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王洪玉(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合作747000)【摘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认为该理论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及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同化启示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
他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主要集中在学校学习理论研究领域。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在他的学习理论中他一方面批判了行为主义者或联结主义者将实验室里的动物心理研究直接搬入学校,从而将动物的心理简单等同于人类心理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他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为此,一方面,他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下了精辟的定义,从而将二者有效地区分开来。
他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
另一方面,奥苏贝尔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对当今教学的启示[1]
南方论刊·2009年第5期教育广角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对当今教学的启示刘丽娟(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6)【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有意义学习的提出,以及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当今教学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启示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
他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习,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习不加分析地外推。
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并对影响这种学习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
”①有意义学习是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为此,他详细分析了四种学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1 有意义学习的提出1.1.1 对四种学习类型的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接受学习就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因此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接受学习就不能不成为攻击的对象了。
奥苏贝尔将这四种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他根据学生学习的形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他认为接受学习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内化,把要认识的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便将来再现或者派作他用;而发现学习无非是学生要内化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其他方面与接受式学习是相同的。
他又根据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动机的理论,它强调人类行为的动机是从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
这一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根据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决定的。
内在因素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目标的设定等;外在因素包括教师的激励措施、家庭环境以及同伴的影响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外界环境,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是有价值的,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赞扬,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对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影响。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给予学生成功完成任务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强调了学习目标的设定对于学生动机的影响。
教师应该与学生合作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学习目标与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相匹配,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感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目标导向的教学方法,例如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是心理学家克劳德·奥苏贝尔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动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可以归结为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的兴趣、乐趣、好奇心等内心的驱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外部奖励和惩罚对人的激励作用。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奥苏贝尔动机理论的思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学生的内在动机是他们学习的内在推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实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积极的学习行为。
教师可以设置学习小组竞赛,每周评选出表现优异的学生,并给予奖品或奖励。
这样一来,学生会通过外在奖励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除了内在和外在动机之外,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还强调了目标设置的重要性。
目标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向他们明确地解释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行动步骤,逐步实现目标。
通过目标设置,学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还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
及时、准确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的启示关键词:有意义学习;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驱力动机;启示【中图分类号】g632.3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在借鉴吸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教育心理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1.理论的核心概念--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他的学习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核心概念基础上的。
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有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2.有意义学习的基础--认知结构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所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认知结构。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生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良好、清晰、稳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2] 3.有意义学习的原则--”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组织提出了几条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
”逐渐分化”,是指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知识,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
奥苏贝尔认为,这种呈现教学内容的顺序,不仅是与人类习得认知内容的自然顺序相一致,而且也是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和贮存知识的方式相吻合。
[3]4.有意义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就如何贯彻”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具体策略:”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包摄性较广、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1]
