sensitivity,and specificity of combined diagno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95.00%,97.50%,and92.50%,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gold standard,the consistency was good(Kappa=0.90).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CT angiography can detect vascular stenosis,and CT perfusion imaging can evaluate the收稿日期:2022-07-03;修回日期:2022-07-23基金项目:张家港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ZKS2035)。
磁共振新技术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应用
由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 基底膜及胶质膜 组成 , 缺血
后由于氧 自由基对基底膜 的损伤 , 白酶激活降解 蛋 基底膜的组成蛋 白. 能量代谢 障碍等多种作用造成
作 者 单 位 :2 1 0 2 0 4徐 州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第 九七 医 院 c T M I ( 丽丽) 徐州 医学 院附属 医院影像科 ( R室 朱 ; 徐凯 )
Applc to e m a ne i e o nc e hni e i e c i n of i a i n ofn w g tc r s na et c qu n pr dito he mor ha i r nso m a i n a ut s he cs r ke r g ct a f r ton i c ei c mi t o
国际 医学放射学杂志 Itra o a Junlo dclR do g 0 8 N v3 ()4 14 3 4 5 nent nl ora fMe i ail y 20 o;16:4 — 4 ; 6 i a o
年}蘑 | 赫 学 j 射
磁 共振 新技 术在 预测 急性缺 血 陛脑卒 中 出血性转化 的应用
朱丽 丽
徐
凯
【 摘要 】 缺血性脑卒 中出血性转化与血脑屏 障损伤密切相关 ,利用 M I R 可以在缺血早期观 察血脑屏 障的完
整性 .检测微 出血 ,从而预测 出血性转化 的风险 。对磁敏感成像及通透性成像 等磁共 振新 技术在预测急性缺 血
性脑卒 中出血性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坏 。 atl ns 。 出将 急 性脑梗 死 血浆 内 MMP C s l o ] ea 提 一 9 度作 为 H 浓 T的独 立预 测 因素 。MMP抑制 剂 的相 关 研 究 也 将 为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治 疗 开辟 一 条 崭 新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24》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24》要点《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24》是基于国内外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由中国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一份关于脑血管病影像学的指南。
本文将主要介绍该指南的要点,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脑血管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指南对脑血管病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诊断标准的介绍。
通过脑血管病的分类,可以更准确地选择适应的影像学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影像分析和诊断。
2.脑血管病的常用影像学方法:指南对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颅脑CT、颅脑MR、颅内血管的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指南重点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势、适应症和应用注意事项。
3.急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指南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颅脑CT或颅脑MR,可以快速诊断脑卒中的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和定位(大脑半球或脑干),为治疗提供指导。
4.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评估:指南对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CTA、MRA或DSA等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位置、程度和形态,提供术前准备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5.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评估:指南对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和动脉瘤等。
通过DSA、CTA或MRA等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评估畸形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6.无血管影像学评估:指南提出了无血管影像学评估的方法,包括脑灌注成像(CTP、CBF、CBV、MTT)和脑功能成像(fMRI、PET)等。
这些方法可以评估脑血流、脑代谢和脑功能,对脑血管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7.介入治疗的影像学评估:指南对介入治疗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溶栓、动脉成形术和血管修复术等。
