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课程游戏化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合集下载

让孩子站在课程的正中央——浅谈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凸显儿童主体

让孩子站在课程的正中央——浅谈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凸显儿童主体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8年第30期(总第306期)乡村教育▲让孩子站在课程的正中央——浅谈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凸显儿童主体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 吴紫阳【摘要】虞永平教授在《为了智慧的生长》中对幼儿园课程特质进行了重新认定:为智慧的生长提供机会,幼儿园课程的使命是保护儿童的天性,唤醒儿童心灵的成长。

学习只是手段,智慧的生长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看见并看懂幼儿,在进行有效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适切的支持,使课程功能转向为儿童提供发展机会,让儿童发展成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和归宿。

【关键词】观察解读;儿童主体;有效支持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幸福童年》一书中写道:“只有在那种关注幼儿生命、为了幼儿生活的课程中,幼儿才有可能快乐、充实,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

”生活是基础,儿童是主题,课程则是架起儿童与生活的桥梁,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让孩子站到课程的正中央呢?一、读懂孩子的困难点,对症下药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有时教师常常会因为幼儿不够出彩的表现而叹气:“哎!他们根本做不来,为什么我讲了半天,他们还是啥也不明白……”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幼儿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目标的失落,缺失的是对自身教学策略的反思。

常言道:“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说得可能有些偏激,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在提醒教师要真正走近幼儿,去了解幼儿学习的有、无、能、缺,认真分析他们的困难点在哪里,对症下药,进而提供适切的支持来助推幼儿发展。

如主题“炫彩卡通”中的“设计剧本”这一活动中,老师们在大概讲解合作设计剧本的要求之后,以各组为单位进行剧本设计,但结果跟教师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各组基本没有合作,有的组各自画各自的,有的组很多人画相同内容。

老师面露难色,他们怎么这样啊?我追问老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你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老师们想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他们好像还没有明白什么叫合作设计剧本。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内容、基本思路及意义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内容、基本思路及意义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内容.基本思路及意义◎虞永平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

《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副主编。

一、课程游戏化的实质什么是“课程游戏化”?对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课程”和“游戏”过去都是分开提的,所以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大家会有一些疑惑。

我认为,不管是站在质量的角度,还是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亦或是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对“课程游戏化”这一词的涵义作出一个解释。

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形式的课程活动,也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指在确保基本游戏活动时间的情况下,把游戏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所谓游戏精神是指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精神。

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关注实践过程。

课程游戏化不是比谁文章写得多,而是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

很多研究报告都提到要确保儿童的游戏权,儿童的游戏权首先就表现在保证儿童有自由游戏的机会上,我们要确保幼儿园有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其次再是把游戏理念和精神渗透进去,例如可以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区域活动中、集体教学中等。

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更贴近游戏。

课程游戏化会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使课程更生动、丰富、有趣、有效,从而让幼儿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幼儿园课程既然应该是适合幼儿的,那么 就意味着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所以就应更加生动,不可死板;更加丰富,不可机械;活动室里的环境材料也应更丰富多样、生动有趣。

“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督二脉”

“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督二脉”

“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督二脉”作者:夏红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时政)》2023年第08期虞永平教授在《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中指出:“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

”园本课程建构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驱动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载体。

建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能有效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对园本课程认识模糊、师资专业素养不足、资源利用结构单一、课程开发比较零散等诸多问题,其显著问题在于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脱节。

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领导力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以支撑课程理念落实于课程实践。

近两年,沾益区第一幼儿园根据园所实际,探索出“三位一体”打通园本课程建设“任督二脉”的有效路徑。

即:以创生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优化的课程制度为基础、以有效的指引教研为途径,三者融为一体来有效打通园本课程建设的“任脉”——幼儿园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督脉”——教师建设园本课程的专业能力。

一、创生课程理念,支撑园本课程建设(一)明确课程理念,彰显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能力一是分析实情,确定理念。

沾益区一幼管理团队基于园所现实分析,明确“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多种路径,熟悉理念。

通过两年的主题课程探索以及多次班本课程分享,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理念。

三是创设适宜环境,课程理念有形化。

在环境规划与调整中,倾听幼儿的想法,珍视幼儿的愿望,与幼儿同参与、共行动。

(二)落实课程理念,促进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在探索课程时,老师们改变“离开教材后无所适从”的状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指导,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点,以“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等理念为指引,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为支撑,以教材作为参考,结合沾益区一幼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园所、家庭、社区资源,助力课程的生成。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与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与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经典范文】厘清课程游戏的关系