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JOURNA L OF QINGHAI JUNIOR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 2002年第2期N o2.2002 收稿日期:2000-12-11作者简介:陈华峰(1974-),女,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陈华峰(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湖南长沙410081) 摘 要:简要地评述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并得出了一些启示。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把传统讲授法与课件演示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渗透元学习的教学。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同化;课堂教学改革;课件;元学习 中图分类号:G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17(2002)02-0103-03 奥苏伯尔,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他运用认知观点直接研究人在实际教育环境中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理论概述如下。
一、理论要义及评析(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他认为,所有的课堂学习都可以按照两个维度—机械—意义的维度和接受—发现的维度来划分。
他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实质的联系。
奥苏伯尔把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区别开来。
认为,不要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等同起来,也不要把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等同起来。
认为教师用言语系统传授知识时,学生的求知心理活动,仍然是主动的。
在学习一种新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引领下,尝试运用其既有的先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知识,最后纳入他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知识。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是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其核心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提供了一些启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内部动机是指个体自身对行为的兴趣、满足感和成就感的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讨论来获得知识,并在其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还强调了外部动机的作用。
外部动机是指来自外界的奖励和惩罚,例如成绩、奖励和评价等。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奖励机制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竞赛、学习任务挑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同时需要注意,外部动机不能完全取代内部动机,过分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动机逐渐减弱。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还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即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追求。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还提到了目标定向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任务表,并定期进行学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还提醒教师重视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变化。
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课题或知识点失去了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
戴维 ・ 奥苏 贝尔 ( ai PA sb1是 当代美 国著 名 的 D v uu e) d
类别里去 。可分为两种 : 相关归类 (orl i u smpi ) cr a v sbu t n e te o 和衍生归类 ( ei t esbu pi ) d r a v u sm t n 。相关 归 类 就 是将 新 vi o 的信息与所掌握 的相关 知识进行 整合 、 延伸 。衍生 归类指 的是改变或重组原 有的知识 结构 , 将完 全陌 生的信 息和 内
刘 红 熠
( 西南大学 教 育学部 , 重庆 4 0 1 ) 0 7 5
摘
要: 奥苏贝尔用“ 意义 学习” 有 理论对“ 受式学 习” 接 方法进行科 学的分析 , 出“ 意义接 受学 习” 论 , 予传 统 提 有 理 赋
的“ 受式学 习” 接 方法新 的生命力 , 是对“ 现式学 习” 发 理论 的丰 富、 发展 。在 新课 程课 堂教 学 改革推进 过程 中奥苏 贝尔 学 习理论具有 重要 的理 论价 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 课堂教学 ; 知结构 ; 意义 学 习; 认 有 先行组织者 中图分类号 : 4 G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84 2 1 )2一 l6一 3 17 5 8 {0 2 0 O 1 O
阶段新 时期 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一
从 “ 意义 学 习” “ 意义接 受 学 习” 有 到 有
苏 贝尔认 为学 习就是 一个 人将 新 的信 息和 自己现有 的认
知结构连 接起来 ; 知结 构 也能 在接 受新 信息 输 入 、 类 认 归
的过程 中不断 地转 换 和重组 。在新 学 习的 内容 恰好 同 一
奥苏 贝尔学习 理论 中最 重要 的 观念 之一 是他 对 有意 义学习 ( ennflerig 的描述 。在他看 来 , m aig a n ) ul n 学生学 习 ,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第一段: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深刻、有效的学习理论,它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哲学,为教学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
有意义学习理论专注于学习者如何感受世界,并将认知、经验和文化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并强调学习者理解和表达他们想象、感受和体验的关键,将学习理论带入教学实践行为中。
第二段: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早期教育阶段,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热烈追捧。
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有关话题。
许多教师发现,通过引入有意义学习理论,他们的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更好地学习到知识,相比传统的学习方法能取得更大的效果。
在客观的教学中,有意义学习理论减少了学习者学习的局限性,强调学习主动性,使学习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第三段:在探索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的过程中,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有意义学习理论更易于激励学生,更容易建立起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并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学习效果。
同时,它还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段:然而,有意义学习理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实施障碍。
特别是在教师技能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充分挖掘有意义学习的潜力,使得学习效果减少,甚至全然失去了作用。
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引入有意义学习理论之前,应当加强预备工作,提高自身技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五段: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深深吸引着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学习理论,它将认知、经验和文化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者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学习效果。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虽然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技能,才能充分发挥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功能。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摘要: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嗤之以鼻。
认为语文不能单纯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并认为语文素养也不是靠“接受学习”可以提升的。
那么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不是就得全部抹杀呢?我认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意义接受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历来备受争议。
语文教育因为其特殊性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口相传的教育习惯,方法多局限在单纯的讲授上。
老师全盘倾出,学生全盘接受,完全的灌输式的教学。
那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真的一无是处么?它能否得到更好的利用呢?奥苏贝尔有意义上的学习理论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1963年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应该尽可能的有意义。