通过DSA等影像学方法,可以精确定位血管病变,并指导手术器械的选择和操作。
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关键技术
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关键技术第一部分: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中断的疾病,是引起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卫生健康领域的全球性挑战,对全球健康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脑卒中带来的挑战,中国启动了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和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第二部分:脑卒中的关键技术1.早期诊断技术早期诊断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关键,因为早期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这些技术成本高、设备大型化,限制了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
因此,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需要加大对早期诊断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包括开发便携式超声技术和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的CT、MRI等影像学设备。
2.急救技术脑卒中的急救是关键的一环,及时的急救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当前,急救技术主要包括溶栓、介入手术等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和设备支持,且成本较高。
因此,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急救技术培训和设备支持,促进急救技术的普及和落地。
3.康复技术脑卒中后的康复是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和减轻残疾的重要环节。
目前,康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疗法、认知训练等,但这些技术需要长期、系统的应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需要加大对康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效率。
第三部分: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实施方案1.加大科研投入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需要加大对脑卒中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对脑卒中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科学家开展前沿性的研究,为脑卒中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支持。
2.推动技术应用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需要推动脑卒中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鼓励医疗机构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急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
急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急性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了有效应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紧急情况,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急性脑卒中应急救治小组组长:由神经内科主任担任,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治工作。
成员:包括神经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护士、影像科医生、检验科医生等相关科室人员。
2、职责分工神经内科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治疗工作。
急诊科医生:负责在患者到达急诊科时进行初步评估和急救处理,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评估、护理操作,如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标本等。
影像科医生:负责及时为患者进行头颅 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检验科医生:负责快速完成相关血液检查项目,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二、应急响应流程1、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护士在接到急性脑卒中患者后,立即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床上,测量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并进行简要的病史询问和神经系统评估。
同时,通知急诊科医生和神经内科医生前来会诊。
2、初步评估与诊断急诊科医生在 5 分钟内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肢体肌力和感觉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初步判断是否为急性脑卒中,并决定是否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排除脑出血。