【经典范文】厘清课程游戏的关系

厘清课程游戏的关系要实施课程游戏化,我们必须厘清“生活”“游戏”“活动”“经验”之间的关系。

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

”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在幼儿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实施课程游戏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游戏是幼儿个体自愿的认知和嬉戏活动,它来自现实,但超越现实,同时是具有一定规则性、愉悦性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在教育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经验是幼儿在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它是当下的、个体化的、现实的、日常的、生活的,甚至是具体的、零散的,经验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课程游戏化不是课程和游戏的分身,而是将“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四者融合,在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让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

一、借力使力,“生活”是“游戏”的开展前提案例1: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下的社会活动“特产超市”中,大班幼儿以“购物”为主题,每人准备10 元钱,在教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且有序地来到幼儿园附近的特产超市。

幼儿在超市导购员的解说下,了解了超市的区域划分、商品分类、商品摆放及货架上的标签等。

进行购物时,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当地特产的种类,同时让幼儿仔细观察特产的标价,并思考自己的钱是否够买这些东西。

幼儿在特产区域里忙着寻找自己喜爱的食品,有的两三人凑在一起挑选,特产区一片热闹。

幼儿精心挑选了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接着,他们有序地来到收银台,一个接一个排队付款。

在案例 1 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超市,将生活、游戏联系在一起,让每个幼儿都有亲自参与、体验购物的机会。

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超市,了解了当地特产的种类,学会了购物的过程,掌握了与收款员交流的方法,并知道购物后要拿好找回的零钱和购物小票。

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们还能收获什么?参观超市时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开展游戏时,幼儿还能做些什么事,是否在去超市购物前增加准备环节……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虞永平)课件ppt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虞永平)课件ppt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 理念与思路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
01.
幼儿园课程建设思路
02.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案例
03.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反思与展望 04.
总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05.
幼儿园课程建设理 念
分析不足的原因
缺乏系统规划
课程内容单一
教学方法不当
缺乏创新性 和前瞻性
提出改进的建议
重视幼儿的 兴趣和需要
建立科学的 教育理念
构建多元化 的课程体系
提高教师的 专业素养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综合性: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跨学科整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个性化: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总结幼儿园课程建 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结成功的经验
课程建设应关注幼儿的兴 趣和需要
课程内容应注重生活化和 情境化
课程实施应注重游戏化和 体验式
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化和 多元化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 实践案例
某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案例
背景介绍:该幼儿园位于某市,拥有200名左右的学生和20名左右的教师
课程设置:该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 有详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该幼儿园注重游戏化教学和情境教学,通过互动、体验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掌 握知识和技能
成果展示:该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秀,多次获得市、区级奖项
某幼儿园的游戏化学习案例
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 引入游戏化学习理念

听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讲座有感

听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讲座有感

听虞永平教授《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讲座有感虞永平《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导》观后感2016年4月,我们全体教师一起在会议室观摩了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导》的视频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虞永平教授的讲座强调课程的过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他说幼儿园老师的备课不单单是备课(不像小学或是中学老师的备课一样),还要注重准备以及如何准备等等,这就是一个体现过程性的东西。

而幼儿的学习就是通过操作、体验、表达、展开来获得经验的,也意味着幼儿通过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外部世界及自己的内心。

过程意识的确立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是为了有质量的教育,过程意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

虞教授认为梳理科学的质量观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又一次洗礼了我的教学观念。

他强调幼儿(尤其是低龄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

让我明白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尽量预想到孩子们的反应,在活动中要灵活机动,随时根据幼儿的表现作出变动,以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和需要,也能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虞永平教授的报告,让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思考着,“过程”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让我们做好每一次“过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展的更好。

《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视频观后感聆听了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讲座。

过程和经验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虞教授指出课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

幼儿的经验来自于幼儿的活动过程的观察、比较、思考所得到的,知识是在不断的改进的,幼儿在不断地变化的环境中遇到新知识获得新经验。

一、联系实际的思考结合实际我觉得在进行幼儿观察记录中通过让幼儿直接观察记录比自由想象记录观察记。

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

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

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

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

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游戏化文献综述

课程游戏化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文献综述良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

