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具体内容 实质 教学组织模式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的注重点
布鲁纳
奥苏贝尔
认知表征
意义学习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发现学习
新旧知识之间形成实 质性非人为的联系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情景的结构性
发现错误与正确同样 重要
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 调原则
建立正确知识体系
03.03.2020
制作/Make 纯小孩 设计/Design 纯小孩
新学习的观念 A
a1 a2 a3 原有的观念
例:白菜、菠菜、胡萝卜等→蔬菜
03.03.2020
同化的三种形式
3、组合关系: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 但它们之间仍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
新学习的观念 A
B
C
D
原有的观念
例:质量与能量,冷热与体积,遗传与变异
03.03.2020
先行组织者策略
作用: 1、使学生注意到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概念 2、为新知识提供手脚架 3、稳定清晰,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
学习新知识前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 识之间架设起桥梁。
03.03.2020
先行组织者策略
说明性组织者: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它们与新
03.03.2020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成就动机
附属驱力: 外部动机 学习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的需要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的重要性日趋降低
03.03.2020
评论
对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别提出了 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意义接受学习的准则和条件 更加关注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施,他对概念学习和概 念同化的阐述,更具有指导意义。 对先行组织者、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等原则的分析有助于教学。 对学习动机的看法也有与众不同之处。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行为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认知同化的过程,它通过操纵、分析和组合视觉、听觉、触觉以及主观感受对现有知识进行改造和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关键是认知同化,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把所接触到的信息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并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从而适应新的环境。

根据他的理论,学习者从信息中寻找结构,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结合,以满足学习任务所需的信息特征。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概念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理论,他基于以下几点来证明其有效性:首先,学习者在不断认知同化新知识时,会在现有认知结构中发现有用的线索,这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认知同化的过程可以有效减少学习者的负担,这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记忆新知识;第三,认知同化的过程可以改善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新的环境。

同时,奥苏贝尔也认为,学习有其特定的动机背景,而认知同化的过程不论从结构上还是记忆上都受该动机紧密控制。

也就是说,学习者会选择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结构,以满足他们特定的动机需求。

例如,有人喜欢挑战自己,他们利用认知同化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浅显的知识结构,通过不断地复习、试验和调整,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自从奥苏贝尔提出认知同化理论以来,学习理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认知同化理论也为许多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之,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认知同化的过程既可以减少学习者的负担,也可以改善他们的认知能力,同时还受到动机的紧密影响。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认知同化的动因和机理,并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贡献。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引言认知同化论是由法国心理学家让·皮雅杰·奥苏贝尔(Jean Piaget)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整合来适应和理解新的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并探讨其对教育和发展的影响。

奥苏贝尔的认知理论概述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儿童通过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框架来理解世界。

这个认知框架就像是一种“模式”,帮助儿童处理和解释不同的感知和思维经验。

认知同化的定义和作用认知同化是奥苏贝尔理论中的关键概念,它指的是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使之符合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

这个过程是通过将新的知识和经验与已有的模式进行对比和整合来实现的。

认知同化的作用是帮助儿童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境。

通过将新的经验纳入已有的认知框架,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

这种认知同化的过程促使儿童发展和改变他们的认知框架,进一步推动认知的进步。

认知同化与教育的关系教育是一种促使儿童认识世界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1. 知识与已有知识结构的融合奥苏贝尔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将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连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2. 提供适应性挑战奥苏贝尔认为,在适宜的认知冲突下,学习和发展才能够得到促进。

教育者应该提供适当的挑战,使学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情境,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 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索认知同化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负责自己的学习。

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将新的知识纳入他们的认知框架,从而推动他们的认知发展。

认知同化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为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效果。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奥苏贝尔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认知同化论(cognitive assimilation theory)的观点。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人们通过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从而进行认知的同化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并探讨它对认知心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同化是一个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理解和解释外界信息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新的信息时,他们会试图将这些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

