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解读三维目标
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陈晓艳2009年9月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存在问题二、三维目标确定与陈述中的错误*学习语文版《为人民服务》,把教学目标定为:1.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习人教版《故乡》,把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小说的主题。
2.分析把握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品味小说语言的特殊。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苏教版《明天不封阳台》,把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方法目标:理清线索和表达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存在问题:1.对象倒置。
指将对象界定为教师。
2.内容异化。
一是脱离学科定目标。
二是脱离文本定目标。
3.表述虚泛。
一、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1.知识与技能*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意义)。
*知识目标设计的注意点:1.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2.知识掌握的程度可分为:熟悉a记忆a理解应用。
3.知识目标的设计,不一定要列出所有的文本知识,可舍弃一些知识点,不必罗列具体的知识点作为目标,主要是写出知识的脉络,并指出教学内容中的核心概念。
4.熟知知识学习的目的。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一般可分为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
*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推理等技能。
*例如: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知物体。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不少教师在制定课时时往往直扑课文,其后果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制定的目标,或定位过高、过深,学生根本无法达到,导致教学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目标过低,出现学生“躺在地上摘桃子”的现象;或偏重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而忽视了其他维度的实施,因而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教学关注错位,学生用心灵的诵读不够,用心灵的倾听不够,用心灵的表达不够。
2.对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理解不透如何科学地表述这些教学目标以保证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有效的,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包括“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他们在制定目标时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一定的区别。
实际教学中,对于行为动词的运用,教师是不大讲究,甚至是随手乱套的。
3.三维目标分割实施,缺乏融合。
随着三维目标的不断深入,教师制定目标时也开始渗透三维目标,但是出现了制定目标时尝试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开呈现的方式,看起来十分清楚,但是往往陷入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分割实施的误区,只把三维目标当成三种目标,将三项目标进行简单叠加,缺少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4.目标表述模糊,难以把握。
主要体现为教师制定目标时,清晰度把握还不够,最终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弱化,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虚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泛化。
例如,《借尾巴》(人教版一下)的目标陈述:重点学习课文,知道不同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这就是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目标陈述的要求。
如《梅花魂》的目标陈述:潜心会文,联系文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静心涵咏,融情体验,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这两个目标在陈述中,使用了“潜心会文、静心涵咏,融情体验”这类词,陈述的语言过于学术化,教学时很难把握其分寸。
高中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论解读
高中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论解读
高中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改革的三个基本目标,包括:学习素养、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习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识记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学习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动思考,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
总之,高中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论解读是:学习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动思考,探索新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常用词
三维目标常用词
目标领域水平行为动词
知识与技能知识/了解/模仿了解,体会,知道,识别,感
知,认识,初步了解,初步学
会,初步理解,求
理解/独立操作描述,说明,表达,表述,表
示,刻画,解释,准则,想象,
理解,归纳,总结,抽象,提
取,比较,对比,判定,判断,
会求,能,运用,初步应用,
初步讨论
掌握/应用/迁移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
明,研究,讨论,选择,决策,
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模仿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
作,查阅,借助,模仿,收集,
回顾,复习,参与,尝试
发现/探索设计,梳理,整理,分析,发
现,交流,研究,探索,探究,
探求,解决,寻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认同感受,认识,了解,初步体会,
体会
领悟/内化获得,提高,增强,形成,养
成,树立,发挥,发展。
什么是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高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怎么写
高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怎么写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制定清晰的三维目标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三
维目标指的是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素养维度。
下面将针对每个维度进行具体探讨:
知识维度
在制定高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时,首先要明确知识维度。
这包括词汇、语法、
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可以设置具体的知识学习目标,如扩大词汇量、掌握常用语法规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
例如,学生能够掌握5000个常用词汇,
熟练运用不同时态的动词等。
能力维度
其次是能力维度,这方面强调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的能力。
这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我们可以制定目标,要求学生在交流中更准确、流利,阅读能够更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写作能够表达清晰思想。
例如,学生能够用英语流利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
素养维度
最后是素养维度,这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培养的综合素质。
素养维度的
目标可以包括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合作意识等。