根据接受知识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接受学习究竟有无意义取决于学习进行的条件如何。
有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是:(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
实现意义接受学习关键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新知识或教师在进行新的教学内容之前,要注意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的观念。
奥苏贝尔把这种对新知识习得起基础和关键作用的知识称之为固定点。
在奥苏贝尔看来,学习者对教材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机械学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学生还没有具备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之前就要求他们学习新的内容。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鉴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等因素,教师大都不讲究教学方法,只是将教参上罗列好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直接照搬给学生,而学生也将其奉若神明,一字不漏记录下来,以为至此完成学习任务。
这就使人们往往将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等同起来,将教师的讲授教学看成是促成学生机械学习的原因。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必须是有意味的,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的方式,以及工具和技术
的运用。
同时,学习者需要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
这一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
注重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模拟、案例分析等,让学生
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应用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也应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小块,鼓励学生分步骤地学习,
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追求答案,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总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学习过程的“有意味”程度,促
进学生更深入的学习。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内心深处追求的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是指通过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来激励人的动机。
这个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对于初中学生的内部动机的培养非常重要。
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内部动机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
如何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呢?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决策,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主感和成就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内在动机。
外部动机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外部动机可以通过给学生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评选优秀学生的方式来给予学生肯定和奖励,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和批评的方式来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外部动机,鞭策他们努力学习。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还强调了目标设置的重要性。
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努力程度。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适当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还指出了情境对学生动机的重要影响。
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适宜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如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积极倡导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游戏式学习、实践探究、情感教育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和兴奋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奥苏贝尔有学习理论及对当今教学的启示
课 题没有 潜在 意义的话 ,那么 学习过 程和学 习结果 都不可能是有意义的 。 1 . 2有意义学习的 、 亡理机制 奥苏 贝尔认 为 ,同化 是有 意义学 习的心理 机制 。 “ 同化 ”这一概 念 , 最初 是 由皮亚杰提 出来 的 ,指 的是个 体把 客体 纳入到 已有的 图式 中去 ,从
21正确 看待各种学习理论 . 课题不是 本身 没有潜在 意义就 是没有 奥 苏 贝尔 理 顺 了 接 受 学 习 、发 在内化过 程成 为有意 义 。同时 他根据 上面提到 的有意 义学 习的两个 条件 , 现 学 习、意义学 习 、机 械学 习四者之 认为如果 材料有 意义 ,但 学生 没有学 间 的关 系 ,摆正 了接受学 习与 发现学 习的心 向 ,只是 逐字逐 句的记 忆 ,或 习的位置 ,使人 们对言 语讲授学 习有 者说学 习者具有 学习的 心向 ,但学 习 了 进一 步的认识 。现代 许 多的事 实表
1 01
渐再进 入细微 的听辨 ,让学 生在 音乐
听觉能 力也有更高 的要求 。如果在 多 视 唱练耳 教学 中引入其它理论学 中感知 和弦的存在 ,感知和 弦的 交替 声部 的 共 同 合 作 中 ,能 够 自如 地 唱 科知识 教学 ,实现了 由单 向度到双 向 和变化 ,这种在实 践中 的感知会给学 好 、唱准 自己的声部 ,就说明 具有了 度 、 互渗透 型关 系的转 变 ,实 践了 相 生 留下深刻的 印象 ,比孤 立 的听 辨要 较好 的听觉能 力。但 是 ,合唱要求 的 学 科之间 的有机联 系 ,拓深了理论 思 具体得 多 ,对于和 弦的 感知和理 解也 听觉能 力 ,是在能独 立唱好 自己声部 维 的广度 。这 要求教师 在讲授相关课 将大 大提速 。对于听辨 的理 解并 不能 的基础上 ,还能够听 辨 出其 他队 员和 程时 ,头脑 中要有较 为成熟的理论体 局限在 音高的 听辨 ,通过 这种结 合音 声部 的声 音形态 ,以便随时调 控 自己 系图景 ,在 点与点的联 系中寻求 对共 乐作品 的听辨 ,能 够进一步 了解和 掌 的音色 、音量 、力度 等 ,使之 与其他 性知识 的掌握 。同时可使学 生明 白视 握音 色 、力度 以及不 同的乐器和 人声 声部均衡、谐和。合唱对学生听觉能力 唱 练耳 与其 它学 科在整 个体系 中的地 的发音 在音乐 中的表现和 作用 ,从而 的训练与提高 ,是单旋律训练所无法相 位 ,有了共性 的对整体体 系的理解 的 进入到 更高层 次的音乐听 辨和感 知 。 比的 。因此 ,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合唱 基础 ,学生对于 单独的体 系中的某一 只有这 样 ,视 唱练耳课程 才真正起 到 教学 ,能 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部 分 ,在理解 与掌握上就 相对得心应 它应有的作用。 系统训练其识谱、记谱能力、良好的音 手 。在这种相互 带动的过程 中 ,实现 准、节奏感和听辨、分析能力以及和声 了整体的互赢 。 听觉能力 ,积累音乐语汇 ,使学生最终 5视唱练耳与合 唱的渗透 . 参考文献 : 视 唱 练 耳 教 学 技 能 性 强 ,与 乐 具有准确表现音乐的能力。 【 1 苏 】 ・ _ ・奥 斯 特 洛 夫 斯 1【 A 7 I
奥苏贝尔学习教学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有 关 观念 可 以建立 起非 人为性 和实 质性 的联 系 ,所 谓有 意义学 习 的心 向是 指学 习者 能积极 主 动地 在新 知识
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 向性 。
( )奥 苏贝 尔的 教学理 论 。 二
中,符号所代表 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 的联系的过程 。所谓
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 中已有 的表象 、有意义 的符号、 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 ,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 2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理机制。奥苏贝尔在 16 年出版的 《 . 93 意义学习心理学 》一书中提 出了同化理 论 ,他认为同化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 。同化 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 中的起固定 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 进而被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 中来 ,其结果一方面 使新知识被学习者理解 ,获得心理意义 ;另一方面使 已有 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 ,增加 了新 的内容建立了更
学习、教 学及 动机 理论 的基础上 ,分析 了其对课堂教 学的启 示。 、
[ 关键词]奥 苏贝尔;有意义接 受学习;先行组 织者 ;同化 ;动机理论 [ 中图分 类号] G 0 O [ 4-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o—44 20)0-0 2 ̄0 o8 69(08 3 09 4
一
、
奥苏 贝尔学 习 、教学 与动机理论
( )有 意义 接受 学 习理论 。 一
