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专业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二O一二年八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的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生产过程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电子技术应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识读、制作、调试、应用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

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课程基本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内容和要求]序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号1 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 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管及整流电路件的外形和电路图形符号2、熟悉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和参数3、了解整流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能进行简单的工程计算。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块,是一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元器件的识别和基本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有关的电子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后续课程主要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及应用》等。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是三门课并成一门课,内容多、概念多、电路种类多、电路与参数符号多,时间又少,因此教学中更需突出重点。

电路部分,重点是直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路;模拟电路部分,重点是半导体三极管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数字电路部分,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对于实际的集成电路芯片,应着重芯片的逻辑功能和使用。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根据电子技术的学习规律,采用项目为教学情境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情境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本课程共划分为电路定理分析验证、助听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表决器的制作与调试、数字电压表的制作与调试等五个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

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

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

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电气专业)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电气专业)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工程系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能力课课程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代码:0203)版本:《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能力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磁场与电磁感应现象、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等知识,电路和磁路的实验及仿真分析方法。

适合采用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

为学习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电机与拖动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须具备数学、物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1、2 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学习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电路基本理论和简单分析计算基本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专业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同时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应使项目任务具体化。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通过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实验和理论等学习环节,培养学生掌握电路与磁路的基本分析能力和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操作技能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教学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教学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类别:必修课实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等电类专业学时分配:96 学分: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8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2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9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选学模块续表五、教学实施本学期必修课程为84学时,选修内容约为12学时。

(二)教学方法建议1.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不同专业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学时数:48 学分:3 隶属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开课单位:电子信息技术系主持人:杨洋参与人:审定人:闫雪梅审核人:陶微微审批人:一、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第一学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培养面向四川省成都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制造业及软件业,既具有一定硬件设计制造技术、又具备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的综合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具有电子技术应用、互联网应用、单片机应用、电子线路板(P CB)设计制作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中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工作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一)知识目标本课程无前导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子技术公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继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主要能力包括:手工拆焊、焊接能力、元器件识别检测能力、常用仪器仪表使用能力、简单电路识别装接调试能力。

课程强调以上几大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在元器件使用以及焊接工作、仪器使用等工作中,达到合格甚至优秀。

(二)能力目标1、会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能正确识别、测试、选择常用电子元器件。

2、学习PCB板手工焊接的技术要领和工艺,正确进行PCB板手工焊接,培养认真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工作态度 3、正确使用常用工具、钳工工具 4、能识别简单电路原理图5、能操作常用仪器、设备,有一定的基本检测能力 (三)素质目标培养本专业学生达到以下素质: 1. 获得工作的自信; 2. 形成礼节习惯; 3. 提高沟通技巧;4. 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学时:116 学分:7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主干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其先修课程为《电工基础与技能》,后续课程为专业课程。