我们可以设定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尊重他人文化差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例如,学生能够用英语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确定清晰的三维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全面
发展的英语能力。
实施时要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
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目标,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解读三维目标的设计
清晰概念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互依存,互为联系,融为一体。
过程与方法支撑着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与提高;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受控并影响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是知识与能力?难点是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计原则其实,探索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原则,不是为了做些文字游戏,而是想通过交流引发思考,思考我们的设计如何能够真实有效,而不是浮搁在备课本子上的一组文字。
【可观察原则可检测原则】问:“小瘦,你认识小胖吗”?小瘦答:“我认识”。
怎么评价----真的认识吗??照片“指认”、特征“描述”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笼统,不易检测和评价范进中举再如:〔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使学生能够学习到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让学生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物理案例 1 体验推导过程,能找出浮力概念中几个关键词语,并用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 最少能提出一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并能概括出至少一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4 能用公式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指向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知识与能力目标(原)使学生掌握文中6个重点单词和过去时态的含义及用法;培养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梗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过去时态进行交际。
科学:“能根据教材中的文字画出震动形成的图示”数学:“能标出数量关系”“至少能写出两种解法”“会画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英语:“能写出4个单词并造句”“会复述主要段落”语文:“能依据给定的主题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认知领域可观察的行为动词背诵、复述、回忆、默写、听写、画出、写出、列举、描述、指明、解答、罗列…区分、区别、划分、解释、归纳、说明、总结、阐明、证明、简述、比较、判断、概括、质疑、审出、选择、筛选、找出、计算、运用、使用、拟定、评价、撰写、试论、创造、整合…符号表示、合理命名、分层描述、规范说出、规范写清、用术语表述、用学科理论表述…在设计目标时,选择合适的动词去描述所需学习行为是一个难题。
三维目标
再说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决定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决定学习结果。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
可以说,新课程改革以来,“三维目标”频频出现在教育专家和教师口中。
那么,什么是三维目标?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如何确立和落实三维目标?今天,我把收集、整理的有关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指什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方面的目标,三者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它们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三者统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维目标,是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简称。
什么叫维度?举例说明,长、宽、高就是一个物体的三个维度,而且缺一不可。
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协调统一是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但是在“新课标”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是形式,可有可无。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少考虑教学目标,往往直接设计教学过程,造成教学没有方向,不知道要达到什么结果。
2、教学目标的制定流于形式,无非是从教参到教案,照搬照抄。
3、目标设计行为主体混乱,指向不明,这是设计教学目标常犯的错误。
比如:“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这两句中,第一句行为主体是教师,第二句行为主体是学生。
三维目标动词
三维目标动词
三维目标动词是指能够展现物体或场景在三个维度上移动或转动的动词。
这些动词可以让读者或听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物体的运动过程,以及场景的变化。
以下是一个关于太阳升起的三维目标动词的示例:
太阳冉冉升起,渐渐透出几缕微红的曙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露出了它的一角。
光线慢慢地从地平线上升起,开始晕染整个天空。
太阳的光芒逐渐变得更加明亮,染红了天空。
太阳继续上升,它的辉光已经足以照亮整个地球了。
阳光洒在人们的脸上,温暖而宜人。
太阳继续升起,它在天空中扩大,逐渐变成一个圆形。
太阳的光芒照射到山峦上,将它们染成橙黄色。
整个景象充满了一种神圣而壮丽的美感。
太阳逐渐到达了它的巅峰,高悬在天空中。
光线变得明亮而刺眼,照亮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树木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花朵绽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
太阳开始向西方慢慢移动,它的光芒开始减弱。
整个景象开始逆向展现,山峦的颜色变回原来的模样。
夜幕即将降临,太阳即将告别。
太阳最终沉入了地平线的另一侧,留下一抹美丽的夕霞。
光线
逐渐消失,天空转向深蓝色,并逐渐布满了星星。
这样,一个完整的太阳升起过程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使用三维目标动词,读者可以更加具体地感受到太阳升起的过程,仿佛置身其中。
这种写作方式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让读者更加投入到文中描绘的场景中去。
教学目标所用的动词
三维目标的水平(层次)分类(1)知识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说出、举例、识别、背诵等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行为动词:解释、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设计、撰写、解决、总结、推广、证明等。
(2)技能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听唱、跟奏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演唱、演奏、测试等。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为动词:改编、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3)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经历……的过程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行为动词:体验……的过程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探索……的过程(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感受——经历学习活动后建立的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感受、感悟、聆听、参观、观摩、访问等。
认同——经历学习活动后表达感受、态度及价值判断等。
行为动词:接受、同意、采纳、拥护、怀疑、抵制、反对等。
内化——确立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
行为动词:养成、树立、具有、追求、塑造等。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三维目标的用词
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
情感
态度
与
价
值
观
