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模具运水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模具操作作业指导书

模具操作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称
产品名称 作业人数 产品颜色
图1
XX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模具操作作业指导书
材料
标准周期 单重(G)
作业图片
图2
模穴数 模具编号 毛重(G)
图3
图1:产品图,水口不可刮手
图2:合模线不可
图3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XX-ZS-SOPHW-11-1601
制定日期
A/0
修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制作
品质
审核
批准
2016/9/13 2016/9/13
图4:
图5:
图6:
产品流程图
发行履历
三:注意事项
生产
首件 检查
加工
抽检
版次 A/0
发行时间 2016/9/13
修订内容 初版发行
发行人
(1)每半小时必须参照首件检查整模产品。 (2)发生警报时及时通知技术员处理。
出货
良品 入库
包装
------
作业步骤
目的:规范产品作业程序,保证产品质量。
适用:
产品作业,包装。
一:作业前准备。
(1)作业前请仔细阅读此作业指导书。
(2)准备好必备作业工具,及包材。
(3)作业前培训。
二:操作步骤 (1)半自动生产 (2)自检产品有无缩水,胶印等不良。 (3)剪平水口,剪伤,剪高不可。 (4)每个产品装一个小胶袋 (5)每层用隔板隔开。

水分工段作业指导书(完本)

水分工段作业指导书(完本)

水分工段作业指导书一、本岗位正确操作流程1、开车前的准备与检查1.1对能够手动盘动的设备做盘动或点动,检查有无异常。

有异常通知电修工及时维修。

1.2检查各阀门是否处在开车所需要的开启或关闭状态。

(注:风机开启前必须为关闭状态,启动风机后缓慢开启阀门)。

2、开机2.1气流干燥开车顺序:蒸汽阀门----引风机→输送风机→小磨→下料闭风器→扬料器→送料绞龙→搅拌。

运转正常后再进行各个设备的确认。

2.2运行过程中,必须和上游工段做好协调,按客户要求控制水分上限,努力提高产量、提升收率。

2.3运行过程中,做好衔接,根据物料情况调整蒸汽开度、车速不可拉空跑粉,不可过潮堵塞。

2.4运行过程中,及时与化验室联系确定水分、细度的实际情况,做好及时调整。

2.5不定期的查看扬料器,杜绝堵料现象。

3、停机气流干燥停机顺序:离心机或板框岗位完全卸完料后,停止搅拌;待料斗内的物料完全进入扬料器后,关闭进料蛟龙;待闭风器下料微小时,依次停止扬料器、闭风器、小磨、输送风机、引风机、蒸汽阀门。

并缓慢关闭引风机阀门。

二、本岗位工艺指标、参数三、本岗位安全注意事项1、各个风机不准有杂物进入系统中,尤其是铁,以免造成设备或粉尘爆炸事故。

2、磁悬器每5天清理一次,并有记录。

3、在操作过程中不准用水冲洗设备,以免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或设备事故;4、禁止水分超标和进料量不稳定,防止管道堵塞;5、开蒸汽时禁止野蛮操作,侧面开蒸汽阀门,以防烫伤。

6、本工段禁止动火及铁器敲击以防引起粉尘爆炸;在处理堵料或异常情况时应避免造成干淀粉的扬起扩散,以防产生粉尘爆炸。

四、本岗位应急预案1、突然停电,及时通知班长查找原因,来电后按开机顺序缓慢稳定开启。

2、突然停汽,及时关闭搅拌、进料绞龙,通知班长查找原因,如果时间较长,则停机,来汽后按开机顺序缓慢稳定开启。

五、本岗位交接班流程对本工段的设备运行情况、现场清理情况、物料情况、指标情况、异常情况、配套工具情况以及工作的临时安排做好交接,确认无问题后进行签字交接,签字前发现问题由交班人负责处理,处理完毕接班人认可签字后交班人方可离开岗位下班,接班人签字交接后出现的一切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模具装配作业指导书