例如,一个人在学习新的科学理论时,会将这些理论与已有的科学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奥苏贝尔强调认知同化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个体在认知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和重组。

这种主动性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信息,同时也促进了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变化。

奥苏贝尔还提出了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的概念。

他认为,当个体遇到与已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信息时,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使个体重新调整和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认知冲突的出现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推动了个体的认知结构向更加复杂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基于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

首先,个体在认知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他们通过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来理解和应用这些信息。

其次,认知冲突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促使个体不断调整和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最后,认知同化论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深入了解个体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个体的学习和思维过程。

例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简述奥苏贝的认知同化理论

简述奥苏贝的认知同化理论

简述奥苏贝的认知同化理论奥苏贝的认知同化理论(Ausubel’sCognitiveAssimilation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avidAusubel于1960年提出的。

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其有关的既有知识结合起来。

Ausubel称之为“认知同化”,他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关的已有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新的知识建立起一种“同化”的框架,从而能更容易地理解新知识,并将其融入既有体系中。

同样,当学习者将新知识回顾、反复复习时,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知识,并把它们同化到已有的体系中。

Ausubel最初提出的这一理论,有助于改善了当时的许多教育理论,特别是科学教育理论,作为一种基于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它将知识学习与心理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并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共同学习的机制,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内容,也更容易在学习者之间交流知识。

一般而言,奥苏贝认知同化理论 c认为,学习新知识的有效方式是将其与已有知识相结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结构,这样就可以理解新的知识和把它们融入既有的体系中。

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依据认知同化理论的原则,捕捉新的知识,并将它们与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习者还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比如反复复习,思考等,以加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并将其同化到其有关的既有知识体系中。

摘要奥苏贝认知同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avid Ausubel于1960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其有关的既有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捕捉新的知识和将它们与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及采取一些技巧,如反复复习,思考等,以加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并将其同化到其有关的既有知识体系中,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龙: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龙: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邹龙思政0903班 0120919630307✧主要观点1、有意义的学习,即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其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是奥苏贝尔理论体系的核心。

而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他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即: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学习者的学习心向、已有有知识结构以及学习的积极主动作用。

2、接受学习,即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

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这种学习主要是适合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其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3、认知结构同化论,这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4、教学原则。

强调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模式,即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

✧存在的局限1、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偏重知识掌握,忽视能力培养。

即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

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2、教学思想不符合程序性知识的掌握;3、没有给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两种便捷之法,其一是上课听教师讲授,其二是自己阅读教材。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3、布鲁纳关于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对周围的各种物 体、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一类别的成 员关系而不是他们的独特性对他们做出反应。”
4、布鲁纳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
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
4、奥苏贝尔的教学原则(p170)
逐渐分化原则
(principles of progressive differentiation);
整合协调原则
(principles of integrative reconciliation) ;
先行组织者原则(advance organization) .
请分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
3、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在奥苏贝尔看来,认知结构指学生现有的知 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 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1、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 是否可以利用;
2、这些观念与学习的新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 3、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清晰。
2、布鲁纳关于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
再现模式(model of representation):就是人们 再现自己关于世界的知识经验的方式。 动作性模式 (Enactive Representation); 映像性模式(Iconic Representation); 符号性模式(Symbolic Representation)。
会 列 出 : x2+2x+1= ( x+1 ) (x+1) ; x2+4x+4= ( x+2 )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 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化理论
认识— 认识—奥苏贝尔
1918年10月25日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中产家庭 1918年10月25日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中产家庭 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后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加 1950年后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加 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应用 心理学系任教 1968年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在该校师范 1968年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在该校师范 教育部任研究和评价的主管,后来又在该校的研究 生院和大学中心工作过。 卒于2008年 卒于2008年7月9日 ,享年90岁。 ,享年90岁。
戴维· 戴维·奥苏贝尔是与布鲁纳同时代的一位美 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现代 认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同时也是一 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在发展心理学、理 论医学、精神病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 颇有建树。但就其主要贡献和影响而言, 还是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内最大。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知 识,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内化,把要认识 的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便将来再现或 者派作他用。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 就是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 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以有的知识之 间的跨度不能太大,不能超过学生的认识范围,也就是不 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二,就是符合学生的认 知发展规律,所学的知识能够同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从而使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意义。也就是说 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者,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 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学习,也都有可能是机械学习。 因此我们不能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判断学生学习的性质。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一)认识奥苏贝尔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2、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新材料的内容与学习者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中有可以建立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主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3)认知结构中应当有可以用于联系的知识内容。