”诚然,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即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因此,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

教育部2012 年12 月颁布实施的(以下简称《指南》)强调教育要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生活,强调要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由、自主、快乐地参与活动。

也正如《指南》“说明”所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将教育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生活,需要我们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在保证幼儿快乐生活的同时进行积极而适宜的教育引导,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主动参与并创造生活,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围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热点,我查阅了相关文章及杂志,并通过网络检索了相关文章,对他们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将以前的文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指南》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朱海琳的《《纲要》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研讨会纪要》中虞永平老师对课程游戏化做出了详尽的阐述,他说”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意味着生活不但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还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

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

虞永平课程心得体会

虞永平课程心得体会

虞永平课程心得体会虞永平老师的培训主题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对于课程质量的评价标准,虞教授给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即教师、课程、活动、环境、资源、管理等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促进和和支持程度,是否能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园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儿童,既然教师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对于教师专业性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虞老师认为,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不应该再以传统的吹拉弹唱跳等技能衡量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确实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但幼儿园教育是全科教育,它注重学科的通识性教育,虞永平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假如在1小时或半天的时间内,对于儿童提出的问题,有3个以上都用“我们回去查找”来回答,教师这一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这一做法却说明了教师自身的通识性知识储备不够用,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同时,幼儿园课程不限于某一学科的教法和学法,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法要求,因此,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创造性的源头活水是儿童的经验和兴趣。

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幼儿园的儿童兴趣、经验都不同,能基于本园、本班儿童的经验和兴趣,建设出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就是好的课程。

在此,虞教授特别提出幼儿园课程建设要破除“唯特色论”,不同于中小学在统一性课程上建立自己的特色,幼儿园课程本来就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幼儿园基于自己的园本实际建设的课程就是自己的“特色”,一味强调特色、创新、与别人不同,那就是标新立异,博人眼球。

既然要根据儿童经验和兴趣建设园本课程,那么,园本课程的建设,对教师有什么样的能力要求呢?虞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能力要求:1.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作为班级教师或者幼儿园教学管理者,儿童在半年、一年或三年内需要学什么,这些东西如何转化为活动,需要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

在此,虞永平老师充分肯定了教案对于幼儿园教师设计能力的考验,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过程、准备材料、实操践行、过后反思,就是教师的行动研究过程,因此,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重要必需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力。

虞永平教授:课程就是教师让儿童有事可做丨从思想、生长空间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

虞永平教授:课程就是教师让儿童有事可做丨从思想、生长空间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

虞永平教授:课程就是教师让儿童有事可做丨从思想、生长空间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一说到课程,园长、老师们往往会脑海里出现一种声音:课程需很专业的研究,课程研究是专家团队来做的,我们只能做实施。

而事实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研究不仅在专家团队严谨设计与论证之中,也遍布于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当下活动之中。

诚如之前一起学习李召存教授文章所倡导的那样:是时候和孩子一起做研究了,而不仅是研究儿童。

由此课程创生的主角也在从核心骨干教师走向更多一线教师,从教师走向师幼互动,最终走向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之中。

虞永平教授这篇阐述课程生成的文章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和鼓励:❖课程是“做”出来的课程需要“无中生有”的智慧,也需要“没事找事”的责任。

❖课程是动态生成的它生成于是师幼互动之中,是幼儿与外界环境互动之中,是幼儿自主自考之中生长起来的。

❖课程就是幼儿发展的一种载体和内容它内涵空间和时间,它是创造一切可能条件支持幼儿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是生长的课程生长表面上看,是课程内容的生发,是活动的产生,实质上是儿童发展空间和可能性的增加。

长兴县龙山街道中心幼儿园©️.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不是自动形成的,需要创造条件、把握机会,需要挖掘和开发。

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不只是儿童有事可做,更不是教师有内容可教,而是儿童获得适宜的问题和挑战,获得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在自己努力中获得了相应的新经验。

教师可教的内容有很多,儿童可做的事很多,但不一定都能产生发展;只有那些适宜于儿童身心状态和现实需求的机会,才是真正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才是宝贵的。

这需要教师精心发现和创造。

二、拓展思想的空间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力量,指引课程建设的航向。

没有思想的空间的拓展,课程建设不可能全方位展开,也难以承受压力和挑战并实现超越。

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的变革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没有思想的变革,只会形式上模仿、照搬的幼儿园课程,难以有真正的突破,难以有效促进儿童发展。