模具装配作业指导书
3.1.4.7将弹弓装入,检查所有的顶针管位全盖在A板上,注意基准要一致,栓好螺丝,并栓好斜顶座的螺丝。要确认斜顶座螺丝的长短和松紧。如果斜顶比较多要多加螺丝来保证顶针板强度。防止变形和顶针的到位情况。
3.1.5底板组装
3.1.5.1确定顶针板合格后,将底板清洗干净,对照B板的基准装上方铁并拴紧方铁螺丝。
3.2.2.4再将A板按基准同一方向顺导柱装入,将水口螺丝或水口板限位螺丝装好。
3.2.2.5装入法兰、唧咀,栓好法兰螺丝。
3.2.2.6装好后模要检查胶盆内有无其它配件。
3.2.3合模的检查
3.2.3.1合模前确定前后模清洗干净。
3.2.3.2确认前后模无装错少装现象。
3.2.3.3检查导柱和斜导柱上有无黄油。
3.1.3斜顶组装
3.1.3.1立起模胚同时要试装斜顶、直顶。
3.1.3.2检查斜顶内镶件排气骨位抛光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清洗干净并擦干。
3.1.3.3检查斜顶油糟及表面光洁度,要求各侧面T形糟内或燕尾糟内都打上黄油但必须均匀,装入后
滑动自如。
3.1.3.4斜顶顶面应低于咯面0.05-0.1mm。
3.1.3.5确定斜顶的长度和定位销的大小松紧程度。
3.2.1.6将A板立起,栓紧前模螺丝,确保前模底部紧贴A板。
3.2.1.7装入水咀试运水的泄漏情况和气顶的复位情况。
3.2.2水口板、面板组板
3.2.2.1将面板水口板清洁干净装入导柱,水口板按基准同一方向顺导柱装好。
3.2.2.2装入水口针栓好定位螺丝,同时装入铲机或其它配件。
3.2.2.3将A板装入水口板,必须检查水口内有无倒扣,否则会影响脱落。
3.2.3.8模具合好后要做最后工序的检查确认、如先复位热咀嘴电器开关,油缸的线路装置。

模具作业指导书

模具作业指导书

东莞市桂氏咏华实业有限公司模具作业指导书目的:为使模具制作及维修作业能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确保模具寿命,保证产品品质。

一、制作模具编号:1。

必须在模坯外侧端面上方(方铁)用铣床加工模具编号,字高度40mm,深度0.5mm,字体为等线体。

2。

每一块模板上均须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且方向统一.3。

模具所有螺丝、吊圈孔及模具部件必须是公制规格,而付加工模配件必须是标准规格,禁止自行土制.二、撬模位1、每一套模具均在B板(动模板)上四个角铣出撬模位,以便FIT模及修模用。

三、码模坑:1、非工字模胚均需要在前后模铣出码模槽,具体尺寸根据模具设计尺寸而定。

四、码模螺丝孔:1、每套模具均要在动模底板,定模面板上开码模孔。

2、孔距尺寸需根据注射机型确定五、顶棍孔1、动模底须开有足够大的顶棍孔,直径Φ25~40mm2、小型模具只需开一个顶棍孔,中型模具必须开三个顶棍孔以上,大型模具即需开五个孔3、顶棍孔径及位置根据注射机型实际尺寸(设计尺寸)六、定位圈1、每套模具必须装有定位圈(即定位法兰),以便装模定位,2、定位环尺寸应根据注射机型墙板孔径确定,3、定位圈直径公差为0。

2~0。

4mm,凸出模面板高度最小8~10mm,4、模具与机板的定位圈(法兰)的标准尺寸100mm-0.20^—0.40mm,七、先复位装置1、当顶针司筒与行位顶出装置相干涉时,必须在模上设有先复装置,不尽靠弹簧使顶针板复位,以免日后弹簧失效,行位(抽芯)与顶针司筒相碰撞。

2、必须在顶针板与动模板间装行程开关,以确保先复位装置有效后方可通电合模.八、顶针板导柱导套1、顶针板长12或以上,或工模排位偏中2、配置较多小顶针且直径在2mm以下,3、配置较多司筒(10支以上),4、以上三种情形都必须在顶针板上加四支导柱及导套,以保证顶针平衡平稳地顶出胶件。

九、顶针板弹簧弓1、所有模具必须上顶针板上安装四根复位弹弓,以助顶针均匀回缩,2、采用塑胶模具专用蓝色弹弓,复位弹弓两端磨平,3、复位弹弓不能压缩大于自由长度的40%需在胶件有效出模情况下在顶针面板上做四个顶出限位钉4、复位弹弓固定,必须两端均有固定沉孔,禁止一端沉孔一端磨平面的不可靠做法.十、自动脱水装置1、细水口模(三板模)必须靠装有拉杆,拉条或回位销,保证水口板及A板的移动至水口自动脱落。

模具库作业指导书

模具库作业指导书

模具库作业指导书版本:B版1目的对模夹具专业保管岗位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其权责和操作程序。

2范围适用于供应部模具库保管岗位。

3权责3.1负责对生产使用的所有工装模夹具、模型进行保管、发放、回收和库存模夹具的维护管理。

3.2有权对工装模夹具的使用、改进、维护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4基本技能4.1熟悉工装模夹具管理的相关程序。