心理机制:同化(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获得知识取决于头脑中的旧知识,机械学习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没有基础的来同化新知识。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1)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 learning)。

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的学习,其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

(2)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的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concept formation) ”;同时可以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同化(concept assimilation)”。

(3)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

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概括性陈述,指学习若干个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有意义学习的方法1、下位学习(subordinate relationships,类属学习):学习的内容类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观念。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表征学习 :
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
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 的事物和意义。
cat

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概念学习:
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是区分事物的关键。
概念属性
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同化
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概念形成:
指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关 键特征以形成概念。
(2)你的自愿要报该校 主观条件
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在大学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 (2)主观条件
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客观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
能够使学习者建立起实质性和认为 的联系
机械学习的材料 (加减法牛顿定理等)
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在大学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二、认知同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认知同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1)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 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重 点部 分 (2)突出强调新知识与已有 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提供一 种框架 (3)能够帮助学生回忆起与 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以便 更好地建立联系
二、认知同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马来西亚华文中学初中 《华文》教材对现代汉 语语法知识的教学编排 先讲句子全貌,再到句 子短语、词、语素 力学,也是从一般的力 然后才具体到具体的重 、弹、摩、电、磁、分 等等具体的力
一、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然而,随着我们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发现,对 于接受学习越来越不能够接受和认可。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奥苏贝尔(d.p.ausubel)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是有意义学习。

他指出,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认知同化论的核心便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也就是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的同化。

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进行了阐述。

首先,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能与个体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其次,有意义学习的产生还必须满足三个内部条件:①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③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们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奥苏贝尔从课堂教学出发,提出了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的观点与布鲁纳发现学习的观点恰好相反,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运用。

他将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作"讲解教学"。

奥苏贝尔并根据其同化理论提出了两个教学原则:①逐渐分化的原则。

根据该原则,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

②整合协调的原则。

它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

针对如何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奥苏贝尔提出了具体应用的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oc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oc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oc一、理论背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提出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重组和概念形成的过程,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该理论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选择、同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二、理论要点1.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由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命题、表象等组成。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2.同化同化是指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使其成为已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同化的过程。

当新知识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时,学生就能理解新知识并产生新的意义。

3.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当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符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奥苏贝尔认为,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促使学生调整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

4.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使用先行组织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根据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1.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应先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激活与新知识相关的前知。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2.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应创设与新知识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同化。

3.组织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调整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

4.提供先行组织者: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应提供一种先行组织者,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同化。

5.促进自我反思: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
认知同化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一种认知发展理论,而奥苏贝尔则是在皮亚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来实现的。

同化是指个体通过将外部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从而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过程。

例如,一个婴儿第一次看到一只狗,他会将这只狗的形象同化到他已有的“动物”这一认知结构中,从而认为这只狗也是一种动物。

顺应则是指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部信息的过程。

例如,一个婴儿第一次接触到水,他会发现水是液体,而不是固体或气体,于是他会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这一新的认知。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们共同促进了个体的认知发展。