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1、 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学习
水平
常用行为动词
知
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语文动词教案教学目标(最新)
语文动词教案教学目标(最新)语文动词教案教学目标语文动词教案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目标:1.了解动词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动词的基本用法和形式。
2.能够正确使用动词,掌握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语法规则。
3.能够理解和分析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动词的搭配和用法。
4.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动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通过动词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总之,语文动词教案的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感悟和运用,从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目标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和有公民意识的人。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讲解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公正、尊重他人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情感和人际关系。
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性、情感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之,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目标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公民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和有公民意识的人。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模板标抱歉,我不清楚您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以下是我了解到的关于三维目标的信息:1.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
2.过程与方法: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体验和认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其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其教学启示行为动词描述的是数学学习应该达到的相应水平和程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022年版课标”)的附录2中对行为动词进行了解释,虽然文字不多,但是意义重大。
深入了解行为动词的基本含义和使用规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2022年版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而且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学所应达到的相应水平和基本程度,同时,有助于我们规范拟定和表述课时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我们依据2022年版课标理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行为动词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2011年版课标”)的附录1中,2022年版课标对原来的表述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补充。
下面,从结果目标行为动词和过程目标行为动词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谈一谈目标行为动词对我们规范拟定教学目标的教学启示。
一、结果目标行为动词2022年版课标规定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两大类。
数学四基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属于结果目标,结果目标对应的行为动词分为四个水平,从低到高,分别是“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了解”是结果目标中的最低水平和最低要求,“运用”是结果目标中的最高水平和最高要求。
下面,对这四种水平的行为动词进行相应解释。
了解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课标关于“了解”内涵的表述没有改动。
“了解”是结果目标的第一水平要求,它的同类词是“知道”“初步认识”。
在这里,我们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能随意使用“初步”二字,“初步认识”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一个规范行为动词,在所有行为动词中仅此一个行为动词带有“初步”二字,平时大家经常喜欢用“初步了解”“初步理解”表述教学目标,其实“初步了解”“初步理解”都不是规范的目标行为动词,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关注,我们不能随意在规范的行为动词前面添加“初步”,这样会导致目标表述不规范的问题。
英语教案的三维目标英文分别怎么表达
英语教案的三维目标英文分别怎么表达英语教学过程中,制定一份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的教案至关重要。
教案中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一份好的教案应该包含三维目标,即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那么,在英语教案中,这三维目标应该如何明确表达呢?知识维度:在英语学习中,知识维度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包括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方面。
在制定教案时,应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内容和技能。
对于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用“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 动词原形”来表达,例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dentify and use 20 new vocabulary words related to travel”.能力维度: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维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
在英语教案中,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用“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 动词原形”来表达,例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s of a reading passage in their own words”.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文关怀。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英语教案中,可以通过表达学生对知识的态度、对学习的热情等来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例如“Students will develop an appreciation for different cultures through reading and discussing literature from various countries”.总的来说,在英语教案中,三维目标的表达需要具体明确,既要考虑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
“三维目标”行为动词实例讲解
只有每节课真正落实当下目标 形成学生的长久能力才有可能
认知领域可观察的行为动词
例如:
• 背诵、复述、回忆、默写、听写、画出、写出、 列举、描述、指明、解答、罗列…
• 区分、区别、划分、解释、归纳、说明、总结、 阐明、证明、简述、比较、判断、概括、质疑、 审出、选择、筛选、找出、计算、运用、使用、 拟定、评价、撰写、试论、创造、整合…
反思含义
画批也是为了打开思维的黑箱
因此,行为动词使用的恰当与否,决定着我们是否能 通过学生的行为了解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三维目标解读清Biblioteka 操作•三维目标是教学目标 1.各个学科有着各自的目标 的三个维度,而不是 要求与表述 三个目标。
2.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计原则
• 【指向性】 • 【可观察性】【可检测性】 • 【层次性】
【可观察性】【可检测性】
再如:
•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文章,使学生能够学习到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 度的讽刺艺术。 • 2.让学生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修改
• [教学目标] • 1. 筛选出文中含有对比和夸张的词汇,解释其在讽刺 艺术中的作用。 • 2. 通过阅读和对比分析,能罗列出一些词句说明古代 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老师对该目标进行了如下修改:
• 1 体验推导过程,能默写出诱导公式 • 2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公式的内涵
• 3 能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
• 4 能归纳和概括出诱导公式的结构特征
• 5 能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
行为动词
经过比对,发现
课标中目标 认知水平层次 了解(知道)水平
课堂教学目标
怎么教 怎么学
三维目标的
三维目标的“动词”解读
学案导学,关键点是编写一份出色的学案。
阳泉十二中学案的最大亮点,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作出了具体的解读。
过去教师们编写教案,强调教学目标时,总是使用“知道”、“了解”、“体会”、“认识”之类的词,宽泛、模糊而没有具体的标准,十二中在进行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后,就开始要求教师们摒弃这些宽泛而模糊的词语。
他们将结果性目标分为了知识和技能两大类。
在知识类目标中,分为陈述性水平的“了解”,程序性水平的“理解”和迁移性水平的“应用”。
“了解”包括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他们要求教师的具体描述为“说出”、“背诵”、“辨认”、“复述”等;“理解”,即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别、扩展、收集、整理信息等,他们要求教师的具体描述为“解释”、“阐明”、“比较”、“归纳”、“推断”、“整理”等;“应用”,使用的具体行为动词有“设计”、“撰写”、“检验”、“证明”等。
在技能类目标中,又分为“模仿”、“独立操作”、“拓展迁移”三个学习水平,具体行为动词也分别有“模拟、再现、类推”,“完成、制定、安装、绘制、测量”和“联系、转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三个层面。
他们又具体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性目标分为了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三个学习水平,要求
教师在拟定学习目标时分别运用“经历、感受、讨论、交流、合作、分享、体验”,“遵守、拒绝、认同、反对、称赞、关心、支持、尊重、摒弃、克服、拥护”,“形成、具有、热爱、坚持、确立”等动词。
英语教案中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英语教案中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教案作为教学的指导工具,在其中设定的目标直接
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编写英语教案时,确定清晰的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维目标:认知目标
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理解。
这些目
标通常包括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在设定认知目标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一个认知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准确运用目前所学的10个动词进行对话。
第二维目标: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英语运用能力,包括听力、口语、阅
读和写作等。
在设定技能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一个技能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
第三维目标: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指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设定情感目标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例如,一个情感目标可以是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歌曲,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综上所述,英语教案中的三维目标应综合反映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需求,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英语教育目标。
三维目标——课堂的灵魂
三维目标——课堂的灵魂顺义区第二中学张笑寒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问题,这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同时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常常为找不到“三维目标”而困惑:“有时候感觉无法找全这一课的‘三维’,勉强找到,也与本课的重难点联系不紧密”,“有时候感觉目标大而空泛,缺少可操作性”等等。
但是随着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和研究,我对三维目标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可以说,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精髓,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展开。
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和三维目标实现有效结合,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三维目标的确立——重在对课标、教材、学生的深入研究认真研读课标,站在一个整体、全局的高度认真挖掘教材,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同时对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应该有准确的认识。
对教学、学习的要求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的,因此三维目标的确立就是对课标、教材、学生研究的外在表述。
同时也应注意针对不同的课时,不同的内容要有所侧重。
准确的确立三维目标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表达二.三维目标的表达——重在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在三维目标的落实程度和可操作性上起到定向的作用, 不同的行为动词对知识层面的要求不同,行为动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落实,所以在叙写三维目标时要以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为依据,科学、合理和准确地运用这些行为动词数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有如下的行为动词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表格法和解析法;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2)会运用三种表示方法表示数学问题解读:上述目标中分别用了行为动词“理解……”,“会求……”,“初步运用……”恰当的体现了对本课时知识技能层次的要求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交流三种不同的表示函数的方法,总结归纳三种表示函数方法的优,缺点;(2)通过分析函数图象,进一步交流获得函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解读:上述目标中用了行为动词“通过比较,交流……总结归纳……”,“通过分析……获得……”体现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通过这些恰当明确的行为动词,本课时的内容就容易落实,易于操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解读三维目标
——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来源:中国教师报作者:李炳亭洪湖更新时间:2010-07-08 在因优质无烟煤而闻名全国的山西省阳泉市,一所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学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这里,学生自主、乐学,充分体现出学习的生动性和知识的生成性;教师乐教,把学习还给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充分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家长从质疑课改到支持课改……这就是阳泉市第十二中学——一所从学案导学出发开启“课变”之旅的矿区初中。
在一次报告中,该校校长原林生充满诗意地回顾了2009年的课改之路:“年初,我们在眺望,千帆竞发的征途上,我们抢抓机遇,劈波斩浪,一路凯歌;岁末,我们再回首,如歌绚烂的历程中,一个个激越的音符昂扬斗志,坚实我们的胸膛。
忆往昔,耕耘的岁月,严寒酷暑方显我们的信念坚定;看今朝,收获的时节,春华秋实尽显我们的才智卓越!”