4.2熟练掌握本岗位验收、保管、收发、维护保养等操作技能。

4.3能运用相关模夹具管理知识,建立模具使用和预防维护档案,为工艺部门做好模具使用信息反馈工作。

4.4懂库房定置管理,懂模具防锈、防尘等安全防范知识。

5程序5.1模夹具验收入库作业5.1.1模夹具入库时,保管员应根据模夹具生产计划、检验员开出的合格证、以及经工装设计者、模具制造者、模具检验员会签合格的《工装模夹具验收鉴定书》,对照模夹具实物,核准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5.1.2模夹具入库后,需建立《工装模具档案》,并对每一副模夹具的档案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并及时填写文件资料目录。

模夹具的编号、1板本:B版5.2模夹具库存保管、发放、回收作业5.2.1模夹具在库房中存放应做到摆放整齐、标识清楚、易于查找。

要根据日常保养要求,将库存模夹具用塑料薄膜覆盖,作防尘处理。

并每月进行一次上油防锈处理。

对库存模夹具要定期盘存,做到账卡物相符。

5.2.2模具库的模夹具发放时,除了对外让售时办理的让售手续以及模具维修所需的零配件办理领用手续外,其余一律办理借用手续。

向生产车间发放模具时,应在《工艺装备使用记录卡》登记借用日期、使用单位,经车间指定借用经办人签名后方可发放。

发放时应告知使用寿命,并跟踪其使用情况。

5.2.3模夹具使用完毕后,由生产车间检验员对加工末件进行检验,确认模具加工精度符合要求后,开具《末件合格证》,附于模具上,保管员凭检验员填写的检验记录和开出的《末件合格证》办理回收入库。

同时要求归还人员将模具摆放在指定位置,依据检验记录在《模具使用记录卡》和《工装模具档案》中记载生产件数、归还日期及经办人。

上下模作业指导书完整版

上下模作业指导书完整版

上下模作业指导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上下模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规范上下模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2范围:制造部所有模具搬运,存放,保养防护,上下模作业。

3工作职责:上下模—负责按本指导书上下模作业。

领班(技术员)—负责对上下模作业的监督指导和技能培训。

模具维修员—负责模具状态确认跟踪,维修,非生产时间模保保养防护,出入记录和模具存放区域5S管理。

程序内容:1模具状态确认;.1生产部接到《生产通知单》后,应在2H以内以《内部联络单》或口头指令方式通知模具维修员确认模具目前状态(待生产、待维修、维修中)和位置;2模具维修员应在以内回复结果,明确具体交付生产时间,特急《生产通知单》第一时间完成。

2模具及工具准备;.1模具经确认可交付生产后,模具维修员应及时将其放在待生产模区域或当面知会领班具体位置,并说明注意事项;2上下模接到《上下模通知单》或口头指令后应认真审核,明确相关要求,并做好工具准备,避免临时找工具,延误时间。

3模具搬运;1 搬运时一定用专用工具;2吊环与吊模孔相符,上到位并确定无蹦牙松动现象;3 严禁长距离用吊车搬运,吊车搬运时,模具距离地面不能高于米。

4 模具吊运(起吊)时模具垂直投影1米范围内严禁站人;5 严禁模具悬空停留。

4模具安装;1首先目测机器状态,确认能启动才能开启电源,根据目前料管余料特性改定相应温度于保温状态,锁模动作选择低压保护功能;2启动马达,视觉检测有无异常,再手动测试各动作(射胶动作除外)避免模具起吊后机器不能正常运作;3根据模具厚度使用手动调模功能,调整模厚(大概尺寸);4按正常作业将模具吊入机内,再人工操作调整使模具定位圈或机嘴处于定模板正中位置(机嘴、模板孔中心,射嘴大致三点一线)并紧靠定模板;5再使用低压慢速(低压护模功能)手动锁紧模具,并使机绞伸直,严禁高压锁模,避免模腔和PL面有异物压伤模具;6对嘴时应首先检查座台压力和速度,设定适合参数(严禁高压快速作业撞坏机嘴),然后目视座台进退全过程,发现射嘴与机嘴偏差过大(射嘴未处于机嘴杯口内侧)时,应及时停止座进,重新按第4项进行手动调整;7射嘴顶住机嘴后,在不退座台(射嘴与机嘴不脱离)情况下手动开模至用手能前后摇动模具位置后再手执吊环前后摇动模具,进一步修正偏差,然后锁紧模具;8手动测试准确精度:用薄纸贴于机嘴杯口处,手动座进直至抵住机嘴,目视座台有无偏动,再退出取出纸目测检查碰撞迹是否平衡,平衡即OK,碰撞面不平衡则手动座进按第7项和用行车调整进一步,修正偏差直至OK;严禁安装模具有漏胶现象,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