因此,只有在思想上确立了科学观念,课程改革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及总结

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及总结

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及总结第一篇: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及总结山左口乡第四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及总结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

我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

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

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一)目标: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二)要求: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

虞永平:幼儿园教研需要革命性转身

虞永平:幼儿园教研需要革命性转身

虞永平:幼儿园教研需要革命性转身教研工作是学前教育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形式、多层次地浸润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重视教研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传统,配备专业的教研人员是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的传统举措。

在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背景下,加强教研工作,注重教研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必须切实加强的重要工作。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都强调了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建立学前教育教研片区职责制,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那么,教研工作的内涵该怎么理解,教研审议制度该如何建立呢?01正确认识教研工作的特质,努力实现教研工作的革命性转身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教研工作,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特质决定的,更是由不同阶段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的。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幼儿在现实生活和游戏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直接经验,幼儿是在多感官参与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的,幼儿学习的不是以符号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知识体系。

幼儿园教研不只关心上课或集体教学活动,不只关心教师的教,尤其要关注幼儿园的保教过程,重点关注幼儿获得经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的“保”和“教”不等于单纯的教师讲授和传递,而是引发幼儿积极地与周围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

因此,幼儿园教研的重点不是研究书面材料及教师的讲授策略,而是研究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可能及其与环境和材料的关系,研究教师的观察、分析和引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教研必须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进行或者必须关注现实的活动过程,必须关注儿童、教师及环境、材料和规则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幼儿园教研的核心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日常保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教研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而不是任务导向和活动导向。

任何教研的任务和活动,都应该来自现实的保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实践,发现问题,感知困难,聚焦重点,从而确定教研任务和相应的活动,确保每一个任务有相应的问题指向,每一项活动都为着解决相应的现实问题。

从游戏的角度探究课程游戏化的实质与实施

从游戏的角度探究课程游戏化的实质与实施

-122-2023年第19期(总第359期)幼教一、课程游戏化将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课程游戏化将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目的是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要求,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观念的改变。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路径层出不穷,例如课程生活化、经验化、过程化等。

这些路径与课程游戏化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切入点不同,但是目标都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1]4。

课程游戏化将游戏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的原因如下:一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落实“幼儿园课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二是因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而课程改革应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切入点更契合幼儿的发展规律。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工具,很多游戏本身就承载着教育知识的任务,拥有教育价值,因此,教师不能仅把游戏作为一种教育形式。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中最常见的内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改革,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课程游戏化主要以幼儿园课程中内容最广泛、最贴近幼儿生活、由幼儿主导的游戏为生长点,生成新的幼儿园课程。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课程游戏化并不是一种新的课程类型,课程游戏化只是对原有课程中不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内容进行优化或者剔除,并补充适合教育发展的内容。

从提出背景来看,课程游戏化是为了改变原有课程的弊端,提高教育质量。

虞永平提出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1]5。

因此,游戏化后的课程应是以幼儿为中心的、鲜活的课程。

二、课程游戏化能有效发挥游戏的价值课程游戏化能将游戏巧妙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充分发挥游戏的本体价值、工具价值和教育价值,让课程变得更有趣。

关于课程游戏化的实质,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黄小莲认为课程游戏化强调把游戏作为课程内容、活动形式与实施工具,以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施整个过程[2]。

同时,其认为课程是本体,游戏是课程开展的工具。

虞永平:学习个性化

虞永平:学习个性化

虞永平:学习个性化
虞永平是一位值得研究的个性化教育专家。

他在这个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简要介绍他的背景和他对个性化教育的贡献。

背景
虞永平是一名教育学教授,专注于研究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他在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任教,并发表了大量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论文。

他拥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实践经验,对于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见解。

个性化教育的理念
虞永平认为,个性化教育是一种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独特需求的教育方式。

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兴趣和潜能。

他主张教育者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和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贡献
在个性化教育领域,虞永平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个性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倡导将学生置于研究的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研究。

他提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化教学软件和在线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资源和支持。

他还提出了评估和反馈的个性化方法,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素养。

结论
虞永平是个性化教育领域的一位杰出专家,他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教育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研究个性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虞永平的研究和实践中汲取经验和借鉴,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