3、影像学检查如怀疑为缺血性脑卒中,且发病时间在 45 小时内,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立即送往影像科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排除脑出血。
影像科医生在接到通知后,优先为患者进行检查,并在 30 分钟内出具检查报告。
4、治疗决策神经内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符合溶栓治疗指征,且无溶栓禁忌证,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立即进行溶栓治疗。
脑灌注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灌注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刘丽娜;石英娜;孙伟【期刊名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45)2【摘要】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134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再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CTP技术辅助下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情况和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良好率为68.66%,高于对照组的4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小血流量(Q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动态阻抗(dynamic resistance,DR)分别为(4.79±0.48)mL/s、(9.79±0.88)cm/s、(463.92±15.33)Pa·s/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0.40)mL/s、(9.34±0.76)cm/s、(420.39±17.3)Pa·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脑水肿等AIS血管再通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和3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P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AIS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静脉窦高密度
注意:引流区域脑组织及表面血管无异常变化
58
四、鉴别诊断
• • • • MS, 脱髓鞘病变, 病毒性脑炎 肿瘤 线粒体脑肌病
59
多发性硬化
60
多发性硬化 (MS)
61
病毒性脑炎
T2 FLAIR
b 1000
ADC
62
胶质瘤
T2 T1
b 500
ADC
63
线 粒 体 脑 肌 病
19
大脑中动 脉供血范 围梗死
20
21
22
23
溶栓与否?
24
出血性脑梗死(梗死后渗血)
25
大脑后 动脉供 血范围 梗死
26
小脑供血动脉及供血范围
(椎-基底动脉系)
• 小脑前下动脉(AICA) • 小脑后下动脉(PICA) • 小脑上动脉(SCA)
ACA(红色) MCA(黄色) PCA(绿色)
由大脑侧面引流的静脉:
6、大脑中浅静脉至蝶顶窦和海绵窦 7、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至横窦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皮层引流静脉的引流区域:
绿色:汇入上矢状窦 黄色:汇入基底硬脑膜窦 蓝色:汇入横窦
大脑深静脉系统的MRV 1、丘脑纹状静脉 2、透明隔静脉 3、大脑内静脉 4、基底静脉 5、Galen静脉
• MRV:静脉血流信号消失或充盈缺损
52
3 days
53
女,20岁,产后,头痛呕吐,嗜睡伴言语不清,按脑炎治疗效果不佳
大 脑 大 静 脉 、 直 窦 栓 塞
54
男 , 7Y , 肾 炎 , 头 痛 , 意 识 模 糊
静脉窦栓塞 静脉性梗死
55
56
静脉性脑梗死与动脉性脑梗死不同点
1. 静脉性脑梗死区域与引流静脉相一致,称“静脉 引流 区域综合征”: •上矢状窦血栓所致脑梗死多见额、顶、枕叶 •乙状窦、横窦血栓多见颞叶和小脑 •直窦血栓多见双侧基底节、丘脑、脑干 •对称性病变 •多发生在皮层、皮层下 •动脉性脑梗死区域与供血动脉相一致,楔形,多 发生在白质或回白质均受累 2. 静脉性脑梗死可单发或多发,范围大小不一,形 态不规则,呈片状或脑回状,白质斑片状病灶多于灰质 动脉性脑梗死常呈扇形、三角形、楔形 3. 常伴有出血,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血肿、静脉内出血 4. MRI平扫可显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
AChA脉络膜前动脉 LSA豆纹动脉
27
小脑后下 动脉梗死
28
脑干供血来自椎-基底动脉,分支为三类: 1,旁正中动脉
2,短旋支
3,长旋支
29
半侧分布、不交叉、不跨越中线
30
旁正中支闭塞 “脑干半切征”:病变不跨越 脑干中线且内缘与中线平齐
31
中脑水平
32
延髓水平
33
分水岭梗死: 二供血动脉血管供血范围 之间脑组织的缺血梗死
17
大 脑 动 脉 供 血 区 域
浅蓝色部分为大脑前动脉终末支供血区 粉红色部分为大脑中动脉终末支供血区 黄色部分为大脑后动脉终末支供血区 枣红色部分为大脑后动脉深穿支及后交通动脉供血区 亮红色部分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 绿色部分为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 褐色部分为大脑前动脉深穿支供血区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
(属于大血管病!!)
•颈内动脉占80%,椎-基底动脉占20% •顺序:颈内动脉、MCA、PCA、ACA、椎-基底动脉 •影像学特点:病灶按照供血动脉分布
16
脑的供血动脉 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
大脑:ACA、MCA、PCA 小脑:PICA、AICA、SCA 脑干:BA、VA
有各自的供血区域
64
小 结