模具制作作业指导书

模具制作作业指导书

篇一:模具制作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指导书用于玻璃钢机舱罩、导流罩及其附件模具制作的全过程,并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及相关模具质量要求,保证模具尺寸的准确性。

2、适应范围:本指导书适应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舱罩、导流罩及相关附件模具制作的全过程操作。

3、模具制作工具及耗材:3.1模具制作工具:3。

1.1电动工具及设备:电钻、切割机、角向磨光机、数控车床、木工锯床、瓦刀、括刀、批刀、水平仪、直尺、卷尺。

3。

2消耗材料:砂布、砂纸、抛光液、脱模蜡、木料、水泥等4、原材料:模具胶衣、模具树脂、玻纤织物、固化剂、促进剂.5、模具制作工艺步骤:5。

1主模制作:5.1.1 平台制作:5。

1。

1。

1 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平台尺寸,采用金属型材,固定于地面,并进行水平校正,水平误差不超1mm。

5.1。

1。

2采用混凝土砂浆,浇注,上面刮平,自然凝固一周,待混凝干燥。

5.1.2 模板制作:根据产品图纸尺寸制作模板(由数控车床制作),并将制作好的模板固定于平台上,按模板尺寸进行内部填充,然后用水泥沙浆拉平,检查检验各部位尺寸,加温干燥3-5天。

5.1.3 表面处理:采用40-80#砂布进行打磨处理,除去浮尘后,用腻子对模具表面进行批涂(要求平整)。

干燥后用120-1200#砂布依次修正打磨,直至表面平整,手感光滑。

5.2阴模制作:5。

2.1主模表面处理:5。

2.1.1除去主模表面浮尘。

5.2.1.2使用抛光蜡均匀涂刷于主模表面,反复2—3次,每涂一次,用干燥毛巾和羊毛轮进行抛光处理,并涂刷两遍脱模剂。

5。

2.2胶衣喷涂:待脱模剂干燥后喷涂模具胶衣两遍(每次喷涂间隔时间在4-6小时之内,胶衣总厚度不小于1mm)。

5.2。

3 模具铺层:总厚度20mm5。

2.3.1模具胶衣初步固化后,开始按以下顺序进行铺层:表面毡1层——短切毡2层——04方格布20层——06方格布10层,铺层工序不能过快,每班时铺3-5层坡纤布或短切毡,每铺一层玻纤织物涂一层胶,同时要用铁辊压平压实织物,排出气泡,使胶均匀,达到指定厚度后铺层结束。

模具维修与保养作业指导书-06

模具维修与保养作业指导书-06
3.2.5修模技工根据产品异常情况针对模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整理出维修方案;
3.2.6修模技工先对模具进行整体清理后,再检查导板上面所有螺丝是否松动,是否有弹簧垫圈,卸料板与等高柱之间连接螺丝是否紧固,最后实施维修方案;
3.2.7修模技工将模具维修、组装好后,要对其全面检查再确认,并对模具表面进行清洁,给模具导柱、导套、冲头加机油,最后由修模技工和调模技工将模具合拢;
3.2.8修模技工应交代模具注意事项后,由调模技工上模具、试产;
3.2.9调模技工对首件进行自检,并交由修模技工复检后送检,品质部IPQC对产品首件最终判定合格后,方能开始连续生产;
3.2.10修模技工真实详细的填写好《模具维修、保养日志》;
3.2.11在连续生产中修模技工应对所负责之模具运行状况进行巡检,并指导其作业人员操作。
3.3.6模具三个月未生产,则需重新注入防潮油。
3.4模具保养流程
3.4.1由模具管理员根据系统预警提示,打印《模具保养通知单》,交由修模班长安排人员进行保养,模具保养完毕后应完整填写《模具维修、保养日志》、《模具保养通知单》,并由修模班长确认签字后交还模具管理员录入系统。
3.5相关表单
《品质异常通知单》
《模具维修、保养日志》
《模具保养通知单》
3.3.4连续生产中模具每24小3.5模具下模或入库前要求必须对模具表面、导料口、挂口进行清洁,对模具冲头、导柱导套及滑动部位添加润滑油,检查配件是否充足、模具完整性是否良好,如入库则还需对模具内部及表面添加防潮油,并查看其在模型号。
3.3.2.3每冲压1.4~1.6亿冲次时大修一次,修模技工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对损坏部位进行维修或更换,并
对其全部刀口各磨修一次;
3.3.3模具上模前必须检查撕口冲子的高度(下模板厚度+料厚+0.1~0.15mm)和抬料销钉及弹簧的完好性,并对模具表面、导料口、挂口进行清洁,润滑模具冲头、导柱导套及滑动部位,检查配件是否充足及模具完整性是否良好。