注:以上内容整理自相关资料,虞永平的具体观点和贡献请参考原始资料和专业著作。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虞永平教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虞永平教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虞永平教授: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首先我想和大家讲一下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路。

大家都会想:怎么会说这个题目,而不是讲课程游戏化呢?幼儿园课程建设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贯穿着游戏的精神。

我不大明白,教育厅关于游戏化的培训好像很多次,到现在项目组的幼儿园还在问:“课程游戏化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是我们真得没说明白,还是没有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课程建设项目,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今天的课程能够不断完善,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那么如何好?就在于发现问题,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和在座的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怎么来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我们大家觉得这个太科普了,但是我还是要说。

我也想过,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有很多,说起来有二三十个,今天我用了一个给大家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定义,一定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但是被我改掉了。

原来在《纲要》和《指南》里面,这个定义不是幼儿园课程,叫“幼儿园教育活动”。

那我为什么把它改成课程呢?在座的有的老师有的园长可能参与或讨论,在《纲要》出来之前,有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上面不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叫《幼儿园课程标志》。

当初定是这么理解的,后来这个名字改掉了,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认为,幼儿园里面用“课程”不大合适,怕大家误解,怕造成“小学化”,因为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大家知道幼儿园的课和小学的课是不一样的。

虽然拿掉了“课程”这个词,那这个文件里面有没有课程的意思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思就是课程的意思,这两个定义是相通的,所以今天我用这个定义来和大家讲。

《指南》和前面的《规程》里面都说,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所以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是一个过程。

这跟小学很不一样。

小学课程是什么?小学课程就是学科的知识,学科的内容,因此小学的课程是静态的,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这就是不一样的。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理念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理念

虞永平的幼儿园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对话。

对话是一种境界,本质是建立平等的关系,恢复对话双方之间主体性关系。

幼儿应该是主体性的,是积极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给予幼儿表达自己感受和意愿的机会十分重要。

2. 幼儿园课程是和谐的。

和谐是人类的追求,追求和谐就是追求美好。

课程的内容在不同领域是全面兼顾,平衡有序,相互渗透,避免课程内容的过度重复或重要内容的缺失。

3. 幼儿园课程要贴近儿童的生活。

对儿童来说,有利于其生命成长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生活的意义。

生活就是为生命成长和延续而展开的一切活动。

要让儿童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一方面,这能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引发儿童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另一方面,这能让儿童亲近周围的环境和感受在地的文化,那些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民俗文化、生活方式、传统节日等具有课程的价值。

4. 幼儿园课程要注重生活和游戏。

真正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构建和实施真正能让幼儿主动活动、面对挑战、充实经验的幼儿园课程。

5. 教师需要掌握有效地组织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强化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系统思维,注重幼儿发展的全局,系统地计划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和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和有效的支持。

总之,虞永平的幼儿园课程理念注重生活、游戏、对话、和谐等要素的结合,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这些理念有助于构建适合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游戏化”的意义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

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

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

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

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

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

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

如何贯彻落实《指南》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个项目去引领。

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指南》和《纲要》之外另外给大家增加要求,它本身就是《指南》和《纲要》的精神本质之一。

此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落实《指南》和《纲要》精神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不是课程改革的唯一路径。

课程改革的路径有很多。

例如,有些地方提课程生活化,有些地方提课程经验化,有些地方提课程过程化,有些地方提课程情境化。

这些提法有相似之处。

江苏选择的是课程游戏化,这一切入点比较适合当前幼儿园教师认知水平,较容易与实践靠近,这也反映当前课程实践中基本的问题和焦点。

江苏从课程游戏化切入,跟其他省份选择从课程生活化切入,或课程经验化切入等是异曲同工的。

从这一意义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很多。

既然生活化就一定要游戏化,既然课程是游戏的,也必然有情境。

游戏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包含经验,这是相通的,只不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外延稍有差异。

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关注实践过程。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不是比文章写得多不多,而是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

因此,游戏化的推进最终标准是实际水平的衡量。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经验,总结经验。

经验总结出来,并继续辐射下去,深入下去,就形成江苏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能体现江苏的基本水准。

这是引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质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

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

确保是指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应得到保证。

2014年是《儿童权利公约》颁布25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很多纪念活动,其中有很多研究报告讲到确保儿童的游戏权。