1 意 义接 受 学习的定 义 。奥 苏 贝尔 区分 了接受 学 习 与发 现学 习 ,机 械 学 习与 有 意义 学 习 之 间 的关 .有 系 。他指 出 ,接受 学 习与发 现学 习 的区别在 于 ,发现 学 习 比接受 学 习多 了一 个 “ 现 的 阶段 ” 发 ,那 种 认 为 接 受 学 习必然 是机 械学 习 ,发现 学 习必 然是 有 意 义学 习 的看法 是 不 正 确 的 ,无论 是 发 现 学 习 还是 接 受 学
阐述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中有意义学习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中有意义学习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认知同化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
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由于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有意义同化。
同化方式主要有3种:1、下位学习(subordinate learning)又称类属学习。
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2、上位学习(super-ordinate learning)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新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上位关系;3、组合学习(coordinate learning)指学生新命题或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存在组合关系。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的有意义,他仔细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关系。
1、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性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根据有意义学习的定义,符号代表的新观念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是区分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两条标准。
第一条标准,也就是“建立实质性联系”,其涵义为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语言不同的话表达,其关系不变。
如学生掌握7×8=56,能确知8个7之和是56,这就是表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观念(7个8之和是56)与7×8=56的新观念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贝尔教学实践的启示(3篇)
第1篇一、引言奥苏贝尔(Ausubel)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奥苏贝尔的教学实践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奥苏贝尔教学实践的启示。
二、奥苏贝尔教学实践的核心观点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1)意义学习:学习者通过理解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学习者的先验知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包括认知风格、认知策略和认知资源等,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 先决条件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
这些先决条件包括:(1)知识的可接受性:学习者能够理解新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知识的可利用性:学习者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知识的可应用性:学习者能够将新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奥苏贝尔教学实践的启示1. 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奥苏贝尔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
具体包括:(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梳理知识体系: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 强化先决条件教学奥苏贝尔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先决条件。
具体包括:(1)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针对不同风格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2)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摘要:奥苏贝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接受式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赋予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新的生命力,是对“发现式学习”理论的丰富、发展。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认知结构;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戴维·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他在学习理论领域最大的贡献是研究和提出了“归类理论”(subsumption theory)、“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和“先行组织者”(advanced organizers)教学策略。
对当代学习理论的发展和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一从“有意义学习”到“有意义接受学习”奥苏贝尔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有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
在他看来,学生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针对人们对“接受式教学”的误解和“发现式学习”的不足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他将学习分为“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将学习方法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
他用“有意义学习”的理论对“接受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来论证“接受式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价值以消除人们对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法”的误解,是对“接受式学习”教学方式的一种新的诠释。
(一)“归类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心理机制“归类理论”(subsumption theory)也有翻译有“同化理论”的。
“归类”(subsume)是指将所有项目归入到已有的类别里去。
可分为两种:相关归类(correlative subsumption)和衍生归类(derivative subsumption)。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启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启示奥苏贝尔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曾经创立了战后世界性教学改革热潮中颇有影响的教学流派之一。
奥苏贝尔运用认知观点首次对人在实际教育环境中的有意义言语学习活动进行研究,在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到今时今日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仍有着不可比拟的指导作用。
一、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学习和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改革中,讲授式教学往往受到人们强烈批评,被视为“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教学,而与此同时接受学习又被批为“鹦鹉学舌”,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机械而又被动的时候,“发现法”作为其对立面出现了。
奥苏贝尔理论的创立理顺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四者之间的联系,摆正了集中学习的位置,有利于我们对教育进行反思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方面学生将接受学习作为掌握广博知识的主要途径,因为发现学习获得的知识较为零碎且费时费力,所以它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发现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尝试,使学生获得一种方法、习得一种能力,因此它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因此,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在短时间内要获取大量的知识主要靠接受学习,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系统知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学生对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则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才能解决。
通过“发现”解决问题后得到的结论或方法有助于加强记忆,深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因为简单的机械学习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论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作用时,我们也不能贬低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还曾详细阐述了两种学习之间的非矛盾性。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选择应着力追求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的合理搭配,并尽最大可能发挥出二者的优点,克服缺点。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应用条件。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现代课堂中的应用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现代课堂中的应用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是一种活动,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获得新知识。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现代课堂中的应用有很多,下面介绍几个具体的应用:
一、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者应该被视为一个主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容器。
因此,在现代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发现学习的乐趣。
二、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与环境的交互,学习环境是学习的重要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因此,在现代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三、强调学习的可塑性。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可塑性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因此,在现代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
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启示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行为动机的理论。
虽然它最初是针对职场上的问题提出的,但是这个理论在教育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初中课堂教学而言,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奥苏贝尔动机理论提示我们,学习环境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可以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讨论等方式实现。
同时,老师应该可以给学生足够的参与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
其次,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建议老师鼓励学生设定个人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以具体、测量和实现的,要有时限,还要适合学生的个人创新和适应能力。
当学生成功地实现了这些目标时,他们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完成挑战的。
因此,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动力,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再次,奥苏贝尔动机理论强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反馈和奖励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
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应该获得除了成绩以外的其他有意义的奖励,以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收到适当的反馈和奖励,学生会认为他们的学习是有益的,有成就感。
这样的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持续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最后,奥苏贝尔动机理论也提醒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内内容的教学。
课外游戏、娱乐活动等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氛围。
学生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习同样充满乐趣。
相信奥苏贝尔动机理论的这些启示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参考会非常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达到最大化教学成效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王洪玉(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合作747000)【摘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认为该理论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及评估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同化启示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
他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主要集中在学校学习理论研究领域。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在他的学习理论中他一方面批判了行为主义者或联结主义者将实验室里的动物心理研究直接搬入学校,从而将动物的心理简单等同于人类心理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他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并使学习论与教学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对当前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
一、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为此,一方面,他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下了精辟的定义,从而将二者有效地区分开来。
他认为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学生都要经历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的过程,即把新的教学内容结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只不过前者的学习内容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后者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而,二者的过程可以说是基本相似,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
另一方面,奥苏贝尔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结合起来,理清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意义学习。
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学生学习得法,则此学习必为意义学习。
而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不知其所以然,则此学习必为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还在区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指出了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一是学习者表现出意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材料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二为所要学习的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习材料能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结构相联系。
(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基础:同化同化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指的是个体把客体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从而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皮亚杰的同化概念主要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内部机制,而奥苏贝尔则将其引入学习理论领域,用以探索学生内部的心理机制,从而赋予了同化概念以新的内涵,他认为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已有了有关的概念。
他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
奥苏贝尔还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一是渐进分化原则,主要是针对下位学习,该原则认为在学习新知识时,演绎性获取比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且利于保持。
因此学生应该先学习最一般的、概括性最强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然后再根据具体细节逐渐加以分化。
二是综合贯通原则,主要针对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该原则主张在分化出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出新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促进二者间的协调并加以整合。
三为序列组织原则,主要针对组合学习,该原则指出对于非上位、非下位关系的新旧知识可以使其序列化或程序化,使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四为巩固性原则,该原则强调了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要求学习者及时采取纠正、反馈等方法,提高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稳定性。
奥苏贝尔还就如何贯彻四大原则,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即先行组织者策略。