模具作业指导书

模具作业指导书

模具作业指导书目的:为使模具制作及维修作业能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确保模具寿命,保证产品品质。

一、制作模具编号:1.必须在模坯外侧端面上方(方铁)用铣床加工模具编号,字高度40mm,深度0.5mm,字体为等线体。

2.每一块模板上均须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且方向统一。

3.模具所有螺丝、吊圈孔及模具部件必须是公制规格,而付加工模配件必须是标准规格,禁止自行土制。

二、撬模位1、每一套模具均在B板(动模板)上四个角铣出撬模位,以便FIT模及修模用。

三、码模坑:1、非工字模胚均需要在前后模铣出码模槽,具体尺寸根据模具设计尺寸而定。

四、码模螺丝孔:1、每套模具均要在动模底板,定模面板上开码模孔。

2、孔距尺寸需根据注射机型确定五、顶棍孔1、动模底须开有足够大的顶棍孔,直径Φ25~40mm2、小型模具只需开一个顶棍孔,中型模具必须开三个顶棍孔以上,大型模具即需开五个孔3、顶棍孔径及位置根据注射机型实际尺寸(设计尺寸)六、定位圈1、每套模具必须装有定位圈(即定位法兰),以便装模定位,2、定位环尺寸应根据注射机型墙板孔径确定,3、定位圈直径公差为0.2~0.4mm,凸出模面板高度最小8~10mm,4、模具与机板的定位圈(法兰)的标准尺寸100mm-0.20^-0.40mm,七、先复位装置1、当顶针司筒与行位顶出装置相干涉时,必须在模上设有先复装置,不尽靠弹簧使顶针板复位,以免日后弹簧失效,行位(抽芯)与顶针司筒相碰撞。

2、必须在顶针板与动模板间装行程开关,以确保先复位装置有效后方可通电合模。

八、顶针板导柱导套1、顶针板长12或以上,或工模排位偏中2、配置较多小顶针且直径在2mm以下,3、配置较多司筒(10支以上),4、以上三种情形都必须在顶针板上加四支导柱及导套,以保证顶针平衡平稳地顶出胶件。

九、顶针板弹簧弓1、所有模具必须上顶针板上安装四根复位弹弓,以助顶针均匀回缩,2、采用塑胶模具专用蓝色弹弓,复位弹弓两端磨平,3、复位弹弓不能压缩大于自由长度的40%需在胶件有效出模情况下在顶针面板上做四个顶出限位钉4、复位弹弓固定,必须两端均有固定沉孔,禁止一端沉孔一端磨平面的不可靠做法。

模具吊运、翻转作业指导书

模具吊运、翻转作业指导书

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岗位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模具吊运、翻转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写部门:工程部编写人:刘佳光日期:审核:日期:1岗位名称:模具吊运、翻转2 本岗位的危险源/环境因素危险源: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安全装置缺陷;防护装置缺陷;限位装置缺损;工作点照明不良;大、小车轨道不平;接地(零)缺损;电气绝缘损坏;登高梯台缺损;超负荷起吊;钢丝绳断裂;吊耳(棒)断裂;模具倾倒;主、副钩配合不当;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信号装置缺损;违章作业。

环境因素:用电消耗;工业垃圾排放。

3 要达到的标准通过规范岗位操作,达到控制岗位的危险源/环境因素。

4 作业程序和要求4.1 吊运4.1.1起重机械司机与起重指挥人员需经过专门的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能上岗。

4.1.2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

4.1.3吊运前应检查吊耳、钢丝绳及其它调具是否完好紧固,必须与下模四角挂钩. 4.1.4吊运过程中严禁模具倾斜,起重机大小车运行缓慢平稳,避免冲击。

4.2模具翻转4.2.1配备一名天车司机,两名起重工,其中一名起重工兼任挂钩起吊指挥。

4.2.2起吊前起重工确认起重工具完好、适用,起重工具包括吊耳、锁扣、钢丝绳等。

4.2.3起重工连接起重连接件,并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起重翻转作业。

4.2.4上模或下模翻转作业应将上下模平行分开,将上模置于木制平面上。

4.2.5起重翻转过程由一人统一指挥。

起吊翻转过程中应保证主钩承担主要重量,副钩辅助,副钩承重应小于其额定载荷的80%。

4.2.6起重主钩与两个吊环连接(上部),副钩与两个吊环连接(下部)。

4.2.7钢丝绳与模具之间应加隔垫,防止损伤钢丝绳和模具,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4.2.8起重挂钩完成后提起主钩,模具底板应与垂直方向保持一个倾角,否则应重新调整挂钩点,直到出现倾角方可进行下面的操作。