通过《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二极管及应用第一节晶体二极管的特性、结构与分类(1)二极管器件的结构及电路符号(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4)特殊二极管第二节整流电路及应用(1)整流电路的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2)半波整流电路及元件选用(3)桥式整流电路及元件选用第三节滤波电路(1)电容滤波电路及输出电压的估算(2)电感滤波电路(3)复式滤波电路第二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第一节晶体三极管及应用(1)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符号(2)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3)晶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4)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5)晶体三极管的测试第二节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2)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3)放大器中电流、电压符号规定(4)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5)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特点第三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估算静态工作点(2)估算交流参数第四节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2)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3)电路参数的估算第五节多级放大电路(1)多级放大器的组成(2)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3)多级放大器的简单分析第六节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1)场效应管的结构及符号(2)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曲线(3)场效应晶体管电压放大作用(4)场效应晶体管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三章常用放大器第一节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及负反馈(1)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2)反馈的分类及判别方法(3)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判别第二节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及分类(1)对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第三节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OCL电路)(1)电路基本结构(2)工作原理(3)输出功率和效率(4)交越失真及其消除方法第四节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OTL电路)(1)电路基本结构(2)工作原理(3)输出功率和效率第五节集成运算放大器(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和特点(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第四章直流稳压电源第一节稳压二极管并联型稳压电路(1)电路组成(2)工作原理(3)电路特点第二节三极管串联型稳压电路(1)电路组成(2)工作原理(3)输出电压VO的调节第三节集成稳压器(1)三端固定集成稳压器(2)三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3)直流稳压电路性能指标第四节开关型稳压电源(1)开关型稳压电源的组成(2)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原理图(3)开关型稳压电源稳压原理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第一节数字电路基本知识(1)数字电路的应用(2)数字电路的优点(3)数字信号(4)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第二节数制与码制(1)数制(2)不同数制间的转换(3)码制第三节逻辑门电路(1)基本逻辑门电路(2)集成TTL门电路第四节集成逻辑门电路(1)普通TTL集成门电路(2)OC门(3)三态输出门(4)TTL门电路使用注意事项第五节基本逻辑运算(1)逻辑代数运算定律(2)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第六章组合逻辑电路第一节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结构(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4)组合逻辑部件的种类第二节编码器(1)二进制编码器(2)二一十进制编码器(3)优先编码器第三节数据选择器与分配器(1)数据选择器(2)数所分配器第四节译码器(1)通用译码器(2)二一十进制译码器(3)常用数码显示器第七章触发器第一节RS触发器(I)基本RS触发器(2)同步RS触发器第二节触发器的几种触发方式(1)同步触发(2)上升沿触发(3)下降沿触发(4)主从触发第三节JK触发器(1)JK触发器的构成(2)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3)集成JK触发器第四节D触发器(1)D触发器的结构与符号(2)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3)集成D触发器第五节T触发器(1)电路组成(2)逻辑功能第八章时序逻辑电路第一节寄存器(1)数码寄存器(2)移位寄存器第二节计数器(1)异步计数器(2)同步计数器第九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第一节555集成定时器(1)555集成定时器的组成(2)555集成定时器的基本功能第二节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1)555集成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2)555集成定时器组成单稳态触发器第十章A/D转换与D/A转换第一节A/D转换器(1)A/D转换器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A/D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3)A/D转换器的常见类型(4)A/D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第二节D/A转换器(1)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D/A转换器的指标(3)D/A转换的典型应用2.学时分配本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要求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序号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1 晶体二极管及整流电路1、熟悉二极管器件的外形和电路图形符号2、熟悉二极管的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伏安特性;熟记硅、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和导通电主要特性和参数3、了解整流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能进行简单的工程计压;知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形特征、功能和使用常识;硅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起到24、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5.静态工作点设置不适当会造成截止失真或饱和失真,并知道消除失真的方法。

6.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稳定原理,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7.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等于每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乘积。

8.熟记放大倍数转换成增益的34低频功率放大电路2.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3.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4.集成功率放大成形式;理解工作原理;会计算它的最大输出功率和理想效率。

3.掌握复合管组合的原则,并能判断出复合管型和引脚。

器 4.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由三部分构成。

5 1.了解集成运放的电路构成;理解差模与共模、共模抑制比的概念;6逻辑门电路点及分析方法2、晶体管的开关特性3、逻辑门电路4、TTL集成逻辑方法;2.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及应用;3.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逻辑门5、CMOS集成逻辑门符号、逻辑函数表达式、真值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

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
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
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 课程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1 晶体二极1 、熟悉二极管器1. 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管及整流件的外形和电路向导电性;了解二极管的结
构、
电路图形符号电路符号、伏安特性;熟记硅、
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和导通电
2、熟悉二极管的
主要特性和参数压;知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3、了解整流电路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
的基本组成,理解光电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
其工作原理,能进形特征、功能和使用常识;硅
行简单的工程计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起到
算。