在认知同化论中,认知发展被视为一个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

此外,奥苏贝尔还提出了“平衡”的概念,即个体在同化和顺应的过
程中,会不断地寻求一种平衡状态。

当个体的认知结构与外部信息相符时,就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但是,当外部信息与个体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认知冲突,从而促使个体进行调整和适应,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总之,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观点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强调了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的相互作用,并强调了平衡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不仅对于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教育和发展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1114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11114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贝尔强调,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 习的误解。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 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发现学习 也未必就是有意义的,它同样可能是机械的。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通过言语 讲解进行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 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主要手段; 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 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
(四)接受学习
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点相反,奥苏贝 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 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显而易 见。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 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在发现学习 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学生的, 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 现这些内容。
(3)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 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 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 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 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的, 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 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下位学 习。
4.保持阶段 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 时记忆的储存器,这种储存可能是永久的。 5.回忆阶段 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 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 6.概括阶段 学习者要想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 境,首先依赖于知识的概括,同时也依赖于 提取知识的线索。
7.操作阶段 也就是反应的发生阶段,就是反应发生 器把学习者的反应命题组织起来,使它们在 操作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作业的好坏是 学习效果的反映,当然,我们并不能用个别 的作业来说明一般成绩。 8.反馈阶段 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 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

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尤其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在意义学习和讲授教学中的作用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

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⑴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

⑵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练习活动。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

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须关注的:⑴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

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

⑵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概念的混淆,使新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

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概念作出区别。

2。

上位关系(superordinate relationships)当学生学习一种包摄性较广,可以把一系列原有概念从属于其下的新命题时,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认知结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

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必须关注的:①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是否可利用。

如果可以利用这些观念,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教材提供必要的固定点。

②这些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即:要防止新旧观念的混淆,使新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持下来。

③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清晰。

这将既影响到为新教材提供的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观念作出区别。

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

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故称这种观念为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或译“固着观念”。

可见,学生是否具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对学习是否有意义起重要作用。

在奥苏贝尔看来,对教材进行机械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学生还没有具备固着观念之前,就要求他们学习新内容。

由于学生认知结构中还没有可以同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观念,因而使得教材也失去了潜在意义。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举例来说,在下位学习中,新知识(用a来表示)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用A来表示)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新的意义(用a1表示),而且,已有的概念在重新组织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新的意义(用A1表示)。

也就是说a被A同化了,a与A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a与A都发生了变化即获得了新的意义。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学院 07小教中文1班潘晓丽 13号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为此,一方面,他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下了精辟的定义,从而将二者有效地区分开来。

他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

另一方面,奥苏贝尔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意义学习。

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学生学习得法,则此学习必为意义学习。

而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不知其所以然,则此学习必为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还在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指出了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一是学习者表现出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材料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二为所要学习的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相联系。

奥苏贝尔在他的理论中首先批评了那些只看到评价负面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强调了评价的积极作用。

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肯定评价的基础上,奥苏贝尔进一步指出有效测验应兼具几种特性,即信度、效度、代表性、可行性、辨别力,为优化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语文的考查不应该考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功夫,而要更多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因为创新时代要求的是具有较强理解力,能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知识、不断阐明未被前人识别的问题的人才,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书呆子”。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奥苏伯尔与布鲁纳一样,同属认知结构论者,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他着重研究了课堂教学的规律.奥苏伯尔既重视原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系统)的作用,又强调关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者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是: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将认知方面的学习分为机械的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两大类。

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联想。

这种学习在两种条件下产生.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无内在逻辑意义。

另一种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知识基础可以用来同化它们.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个体获得有逻辑意义的文字符号的意义,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而非人为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过程就是个体从无意义到获得意义的过程。

这种个体获得的意义又叫心理意义,以区别于材料的逻辑意义.所以有意义学习过程也就是个体获得对有意义的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是以同化方式实现的.所谓同化是指学习者头脑中某种认知结构,吸收新的信息;而新的观念被吸收后,使原有的观念发生变化。

概念被同化的特征是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概念,同时将概念组成按层次排列的网络系统。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下列条件:①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③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④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