4.2.9提起主钩,使模具与地面距离为10mm左右,副钩上提,使模具倾斜角度加大,保证副钩承载量小于4中规定。

上下模作业指导书

上下模作业指导书
东莞市丰茂五金塑胶模.13
上/下模操作指导书
版本编号:A1
页数:共1页
1.目的:
建立标准,统一的操作(作业)规范.为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模具损坏、延长模具寿命,提升部品品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作业安全,特制定此文件。
2.范围:
成型课所有模具在生产前上下模作业皆适用之.
4).将模具冷却运水接好,并检查是否畅通以及有无漏水,漏油之状况,一切确认无误后收好工具,清理干净现场,打开机台电热后开机.
4.注意事项:
1).更模作业需使用专用工具,且注意自身及机品设备安全.
2).更模中需随时保持作业环境清洁.
3).作业过程中模具或机器设备发生异常须及时向直接主管报备.
承认:确认:作成:沈小武
4).将成型机切换到调模状态,慢速开模至适当位置,吊出模具,擦拭干净模具表面,停掉机台,收好使用工具,清理干净现场移交模具入库.吊模具时须注意:人离模具垂直距离要在80CM以上保证安全.
3.1.2安装模具:
1).模具保养好后,首先装好模具上的水栓,油栓(如因装好水栓,油栓影响上模则将模具在机台上后再装水栓,油栓,)并用风枪检录检查是否畅通.
3.各项操作(作业)规范
3.1模具拆卸.安装操作规范
3.1.1拆卸模具:
1).机台停机后关掉模具冷却水和原料.
2).停机后首先拆掉模具上的冷却水管,油管,水栓,油栓,并用风枪清理干净模具冷却水路里面的水和油,然后清理干净模具分型面,前,后模均匀喷上防锈油,合上模具.
3).锁紧吊环,挂上挂钩,适当操作电动葫芦,松掉模具的码模夹.
2).手动调整至模厚距离足以将模具放入为止,锁紧吊环,挂上吊钩,将模具吊入机台前后模板内,调整上下左右约在中心位置,将模具靠紧机台定模板,手动调模至适当位置以吊车还能稍稍吊动模具为准,吊模具时须注意:人离模具垂直距离要在80CM以上保证安全.

模具制作作业指导书

模具制作作业指导书

篇一:模具制作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指导书用于玻璃钢机舱罩、导流罩及其附件模具制作的全过程,并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及相关模具质量要求,保证模具尺寸的准确性。

2、适应范围:本指导书适应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舱罩、导流罩及相关附件模具制作的全过程操作。

3、模具制作工具及耗材:3.1模具制作工具:3.1.1电动工具及设备:电钻、切割机、角向磨光机、数控车床、木工锯床、瓦刀、括刀、批刀、水平仪、直尺、卷尺。

3.2消耗材料:砂布、砂纸、抛光液、脱模蜡、木料、水泥等4、原材料:模具胶衣、模具树脂、玻纤织物、固化剂、促进剂。

5、模具制作工艺步骤:5.1主模制作:5.1.1 平台制作:5.1.1.1 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平台尺寸,采用金属型材,固定于地面,并进行水平校正,水平误差不超1mm。

5.1.1.2采用混凝土砂浆,浇注,上面刮平,自然凝固一周,待混凝干燥。

5.1.2 模板制作:根据产品图纸尺寸制作模板(由数控车床制作),并将制作好的模板固定于平台上,按模板尺寸进行内部填充,然后用水泥沙浆拉平,检查检验各部位尺寸,加温干燥3-5天。

5.1.3 表面处理:采用40-80#砂布进行打磨处理,除去浮尘后,用腻子对模具表面进行批涂(要求平整)。

干燥后用120-1200#砂布依次修正打磨,直至表面平整,手感光滑。

5.2阴模制作:5.2.1主模表面处理:5.2.1.1除去主模表面浮尘。

5.2.1.2使用抛光蜡均匀涂刷于主模表面,反复2-3次,每涂一次,用干燥毛巾和羊毛轮进行抛光处理,并涂刷两遍脱模剂。

5.2.2胶衣喷涂:待脱模剂干燥后喷涂模具胶衣两遍(每次喷涂间隔时间在4-6小时之内,胶衣总厚度不小于1mm)。

5.2.3 模具铺层:总厚度20mm5.2.3.1模具胶衣初步固化后,开始按以下顺序进行铺层:表面毡1层——短切毡2层——04方格布20层——06方格布10层,铺层工序不能过快,每班时铺3-5层坡纤布或短切毡,每铺一层玻纤织物涂一层胶,同时要用铁辊压平压实织物,排出气泡,使胶均匀,达到指定厚度后铺层结束。