稳压作用。

4、滤波电路的类 2. 理解半波、桥式整流的工作
型和应用原理,能进行简单的工程计算。

3. 知道滤波电容参数的选用原
则。

1. 了解三极管的外形,掌握三
1、三极管及应用极管的结构、符号;
2、放大电路的构 2. 掌握电流分配关系;
晶体三极成
3. 了解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主
2 管及基本
要参数;
3、放大电路的分
放大电路析
4. 会画放大器直流通路与交
流通路,熟悉用估算法分析基
4、放大器静态工
作点的稳定本放大电路;
5.静态工作点设置不适当会造
成截止失真或饱和失真,并知道消
除失真的方法。

6. 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稳定
原理,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
分析方法。

7. 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等于每
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乘积。

8. 熟记放大倍数转换成增益的
定义式
1. 理解和掌握反馈的基本概
念;
1、反馈的基本概
2. 掌握反馈电路的分类;

2. 掌握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类
放大电路2、负反馈对放大
3型的方法;
的负反馈电路性能的影响
3. 熟悉四种典型负反馈放大电
3、负反馈放大电
路;
路分析
4. 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
的影响。

1. 功率放大电路 1. 了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
低频功率
4的基本要求及分作任务、基本要求及电路类型。

放大电路

2.熟悉OCL OTL功放电路的组
5. 能识读由理想集成运放构 成的三
种基本电路(反相放大 器、 同相 放大 器和 差分 放大 器),能够计算出输出电压和平 衡电阻。

2. 双电源互补对
成形式;理解工作原理;会计 称电路
算它的最大输出功率和理想效 3. 单电源互补对
率。

称电路
3. 掌握复合管组合的原则,并
4. 集成功率放大
能判断出复合管型和引脚。


4. 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由三部
分构成。

1. 了解集成运放的电路构成;
理解差模与共模、共模抑制比 的概念;
2. 知道什么是零点漂移、熟悉
集成运放抑制零点漂移的基本
1、集成运放的基
方法;
本单元电路
3. 掌握集成运放的符号; 2、集成运放介绍
4. 掌握集成运放的理想特性
3、集成运放的应
以及虚短和虚断这两个重要结 用
论;
集成运算
5
放大器
1. 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1、数字电路的特方法;
点及分析方法2. 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
2、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及应用;
特性 3. 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
逻辑门电
63
、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逻辑

4
、TTL 集成逻辑符号、逻辑函数表达式、真值
门表。

5

CMO集成逻辑4.熟悉TTL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门主要参数。

5.了解CMO集成逻辑门。

1、数制
1. 熟悉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及
2

逻辑代数基本其之间的转换。

公式 2. 熟练掌握逻辑代数基本公式
数字逻辑7 基础
3

逻辑函数的化及基本定律。

简 3. 会进行逻辑函数的化简。

4、逻辑电路图、
真值表与逻辑函
数间的关系1、组
合电路的基
组合逻辑
8 础知识
电路
2、编码器4. 会进行逻辑函数、真值表的互换;熟练掌握逻辑代数在逻辑电路中的应用。

1. 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及设计步骤。

2. 了解二进制编码器,二- 十进
3、译码器制编码器。

3.了解二进制译码器,二- 十4、显示器
1、基本RS 触发器、同步RS触发进制译码器。

4. 了解半导体数码管及液晶显示器。

器、JK 触发器、
D1、了解各触发器的电路结构集成触发触发器2、掌握各类触发器的真值表,
9
器2、触发器的触发熟悉它们的功能。

方式
3、集成触发器的
应用
1、寄存器
3、了解触发器的实际应用。

2、二进制计数器 1. 理解时序电路的特点。

时序逻辑
103、十进制计数器 2. 掌握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电路
4、时序逻辑电路
的应用
3.掌握计数器的计数功能。

[ 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做学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将理论基础知识融贯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深入浅出。

(3)要注重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

反复强调、演练。

力争把每个知识点理解透彻。

2、教学评价
1. 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 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模式。

3. 学习评价宜将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4. 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5. 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