• CT平扫主要排除颅内出血,CTP可检测早期缺 血性脑梗死。 • MR脑扩散成像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识别急性 脑梗死,及与慢性脑梗死、其他慢性脑部病变 的鉴别。 • 结合梗死部位和MRA确定责任血管病变。 • 正确区分动脉性和静脉性缺血性脑梗死。 • SWI可检测梗死灶内出血 • 与非缺血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稍高
等/稍 高
高
低 乳酸 灌注 (LAC) 减低 峰增高
高
高
高/稍 等 高
低
高
低
低
高
9
超急性期脑梗死
10
超 急 性 脑 梗 死
11
急性脑梗塞死
12
亚急性脑梗死
13
慢性脑梗死
14
二、动脉性脑梗死
分类: 脑血栓性脑梗死
脑栓塞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15
脑血栓性脑梗死
•脑梗死最常见类型,占60% •主因:动脉硬化、动脉炎 •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
4
一、缺血性脑卒中影像检查技术及分期
• CT
• 平扫 • 灌注 • CTA、CTV
• MRI
• • • • 常规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DWI、 MRA、MRV SWI 灌注
5
脑血管病的CT检查
平扫CT 显示
灌注CT 显示缺血类型和范 围; < 15 分钟。 一般适用于有磁共 振禁忌患者
39
大部分发生于豆纹动脉、Heubner回返动脉、 穿丘动脉和旁正中动脉支配区
40
41
急性、症状性脑梗死(腔隙性)
42
女,88Y,肢体活动欠灵活1天
T2*WI,显示出血更敏感
脑梗死占位效应(1-7d,3-4d达44
由大脑半球引流至上矢状窦的静脉:
1、额极静脉 2、前额静脉 3、后额静脉 4、上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 5、前壁静脉
ACA MCA PCA
34
分水岭梗死
沿侧脑室背外侧角的脑室周 围白质地带; 大脑前、中、后动脉交界所 形成的一个卵圆(三角)形 地带 尾状核头,大脑前动脉回返 支与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外 侧丛交界处; 脑干:四脑室底(旁正中支、 短旋支、长旋支交界地带) 和桥脑中央(椎-基底动脉 与颈内动脉交界处)
7
42岁男性,TIA发作期
CBF
CBV
MTT
TTP
平扫
增强
8
不同时期缺血性脑梗死信号演变过程
分期 时间
超急性 期
病理
细胞毒性水肿,大体 病理上无明显改变。
T1WI T2WI FLAIR DWI ADC PWI MRS
等/稍 等/稍 等/稍 低 高 高
0-6h
高
低
神经元细胞坏死,脱 髓鞘,BBB破坏,血管 急性期 6h-3d 稍低 源性水肿,占位效应 明显。 水肿占位效应开始消 亚急性 3-10d 退,坏死组织开始吸 期 收,吞噬细胞增多。 坏死组织逐渐被液化 10d以 和清除,最终留下囊 慢性期 后 腔,周围胶质增生, 局部脑萎缩。 低
或
除外
6
不同时期缺血性脑梗死CT表现
分期 急性期 时间 <24h CT表现 无阳性发现,部分可见动脉致密征、豆 状核轮廓模糊或消失、灰白质交界消失 (岛带征)。
亚急性期 慢性期 后期
24h—2 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的低密度梗死 周 灶。 2-3周 >3周 模糊效应病灶呈等密度,水肿消退 脑萎缩、脑软化,坏死组织清除形成囊 腔
影像科在急性脑卒中诊治 工作中的作用
太原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 代卫斌
1
脑血管病
•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 主要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 人类最主要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 • 急性脑卒中是我们诊治的主要焦点 • 及时、准确诊断是保证急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 • 影像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灰质强化增加
天幕强化明显 蛛网膜下腔出血
47
48
δ sign
• CTV显示上矢状窦不规则充盈缺损
49
脑回肿胀
50
脑回肿胀:MRI更具优势
51
MR表现
• 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 • T1WI :中等信号 高信号 • T2WI:中等信号或略低信号、极低信号
静脉窦壁呈高信号
(间接征象:脑组织水肿、梗死等等) • 增强MRI: “δ” 征或空三角征
37
女,82Y,头晕、言语不清4小时
病变为多发,非一支血管供血区内。栓塞!
38
腔隙性脑梗死
穿支动脉闭塞引起 主要累及脑的深部白质、基底节、丘脑和脑桥 深部核团(壳 37%,丘脑 14%,尾状核 10%) 脑桥 16%,内囊后肢 10% 内囊前肢及小脑较少见 部分无症状,称静息性梗死或无症状性梗死 占脑梗死20%-30%
65
谢谢!
66
三角形:ACAs、MCAs、PCAs间分水岭 (外分水岭)
红色:内分水岭 主要供血动脉的 穿支动脉
皮层下分水岭
35 箭标处:三支主要动脉之间的分水岭去
36
脑栓塞
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 腔急性闭塞 占脑梗死15%-20% 栓子: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 常见于颈内动脉系,MCA尤为多见 影像学特点:分布无规律,散在多发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深部静脉的引流区域:
紫色: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 蓝色:髓静脉
静脉(窦)栓塞/静脉性脑梗死CT诊断
增强CT+CTV » 平扫CT
直接征象:
CT平扫: 静脉窦高密度征
间接征象:
弥漫性或局限性脑肿胀
静脉性脑梗死、出血 静脉扩张
皮层静脉高密度带征
CT增强: 静脉窦“δ”征和空三角征 充盈缺损 CTV:病变静脉窦不显示或 充盈缺损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特点
脑耗氧量高,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
血流量分布不一,灰质>白质
大脑皮层最丰富,其次为基底核和小脑皮质 大脑皮层缺血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 大脑白质缺血易为缺血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