模具工作业指导书

模具工作业指导书

Issued by: Production Eff.Date : 25/10/2011 Revision: A1、目的Purpose根据公司发展,生产规模扩大.通过对模具的安装、调试及拆卸作业进行规范;从而确保设备、模具、人身安全,并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进一步提高装模效率和模具工标准化作业。

The production scale would be expan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ing instruction is to specify the installation, debugging and disassembly of molds so as to ensure equipment, molds and personal safety, to maintain stable production of qualified products, a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ld assembly and ope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mold maker.2、适用范围Scope of application本指导适用于生产模具的安装、调试及拆卸作业。

This instruction applies to the operations during installation, debugging and disassembly of molds.3、作业规程Operation procedures3.1、冲模安装前的准备工作Preparation before installation of punching die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冲压工艺设置卡、冲压工序操作指导,明确所要完成或加工的产品工艺要求。

上下模具作业指导书

上下模具作业指导书

上下模具作业指导书编号实施日期
批准审核编制版本2/ 2
17、开模至开模终,调整开模一慢的位置大于关模高压位置。

18、检查模具形腔表面是否有锈点或其他缺陷。

19、开关模和调模参数设定。

20、关上安全门,按两次调模功能键,进入自动调模状态。

21、安全门再开关一次,机器将进入自动调模,调模完成后,机器将恢复为手动。

22、按关模键,进行关模操作,在关模结束后,关闭油泵电机。

23、再次拧紧所有紧固模具的螺栓。

24、用气枪对准进水口吹一下,检查水路是否畅通。

25、连接所有模具的其他管路,如冷却水管等
26、打开水阀,检查是否漏水。

三、下模具步骤:
1、用气枪将模具行腔表面擦干净并涂上防锈剂。

2、将模具内的水用气枪吹出。

3、把模具完全闭合。

4、关停油泵马达。

5、打开安全门,用相应的起吊设备,做好模具起吊准备工作。

6、卸下模具的连接管路与模板固定用的压板及螺栓。

7、启动油泵马达。

8、按开模按钮,开模。

9、开模操作完成后,关闭油泵马达。

10、把模具从注塑机吊出并把它放到指定位置,并做相应记录。

循环水作业指导书

循环水作业指导书

1 工艺参数及控制指标2 正常开车2.1 准备2.1.1 各水池、容器内部均清扫干净,安装准确无误。

2.1.2 仪表电气设备、机泵、风机等检查确认完好。

2.1.3 准备齐全各类消防器材。

2.1.4 通知化验做好化验分析准备工作。

2.1.5 水冲洗、化学清洗预膜方案、循环水单元开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写齐全。

2.1.6 污水预处理单元开车正常。

2.1.7 循环水化学清洗、预膜等化学药剂运抵现场备用。

2.1.8 循环水开车流程检查确认:详见8300单元循环水站流程图2.2 系统水冲洗2.2.1 工艺流程检查确认正确。

2.2.2 检查循环水管线阀门关状态,循环水回水走旁路不上塔。

2.2.3 关闭循环水自动过滤器入口阀,关闭凉水塔下水池底部排污阀。

2.2.4 V8302加注工业水至80%,启动P8303A/B冲洗加药管线至干净。

2.2.5 通知循环水各用户准备好水冲洗流程,先主线后支线;水冷器先旁路,后正线。

冲洗开始后检查导淋排水,水净后改走冷却器进行水冲洗,关闭冷却器循环水旁路。

2.2.6 水冲洗、化学清洗预膜时控制管线内水速不小于1.0m/s。

2.2.7 打开工业水补水阀循环水池加至90%,检查循环水泵处于备用状态。

2.2.8 开泵冲洗前再次与各用户联系确认工艺流程无误后启动P8301循环水泵(EB/SM与PS循环水系统同时进行)2.2.9 循环水总管压力控制在0.37~0.6MPa。

2.3 水冲洗置换2.3.1 回水浊度>10mg/l进行部分排污,部分补水。

2.3.2 冷换器逐台冲洗完毕,打开循环水回水上塔阀,关闭回水旁路冲洗循环水塔。

2.3.3 回水与出水水质相近时停止冲洗(浊度<10mg/l)。

2.3.4 停泵后打开冷水池底部排污阀排尽池内存水,然后组织人员清池。

2.3.5 用工业水补满水池,再次进行水冲洗,直至浊度小于10mg/l并保持稳定后,停止水冲洗。

2.3.6 排尽冷水池内存水并清池,加工业水准备化学清洗、预膜。

模具运水如何设计?

模具运水如何设计?