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学习或记忆新知识,奥苏贝尔主张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新知识适当相关的、概括性较强、包摄性较广、清晰性及稳定性较强的引导材料,来帮助学生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
根据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性质,奥苏贝尔列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先行组织者。
对于完全陌生的新知识,他主张采用说明性组织者(或陈述性组织者),利用更高抽象和概括的观念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固定观念;对于完全陌生的新知识,他主张采用说明性组织者(或陈述性组织者),利用更高抽象和概括的观念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固定观念;对于不完全陌生的新知识,他主张采用比较性组织者,帮助学生分清新旧知识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处,为学生获得精确的知识奠定基础。
(三)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动力机制:三大驱力动机奥苏贝尔十分重视成就动机,在他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三方面的驱力组成。
其中,认知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正确陈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增强的驱力反映了个体要求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而附属的驱力则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赞扬。
在三种驱力中,自我—增强的驱力和附属的驱力均属外部动机,而且它还是成就动机三大块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奥苏贝尔认为,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包含着上述三种成分,但三种成分的比重调配则受年龄、性别、种族、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关键:成绩的评定与奥苏贝尔同时代的教育家当时的一个主导观念认为教育目标是难以捉摸和无法测定的,而使用考试这种方法无疑会压制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引起儿童的焦虑,甚至可能会严重打击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他们历来十分反对考试。
而奥苏贝尔则认为,学校如果能争取做到不滥用分数,那么考试与评分制度不仅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能检验课程设置,并为个别化教学提供帮助。
奥苏贝尔还进一步指出有效的测验必须兼具效度、信度、代表性和可行性,并对受测验的个人或群体有充分的辨别力。
而在测验形式方面,奥苏贝尔认为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测验方式,不仅可以使用标准化的客观测验,还能同时使用论文式讨论题、口试、工作样本(即实际操作考试)等形式,使测验的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五)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建构,旨在直接解决学校知识教学问题,这一理论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该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在我们学习借鉴时,应予以注意并有充分的认识。
(1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只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是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得不足。
(2 )奥苏贝尔主张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侧重教的效率,局限于认知结构的客观变化上,只注重具体知识的迁移,但在主体如何有效地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当前学习材料相关的信息,不断地调节、控制学习过程,即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不足。
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二、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启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或信息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撑,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教育,而新时代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 教育教学的任务应是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发展其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讲授法,为我们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
奥苏贝尔理论的创立理顺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四者之间的关系,摆正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位置,使人们对言语讲授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事实表明知识水平与学历水平、创新水平是一致的。
因此,现代教育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而发现学习获得的知识较为零碎且费时太多,它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手段。
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主要得靠接受学习。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发现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尝试,追求前人发现原理法则所经历的有效过程,使学生获得一种方法,习得一种能力,因此它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奥苏贝尔曾详细阐述了两种学习之间的非矛盾性,并进一步指出了意义学习的两大条件,认为无论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只要能使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使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意义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创新。
故此,对学校教育来说,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不应把它们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个体,而应把它们结合起来,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教学。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对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如下三点启示。
(一)运用同化理论优化教学内容现代心理学认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吸纳旧有的知识或概念,形成新的观点和概念。
奥苏贝尔关于同化理念在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为学生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便于应用。
从纵向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高至低的认知结构,先学习那些概括性和包容性知识,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遵循“逐渐分化”的原则,便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内容有效地得以缩减;从横向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潜在的共同特征和貌似相同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不明显的区别,使学生抓住本质,从而牢固地把握新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观念结构之间架设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进一步完善了其同化理论,也为学生优化教学内容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
(二)运用教学评价的论述优化教学评估体系奥苏贝尔在他的理论中首先批评了那些只看到评价负面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强调了评价的积极作用。
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肯定评价的基础上,奥苏贝尔进一步指出有效测验应兼具几种特性,即信度、效度、代表性、可行性、辨别力,为优化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科学的考查不应该考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功夫,而要更多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因为创新时代要求的是具有较强理解力,能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知识、不断阐明未被前人识别的问题的人才,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书呆子”。
科学的考查不应该是速度的考查,而应该是能力的考查,要给学生足够的答题时间,使学生有发挥自己思维与能力的空间;科学的考查不应该是难倒学生、摧残意志的考试,而应是能较准确地测评出学生所学程度的考试;科学的考查应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民主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科学的考试还应是重视考察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知识能力的考试,是能同时采用笔试(标准化考试、论文式考试)、口试、实际操作考试等多种方法的测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