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及其理论共22页文档
第十一讲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
二、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二)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 概念学习与概念名称的学习是不同的. • 不论是通过概念的形成方式还是通过概念的 同化方式来获得概念,其最终目标都是掌握 同类事物的关键属性. • 而概念名称的学习是表征学习,即用符号代 表概念.学生可以掌握概念的名称,但却不理 解概念的内涵.学生也可以不知道概念的名称, 但他却可以获得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心理意义.
上一讲内容要点:
第二节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认知发展过程论 二、发现学习 三、数学学习定理
一、认知发展过程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形成刺激与反应的 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也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1.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 2.映象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 3.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
二、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二)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 • 概括性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命题“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边长 的平方”中,“正方形”、“面积”、“边 长”可以代表任何正方形及其面积和边长, 而平方关系则是普遍的关系. •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个概念之间的关 系,或者说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 合意义.
二、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一)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所谓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 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代表什么. 其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 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 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或者说名称学 习,即学习掌握词汇所代表的事物的意义(或表 象).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如下是有关奥苏伯尔学习理论: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奥苏伯尔认为,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意义学习才能发生。
他把意义学习的条件分为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种。
客观条件主要是指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即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主要包括:第一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并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2.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者策略(1)认知同化理论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就是概念同化过程。
表现为: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这些观念能够对新知识起到挂钩(固定点)的作用;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着点作用的观念间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即意义学习就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使新旧知识发生意义同化实现的。
奥苏伯尔按照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三种同化模式。
①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一)意义和贡献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信息学习揭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奥苏贝尔称为"同化",即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掌握新知识的实质性意义的过程。
这无疑是一种可靠又可信的解释。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实践活动的理性产物,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
知识的作用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指导人的各项实践活动。
学习知识不仅是记住和背诵用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的词句,而是理解和掌握前人或他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性东西的认识,并将他人的认识转变成自己的认识。
奥苏贝尔正是抓住了这个本质特征.并将其学习理论建立在此基点之上。
2.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和类型的阐述是严谨和有说服力的。
知识的有意义学习必然以有意义的知识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加上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此三者构成了有意义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意义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不能称其为有意义的学习。
而随意地增加三个条件之外的另外一个条件都是多余的。
3.奥苏贝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这是十分正确的。
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1]学生正是用这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
4.奥苏贝尔提出的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说,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
它既包括了学习的内部动机,又包括了学习的外部动机。
而且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将社会需要与自我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奥苏贝尔提倡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经久而不衰,任何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没有动摇它的基础地位,足以证明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奥苏伯尔理论
奥苏伯尔简介
奥苏伯尔, 奥苏伯尔,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有意义言语 世纪50 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有意义言语 材料的学习与保持的研究,该理论在60 60年代 材料的学习与保持的研究,该理论在60年代 的美国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的美国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由于他从心理 学角度重新定义了有意义学习, 学角度重新定义了有意义学习,进而提出的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使学校传统的言语讲授式 学习达到最优化成为可能。1976年获得美 学习达到最优化成为可能。1976年获得美 国心理学会的“桑代克奖” 国心理学会的“桑代克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的同化
教授“蔬菜”的概 念 白菜 菠 菜 认知结构 油麦菜
返回
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逻 辑的、实质性的联系。不以材料表现形式决 定知识内在关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外部条件:意义学习材料的本身,就必须满 外部条件: 足能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即 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 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1、学生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倾向——积 极主动;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 便与新知识进行结合。
接受学习的意义
接受学习具有高度的教学效率 适合以大量知识获取为目的的教学
二、有意义接受学习和讲授教学
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 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 同化: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被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而获 得了意义;原有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而 形成了更为分化的认知结构。 奥苏伯尔提倡讲授式教学,通过教师讲解、 分析、论证、举例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有 意义接受学习的发生。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文档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
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一般三角形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我们称前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称后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内因)。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分类
方式
内容
发现学习: 教师不加讲 述,学生依靠 自己的力量 去获得新知 识
接受学习: 把学习材料以 现成的定论的 形式呈现给学 生
机械学习: 未理解, 只凭记忆
有意义学习: 与已有知识结 构建立起非人 为的,实质性 的联系
第6页/共24页
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
献。
•
他认为同化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结果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观念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
适当的同化点(固定点或联系点),从而导致新观念的潜在意义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理解),同时原有的
认知结构由于新观念的纳入得到扩展、深化,从而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第10页/共24页
同化理论的三种模式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有意义学习 的类型
第12页/共24页
对句子中 逻辑关系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 必须具有
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 有有意义学习的 心向(即一种新 学的内容与自己 已有的知识建立 联系的倾向)。
3.学习者的认知 结构中必须 具有同化 新知识的原有 适当观念。
第13页/共24页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式的灵活运用,会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第21页/共24页
• 5)忽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
奥苏伯尔主张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测重教的效率, 停留在认
知结构的客观变化上,只注重具体知识的迁移, 但在主体如何有效地从已有认知
结构中提取与当前学习材料相关的信息,不断地调节、控制学习过程即学习方法
和学习策略的迁移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不足。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 学习方法
2.4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j]
2.4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j]2.4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返回上一节一、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1.学习的基本观点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