一、模具设计冷却系统的原则:1.保证钢料足够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运水尽量设置在靠近型腔(型芯)表面。

且彼此到型腔距离应尽量相等,以加强冷却,使模温均匀。

2.保证钢料足够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运水尽量安排紧密。

3.运水直径优先采用10m m,且各水道直径应尽量相同。

4.大型模具,可将运水分成若干条独立回路,以增大冷却液的流量,减少压力损失,提高传热效率。

因运水过长,会造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变化,导致运水末端温度较高,从而影响冷却效果。

5.制品壁厚部位应特别加强冷却。

或壁薄处采用加强措施,使模温均匀。

6.从分考虑模具材料的热传导性,在运水无法道达而又必须加强冷却的部位,可采用铍铜镶件散热。

7.运水入口应靠近浇口部位,因浇口附近温度高,应加强冷却。

8.一模多腔时,尽量在各个型腔单独设计运水,以便于控制。

9.运水布排应尽量与制品形状保持一致。

10.较大的行位,斜方,也需设置运水,因其尺寸大,如缺少冷却,会影响成型的制品质量。

11.安装发热管或模温高的模具,根据情况需要对水口边,导柱设置运水加强冷却,防止它们被高温烧毁和运动时发生咬食现象。

12.管接头与喉塞同一方向时,中心最近距离不小于25M M,运水边距与产品料位边距一般不少于10M M,尽可能设计在10M M—12M M之间;合金模一般在25M M。

确定冷却水孔的直径应注意的问题是,无论多大的模具,水孔的直径不能大于14m m,否则冷却难以形成乱流状况。

一般水孔的直径可根据制品的平均肉厚来确定。

平均肉厚小于2m m时,水孔的直径取8~10m m;平均肉厚为2~4m m时,水孔的直径取10~12m m;平均肉厚为4~6m m时,水孔的直径取10~14m m。

手机塑件壁多为很薄,水孔直径多取8m m,当成品很小时也可取4m m。

二、水路设计的具体要求:1.冷却水到胶位尽可能相等,距离10—15m m较为合宜,冷却水的中心距约为3D--5D左右。

2.水孔不宜靠近熔胶最后熔接的地方。

水运工程作业指导书

水运工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起草人:批准:编号:受控状态:持有人:批准日期:实施日期:文件代号SHWJ-C-2012-0301 作业指导书第一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1页标题:检验原始记录填写及数据更改的规定实施日期2012年9月20日检验原始记录填写及数据更改的规定1、目的:为使每份检验原始记录客观、真实、规范、完整,在相同条件下均能复现,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试验检测中心检验原始记录的填写及数据更改。

3、职责: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保负责人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原始记录必须记录在经审批符合本室规定的记录表格中,不得临时用其它纸张替代。

原始记录可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填写,不得用铅笔填写。

原始观测记录应在检验活动中及时记录,不允许追记。

原始记录内所有文字、数字、签名都应字迹工整、清晰、排列整齐,不允许任意涂改,填写时一般不越过边框底线。

原始记录内的数据,有效数字、单位、符号的填写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每份检验原始记录必须有检验人员和校核人员的亲笔签名以作确认。

5、数据更改的规定:原始记录在查出有明显错误的情况下允许更改,更改应由原记录填写人修改,更改时应先用删除线将被更改的内容划去(删除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划一斜杠),然后有其左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并在更改的数据旁盖上更改人员的私章。

同一原始记录不能连续更改两次,否则此记录作废。

文件代号SHWJ-C-2012-0302 作业指导书第一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标题:检验报告的编号及更正规定实施日期2012年9月20日检验报告的编号及更正规定1、目的:为确保本试验检测中心客观公正地出具每一份报告,保证报告的数据准确,其表述清晰明确,并能满足客户(或委托方)的要求,必须对检验报告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试验检测中心检验报告的编写、校核、签发、修改等活动。

3、职责:检验人员负责检验报告的编写和校核;技术负责人负责检验报告的确认以及检验报告的签发;质保负责人负责不合格通知单,检验报告使用规范化的日常监督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有限公司
模具运水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TL226模具运水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编制/日期页码第 1 页共 2页版本A/0 审核/日期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前模运水示意图
基6OUT 5OUT 4OUT 3OUT 2OUT 1OUT
6IN 5IN 4IN 3IN 2IN 1IN
东莞天龙阿克达电子有限公司模具运水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TL226模具运水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编制/日期页码第 2 页共 2页版本A/0 审核/日期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后模运水示意图
7IN 9IN
8IN 7OUT 8OUT 10OUT 9OUT 10IN
模具运水接驳方式
1:按照进出顺序,1至6组水排接前模. 。

7至10组接后模共10组热水。

2∶冻水机设定温度(50℃)。

标记方法: *更改(1) **追加(2)***删除(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