而他们课改的起点正是“学案导学”,并以此撬动整个课改和学校的发展。
●“学案导学”的带动战略
2009年的阳泉十二中,完成了几件大事。
一是学校新教学楼、办公楼落成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是中考继续保持矿区第一的纪录;三是学校的《自主探究—“学案导学”实验研究》被市教科所和阳泉市教科规划办立项,确定为市重点教育研究课题。
记者看到,在阳泉市2009年确定的全部科研课题中,该课题被确定为全部课题的第一组第一项。
原林生介绍,学校申报课题,一方面是希望将教师们引入到对课堂教学细节的研究中,促进课改的深化;另一方面,主动将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纳入上级的教育科研管理之中,则是希望争取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主持本项课题的学校副校长史克利和学校教务处主任刘滟都是阳泉十二中的老教师,课改后,他们几乎投入了数倍于前的精力专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全校的教师都开始走上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并开始对此进行研究。
史克利说,通过“学案导学”课题的研究,十二中意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新课程环境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初步构建学案导学下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获取、吸收、存储、提取、评价及创造性使用学习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进行主体性研究学习活动,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学案导学”解放学生学习力
课改在十二中开始后不久,老师们逐渐发现,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单向,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二是教案封闭,教师自备、自用,没有让学生参与,缺乏开放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只能被动地学。
于是,他们开始了由教案变学案、由传授变引导的“学案导学”的尝试和研究。
借鉴外校经验,教师们开始研究如何编制“学案”,如何在“学案”中加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如何在学案中加入有效的落实和反馈等。
史克利介绍,十二中的“学案”,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案,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等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文本和当地的教学资源而制定学生的学习方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后,一方面,十二中开始转变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从编制“学案”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条件,教会学生学,回归到教学的本义,找到真正提高教学效益的立足点;另一方面,改变教师的备课角度,由备教材、备方法、写教案,转变到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和编写“学案”,着力于学生如何学好;同时,他们也尝试构建更好的课堂授课模式:一靠学生自学,二靠教师引领,三靠达标训练。
最终实现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的目标。
着力于“引导”的学案在阳泉十二中“课变”之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维目标的“动词”解读
学案导学,关键点是编写一份出色的学案。
阳泉十二中学案的最大亮点,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作出了具体的解读。
过去教师们编写教案,强调教学目标时,总是使用“知道”、“了解”、“体会”、“认识”之类的词,宽泛、模糊而没有具体的标准,十二中在进行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后,就开始要求教师们摒弃这些宽泛而模糊的词语。
他们将结果性目标分为了知识和技能两大类。
在知识类目标中,分为陈述性水平的“了解”,程序性水平的“理解”和迁移性水平的“应用”。
“了解”包括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他们要求教师的具体描述为“说出”、“背诵”、“辨认”、“复述”等;“理解”,即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别、扩展、收集、整理信息等,他们要求教师的具体描述为“解释”、“阐明”、“比较”、“归纳”、“推断”、“整理”等;“应用”,使用的具体行为动词有“设计”、“撰写”、“检验”、“证明”等。
在技能类目标中,又分为“模仿”、“独立操作”、“拓展迁移”三个学习水平,具体行为动词也分别有“模拟、再现、类推”,“完成、制定、安装、绘制、测量”和“联系、转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三个层面。
他们又具体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性目标分为了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三个学习水平,要求教师在拟定学习目标时分别运用“经历、感受、讨论、交流、合作、分享、体验”,“遵守、拒绝、认同、反对、称赞、关心、支持、尊重、摒弃、克服、拥护”,“形成、具有、热爱、坚持、确立”等动词。
刘滟以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一课为例,作了具体说明。
她说,《相交线》一课,在学生的学习目标上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到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二是“说明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三是“通过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在具体编制学案的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们要严格参照这些参考行为动词执行。
尽管开始时有些教师不理解,可是一段时期后,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些动词的意义以及给他们编制学案带来的便利,逐渐乐于使用了。
试水课改近一年的时间,十二中借鉴了很多,实践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同样也经历了改革带来的一些阵痛。
改革,就意味着结构的重新洗牌,概念的重新定义。
十二中人对课堂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期待着他们在这场以“课变”为主题的改革之旅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