儿童游戏权首先表现在对儿童自由游戏机会的保证。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游戏理念及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去。

这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

课程游戏化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

游戏为何要适合幼儿?因为幼儿的内心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

我们应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一定要更加有利于幼儿成长。

课程既然应该是适合幼儿的,即意味着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

幼儿园课程应更加生动,不可死板;更加丰富,不可机械。

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使活动更加有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课程游戏化与《规程》、《纲要》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什么关系?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

《规程》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是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

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

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

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

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

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所以有个词叫“教学活动游戏化”。

一节课中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

集体活动不只是获得经验和能力的,也是充满愉悦感受的。

因此,游戏的基本活动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所以,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改为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是被控制的,那么他就不可能是自由的、创造的。

有人会问“自由自主的游戏需要纪律吗?”需要的。

有纪律才会有自由,没有纪律是不会有自由的。

纪律和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自由的孩子才会有好的习惯,没有好习惯的孩子经常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三)游戏化是幼儿课程的特性游戏化是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

其实幼儿园课程本来就应该游戏化,幼儿园教育本来就具有游戏特征。

现在小学教育改革开始讲课程游戏化、情景化问题。

幼儿园更应关注。

对幼儿园来讲,游戏是幼儿园的存在方式,也是生活内容。

没有游戏的生活就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

幼儿园要形成何种课程文化?第一,幼儿园要鼓励游戏。

幼儿游戏的过程需要我们去欣赏。

游戏不是幼稚的,游戏中有很多亮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要素。

第二,要服务游戏。

我们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游戏材料。

第三,学会观察游戏。

第四,合理指导游戏。

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指导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就会失去,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这种课程文化。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够有趣、有效一点。

而做到这一条,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要去研究幼儿。

要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

教学活动可游戏化、趣味化,区域活动也可以做到,生活活动亦如此。

趣味化的活动才能使儿童积极、投入和专注,才能使幼儿面对新挑战,获得新经验。

有效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

要获得新经验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

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

但是,幼儿玩一会就走了。

所以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会玩。

幼儿之所以不会持久玩下去,其根源在于教师,因为活动区里的材料教师不曾更新,有些活动一名幼儿是玩不起来的。

需要两三名幼儿一起玩,有些需要特定的材料,有些需要适宜的指导,总之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

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尤其是手的动用非常重要。

这在《指南》中多次强调,而且“活动”一词在其中提到80多次,这并非偶然。

教师需要让幼儿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与幼儿进行交流,包括师幼之间的谈话。

让幼儿主动活动,教师不等于不说话,教师说话是有意义的。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是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提升和重组。

有些活动,教师通过和幼儿讨论,把幼儿当前经验与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幼儿就能得到提高。

因此,有些时候教师与幼儿的谈话很重要。

但是,我们不主张教师在一节活动中从开始一直讲到结束。

我再次强调幼儿园教师的备课写的不是讲稿,是行动方案。

教师写的是幼儿做什么、在哪里做、用什么做及如何做的方案,而不是自己要讲的话。

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体力消耗不成正比,并不是说教师讲得越多,幼儿发展得越好。

幼儿有效学习与教师的脑力消耗成正比。

教师也需要创造性的劳动,无需多讲就可以把幼儿调动起来,幼儿就可以有效获得经验。

有些教师既讲解又演示,非常忙乱,最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不能说明教师投入了,创造了,这个活动就有效了。

恰恰相反,这个活动中教师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表达的机会。

(四)课程游戏化主要内容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

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重新建立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幼儿园所做的课程都是有价值的,其中包含了成功、失败,包含了创新和教训,不能轻言放弃。

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

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幼儿园经常推翻自己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但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幼儿园所建设和采用的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照。

找出差距和缺陷,我们需特别关注幼儿园课程是否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其方向是《指南》和《纲要》。

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尤其是更加体现游戏精神,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

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轻易扔掉自己现实成果的幼儿园不会有大的进步。

成为经典的幼儿园课程都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核心的东西,但不可固步自封,要找到差距及自身的问题。

要把《指南》中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实际进行对照,找到自身的不足。

因此,找差距、找不足、找缺陷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这也意味此项目的推进要从对自身的诊断开始。

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就可以,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

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然后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

大家的课程理念已在更新,但只是改变理念是不够的,要从内容、资源、活动形式等多方面整体考虑,并努力融入科学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