在第二节中,我们已经对罗杰斯的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进行了区分。
在这里,奥苏贝尔所说的意义学习是建立在新旧学习材料之间联系的基础上。
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前者是指学习一系列相互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之间的意义联系。
后者则是指通过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联系而掌握学习内容的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应知识、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要成为意义学习,需要具备三个先决条件:(1)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
(2)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学习内容本身具有逻辑关系,即新旧知识在人类认识范围内可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3)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关系奥苏贝尔认为,当学习者把新知识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意义学习便会发生。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忆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的。
因此,要想学习有意义,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概念。
由此可见,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学习者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要实现意义学习,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① 接受学习接受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不需要独立发现学习内容的特征和联系,仅仅以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基础,把学习内容归纳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即可。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word精品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有意义的学习奥苏贝尔提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2、接受学习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
3、认知结构同化论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其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性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
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
2、奥苏贝尔只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书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他没有提出读书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3、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只谈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教学,避而不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4、奥苏贝尔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论述只注重具体知识地迁移,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
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三、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启示1、运用同化理论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便于应用。
从纵向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高至低的认知结构,先学习那些概括性和包容性知识,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遵循逐渐分化”的原则,便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内容有效地得以缩减;从横向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潜在的共同特征和貌似相同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不明显的区别,使学生抓住本质,从而牢固地把握新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奥苏贝尔旳动机理论奥苏贝尔觉得,情感因素对学习旳影响重要是通过动机在如下三个方面起作用①动机可以影响故意义学习旳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概念、新旧知识之间旳联系,因此并不能直接影响故意义学习旳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旳互相作用,从而有效地增进故意义旳学习。
②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旳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旳联系和新旧知识旳互相作用,因此也不能直接影响习得意义旳保持,但是保持总是要通过复习环节来实现,而在复习过程中动机仍可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和"持久性"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来提高新获得意义旳清晰性和巩固性,从而有效地增进保持。
③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旳提取--动机过强,也许产生克制作用,使本来可以提取旳知识提取不了,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动机过强,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就是一种例子;反之,有时动机过弱,不能调动起学习者神经系统旳所有潜力,也会削弱对已有知识旳提取。
他觉得,动机是由三种内驱力构成旳由于动机是驱使人们行动旳内部力量,因此心理学家常把动机和内驱力视为同义词。
奥苏贝尔觉得一般所说旳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构成旳。
认知内驱力是指规定获得知识、理解周边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旳欲望与动机,与一般所说旳好奇心、求知欲大体同义。
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自身得到满足,因此是一种内在旳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小朋友但愿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旳学习动机。
随着年龄增长,小朋友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但愿在家庭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尊重。
这种愿望也可以推动小朋友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与其成绩相称旳地位。
布鲁纳奥苏贝尔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共29页
布鲁纳奥苏贝尔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布鲁纳奥苏贝尔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PPT文档共29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迈克尔·F·斯特利
奥苏贝尔及其理论
3奥苏贝尔的教学思想
• (三)课堂教学的过程
• 课堂教学时:讲解式教学,教师运用言语讲授的方法,使 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准备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考虑到学 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在此基础上为教材设计不同层 次的组织者 • 正式教学:教师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并将其贯穿于一 节课之中。接着采用渐进分化的方式,同时通过综合贯通 的方式将分化出的观念相互联系起来
类 属 学 习
派生类属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是一个总的概念,新学的是它的 一个特征或例证) 相关类属学习 (原有观念为总的观念,新观念只是原有观念的加深、修 饰或限定)
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
出一个总的观念
并列结合学习: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既非从属
关系,也非总括关系,仅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 一般的关系
• (2)综合贯通原则 • 在教学中比较观念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观念间建立起 联系。
3奥苏贝尔的教学思想
• (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 先行组织者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组织者是先 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概念水平较高的引导 性材料。 • 陈述性组织者: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认知结构缺乏适当 的上位观念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 要学习的材料的组织者 • 比较性组织者:学生面对新的任务时,若认知结构中已具 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学生难 以应用,则可以设计一个对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 组织者
5奥苏贝尔与布鲁纳
第三: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并阐 述了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作用;奥苏贝尔强调接受学习,认 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四:对学习实质的表述不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 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以 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 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奥苏伯尔 有意义学习理论PPT共27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奥苏伯尔 有意义学习理论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奥苏贝尔理论学习 PPT课件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原则
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主张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 些他们比较熟悉,同时有高度概括性包含了正式学 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以此来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 桥梁成为“组织者”。由于是再学习新知识之前引进 这些内容,所以就称之为先行组织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mpany
Logo
有意义学习理论
Company
LOGO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 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更高一层抽象性和包摄性。 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阶 段组成:
Company
Logo
有意义学习理论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过程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黄馨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目录
1
认识奥苏贝尔
2
有意义学习理论
3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4
奥苏贝尔的教学原则
Company
Logo
认识奥苏贝尔
生平:戴维•奥苏贝尔生于1918年,是与布鲁纳同时代的 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现代认知理 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著作:《儿童发展的理论与问题》、《自我发展与人格 失调》、《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 知观》、《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等。
Company
Logo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同化方式:
下位组织者
上位组织者
Company
Logo
奥苏贝尔的教学原则
※逐渐分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